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可波羅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人物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於義大利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據稱17歲時,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和叔叔前往中國,歷時約四年,於1275年到達元朝的首都,與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誼。他在中國游歷了17年,曾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古城,到過西南部的雲南和東南地區。回到威尼斯之後,馬可·波羅在一次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海戰中被俘,在監獄里口述旅行經歷,由魯斯蒂謙(Rustichello da Pisa)寫出《馬可·波羅游記》(Il Milione)。但其到底有沒有來過中國卻引發了爭議。《馬可·波羅游記》(又名《馬可·波羅行紀》、《東方見聞錄》)記述了馬可·波羅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所見所聞,後來在歐洲廣為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㈡ 馬可波羅是哪國人
馬可波羅是義大利人。
馬可·波羅(Marco Polo),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於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據稱17歲時,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和叔叔前往中國,歷時約四年,於1275年到達元朝的首都,與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誼。
馬可·波羅借奉大汗之命巡視各地的機會,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中國的遼闊與富有讓他驚呆了。他先後到過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陝西、四川、雲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還出使過越南、緬甸、蘇門答臘。
馬可波羅主要成就
《馬可·波羅游記》直接或間接地開辟了中西方直接聯系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事實已經證實,《馬可·波羅游記》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積極的作用是不可抹殺的。
㈢ 曾經去過元朝的外國人馬可波羅是義大利人還是威尼斯人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出生於克羅埃西亞考爾楚拉島,義大利旅行家、商人,著有《馬可·波羅游記》。
根據馬可·波羅本人自述(馬可·波羅的獄友所寫的)《馬可·波羅游記》(以下關於其本人經歷的描述,均來自《馬可·波羅游記》),其關於中國的經歷的描寫,在中西方史學界尚存有一定爭議,而且爭議雙方都不能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來過或者未來過中國。
㈣ 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依靠那種工具到達中國
馬可波羅是從威尼斯出海的,乘船到了巴格達的時候被強盜盯上,死裡逃生後經由伊朗沙漠,帕米爾高原,塔克拉瑪干沙漠,敦煌,河西走廊而來到中國,也就是說他們是半航海,半陸路來到的中國,這過程中如果要說依靠哪種工具,應該就是船吧。
㈤ 馬可波羅是第一個來中國的義大利人嗎
不是,至少比他父親晚
Marco Polo (1254~1324) 中世紀義大利著名旅行家,威尼斯商人尼柯羅·波羅之子.馬可·波羅出生前不久,尼柯羅與其弟馬菲奧啟程往東方經商,至欽察□國都城薩萊(今俄羅斯聯邦共和國阿斯特拉罕附近).回國途中,逢欽察□別兒哥與伊利□旭烈兀發生戰爭,因路不安寧,折向東行,至不花□(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布哈拉),留居約三年,遇旭烈兀派往元世祖忽必烈處的使臣路過,又隨同東來,約於1265年抵上都.忽必烈接見了他們,詳細詢問歐洲情況,並決定派他們出使羅馬教廷.1269年,尼柯羅兄弟到達地中海東岸阿克拉城(Acre,今海法北),適逢教皇死,新教皇未立,遂回威尼斯.此時馬可已十五歲.1271年夏,尼柯羅兄弟攜馬可同來元廷復命.他們到阿克拉見新任教皇格雷戈里十世,教皇派兩名教士隨同他們東行.途中,二教士畏難不前,將教皇致忽必烈的書信和出使特許狀委託給尼柯羅等.於是,尼柯羅和馬可等三人取道伊利□國境,經都城桃里寺(今伊朗亞塞拜然大不里士),至波斯灣港口忽里模子,原擬走海道,後決定仍走陸路,沿著古代絲綢之路,越過巴達哈傷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進入元朝轄境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然後由南道繼續東行,經斡端(今新疆和田),羅布泊等地,至沙州(今甘肅敦煌西),又經肅州(今甘肅酒泉),甘州(今甘肅張掖),涼州(今甘肅武威),寧夏(今寧夏銀川),天德軍(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白塔)等地,於1275年到達上都.從此,他們僑居元朝十七年.
㈥ 義大利人馬可波羅真的來過中國嗎對此你有何看法
馬可波羅我們自然都不陌生,關於他還有一本《馬可·波羅游記》,記錄了一些他來中國的所見所聞,也讓西方世界知道了中國的繁榮和強大。但這本書卻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有人認為他沒有來過中國,相反,也有人認為他來過。
明朝至於在記錄元朝歷史的時候把這一段刪掉?要知道當時元朝外國人不是沒有啊,有記載的也不少,可為何單單馬可波羅不記載呢。
別的先不談,比如元明清時期的傳教士,就一波接一波,但歷史都有所記載。所以這只能說明馬可波羅是明朝人不知道的一個人。
當然了,這只是一家之言,其實對於馬可波羅我們沒有必要糾結他到底來過沒,他是否來過對於當時西方對中國的熱衷都沒有影響的。
㈦ 馬可波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馬可·波羅出生在13世紀的義大利,但是他的國籍卻到現在都無法確定。馬可·波羅出生在威尼斯的一個商人家庭,從小就隨父親到處行商,這也讓他喜歡上了這種一直「在路上」的生活。
不過,在學術界,有人認為《馬可·波羅游記》沒有提到中國的四大發明、筷子等明顯具有中國特徵的物品,加上書中存在許多歷史錯誤,認為馬可·波羅並沒有來過中國,最多隻是道聽途說而已。
但是,馬可·波羅的這本書仍然導致了歐洲人文的復興,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對15世紀的歐洲航海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給歐洲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
㈧ 馬可波羅是怎樣的人
馬可·波羅,13世紀來自義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經中東,歷時四年多到達蒙古帝國。他在中國游歷了17年,曾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古城,到過西南部的雲南和東南地區。回到威尼斯之後,寫下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㈨ 怎樣評價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及其游記,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被認為是神話,被當作「天方夜 馬可·波羅
譚」。但《馬可·波羅游記》卻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打破了宗教的謬論和傳統的「天圓地方」說;同時《馬可·波羅游記》對15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義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達·加馬、鄂本篤,英國的卡勃特、安東尼·詹金森和約翰遜、馬丁·羅比歇等眾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讀了《馬可·波羅游記》以後,紛紛東來,尋訪中國,打破了中世紀西方神權統治的禁錮,大大促進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說,馬可·波羅和他的《馬可·波羅游記》給歐洲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同時,在《馬可·波羅游記》以前,更准確地說是在13世紀以前,中西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是通過中亞這座橋梁間接地聯系著。在這種中西交往中,中國一直是以積極的態度,努力去了解和認識中國以外的地方,特別是西方文明世界。最早可以追述到周穆王西巡。盡管周穆王西巡的故事充滿了荒誕和神話色彩,但至少反映了中國人已開始去了解和認識西方,西漢武帝時期張騫通西域之後,一條從中國經中亞抵達歐洲的「絲綢之路」出現了,中國對西方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文化等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一大批西方的商人來到中國,中國對西方世界的認識更深入了。但直到13世紀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貿易為主的經濟聯繫上,缺乏直接的接觸和了解。而歐洲對中國的認識,在13世紀以前,一直停留在道聽途說的間接接觸上,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非常膚淺。因而歐洲人對東方世界充滿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馬可·波羅游記》對東方世界進行了誇大甚至神話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好奇心。這又有意或者無意地促進了中西方之間的直接交往。從此,中西方之間直接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的新時代開始了。馬可·波羅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馬可·波羅游記》直接或間接地開辟了中西方直接聯系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事實已經證實,《馬可·波羅游記》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積極的作用是不可抹殺的。 《馬可·波羅游記》打開了歐洲的地理和心靈視野,掀起了一股東方熱、中國流,激發了歐洲人此後幾個世紀的東方情結。許多人開始湧向東方,學習東方,以致歐洲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革。許多中世紀很有價值的地圖,是參考游記製作的。許多偉大的航海家,揚帆遠航,探索世界,是受到馬可·波羅的鼓舞和啟發。事實上,美洲大陸的發現純屬意外,因為游記的忠實讀者哥倫布原本的目的地是富庶的中國。當時歐洲人相信,中國東面是一片廣闊的大洋,而大洋彼岸,便是歐洲老家了。 馬可·波羅東方之旅已經過去700多年了,但他的精神依然震撼著人們心靈,激勵著人們不斷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進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走在由他所開辟的這條東西方交流之路上,並使之不斷延伸拓展,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平坦,超越時間、空間的局限,走向一個和諧的世界。馬可·波羅是屬於全世界、全人類的。至於他是出生在科爾丘拉,還是別的什麼地方,似乎並不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