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亨利·盧梭有哪部作品與潘神有關
亨利·盧梭 (Henri Rousseau, 1844-1910)
法國素人畫家,職業為海關關稅員,在公餘周末及退休後才作畫。他無師自通,沒有受過正規的繪畫訓練,他對繪畫非常入迷,四十歲時辭去工作,成為一名職業畫家。
他善於描繪神秘、奇特和充滿想像力的人物和景象的畫家,他的繪畫富有魔力般、夢幻般的熱帶叢林景象。
盧梭的作品純朴天真,獨樹一格。畢卡索就很喜歡盧梭的作品,畢卡索住家的餐廳就掛了一張盧梭的人像畫,他喜歡樸素天真的作品,他曾說:「我花了一輩子,學習如何像小孩般畫畫。」
和許多偉大的畫家一樣,他一貧如洗,但心中浮想聯翩,享受著藝術的無限樂趣。盧梭為人朴實自然,就像一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他坦率、真誠、溫和、天真,一開始就用兒童般的心靈作畫,他的畫不是視覺意象,不是真實的物質世界,而是他在頭腦中重新構建的圖景。畫中形與色的奇特的秩序,包容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抽象時空,神秘寧靜的光線等,都像兒童的夢想一樣愉快、透明、虛幻。
盧梭像小孩子一樣喜歡聽故事,特別是旅行者的見聞。他根據自己的想像畫了許多異國風情,畫中的人物常常參考年歷、照片等來描繪。畫中的植物經植物學家鑒定,大部分是虛構的。
有一次,他上了一個少年的當,去騙銀行的錢,法庭上律師把盧梭的畫拿給法官看,法官看後認為他的確很天真,結果無罪釋放。
盧梭畫畫很認真,有時還要用尺去量模特兒的尺寸,然後再按比例縮小在畫面上。在他筆下,原始神秘的森林景緻隱含著無限的生命,吐露著幻想的芬芳,單純生動而富有詩意。
盧梭的《叢林組畫》由《夢》、《耍蛇女》、《奇異的景色》、《飢餓的獅子》、《被美洲豹攻擊的馬》、《被美洲豹攻擊的黑人》、《小瀑布》等一批描繪異國風情的熱帶叢林的畫所組成。這些畫涉及了人類的存在、自然的奧秘、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問題,展示了生命中最神奇、最隱秘、最難以捉摸的夢幻般的東西。在叢林中,樹干、花朵、葉子、果實各具特色,人和動物自然地隱約其中,動物看上去有人的靈性,人看上去又像動物,植物也富有生命力。這些畫都充滿了生機,茂密的、占滿了畫面的森林,奇異的花和果實,可愛的、富有靈性的動物,神秘的人物,構成了一幅幅生機勃勃的叢林奇景圖,引起人們對熱帶叢林的遐想和嚮往。最神奇的是他沒有去過真正的叢林,無法親自欣賞和體驗那裡的景色和氣息。然而他筆下的叢林卻是那麼富有生機和魔力,栩栩如生。在他超凡的想像力之下,叢林被描繪成如世外桃源的仙境一般,亦真亦幻。畫面的色調明快,以深色的綠色調為主,只是樹葉就用了20多種深淺不一的綠色。
<年譜>
1844年 生於拉瓦爾 父親為鐵皮工人
1863年 參軍入伍
1868年 退役 父親去世 與克萊芒斯.布瓦塔爾結婚
1871年 進入關稅處工作
開始繪制自畫像
1884年 赴羅浮宮臨摹大師作品
1886年 首次在獨立沙龍參加展覽 從此成為這里的定期參賽者
1888年 克萊芒斯去世 她為他生了七個兒子 五個年幼時就夭折
1889年 巴黎世界博覽會 創作一部戲劇劇本
1890年 創作 皮埃爾洛蒂的自畫像 畫家的自畫像 森林漫步
1893年 石版畫戰爭 離開關稅局
1897年 創作 入睡的吉普賽女郎
1899年 再婚 僅靠教授音樂課和為當地商人畫肖像維持生計
1906年 認識 阿波里內爾 畢卡索 德洛內
1909年 創作 老虎與水牛之戰和約瑟夫布律梅的肖像
1910年 在巴黎去世
㈡ 電影《潘神的迷宮》裡面的奇幻是小女孩的幻想嗎
剛看的《潘神的迷宮》,強烈建議各位文青觀摩。什麼機位鏡頭我自是不懂,那些起碼要看了2、3遍才能有所總結,我就簡單說說看了一遍後的想法。
首先千萬別把這片子當成童話或者魔幻什麼的去看,你會失望的。雖然中途有一些貌似很能吸引人的特效製作,但是本質上這是一部很陰暗很沉重的電影啊。
在我們看過《哈利波特》《納尼亞》等等之後,我們自然願意相信奧菲麗婭是真的看到了潘神,願意相信是潘神的曼德拉草根使她媽媽逐漸恢復,願意相信有一隻神奇的粉筆可以讓石牆變成門……但是一切都只是我們願意去相信而已。媽媽傷心的把曼德拉草扔進火爐,也把我的一相情願燒毀。最後出現在鏡頭里那依然存在的粉筆印記;華麗宮殿後奧菲麗婭輕輕的停止了呼吸;依然枯萎的無花果樹……其實一切都只是她的幻想而已。
是的,就只是她的幻想,從一開始她就編織起自己的世界起來。要叫一個陌生的人為爸爸;要離開生活已久的城市去到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軍營中。她害怕面對這些事情,她開始想像起會有一個沒有煩惱和戰爭的國度,於是在路邊隨意踩到的石頭就是她幻想的開始:奧菲麗婭回到車里告訴媽媽她看到了一個精靈。
隨著對上尉的恐懼感增加,媽媽顯得越來越虛弱,她的幻想就更瘋狂了:潘神出現了,告訴自己其實自己是地下王國的公主,自己有一個是國王的父親。地下王國是什麼意思?她不想去了解,她只要讓自己逃離現在這個可怕的環境,有一個不那麼可怕的父親,於是奧菲麗婭決定接受潘神的挑戰,去完成3個任務。
仔細看看前兩個任務,其實就是電影中,梅塞德絲這個卧底的行動投影:奧菲麗婭一開始用蟲子騙過了大蟾蜍,成功的把三個魔法石放進了它的嘴裡然後拿到了鑰匙,而這個鑰匙,就是倉庫的鑰匙:梅塞德絲獲取了上尉的信任,使自己能夠繼續為游擊隊提供幫助。而後,奧菲麗婭用鑰匙找到了匕首,但是因為自己的不小心,被專吃小孩的惡魔發現了。於是梅塞德絲的卧底身份被揭穿。一如奧菲麗婭逃脫了惡魔,梅塞德絲也獲救。梅塞德絲走後,奧菲麗婭已經沒有誰可以信任,媽媽因為生產死了,絕望之際潘神再次出現,答應再給她一次機會。其實這也只是她自己給自己機會:把剛出生的弟弟帶進迷宮。為什麼要帶上她的弟弟?因為在她看來,弟弟是這個世界上她唯一的親人了。
全片我唯一的疑惑出現在這里:為什麼奧菲麗婭不讓潘神取兩滴血呢?難道只是為了拖延一點時間好讓上尉發現她?期待專家解答。
奧菲麗婭被上尉一槍打在肚子上,奄奄一息時,彷彿看到了地下王國,一個慈祥的父親,還有自己去世了的媽媽。潘神走出來,告訴她其實她沒有做錯,她通過了考驗……我真希望一切就停止在這里。可是導演沒有給觀眾一點機會:鏡頭切換,在做完臨死前的這些幻想後,奧菲麗婭微笑著停止了呼吸。而她曾經鑽進去過的枯樹,依然毫無生機。
導演讓兩線並行,只讓殘酷的顯得更殘酷,美好的更不堪一擊。
說一下片子的幾個特色
第一是色彩:現實軍營中,陰暗、陰冷、陰郁……反正和陰字有關的都可以上,而在奧菲麗婭的幻想世界裡,則是溫暖的金黃色,就連醜陋的蟾蜍窩,也是暖暖的感覺。
第二是暴力特寫:相信看過的人不會忘記下面幾個鏡頭:用鐵棍在人臉上亂戳;被打變形的手;快腐爛的腿;還有最經典的用針線縫合自己臉上的傷口……所以說啊,這怎麼能帶小孩子一起看呢?你們還真以為是小女孩大戰魔王最後勝利的燒錢特效片啊?
第三是兩線並行:很多評論說這兩線交叉太少,有點說不過去。但是其實有些時候現實和幻象也不一定非要一一對應吧。反正我覺得如果真的很精確的對應的話,那實在是太傻氣了……
================================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看完後讓我想起兩個事情。第一個是安徒生的《賣女孩的小火柴》(反過來,謝謝),三根火柴就是三個任務,最後她去了最幸福的地方,然後第二天人們發現她凍死在街頭。第二個是Terry Gilliam的Tideland,同樣也是很不童話的童話,大家可以比較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