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美國家為什麼總吃麵包
麵包食療法
歐洲人把麵包當主食,偏愛充滿咬勁的「硬麵包」,亞洲人則偏愛口感松軟的麵包。對於中國人來說,麵包往往不過是種零食。
現在比較受歡迎的主要是穀物麵包和全麥麵包。穀物麵包大量採用穀物、果仁作為原料,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和礦物質,有助提高新陳代謝,有益身體健康。全麥麵包擁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讓人比較快就產生飽腹感,間接減少攝取量。也就是說,同樣是麵包,吃全麥麵包比吃白麵包更有助減肥。另外,麵包松軟,易於消化,不會對腸胃造成損害。
而現在市面上的一些麵包添加芝士、奶油、牛油,含有很高的飽和脂肪,不宜多食。一些麵包會含有更高的熱量,是因為在製作的過程中,增加了鹽、糖和食用脂肪。所以在購買時要注意麵包所含的芝士、奶油、牛油的分量。
麵包出爐後最好放上兩個鍾頭再吃。新鮮是好麵包基本的元素,剛出爐的麵包聞起來香,那是奶油的香味,麵包本身的風味要在完全冷卻後才能品嘗出來
麵包是法國人每日三餐必不可少的主食,重要性大大超過葡萄酒,正如法國一句順口溜所說「「酒要適量,麵包多多益善」(Pain tant qu'il re, mais vin a mesure)。法語里還有許多麵包相關的俗語,形成了頗為獨特的法國麵包文化。
法國麵包品種達150多種,從顏色上說有白麵包、黑麵包;從形狀上說有長棍、圓形、牛角麵包;從口感上也有軟硬之分,因而法國人愛說「什麼牙啃什麼麵包」(a pain r, dent aigue),形容做事要因地制宜。由於家家戶戶都少不了麵包,當然麵包店生意興隆。如果你有機會到法國住上一段,你會注意到發現每天早上起來法國人第一件事就是去買麵包。街上走動的法國人胳膊肘下都夾一根長棍麵包,手裡可能還提著羊角麵包。所以在法國暢銷貨往往被形容為「像麵包一般好賣」。
而這其中,最有名的當數長棍麵包,長棍麵包在法文中叫Baguette,已經變成主食,不論在任何大小餐館,吃的是沙拉、牛排或義大利面,侍者會送來一籃子切成段的長麵包,不管你喜不喜歡,這一籃麵包只是告訴你法國人的飲食習慣與風格。
今天巴黎的街頭四處林立著麵包店,有純粹只賣麵包的麵包店,也有提供麵包及各式糕點的麵包糕餅鋪。從麵包店門口的等候隊伍長度,就可一探究竟該家麵包店的麵包好吃與否。
2. 在義大利只有聖誕節才會吃的一種麵包 叫什麼名字
義大利聖誕麵包
原料:高粉200克、高筋小麥顆粒粉200克、細砂糖90克、鹽5克、紅燕酵母10克、蛋黃2個、全蛋80克、牛奶160克、黃油100克、檸檬皮1個
義大利聖誕麵包做法
1、後加黃油將面團揉至表面光滑,可以拉出大片薄膜。放在溫暖的地方進行基礎發酵。
2、發酵結束,將面團取出排氣,滾圓後鬆弛15分鍾。
3、鬆弛後的面團再次排氣整圓後,收口朝上放在模具里,在溫暖濕潤的地方進行最後發酵。
4、發至8分滿,表面鋪錫紙,蓋上活底派盤或蛋糕模的活底,上面壓一包錫紙包著的石子,以免面團頂開活底。
5、入預熱180度的烤箱,下層,上下火,25分鍾。出爐後立即脫模,涼後篩糖粉。
麵包營養知識
現在比較受歡迎的主要是穀物麵包和全麥麵包。穀物麵包大量採用穀物、果仁作為原料,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和礦物質,有助提高新陳代謝,有益身體健康。全麥麵包擁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讓人比較快就產生飽腹感,間接減少攝取量。同樣是麵包..[更多]
3. 各國的特色麵包
主要以地區分類,比如法式麵包,德式麵包,意式麵包,丹麥麵包,俄羅斯麵包以及台灣改良後出現的軟歐式麵包。各式麵包都具有其獨特的代表類別而形成。
法國麵包三大特徵:
1:用料簡單,只用麵粉,水,酵母做成這點在長棍麵包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2:使用全麥,並用天然酵母長時間發酵。其中許多麵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法國人甚至有諺語專門描述麵包的重要性:"酒要適量,麵包多多益善。而法國甚至還有法律嚴格規定了麵包的成分和命名,可見法國人對於麵包的重視和嚴苛程度。
2德國麵包
德國人每天都吃麵包,以黑色,有些酸味又硬實的裸麥麵包為主。德國的氣候不適合種植小麥,於是德國人種植生存能力更強的裸麥,用它來製作麵包,裸麥的營養價值高於小麥,但是不易發酵,做成的麵包不夠暄軟,幾乎沒有韌性並帶有酸味。但是經過德國人幾個世紀的摸索,漸漸掌握了烤制美味裸麥麵包的技巧,並有300-500種裸麥麵包的品種。
3義大利麵包
雖然義大利的美食以義大利面和披薩更具有代表性,但義大利的麵包,也是不容小覷的重要組成部分。
早在古羅馬時期發酵麵包從埃及經希臘傳入義大利,當時在推崇極致榮華的羅馬出現了最早的高脂型麵包,而貧民卻一小塊麵包也吃不上。在羅馬帝國覆滅,義大利分崩瓦解時,各地孕育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如熱爾瓦的佛卡夏麵包,都靈的麵包棒,托斯卡諾麵包等,羅馬滅亡後,基督教徒增多,獻給耶穌的麵包也開始增多,潘納多尼就是。由於義大利調味汁,菜餚的味道比較重,因此義大利的麵包口味普遍都做的很清淡,而這也正是義大利麵包的特點。而使用斯佩爾特小麥(9000年前就開始在歐洲培育的人類最古老的穀物。)更是他的獨特之處。
4丹麥麵包
丹麥擁有世界上最美味的油酥點心,這種甘甜香酥並加入了大量黃油的點心是這個北歐小國的至寶。丹麥是一個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和知識產權的國家,他們對於傳統手工藝人掌握的技術進行保護,並進行嚴格限制,以防那些丹麥獨有的秘方流入他國,當然麵包師也不例外那些經過丹麥女王認證的麵包師被冠以「傳統麵包繼承人」的稱號,並被授予有著王冠標志的證書。
5芬蘭麵包
對於芬蘭人來說,最不可或缺的是土豆,三文魚和黑麵包,據統計,芬蘭人每年的人均麵包消費量達到50kg,比法國和德國都還有多,芬蘭人每年都要關在屋子裡度過漫長的冬季,因此要製作容易保存的麵包,即用裸麥製成的黑麵包,現在在芬蘭農村,人們還是一次性把一周或者兩周要吃的麵包烤出來,那些豐滿的,帶著光澤的半球形黑麵包,總是帶給人不可思議的印象,另外,芬蘭麵包還有許多獨創的奇異形狀,比如薄的圓盤形,環形等。
6俄羅斯麵包
俄語中麵包既是指食品,又是指好客。古往今來,他們將俄羅斯麵包和鹽作為迎接客人的最高禮儀,以表示自己的善良慷概。作為迎客的象徵,他們將麵包和鹽放在餐桌最顯著的位置上,以此表示對來客的歡迎。
4. 麵包的分類與特點
麵包的特點與分類
- 麵包的特點 -
麵包在食用方面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麵包是一種營養豐富、松軟可口、易於消化,又便於攜帶的食品。
麵包是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以白糖、雞蛋、飴糖、乳品、油脂為輔料,經液體酵母二次發酵,再經成形、餳發、烘烤而製成。一般麵包所用的主料和輔料均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加上麵包中含有大量酵母,酵母體中含有大量易被消化的蛋白質和豐富的B族維生素,當麵包烘烤完成後,酵母體也就成為麵包中的營養素。每克酵母中含有維生素B180~150微克,維生素B250~65微克。
2.易於消化吸收
麵包的消化吸收率較高,其中糖的消化吸收率為97%,脂肪的消化吸收率為93%,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為85%。麵包消化吸收率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麵包的結構疏鬆,內部有大量的蜂窩,擴大了消化器官中各種酶與麵包的接觸面,從而促進消化吸收過程;二是麵包經兩次發酵後,澱粉等物質在酶作用下,分解成結構更簡單,更易於消化的物質;三是麵包色、香、味俱全,可以勾起人們的食慾,令口腔中大量分泌唾液,提高對麵包的消化和吸收率。
3.食用方便且便於儲存
麵包是經過烘焙的食品,其含水量僅為35%~42%,加上經過高溫烘烤,殺菌比較徹底,因此容易保管儲存,冷、熱食用均可。
- 麵包的分類 -
麵包的品種繁多,目前市場銷售的麵包種類至少有300種。麵包通常有如下分類方法。
1.按照麵包的柔軟度分類
按麵包的柔軟度來分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為軟式麵包,以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國為代表;一為硬式麵包,以德英法意等歐洲各國及亞洲的新加坡、越南等國為代表。
1
軟式麵包 這種麵包講求式樣漂亮,組織細膩,以糖、油或蛋為主要配方,以便達到香酥鬆軟的效果。軟式麵包以日本製作的最為典型,麵包的刀工、造型與顏色,均十分講究,尤以內餡香甜,外皮酥軟滑口,而吸引人;至於美國麵包,則是注重奶油和高糖。軟式麵包多採用平盤烤箱烘烤。
2
硬式麵包(歐式麵包)歐洲人把麵包當主食,偏愛充滿咬勁的「硬麵包」。硬式麵包的配方簡單,著重烘焙過程的控制,表皮鬆脆芳香,內部柔軟又具韌性,一股濃郁的麥香,越嚼越有味道。硬式麵包有德國麵包、法國麵包、英式茅屋麵包、義大利麵包等多種。歐式麵包採用旋轉烤箱烘烤,因此於烘焙初段時可噴蒸汽,除可使麵包內部保水率增加外,又能防止麵包表面干硬。
2.按照各國麵包配方特點分類
1
美式麵包 美式麵包富含砂糖、油脂和雞蛋等輔助原料,其特點是高糖、高熱量、高蛋白,質地柔軟。
2
歐式麵包 歐式麵包大量採用穀物、果仁和籽作為面團材料。穀物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礦物質,有助促進新陳代謝,而果仁和籽則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有益身體健康。歐式麵包源自於歐洲,是歐洲人的主食,一般更注重天然、低糖、營養、健康。歐式麵包的吃法很多,既可用以開胃,也可當作甜點。對多數人來說,麵包是一日三餐的主食。三明治、吐司、麵包屑都來源於麵包,有時做湯也用到它,如法國洋蔥湯、大蒜湯等。還可用麵包製成水果奶油布丁、麵包布丁及法國吐司。非新鮮出爐的麵包可製成麵包干、麵包屑,還可製成餡料和麵包湯。
3
日式麵包 日本麵包的品種和花色雖然較多,但配料基本在一定的范圍內變化。需要指出的是,主食麵包和學生營養餐麵包的糖、油脂和雞蛋等的添加量都受到嚴格的控制。如果主食麵包的含糖量超過10%,就歸入花色麵包類。例如:豆沙麵包是主要的日本傳統花色麵包,豆沙與小麥粉的比例為5:5~4:6。普通花色麵包與高級花色麵包的主要區別在於糖、雞蛋、鹽和酵母的添加量不同。高級麵包添加的糖、酵母和雞蛋較多,但鹽含量較低。
3.按照麵包風味分類
(1)主食麵包 主食麵包的配方特徵是油和糖的比例較其他的產品低一些。根據國際.主食麵包的慣例,以麵粉量作基數計算,糖用量一般不超過10%,油脂低於6%。其主要根據是主食麵包通常與其他副食品一起食用,所以本身不必要添加過多的輔料。主食麵包主要包括平頂或弧頂枕形麵包、大圓形麵包、法式麵包。
(2)花色麵包 花色麵包的品種甚多,包括夾餡麵包、表面噴塗麵包、油炸麵包圈及形狀各異的品種等幾大類。它的配方優於主食麵包,其輔料配比屬於中等水平。以麵粉量作基數計算,糖用量為12%~15%,油脂用量為7%~10%,還有雞蛋、牛奶等輔料。與主食麵包相比,其結構更為松軟,體積大,風味優良,除麵包本身的滋味外,尚有其他原料的風味。
(3)調理麵包 它屬於二次加工的麵包,烤熟後的麵包再經過一次加工,主要品種有三明治、漢堡包、熱狗等。實際上它是從主食麵包派生出來的產品。
(4)酥皮麵包 這是近年來開發的一種新產品,由於配方中使用較多的油脂,又在面團中包入大量的固體脂肪,所以屬於麵包中檔次較高的產品。該產品既保持麵包特色,又近於餡餅(Pie)及千層酥(Puff)等西點類食品,有明顯層次及膨脹感,入口酥脆,含油量高。其特性為產品面團中裹入很多有規則層次的油脂,加熱汽化形成一層層又松又軟的酥皮,外觀呈金黃色,內部組織為松酥層次。產品問世以後,由於酥軟爽口,風味奇特,更加上香氣濃郁,備受消費者的歡迎,近年來其市場份額獲得較大幅度的增長。
5. 求歐洲飲食中麵包文化的書籍,包括起源、做法及及區別等等,謝謝!
從公元前6000年起,人類就學會了做麵包,自古至今,麵包在中東和歐洲文明發展史上起著最基本的作用和功能,它不僅是一種食品,解決了人類面臨的溫飽問題,同時也是一種象徵,見證著各個國家的發展歷史。
據傳古希臘人在公元前300年就已掌握了70種麵包的製作方法,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具盛名的烘焙師。當時的貴族階層享用的是以精篩細磨的麵粉烤制的麵包,而平民百姓則以加工粗糙、價格低廉的全麥粉麵包為主食。在中世紀時涌現出了更多的麵包品種,而且當時隨羅馬帝國一同消亡的麵包師公會又死而復生,它訂立行業條例,規定惟有專業磨坊才能碾磨麵粉,從而禁止其它任何人從事這一行業,麵包師須持有執照方可經營麵包房並出售麵包,如果在麵包買賣中缺斤少量,還要治麵包師的罪。到了20世紀,麵包在西半球發達國家的消費量有所減少,原因是麵包易導致肥胖。然而最近幾年,麵包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中等熱含量又被人們重視和推崇。
現在介紹一下歐式麵包的文化。
一.麵包分類
現在流行的麵包基本可分為兩大類,一為軟式麵包,以日本、美國、東南亞為代表;一為硬式麵包,以德、英、法、意等歐洲各國,及亞洲的新加坡、越南等國為代表。
1.軟式麵包
這種麵包講求式樣漂亮,組織細膩,以糖、油或蛋為主要配方,以便達到香酥鬆軟的效果。軟式麵包以日本製作的最為典型,在麵包的刀工、造形與顏色,均十分講究,尤以內餡香甜,外皮酥軟滑口,更是吸引人;至於美國,則是重奶油與高糖。台灣由於曾受日本殖民統治,因此在麵包食用的習慣上,仍以日式軟麵包為消費主流。軟式麵包多採用平盤烤箱烘烤。
2.硬式麵包(歐式麵包)
歐洲人把麵包當主食,偏愛充滿咬勁的「硬麵包」。硬式麵包的配方簡單,著重烘焙製程式控制制,表皮鬆脆芳香,內部柔軟又具韌性,一股濃郁的麥香,愈嚼愈有味道。硬式麵包最普遍有德國麵包、法國麵包、英式茅屋麵包、義大利麵包……等多種。歐式麵包則採用旋轉烤箱,因此於烘焙初段時可噴蒸氣,除可使麵包內部保水率增加,又能防止麵包表面干硬。
而今,為了滿足人們對麵包品種多樣化和健康化的需求,人們對食品營養健康等方面的重視和覺醒,各式天然穀物、果籽、種籽、蔬菜、雜糧被廣泛應用到麵包原料中,強調麵包的健康、自然,以添加了天然原料的麵包為時尚。在環保觀念與回歸自然的風潮中,以健康自然的歐式麵包,無疑的已是新世紀的飲食觀!
二.歐洲麵包文化和特點
歐式麵包大量採用穀物、果仁和籽作為面團材料。穀物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礦物質,有助提高新陳代謝,而果仁和籽則有豐富的非飽和脂肪,有益身體健康。歐式類麵包源自於歐洲古老的世紀, 是歐洲人的主食(就像我們的米飯),一般更注重天然、低糖、營養、健康。原料皆來自於各式天然的素材,如小麥.裸麥等傳統農作物........
北歐的麵包一般以黑麥為原料,烤出的麵包為深色的。這種麵包含有很高的熱量,並且由於表皮硬,可以放置很長時間;中歐的麵包以雜糧麵包為主,在麵包中混合了大量的穀物、麩皮、黑麥、大豆等成分。這種麵包營養豐富,是一種有利健康的功能性食品
歐式麵包的發展和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例如義大利三餐離不開橄欖油與香料,吃他們的麵包也嘗得到橄欖油獨特的風味。英國人喜歡喝下午茶,適合搭配茶與咖啡的麵包種類特別豐富。法國人三餐吃得精緻,麵包變成副食、口味淡而松軟好配餐。務實的德國人則把麵包當做一門學問,講究麵包的本質,雜糧、裸麥、麥麩都被拿來做麵包,口感扎實有嚼勁。
三.歐式麵包的營養構成
不同種類麵包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卡路里含量基本相近,而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含量則相差甚遠。白麵包富含維生素B1、鐵、葉酸(Fiolicacid),且含有維生素B2、磷、鉀、鈣及泛酸(PanthenicAcid);全麥麵包含葉酸、磷、維生素B1、鐵和鉀;黑麵包含鉀、磷、錳、鐵、維生素B1、銅和鋅;全麥麵包、黑麥麵包之營養價值較高。
經常食用麵包則可補充其它食物稀有的合成碳水化合物、纖維素、B類復合維生素及鐵和鋅等礦物質。
6. 義大利的麵包有哪些種類
目前在義大利能找到的麵包就有250種之多。這里簡單介紹幾種:
1.全麥麵包
全麥麵包由磨碎的小麥製成,不會加入精製麵粉。這種麵包顏色比較深,比較結實。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黑麥麵粉,燕麥麩,麥麩,水,天然酸酵母團和鹽。
2.穀物麵包
穀物麵包是用不同谷類麵粉(例如黑麥,小麥粉,燕麥,大麥,斯普利特,米粉,小米和玉米)混合製成的。除了穀物之外,它還添加了水,鹽,亞麻籽和酵母。
3.Michetta
這款麵包名叫michetta,也被稱為rosetta,是倫巴第大區的特色,在米蘭尤其常見。這是一種星形麵包,熱著吃尤其美味。為了充分享受它鬆脆的質地,還可以在這款麵包里夾著冷盤和芝士,作為便餐食用。
4.托斯卡納麵包
托斯卡納麵包具有悠久的傳統,它以不添加鹽而出名,非常適合搭配冷盤,乳酪,湯和蔬菜湯。這款麵包味道清淡,聞起來略帶一些輕微的酸味。
5."拖鞋"麵包
"拖鞋"麵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麵包,由普通小麥粉、水、鹽、特級初榨橄欖油和啤酒酵母製成。它有鬆脆的外殼和松軟的內在,形狀又長又平。它起源於倫巴第科莫的傳統麵包,在義大利北部也很常見。
6.阿拉伯麵包
雖然名字是阿拉伯麵包,但其實它是一種義大利麵包,其特點是柔軟、呈白色、還帶有一些薄薄的皺皮,通常會在表面會撒上麵粉。
7.芝麻麵包
帶有芝麻籽的Filoncino是一種典型的西西裡麵包,是這座島上阿拉伯人長期統治遺留下來的。它是由重新研磨的硬質小麥粗麵粉製成的。這是一種非常美味的傳統麵包,表面撒有芝麻,或是茴香或小茴香籽。
8.麵包棒
這種麵包被叫作棒狀麵包。在一些麵包店裡,白天可以買到新鮮出爐的這款麵包,其他時候可以在超市和雜貨店買到包裝好的。除了經典的麵包棒外,還有許多不同的口味,例如加入了芝麻的。
9. 法式麵包
在麵包店和超市中,法式麵包都是非常受歡迎噠。它用硬質小麥粉製成的,有一層脆脆的表皮。
10.三明治麵包
是一種柔軟輕巧的麵包,在英國等國家中很常見,他們那也生產新鮮的這種麵包。不過在義大利,只有帶包裝的、預先包裝好的。
它很適合保存在家作為備用食物,因為它可以長時間保持柔軟。三明治麵包還包括各種類型,成分有軟質小麥粉,不同類型的穀物或硬質小麥粉。
11.鄉村麵包
鄉村麵包是用酵母製成的,裡面有柔軟的麵包心和鬆脆的。這是一種傳統的農民麵包,在木爐中烹飪,在坎帕尼亞的一些地區仍然可以買到。它有一種現在很難以找到的純凈的味道。
其實義大利除了上面這幾種麵包,還有一些比較常見的,比如: Pane al latte牛奶麵包,Pane alle Noci果仁麵包,Pane con Uvetta葡萄乾麵包等等。
7. 義大利面裡面有沒有穀物
有的,就是用麵粉做的,麵粉是穀物磨的。
8. 義大利面是什麼原材料做的
意麵原料是杜蘭小麥。杜蘭小麥質地堅硬,又稱硬粒小麥,其優質的澱粉、高密度、蛋白質與麵筋。使杜蘭小麥成為義大利麵食產品最佳及最適合的材料。有很大一部分杜蘭小麥,都用來製作義大利面。
杜蘭小麥,質地最硬的小麥品種,其蛋白質含量比磨製麵包粉的硬質紅春麥還要高。杜蘭小麥磨製的麵粉,顆粒要比普通麵粉粗。
義大利面的注意事項:
義大利面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大量食用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它還含有麩質;如有人實在控制不住,對義大利面的熱愛,只要控制好份量並選擇健康的配料(健康果蔬、肉類、雞蛋等)就可以了。
義大利面在原料方面,可分為全穀物和精製穀物:全穀物是由全麥粒製成的,它們的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高於精製穀物;精製穀物只含有小麥籽粒的胚乳;吃全穀物與降低肥胖症的風險有關,在另一方面,義大利面還是可以提供一些對健康很重要的營養。
9. 為什麼歐美賣的麵包可以作為主食來吃
麵包是人們經常吃的一種食品,在西方人們把麵包當成主食,所以麵包在西方也是銷量最大的一種食物。
而現在市面上的一些麵包添加芝士、奶油、牛油,含有很高的飽和脂肪,不宜多食。一些麵包會含有更高的熱量,是因為在製作的過程中,增加了鹽、糖和食用脂肪。所以在購買時要注意麵包所含的芝士、奶油、牛油的分量。
麵包出爐後最好放上兩個鍾頭再吃。新鮮是好麵包基本的元素,剛出爐的麵包聞起來香,那是奶油的香味,麵包本身的風味要在完全冷卻後才能品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