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華為法人代表趙明路是哪裡的人
趙明路真正的身份是華為公司監事會秘書處的秘書,有人截圖到的領英資料顯示,趙明路最早曾經供職於一家律師事務所,後來加入華為和美國 3Com 公司合資的華三。2010 年,她才真正加入華為,至今,不過 8 年。
知情人士了解的信息中,趙明路在華為的職級是 22 級,對於一個工作 8 年的員工來說級別不低。
整個華為官網心聲社區上,只有一兩篇文字提及趙明路——華為內部組織學習任正非所提的「幹部八條」,時間是 2017 年 1 月,地點是北京。與她一起參會的華為員工,也同樣不被外界所熟悉。
對於趙明路的出現,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猜測,華為沒有針對這個問題做過回應。據悉,在華為復雜、精密的職級體系當中,趙明路的職級雖然不低,但是算不上高管,更無法和孫亞芳當年的職級、地位相比
華為式法人
趙明路的出現改變了孫亞芳時代的華為權力架構,改變了華為法定代表人參與到公司治理、管理和運營的原有形態。多位華為內部人士認定,趙明路應該是一位職業的「法定代表人」,而不像中國工商環境當中的法人,是企業的高層甚至就是老闆本人。
多年以來,作為華為最高領袖的任正非,其實一直沒有擔任華為的法人代表。趙明路這種替代法人的做法,在中國現有的工商環境當中,並不少見,但是,其中少有華為這樣的體量和規模的公司。在工商注冊等剛性的審核環節方面,就有不少的難度,這也側面說明,廣東工商部門對華為這一做法採取了靈活的理解和處理方式。
京東的這一動作也曾經引來軒然大波。京東方面當時對媒體的解釋非常簡單,純粹為了提升運營效率,而對非核心實體法定代表人做了變更。與京東不同的是,華為控股、華為技術兩家公司為華為系運營的最核心平台。
京東系的張雱,以及如今華為系的趙明路,她們與各自所服務的機構之間建立了一種特殊、全新的法定代表人關系,要有遠超出一般員工的信任關系。鄧峰指出,「華為要確保對趙明路的個人行為有著充分的掌控力,以承擔趙明路這位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後果。而趙明路也要對華為兩間公司擔責,承擔作為法定代表人應負的法律責
⑵ 華為在哪些國家有地區部、代表處及技術服務中心
8個地區部:中國區 亞太 拉美 北美 中東北非 歐洲 獨聯體 南非
代表處不止55個,有100多個國家都設立代表處呢。有的國家可能小,設立的是辦事處,隸屬代表處。
技術服務處也是,每個國家都有。
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 . 拉那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 . 阿爾及爾
阿根廷
阿根廷 . 布宜諾斯艾利斯
阿聯酋
阿聯酋 . 迪拜
阿曼
阿曼 . 馬斯喀特
亞塞拜然
亞塞拜然 . 巴庫
埃及
埃及 . 開羅
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 . 亞的斯亞貝巴
愛爾蘭
愛爾蘭 . 都柏林
安哥拉
安哥拉 . 羅安達
奧地利
奧地利 . 維也納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 . 悉尼
澳大利亞 . 墨爾本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 . 伊斯蘭堡
巴林
巴林 . 巴林
巴西
巴西 . 聖保羅
巴西 . 巴西利亞
巴西 . 里約熱內盧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 . 明斯克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 . 索菲亞
比利時
比利時 . 布魯塞爾
冰島
冰島 . 雷克雅末
波蘭
波蘭 . 華沙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 薩拉熱窩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 . 拉巴斯
波札那
波札那 . 哈博羅內
D
丹麥
丹麥 . 哥本哈根
德國
德國 . 法蘭克福
德國 . 波恩
德國 . 杜塞
德國 . 法蘭克福
E
俄羅斯
俄羅斯 . 聖彼得堡
俄羅斯 . 莫斯科
俄羅斯 . 烏法
厄瓜多
厄瓜多 . 厄瓜多
F
法國
法國 . 巴黎
法國 . 拉尼翁
菲律賓
菲律賓 . 馬尼拉
芬蘭
芬蘭 . 赫爾辛基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 波哥大
喬治亞
喬治亞 . 第比利斯
H
哈薩克
哈薩克 . 阿拉木圖
韓國
韓國 . 首爾
荷蘭
荷蘭 . 阿姆斯特丹
J
吉爾吉斯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 . 比什凱克
迦納
迦納 . 阿克拉
柬埔寨
柬埔寨 . 金邊
捷克
捷克 . 布拉格
辛巴威
辛巴威 . 哈拉雷
加拿大
加拿大 . 多倫多
K
喀麥隆
喀麥隆 . 雅溫德
象牙海岸
象牙海岸 . 阿比讓
科威特
科威特 . 蘇瓦特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 . 薩格勒布
肯亞
肯亞 . 內羅畢
L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 . 里加
立陶宛
立陶宛 . 維爾紐斯
盧森堡
盧森堡 . 盧森堡
盧安達
盧安達 . 基加利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 . 布加勒斯特
M
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 . 安塔那那利佛
馬爾他
馬爾他 . 馬爾他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 . 吉隆坡
馬里
馬里 . 巴馬科
模里西斯
模里西斯 . 模里西斯
美國
美國 . 路易斯維爾
美國 . 美國(西部)
美國 . 亞特蘭大
美國 . 芝加哥
美國 . 賴斯頓
美國 . 堪薩斯州
美國 . 布里奇沃特
美國 . 俄克拉荷馬州
美國 . 費城
美國 . 格林威治
美國 . 西雅圖
美國 . 核桃溪
美國 . 華盛頓
美國 . 美國
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 . 達卡
秘魯
秘魯 . 利馬
摩爾多瓦
摩爾多瓦 . 基希訥烏
摩洛哥
摩洛哥 . 拉巴特
莫三比克
莫三比克 . 馬普托
墨西哥
墨西哥 . 墨西哥城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 . 溫得和克
南非
南非 . 約翰內斯堡
尼泊爾
尼泊爾 . 尼泊爾
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 . 阿布賈
奈及利亞 . 拉各斯
挪威
挪威 . 奧斯陸
葡萄牙
葡萄牙 . 里斯本
日本
日本 . 東京
瑞典
瑞典 . 斯德哥爾摩
瑞士
瑞士 . 伯爾尼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 . 貝爾格萊德
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 . 達喀爾
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 . 利雅得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 . 科倫坡(銷售)
斯里蘭卡 . 科倫坡(技術支持)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 . 布拉迪斯拉發
塔吉克
塔吉克 . 杜尚別
泰國
泰國 . 曼谷
坦尚尼亞
坦尚尼亞 . 達累斯薩拉姆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 . 突尼西亞城
土耳其
土耳其 . 伊斯坦布爾
土庫曼
土庫曼 . 阿什哈巴德
W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 . 加拉加斯
汶萊
汶萊 . 汶萊
烏干達
烏干達 . 坎帕拉
烏克蘭
烏克蘭 . 基輔
烏拉圭
烏拉圭 . 蒙得維的亞
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 . 塔什干
Huawei Tech Investment Tashkent MChJ" Afrosiab Str. 28/14, Tashkent, Uzbekistan 100027
Tel:00998-71-1500762
Fax:00998-71-1500763
Restore
X
西班牙
西班牙 . 馬德里
希臘
希臘 . 雅典
新加坡
新加坡 . 新加坡
紐西蘭
紐西蘭 . Auckland
匈牙利
匈牙利 . 布達佩斯
葉門
葉門 . 薩那
伊拉克
伊拉克 . 伊拉克
義大利
義大利 . 米蘭
義大利 . 羅馬
義大利 . 都靈
印度
印度 . 哈里亞納
印度 . 孟買
印度 . 班加羅爾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 . 雅加達
英國
英國 . 貝辛斯托克
英國 . 貝辛斯托克
英國 . 倫敦
英國 . 伊普斯威奇
約旦
約旦 . 安曼
越南
越南 . 河內
Z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 . 香港
你可以參閱:
具體可以訪問華為官方網站:http://www.huawei.com 裡麵包括設立的所有的代表處,還有辦事處,電話傳真具體地址都有
⑶ 華為在國外有體驗店嗎
華為米蘭高級體驗店位於義大利米蘭CityLife商業區。CityLife商業區於2004年啟動,是歐洲城市復興運動的最大項目之一。
⑷ 華為歐洲區總部在哪
英國的Basingstoke (倫敦西南50英里之外)
⑸ 華為義大利總部
華為總部地址在:中國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華為基地。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華為的產品主要涉及通信網路中的交換網路、傳輸網路、無線及有線固定接入網路和數據通信網路及無線終端產品,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路擁有者提供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華為於1987年在中國深圳正式注冊成立。2007年合同銷售額160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115億美元,並且是當年中國國內電子行業營利和納稅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華為在國際市場上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前50名的電信運營商中,已有45家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服務。
⑹ 義大利哪裡有華為手機買,我想在國外買一個華為手機,不曉得義大利什麼地方有華為呢
你在義大利啊?
義大利羅馬就有賣的。
羅馬市中心就有。
你可以用導航地圖。
也可以問當地人。
⑺ 華為有多少總裁,多少副總裁,分別管什麼
華為到底有多少總總裁,多少副總裁,分別管什麼其實總華為年報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華為作為一家世界級的企業,2018營業收入超過7200億,這個體量已經跟一個省級的GDP差不多得了,不過創造這么多營業收入華為只用了18萬左右的員工。而在這18萬員工當中,不同的人所屬的部門是不一樣的,因為華為有很多事業群,不同的事業群都有相關的負責人。
根據2018年華為財務報告數據顯示,目前華為的高管具體如下:
一、集團總裁華為的總裁是任正非,目前任總沒有參與到華為具體的管理工作當中,他的工作更多是戰略上的決策以及精神領袖,在華為擁有絕對話語權。
易翔出生於197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本科。1998年加入 華為,歷任巴基斯坦代表處代表、中東地區部總裁、區 域財經管理部總裁、公司副CFO、區域管理部總裁、美 洲片區總裁等,現任中東非洲片區總裁、ICT基礎設施 業務管理委員會成員等。
(21)歐洲片區總裁——李健
李健出生於1973年,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 2001年加入華為,歷任奈及利亞代表處代表、迦納代 表處代表、西非地區部總裁、銷售與服務體系總裁特別 助理、客戶群及區域業務支持部總裁、東北歐地區部 總裁、人力資源委員會成員、片區聯席會議管理團隊 常務成員、片區聯席會議副總裁、LTC全球流程責任人 (GPO)、美洲片區總裁等,現任歐洲片區總裁、公司干 部管理團隊成員、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成員。
五、副總裁N個目前華為包括總裁、董事長、副董事長、各事業群總裁在內總共有27個以上,如果按照每個總裁對應4個副總裁計算,那目前華為的副總裁數量至少在100個以上。
⑻ 華為義大利分公司將接受審查,究竟是怎麼回事
華為的義大利分公司之所以要接受關於義大利方面的檢查,這是因為義大利懷疑華為的5G技術會對在5G網路建設中使用其設備的國家會造成風險,而華為義大利分公司准備接受這徹底的審查,就是為了證明一點,證明他們的這項技術並不會對於將在5G網路建設中使用其設備的國家造成任何的風險。主要是因為華為在去年7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宣布未來三年將在義大利投資31億美元,而這個投資機會將為義大利帶來1000個新的員工就業的機會。所以華為進入義大利的市場這件事情,無論是對於華為來說,還是對於義大利方面來說都是具有相當深刻的意義的,所以僅僅因為審查一事就退出義大利的市場的話,這樣的做法未免顯得太不明智了些。我覺得對於審查一事大家是無需擔心的,既然華為方面都十分坦然的接受了這次的審查,其他人還需要擔心什麼呢?
⑼ 請問華為在海外哪些國家有辦事處
先要介紹一下華為的部門結構,因為不同的部門其薪酬是不同的:
1、市場系統
按地域先分為國內和海外,國內又分為深圳總部和各省市辦事處,海外也分為國內深圳總部和各大洲地區部。按工作分工又可基本分為客戶系統和產品系統。
深圳總部:包含國內、海外客戶和產品系統的總部機關。國內包括各目標運營商(電信、網通、移動、聯通等)系統部的總部和各產品(交換、光網路、移動、智能網等)國內系統部的總部。海外包括國際營銷(客戶)和產品國際(產品)的總部。還有負責客戶接待(最為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誤解)的客戶工程部。當然個別小部門的總部不在深圳而在北京。
國內辦事處:基本位於各直轄市及省會城市,大連、青島等也有小辦事處。各辦事處的工作目標就是銷售,分客戶線(負責各運營商)和產品線(負責各產品)。各線人員算各部門深圳總部的派出人員,又直接受辦事處主任管理。辦事處主任對所在辦事處轄區負責,權利很大,相當於封疆大吏。
海外地區部:包括亞太、中東北非、獨聯體、南部非洲、拉美、北美、歐洲、東太平洋(按地理應該叫西太平洋,因為管轄的是日本、韓國、澳洲、香港地區等亞太發達地區,但當時起名時不知怎麼弄反了,就一直將錯就錯)。各海外地區部又在各個國家設了辦事處,也分客戶線和產品線。
市場系統的海內外員工總數應該在4000偏上。
2、技術支援系統
包括深圳總部和各國內辦事處及海外地區部的派出機構,按維護產品不同分為各產品部,負責產品的售後服務。總人數在2000至3000人(為降低成本,該部門的工作不少由外包公司負責,稱合作方)。
3、研發系統
負責華為各產品的研發,是華為最龐大的系統,人數在10000人左右,還不包括相當數量的外包人員。分為深圳總部和各地研究所,根據產品不同分為交換接入、光網路、移動、智能網、數通、多媒體等等。後來又改為固網、無線、智能等等,不管名字怎麼改,基本還是按產品劃分。各地研究所側重不同,比如北京側重數通、上海側重無線、南京據說網管搞得不錯。華為在海外也有不少研究所,包括印度、美國、俄羅斯、瑞典等、除了印度曾經搞的挺大外(現在印度人好象都來深圳了),其他的基本是樣子。
4、財務系統
包括深圳總部和各辦事處派出機構。海外的財務基本由香港華為的財物負責。財務系統總人數在1000以上。
5、中試系統
全稱好象叫中間試制部。是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在研發和生產系統間插入的一個部門。按NBA的數語叫專干臟活類活,待遇反而不高。任正非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據說就是針對這個部門說的。不只現在是否被研發系統消化了。人數在1000左右。
6、生產系統
該部門在高科技行業的地位可想而知,人員素質總體看是最低的。其一線員工主要由國內一些中專學校代陪,當然其中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和其它部門一樣,都是來自大學生。該系統人樹在1000以上。
7、市場財經系統
該部門是負責貨款回收的,應該隸屬於市場系統,只是回款的地位很重要,所以在華為單列出來。人數和其它系統比算少的。
8、秘書和文員
秘書和文員不是一個單獨的部門,而是分布在各個系統中。秘書指有華為正式員工資格的,一般是大學本科或研究生。文員不是華為正式員工,而是隸屬於和華為有合作關系的秘書公司,一般是大專畢業。華為除了副總裁以上的幹部外,基本沒有領導個人秘書,秘書大多是部門秘書,一般30人一個,但具體有出入,有的秘書管的多,有的管的少,一般負責部門的考勤、會議紀要、日常事物等等,基本來自大學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女生,工資待遇相當於華為同等學歷的應屆生水平,一般上漲緩慢,獎金等也是較低的,所以流失很大。文員主要負責一些簡單的重復性工作,由於不是華為正式員工,工資更低,僅舉一例:某文員基本工資1800,按工作量每月加800到1000不等。
薪酬正文:由於本人是2000年加入華為的,所以只能從2000年往後說了。
1、基本工資
華為的基本工資起薪是分應屆生和社會招聘的,2000年華為應屆本科起薪是稅前4000,碩士生稅前5000,博士人少就不提了。社招的要自己和公司談,有的很牛的不會談結果比應屆還低,有的很一般的會吹結果很高,但總的說比應屆的高。2000年來的一般進公司3個月左右有一次加薪,200到3000不等,取決於你的部門和表現,但基本按部門,好部門表現差的比差部門好的漲得還多。漲的多的包括研發和市場、技術支援確定要去辦事處的人員。漲的少的包括各部門秘書、一些總部事物部門等。其它部門算中等。原則是向研發和市場傾斜,向一線傾斜。此後,漲工資就看個人造化了,有去對部門、跟對領導一路高歌的,也有從此打住的。
總的來說由於2001年華為招人太多及起薪過高導致消化不良,2000年來的這批人除了工資過低的在2001年普調到和2001年同等學歷應屆生一樣外,再沒有大規模的普漲了。本人在此後的三年中也只又漲了一次,最終以6500離職。據我了解大部分2000年本科生的工資現在在稅前5500到7500之間,碩士生加1000。2001年是IT泡沫最瘋狂的一年,華為狂招了據說將近6000人。起薪也高至本科應屆稅前5500,碩士生7000,當然一部分秘書、財務等要相應低1000。社招的也普遍不低於應屆。過高起薪的惡果是2001年來的大部分人在此後的兩年多中再也沒有漲過。2002、2003之後華為停止了大規模招應屆畢業生,起薪也不在提高,在2004年據說還大大降低。至於社招的,除了牛人外,華為的初次報價據我所知是稅前5000。至於所得稅,華為避稅還是不錯的,我6500扣掉稅和個人支付的社保外,還在將近6000。總的來說,華為2000年及以後來的稅前基本工資在5500以上的佔大多數,每早來一年平均高1000,碩士生相當於早來一年的本科。98年以前來的基本在10000向上了,當然他們已經不靠工資了。
2、福利
有人說華為是沒有福利的,其實是福利貨幣化了。華為的貨幣福利分兩大類。一是工卡里的錢,根據工作地域不同分3類:1000每月,工作地在深圳關外,800每月,工作地在國內其它地區,一分沒有,工作地在海外。在深圳關外高200是因為距離遠交通費高。在海外沒有這項補助是因為海外另有高額補助,將在下文描述。這筆錢每月打到工卡里,可用於購買班車票,在公司食堂就餐及在公司小賣部購物,不得取現。但每年底高於一定數額的或離職時可以一次取現,不過要扣20%的稅。二是每月基本工資15%的退休基金,比如你基本工資5000,那每月公司另給你750,先用來交公司應交的社保,華為統一按一個標准交,每月在200多,這樣一來你每月還剩的部分在你離職時一次提取,不過也要扣20%的稅。這兩部分加起來稅後每個人也基本在1000多。
3、加班費
加班費主要看部門和領導。標准按你的基本月工資除以月法定工作日。分為一天和半天。按我的經驗,研發和市場很少有,除非是統一的為了干項目的強制加班。技術支援只有周末才算,平常晚上不算,本來通信這行的技術支援就是晚上幹嘛。
4、補助
補助基本分4類:國內出差補助,國內離家常駐外地補助,海外出差補助,海外長住補助。
國內出差補助為稅後每天100人民幣,交通費、住宿費、通信費另外實報實銷。
國內離家常駐外地補助指市場和技術支援人員在家庭所在地和深圳以外的辦事處常駐時的補助,按地區艱苦程度不同分為幾檔:30(北京、上海等)、50(一般省份)、70(青海、新疆、西藏等)人民幣每天等,同時公司負責住宿費用。前兩年形勢好的時候,這些人在所在辦事處省內出差也同時享有每天100的出差補助,現在不知還有沒有了。但研發人員如常駐外地研究所不享有此補助。
海外出差補助為稅後每天50美元,香港為300港幣。不知現在多少。
海外常駐補助在2003年底以前分為3檔:稅後50(發達國家)、60(一般國家)、70(危險國家)美元每天,公司提供住宿(條件很好)和辦公車輛等。2004年開始大幅降低,一般國家降到稅後32美元每天。在海外連續工作達到3個月的可以享受此補助。
5、獎金
華為的年終獎基本要拖到第二年三季度發放。不過在上半年離職,獎金並不會因此減少,到時候自會發到你離職時預留的帳戶。在2000年華為大規模招人以前,獎金是很豐厚的,之後就每況愈下了,沒辦法,人太多了。現在的情況是,如果已經干滿一年,高、中、低擋基本是30000、20000、10000。當然市場和研發的骨幹還是高,秘書等就可憐了。基本一個業績優秀的國內市場人員,能在大幾萬,客戶線比產品線高,市場比技術支援高,海外比國內高。
6、股票
2000年7月以前來的根據工作時間長短,在入職滿一年後,擁有華為的內部職工股,來的越早,越多。當然股票是按每股一元向公司購買的,不得轉讓,離職時必須賣給公司。這類股票的分紅是驚人的,2001年及以前達到70%每年,扣掉稅兩年就可以回本。基本上99年來的有幾萬股,98年來的有十幾萬股,再早的就看造化了。我認識一個97年初來的,有四十萬股,他2001年的分紅稅後就是20多萬,這種人在華為有好幾千,是華為高速發展的受益人,也是前文說的不靠工資的人。在2002年,華為進行了股權改革,原來員工離職時把股票賣給公司,是按每股一元的面值,跟買時一個價。從2002年開始,員工買賣公司股票都要按每股凈資產,當年的每股凈資產高達每股2元多,擁有股票的老員工的股票市值一夜之間上漲150%,大發一筆,而那些在新規定出台前剛按老規矩把股票賣給公司的離職員工就虧大了,這造成了一批華為前元老和華為對薄公堂。
而對於占華為員工人數一半多的2000年7月後入職的新人來說,誰是誰非已經沒有意義了。他們必須按新規定以每年的每股凈資產購買公司配給的股票,離職賣給公司時再按離職當年的凈資產出售。一方面,華為高速成長不在,每股凈資產不會再高速增長,另一方面,人多粥少,每人也分不到多少。而那些擁有老股票的老員工們,也無法再向以前那樣每年坐收巨額紅利了。一切都因為華為人多了,發展卻慢了。人們傳說的華為股票就是這樣,從他的工號就可略知一二。工號在10000以內的,基本屬於97年及以前來的,屬於華為股票神話的集體收益者,工號在10000到20000之間的,屬於98、99年來的,屬於一般收益者,工號在20000以上的屬於2000年以後來的,屬於空有其名,卻未有其實的。
只要稍稍分析一下以上華為的薪酬構成,就可輕松得出結論:
1、2001年及以前,華為的靠股票和獎金一起發財,因為那時的人少,公司發展快,獎金和股票分紅高。所以華為士氣高昂。
2、2002到2003年,華為的只有靠補助尤其是海外補助的發財,因為以2000年底的香港通訊展為標志,華為開始大規模開拓海外市場,大批市場、技術支援和研發人員被派往海外辦事處和研究所,使得原來只有少數人享有的高額海外補助開始被大家認知。而與此同時,高額的獎金和股票分紅不再,國內人員待遇停滯不前。所以除了海外人員混日子外(補助和股票、獎金不同,是按天不是按業績發的,沒有激勵機制,只要能混下去,不被趕回國內就有),大部分國內人員,尤其是在深圳及國內研究所的大批研發人員,他門連國內補助也沒有,士氣低落。
3、2004年開始,到哪裡發財?獎金、股票已經沒了,海外補助也降了。
全體員工士氣低落,但外部就業環境更差,於是大家都開始靠基本工資混日子,華為國企化成型,只是基本工資高些。
華為的部門介紹漏了管理工程部。
4、管理工程部,負責華為IT系統的建設和維護。其工作的成果使華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0000多員工在一個IT平台上工作,人數也在1000以上。任正非固然花了很多冤枉錢,但花在這個部門的錢是我很佩服的。
以我自己的收入做個總結吧。
我在華為40個月,2000/7到2003/10。在深圳總部累計16個月,在國內辦事處累計24個月,在海外4個月。其中基本工資收入稅後約共計230000,平均5750每月。
福利收入稅後約50000,平均1250每月。
加班費共5000,主要是技術支援實習時掙的。
補助稅後共120000,其中國內離家常駐補助大約35000,國內出差補助大約25000(包括在辦事處常駐時省內出差),海外常駐補助大約60000(在海外待了四個月,剛好超過三個月)。
獎金拿了三年稅後共50000,其中01年算新員工8000左右,02年27000,03年因已有離職傾向15000。
其它包括00年底那唯一一次年終雙薪,每年小禮拜攢下的未休年休假離職折算等等共10000左右。再加上在辦事處時多報的計程車費等等(我是產品線,沒客戶線的狠)10000左右。
各項累計為230000+50000+5000+120000+50000+10000+10000共475000。
這就是我在華為3年4個月的全部稅後收入,平均每月11875。由於我大學其間打工有幾萬積蓄,再加上在華為的大部分時間在辦事處,住宿、交通、通信和大部分吃飯(跟著客戶線混飯)都可按公司規定報銷,又沒有女友,除了給父母一些,自己只花一些揮霍的錢,所以現在還剩下400000出頭。
解釋:在深圳總部的16個月包括在海外的4個月,因為我去海外算支援,關系還在深圳總部的產品國際。
由我的情況可以得知,華為2000年以後來的大部分人(早來的要更高,04年來的就不一定了)全部稅後年薪十萬還是有保障的,如果常駐在海外和辦事處或者經常出差,還可以更高(但和以前比也變少了)。但是收入的彈性變小了,激勵變少了,使得想干大事和覺的自己很牛的人離去,已經掙夠了的老員工和沒有什麼闖勁的新人留下,畢竟年薪十萬以上在當今的中國也不是隨手可得,大企業病成型了。下面怎麼辦,不是我這個水平的人能解決的了。
參考資料:揭密華為「薪酬真相」
⑽ 華為在義大利的分公司將接受審查,是否會打算退出意市場
老人經常說一句話叫槍打出頭鳥,這句話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事實就像華為這樣樹大招風。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國家的各項技術都受訓於別的國家,但是,我們國家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探索,涌現了很多的科技集團,其中就包括華為。華為已經在5g領域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可以說5g時代就是華為帶頭的時代,不過這條路並不好走,華為在國外接受到了一系列的制裁。
海外的義大利市場,華為也不怎麼可能退出,因為華為在19年7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在義大利投資了二百多億人民幣。如果現在他准備放棄海外市場,那麼這二百多億人民幣將會直接打水漂。華為不但得不到任何回報,自己的司機也賠進去很多。而且華為在海外的前景非常廣闊,他不可能因為這件事來。放棄義大利和歐洲等國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