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吃西餐左手拿什麼右手拿什麼
吃西餐時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使用刀叉時,左手用叉用力固定食物,同時移動右手的刀切割食物。
拿刀叉的方法:總的來說,右手拿刀,左手拿叉。鋸齒的刀用來切肉,普通的刀用來切蔬菜,最小的那種小刀,是用來抹果醬的。叉子別一下子插大塊物品,別一口吃不下去。勺子是用來喝湯的。
1、餐盤的左邊放叉,右邊放刀。切餐盤中的食物時,右手拿起餐刀,食指幾乎伸直,餐刀鈍面向上,其他四指握住刀柄。
2、左手握叉,叉口朝外且向下。食指伸直放在柄背上。接近叉口但不要離得太近,以免手指碰到食物,其他四指握住叉柄。
3、手腕自然彎曲,食指向下朝著餐盤,刀叉的端部也指向餐盤。切食物時,刀靠近叉子前後運動,義大利面很容易切,而有韌性的食物難切一些,每次只切1-2口食物。
4、用叉子將小口的食物送到嘴裡,叉口向下,吃的時候柄背抬起。
刀與叉:
刀、叉等銀器類皆稱為Cut-lery。刀、叉又分為肉類用、魚類用、前菜用、甜點用,而湯匙除了前菜用、湯用、咖啡用、茶用之外,還有調味料用湯匙。調味料用湯匙即是添加調味料時所使用的湯匙,多用於甜點或是魚類料理。
如今所使用的餐具依料理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正式西式料理的套餐中,常依不同料理的特點而配合使用各種不同形狀的刀叉,並不是一開始就全部擺出來的。說到全套,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在餐桌上擺滿銀器的畫面,而如今大都是以點用2-3道單品料理的方式為主流。
所以,在餐桌上擺滿銀器的正式用餐擺設,可能只能在喜宴上才能看得到了。使用一組的刀與叉的情況漸少,僅吃2-3道前菜的人越來越多,而刀叉也並不隨之變換,大都是以一組刀叉吃接著送上的前菜。
而那種在刀叉上擺著的刀與叉(或湯匙),並放置於餐盤右側的餐廳也日漸增加。肉類料理所使用的刀的形狀,不論是哪一家餐廳大致上都一樣,不過魚類料理所使用的刀,往往依各餐廳而有所不同。
尤其是與肉類料理用刀的寬度相同的魚類料理用刀有逐漸增加的傾趨勢,且比這寬度更寬的也很常見,也有一些刀幅更寬並在刀刃部分加上豪華裝飾的魚類料理用刀。此外,還有餐廳以調味料湯匙代替魚類料理用刀。刀叉就像是中國的筷架一樣。
有時是刀與叉(或湯匙)兩只為一組放置在刀叉架上;有時是將刀、叉、湯匙三隻為一組,放置在刀叉架上;有時是刀與叉(或湯匙)兩只為一組的放置其上,使刀的刀刃部與叉子的前部不會碰觸到桌巾。
『貳』 外國人吃飯是左刀右叉,還是左叉右刀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終於解凍,世界格局也走向了新的局面。在中國方面舉辦的歡迎宴會上,尼克松總統的一項舉動頗為引人注目:他竟然會熟練使用筷子!這讓西方國家的記者們驚訝不已。其實,這是尼克松總統之前特意練過的,為了體現對這次訪華的重視,他幾乎考慮了所有細節,苦練了一番使用筷子的技巧,終於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在宴席上搶了不少風頭。
義大利人接受叉子還有一個原因:義大利人喜歡吃義大利面,這種食物用叉子實在是太方便了。所以,叉子雖然傳到了西歐,但使用的人數是很有限的,畢竟傳統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不過歷史的進步是無法阻攔了,最終義大利的貴族仍然在西歐的貴族圈中把使用叉子的習慣傳播出去了,這實際也和歷史大環境有關,當時西歐正處於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勢力崛起,天主教勢力一落千丈,其自然沒太大的能力阻撓大家用叉子吃飯。
終於,在緩慢的影響下,17-18世紀,使用叉子終於在西歐得到普及,民間抵制餐叉的聲音也漸漸消亡了,至今成為幾乎所有西餐的使用方式。
『叄』 吃西餐怎麼拿刀叉 西餐牛排正確吃法與切法
一.吃西餐拿刀叉方法:
1.
一般是左手持叉,右手持刀,由上方握住刀與叉,兩手食指按在刀叉上使用。
2.
簡單講是用右手拿刀把食物切開,然後左手拿叉將食物叉起。
3.
以叉子壓住食物的左端,固定,順著叉子的側邊以刀切下約一口大小的食物後,叉子即可直接紮起食物送入口中。
二
.西餐牛排正確吃法與切法:
(1)從左邊開始切。
用餐時,以叉子從左側將牛排叉住,再用刀沿著叉子的右側將牛排切開,如切下的肉無法一口吃下,可直接用刀子再切小一些,切開剛好一口大小的肉,然後直接以叉子送人口中。
(2)重點在於利用刀壓住肉時的力度。
為了輕松地將牛排切開,首先就要松肩膀,並確實用叉子把牛排叉住。再以刀輕輕地慢慢地前後移動。用力點是在將刀伸出去的時候,而不是將刀拉回時。
(3)將取得的調味醬放在盤子內側。
點牛排時,會附帶一杯調味醬。在正式的場合中,調味醬應是自行取用,而非麻煩服務生服務。
首先將調味醬缽拿到盤子旁邊,以湯勺取醬料時要注意不要滴到桌巾
『肆』 吃意麵刀叉的正確拿法是什麼
不同的義大利面吃起來有一些不同的方法:
像面條一樣的義大利面,在吃的時候應當用叉子慢慢將面條捲起來送入口中,最容易的方法則是用勺子配合叉子來卷面條,右手持叉將面條轉圈,使面條圍繞叉子捲成一小束,同時左手用勺頂住叉子起固定作用,把面捲起來,送到口中。注意一次不要卷太多,足夠一口吃下則可。
如果不是條形的面,直接用叉腹舀起就可以了。
吃義大利面的禮儀
一、將雙手環繞著食物,但是不可以把肘搭在桌子上。
二、吃面的時候絕不可以用刀或叉把面條切斷來吃,義大利面的長度大約是10英尺,這個長度恰恰好。
三、在吃面的過程中,千萬不要發出嚼面的聲音。
『伍』 正確吃義大利面方法
美食技巧
義大利面的吃法禮儀
現在西餐很受國人喜愛,義大利面耐煮,口感細膩又是西餐中最容易讓人接愛的,但你是否知道吃義大利面是很有講究的,雖然 義大利面的種類很多,但不管是什麼樣的義大利面,都切勿攪拌面條或用湯匙來吃,今天我們就把義大利面的吃法禮儀給大家講解一下。
義大利面條有形狀多種多樣:細長的、扁平的、螺旋形的、蝴蝶形的等等,並通過添加番茄、南瓜、菠菜、葡萄等可以製成五顏六色。義大利面耐煮,口感細膩,味道誘人,具有多種多樣的吃法,不僅僅是大人喜歡吃,小孩子也喜歡得不得了!然而這種平民美食卻有高大上的吃法與禮儀哦。
義大利面何時上桌
在義大利,意麵作為頭盤先上,正式的午餐或者晚餐通常遵循以下的上菜順序:頭盤(開胃菜,如火腿、肉醬和水果)、湯、意麵、主菜、沙拉、乳酪、甜品、水果、濃縮咖啡和餐後飲品。
意麵的吃法和禮儀
義大利面也只有類似中國的炒麵的一種形式。義大利面,質地堅韌,可以長期存放,就是烹調時要煮10分鍾之久。常見的義大利面有肉餡炒麵,海鮮炒麵,香腸炒麵,香菇炒麵等。使用叉子吃義大利面是一種技巧,遠比用筷子要復雜的多,用叉子挑起面條可以稱為雜技。技巧在於,一定要拿勺子當底托,叉住一小捆面條在勺子里飛速順向旋轉,這樣就可以輕易如願地吃到香美的義大利面。
歐洲人常說,西餐的餐飲文化要歸功於義大利面,正是因為它的誕生,才發明了刀叉和西餐的餐桌禮儀。義大利人的習慣是先將面盛到碗里,再將醬汁澆在上面,也可加上乳酪。用你的餐叉和餐匙把醬汁和乳酪同意麵攪拌均勻,吃的時候則只用叉子。
餐館會在食客的左手邊放一把食用意麵的餐叉,在右手邊放一把大餐匙。用右手拿叉子,把意麵繞到叉子上時把叉子抵在碗或盤的內壁上。不要把面大聲吸進嘴裡,而是應一口吞下叉子上的面。一般人在遇到沒有粘著力的番茄醬或者油狀醬汁時,一定要用叉子的四個叉齒捲起少量的面條,否則不僅可能濺出醬汁,而且一口吃不完也有失禮儀。
此外,麵包不應與意麵同食。這在義大利是大忌。一頓飯可能會持續一到四個小時。在義大利餐館,賬單往往包含服務費,但是給服務生5%的小費也很合宜。
義大利面有很多種形狀,根據形狀和口味大致可分為三種:長面、短面和雞蛋面。我們平日里見到最多的就是長面,比較像中國面條;根據形狀的不同短面有眾多名稱,包括管狀面、筆尖面、貝殼面、螺旋面、蝴蝶面等;雞蛋面是小麥粉加雞蛋揉制而成的面條,更富彈性和口感。
搭配每種面條的醬汁和配料也有所區別,長面會搭配薄一些的醬汁或橄欖油,搭配香菇類或墨魚、蛤蜊、鱈魚等海鮮;短面會搭配厚一些的醬汁。不同的義大利面吃起來也有一些不同的方法:
像面條一樣的義大利面,在吃的時候應當用叉子慢慢將面條捲起來送入口中,最容易的方法則是用勺子配合叉子來卷面條,右手持叉將面條轉圈,使面條圍繞叉子捲成一小束,同時左手用勺頂住叉子起固定作用,把面捲起來,送到口中。注意一次不要卷太多,足夠一口吃下則可。
如果不是條形的面,直接用叉腹舀起就可以了。
不管是什麼樣的義大利面,都切勿攪拌面條或用湯匙來吃。
吃義大利面的技巧:
義大利面風靡全球,已經成為世界的寵兒了,澳大利亞人可謂是當之無愧的粉絲們,隨處都可以找到義大利面條的蹤影。各種美味的意麵料理也粉墨登場,刺激你的味蕾!以下介紹幾款風靡全球的意麵料理,麻麻們不妨做給自家萌娃品嘗哦!
花椰菜義大利面配綠橄欖與杏仁
花椰菜,配上烤得酥脆的杏仁片,再淋上綠橄欖將它們的味道完美融合在一起,這便成為了微辣素食晚餐的"明星菜"了。
野生菌菇千層面
散發著野生菌類特有芬芳的牛肝菌配上酸甜西紅柿奶油醬,這道素食開胃菜非常適合寶貝吃哦,特別是愛吃肉的寶貝絕不要錯過!
山羊乳酪水餃配芝麻菜
全手工家庭制水餃很值得一試,廚房裡的人們都可以參與進來,就連新手也可以從中得到樂趣。布朗黃油松子醬則是義大利水餃的不二搭配。
義大利香蒜綠醬細面
將食材細細研杵,得到細膩的香蒜醬,配上細面,意式地道美味,哄哄吃膩中國菜的寶貝吧,效果妥妥的!
番茄肉末通心麵
節日里如果缺少了傳統的義大利麵食簡直稱不上節日,它可以在感恩節的火雞大餐之前作為前菜,也可以在復活節的開胃菜後作為主食。番茄肉末通心麵就是這樣一個選擇。
辣味番茄橄欖義大利粉
義大利粉配上甜番茄,咸鮮橄欖,這是一道散發出耀眼光芒的味道的意麵啊,亮瞎眼有木有!
整體來看不管是哪種義大利面都都切勿攪拌面條或用湯匙來吃,如果不是條形的面,吃起來就方便多了,直接用叉腹舀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