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什麼文學起源於義大利

什麼文學起源於義大利

發布時間:2022-07-10 01:02:58

Ⅰ 文藝復興為什麼最早起源於義大利

1.文藝復興.義大利在歐洲南部,是拉丁文化圈的中心.15世紀前後義大利人的文化水平要比歐洲的北方人高得多.義大利有羅馬文化的淵源和寶貴遺產,義大利民族富有文學天才和藝術天才,他們的個人主義色彩濃郁,敢為天下先,正是因為這種民族天性,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義大利人並不是特別懼怕當時天主教的清規戒律.他們對天主教廷的反抗就是用公開的墮落來反抗教會偷偷摸摸的墮落.提倡用人性代替神性,用人世間的現實幸福代替虛無縹緲的天國理想.文藝復興運動的主題是人文主義,彼得拉克曾引用古羅馬詩人的一句詩作為該運動的口號:"我是人,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人嘛,就應該理直氣壯,得意洋洋,縱情地去享受生活.這場運動帶來兩種後果,一種是正面的,那就是揭露和突破了中世紀天主教會不人道的,虛偽的,矯情的精神控制.而另一種後果則也導致了道德方面的墮落與敗壞(有點走古羅馬的老路了~~)這種影響我們在今天的義大利都能體會到.義大利人浪漫,開放,但是又很隨便. 2.宗教改革發源於德意志也有它的歷史必然性.路德進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出於對羅馬天主教廷腐敗的義憤和對其名義上講信仰,背地裡干壞事的虛偽的反感.(一般來說北部歐洲人正義感較強烈~~因為較少被腐敗的中心羅馬所侵蝕,呵呵~~萬惡的羅馬呀~~)德意志當時處於分裂狀態,大大小小有上百個邦國,是一個典型的封建社會.許多德意志諸侯長期以來與羅馬教會有矛盾,特別是撒克遜選帝侯弗里德里克父子是馬丁路德改革的堅定支持者.而且大學生,平民全部都支持他.這個運動的後果也有兩個,一正一反.正面是創造了一個"廉價"的宗教(人們再不用買教廷的贖罪卷了~~~),這一點特別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親睞,人們從每日繁復的宗教儀式中獲得解放,從此不用再理會羅馬那邊的"上帝代言人",宗教歸入真正的內心世界,人們可以僅憑內心的信仰即可得救.但是另一方面,路德算是在德意志樹立了真正的宗教信仰,這為以後理性精神和啟蒙運動在德意志的傳播造成阻礙.(德意志的人們對上帝如此虔誠,接受科技知識和理性主義當然比別國慢了一大步),所以也造成了德國在近代的落後.這么說吧,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開啟了內在的精神自由,但卻忽略了外在的實踐自由.當然他也造就了德意志民族深沉,純潔,專注,內向的民族性格.(德國為啥最出思想家,而且是出大家,答案就在這里.有人評論說歐洲人中,只有德國人才有真正的"思考",雖然有點片面,但也不失道理.) 3.共同的歷史作用:文藝復興以義大利為中心,影響麵包括法蘭西,西班牙等廣義的拉丁語世界,這場運動產生了"人文主義";宗教改革以德意志為中心,影響面覆蓋瑞士,英國,北歐等廣義的日爾曼語世界,這場運動產生了"精神自由".這兩場運動共同構成了西方中世界社會向現代化過渡的重要棧橋,成為了西方突破中世紀羅網,走向現代化的一個開端和起點.個別開說,文藝復興基本上算作文化層面的運動,宗教改革對後世影響更加強大.因為它涉及到一些經濟改革,和促成了新興資產階級的經濟觀念,解放了人們的自由勞動時間.所以宗教改革對西方走向資本主義社會起到了更多的推動作用.這也是為何北部歐洲在工業革命以後後來居上超越南部歐洲的原因.(以前歐洲可一向是南比北富哦,不論在文化上還是經濟上,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就倒了個個兒了~~)

Ⅱ 為什麼文藝復興起源於義大利

我這個可是高中課本上的標准答案哦~~~~

1、義大利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形成終端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利益,迫切要求摧毀教會的神學世界觀,鏟除維護封建制度的各種傳統觀念。
2、義大利較多保留了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
3、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大批熟悉拉丁文的學者逃到義大利,帶去了大量古希臘、羅馬的古籍。

書上就這三點,不過上面一位朋友說的「當時的義大利局勢較穩定」好像也蠻有道理的樣子~~~~~

Ⅲ 文藝復興文學為什麼從義大利開始

①中世紀的歐洲,貿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義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資產階級希望沖破教會神學的束縛。
②義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
③14-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才濟濟,匯集一處。
④義大利處於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較早接受了東方文化。(造紙術,印刷術)

Ⅳ 歐洲文學的兩大源頭分別是什麼

歐洲文學的兩大源頭分別是:「古希臘—羅馬文學」和「希伯來—基督教文學」,一般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兩希傳統」。

1、「古希臘—羅馬文學」:世俗人本意義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開端與核心組成部分,是重理性、重現實,是一種入世、關注現實社會世俗生活的文學。

2、「希伯來—基督教文學」:宗教人本意識

希伯來文明是指統治西方精神世界千年之久的基督教文明。重感情、重精神,是一種出世的、注重信仰與來世幸福的文學。

西方文學的六大思潮有:

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

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起源於14世紀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彼得拉克。人文主義的思想核心是「人乃萬物之本」,主張以人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

二、18世紀新古典主義思潮

古典主義是17世紀歐洲的主要文學思潮,它對現代性作出了審美反應,形成了自覺的文學主張和鮮明的文學風格。

三、法國大革命前後的啟蒙主義文學思潮

啟蒙運動實質上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新興資產階級向封建階級奪權之前的一次輿論大准備。

四、19世紀初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潮

1798年法國資產階級推翻了封建專制政權,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這個偉大的歷史事件震撼了整個世界,在歐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

五、19世紀和20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潮

現實主義以人道主義為武器,以寫實為手段來揭露資本主義帶來的社會災難和人性的墮落,從而成為繼浪漫主義之後又一次對現實性的批判。

六、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思潮

現代主義是現代性走向成熟時代的文學思潮,是對現代性的徹底抗議、對理性的全面反叛。

Ⅳ 求巴洛克文學代表作!

巴洛克時期
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個時代,大致為17世紀。其最早的表現,在義大利為16世紀後期,而在某些地區,主要是德國和南美殖民地,則直到18世紀才在某些方面達到極盛。

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在風格上極為復雜,但一般來說,反映了力圖寓感情於具有感性吸引力的形式之中的願望。最常見的特點是氣勢雄偉,生氣勃勃,有動態感,氣氛緊張,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長於表現各種強烈的感情色彩和無窮感,頗有打破各種藝術界限的趨勢。巴洛克時期藝術的庄嚴高貴特點,來自文藝復興時期所發揚的古典古代藝術精華,同禮教觀念的約束作用的結合。

關於baroque一詞的起源,公認的看法是源出葡萄牙語barroco(西班牙語barrueco)一詞,意為「不合常規」,特指各種外形有瑕疵的珍珠。法語形容詞baroque由伊比利亞語派生而成,後從法語原封不動地移入英語。17世紀末葉以前最初用於藝術批評,泛指各種不合常規的,稀奇古怪的,因而也是離經叛道的事物。到18世紀用作貶義,一般是指違反自然規律和古典藝術標準的做法。在19世紀中葉之前,依然用作貶義而非藝術風格名稱,直到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發表《文藝復興與巴洛克》(Renaissance und Barock, 1888)一書,對巴洛克風格這個問題才作了系統的表述。

巴洛克時期出現的藝術形形色色,所以必須按照這個時代的比較廣泛的各種文化傾向去探索它們的統一特性。就對藝術的影響來說,當時有三種文化傾向最為重要。第一種是反宗教改革運動的出現,這股勢力不論在地區方面還是思想方面都正日益擴大。巴洛克藝術中的許多不朽之作,特別是義大利繪畫和建築中的許多作品,可能同教會所採取的新的宣傳態度直接有關。第二種是君主專制政體的鞏固,隨之產生強大的中產階級,對藝術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從法國王朝建造凡爾賽的宮殿和花園以及中產階級發展繪畫市場,可以窺見當時某些政治和社會發展對藝術的影響。第三種是在科學發展和對地球進行探索的影響下,對大自然產生了新的興趣。這兩方面的活動促使人類對自身有了新的看法,一方面覺得自己微不足道(特別是受了哥白尼地球不是宇宙中心這一論點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神聖偉大,因為在知識方面有了重大突破。總之,這些文化傾向連同它們在藝術中的反映,形成了藝術史家斯特喬(Wolfgang Stechow)所謂的宗教勢力和非宗教勢力共同保持的一種基本上令人樂觀的新的均勢。

巴洛克時期風格的產生同反對「國際風格主義」的學院派抽象特點有關。羅馬的早期巴洛克畫家主要有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和卡拉瓦喬(Caravaggio)。義大利的巴洛克雕塑家和建築師首推貝爾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路易十四世風格,即「王室官方風格」,可以說是義大利巴洛克的一種古典化翻版,普桑(Nicolas Poussin)是法國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作品高雅、嚴肅、合乎邏輯、有條不紊,因而忠實體現了古代藝術風格,形成法國巴洛克的特點。研究法蘭德斯的巴洛克風格,最好從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繪畫著手,他創作了大型的祭壇畫和神話作品,並且設計了一系列構思周密的宮廷畫和寓言畫組畫。

在荷蘭,類似魯本斯這樣的一批早期大師曾在義大利學習,親身了解了義大利巴洛克。此外還有一批現實主義的風景畫家、靜物畫家、海景畫家、肖像畫家、家庭內景畫家和教堂內景畫家,以及如弗美爾(Vermeer)和林布蘭特(Rembrandt)這樣出類拔萃的大師。在西班牙出現了像委拉斯開茲(Velazquez, 1599∼1660)這樣傑出的大師。

英國的巴洛克風格最明顯地反映在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爵士為查理一世及其王室成員所畫的肖像畫以及列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 1632∼1723)和凡布魯(John Vanbrugh, 1664∼1726)的建築藝術上。同英國的建築藝術一樣,德國的巴洛克視覺藝術全盛時期直到18世紀才出現,即在阿薩姆(Asam)兄弟、諾伊曼(Balthasar Neumann, 1687∼1753)和齊默爾曼(Dominikus Zimmerman, 1685∼1766)設計的一些裝飾華麗的大宮殿和教堂建成之後才出現。

在音樂方面,藝術史上最顯著的一個轉折點發生於17世紀初的義大利。古代風格雖然繼續風行,但後來僅用於聖樂,而現代風格則逐漸用於非宗教音樂。由於音樂語匯的擴大、聖樂與非宗教音樂之間、聲樂風格與器樂風格之間以及民族之間的差異日益明顯。因此,音樂領域中的巴洛克時期,如同其他藝術領域一樣,也體現了各種不同的風格。歌劇、清唱劇和大合唱是聲樂方面最重要的一些新形式,而奏鳴曲、協奏曲和前奏曲則是為器樂而創作的。

蒙特威爾地(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是「新音樂」的第一個偉大作曲家。在義大利師承他的是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和佩戈萊西(Giovanni Pergolesi, 1710∼1736),都是義大利巴洛克歌劇大師。義大利器樂傳統體現在該國偉大的巴洛克作曲家科萊利(Arcangelo Corelli, ∼1713)、韋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以及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身上。呂里(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和拉莫(Jean Philippe Rameau, 1683∼1764)是法國巴洛克音樂的兩位大師。

在英國,繼斯圖亞特王朝時期的假面劇盛行之後,有韓德爾(1685∼1759)在聲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韓德爾生於德國,在義大利受過音樂訓練。而與他的同代人巴哈(1685∼1750)隨後在德國把巴洛克聖樂推向了高潮。德國其他的著名巴洛克作曲家有許茨(Heinrich Schutz, 1585∼1672)、柏格茲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 1673∼1707)和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文學方面可以稱為具有巴洛克特點的代表作是義大利馬里諾(Giambattista Marino)、西班牙貢戈拉(Luis de Gongora)和德國奧皮茨(Martin Opitz)三人的著作。英國的形而上學詩歌,主要是但恩(John Donne)的許多詩歌同巴洛克文學有密切的聯系。巴洛克時期在18世紀隨著它的獨特風格轉變為洛可可(Rococo)式風格而告結束。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14世紀在義大利城市興起,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個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簡介

普遍認為文藝復興發端於14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一詞就源於義大利語Rinascimento,意為再生或復興),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16世紀達到鼎盛。1550年,瓦薩里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nce,17世紀後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它作為14至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西方史學界曾認為它是古希臘、羅馬帝國文化藝術的復興。

發展

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藝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系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大眾表現了要求民族統一的強烈願望。從而在文化藝術上也開始出現了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他們力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其實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

當時的義大利處於城市林立的狀態,各城市都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14世紀後各城市逐漸從共和制走向獨裁。獨裁者耽於享樂,信奉新柏拉圖主義,希望擺脫宗教禁慾主義的束縛,大力保護藝術家對世俗生活的描繪。與此同時聖方濟各會的宗教激進主義力圖屏棄正統宗教的經院哲學,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羅馬教廷也在走向腐敗,歷屆教皇的享樂規模比世俗獨裁者還要厲害,他們也在保護藝術家,允許藝術偏離正統的宗教教條。哲學、科學都在逐漸地在比較寬松的氣氛中發展,也醞釀著宗教改革的前奏。

代表人物

文藝復興運動起源於義大利北部,一般認為第一個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評和揭露中世紀宗教統治的腐敗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為中世紀歐洲正式文學語言的拉丁文進行創作。

另一個代表人物是彼特拉克,他認為古希臘、羅馬時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時代,中世紀將人性壓制是違背自然的。他雖然對拉丁文學有深入廣泛的研究,但用義大利方言寫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詩為形式的抒情詩歌,受到各城市國家統治者的熱烈歡迎。

文藝復興另一個重要原因是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大批受到東方文化影響,還保留古羅馬帝國精神的人才逃往義大利,帶回許多新鮮思想和藝術,在羅馬開辦教授希臘語的學校,促使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形成。

文藝復興的作品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屏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拉伯雷的《巨人傳》等。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歌頌了人體的美,主張人體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並把它應用到建築上,一系列的雖然仍然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繪畫、雕塑,但表現的都是普通人的場景,將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義者開始用研究古典文學的方法研究聖經,將聖經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導致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人文主義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標榜理性以取代神啟,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謀福利,教育要發展人的個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個性自由,因此在歷史發展上起了很大的進步作用。

天文學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在其中提出了與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不同的日心說體系。義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在《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論原因、本原和統一》等書中宣稱,宇宙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太陽只是太陽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發明了天文望遠鏡,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通過對其師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觀測數據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學》和1619年的《世界的諧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繞太陽運轉是沿著橢圓形軌道進行的,而且這樣的運動是不等速的。

數學

代數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重要發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發現。義大利人卡爾達諾在他的著作《大術》中發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這一公式的發現實應歸功於另一學者塔爾塔利亞。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爾達諾的學生費拉里發現,在《大術》中也有記載。邦貝利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約的情形,並使用了虛數,還改進了當時流行的代數符號。符號代數學是由16世紀的法國數學家韋達確立的。他於1591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門》,對代數學加以系統的整理,第一次自覺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未知數和已知數。韋達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中,改進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還建立了二次和三次方程方程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現代稱之為韋達定理。 三角學在文藝復興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德國數學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論各種三角形》是歐洲第一部獨立於天文學的三角學著作。書中對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還有很精密的三角函數表。哥白尼的學生雷蒂庫斯在重新定義三角函數的基礎上,製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數表。

物理學

在物理學方面,伽利略通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落體、拋物體和振擺三大定律,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學生托里拆利經過實驗證明了空氣壓力,發明了水銀柱氣壓計。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爾發現液體和氣體中壓力的傳播定律。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發現氣體壓力定律。

生理學和醫學

比利時醫生維薩留斯發表《人體結構》一書,對蓋倫的「三位一體」學說提出挑戰。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發現血液的小循環系統,證明血液從右心室流向肺部,通過曲折路線到達左心室。英國解剖學家哈維通過大量的動物解剖實驗,發表《心血運動論》等論著,系統闡釋了血液運動的規律和心臟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臟是血液運動的中心和動力的來源。這一重大發現使他成為近代生理學的鼻祖。

地理

航海技術產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飛躍,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的探險家們開始了一系列遠程航海活動。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方面的發現,為地圓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印刷術在歐洲的再發現,以及從東方傳過來的造紙、指南針、火葯(中國的四大發明),促使科學思想的迅速傳播。

文學

各地的作家都開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帶動了大眾文學,替各種語言注入大量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

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出現了「文壇三傑」。但丁一生寫下了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第一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彼特拉克主要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詩詩集《歌集》。薄伽丘是義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短篇小說集《十日談》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國,文藝復興運動明顯地形成兩派,一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貴族派,二是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詩社」以龍沙和杜貝萊為代表,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最早提出統一民族語言的主張,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然而,他們排斥民間詩歌,只為少數貴族服務。拉伯雷是繼薄伽丘之後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復興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時間創作的《巨人傳》是一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在西班牙,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塞萬提斯和維加。塞萬提斯是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其中以長篇諷刺小說《堂·吉訶德》最著名,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維加是戲劇家、小說家和詩人,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被譽為「西班牙戲劇之父」。 他是世界上罕見的多產作家,一生共創作了兩千多個劇本,留傳至今的有600多個,有宗教劇、歷史劇、神話劇、袍劍劇、牧歌劇等多種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會現實,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最傑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建築

文藝復興建築是在公元14世紀在義大利隨著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而誕生的建築風格。基於對中世紀神權至上的批判和對人道主義的肯定,建築師希望藉助古典的比例來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會的協調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藝復興的建築是講究秩序和比例的,擁有嚴謹的立面和平面構圖以及從古典建築中繼承下來的柱式系統。

特色

對建築的比例有強烈的追求,例如必須是3和2的倍數
使用對稱的形狀,集中式
恢復「自然」,以尺規作圖制圖,以圓形和正方形為主
反對哥德式建築

義大利與其代表人物

義大利佛羅倫薩作為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在詩歌、繪畫、雕刻、建築、音樂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佛羅倫薩著名的美弟奇家族是當時最重要的藝術贊助人。
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全部誕生在義大利。

代表人物:
詩人:但丁、彼特拉克;
作家:薄伽丘、馬基雅維利;
畫家:喬托、波提切利、列奧納多·達·芬奇、拉斐爾、提香;
雕刻家:米開朗基羅;建築師:伯魯涅列斯基;
音樂家:帕萊斯特里那、拉索等。

西班牙與其代表人物

16世紀後半葉和17世紀初西班牙文藝復興進入「黃金時期」,在小說和戲劇方面成績顯著。
代表人物:作家塞萬提斯、戲劇家洛卜·德·維加

德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德國:主要成就則表現在宗教改革、農民戰爭、諷刺文學以及科學技術發明等方面。
代表人物:馬丁·路德、丟勒等。

法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法國:自由思想和懷疑思想相當發達。
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說家:拉伯雷等。

英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英國:詩歌和戲劇空前的繁榮。
代表人物:作家莎士比亞等。
文藝復興的重要意義

有好一段時間,文藝復興被認為是簡單地恢復了古典文化。其實,文藝復興並不是真正要「恢復」古典的文化,而是藉此抨擊當時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造輿論。

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和事件。但文藝復興使當時的人們思想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後來的啟蒙運動以文藝復興為自己的榜樣。19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文藝復興是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一個前奏曲。

關於文藝復興的不同意見

「文藝復興」(Renaissance)這個詞在1855年為法國歷史學家Michelet首次提出,用以概括16世紀時「對世界與人類的探索」;自此以後歷史學家們就對它的解釋有很多不同意見。

大部分觀點認為文藝復興起源於十五世紀的義大利,然後向整個歐洲擴展。文藝復興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紀以前)的古典文化連接,是對阿拉伯人的知識(尤其是數學知識)的吸收。文藝復興使人們開始專注於現世生活質量(如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同時也是知識由於印刷和在藝術,詩歌,建築等領域新技術的應用而導致的知識爆炸。這些新技術引起了藝術和文學在格式和內容上根本的變化。這個時期,這種觀點認為,隨著交流和探索的興起,文藝復興代表了歐洲從很長時期的一潭死水轉變成了洶涌的江河。因此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也常常認為是現代開端。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在藝術,文學還有哲學等方面的「類革命」(pseudo-revolution )。這些變化僅僅影響了為數很小的富有的少數人,而歐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對於中世紀基本沒有改變。因此他們不承認文藝復興是一個重要的事件。

今天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變化,而不是物質上的巨大變化。或許,對於文藝復興最重要的觀點是那些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一個與中世紀徹底決裂的時代。

Johan Huizinga (1872–1945)承認文藝復興,但是質疑它是否帶來有益的變化。他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從中世紀衰落的時代,並且毀壞了很多重要的東西。例如,那時在教會和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語,從古典時代以來獲得了很大發展,是一個活著的語言。但是,文藝復興中痴迷於古典純潔性的人們認為拉丁語與它的古典形式相抵觸,於是拉丁語的自然進化停止了。Robert S. Lopez 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經濟蕭條時期。 然而George Sarton 和 Lynn Thorndike 認為文藝復興使科學的進步速度放緩。

文藝中興時代之義大利。—— 蔡元培《圖畫》
人文主義是一種哲學理論和一種世界觀。人文主義以人,尤其是個人的興趣、價值觀和尊嚴作為出發點。對人文主義來說,人與人之間的容忍、無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重要的原則。

現代的人文主義開始於啟蒙運動,在啟蒙運動中人文主義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來回答道德問題的答案。在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中,超自然的解釋一般被忽略,人們將這種人文主義也稱為「世俗人文主義」。

在各個主要的宗教中也有人文主義,在這里一般人文主義與該宗教的信仰和傳統相結合。

也有的人文主義運動認為人有參加儀式和規則的需要並組織一定的團體來滿足人的這種需要。

人文主義作為歷史概念

在歐洲歷史和哲學史中,人文主義主要被用來描述14到16世紀間較中世紀比較先進的思想。一般來說今天歷史學家將這段時間里文化和社會上的變化稱為文藝復興,而將教育上的變化運動稱為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這個詞實際上很晚才出現,它來自與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羅馬作家西塞羅就已經使用過這個詞了。德國啟蒙運動時代的哲學家將人類統稱為Humanität,當時的人文主義者稱他們自己為humanista。

而Humanism這個詞卻一直到1808年才出現

Ⅵ 文藝復興起源於義大利的原因是什麼

文藝復興起源於義大利的原因是隨著經濟的復甦與發展、城市的興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改變了以往對現實生活的悲觀絕望態度,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

在14世紀城市經濟繁榮的義大利,最先出現了對天主教文化的反抗。當時義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極其虛偽的禁慾主義。

另一方面由於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天主教文化,於是他們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因此,文藝復興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而並非單純的古典復興。

(6)什麼文學起源於義大利擴展閱讀:

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起源於14世紀下半葉的義大利,其後遍及西歐整個地區。人文主義者以「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他們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無所不有」的口號。

他們非常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他們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他們歌頌人的智慧和力量,贊美人性的完美與崇高。

反對宗教的專橫統治和封建等級制度,主張個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要求現世幸福和人間歡樂,提倡科學文化知識。所以,人文主義的理念,其重點是「人」,是「人」的本能的發揮,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動力。

Ⅶ 文藝復興起源於哪個國家

義大利。文藝復興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邦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

「文藝復興」的概念在14-16世紀時已被義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當時的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後才獲得「再生」與「復興」,因此稱為「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產生的原因:
11世紀後,隨著經濟的復甦與發展、城市的興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改變了以往對現實生活的悲觀絕望態度,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而這些傾向是與天主教的主張相違背的。

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藝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系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當時義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極其虛偽的禁慾主義,另一方面由於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天主教文化,於是他們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

閱讀全文

與什麼文學起源於義大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語打車怎麼說 瀏覽:92
印度什麼可以治血糖高 瀏覽:977
英國碩士保錄需要多少錢 瀏覽:898
什麼是印度拉格 瀏覽:893
中國野戰軍一共多少 瀏覽:636
巴西人喜歡中國什麼 瀏覽:50
為什麼中國遊客不去澳洲了 瀏覽:678
中國斗魚怎麼養才漂亮 瀏覽:190
印尼匯款到中國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674
中國海警一共多少艦艇 瀏覽:177
義大利bb和韓國登騰哪個好 瀏覽:202
印尼虎苗用什麼濾材 瀏覽:857
熱搜榜中國共有多少種香煙 瀏覽:728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大廳拿槍 瀏覽:758
中國有多少貧困月收入 瀏覽:467
印度病毒delta變種有多少種 瀏覽:73
印尼泗水至占碑多少公里 瀏覽:845
極兔國際在越南怎麼樣 瀏覽:125
義大利語我什麼都沒有了 瀏覽:841
印度有一塊大洋叫什麼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