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大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根源是什麼
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當時,義大利國內出現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各階級和各階層都對現狀極度不滿;工人運動有了廣泛的發展,然而缺乏強有力的領導,未能採取正確的策略,還沒有力量奪取革命的勝利;而以壟斷資產階級和封建王室為主體的統治階級又軟弱無力,不能有效地控制局勢,因而迫切需要一個能夠吸引群眾、壓製革命力量的政治組織及其領袖人物來執掌政權,以維護它們搖搖欲墜的統治。正因為有了客中適宜的土壤和氣候,法西斯主義才得以滋生和泛濫起來。
第一,巴黎和會期間,英法等背棄為爭取義大利參戰而簽訂的倫敦密約,拒絕履行原已同意的滿足義大利領土要求的許諾,引起義大利國內的強烈不滿,發生多起武裝沖突和流血事件,出現了政治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法、俄三國於1915年4月26日在倫敦同義大利簽訂秘密條約,答應戰後將南蒂羅爾、特蘭提諾和達爾馬提亞等大片領土(1)並入義大利版圖。這就樣,義大利於5月24日倉促對奧匈帝國宣戰。
在戰爭的進程中,義大利帝國主義的弱點—它的腐朽性、資源貧乏、物力和財力枯竭等等,很快就暴露出來。為了這次戰爭,義大利動嘰了五百萬人,死亡達六十萬,傷殘一百萬,另有六十萬當了俘虜。(2)當時一年的國民總收入僅為二百億里拉的義大利,在戰爭中竟消耗軍費六百五十億里拉。其中二百億是借外債,四百五十億名義上從國民收入中支出,實際上有三百五十億是借的內債。(3)盡管付出如此代階,但義大利壟斷資產階級侵佔領土的野心仍然未能如願以償。
大戰結束後,義大利作為四大戰勝國之一,派首相奧蘭多和外交大臣索尼諾率代表團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和平會議,代表團在會上提出,「根據1915年4月26日的倫敦條約,義大利要求得到阿爾卑斯山水文線義大利一側的領土,包括誇爾納羅灣的沃洛斯卡,達爾馬提亞的一部分和對面的大部分島嶼。」除此之外,還要求「阜姆與義大利統一。」(4)但是,英、法、美三國不願加強義大利在地中海和巴爾乾的勢力,拒不履行倫敦密約的許諾。義大利代表團由於不滿這個決定而退出會場。
Ⅱ 二戰時期,軸心國中義大利的法西斯首領是誰
墨索里尼
Ⅲ 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的歷史
1922年10月底,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上台執政,把向外擴張作為其政綱的核心。法西斯黨領袖、政府首相墨索里尼急切想征服新的殖民地,以證明義大利已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但是軍隊卻非常不爭氣,幾乎每一次大戰役都是氣勢洶洶地去,損兵折將而回。
1923年,墨索里尼確定擴張方法,把大而弱的衣索比亞作為擴張的首要目標,叫囂必需征服埃國,以建成一個名副其實的殖民帝國。但是直到1935年,做事猶豫不決的墨索里尼才決定作戰。10月2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宮宣布戰爭總動員,囂張地宣稱:已經忍耐了13年了不能再忍了裝備精良的義大利軍隊在南北兩線投入2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和大量飛機,准備一舉拿下埃國。當時的埃軍的武器只有步槍、數千挺機槍和幾百門老式輕型火炮,根本沒有坦克和能作戰的飛機。兩國實力相差懸殊。然而,事情卻超出墨索里尼預想。意軍在迅速攻佔幾個城市後,就連連受到埃國軍隊的阻擊,以至於當時意外交大臣齊亞諾都悲觀地說,要打勝這場戰爭是不可能的。
1936年5月,瘋狂的義大利法西斯竟用瓦斯彈、芥子氣彈等化學武器,向埃國河湖和田野里傾撒毒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佔領埃國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建立了短暫的東非帝國」
1939年9月,納粹德國「閃電」襲擊波蘭,歐洲戰爭全面迸發。義大利先是以國內經濟困難和軍事准備缺乏為由,等候有利的作戰時機。還沒等墨索里尼緩過神來,納粹德國的「閃電」作戰已橫掃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
1940年5月,德國軍隊迅速攻入法國並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認為時機已到命令西方集團軍群司令翁貝托親王指揮32.5萬軍隊駐扎在意法邊界待命。17日,新組成的法國貝當政府要求停戰,希特勒邀請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會晤。墨索里尼很順利地得到法國局部割讓土地。有趣的墨索里尼覺得這樣的勝利有失尊嚴,又突然決定在停戰協議正式簽訂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軍發動閃電戰。結果,阿爾卑斯山地區,意軍的閃電進攻非但沒有讓勢單力薄的6個法國師後退一步,反而遭到法軍迎頭痛擊,損失沉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傷,626人失蹤,翁貝托親王自願宣布停戰。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前任總書記斯特拉塞不無感慨地說,停戰前兩天還打,讓那麼多人白白去送死,真是令人痛心呀!
1940年6月,英國20多萬遠征軍在敦刻爾克丟盔卸甲、潰退英倫三島。此時,墨索里尼認為搶奪英國非洲殖民地的時機已經到當時,英國軍隊的主力在歐洲,駐非洲和中東的英軍只有10多萬人,而義大利在非洲駐軍近60萬人。意軍企圖以東非的軍隊進攻英屬索馬里,控制紅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軍隊進攻埃及,奪取蘇伊士運河。一旦實現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為「新羅馬帝國的內湖。」然而,墨索里尼卻完全高估了自己。不到半年時間,駐守北非的數萬英軍憑借幾次漂亮的戰役俘虜意軍達30多萬人,包括百餘名將軍。與此同時,偽「東非帝國」也隨之瓦解。意軍的剩餘部隊中只有納西將軍的余部負隅頑抗一陣,結果還是大敗,4000餘人陣亡,8400名傷殘。鑒於義大利法西斯軍隊大多是投降的多,戰死的少。史書上還是把納西將軍指揮的這一戰役稱為「體面的戰敗」。北非戰場失利後,墨索里尼非但沒有自省,反而責備德國救援不及時,大罵「德國人應記住使我失去了一個帝國」。 1940年6月30日,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的座機在東北部港口圖卜魯格上空竟被義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元帥當場喪生。意軍為了掩飾這一嚴重的事件,便宣布元帥是同英國人進行空戰中遇難的。可憐巴爾博成了二戰中被誤傷的最高軍銜指揮者。
1941年2月16日,德國非洲軍團司令隆美爾奉希特勒之命抵達北非救援。此時,意軍早已是潰不成軍、倉皇逃竄。一個上校向隆美爾報告說,意軍士兵把武器和彈葯都扔在沙漠里,軍官們正在打點行裝,希望能盡快返回義大利。為了改變自己在法西斯軸心國當中的配角地位,
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動用8.7萬兵力、163輛坦克、686門火炮和380架飛機,向希臘發起了全面進攻。11月4日,希臘政府僅集結了15個師,花了一周時間就把意軍趕出邊境。21日,墨索里尼臨時換指揮,增派14個師,發動新的一輪總攻。希軍巧妙地利用地形,頑強抗擊,意軍始終沒有扭轉敗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慘敗的責任歸罪於總參謀部,進而更換總參謀長,一面又通過希特勒要求希臘停戰。可是為時已晚,希臘軍隊已全線發動進攻,意軍死傷慘重,王牌師全部被殲,5名將軍被俘,1名將軍被打死。墨索里尼回國後,仍然希望搶在德國之前靠本國的力量打敗希臘,挽回面子。下令急征新兵,組建一支50萬人的增援部隊。1941年3月2日,以最高統帥的身份親自督戰,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墨索里尼怎麼也想不通,人數和武器都占優勢的義大利軍隊為什麼攻不破希臘的防線。希臘一戰進一步流露義大利法西斯政權的虛弱和無能,也使義大利淪為軸心國集團中的二流國家,只能作「配角」隨德軍進行從屬戰。
蘇德戰爭迸發後,希特勒本想「單干」,墨索里尼認為德軍必勝,如協同作戰還可以分到戰利品,於是苦苦乞求特勒答應意軍參與對蘇作戰。結果,派往蘇聯的22萬義大利精銳部隊同樣不堪一擊,一半士兵被打死打傷或被俘,另一半則早早就逃回義大利,各種武器損失大都達80%以上。義大利軍隊在戰場上的連連失利使國內出現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人民反戰和反法西斯情緒異常高漲。1943年7月25日,義大利發生政變,墨索里尼被捕,法西斯政權倒台。關押中的墨索里尼始終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把失敗歸於「義大利人的軟弱」實際上,號稱「世界上最精銳的殖民軍」意軍屢戰屢敗的主要原因在於義大利領導人的無能。墨索里尼剛愎自用,優柔寡斷,缺乏指揮才幹,不信任軍隊指揮,也不聽取作戰問題的建議與勸誡,卻常以最高統帥身份剝奪了總參謀部的軍事決定權,常突然改變軍事計劃,獨斷專行。除此之外,意軍將軍們庸碌無能,士兵厭戰情緒高也是重要原因。這樣,義大利法西斯過早垮台是可想而知的。
Ⅳ 法西斯勢力是什麼
法西斯(英語:fascism;德語:Faschismus),本義是「束棒」,是一根被多根綁在一起的木棍圍繞的斧頭,在古羅馬是權力和威信的標志。法西斯也是一種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在1933年至1945年統治了德國,在1922年至1943年間的墨索里尼政權下統治了義大利,在1931年至1945年統治了日本。類似的政治運動,包含了納粹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蔓延整個歐洲。法西斯主義可以視為是極端形式的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法西斯的來歷:
「法西斯」是古代羅馬高級長官的一種權力標志,系用皮帶捆紮的一束棍杖,其中間常夾有一柄鋒刃向外的斧頭,得名「法西斯」(fascis或 fasces) 。初為早期王權的標志,後高級長官出行時由扈從肩扛(每人一束),象徵其行政權力,法西斯主義(Fascist)即取名於此。 「法西斯」是一個古老的名詞,起源於羅馬。當時,羅馬的每一個執政官都有12名侍衛官。侍衛官肩上荷著一束打人的笞棒,中間插著一把斧頭,象徵著國家最高長官的權力。這種笞棒就叫「法西斯」。它是用來處人以死刑的一種刑具。倘若有人犯了嚴重罪行,執政官便聲若洪鍾地宣判:「用『法西斯』對他處以死刑。」侍衛官立即從肩上解開笞棒束———「法西斯」,狠狠地抽打罪人,直到把他打得皮開肉綻時,再拉他跪在地上,從「法西斯」中抽出斧頭,當場砍下他的頭顱。這就是「法西斯」的來歷。
德國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日本軍國主義是世界法西斯主義的三大形態。
法西斯主義的欺騙性在於它的五個理論:
種族優秀論
國家至上論
領袖至上論
意志至上論
暴力和強權就是真理論
各國法西斯領袖
德國 希特勒 日本 東條英機 義大利 墨索里尼 實際上的: 德國 希特勒 日本 裕仁 義大利 墨索里尼
Ⅳ 二戰法西斯四大核心元老是誰
朋友你好,四大核心元老是:西班牙的弗朗哥,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日本的東條英機。
Ⅵ 二戰時法西斯國家德意日三大首領是誰
1、德國首領:阿道夫·希特勒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布勞瑙,1914年8月,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9月,加入德國工人黨(納粹黨)並擔任黨主席團委員,1921年7月,成為納粹黨元首,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暴動失敗,1933年上台成為德國元首。
1938年3月11日,佔領奧地利,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序幕,1939年到1941年相繼佔領了歐洲的14個國家,並且把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變為自己的仆從國。
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之後陷入蘇德戰爭的不利局面。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和愛娃·布勞恩正式結為夫婦,1945年4月30日下午3點30分,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自殺。
(6)義大利的法西斯核心主力是什麼擴展閱讀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國並吞了奧地利。接著,希特勒以保護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德意志少數民族的利益為借口,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面對德意志第三帝國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兩國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並與希特勒達成協議,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阿瑟·尼維爾·張伯倫、愛德華·達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慕尼黑開會,簽訂協議,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況下,強行把蘇台德等地區割讓給德意志第三帝國。
歷史上把這次會議稱為「慕尼黑陰謀」。至此,綏靖政策達到頂峰。慕尼黑協定的簽訂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德意志第三帝國更加肆無忌憚,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意志第三帝國軍事和經濟實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擴展的步伐。
蘇聯對英、法兩國更加不信任,出於自己國家的安全考慮,1939年,蘇聯與德意志第三帝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由此,在與蘇聯商討了瓜分波蘭和東歐勢力范圍,得到蘇聯的中立保證之後,希特勒決定放手一搏。這一條約進一步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Ⅶ 義大利法西斯的發展,成員,結構是什麼
這些夠了吧!哈哈!
最初建立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連續四年的混戰造成了歐洲經濟衰敗、政局動盪和人心混亂的局面。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墨索里尼為首的義大利法西斯黨於1922年10月奪取政權,並揉和各種龐雜的反動理論為其獨裁統治造勢,由此在義大利建立了一整套法西斯體制。
體制結構,包括你要知道的。
領袖主宰制
國家法西斯黨黨章規定,該黨的組織原則是領袖主宰制。
「領袖」的義大利文原文是「Duce'.1910年,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社會黨弗
利省委工作期間,要求對黨內改良派採取強硬態度。這一主張得到許多黨員擁護,
他因此被選為省委領導成員。此後,社會黨弗利省委的活動十分活躍。人們歸功於
墨索里尼,尊稱他為「Duce'.Duce在義大利文的原意是「頭兒」或「首領」。
(——)以領袖任命製取代選舉制。
1926年11月法西斯大委員會通過的國家法西斯黨新黨章明確規定,廢除選舉制,
改為領袖任命制,從中央到基層,法西斯黨各級組織的領導人分別由上一級領袖任
命。
國家法西斯黨的中央機構領導人,總書記由法西斯大委員會主席墨索里尼任免,
中央指導委員會委員,監察員由總書記提名,墨索里尼任命。地方組織的省委書記,
以及特殊使命領導委員書記,9 個直屬組織的領導成員,也均由總書記提名,墨索
里尼任免。
不僅黨的系統和社會團體如此,就連議員實際上也廢除了選舉制而由任命制產
生的各種官員所取代。1929年選舉,實行候選人名單制,經過?個職團系統和墨索
里尼在參、眾議員中指定的15人委員會提名,再經法西斯大委員會最後確定400 人
的正式候選人名單,予以公布。大選當天,每位選民只取到沒有選舉人姓名的選票,
就選票上鉛印的「你贊成法西斯黨選定的候選人嗎?」回答「是」或「否」。這樣
的「選舉」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
(三)全黨服從領袖個人。
墨索里尼的命令是最高紀律,任何人不得違犯①。他提出,讓義大利人學會服
從,從小養成服從的習慣,任何時候只要他一聲令下,便能隨時投入戰斗。
中央結構
國家法西斯黨1921年羅馬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章,確定黨的中央機構組成如下:
(1 )全國代表大會(不定期舉行),(2 )中央委員會,由全國土9 個大區各推
選一名代表組成;(3 )中央指導委員會,由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一屆中央指導
委員會由此次大會選舉的包括墨索里尼在內的11名委員組成;(4 )中央書記處,
設總書記1 人,行政書記1 人,政治副書記8 人,由大會選舉產生。大會選出的第
一任總書記是米凱萊·比昂基。
地方機構
國家法西斯黨的地方組織,按1938年黨章規定,稱為戰斗的法西斯。在義大利
本土各大區、各省和愛琴海島嶼以及衣索比亞,利比亞和阿爾巴尼亞等殖民地的
各省設戰斗的法西斯聯盟(FederazionedeiFascidi Co
mbattimento,又譯戰斗的法西斯省委),下設戰斗的法西斯,以下依
次為法西斯城區委員會、支部和小組。
國家法西斯黨的直屬組織共9 個,它們是:(1 )大學生法西斯團;(2 )意
大利法西斯青年團,包括青年法西斯和法西斯先鋒隊等青少年法西斯組織,(3 )
婦女法西斯,(4 )農村家庭主婦和家僕法西斯,(5 )學校法西斯協會,(6 )
公職人員法西斯協會,(?) 家鐵路職工法西斯協會,(8 )郵電職工法西斯協
會,(9 )國家工業企業職工法西斯協會。
國家法西斯黨黨章還規定,下述18個組織是它的附屬組織:(1 )為革命陣亡、
致殘和負傷者家庭法西斯協會,(2 )全國業余俱樂部協會,(3 )義大利全國退
役軍官聯盟,(4 )義大利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5 )義大利船舶聯盟,(6 )
參議院國家法西斯聯盟,(7 )全國法西斯文化聯盟;(8 )全國戰爭傷殘者聯盟,
(9 )全國士兵協會;(10)全國戰爭中陣亡者家屬協會,(11)義大利全國軍功
金質獎章獲得者小組;(12)戰士軍功章獲得者藍綬帶協會,(13)義大利志願軍
團,(14)加里波第軍團;(15)義大利敢死隊;(16)武裝部隊;(17)法西斯
穆斯林協會;(18)全國森林協會。
等級
法西斯黨的領導人從中央到基層共分12級,依次是:(1 )
國家法西斯黨總書記,(2 )全國指導委員會委員,(3 )監察員;(4 )戰
斗的法西斯聯盟(即法西斯省委)書記和特殊使命領導委員會書記;(5 )省委委
員,(6 )地區委員會監察員和特殊使命監察委員會委員,(7 )戰斗的法西斯政
治書記和特殊使命政治書記,(8 )戰斗的法西斯領導委員會委員,(9 )城鎮法
西斯黨代表,(10)城鎮法西斯評議會委員,(11)黨支部委員,(12)
國家法西斯黨黨章規定,全國從6 歲幼兒到白發耄耆,除「根據現行法律規定
被認為是猶太血統的義大利人不能加入國家法西斯組織」外,其餘均按年齡參加各
年齡段的法西斯組織。6 至3 歲為法西斯狼子團團員;8 至土2 歲為法西斯巴利拉
隊員;12至18歲為先鋒隊隊員;18至21歲的大學生為大學生法西斯團團員,已參加
工作者為法西斯青年團團員,年滿21歲參加國家法西斯黨和國家安全志願民兵。
Ⅷ 義大利的法西斯勢力是什麼
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日),出生於義大利費拉拉省,義大利法西斯黨黨魁、法西斯獨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之一,法西斯主義的創始人。
1922年至1943年期間任義大利王國首相。1925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黨,加劇了法西斯侵略戰爭,給義大利人民和其他國家帶來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