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詩人需要什麼

義大利詩人需要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3 05:36:09

1. 文藝復興前後,歐洲義大利的代表詩人及代表作,高分 ·!·最好附上生卒年

義大利文藝復興分為前後兩個時期:14世紀至15世紀中葉為早期(或前期),15世紀後半期至16世紀為後期。義大利前期文藝復興是文學的繁榮時期,涌現出一大批文學巨匠,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文壇三傑」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阿利格里·但丁(1265—1321年)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①。

他的代表作《神曲》,標志著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始。

但丁出生在佛羅倫薩沒落貴族家庭,受過良好教育,從小熟讀古希臘羅馬作品。青年時曾在帕多瓦、博洛尼亞和巴黎等大學深造,對美術、音樂、詩歌、修辭、文學、哲學、神學、天文、歷史、地理都有很深研究,為他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1300年當選佛羅倫薩的執政官,1302年在政治斗爭中失敗而被流放,此後近二十年一直流落他鄉,最後病逝於拉溫納。

但丁一生寫下了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新生》是1291—1292年但丁為紀念女友貝德麗采而寫的第一部詩歌集,包括31首抒情短詩。這些短詩以他對貝德麗採的愛戀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對戀人的追求和對美好愛情的嚮往,雖有強烈的神秘色彩,卻反映了市民階級擺脫禁慾主義的強烈願望。這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向讀者剖露作者隱秘思想感情的作品,具有人文主義和現實主義傾向。《神曲》是但丁在流放期間創作的不朽詩篇,共一百曲,分《地獄》、《煉獄》和《天堂》三篇。主要情節是描寫詩人在維吉爾和貝德麗採的引導下,夢游地獄、煉獄和天堂三界的經過。作者以隱喻象徵的手法,描寫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以及政治、思想、意識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深刻揭露了教會的黑暗腐敗及教皇統治的罪惡,抨擊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專橫以及封建割據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同時也嚴厲遣責某些人的貪婪自私、高利盤剝和追逐金錢。作者還提出政教分離和實行君主專制統一義大利的政治主張,提出人應該充分享受現實生活,追求理性、自由和知識等具有人文主義傾向的主張。因此,《神曲》是一部具有深刻社會意義和強烈政治傾向的偉大詩篇。《神曲》用托斯坎尼方言寫成,開創了用民族語言寫作的先河。

但丁是跨時代的詩人,思想具有明顯的新舊兩種傾向,因而《神曲》既有人文主義思想的萌芽,又沒有完全擺脫中世紀宗教觀的束縛。它一面贊揚現實生活,同時又宣揚靈魂不滅和來世觀念;一面抨擊教皇和教會的罪惡,又未完全否定教皇和教會;既批判禁慾主義,又把殉情者打入地獄等等。

弗蘭齊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年)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出身於佛羅倫薩的名門望族,小時候隨父遷居阿維農,後在阿維農教廷長期任職,擔任教皇秘書,目睹教會的黑暗腐敗。他大量閱讀古典著作,漫遊歐洲許多國家,逐漸形成人文主義世界觀。他第一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因而是第一位人文主義學者。40年代初,他創作長篇敘事史詩《阿非利加》,榮獲「桂冠詩人」稱號。50年代初,他應邀到佛羅倫薩大學講學,一直定居義大利。

彼特拉克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代表作是抒情詩集《歌集》。《歌集》用義大利文寫成,共有366首抒情詩,其中多數是愛情詩,歌頌詩人對女友勞拉的愛慕。彼特拉克的愛情詩沖破禁慾主義的羈絆,突破中世紀詩歌中隱晦寓意、神秘象徵的手法,直接描寫愛情,贊美人生,歌頌自然,刻畫人物的美麗形象,格調清新,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歌集》中也有政治諷刺詩和愛國主義詩篇,抨擊天主教會和羅馬教廷,表達自己痛恨封建割據,渴望義大利和平統一的愛國主義思想。彼特拉克的抒情詩,創立了十四行詩這一歐洲詩歌中的重要詩體,為歐洲抒情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被後人尊稱為「詩聖」。

喬萬尼·薄伽丘(1313—1375年)是義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商人家庭,少年時曾隨父經商,遍游法國和義大利,後到那不勒斯大學學習法律和文學,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從1350年起在佛羅倫薩政府任職,多次銜命出使義大利各邦和法國。晚年到佛羅倫薩大學主講《神曲》,著有研究但丁的最初學術著作《但丁傳》。

薄伽丘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詩歌和小說,短篇小說集《十日談》是他的代表作。該書用托斯坎尼方言寫成,描寫1348年佛羅倫薩鼠疫流行時,有10名男女青年為躲避瘟疫,結伴來到鄉村一所別墅。他們為消磨時光,每人每天輪流講一個故事,10天共講100個故事。這些故事取材十分廣泛,有民間傳說、歷史事件、宮廷傳聞,也有真人真事。薄伽丘對這些材料進行加工,注入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內容,使之成為一部反映義大利現實生活的傑作。《十日談》首先把矛頭指向羅馬教廷和天主教會,大膽地揭露教會的腐化和貪婪,抨擊教士的偽善和醜行,同時也無情地揭露和鞭撻統治階級的昏庸和殘暴。作者熱情地稱贊市民和下層群眾的機智勇敢,贊美男女青年的愛情,歌頌現實生活,肯定人生、人的價值和人的尊嚴。《十日談》完全描寫世俗生活,因而有《人曲》之稱。它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文學巨著,對後世歐洲現實主義文學有很大影響,在體裁上也開創了歐洲近代短篇小說的先河。《十日談》中也有許多消極和不健康的因素,如歌頌資產階級個人主義,過分宣揚放縱情慾,有些描寫流於低級和庸俗等。

2. 急求義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的個人資料中英文簡介

1.阿利蓋利·但丁
但丁·亞利基利(義大利語: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義大利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以長詩《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但丁出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生於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詩中的說法「生在雙子座下」,應該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歲時生母去世,父親續弦,後母為他生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生平

但丁的生平記錄很少,但寫作的人很多,有許多並不可靠,他可能並沒有受過正式教育(也有人說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念書),從許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師那裡學習不少東西,包括拉丁語、普羅旺斯語和音樂,年輕時可能做過騎士,參加過幾次戰爭,12歲時就已經結婚,他妻子為他生了6個孩子,只有4個(3男1女)存活。

佛羅倫斯但丁博物館門外的但丁雕像當時佛羅倫薩政界分為兩派,一派是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齊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蓋爾非派,1266年後,由於教皇勢力強盛,蓋爾非派取得勝利,將齊伯林派放逐。蓋爾非派掌權後1294年當選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羅倫薩,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獨立,不願意受制於教皇,分化成「白黨」,另一部分沒落戶,希望藉助教皇的勢力翻身,成為「黑黨」。兩派重新爭斗,但丁的家族原來屬於蓋爾非派,但丁熱烈主張獨立自由,因此成為白黨的中堅,並被選為最高權利機關執行委員會的六位委員之一。

1301年教皇特派法國國王的兄弟瓦魯瓦的卡羅(Carlo di Valois)去佛羅倫薩「調節和平」,白黨懷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為團長的代表團去說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沒有結果,果然卡羅到佛羅倫薩後立即組織黑黨屠殺反對派,控制佛羅倫薩,並宣布放逐但丁,一但他回城,任何佛羅倫薩士兵都可以處決燒死他,從此但丁再也沒有能回到家鄉。

1308年盧森堡的亨利七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預備入侵佛羅倫薩,但丁給他寫信,指點需要進攻的地點,因此白黨也開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羅倫薩被軍人掌權,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罰金,並於頭上撒灰,頸下掛刀,遊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國。但丁回信說:「這種方法不是我返國的路!要是損害了我但丁的名譽,那麼我決不再踏上佛羅倫薩的土地!難道我在別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嗎?難道我不向佛羅倫薩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觸寶貴的真理嗎?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愁沒有麵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時,曾在幾個義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記載他曾去過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鄉愁,並將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寫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對教皇揶揄嘲笑,他將自己一生單相思的戀人,一個叫貝亞德的,25歲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於1321年客死他鄉,在義大利東北部臘萬納去世。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義大利托斯卡納方言寫作的,對形成現代義大利語言以托斯卡納方言為基礎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除了拉丁語作品外,古代義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語言寫作,他的作品對義大利文學語言的形成起了相當大作用,所以也是對文藝復興運動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2.Benefit cover benefit ·but D
But D ·second benifit benefit(Italian:Dante Alighieri, 1265-1321), Italy poet, modern Italian lay foundation stone, Europe literature renew expand of ages person, with long poem 《absolute being song 》stay a Hou a life time.The boon space Si evaluation say:"The basinet of the feudalism end and modern capitalism beginning of a reign of starting point, take a somebody as marking of, this person be an Italian but D, his being a basinet be the last poet, in the meantime again is a modern era of first a poet".

But the D was born a the nobility family for decline in Florence in Italy, living in 1265, the date of birth wasn't pure, press himself is in the parlance"living under Gemini" in the poem, should is May last ten days of month or June first ten days of month.The natural mother die at the age of 5, the father remarry, and the stepmother born two younger brother, a younger sister for him.

Usually

But D usually record few, but writing of the person be a lot of and have many not dependable, he probably has never been subjected to formal ecation(also someone say him Long at the wave that and Paris etc. the ground study), from many well-known friend and teacher there study not a few thing, include Latin, general prosperous Si language and music, young hour may be a knight, once attended a few war, at the age of 12 already get married, his wife born 6 kid for him, only have 4(3 male 1 female) survival.

Florence but D museum door outside of but D statue officialdom in Florenc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ieses at that time, a parties be loyal to sacred empire emperor in the Rome of together elder brother of one's father Lin2 Pai4, another a parties is loyal to Pope of cover Er not parties, 1266 after, because of Pope's influence strong, cover Er not parties obtain victory, will together elder brother of one's father Lin2 Pai4 banishment.Cover Er not parties hold real power behind 1294 win an election of Pope the Bu Ni method Si eight a life times think control Florence, a part wealthy citizen hope city of independence, would not like to under the yoke of Pope, divide into "white party", another a part decline a door, hope ask for help of Pope's influence to turn over a body, become "black party".Two parties re- fight, but the household of D originally belong to cover Er not parties, but D warmly lay claim to independence freedom, so become white the main force of the party, and is choose for six one of the member of committees of the tallest right organization executive committee.

1301 Pope specially appointed France king of the card of the brothers tile Lu tile(Carlo di Valois) go to"regulate peace" of Florence, white party doubt the this trip contain another purpose, parties with but D for the chief's delegation go to persuasion Pope withdraw an order, but have no result, indeed as expected card go to Florence empress immediately organization black party massacre opposition faction, control Florence, and declare banishment but D, once he return to city, any Florence soldier can execute to burn dead he, from now on but D any further have no ability return to home town.

Henry's seven a life times of 1308 Luxembourg win an election for sacred empire emperor in the Rome, prepare to invade Florence, but the D write a letter for him, point out a location that need to be take the offensive, so white the party also start hate bitterly but D.1313 Henry die, but the hope of the D end up in nothing.

1315, Florence be hold real power by the soldier and declare if but the D be willing to pay a fine, and at the head Sa ash, neck bottom hang knife, swiming street can don't need offense to return to country for a week.But the D letter in reply say:"This kind of method isn't the road that I return to country!If injured me but the reputation of D, so I will never step on the land in Florence again!Difficult way I be another place can'ting enjoy sun moon and stars of bright?Difficult way I don't sit with crossed knees toward the citizen in Florence vulgar Gong, I can't the contact precious truth?Can assurance of BE, I not the sorrow have no bread to eat!"

But D at drive banishment, once at several Italy the city live and have of jot down him have been to Paris, he with work row send its homesickness, and all write in the benefactor personal enemy in the whole life to his to make 《absolute being song 》medium, to Pope Ye Yu derision, he oneself whole life the lover of the unrequited love, 1 call shell second virtuous, 25 years old die of beauty, arrangement arrive heaven of the tallest state.

But the D die abroad in 1321, in the Italy the northeast La ten thousand Nas die.

But the work of D basically with Italy give the Si card Na dialect writing of, to formation modern Italian speech take giving the Si card Na dialect as foundation to have equal big of function, in addition to Latin work, ancient times Italy work only have but D is at the earliest stage usage live of language writing, his work learn to the Italian language of formation have equal the your work use, so is also to literature renew sport have in advance of function.

3. 義大利在年青詩人中的重要性體現在哪裡

義大利成了年輕詩人經常駐足的地方,他們參觀羅馬橢圓形競技場或萬神廟,冥思苦想,對轉瞬即逝的榮耀和名望感慨萬千。歌德就是這樣一位遊客,他的義大利之行(1786~1788)使他成為世界著名詩人。他的古代大地之行對於他的《浮士德》和《威廉·邁斯特》的部分章節提供了直接的靈感。

4. 義大利有哪些著名作家

1、伊塔羅·卡爾維諾(義大利語:Italo Calvino,1923年10月15日-1985年9月19日),生於古巴哈瓦那,義大利作家。他的奇特和充滿想像的寓言作品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義大利小說家之一。

卡爾維諾最早的作品都與他參加抵抗組織的經歷有關:新現實主義的小說《蛛巢小徑》(1947年出版)通過一個未成年人的經歷審視了抵抗運動,這個少年人面對周圍的成年人和一系列事件,感到無助;以及名為《亞當,午後和其他故事》(1949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

2、卡洛·科洛迪(義大利語:Carlo Collodi,本名為Carlo Lorenzini,1826年11月24日-1890年10月26日)是一位義大利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兒童文學經典《木偶奇遇記》。

科洛迪以兒童文學作家聞名於世,他先後寫過《小手杖游義大利》《小手杖地理》《快樂的故事》等童書,他最著名的作品當然是《木偶奇遇記》。

3、阿爾貝托·莫拉維亞(Alberto Moravia,1907年11月28日-1990年9月26日),原名Alberto Pincherle,是20世紀義大利著名小說家。

在中國大陸,80年代就譯介過莫拉維亞的短篇小說。之後出版過《羅馬女人》和《羅馬故事》。2002年譯林出版社出版了莫拉維亞文集,包括《冷漠的人們》等五部作品。

4、孟佐尼(Alessandro Manzoni,1785年-1873年)義大利作家。早年創作詩《自由的勝利》歌頌了法國大革命,反對教會和君主。後受到天主教思想的影響,寫作多首《聖歌》。

《約婚夫婦》為他的代表作,寫了17世紀義大利在異族統治和國內專制勢力壓迫下的中下層人民困苦的生活,反映了19世紀30年代義大利要求民族統一和獨立的願望;悲劇《卡馬諾拉公爵》、《阿達爾齊》對義大利浪漫主義有很大影響。

5、加布里埃爾·鄧南遮 (Gabriele d'Annunzio,原名Gaetano Rapagnetta;1863年3月12日-1938年3月1日),義大利詩人、記者、小說家、戲劇家和冒險者。

1889年至1910年期間,在義大利文學界佔有重要地位。他經常被稱為詩人(Il Vate)或 先知(Il Profeta )。 主要作品有《玫瑰三部曲》。

文學方面,鄧南遮與頹廢主義運動關聯密切。該運動與法國象徵主義和英國唯美主義相互影響。鄧南遮的一些作品承繼了浪漫主義傳統,與自然主義針鋒相對,既感性,又帶神秘感。

5. 帕韋塞詩歌選,義大利詩人。

帕韋塞

切撒爾·帕韋塞(1908-1950)義大利詩人、小說家。帕韋塞具有多方面的文學才華,既寫小說、詩歌,又翻譯外國文學作品。但一生未能擺脫孤獨與寂寞的痛苦感覺,1950年8月27日自殺身亡。他的主要詩作有《令人厭倦的勞動》(1936)、《土地和死亡》(1947),《死亡即將來臨,帶著你的一雙眼睛》(1950)。
晨星① 你也是愛 你,三月的風

晨星①

孤獨的人兒起來了
大海依然一片渾沌
幾顆星星在天空閃爍。
海岸送來縷縷溫馨,
使呼吸充溢甜蜜。
這是什麼也不會發生的時刻。
連嘴角的煙斗也已熄滅。
拍打海岸的波濤奏出一支夜曲。
孤獨的人兒點燃了篝火,
凝視著火焰把大地映紅。
大海很快也像大地一樣火光閃耀。
沒有什麼更痛苦的滋味
倘使清晨什麼也不會發生。

沒有什麼更痛苦的滋味
倘使一切徒勞無益。
一顆淺綠色的星辰
疲乏地懸在破曉的天空。
孤獨的人兒想做些什麼,
大區一個窮僻的城鎮。
挨著篝火取暖,
凝望依然昏黯的大海
篝火跳躍的彩斑。
從白雪覆蓋的陰郁的群山
的夢中醒來。
時間的停滯是多麼的冷酷,
對於什麼也不期待的人。

值得讓太陽從大海升起
讓漫長的一天開始么?
明天又將是一個透明而溫暖的清晨
又將像昨天一樣什麼也不會發生。
孤獨的人兒只想睡眠。
當最後一顆星辰在天空熄滅,
他慢慢地點燃嘴角的煙斗。
呂同六譯
①這首詩作於1936年 1月,當時詩人被法西斯當局流放
到南方卡拉布里亞

你也是愛

你也是愛。
你是鮮血和土地的造物
像其他人一樣。
你朝前走
像沒有離開家門的人,
你觀望
像期待而什麼都沒有發現的人,
你是大地
痛苦而又沉默。
你感覺震動和疲乏,
你有許多話要訴說——
滿懷期待朝前走。
愛是你的鮮血——
而非別的。
呂同六譯
選自《義大利二十世紀詩歌》,
安徽文藝出版社(1993)

你,三月的風


你是生命和死亡。
三月,你來到
裸露的土地上——
你渾身戰栗,
春天的血
罌粟秋牡丹或雲彩,
你輕捷的腳步
踐踏了土地。
痛苦重又開始。

你那輕捷的腳步
重又勾起了痛苦。
在貧瘠的天空下
土地是寒冷的,
在昏昏沉沉的夢境中
它凝然不動。
在深沉的心坎里
嚴寒是溫和的。
在生命與死亡之間,
希望沉默不語。

現在,凡是活著的,
都有一個聲音和血。
現在,土地和天空
都在劇烈地顫抖。
希望折磨它們,
清楚煩擾它們,
你的腳步,你黎明的氣息
淹沒了它們,
春天的血,
所有的土地都在哆嗦
——這是古老的震顫。

你重新勾起了痛苦。
你是生命和死亡,
你裸露的土地上
你輕輕地走過,
象燕子或雲彩,
而心靈的激流
重被喚起,又沖了進來,
而且反映在天空里,
也重新反映出各個事物。
天空和心靈中的各個事物
在等待你的當兒
挨苦受難,抽搐不已。
清晨,黎明
春天的血
你蹂躪了土地。

希望變了形,
等待你,召喚你。
你是生命和死亡。
你的腳步是輕捷的。
錢鴻嘉譯
選自《義大利詩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6. 義大利的詩人

誇西莫多(1901-1968)義大利詩人。

簡介:

生於西西里島的文化古城錫臘庫札,誇西莫多與蒙塔萊、翁加雷蒂並稱為當代義大利最傑出的詩人,是「隱逸派」詩歌的重要代表。早在1916年就開始發表抒情詩。1930年,第一部詩集《水與土》的問世,使他一舉成名。此後,他陸續發表了詩集《消逝的笛音》(1932)、《厄拉托與阿波羅》(1936)、《瞬息間是夜晚》(1941)。這一時期的詩作鮮明地體現了隱逸派詩歌的特徵。詩人對童年的追憶,對故鄉西西里的懷念,對母親和戀人的情思,無不以富於古典美的和諧韻律和微妙而明晰的意象訴之於詩...

代表作:

雨灑落過來了

[義大利] 誇西莫多


雨向著我們灑落過來了,
掃擊靜靜的天空。
燕子掠著倫巴第湖面上
慘白的雨點飛翔,
像海鷗追逐遊玩的小魚;
從菜園那邊飄來乾草的清香。
又一個虛度的年華,
沒有一聲悲嘆,沒有一聲笑語
擊碎時光的鎖鏈。

一條空曠的拱廊

[義大利] 誇西莫多


隨著煙的咆哮,黃昏落下
落在大地的碎塊上,貓頭鷹
敲著「突」的聲音,僅僅發出
寂靜。而遼遠,黑暗的島嶼
撞碎著海,撞擊著沙灘
夜入侵了海螺的殼。你
度量著未來,開始
已經過去,分離——隨著緩慢的
破裂——現在不在的一段時光。
當大海的泡沫卷繞起石頭,
你失去的那冷淡的
從毀滅中流出的感覺。
而死亡死去,它不懂得
貓頭鷹未唱出的歌,它想要
獵取愛情,繼續
一條空曠的拱廊,揭示著
它的孤獨。某人將要來。


沈睿譯

歡欣的模仿

[義大利] 誇西莫多


樹林使黃昏
更象被遺棄的地方,
你無精打采地
最後的腳步已經消失,
就象花朵很少長在
菩提樹上,這是命運。

你追尋情感的動機
追尋你生命中沉默的經驗。
鏡中,時代對我顯示
不同的運氣。如今
美閃在別人的臉上,
我已經失去每一個
不該失去的事物
甚至在這殘余的聲音中
歡欣也是模仿

趙小克 譯

7. 義大利詩人是誰

阿利蓋利·但丁
但丁·亞利基利(義大利語: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義大利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以長詩《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8. 做一個有道德人 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

做一個有道德人
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崇尚道德我們中華民族歷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百家爭鳴,道德為大,皇家百姓,道德為首。可見,道德早已深入人心。
言必信,行必果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首先要將誠信。比如,學校一再強調,借錢及還。這,就是要求有誠信。借錢事小,還之為大,這不僅僅是誠信的問題,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海。我們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從小養成良好的誠信習慣,才能有所作為。
滿招損,謙受益
中國並不缺故作謙虛的君子,缺的是銳意進取、狂瀾突進的勇士.也不缺圓滑世故、明哲保身的交際家,缺的是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實幹家.。作為一個新世紀的中學生,我們不僅要謙虛學習,還要去展示自己。我校剛舉行的藝術節,就是一個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故作謙虛,只能慢慢的滋生內心的驕傲自負。謙虛,也是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發展國家的一部分。
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
同學間相處,要寬容,不僅要以禮相待,還要寬容互助,對別人要寬容厚道,善於推功攬過,平等待人,這會有利於同學間關系的進一步友好發展。但是,對自己要嚴格要求,善於約束自己的行為,剋制自己的慾望,解剖自己的靈魂。只有這樣嚴於律己,才能將我們的思想進一步的提升。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是需要我們一生都要不斷學習的。

9. 義大利詩人但丁的名言

義大利詩人但丁的名言
愛惜光陰的人最怕浪費光陰。 --- 但丁
容易發怒;是品格上最為顯著的弱點。 --- 但丁
愛為美德的種子。 --- 但丁
我們不僅要從自己的智慧中汲取清泉以供一飲,而且要摻雜一些從別人那裡採摘或搜集來的玉液瓊漿,才能夠提供最甜美的蜜水。 --- 但丁
我們唯一的悲哀,是生活於願望之中而沒有希望。 --- 但丁
人不應像走獸一樣活著,而應當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一個人常常由這個思想引出那個思想,因而遠離了他所追求的正確目標,第二個思想往往減少第一個思想。 --- 但丁
通向榮譽的路上並不鋪滿鮮花。 --- 但丁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 但丁
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愛的母親。世界上只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 但丁
讓人家去說長說短!要像一座卓立的塔,決不因暴風而傾斜。 --- 但丁
走自已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 但丁
生活於願望之中而沒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 --- 但丁
愛情使人心的憧憬升華到至善之境。 --- 但丁
一個人坐在絨毯之上,困在綢被之下,絕對不會成名的;無聲無息度一生,好比空中煙,水面泡,他在地球上的痕跡頃刻就消滅了。--- 但丁
別人後退,我不退;別人前進,我更進。要攀登這座山的人,起初在下部是艱難的,越上升越沒有痛苦,最後就和坐著順流而下的小船一樣。--- 但丁
最聰明的人是最不願浪費時間的人。 --- 但丁
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望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 但丁
愛是美德的種子。 --- 但丁
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 --- 但丁

10. 義大利偉大詩人但丁代表作有什麼

引言:義大利偉大詩人但丁代表作有什麼?下面一起來和小編了解一下吧!

三、讀後感

作品採用中古文學常用的夢幻、象徵、寓意的藝術手法。但丁早期屬於“溫柔的新體”詩派。《新生》在普羅凡斯詩歌的影響下,繼承其抒情詩的特點加以發展,其詩風雖未擺脫宗教色彩,但注入了清新自然的世俗精神。它還借鑒了民歌的表現手法,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就反映重大的社會問題而論,它當然不能與“中世紀的史詩”《神曲》相比擬,但是,它比《神曲》更早、更具體地表現了對世俗生活和愛情的濃厚興趣。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詩人需要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第二高溫是多少度 瀏覽:15
英國短毛貓活了多少歲 瀏覽:596
去越南做護工一個月多少錢 瀏覽:635
為什麼美國人比英國人多 瀏覽:353
中國哪個城市被列車拉來了 瀏覽:550
我想去伊朗旅遊怎麼樣 瀏覽:797
中國人壽財險金融公司怎麼樣 瀏覽:674
800公斤越南盾是多少 瀏覽:978
蝗蟲是怎麼被印度人消滅的 瀏覽:924
槍火義大利2手機版在哪裡下 瀏覽:706
中國四個選擇是指什麼 瀏覽:779
中國國產動畫有多少 瀏覽:217
中國和新加坡時差是多少 瀏覽:962
不會越南語英文怎麼自由行 瀏覽:192
歐若為印度多少 瀏覽:793
義大利的潤滑油在哪裡 瀏覽:612
英國如何買國內葯 瀏覽:669
印度聯邦實力如何 瀏覽:133
英國王室延續多久 瀏覽:270
越南為什麼人口增長過快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