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8世紀,義大利織物工藝的發展情況如何
18世紀的歐洲不僅是法國的絲織、毛織和刺綉等工藝取得了較大成就,其他國家的織物工藝也都有一定的發展。在義大利,盡管已失去了昔日織物工藝的繁盛現象,但其優秀的傳統仍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揮著作用。
Ⅱ 義大利作為發達國家哪些是它的經濟支柱
鋼鐵、機械、化工和電力四大基礎產業,近年來原油加工能力發展迅速,已踞世界第四位。
義大利的汽車、化工、服裝、皮鞋業發達,出產的家用電器、大理石花崗岩、精密儀器、各類機械設備廣受歡迎
Ⅲ 中國刺綉在哪些國家最受歡迎
義大利和阿拉伯,我在的公司就是出口這些國家的,收益很可觀
Ⅳ 有關義大利經濟
2003年,在全球經濟增長2.7%,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增長4.5%,美國、日本經濟直線上升,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大形勢下,歐元區的經濟,尤其是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始終在谷底徘徊,持續低迷。一年來,從持續不斷的能源危機到突然爆發的帕瑪拉特財務丑聞,從居高不下的歐元匯率到困難重重的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無一不對義大利的家庭消費信心、對企業的投資熱情和對消費者投資金融市場的決心產生負面影響,使本來就危機四伏的義大利經濟更加雪上加霜,使本來就不景氣的國內市場需求就更加乏力,進出口更加萎縮,使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使政府一再調低原來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2.3%,最終只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GDP)0.3%的增長率。
一、經濟發展持續減緩,國內生產總值繼續下跌
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減緩。2002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義大利的經濟已完全進入停滯期並一直持續到2003年。因此,2002年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增長了0.4%。到2003年,在第一和第二季度連續下跌,出現技術性經濟衰退以後,第三季度才開始回升,達到0.4%,但到了第四季度,經濟又進入新一輪的停滯期,增長率僅為0%。實際上,根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最近出版的《2003年義大利年度經濟報告》公布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經濟在進一步惡化,加上當年實際工作日比2002年少兩天的因素,經濟發展最終僅實現了0.3%的增長,但值得安慰的是,比歐元區的另兩個大國法國(0.2%)和德國(-0.1%)的經濟增長率還略高一些,而美國、日本和英國的經濟分別都增長了3.1%、2.7%和2.2%。
二、國內需求更加乏力,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
據該經濟報告提供的數字顯示,義大利2003年的國內市場低迷,需求更加乏力,因此,義大利全年的國內需求僅增長了1.2%,比不景氣的2002年(1.3%)和2001年(1.4%)都進一步下降。
此外,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項指標,即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長也不盡人意。按1995年不變價格計算,盡管國內的最終消費需求增長了1.5%,其中家庭消費增長了1.3%,政府和公共行政機構的消費增長2.2%,但固定資產的投資在2002年增長1.2%以後,在2003年卻直線下降了2.1%,貨物與服務的出口甚至大幅下降了3.9%,進口下降了0.6%,雙雙都創下了十多年以來最糟的歷史記錄。由於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對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基本為零,因此,義大利經濟的微幅增長看來主要靠國內的最終消費需求拉動。
三、消費價格指數上升,通貨膨脹率繼續上揚
在一路攀升的石油價格、持續的熱浪和乾旱等嚴重的自然災害以及堅挺的歐元匯率等負面因素干擾下,義大利2003年的通貨膨脹率還是突破了政府當年制定的預期目標1.9%,最終上升到2.7%。據該報告提供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消費價格指數為122.0(1995=100),比2002年上升3.2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率為2.7%,比2002年的2.5%增長0.2個百分點。
義大利過去3年的通貨膨脹率一直高於歐元區的平均標准,2001年的通貨膨脹率為2.7%,2002年的為2.5%。
四、就業人數增加,失業率持續下降
2003年歐元區就業處於停滯,而義大利的就業形勢和失業率都有很大的改觀,成為義大利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義大利的就業人數不但比前一年增加,而且長期困擾義大利經濟發展的高失業率有了明顯的改觀。勞動力市場的回暖預示著義大利經濟將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邁出更大的步伐。據該報告公布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就業人數增長了1.0%,增加了225,000人,其中中老年人的就業增長最快。據統計,50-64歲的就業人數在1999年在就業總人數中所佔的比例為19.4%,到2002上升到20.2%,2003年的比例達到20.8%。特別是50-59歲的就業人數在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5.3萬人,占當年勞動力人口增長總數的三分之二。盡管如此,2003年義大利的就業率仍遠未達到歐盟2002年的平均就業率64.2%,也就是說,義大利的就業人數在全國15~64歲勞動力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為56%。法國的平均就業率為60%,德國的為65%,英國的為70%,美國的為75%。
失業率在2003年已從2002年的9%降到了8.7%,降到歐元區平均失業率8.8%以下,為1992年以來的歷史新低。義大利在1998年的失業率曾達到近10年來的最高記錄,為11.8%。在經過一系列改革,在加強社會保障的同時重點解決青年和南方失業問題之後,義大利的失業率才開始逐年下降。
五、財政赤字增加、公共債務略有下降
義大利的財政長期入不敷出,高額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一直是意經濟急需解決的兩大難題。2003年,義大利的公共財政赤字達到了318.32億歐元,在其國內生產總值所佔的比例為2.4%,比2002年增加了0.1個百分點。雖仍控制在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的上限以內,也控制在歐元區平均水平以下,但是,義大利去年的公共財政赤字狀況比2002年(284.03億歐元)惡化。
在公共債務方面,據義大利中央銀行提供的數字,義大利2003年的公共債務達到13,815.74億歐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從2002年的108.0%降到106.2%。雖然這一比例近幾年已連續下降,但義大利的公共債務仍然是歐盟最高的。2002年義大利的公共債務總額為13,606.84億歐元,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108.0%,在歐盟15個成員國中最高。
此外,義大利2003年的稅收壓力略有增長,從2002年的41.9%增長到42.8%。
六、工業生產連續三年下滑
由於國內外市場需求疲軟,經濟增長乏力、企業投資信心指數下挫,因此,義大利2003年的工業生產已連續第三年下滑。2003年,義大利工業生產的指數為97.0(2000年=100),同比下降了0.8%。全年四個季度的工業生產指數增長率分別為-0.9%、-2.6%、-0.1%、0.3%。而在實際工作日相同的情況下,義大利去年的工業生產指數比2002年下降0.4%。從義大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這些數字分析,義大利2003年最後一個季度的工業生產有回升的趨勢。
2003年,義大利工業生產增長最快的行業有水、電、煤氣,達到4.8%,采礦業增長4%,石油精煉工業增長2.4%。降幅較大的是其它工業製造業,下降6%(其中傢具製造業下降4.1%),製革與皮鞋製造業下降5.5%,電力設備和精密機械設備製造業下降4.9%、運輸工具製造業下降3.8%、機械設備和服裝紡織品行業均下降3.6%。
此外,據義大利經濟研究及分析研究所(ISAE)進行的調查表明, 2003年義大利製造業的設備利用率不高,4個季度的情況分別是75.7%、76.7%、75.8%和76.8%。義大利2001年的工業生產下降0.8%,2002年下降1.4%。
在工業生產值方面,除建築業的產值增長以外,其他各個主要行業的生產產值都在下降。
義大利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國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發展工業所需的能源和原料主要依賴進口,工業生產的最明顯特徵是加工出口。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製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汽車製造以及紡織、服裝、製革、製鞋、傢具等。
七、外貿進出口下降,順差大幅減少
義大利2003年的進出口貿易額均比2002年下降,其中出口下降的幅度達到了近年來的歷史最低點。義大利2003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為5,152.79億歐元,其中出口為2,581.88億歐元,同比下降4.0%;進口為2,570.91億歐元,同比下降1.6%;貿易順差為10.97億歐元,比2002年順差減少67.42億歐元。義大利進出口貿易盈餘雖然從1993年以來已連續十一年實現順差,但2003年的順差額為十一年以來最少的一年。
八、國際收支逆差大幅增加,狀況嚴重惡化
據義大利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初公布的數字顯示,義大利2003年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惡化,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逆差高達200.35億歐元,比2002年增加了近3倍。經常項目逆差在2003年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據分析是由於貨物貿易順差減少,收益項目逆差增加和經常轉移逆差增加所致。義大利國際收支資本和金融項目的收支狀況在2003年都是順差。其中國際收支資本項目順差為5.23億歐元,比2002年的順差額減少3.17億歐元,減幅為37.74%。國際收支金融項目順差為185.03億歐元,比2002年增加99.65億歐元,增長一倍多。此外,2003年義大利的凈誤差與遺漏項目為10.09億歐元,2002年同期是-20.42億歐元。
關於義大利的國際儲備資產,據義大利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截至2003年12月31日,根據當年12月底的價格和匯率計算,義大利的國際儲備資產達到了500.89億歐元,其中黃金儲備為260.42億歐元,特別提款權(SDR)1.23億歐元,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為32.89億歐元,外匯儲備為206.34億歐元。2004年7月10日(詳見2004年期 《國際市場導刊》-- 專題報告欄)
Ⅳ 復古義大利長期分類有哪些
復古義大利長期分類如下:
1、巴洛克風格:不規則纏繞的華麗鑽石項鏈,極具浪漫情懷的心形,閃耀著晶瑩透亮的光芒,獨特之處在於每一顆心形都呈現出完美的切割形狀,處處流露奢華與迷人的氣質。巴洛克時期是一個崇尚高度華麗的年代,那時的鞋子大多採用優質的材料,像皮革、錦緞,配以奢侈豪華的裝飾,如絲綢帶、大扣子、刺綉、珠寶等。
2、新浪漫主義風格:新浪漫主義風格源於19世紀的歐洲,它主張擺脫古典主義(古典藝術發源於18世紀的法國,以畫家大衛為代表。古典主義藝術在形式和內容上都以古希臘羅馬為借鑒的楷模,風格典雅、端莊)過分的簡朴和理性,反對藝術上的刻板僵化,它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熱情地肯定人的主觀性,表現激烈奔放的情感。
3、洛可可風格:貝殼和巴洛克風格的趣味性的結合為主軸,以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顯得非常復雜。
佛羅倫薩,義大利的驕傲,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顆瑰寶。如果說羅馬是義大利的政治首都,米蘭是經濟首都,那麼佛羅倫薩堪稱是文化首都。此地是文藝復興的搖籃,不僅對義大利,對整個歐洲的歷史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隨著歷史的前進、城邦的出現、工商業的發展、資產階級和市民階層的崛起,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新的階層要求改變中世紀宗教思想一統天下的黑暗沉悶的現狀。他們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他們力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
其實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要回到基督教世界以前的古典時期的精神狀態,更注重人的精神而不是神的旨意。文藝復興是14世紀在義大利城市興起、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個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
Ⅵ 刺綉在海外有市場嗎
手工刺綉早在90年就遠銷海外
孫桂榮 原創 | 2009-2-28 16:29 | 投票 | 閱讀:99 點擊:99
關鍵字: 手工刺綉
手工刺綉在當今社會還是很有前景的,手工刺綉早在90年就遠銷海外,現在手工刺綉主要分服裝類和工藝品類,工藝品手工刺綉又有掛畫式單面綉和擺放的雙面綉之分,現在有手工刺綉的綉庄作坊開發了大型手工雙面綉用於製作大型手工刺綉地屏,但是這類產品由於尺寸很大一般做工都不是很精,因為這些手工刺綉產品的投資都很大,一些小的綉庄的實力有限往往只投資低檔品,大小造型和構圖看上去是一樣,但是細看就會發現相差甚遠,一些比較有規模的刺綉企業他們有實力,他們把手工刺綉地屏也做成精品,而且還不急於售出,他們的利潤要比一些小綉庄高許多,小綉庄降低成本的唯一方法就是壓綉娘的錢。而手工刺綉的產品又可以分為一般市場級和大師級,而大師級手工刺綉一般全部是普通綉娘綉制,只是在關鍵的地方指點一下。
在機械化作業頻繁的今天,花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去完成一件手工刺綉是需要恆心和耐心的
工藝師由於眾多的社會應酬是沒有時間單獨完成一件作品的,書法家和畫家的作品是沒有請其他人或者外包給其他人完成的,而手工刺綉和其他手工藝作品動則幾個月半年完成一件,一件大的作品所花人工就要幾百工和上千工。真正高水平的手工刺綉名家她們是管理好和協調好每個綉娘做什麼,要什麼線而不是自己坐下來一針一線的去綉。
Ⅶ 關於義大利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義大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taly)
首都:羅馬
面積:30.1318萬平方千米
人口:5846萬(2005年)
民族:95%以上是義大利人。此外還有撒丁人、奧地利人、阿爾巴尼亞人、法國人、猶太人、希臘人等。
語言:義大利語
貨幣:歐元
國家地理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的北岸。其領土包括阿爾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區、亞平寧半島以及西西里島、撤丁島和其他的許多島嶼。義大利陸界北部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毗鄰,東部與斯洛維尼亞接壤。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像一個弧形的屏障將義大利與上述國家隔開。
亞平寧半島約占其全部領土面積的2/3,它像一隻巨大的長筒皮靴伸入蔚藍色的地中海之中。意、法邊境上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全國最高點。西西里島上的埃特納火山。海拔3340米。為歐洲最高的活火山。義大利陸地是由三個不同的自然地理區域組成的:義大利的阿爾卑斯山脈綿延於北部邊緣,沿著亞平寧半島走向的是亞平寧山脈。兩山交接處以東是義大利著名的波河平原。是義大利最大的平原。最長河流是波河,它由西向東穿過波河平原,第二大河阿迪傑河。義大利資源貧乏,主要有水力、地熱、硫黃、鉛、鋅和鋁礬土等。
氣候大部分屬於地中海式氣候,全年氣溫變化不大,夏季炎熱、乾燥。冬季多雨、溫和。
義大利國名的由來
遠古的人們把現在的義大利南部稱為「Vitalia」,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後來當地人把「V」省略,就讀成了「義大利亞」。Italia在英文中寫成Italy,譯成為「義大利」。
「永恆之城」:羅馬
義大利首都,也是第一大城。位於義大利中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市區跨台伯河兩岸。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280萬。羅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世界文化名城,被稱為永恆之城,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寶庫之一。因建在7個山丘上,也稱「七丘城」。約公元前2000年初。羅馬人移居於此,公元756~1870年為教皇國的首都,1870年義大利王國統一後成為義大利首都(教皇國退至梵蒂岡)。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每年到此旅遊的人超過羅馬的人口總數。占城區面積40%的古羅馬城多規模宏大的古代建築和藝術珍品。城西北的梵蒂岡為羅馬教延所在地。羅馬有很多「最多」:街頭雕塑最多、教堂最多、噴泉最多、公園最多、神職人員最多、野貓最多,最有名的是廣場最多,其中威尼斯廣場最大。
「水都」:威尼斯
威尼斯是義大利東北部的城市,是亞得里亞海西北岸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城建立在離陸地4千米的海邊淺水灘上。由188個小島組成,117條長短、寬窄各異的水道構成了城市的大小街道。401座橋梁把城市和島嶼連在一起。威尼斯人開門見水,出門乘舟,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有水都之稱。威尼斯是義大利工商業中心之一。有紡織、造船等工業。威尼斯還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刺綉、玻璃等著稱,其北部的穆拉諾島被稱為玻璃島。威尼斯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就獨樹一幟,產生了喬爾喬涅、提香、丁托列托等畫壇上著名的大師。它也是中世紀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故鄉。威尼斯市內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船,一種名為貢多拉的小船最具威尼斯風情。拿破崙稱之為「舉世罕見的奇城」。
「工業之都」:米蘭
義大利第二大城市,倫巴第大區首府,地處北部波河流域中心,阿爾卑斯山南麓。始建於公元前4世紀。米蘭與都靈、熱那亞構成義大利發達的工業三角區。其工業產值居全國首位。被譽為「工業之都」。米蘭還是全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有義大利最大的交易所,有11萬多家持股公司和銀行。由於工業發達,居民的平均收入也高,相當於全國人均收入的2倍,平均每兩個人就有一輛汽車,在全國各城市中首屈一指。米蘭市內多古建築。其中最著名的有奧莫大教堂、斯卡拉歌劇院、聖瑪利亞修道院、普雷拉畫廊,著名的風景區科莫湖也是遊人必到之處。
比薩斜塔
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位於比薩市。建於1174~1350年。設計為8層,高56米。當第三層完工後,塔身開始傾斜。工程被迫停止。94年後。施工得以繼續,工程最終在傾斜狀態下完工。建成之初。塔頂即偏離垂線2.1米。1590年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1987年,該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龐貝古城
位於維蘇威火山腳下。現在屬於那不勒斯市的一部分。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世紀。後來發展成為古羅馬帝國的重要行政中心。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爆發,導致該古城被火山灰湮沒1600多年,經發掘重見天日。
阿爾卑斯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山脈。西起地中海熱那亞灣,向東經瑞士和德國南部、義大利北部到奧地利的維也納。山脈呈弧形,長1200千米。寬120~200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山勢雄偉,主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主要山脈的中軸,主幹東延為喀爾巴阡山脈,東南為迪納拉山脈,南為亞平寧山脈,西南為比利牛斯山脈。山區氣候濕潤,萊茵河、羅訥河、波河等均發源於此。有許多冰磧湖和構造湖,多深邃的河谷和山隘。許多山口都築有鐵路隧道,是中歐和南歐之間的重要通道。森林茂密,高處為草地。許多高峰終年積雪。
亞平寧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的西南端,是亞平寧山脈的起點。亞平寧山脈從西北向東南斜向伸延,一直蜿蜒到義大利半島長靴尖處斷開,全長1270千米,隔墨西拿海峽又在西西里島突起。整個山脈盤踞地區山勢不高,多為山地、丘陵,最高峰是科爾諾山。海拔2914米。山脈多是塊狀分布。山間錯落著許多凹地。這種地形的形成。多因火山噴發造成。第勒尼安海東邊大陸塊的邊緣地帶經常發生火山噴發現象。
Ⅷ 刺綉的簡介
刺綉 ,古代稱之為針綉,是用綉針引綵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綉運針,以綉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古代稱「黹」、「針黹」。因刺綉多為婦女所作,故屬於女紅的一個重要部分。刺綉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中國的手工刺綉工藝,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至周代,有「綉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綉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綉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綉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綉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綉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綉、粵綉、隴綉、湘綉、蜀綉,號稱「五大名綉」。此外還有顧綉,京綉、甌綉、魯綉、閩綉、汴綉、漢綉、麻綉和苗綉等,
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刺綉的針法有:齊針、套針、扎針、長短針、打子針、平金、戳沙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綉按照材料又可分為絲綉、羽毛綉和發綉。綉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裝,歌舞或戲曲服飾,檯布、枕套、靠墊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風、壁掛等陳設品。明代刺綉中最著名的是顧綉。
刺綉在渭南世代相傳,遍及全市。花色品種達上百個。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門簾、鞋墊、床圍、針線包、荷包、動物玩具等,其內容多為花鳥蟲魚和風俗畫面,潼關一帶的婦女,將象徵富貴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綉於布馬鐙兩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稱「東府刺綉一絕」。隨著時代的變化,鄉品內容有所更新。同時一些傳統綉品已進入外貿市場。
百鳥裙,唐中宗安樂郡主擁有兩件百鳥裙,都是曠世珍品。就是用天然羽毛做成的衣服。羽毛綉不但能綉出山水花鳥,還能綉出各種日用品抱枕、羽毛綉地毯、羽毛綉服裝 。
水族馬尾綉:最古老的刺綉藝術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心靈手巧的水族婦女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民間工藝,聞名遐邇的水族馬尾綉獨樹一幟,被譽為中國刺綉的活化石,堪稱世界一絕,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馬尾綉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這一古老的原始藝術的保護帶來了更好的機遇。 刺綉起源很早。黼黻絺綉之文,見於尚書。虞舜之時,已有刺綉。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至漢已有宮廷刺綉。三國吳孫權使趙夫人綉山川地勢軍陣圖,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盧眉娘以法華經七卷,綉於尺絹之上,因刺綉聞名,見於前者著錄。自漢以來,刺綉逐漸成為閨中絕藝,有名刺綉家在美術史上也佔了一席之地。
在原始社會,人們用紋身、紋面來進行裝飾。自從有了麻布、毛紡織品、絲織品,有了衣服,人們就開始在衣服上刺綉圖騰等各式紋樣。據《尚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在先秦文獻中有用硃砂塗染絲線,在素白的衣服上刺綉朱紅的花紋的記載及所謂素衣朱綉、袞衣綉裳、黻衣綉裳之說。在當時既有綉畫並用,也有先綉紋形後填彩做法。
這些綉品在圖案的結構上非常嚴謹,有明確的幾何布局,大量運用了花草紋、鳥紋、龍紋、獸紋,並且浪漫地將動植物形象結合在一起,手法上寫實與抽象並用,穿插蟠疊,刺綉形象細長清晰,留白較多,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刺綉紋樣的重要特徵。
目前傳世最早的刺綉,為戰國時期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兩件綉品。觀其針法,完全用辮子股針法(即鎖綉)綉成於帛和羅上,針腳整齊,配色清雅,線條流暢,將圖案龍游鳳舞,猛虎瑞獸,表現得自然生動,活潑有力,充分顯示出楚國刺綉藝術之成就。漢代綉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內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大批種類繁多而完整的綉品,更有助於了解漢代刺綉風格。從這些綉品看,漢綉圖案主題,多為波狀之雲紋,翱翔之鳳鳥、賓士之神獸,以及漢鏡紋飾中常見之帶狀花紋、幾何圖案等。刺綉新採用的底本質材,則為當時流行的織品,如織成「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長樂光明」等吉祥文字之絲綢錦絹。其技法以鎖綉為主,將圖案填滿,構圖緊密,針法整齊,線條極為流暢。
東晉到北朝的絲織物,出土於甘肅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魯番等地,所見殘片綉品無論圖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細密的鎖綉全部綉出,成為滿地施綉的特色。傳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綉,與唐代宗教藝術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有不少唐綉佛像,如大英博物館藏有東方敦煌千佛洞發現之綉帳靈鷲山釋迦說經圖,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所藏釋迦說法圖等,都與當對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關聯。此時刺綉技法仍沿襲漢代鎖綉,但針法已開始轉變運用平綉為主,並採用多種不同針法,多種色線。所用綉底質料亦不限於錦帛和平絹。刺綉所用圖案,與繪畫有密切關系,唐代繪畫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鳥也漸興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樓閣,花卉禽鳥,也成為刺綉圖樣,構圖活潑,設色明亮。使用微細平綉之綉法,以各種色線和針法之運用,替代顏料描寫之繪畫形成一門特殊的藝術,也是唐綉獨特的風格。至於運用金銀線盤繞圖案的輪廓,加強實物之立體感,更可視為唐代刺綉的一項創新。
唐以前之綉品,多為實用及裝飾之用,刺綉內容與生活上的需要和風俗有關。宋代刺綉之作,除為實用品外,尤致力於綉畫。自晉唐以來,文人士大夫嗜愛書法並及於繪畫,書畫乃當時最高的藝術表現,至宋更及於絲綉,書畫風格直接影響到刺綉之作風。歷代迄清各時代之綉畫與繪畫應有不可分離之關系。
宋代刺綉之發達,由於當時朝廷獎勵提倡之故。為使作品達到書畫之傳神意境,綉前需先有計劃,綉時需度其形勢,乃趨於精巧。構圖必須簡單化,紋樣的取捨留白非常重要,與唐代無論有無圖案之滿地施綉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軒秘錄》載:「宋人之綉,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待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讒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說明了宋綉之特色。
元代綉品傳世極少,台灣雇故宮博物院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觀之,仍承繼宋代遺風。元人用絨稍粗,落針不密,不如宋綉之精工。元代統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綉除了作一般的服飾點綴外,更多的則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被用於製作佛像,經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達拉宮保存的元代《刺綉密集金剛像》為其代表,具有強烈的裝飾風格。山東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綉,除各種針法外,還發現了貼綾的作法。它是在一條裙帶上綉出梅花,花瓣是採用加貼綢料並加以綴綉的做法,富有立體感。 明代刺綉始於嘉靖年間上海顧氏露香園,以綉傳家,名媛輩出。至顧名世次孫顧壽潛及其妻韓希孟,深通六法,遠紹唐宋發綉之真傳。摹綉古今名人書畫,劈絲配色,別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所綉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世稱露香園顧氏綉,蓋所謂畫綉也。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綉。
顧綉針法,最主要繼承了宋代最完備之已成綉法,更加以變化而運用之,可謂集針法之大成。用線主要仍多數用平線,有時亦用捻線,絲細如發,針腳平整,而所用色線種類之多,則非宋綉所能比擬。同時又使用中間色線,借色與補色,綉繪並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視圖案所需,可以隨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羅斗雞尾毛,薄金、頭發均可入綉別創新意,尤其利用發綉完成繪畫之製作,於世界染織史上從未一見,即此可知顧綉有極其巧妙精微之刺綉技術。
清代刺綉,多為宮廷御用的刺綉品,大部分均由宮中造辦處如意館的畫人繪制花樣,經批核後再發送江南織造管轄的三個織綉作坊,照樣綉制,綉品極工整精美。除了御用的宮廷刺綉,同時在民間先後出現了許多地方綉,著名的有魯綉、粵綉、湘綉等、京綉、蘇綉、蜀綉等,各具地方特色。蘇、蜀、粵、湘四種地方綉,後又稱為「四大名綉」,其中蘇綉最負盛名。蘇綉全盛時期,流派繁衍,名手競秀,刺綉運用普及於日常生活,造成刺綉針法的多種變化,綉工更為精細,綉線配色更具巧思。所作圖案多為喜慶、長壽、吉祥之意,尤其花鳥綉品,深受人們喜愛,享盛名的刺綉大家相繼而出,如丁佩、沈壽等。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蘇綉出現了創新作品。光緒年間,余覺之妻沈雲芝綉技精湛,聞名蘇州綉壇。沈氏30歲時,逢慈禧太後70壽辰,沈氏綉了「八仙慶壽」的八幀作品祝壽,獲賜贈「福」「壽」兩字,因而改名沈壽。沈綉以新意運舊法,顯光弄色,參用寫實,將西畫肖神模擬的特點表現於刺綉之中,新創「模擬綉」,或稱「藝術綉」,針法多變,富立體感。
刺綉保存難度較大,正因如此,古代刺綉的價值遠超過其它收藏品。清代刺綉保存至今的大多數顏色脫落,變色,或者已經開始腐爛,現存的保存較好的刺綉為甘肅民間藏品《福祿壽》,市面上常見的清代刺綉大部分變色,綉工較粗,構圖簡單,但是《福祿壽》長260cm 寬110cm 至今保存完好,顏色鮮艷 ,綉工精細,人物栩栩如生,屬名家綉品,此藏品曾用於民國總統府過節或壽辰時的中堂。此類綉品極其少見,市場上僅此一件,其價值遠超過千萬,除了有較高收藏價值,還有很深的文化底蘊,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代刺綉藝術家沈壽,不但綉藝高超,還分類整理歷代刺綉針法,繼承顧綉、蘇綉傳統技藝,並引用西方素描、油畫、攝影的表現方法,創造散針、旋針、以表現物體的明暗虛實。她綉制的義大利帝王肖像,在義大利都朗世界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會展出,獲世界榮譽最高級之卓越獎。
1911她在年天津開設自立女工傳習所,傳授綉藝,組辦女子師范學校傳習所,培養專業人才,晚年病中寫成《雪宧綉譜》,總結中國自唐宋畫綉、明代顧綉以及她的美術綉所刺綉針法,為中國刺綉藝術作出了卓越貢獻。
隨著蘇綉的發達與創新,延至今日,又形成許多新的刺綉,如亂針綉、束綉、雙面綉、雙面異色綉、精微綉、彩錦綉等。另外還有許多邊疆少數民族的織綉,亦充分表現原始風格的自然美與拙樸之美。刺綉最早多為實用,及至宋元廣及書畫之製作,漸乃成為藝術珍賞之用。故宮所藏之刺綉,多屬此類。時代最早者為五代,而用品最多者為清代。經歷代的創新發展,各具特色,皆有高度的成就。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幾乎皆為精品,綉工勻整,針線細密,設色精妙,深得書法精髓,且均裱裝成冊軸卷,使觀賞者往往誤以為書畫,欣賞珍藏藝術價值極高。
1958年,在中國長沙楚墓中出土了龍鳳圖案的刺綉品,這是二千多年前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刺綉品,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刺綉實物之一。到了漢代,刺綉品的應用更加廣泛,出土的實物也較多。
明代刺綉已成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後產生號稱四大名綉的蘇綉、粵綉、湘綉、蜀綉。上海的露香園顧綉,就是當時最出名的刺綉。顧氏家族世襲相傳,善於刺綉的聲譽名揚大江南北,並得到朝廷的賞識。到了清代顧綉不僅震海內,而且蜚聲海外,吸引了不少國外商人來上海,大量訂購顧派刺綉品,一時顧綉成為刺綉的通稱了。
中國古代的刺綉,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國際藝術品市場 上不走俏,價格平平。直至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開始有人專門收集。據市場分析家推論,要使刺綉品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新寵兒,還需收藏家們10年時間的努力。近兩年國內的一些藝術品拍賣會上,刺綉拍品,價格競現高攀,非常吸引買家競爭。
刺綉在國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外國人眼裡,刺綉是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之一。
2006年,揚州刺綉技藝被省政府批准為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 漢代,刺綉開始展露藝術之美。因為經濟繁榮,百業興盛,絲織造業尤稱發達;又當社會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費階層,刺綉供需應運而興,不僅已成民間崇尚廣用的服飾,手工刺綉製作也邁向專業化,尤其技藝突飛猛進。從出土實物看,綉工精巧,圖案多樣,呈現繁美縟麗的景象,堪稱為這項民族工藝奠定優秀的傳統。
漢代王充《論衡》記有「齊郡世刺綉,恆女無不能」,足以說明當時刺綉技藝和生產的普及。因為刺綉工藝的成熟,漢代已經在無形中開始區分使用刺綉的人群等級和種類,刺綉雖然是在勞動中由勞動人民創作產生,但是絕大部分的勞動人民是享用不起高檔絲織刺綉品的。普通的勞動人民只能在生活中用簡單的刺綉工藝來點綴服飾鞋帽等實用品。
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刺綉殘片,它們雖已在地下埋藏了幾千年,但出土時仍然精美絕倫,配色、針工都運用得恰到好處,讓我們這些現代的綉工們都汗顏。漢代的刺綉工藝在山東一帶也很發達,並早已成為民間婦女的普遍勞動。而四川成都的蜀綉在漢代也很精美。由此可見刺綉工藝在漢代就已經很普及了。 刺綉工藝發展到唐宋時期已有數十種針法,其風格也逐漸形成了各個地域的不同特色。刺綉已不單單是綉在服飾上,而是從服飾上的花花草草發展到了純欣賞性的刺綉畫、刺綉佛經、刺綉佛像等等。據傳武則天時,曾下令綉佛像四百餘幅,贈予寺院及鄰國,由此可見唐代綉佛像已非常盛行。
宋代是中國手工刺綉發達臻至高峰的時期,無論產品質量均屬空前,特別是在開創純審美的藝術綉方面,更堪稱絕後。宋代手工刺綉之發達,由於當時朝廷獎勵提倡之故。據《宋史.職官志》載,宮中文綉院掌纂綉。徽宗年間又設綉畫專科,使綉畫分類為山水、樓閣,人物、花鳥,因而名綉工相繼輩出,使繪畫發展至最高境界,並由實用進而為藝術欣賞,將書畫帶入手工刺綉之中,形成獨特之觀賞性綉作。
朝廷的提倡,使原有的手工刺綉工藝顯著的有了幾個方面的提高:1、「平針綉」法富變化,鑽研發明出許多新針法; 2、改良工具和材料,使用精製鋼針和發細絲線; 3、結合書畫藝術,以名人作品為題材,追求繪畫趣致和境界。 元代刺綉的觀賞性製作雖遠不及宋代,但也繼承了宋代寫實的綉理風格。入主中原的元人,在全國各地廣設綉局和羅局,刺綉的審美和功用,越趨於美術化。佛教題材的出現,始自隋唐,主要圖案是寶相花。宋綉獨尚名人書畫,偶有佛像綉品。元世祖忽必烈為了否定儒家的首一地位,崇推出藏傳佛教,中原拜佛信教之風復興。
然而,各地綉局仍沿著宋人路子,刺綉名人書畫或花卉寫生,且工不如宋人。《清秘藏》中則道:「元人用線稍粗,落針不密,間用墨描眉目,不復宋人精工矣!」 明代是中國手工藝極度發達的時代,承繼宋代優良基礎的刺綉,順應時代熱烈風氣,繼續蓬勃昌盛,而且更上層樓。
明代刺綉工藝也表現了多項特色:
一是用途方面,廣用流行社會各階層,製作無所不有,與後來的清代,成為中國歷史上刺綉流行風氣最盛的時期;
二是綉藝方面,一般實用綉作,品質普遍提高,材料改進精良,技巧嫻熟洗練,而且趨向迥異宋代的繁縟華麗的風尚;藝術綉作,承襲宋綉優秀傳統下,能夠推陳出新有新發明,特別是明代已經出現以刺綉專業的鳴世家族和個人如有名的「露香園」綉,為上海顧家所創,發明繪畫刺綉結合的「綉畫」作品風靡至清不歇;這種刺綉家紛然崛起廣受社會推崇的風氣,也以明末清初最盛。
三是衍生其它綉類方面,刺綉原本僅以絲線為材料,明代開始有人嘗試利用別的素材,於是有透綉、發綉、紙綉、貼絨綉、戳紗綉、平金綉等出現,大大擴張了刺綉藝術的范疇。
明代刺綉以灑線綉最為新穎突出。灑線綉用雙股捻線計數,按方孔紗的紗孔綉制,以幾何紋為主,或配以鋪絨主花。灑線綉是納線的前身,屬北方綉種,以定陵出土明孝靖皇後灑線綉蹙金龍百子戲女夾衣為例,它用三股線、絨線、捻線、包梗線、孔雀羽線、花夾線6種線、12種針法製成,是明代刺綉的精品。屬北方綉系的還有山東魯綉、衣線綉和輯線綉。
清代初中時期,國家繁榮,百姓生活安定,刺綉工藝得到了進一步地發展和提高,所綉物
像變化較大,富於很高的寫實性和裝飾效果;又由於它用色和諧和喜用金針及墊綉技法,故使綉品紋飾具有題材廣泛、造型生動、形象傳神、獨具異彩、秀麗典雅、沉穩莊重的藝術效果。折射出設計者及使用者的巧思和品味,體現了清代刺綉所具有的豐富內涵和藝術價值。
清代刺綉,另有兩點值得視為突出成就:
一是地方性綉派如雨後春筍般興起,著名的除有「四大名綉」蘇綉、粵綉、蜀綉、湘綉,還有京綉、魯綉等,各自樹立自我特色,形成爭奇斗妍的局面。
二是晚清吸收日本繪畫長處,甚至融和西洋繪畫觀點入綉,江蘇蘇州沈壽首創的「模擬綉」,為傳統刺綉注入新血和新面目。 解放後,人民生活剛剛穩定,物質和精神的追求僅僅滿足在最底的需求上,國家的發展趨勢以及國際的局勢都不容樂觀。時代精神與社會局勢,部分解決了溫飽地區的人民群眾沒有迫切的建設和發展的需求,文化藝術創作成了業餘生活的主要目標,大量的優秀刺綉作品應運而生,刺綉針法的運用與實踐上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刺綉技術的革新與成熟度又提高到了歷史以來又一個新的層面上。
雖然,解放初期的手工刺綉工藝到達一個新的歷史高點,但是,由於國家局勢與各種條件的限制,所有綉品的題材選擇基本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作品題材局限於描寫國家的建設、政治人物或者突出解放初期人民群眾政治生活與政治精神面貌的作品。
自1966年-1976年,刺綉又遭遇了十年文革運動,全國的經濟建設停止,刺綉行業也無例外的停止了前進的步伐,創新以及創作幾乎為零,其間少有新做問世,也還是與政治有關。
解放初期至文革結束,為刺綉的又一個歷史時期。這些少量存世的題材單一、技藝優秀的綉品,隨著時間的遷移,應該可以做為刺綉收藏的一個熱點,相信有著大幅度的價值提升空間,有刺綉收藏愛好的投資者機會適當可多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