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中世紀為什麼義大利繁榮

中世紀為什麼義大利繁榮

發布時間:2022-07-24 21:20:24

❶ 為什麼文藝復興最早在義大利興起

中世紀義大利以城市工商業較早興起並迅趨繁榮而有別於歐洲其他
國家.西歐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大多始於10世紀後期,特別是11世紀,
而義大利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和東西方貿易有聯系的城市,早在8 世紀
就已經興起.12世紀,因商品經濟日益發達,北意涌現出諸如拉文那、
帕多瓦、維多納、科孚、米蘭、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大批飲譽
西歐的城市.14世紀,西歐5000人以上的大城市佔不到城市總數的5 %
,而最大的城市大多在義大利,米蘭、威尼斯、那不勒斯、佛羅倫薩、
波倫那、羅馬、熱那亞的人口均高達5萬左右。

❷ 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為什麼在義大利

義大利首先出現文藝復興絕不是偶然的,因為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義大利有著更加優越的條件
一、資本主義萌芽最先出現在義大利。西歐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大多始於10世紀後期,特別是11世紀,而義大利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和東西方貿易有聯系的城市,早在8 世紀 就已經興起。12世紀,因商品經濟日益發達,北意涌現出諸如拉文那、帕多瓦、維多納、科孚、米蘭、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大批工商業繁榮的城市。14世紀,西歐5000人以上的大城市佔不到城市總數的5 %,而最大的城市大多在義大利,米蘭、威尼斯、那不勒斯、佛羅倫薩、波倫那、羅馬、熱那亞的人口均高達5萬左右,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是以手工工場的產生為標志的。十四世紀初,義大利的許多城市共和國的商業和手工業都非常發達。佛羅倫薩就有200多個手工工場專門從事呢絨生產,僱工約有三萬多人,一年織成的呢絨達十萬多匹。此外,還有皮毛業、絲織業、醫葯業等,大多是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經濟的繁榮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手工工場和商業的發展,也促成了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形成。資產階級的天性就是追求利潤,可是基督教的核心是「原罪」和「靈魂救贖」,主張實行禁慾,過貧窮和單身的生活,資產階級顯然不能接受這樣的束縛,急切地要求打碎封建神學的枷鎖,自然就會支持具有革新意識的人文主義者了。人文主義者正是在雄厚的經濟基礎和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下,不斷地創造出具有革新精神和批判意識的作品。
二、義大利教會勢力的衰落。十三、十四世紀時,法國國王的權勢逐漸擴大,對法國的教會逐步實行政治上控制、經濟上剝奪的政策。法王菲力四世開始向教會征稅,並派人到義大利囚禁同法王發生激烈沖突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305年選出的新教皇是法國人,他宣布取消卜尼法斯加於法王的一切罪名,並依據靠近法國邊境的阿維農,連他在內連續七任教皇都是法王控制下的傀儡,都駐在阿維農,有70多年之久,史稱「阿維農之囚」。因此,教皇在思想上的控制相比以前大大地放鬆了,為人文主義者思想的自由發揮創造了比較好的環境。
三、義大利政治上的分裂狀態。義大利遲遲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國內分裂嚴重,城市國家、城市聯盟眾多,互相之間戰爭頻繁、紛爭不已(類似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且城市國家內部王權、貴族、平民的斗爭激烈、勢均力敵,沒有像中國傳統封建社會那樣嚴格的思想控制,因此政治上的分裂狀態為人文主義者的創作提供了一個寬松的政治氛圍。

四、市民階級的形成。義大利工商業的繁榮帶動了市民階級的形成。1293年,佛羅倫薩爭取到了自治權,由本市七大行會掌握市政權,初步鏟除了封建貴族勢力,由市民上層制訂的《正義法規》的頒布,確立了大工商業者對城市共和國的統治,形成了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城市共和國。在13到14世紀,義大利北部市民階級基本上掌握了城市國家的政權。市民階級作為一支相對獨立的政治力量正式形成,為了反對封建貴族勢力的壓迫、獲得更大的政治、經濟利益,富裕的市民階級積極地支持人文主義者進行創作,以便形成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思想體系。舒適的生活,優越的創作機會及條件,高層的社會交往,寬松的市民社會環境以及對作品的推許揄揚等,有利於人文主義者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五、文明的繼承。古希臘羅馬燦爛的文明是文藝復興起源於義大利的文化基礎。義大利保存和吸收了大量的古典文化遺產。古希臘的自由民主精神為人文主義者所嚮往推崇,而古羅馬的法學則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資產階級法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義大利人熱衷於收集古希臘羅馬的文物典籍,市民階級索購古典書稿,不能簡單歸結於為了滿足其裝璜門面和附庸風雅的虛榮心,更重要的是通過索購、翻譯與研讀古典書籍和手稿,進而在古典文化中汲取與現實的世俗生活相協調的各種文化因素,以至搬用、提煉或吸收,從而以文化復古為旗號,給文藝復興罩上「復興古典文化」的外衣,因此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氛圍。這些植根於義大利本土的古希臘羅馬文化被土生土長的義大利人所接受、利用。人文主義者正是打著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宣傳自己的主張,抨擊教會和封建統治者。
六、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歐洲文明最初的起源是希伯來文明和希臘文明,而希臘文明受到兩河流域的重大影響。這不僅因為當時兩河流域的文明比古希臘文明更加先進,也是因為地理上的原因:古希臘相比於歐洲其他地區更接近於兩河流域,交通更加方便,因此兩個文明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在中世紀,以西西里島為主要渠道,經由多種途徑傳入的阿拉伯著作的拉丁文譯本,給義大利人帶去了東方人的知識、觀念和思想。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由中亞經埃及、西西里島傳到義大利,便利了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而馬可·波羅、鄂多立克等人對東方文明的描述如《馬可·波羅游記》、《鄂多立克游記》等,開闊了義大利人的視野。有助於市民階級乃至整個社會了解和吸納東方文化

❸ 義大利後期史學繁榮的原因

首先,義大利作為古羅馬帝國的核心地帶,長期保留了古羅馬文化的遺跡、文物,隨處可見古典文化的殘留,容易產生對古羅馬的懷古情緒。

古典傳統對文藝復興模式形成的關鍵意義,還不僅表現在它對作為模式必備的文化領域的各方面提供了豐盛、優秀的遺產和楷模,也以其總的古典傳統精神滲透到經濟、政治之中,為整個時代帶來迥異於中世紀的近代氣息。因此,在古典傳統的指引下,文藝復興模式取得了非同尋常的生命力並在歐洲的近代化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先行開道的作用。

第二、中世紀後期義大利的城市史學著述權主要被世俗掌握,被教會控制很少。

義大利城市的文化發展,亦如其經濟與政治發展那樣,有一個從中世紀形態到文藝復興的近代形態的轉變過程。城市在獲得政治自主之後,也同時擁有對文化的領導權和控制權,以前歸教會壟斷的文化教育現在由城市政府和各大行會資助、掌管,這是在中世紀清一色的封建教會文化底盤上打開的第一個缺口。盡管宗教神學在思想領域的統治地位猶未收到挑戰,但是市民的價值觀念和文化需求與神學教條大相徑庭,市民的政治理想與思想感情也和封建秩序難以相容,所以城市一旦擁有對文化的領導權,便逐漸形成了有別於封建教會文化的城市文化。

相比於法國、英國、德意志,曾經是古羅馬帝國核心地帶的義大利在中世紀前期的史學卻沒有什麼可以關注的成就。分裂的政治局面,尤其是幾大政治勢力都把義大利當做角逐的舞台,使義大利在中世紀前期的文藝復興比其他國家要慢得多。直到10世紀時才出現了一位值得注意的史學家普特蘭。但是真正具有義大利特色的史學,還是要從11世紀的義大利市民革命說起,經過了市民革命,到12世紀,義大利已經有大批的城市獲得了獨立,義大利的城市史學也隨之興起。米蘭大主教阿諾爾夫的《當代史》是最早的城市史學著作之一,當時的城市史學還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教會的手裡,這部《當代史》就有非常強烈的反市民傾向。以後,城市史學迅速在義大利各城市普及,而且著作權也被世俗所掌握,開始反映市民的、世俗的、人本的思想。義大利的分裂,使其錯過了中世紀早起的文化復興,從而使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中都沒有值得注意的史學成果出現,

但是正是因為它錯過了這個復興時期,才使它能興起一種與眾不同的史學,而且西方的近代史學,事實上也是從義大利開始孕育的。

第三、義大利在地中海商路中的便利地位,使那裡很容易有大量的古典文獻進入,加上城市史學保留的大量史料,便利了義大利史學在這個時代的發展。

❹ 在世界文明史中,義大利這座城市擁有什麼地位

義大利是一個特別的國家,它統一較晚,從未躋身歐洲一流強國之列。但是,它在歐洲歷史上的地位卻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在古典時代,這里興起了恢弘的羅馬帝國;在中世紀,這里是天主教教皇所在。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中,義大利成為了先驅。要了解世界近代史,必就要先了解歐洲,了解歐洲近代史,就要先了解義大利。

一,近代政治制度起源地之一

義大利在中世紀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並非國家概念。在中世紀,義大利成為了德意志、法蘭西、阿拉伯爭奪的戰場,這里四分五裂,政治混亂。從9世紀開始,義大利北部的城邦國家開始興起,以威尼斯、佛羅倫薩、熱那亞、米蘭等為代表。它們因為商業而繁榮起來,成為了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

但丁

不過,隨著工商業的衰落,義大利的思想開始落後於其他西歐國家了。文藝復興傳入整個歐洲後,歐洲又出現了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等,而義大利卻鮮有成就。後來義大利的啟蒙思想還是由拿破崙從法國帶來。曾經歐洲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也被巴黎取代了。

結語

義大利是歐洲近代史的開端,這里是近代代議制的源頭之一,產生了最早的資本主義,最早的銀行,最早的大學,文藝復興等。但是義大利卻在大航海時代落伍了,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從領先歐洲到落後於世界潮流。國家之間的競爭也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義大利只是多享受了一會舊商路的夕陽,結果卻被大西洋的新路線給甩開了。可見,居安思危,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❺ 中世紀義大利的商人商業文化為什麼能發展起來

義大利在中世紀時期靠著商業起家成為了歐洲首屈一指的富饒的地區,同樣伴隨著經濟發展起來的還有當地的城市文化與商業文化。那麼影響義大利商業文化發展的因素有很多。

不過,最終,當奧斯曼帝國堵上了東方貿易的大門之後,地中海貿易就一落千丈了。等新航路發現之後,地中海貿易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義大利也不再是歐中的中心了。

❻ 義大利出現了出人意料的藝術繁榮+指的是什麼

義大利出現了出人意料的藝術繁榮,這種藝術繁榮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後就再也不曾達到過。……舊的世界的界限被打破了;直到這個時候才真正發現了地球,奠定了以後的世界貿易以及從手工業過渡到工場手工業的基礎,而工場手工業則構成了現代大工業的起點。教會的精神獨裁被摧毀了,日耳曼語族各民族大部分都直截了當地拋棄了它,接受了新教,……這是人類以往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一次最偉大的變革。

❼ 義大利的地理位置及經濟發達原因

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上,其領土還有地中海的西西里
島、撒丁島及其附近的許多小島.總面積30.1 萬平方公里,1982 年底共有
人口 5,633 萬,是歐洲人口較多的國家之一.首都羅馬,283 萬人,全國最
大城市.
亞平寧半島連同西西里島一起伸向地中海中部,構成了由中歐到達非洲
的天然陸橋.這種靠近並伸入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在不同時期對義大利的經
濟發展有著不同的影響.在古代,當國際貿易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時,古羅馬
時代的義大利曾經是東西方交通、貿易的中心.公元二至三世紀為羅馬帝國
的全盛時期,其版圖擴大到整個地中海沿岸,對外經濟的聯系也非常頻繁,
這對於處在古羅馬核心的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很有利.中世紀後期,義大利北
部和中部地區迅速發展,威尼斯和熱那亞等成為世界著名的商業港市,是東
西方貿易的中心和通商口岸.地理大發現後,世界航路和國際貿易中心逐漸
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在國際交通貿易方面的有利地位也日漸衰落.然
而,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末蘇伊士運河通航,開辟了大西洋經地中海到印度洋、
太平洋的海上捷徑,地中海在國際貿易與航運中的地位又得到了恢復和提
高,義大利的地理位置也隨之愈加重要了.義大利在大陸上占據阿爾卑斯山
南坡山地和波海平原,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南斯拉夫等國接壤.北部阿
爾卑斯山的幾個重要山口,從古代起就是中歐通往地中海的必經之地.近代
又修築了鐵路、公路,開通了幾條隧道,更方便了義大利與歐洲腹地的聯系,
有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義大利資源貧乏,主要的工業原料和燃料均需進口,
而工業製成品又有三分之一以上供出口.對國際市場的嚴重依賴,更進一步
提高了義大利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❽ 歷史:文藝復興為什麼先在 義大利 興起

一 市民階級的興起
中世紀義大利以城市工商業較早興起並迅趨繁榮而有別於歐洲其他
國家。西歐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大多始於10世紀後期,特別是11世紀,
而義大利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和東西方貿易有聯系的城市,早在8 世紀
就已經興起。12世紀,因商品經濟日益發達,北意涌現出諸如拉文那、
帕多瓦、維多納、科孚、米蘭、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大批飲譽
西歐的城市。14世紀,西歐5000人以上的大城市佔不到城市總數的5 %
,而最大的城市大多在義大利,米蘭、威尼斯、那不勒斯、佛羅倫薩、
波倫那、羅馬、熱那亞的人口均高達5萬左右〔1〕。
從北意幾個較早發生文藝復興的城市來看,這些城市都是工商業發
達之地。9世紀初,威尼斯已與埃及、希臘、西西里建立貿易關系, 擁
有一支強大的船隊,其商人常於帕維亞、克雷莫納等地販售源自東方的
毛皮、絲綢等。一個世紀後,威尼斯的商業關系便擴展到沿海及內地許
多地區,如帕維亞、維琴察、切澤納、拉文那、昂科納等城市。從11世
紀末起,威尼斯實際上已壟斷了尚在君士坦丁堡統治者掌握下的歐亞各
省的交通權,威尼斯商人在中世紀後期稱雄地中海達300年之久〔2〕。
佛羅倫薩乃義大利北部最大的手工業城市,其繁榮發達依賴於三項
經濟活動,即商業、工業和銀行業。1306—1308年,佛羅倫薩有300 個
作坊,年生產呢絨10餘萬疋。到了15世紀70年代,佛羅倫薩已成為全歐
呢絨生產中心,並在呢絨生產中最早形成早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西歐
三大貨幣經營資本——巴爾迪家族、佩魯茲家族和阿齊烏里家族皆在佛
羅倫薩。
熱那亞自10世紀起活躍於地中海貿易區,主要從事西歐與東方的中
介貿易。第一次十字軍東侵期間,熱那亞取得在地中海東岸地區一些城
市的商業特權。13世紀,熱那亞商人便深入到克里木半島建立商站,以
此為據點與東歐、波斯、中亞、印度、中國等進行貿易。14世紀,熱那
亞發展為由富商掌權的地中海貿易區的強國。在歐洲內部,熱那亞與威
尼斯商人經常光顧國際性的香檳市集。
隨著城市工商業的迅趨繁榮,義大利市民階級日益壯大,成為一股
獨立主宰義大利諸城市國家政治舞台的社會力量。1266年,佛羅倫薩由
貴族與平民平分政權,100 名新興工商業市民組成的「市民會議」擁有
立法和監督行政大權。1293年,佛羅倫薩工商業者行會推翻封建貴族統
治,取得城市共和國政權。由市民上層制訂的《正義法規》的頒布,確
立了大工商業者對城市共和國的統治。13—14世紀,義大利政治基本格
局是:盡管北部保有德國皇帝的殘余勢力,中部和南部仍是教皇的勢力
范圍,但義大利大部分城市經選舉產生的法官已經握有實權,一改過去
城市政府的權力掌握在由帝國代理人、督政官、教皇代表或那不勒斯國
王任命的官員手中的局面。尤其是在獲得充分自主權的北意城市共和國
,市民階級更已基本上掌握城市國家政權。因此,市民雖是城市產生和
發展的產物,但只是在13世紀末佛羅倫薩城市共和國以法律形式將貴族
排斥出市議會時,才標志著市民階級作為一支相對獨立的政治力量正式
形成。14世紀,「佛羅倫薩、盧卡、錫耶納……的政府是人民的,貴族
被排斥在權力之外」〔3〕。
在市民階級力量日益壯大、政治地位不斷提高的同時,市民意識開
始覺醒。市民意識覺醒的一個突出表現,是「市民異端」屢屢興起。從
12世紀起,佛羅倫薩成為異端者的活動中心。由義大利北部城市布里西
亞的阿爾諾德創立的阿爾諾德派市民異端廣泛流行於義大利。諸多跡象
表明,提煉和升華市民階級的思想意識、構建新文化已成時趨。
二 市民階級的文化消費
新興市民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成為體現
著進一步發展生產、貿易、教育、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階級」〔4 〕
,迫切需要一種不同於封建傳統的文化思想體系來肯定本階級的政治地
位和經濟活動。他們根據時代和階級需要,進行文化消費〔5〕, 合理
汲取傳統文化中的有效養分,努力構建新文化。
(一)發展大學和城市學校的世俗教育
作為新時代的開創者,市民階級必須把自身的素質增強到與其所擔
負的新職責相適應的水平。頻繁的工商貿易業務需要多方面的知識人才
和職能機構,商品的產、供、銷是經濟生活中必須接觸和處理的問題。
只有具備一定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生活。在
這種社會需求的驅使下,各類學校應運而生。12世紀,義大利出現了歐
洲最早的大學,如薩萊諾醫科學校(後來成為歐洲最早的醫科大學)和
波倫那大學(歐洲第一所正式大學)。13—14世紀,義大利共有18所大
學,為西歐各國之最。
幾乎與大學興起同步,12—13世紀,由於主要為培養僧侶而設立的
原有的教會學校已不能滿足市民階級的文化需要,因此在城市中又產生
了手工業者聯合會所創辦的行會學校和商人聯合會所創辦的基爾特學校
,二者合稱城市學校,由市政機關統一管理。城市當局決定學費金額、
選聘教師並支付教師工資。羅馬、帕多瓦、維羅納、威尼斯、帕維亞等
城市都曾撥出一筆資金長期或臨時聘請希臘文教師。特列比松的喬治在
威尼斯任修辭學教授,年俸150金幣〔6〕。
(二)復興羅馬法
當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尚以「特許狀」來保有城市的權利時
,義大利城市尤其是北意因獲得充分自主權而建立城市共和國的城市已
有了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這主要是因為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商品貨
幣經濟與財產關系日益復雜,動產的重要性不斷提高,由此產生的許多
新的政治和經濟關系需要給予法律上的確認和調整,即市民階級需要新
的法律和運用這些法律來確認和保障市民所有制,調整市民階級與社會
諸方面的關系。《義大利諸城市條例》是西歐制訂最早的城市法,其內
容涉及市場管理,如征稅、鑄幣、貿易、工藝等,以及民法、刑法、訴
訟法等。10—13世紀,熱那亞、畢士拖瓦、比薩、米蘭、佛羅倫薩、波
倫那等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法。11世紀左右,中世紀西歐第一部維護海
上貿易的海商法在義大利的阿馬爾菲城訂立。在《阿馬爾菲法典》影響
下,比薩和威尼斯分別於1100年和1255年編成「海上習慣法」和「航海
條例」。之後,取代《阿馬爾菲法典》的「康梭杜地美爾法」(即「海
上習慣法」)可謂集義大利商法與海商法之大成。該法典廣泛流行於歐
洲各國,被認為是近代國際法和國際私法的淵源。
隨著義大利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化與發展,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需
要修正、充實、完善,從而在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的基礎上,義大利
在西歐率先「復興」羅馬法。因為「市民階級所有制進一步的歷史發展
,只能是而且事實上也正是變成純粹的私有制。這種改變理應在羅馬法
中找到強大的助力,……在羅馬法中,凡是中世紀後期市民階級還在不
自覺地追求的東西,都已經有了現成的了」〔7〕。 市民階級借羅馬法
的原則進一步發展了城市法、商法和海商法,如1183年《君士坦丁堡和
約》第3條規定:河流屬於公產, 其所有權屬於義大利倫巴底平原的城
市。這正是援用了羅馬法的原則——可航行的河流屬於公產,私人權利
只適用於河流兩岸和河流中的島嶼。
在「復興」羅馬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世俗的法學家階層,即市民
階級的法學家。「這批新的法學家實質上屬於市民等級;而且,他們本
身所學的,所教的和所應用的法律,按其性質來說實質上也是反封建的
,在某些方面還是市民階級的。」〔8 〕「在這些與法律研究相關聯的
活動中,存在著人文主義思想的源泉。」〔9〕
(三)吸納古典文化和東方文化
市民階級對古典文化的吸納,突出表現為對古典書稿的索購、翻譯
與研讀。11世紀,一位倫巴底人花了2000索利德金幣,用以求學和購置
書籍〔10〕。1185年,諾曼人攻克希臘港口城市薩洛尼卡,賣了許多書
給義大利人,義大利人所購的希臘手稿數以船計。1204年,十字軍攻佔
君士坦丁堡時,侵略者意識到公共和私立圖書館書籍的價值所在,便與
對此饒有興趣的義大利人進行手稿貿易。威尼斯不少商船從拜占庭返航
時常帶回許多古籍和抄本。
市民階級索購古典書稿,不能簡單歸結於為了滿足其裝璜門面和附
庸風雅的虛榮心。在工商業城市中生活、受到世俗教育並正想從封建傳
統中擺脫出來的市民階級,已經具備了更深刻地領會和欣賞古典作品的
能力。而且,他們也希冀從古典文化中尋找一種比中世紀文化更合乎自
己旨趣和人生態度的文化。市民階級正是通過索購、翻譯與研讀古典書
籍和手稿,進而在古典文化中汲取與現實的世俗生活相協調的各種文化
因子,以至搬用、仿製、提煉或吸收,從而以文化復古為表徵,給文藝
復興罩上「復興古典文化」的外殼。
1128年,威尼斯翻譯出版了《前分析篇》、《後分析篇》、《正位
篇》、《詭辯駁斥篇》四部得以構成亞里士多德「新邏輯」的書。希臘
神學和醫學等方面的許多著作也被譯成拉丁文,如巴茲爾、金口約翰和
大馬士革約翰的著作,希臘語錄《文摘》及農業匯編《耕作技巧和科學
》、希波克拉底的《格言》等。
市民階級吸納古典文化時的首要障礙,莫過於語言即必須學習古希
臘文和拉丁文,而學習語言本身,也是研讀古典文化。很多學者因此而
成為精通古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專家,著書立說,成就非凡。但丁是著名
的古希臘文和拉丁文專家,其名作《神曲》即是仿古希臘文名作《荷馬
史詩》,用古托斯坎納語寫成。彼特拉克是著名的古典學者和詩人,曾
仿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所作的史詩《愛涅特》的體裁,以拉丁文寫就《阿
非利加》史詩。這些學者的成就奠定了義大利人研究古典文獻和創造新
文化的基礎,對於啟動已知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各個領域
古典文化的「復興」具有普遍意義。
中世紀義大利外向型的經濟特徵,使其較早便與域外文化區域來往
密切。在中世紀,以西西里島為主要渠道,經由多種途徑傳入的阿拉伯
著作的拉丁文譯本,給義大利人帶去了東方人的知識、觀念和思想。阿
拉伯許多著名學者包括伊本·西那、法拉比、花拉子密等人的著作幾乎
全被刊印研讀,有的在16、17世紀還多次再版。在現代歐洲語言里,至
今尚有許多源自阿拉伯語的詞彙。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由中亞經埃及、
西西里島傳到義大利後,1276年,義大利蒙特凡諾造紙廠正式建立。15
世紀中葉,北意幾座大城市如佛羅倫薩、威尼斯、米蘭等,皆已從德國
引進中國人發明的印刷術。
吸納東方文化還隨著義大利人外出遊訪,出現一些著名旅行家而表
現得更加具體。盡管這些游訪者並非都是嚴格意義上的市民,但是他們
的關於東方社會的游記,無疑有助於市民階級乃至整個社會了解和吸納
東方文化。13世紀前後,游歷東方的義大利旅行家主要有馬可·波羅、
約翰·蒙迪科維諾、鄂多立克、馬黎諾里。根據他們的游歷記錄成書的
《馬可·波羅游記》、《鄂多立克游記》、《馬黎諾里游記》等,開闊
了義大利人的視野。
此外,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城市捲入十字軍東征,客觀上也
加強了與東方文化的接觸,受此影響而建立的學習和學術中心,使東方
豐富的文化寶藏日益影響著西方。
對古典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吸納,為市民階級表達新思想,抒發和升
華市民情感,提供了理想的內容與形式。
(四)活躍文化市場
文藝復興發生前,義大利文化市場的活躍盡管不能完全歸功於市民
階級的文化消費,但主要是市民階級文化消費的表現與結果。市民階級
通過生產商品書籍、舉辦書市和文藝沙龍及節日慶典活動等活躍文化市
場。
12世紀以前,歐洲人還不會造紙,文字都寫在羊皮紙或骨器、木板
上。由於紙張缺乏,書寫艱難,因此書價高昂,人們的購買力相對低下
,書籍銷售市場狹小。除義大利外,商品書籍的生產在其它地區少有存
在。義大利的經濟優勢在此得以充分顯示。羅馬、波倫那等地是商品書
籍的重要產地,佛羅倫薩因印出附有插圖的圖書而聞名遐邇。維吉爾的
著作、《荷馬史詩》、《亞里士多德全集》、《柏拉圖全集》等皆被意
大利人刊印行銷。
隨著書籍商品化的發展,一些城市便出現專門交易書籍的街坊——
書市或書巷。佛羅倫薩的書巷乃書商雲集之所,在此交易的除佛羅倫薩
書商外,尚有威尼斯、羅馬、熱那亞、波倫那等地的書商。交易品大多
是古典和東方的文稿、珍本等。
此外,義大利城市尤其是北意的佛羅倫薩等地還出現了有助於各行
各業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的文藝沙龍及節日慶典活動。文藝沙
龍舉辦的「座談會」吸引了來自除了最低層外的所有社會階層。這種文
化交流融匯所產生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有利於形成比較開放寬容的文
化氣氛。在節日慶典活動中,義大利人民宗教的、道德的和詩意的理想
都採取了具體直觀的形式。如構成節日慶典活動一部分的遊行和演出等
,就比較直觀可見。因節日慶典活動的需要,一大批服務於節日慶典活
動的畫家、雕刻家、服裝設計者、化妝與裝飾工等文藝工作者,經長期
實踐逐漸學會文化藝術的分類和組成。節日慶典活動以大眾化、通俗化
的具體形式,將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直觀外現,成為義大利人從現實
生活向藝術世界過渡的起點。
三 人文主義的產生
不容否認,義大利具有豐厚的文化資源。但是,如果僅滿足於佔有
豐厚的文化資源,「看不懂」、「聽不明」、「欣賞不了」,是不可能
發生文藝復興的。通過市民階級的文化消費,義大利豐厚的文化資源得
到開發利用,變文化資源優勢為文化發展優勢。經改造創新後再生的文
化產品,為文藝復興提供了必需的養料,使文藝復興成為「有源之水」
。培育出的一批通曉新的文學、藝術、哲學、史學等科學文化知識的人
才,便成為文藝復興的發動者、組織者、領導者或參與者,從而使這個
時代需要巨人也就有可能產生巨人。在市民意識日益覺醒的基礎上,隨
著客觀形勢的變化,受過世俗教育的市民學者們進一步吸收、消化古典
文化和東方文化中的人文主義因素,依託寬松、和諧、活躍的文化市場
,逐漸構建出有別於一般市民異端的思想體系,更明確、更全面、更系
統地表達本階級的社會主張與道德情操,從而孕育出市民階級特有的、
與天主教神學思想體系基本決裂的人文主義。
雖然直到19世紀,學術界才真正創造出「人文主義」一詞來概括文
藝復興時期人文學者的世界觀,但在13—14世紀的義大利,人文主義已
孕育而生,並在諸多學科領域有所體現。在文學方面,以《神曲》、《
歌集》、《十日談》為代表的首批世俗文學作品問世;在史學界,第一
批現實主義史學家布魯尼、波吉奧、比昂多等開始考察「人」在社會歷
史發展中的作用;在藝術領域,義大利雕刻藝術家尼古拉·比薩諾以古
希臘雕刻為摹本進行新藝術創作之舉成為文藝復興新藝術之肇始。不難
看出,這些市民出身的文化人已經對人的價值和作用、個性解放與意志
自由、現實生活和人的情感等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視。雖然此時的人文主
義似新生兒般稚嫩,但它已昭示以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市民階級反封
建的新文化運動——文藝復興,在義大利最早發生是合理的,也是必然
的。

閱讀全文

與中世紀為什麼義大利繁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騎馬怎麼下中國戰場 瀏覽:92
印度一瓶卵磷脂多少毫升 瀏覽:473
義大利知名女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374
印尼什麼手串最好 瀏覽:342
英國商科讀研怎麼畢業 瀏覽:491
中國的重汽豪沃怎麼樣 瀏覽:950
英國藍短貓可以干什麼 瀏覽:912
在英國凡士林是什麼 瀏覽:401
伊朗為什麼用拖車 瀏覽:419
中國功夫運動員有哪些 瀏覽:298
伊朗的後院叫什麼 瀏覽:881
英國扣船會怎麼樣 瀏覽:534
硫磺島在中國的哪個位置 瀏覽:504
中國注冊足球球員有多少人 瀏覽:680
三國時印度叫什麼名字 瀏覽:875
越南人為什麼被稱為船佬 瀏覽:89
中國文化的特質主要有哪些 瀏覽: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麼植物油 瀏覽:981
中國女排楊昊在哪裡工作 瀏覽:255
伊朗租俄羅斯多少港口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