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取次花叢懶回首,半緣修道半緣君"是什麼意思啊
取次花叢懶回首,半緣修道半緣君意思是雖常在花叢里穿行,我卻沒有心思欣賞花朵,一半是因為自己已經修道,一半是因為心裡只有你,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釋是說。痴迷在你愛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夢幻里,我就不會再對其它女人感興趣。愛你沒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後也沒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沒心思去愛,因為心裡只有一個你。
《離思五首》的第四首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大意:經歷過大海的波瀾壯闊,就不會再被別處的水所吸引。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雖常在花叢里穿行,我卻沒有心思欣賞花朵,一半是因為自己已經修道,一半是因為心裡只有你……
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釋是說。痴迷在你愛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夢幻里,我就不會再對其它女人感興趣。愛你沒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後也沒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沒心思去愛,因為心裡只有一個你……
作者把亡妻和對亡妻的感情比喻為至大至美的滄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雲,相形之下,任何水或雲都暗然失色,正因為他對亡妻懷有如此深厚的懷戀之情,才會對其他女子(以花從為喻)視而不見,即使看到了也非常淡漠厭倦,更不用說會有纏綿綣戀之念了,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物喻情,以典達意的手法,運用極其巧妙,含意豐富,是少有之佳作. 寫到這個境界真的不容易。
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盡懷念悼亡之情,「滄海」、「巫雲」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兩句的「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張弛自如、變化有秩,形成了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尤其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二句,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不但是元稹詩作中的顛峰佳句,縱觀唐詩宋詞,詠情之作可望其項背者也少之又少。
『貳』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請問用英文怎麼翻譯謝謝
Once I saw the water in the ocean, I don't think the water in rivers can be called water. Once I saw the clouds on Mountain Wu, I don't think other clouds can be called clouds. I don't want anything I don't really desire. When I'm in abbey, I'm just waiting for you.
『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用英文怎麼說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not lazy clouds take times flowers, half margin. Half margin Abbey
『肆』 半緣修道半緣君.英文怎麼寫
半緣修道半緣君
Ban Yuanjun half
重點詞彙釋義
修道cultivate oneself according to a religious doctrine
『伍』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是什麼意思啊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含有漫不經心、無所謂的意義。
出處:
《離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注釋:
①曾經:曾經到臨。經:經臨,經過。
②難為:這里指「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
③除卻:除了,離開。這句意思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此句與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經接觸過的一段戀情。
④取次:草草,倉促,隨意。這里是「匆匆經過」「倉促經過」或「漫不經心地路過」的樣子。不應解釋為「按次序走過」。
⑤花叢:這里並非指自然界的花叢,乃借喻美貌女子眾多的地方,暗指青樓妓館。
⑥半緣:此指「一半是因為……」。
⑦修道:指修煉道家之術。此處闡明的是修道之人講究清心寡慾。
⑧君:此指曾經心儀的戀人。
釋義:
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作者簡介:
元稹(779 -831),字微之,河南府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唐朝宰相、著名詩人。
賞析: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
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5)半緣修道半緣君的義大利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這首詩是悼亡詩,是元稹寫給他早逝的妻子的。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二十四歲的元稹科舉落榜,失魂落魄地走在長安的大街上,被欣賞他才華的太子少保韋夏卿收入門下。不僅如此,這位享有崇高地位的太子老師不顧家人反對,還進而將自己年方二十的小女兒韋叢下嫁給了元稹。
雖然這樁婚姻在當初帶有相互利用的性質:韋夏卿堅信才華橫溢的元稹會有大好前程,元稹則認為可以藉助這樁婚姻出人頭地。但歪打正著的是,這對年輕夫妻在婚後卻是恩愛百般,同甘共苦。
後人記載說,天仙下凡一樣的韋叢不僅賢惠端莊、通曉詩文,還不好富貴,不慕虛榮,在元稹不得志的時候,無怨無悔地伴著他過著清貧的生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關心和體貼丈夫。
不幸的是,七年後,年僅二十七歲的韋叢就因病去世。此時三十一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最高檢察院的檢察官,美好生活剛剛開始就痛失愛妻,令詩人悲痛無比。在妻子下葬那天,元稹情不能已,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悼亡詩。
『陸』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翻譯英語怎麼說
試下吧!
No water's enough when you have crossed the sea;
No cloud is beautiful but that which crowns the peak.
I pass by flowers that fail to attract poor me
Half for your sake and half for Taoism I seek.
「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從《孟子 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是說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除卻巫山不是雲」是說巫山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雲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松海,美若嬌姬,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
元稹與白居易經過長江三峽,對那邊的風景留下深刻印象,融入他的詩中,滄海水,天下水之大也;巫山雲,天下雲之美也。經歷過滄海水、看過巫山雲的人不再以其他地方的水雲為美。元稹心目中的亡妻,他自認為是天下佳麗中之最佳;除此之外的女子,在他眼中,就根本算不上美了。
『柒』 半緣修道半緣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說不緣修道只緣君呢
離
思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字蕙叢)之作.其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贊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妻子的忠貞與懷念之情.詩的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
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於海」比喻「游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是意隱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難為水」、「不是雲」,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寫.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就全詩情調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既然對亡妻如此情深,這里為什麼卻說「半緣修道半緣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為專心於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託.「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詩話》以為,悼亡而曰「半緣君」,是薄情的表現,未免太不了解詩人的苦衷了.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捌』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於回頭一望,這也許是因為修道,也許是因為你的緣故吧。
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贊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抒寫了詩人對亡妻韋叢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刻骨的思念。
《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
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
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於回頭一望,這也許是因為修道,也許是因為你的緣故吧。
(8)半緣修道半緣君的義大利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