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比薩斜塔為什麼這么久了還不倒
是當傾斜到一定程度,有關部門就會整修比薩斜塔,才使比薩斜塔不倒.
受到傾斜的那面地面的支持力
從事觀測該塔的專家蓋里教授根據比薩斜塔近幾年來傾斜的速度推測出,斜塔將於250年後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緣而傾倒。但是公共事務部比薩斜塔服務局的有關人員,針對蓋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駁,認為只按數學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薩斜塔是「一個由多種事實交織成的綜合性問題」。另一些研究者調查發現比薩斜塔塔身曾一度向東傾斜,爾後又轉向南傾斜,他們同樣認為該塔在過去幾百年間斜而不倒,250年後倒與不倒恐怕不能局限於簡單的假設和預測。
當然,最關心斜塔命運的自然是比薩人,盡管他們也對斜塔的傾斜感到擔憂,但更多的是驕傲和自豪,為自己的故鄉擁有一個自認為可與世界上著名建築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們堅信它不會倒下,他們有這樣一句俗語,比薩塔像比薩人一樣健壯結實,永遠不會倒下去。他們對那些把斜塔重新糾正豎直的建議最為深惡痛絕。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噴入90噸水泥,實施基礎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穩,向周圍移動,傾斜得更快。
⑵ 失誤反成世界奇觀的義大利比薩斜塔為啥800年斜而不倒
八百多年前,義大利人建造了一座鍾樓,由於傾斜建築物的錯誤,它成為了世界中世紀七大奇跡之一。比薩斜塔為何傾斜?為什麼它傾斜了800多年?在Internet上搜索太麻煩了。簡單清晰地聽我說。 1173年,義大利的一個二貨建造團隊開始建造比薩大教堂,而未事先進行基礎調查。
另一方面歸因於研究。每天的的修復。 1962年,一位義大利工程師提出了一種土壤開挖方法,以修復比薩斜塔。但是官員們認為這種方法太土了。在1990年代,比薩斜塔因瀕臨倒塌而關閉,義大利政府在全球范圍內予以解決。 1999年,義大利當局重新認可並採用了以前的土壤挖掘方法修復長達兩年, 2001年的比薩斜塔的傾斜角度恢復到安全范圍並重新打開。這個因失誤反成世界奇觀的義大利比薩斜塔也成為了當地的地標建築,也是一大旅遊勝地呢!果然,人類的智慧不可估量。
⑶ 比薩斜塔為何長年不倒
雖然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有5度的傾斜度,但這座58米高的斜塔自1280年以來已經經歷了至少4次大地震而屹立不倒。據俄羅斯媒體5月11日報道,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網站稱,一組義大利研究人員揭開了比薩斜塔長年穩定不倒的秘密。
在研究了它的特徵和建築現象後,科學家們發現,斜塔穩定可以用與「建築——地面」動態相互作用有關的效應來解釋。研究人員認為,塔身的高度和硬度與它基座所在的地面相互作用,鑒於此,斜塔在地震時不會與地面產生共振。英國布里斯託大學教授米羅納基斯指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迫使塔傾斜的土壤幫助塔在地震中倖存朗下來。」
義大利比薩斜塔是比薩大教堂(Duomo
Santa
Maria
Assunta)的鍾樓。因為自身不同尋常的位置和地勢而名揚世界。該塔在建的時候就已經傾斜了,之後,其傾斜度逐漸增加直至固定到現在的5度。來源:環球網
⑷ 比薩斜塔為什麼不會倒
有關專家對比薩斜塔的全部歷史以及塔的建築材料、結構、地質、水源等方面進行充分的研究,並採用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進行測試。比薩中古史學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後認為,建造塔身的每一塊石磚都是一塊石雕佳品,石磚與石磚間的粘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但他仍強調指出,現在當務之急是弄清比薩斜塔斜而不倒的奧妙。這個塔雖然傾斜,但是它的重心仍然在地基的垂直上方,因此地基可以承受塔的重力,導致了塔不會倒掉
但是塔逐漸的在傾斜,當傾斜到重心向地面做的鉛垂線的垂足在地基之外了,那塔就真的要倒了
⑸ 比薩斜塔一年比一年歪,這么多年還沒倒是什麼原因
比薩斜塔每年傾斜但仍然屹立不倒,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義大利政府對它的維護和修復,使它傾斜的程度和頻率減小。
目前,經過修復的比薩斜塔,每年的傾斜只有0.5厘米,這相比於修復之前,已經有很大的改善。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比薩斜塔會越來越傾斜,可能不久的將來,比薩斜塔還需要一次修復。
⑹ 義大利比薩斜塔為何不倒
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專家們曾為此爭論不休。尤其是在14世紀,人們在兩種論調中徘徊,比薩斜塔究竟是建造過程中無法預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積效應的結果,還是建築師有意而為之。進入20世紀,隨著對比薩斜塔越來越精確的測量、使用各種先進設備對地基土層進行的深入勘測,以及對歷史檔案的研究,一些事實逐漸浮出水面:比薩斜塔在最初的設計中本應是垂直的建築,但是在建造初期就開始偏離了正確位置。
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由於它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薩斜塔下的有好幾層不同材質的土層,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非常軟的粘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這個結論是在對地基土層成份進行觀測後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鍾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
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比薩斜塔在幾個世紀以來的傾斜是緩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層實際上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階段第3層結束時,鍾塔向北傾斜約1/4°,在第二階段由於糾偏過渡,1278年第7層完成時反而向南傾斜約0.6°,1360年建造頂層鍾房時增加到1.6°。1817年,兩位英國學者Cresy和Taylor用鉛垂線測量傾斜,那時的結果是5°。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測與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測之間相隔267年,傾斜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們也沒有對斜塔進行特意的維修。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導致了比薩斜塔突然加速傾斜,人們不得不採取緊急維護措施。當時建築師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圍進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態,揭示圓柱柱礎和地基台階是否與設想的相同。這一行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開始開裂,最嚴重的是發生了地下水湧入的現象。這次工程後的勘測結果表明傾斜加劇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傾斜總和不過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結束以後,比薩斜塔的加速傾斜又持續了幾年,然後又趨於平穩,減少到每年傾斜約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