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為什麼義大利和西班牙最先爆發

為什麼義大利和西班牙最先爆發

發布時間:2022-07-08 16:10:18

1. 文藝復興為什麼最早在義大利發生

1.文藝復興.義大利在歐洲南部,是拉丁文化圈的中心.15世紀前後義大利人的文化水平要比歐洲的北方人高得多.義大利有羅馬文化的淵源和寶貴遺產,義大利民族富有文學天才和藝術天才,他們的個人主義色彩濃郁,敢為天下先,正是因為這種民族天性,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義大利人並不是特別懼怕當時天主教的清規戒律.他們對天主教廷的反抗就是用公開的墮落來反抗教會偷偷摸摸的墮落.提倡用人性代替神性,用人世間的現實幸福代替虛無縹緲的天國理想.文藝復興運動的主題是人文主義,彼得拉克曾引用古羅馬詩人的一句詩作為該運動的口號:"我是人,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人嘛,就應該理直氣壯,得意洋洋,縱情地去享受生活.這場運動帶來兩種後果,一種是正面的,那就是揭露和突破了中世紀天主教會不人道的,虛偽的,矯情的精神控制.而另一種後果則也導致了道德方面的墮落與敗壞(有點走古羅馬的老路了~~)這種影響我們在今天的義大利都能體會到.義大利人浪漫,開放,但是又很隨便. 2.宗教改革發源於德意志也有它的歷史必然性.路德進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出於對羅馬天主教廷腐敗的義憤和對其名義上講信仰,背地裡干壞事的虛偽的反感.(一般來說北部歐洲人正義感較強烈~~因為較少被腐敗的中心羅馬所侵蝕,呵呵~~萬惡的羅馬呀~~)德意志當時處於分裂狀態,大大小小有上百個邦國,是一個典型的封建社會.許多德意志諸侯長期以來與羅馬教會有矛盾,特別是撒克遜選帝侯弗里德里克父子是馬丁路德改革的堅定支持者.而且大學生,平民全部都支持他.這個運動的後果也有兩個,一正一反.正面是創造了一個"廉價"的宗教(人們再不用買教廷的贖罪卷了~~~),這一點特別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親睞,人們從每日繁復的宗教儀式中獲得解放,從此不用再理會羅馬那邊的"上帝代言人",宗教歸入真正的內心世界,人們可以僅憑內心的信仰即可得救.但是另一方面,路德算是在德意志樹立了真正的宗教信仰,這為以後理性精神和啟蒙運動在德意志的傳播造成阻礙.(德意志的人們對上帝如此虔誠,接受科技知識和理性主義當然比別國慢了一大步),所以也造成了德國在近代的落後.這么說吧,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開啟了內在的精神自由,但卻忽略了外在的實踐自由.當然他也造就了德意志民族深沉,純潔,專注,內向的民族性格.(德國為啥最出思想家,而且是出大家,答案就在這里.有人評論說歐洲人中,只有德國人才有真正的"思考",雖然有點片面,但也不失道理.) 3.共同的歷史作用:文藝復興以義大利為中心,影響麵包括法蘭西,西班牙等廣義的拉丁語世界,這場運動產生了"人文主義";宗教改革以德意志為中心,影響面覆蓋瑞士,英國,北歐等廣義的日爾曼語世界,這場運動產生了"精神自由".這兩場運動共同構成了西方中世界社會向現代化過渡的重要棧橋,成為了西方突破中世紀羅網,走向現代化的一個開端和起點.個別開說,文藝復興基本上算作文化層面的運動,宗教改革對後世影響更加強大.因為它涉及到一些經濟改革,和促成了新興資產階級的經濟觀念,解放了人們的自由勞動時間.所以宗教改革對西方走向資本主義社會起到了更多的推動作用.這也是為何北部歐洲在工業革命以後後來居上超越南部歐洲的原因.(以前歐洲可一向是南比北富哦,不論在文化上還是經濟上,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就倒了個個兒了~~)

2. 文藝復興發端於義大利,為什麼反到是西班牙最先強大起來

文藝復興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主要是由於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大批古拉丁文學者就近逃亡義大利,從而帶動義大利思想接放潮流,但他畢竟是教皇國,所以在商業發展和對外貿易中處於下風。而西班牙是君主集權國家,所以它的對外潮流注重對黃金的強搶奪,由於西班牙處於大西洋東岸,南部是直布羅陀海峽,又因為在土耳其地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塞對東方的交通,所以西班牙的航海技術進步,從而開始了新航路的開辟,它主要是注重與南美洲,主要注重的是黃金,所以他的政策也是有不足的,以至於再後來被稱為殖民之王的英吉利取代了霸主之位。就是這樣

3. 文藝復興為什麼最初從義大利開始而又最先在義大利衰落

深居教會中心的義大利破碎無法統一,資產階級自身也沒有逐步擴大發生資產階級革命並漸漸沒落,所以雖然文藝復興先在義大利產生了,卻未使義大利社會階層和革命產生深刻的變化。

義大利文藝復興13世紀末14世紀初,義大利在歐洲最早產生資本主義萌芽;但由於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先進地區只限於少數幾個城市,尤以佛羅倫薩、威尼斯為最。

地處義大利中部的佛羅倫薩出現了以毛織、銀行、布匹加工業等為主的七大行會,它們不僅控制佛羅倫薩的經濟,也直接掌握城市政權。

佛羅倫薩的最高權力機構——長老會議的成員只能由七大行會從其會員中遴選,貴族被剝奪參政權,廣大工人處於無權地位。

在這種政治、經濟背景下的佛羅倫薩,成為整個歐洲的文藝復興發源地和最大中心。

(3)為什麼義大利和西班牙最先爆發擴展閱讀:

歐洲文藝復興,隨著城堡經濟的解體、市井文化的大發展,歐洲許多張揚個性的文學作品在當時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那時候的文藝復興造就了現在的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和藝術天堂。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給現代人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歷史記憶。

佛羅倫薩全市共有40所博物館和美術館,60多所宮殿及許許多多的大小教堂,收藏著大量的優秀藝術品和珍貴文物,因而又有「西方雅典」之稱。

它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保存地之一。

4. 為什麼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而不是義大利但文藝復興是首先發生在義大利啊!

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
1.英國第二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這是工業革命開展的前提,即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2.新航路的開辟使商業中心轉向大西洋沿岸,無疑英國的島國位置占盡了地利,從美洲來掠奪來的財富源源不斷的流入英國化為資本
3.在16-18世紀之間,英國先是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進而戰勝了老牌殖民帝國西班牙;後又通過武力,戰勝了商業發達但武力欠佳,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荷蘭;最後,通過七年戰爭戰勝了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法國.從此,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成為日不落帝國,廣闊的殖民的為工業革命的展開提供了豐富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消費市場
4.英國重商主義的發展,使英國爆發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社會只有勞動力.

文藝復興是首先發生在義大利:
1.經濟:在尚未新海路開辟之初,東西方交流主要通過經過地中海沿岸的絲綢之路,而地處地中海的義大利自然成為了東西商業的中心,大量商業商品來往,使義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資本主義工商業有所發展.
2.思想:文藝復興的目的是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反對封建神學,而義大利曾是羅馬帝國的領土,又靠近希臘,因而保留了大量的古羅馬,希臘的文學進步的,反神學的著作.

太晚了,就先寫怎麼多吧,人格擔保,絕對手打

5. 為什麼最先開始海外殖民擴張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而不是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義大利

義大利是城邦國家,都是小小的,他們在地中海貿易就賺了不少了足夠花。而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經是大的國家,航海技術先進,在王國政府的支持下進行的海外探險擴張,這是一種國家行為。

6. 西班牙爆發內戰的原因

西班牙內戰發生於:1936年~1939年
1936年7月18日清晨,一架事先准備好的英國小型飛機,從北非加那利群島載著西班牙在該島的駐軍司令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將軍飛往西屬摩洛哥的德土安。他在那裡發動了一場反對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軍事叛亂。從此就開始了為時達兩年多(1936年7月18日至1939年3月5日)的「西班牙內戰」。由於德、意法西斯很快就給予叛亂分子直接支持和進行公開武裝干涉,「內戰」也在實際上成為西班牙人民抗擊法西斯、捍衛民主和獨立的民族革命戰爭。它的意義遠遠超出西班牙本身,對當時國際關系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民主力量和法西斯侵略勢力斗爭的一個重大事件,是30年代國際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班牙社會的根本問題

這場內戰的根源在西班牙社會本身,是它的各種社會矛盾尖銳化的結果。而德、意法西斯的支持和干預,是促使這些矛盾爆發,並使內戰得以延續和擴大的重要因素。
近代歷史上的西班牙曾經是一個強盛的殖民帝國。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佔有除巴西外的幾乎整個中美洲和南美洲。可是這個顯赫一時的殖民強國在3次重大的打擊下一蹶不振:第1次是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侵英失敗葬身英倫海峽,從此失去了海上霸權;第2次是1810~1826年,拉丁美洲西屬殖民地人民的獨立戰爭,使西班牙殖民體系搖搖欲墜;第3次是1898年美西戰爭,後起的美國給予它最後一擊,它的勢力完全被逐出美洲,失去了最後殘存的殖民地——古巴、關島和菲律賓。
軍事失利是國力衰弱的必然結果,它反過來又加劇了內部的矛盾,加速了國家的衰落。20世紀初,正當西方其他大國大踏步前進的年代,古老的西班牙卻遠遠被拋在後面,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下,被擠出了帝國主義爭霸的行列,昔日稱霸海上的雄風已經一去不復返。
西班牙社會落後的根源在於其半封建的生產關系。在這個基礎上交織著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土地問題、工人問題和民族問題構成西班牙社會的根本問題。
半封建生產關系首先表現在土地關繫上的大土地貴族佔有制。被喻為「西班牙社會的癌症」的大庄園制是其土地佔有的基本形式。大庄園往往連田數萬公頃,而廣大農民則貧無立錐之地。20年代的西班牙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57%。土地分配情況如下:1%的人口佔有全國耕地51%,14%的人口佔有土地35%,20%的人口佔有土地11%,25%的人口佔有土地2%,40%的人口根本沒有土地。大庄園的土地常常是種不完就任意拋荒也不給農民耕種,由中世紀一直沿襲下來的沉重地租奪去農民收獲物的一半甚至更多,把農民壓得喘不過氣,大批農戶完全失去了土地淪為雇農。在30年代初,全國只有40%的土地有人耕作,而這些耕地又有1/4年復一年地荒廢著。內戰前雇農人數約達250萬人,只靠打短工為活。因此,農村貧困,階級矛盾尖銳,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與這種半封建的生產關系相適應的是政治上的君主立憲制。20世紀的西班牙正處在波旁王朝末代君王阿方索十三世統治下,雖然有議會之類的資產階級統治機構,但是政府要員,將軍和議員們絕大部分還是大土地貴族,另外就是天主教會高級僧侶和一些大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按其階級性質來說,這個政權是封建貴族、上層僧侶和大資產階級的政治聯盟。可以說,統治西班牙的主要力量還是貴族大地主。
天主教會在西班牙具有特殊的勢力和地位。它深入到城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教會擁有全國的1/3的地產和一大批企業,高級僧侶本身常常是大地主或大財主,在政治上也有重要的影響,是君主政治的重要支柱。
此外,西班牙還具有一般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班牙是中立國,它利用這一地位和交戰雙方都發展貿易,經濟有所增長。但是重要的經濟領域,如冶金、采礦等多為外國資本、尤其是英、法資本所控制。在20年代,西班牙現代無產者人數並不多,只有約40~50萬人。1920年4月,成立了西班牙共產黨,黨員人數不過1200人。大量手工勞動者和農業勞動者以及小資產階級的存在是無政府主義和機會主義思潮傳播的溫床,無政府主義的工會——「全國勞工聯合會」會員達100萬人;社會黨的工會——「勞動總同盟」會員也達20萬人。
除階級矛盾外,西班牙還存在嚴重的民族矛盾:少數民族處於受壓迫的無權地位。由於歷史的原因,境內各少數民族:加泰羅尼亞人、加里西亞人、巴斯克人等,都各有其風俗、語言和文化,彼此存在很深的民族隔閡,分離主義嚴重。20年代初,在俄國革命和歐洲革命高潮的影響下,西班牙工農運動和民族自治運動高漲,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共和民主思想和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發展,這一切都沖擊了波旁王朝的統治,產生了君主制度的危機。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不得不藉助原加泰羅尼亞軍事長官普里莫·德·里維拉對全國實施軍事專政,暫時壓制了各類矛盾的發展。1929年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西班牙國內各種矛盾迅速激化,國王只得棄車保帥,拋開普里莫·德·里維拉,讓他辭職以平眾怒,結束了軍事獨裁專政。但是這阻止不了革命形勢的發展。1931年,西班牙終於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7. 為什麼西葡最先進行殖民擴張 卻沒有強大

。。。。。。
西班牙和葡萄牙情況事實上不同。

葡萄牙到確實是因為本土的經濟和軍事(主要是陸軍實力)過分弱小,而且自西班牙主導、義大利城邦、羅馬教廷參與的勒班陀海戰(1571年)擊敗了奧斯曼帝國海軍以後,親教皇國家已經重新獲得了地中海的的海上貿易控制權,近東地區重歸穩定,地中海貿易重新開始興盛,西班牙可以通過地中海路線(當時西班牙在康布雷同盟戰爭後控制了義大利南部),就近獲得了香料通道,對葡萄牙依靠遠洋運輸(要繞道南非好望角)葡萄牙香料轉口事業,由於前者的低成本,葡萄牙香料貿易遭受了沉重打擊。葡萄牙一度繁盛的經濟受到嚴重打擊。

1578年葡萄牙國王因為他那討伐異端的觀念作崇,不顧葡萄牙陸軍實力非常弱小的情況,親自率兵在摩洛哥登陸和優勢伊斯蘭教軍隊作戰,結果戰敗陣亡,以後葡萄牙君主繼承權混亂,為西班牙在1580年兼並葡萄牙事件埋下殖民的伏筆。

1640年葡萄牙復國成功,但這事實上是對西班牙的主要敵人,自己的傳統盟友------尤其是英國屈辱地出讓貿易特權的情況下換來的獨立,這代價太大了。以後葡萄牙就一直是服務於英格蘭在西南歐利益的弱小國家。自然也不會強大。

西班牙方面,情況更復雜一點,事實上,說西班牙「沒有投入資金在生產方面」,這是馬克思和一些後來的左翼的經濟史學者比較牽強的做飯,在西班牙控制著尼德蘭南部的時代(1700年西班牙王位爭奪戰之前),盡管西班牙本土的工農業都比較貧瘠而落後,但由於佛蘭德地區有很強的工場製造業基礎,相對於當時依賴於羊毛原料出口的英格蘭和小農經濟為主的法國,西班牙還是事實上處於這當時的國際分工序列中,處於較高層的地位。自查理五世-腓力四世統治時期(16世紀中葉-17世紀中葉),西班牙國王也大量起用佛蘭德地區的中產者作為王國官員參與本土和歐洲其他領土的直接管理。(佛蘭德和西班牙的這種合作關系,為後來尼德蘭革命南北雙方的分道揚鑣,比利時一帶的尼德蘭南部最終選擇支持西班牙和天主教提供了一個經濟政治上的客觀基礎。)

西班牙自殖民地掠奪的貴金屬之所以未能讓自身的霸權保留的更久,筆者認為是敗在戰略上,對於歐洲北半部和歐洲中部的對抗和戰爭,西班牙入局得太深。
同時受羅馬天主教教廷的「普世性」觀念影響太深,西班牙當局更重視的是對於本土外天主教信仰區域的經濟發展和文化控制,對相同教派國家和地區的軍事支持。
我們可以看到,針對於法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擴張、新教封建主在北歐和德意志北部獲得優勢,西班牙王室本來和亨利八世時代初期的英格蘭建立了親密友好關系,這種情況事實上是很合理的,但是當英格蘭選擇和羅馬教廷決裂的時候,西班牙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和英格蘭對立到底,這樣,在歐洲北半部對最後一張牌子也失去了。此時,一直不穩定的尼德蘭終於爆發革命了。在此後100年中,為了歐洲中部的哈布斯堡兄弟國家奧地利希望保持神聖羅馬帝國的天主教大一統理想,西班牙當局寧可承受幾次因龐大戰爭開支的破產,直接投入這場和西班牙這一個西南歐海洋國家實際利益關系不大的30年戰爭中。

所以,最主要的原因,西班牙殖民帝國由於是在短期內建立的,本土發展根基還不牢固,和公元前後的羅馬帝國一樣,它的本土綜合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水平並沒有對鄰國形成很大優勢,但卻把自己的疆土延伸到自己控製成本過高的地區。西班牙當時獲得了義大利北部和尼德蘭這兩個歐洲最富裕發達的地區,統治者可能設想長期把這兩個地帶作為自己國家的領土而發展。其中義大利離西班牙本土比較近,西班牙當時要想長期控制這個區域是有可能的而且是現實的,但那個地區是通過戰爭獲得的,由於戰爭遭受嚴重破壞,西班牙卻並沒有很好地對該地區進行重建;而尼德蘭是通過和平手段獲得的,並沒有遭受很大的破壞,保持了作為西班牙本土消費品和稅款主要來源國的地位,而且憑借這因素該地區獲得更快的發展,但問題就是這個區域位置相對西班牙本土來說明顯偏北,民族關系淵源上也疏遠得多,而且中間相隔著強大的法國和英國,西班牙的確難以長期控制這個區域。正是由於西班牙犯了地緣政治的大忌,介入歐洲北半部政治事務太多而且不懂得及時抽身,也因為長期為這區域的戰事而虧空了國庫,不久葡萄牙和義大利也先後脫離其控制,結果她在短期內衰弱也就自然而然了。

說驕奢淫逸,17世紀以後,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已從義大利和西班牙轉移到法國,這種因王室和教會世俗化導致的驕奢淫逸,最嚴重的情況是發生在路易十三以後的法蘭西。但是法國仍然比西班牙和葡萄牙發展得更好很多。

骨子上西班牙和葡萄牙衰落的原因都植根於統治者過度留戀於天主教大一統的那段中世紀歷史,都有中世紀騎士情結。只是因為國力差距而最終表現風格不同了。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義大利和西班牙最先爆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配眼鏡在哪裡 瀏覽:962
義大利電台能在哪裡聽 瀏覽:142
來英國旅遊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533
現在的英國人是什麼種族 瀏覽:293
來中國做什麼工作英語 瀏覽:150
在中國怎麼快遞到越南 瀏覽:538
印度和中國有哪些爭端 瀏覽:721
美國人怎麼對伊朗 瀏覽:127
今晚看中國好聲音怎麼樣英文 瀏覽:690
印尼電多少錢一度 瀏覽:672
成都自駕越南河內多少公里 瀏覽:402
越南住宅用地多少錢一畝 瀏覽:412
伊朗與斯巴達簽訂了什麼 瀏覽:184
為什麼向義大利出口西紅柿 瀏覽:432
中國商人怎麼去阿富汗 瀏覽:851
英國潛艇為什麼上浮 瀏覽:487
伊朗發射導彈用什麼定位 瀏覽:170
第一次走飛機去越南注意什麼 瀏覽:654
中國去伊朗怎麼去 瀏覽:362
越南戰役美軍傷亡多少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