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安利柯所在的學校在義大利的哪個城市

安利柯所在的學校在義大利的哪個城市

發布時間:2022-07-24 23:59:46

1. 《愛的教育》這本書。發生在哪裡什麼時候

《愛的教育》是一部偉大的愛的經典。作者把師生之愛,父子之愛,同學之愛,對祖國的愛都寫得感人至深,全書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愛的教育》的作者亞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在一八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於義大利Ligurla。州的Oneglia地方。在Cuneo和丘林(Turin)進過學校,後被送人Modena的陸軍學校。一八六六年Custozza之戰,他加入軍隊去打仗。在軍營中間著了許多短篇小說,在 Italia Militare上發表,這是他的著作生活的開始。他的 Novellee和 Bozzetti Militari第一次披露於該雜志時,就博得一時的歡迎。後來印成單行本,賣完了好幾版。他因著作事業有望,便脫離軍隊,專心著述。以立林為其文字業的大本營,後又漫遊世界各地,著成游記多種。其中最著名的是《西班牙》(一八七三),《荷蘭》(一八七四)《君士坦丁堡》(一八七七八《摩洛哥》(一八七九)這幾部。一九○八年三月十二日因心臟病歿於Bordighera。

亞米契斯的最初的作品是傾向於愛國主義的。他的青年時代正在義大利民族獨立戰爭中。他的最初的作品Novelle和Bozzetti Militari即以感時憂國,激勵了許多的讀者。但他的最好的作品,卻都是游記。因為他所最擅長的是景物描寫。由美國旅行回國後,他變成了社會主義者,Sull Oceano一書便是他發表社會主義的見解的作品

2. 安利柯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純真善良,學習勤奮,待人誠懇、友善。

安利柯是一個剛上小學四年級的義大利小男孩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是《愛的教育》的主人公。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創作的長篇日記體小說。採用日記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寫的是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柯一個學年的生活,期間穿插著老師每月給學生講述的「故事」,還有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具有啟發意義的文章。

內容解讀:

通過描寫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身邊發生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了義大利中下層人民窮困的生活和淳厚、樸直、友愛的品德,提倡愛國、善良、勇敢、寬大、無私和博愛等精神。

書中每一章、每一節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寫對國家、社會、民族的愛,還是表現對父母、師長、朋友之間的愛,處處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愛的教育其實就是素質教育,是啟蒙孩子如何為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

3. 安利柯的介紹

一個剛上小學四年級的義大利小男孩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由於父母的引導和教育,純真善良,學習勤奮,待人誠懇、友善。

4. [愛的教育]主人公安利柯介紹,200字左右的

《愛的教育》(或譯《心》)中的主人公 它是一本描寫少年生活的特寫集。通過描寫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身邊發生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反映了義大利中下層人民窮困的生活和淳厚、樸直、友愛的品德,提倡愛國、善良、勇敢、寬大、無私和博愛等精神。書中每一章、每一節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寫對國家、社會、民族的愛,還是表現對父母、師長、朋友之間的愛,處處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愛的教育其實就是素質教育,是啟蒙孩子如何為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讀來寫得真實,富有親切感,因此也更容易被孩子們所接受。雖然這是一本主要寫給九歲至十三歲的學生看的書籍,但對於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為人子女也是一本頗有裨益的教育經典。
該書問世後百餘年來一直暢銷不衰,並且多次被改編成動畫片、電影、連環畫、讀者遍布世界各地。
亞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義大利作家,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曾參加解放義大利的戰斗。退役後擔任軍事刊物的記者,發表特寫、報道、短篇小說,後匯集為《軍營生活》出版。他周遊世界各國,撰寫了許多游記,以明快、新穎的筆觸,記敘各國的風土人情,同時貫串了向義大利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宗旨。
亞米契斯,1846年出生於義大利。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國內正醞釀著愛國主義,這股風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二十歲時他從軍校畢業,加入軍隊,開始寫一些具有愛國風味的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義大利軍旅生活》。1888年,四十二歲的亞米契斯寫出了他最暢銷的書《愛的教育》。今天《愛的教育》在各國均有譯本,被譽為世界少年最優良的讀物之一.亞米契斯,1846年出生於義大利。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國內正醞釀著愛國主義,這股風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二十歲時他從軍校畢業,加入軍隊,開始寫一些具有愛國風味的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義大利軍旅生活》。
埃得蒙多·德·亞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於義大利的一個小鎮,自幼酷愛學習和寫作,是一位多產作家,是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青年時代,他夭志從軍,力爭取祖國的獨立、自由和民主而戰斗,曾參加一八六六年解放義大利的戰斗。後來,他擔任軍事刊物《戰斗的義大利》的特派記者。他寫了不少通迅、報道和短篇小說,把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義大利軍隊,作為祖國解放和復興的重要力量予以熱情的頌揚。二十二歲那年,他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就是這段難忘的生活的結晶,而膾炙人口的小說《卡爾美拉》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1886年,《愛的教育》出版,為他贏得世界聲譽,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
埃得蒙多 德 亞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於義大利。自幼酷愛學習和寫作,1868年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並由此出名。1886年,《愛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創作生涯達到頂峰。
《愛的教育》一書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全書共100N文章,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100多年來此書一直暢銷不衰,並且曾多次被改編為動畫片、電影、連環畫,讀者遍布全世界。1846年出生於義大利。那時的義大利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國內正醞釀著愛國主義,這股風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二十歲時他從軍校畢業,加入軍隊,開始寫一些具有愛國風味的短篇故事,並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義大利軍旅生活》。1888年,四十二歲的亞米契斯寫出了他最暢銷的書《愛的教育》。今天《愛的教育》在各國均有譯本,被譽為世界少年最優良的讀物之一。
安利柯 —— 本書主人公。一個剛上小學四年紀的義大利小男孩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由於父親的引導和教育,純真善良,學習勤奮,待人誠懇、友善。
主要人物:安利柯、甘倫、柯禮智、戴洛西、古路非、那格、施泰基、葛祿西、潘克希、安東尼

5. 愛的教育中,描寫的安利柯是哪國人

安利柯是義大利

6. 作者亞米契斯《愛的教育》一書中主人公安利柯所舊讀的學校叫什麼名字

http://www.bbtpress.com/homepagebook/1405/愛的教育讀後感

一口氣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情、鄉國之戀……令我不由得被感動。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無不訴說著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教育使愛在升華。

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愛」的一些思索。愛,是什麼?愛,如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還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朴實的愛、深厚的愛。

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的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

7. 《愛的教育》里安利柯所記故事發生在義大利哪座城市

只知道作者亞米契斯出生於義大利,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寫的是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柯一個學年的生活,期間穿插著老師每月給學生講述的「故事」,還有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具有啟發意義的文章

8. 愛的教育

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1846年10月31日生於義大利利古里亞大區因佩里亞省一個收奧內利亞的海濱城市。他從小喜愛軍旅生活,16歲進入莫德納軍事學院學習,1865年畢業後成為軍官,1866年積極參加了義大利第三次獨立戰爭。1868年發表處女作《軍營生活》,並因此而成名。1870年羅馬解放後,他放棄軍事生涯,定居都靈,成為義大利主要報紙的記者,並從此開始從事專業文學創作。1908年3月11日在博爾迪凱拉病逝。
亞米契斯早期曾周遊世界,寫下不少游記,如《西班牙》、《荷蘭》、《倫敦記事》、《摩洛哥》、《君土坦丁堡》、《美國游記》、《西西里的回憶》等。1879年至1889年的10年間是亞米契斯創作的繁榮時期,他寫了許多有關社會題材的作品,有《散文集》、《朋友們》、《愛的教育》、《大西洋上》等。他關注社會問題,繼而投身政治,參加社會主義運動,1891年加入社會黨此後,他先後出版了《一個教師的小說》、《工人的教師》和《公共電車》等作品。

摘錄幾段不同版本的序言

譯林版《愛的教育》葉至善
譯林出版社又要出版《愛的教育》了,編輯同志也要我寫幾句話介紹這部小說。他說:《愛的教育》是夏丏尊先生翻譯的,由開明書店出版;我是夏先生的女婿,又在開明書店當過編輯,由我來介紹是最合適不過的了、經編輯同志這么一說,我真覺得非寫幾句不可了——因為六十多年前我當小學生的時候就讀這部小說,把書中的人物作為學習的榜樣;四十多年前我當了中學教師,又把這部小說看作教育孩子的指南:《愛的教育》跟我的關系的確夠深的了,我有責任把我所知道的告訴它的新讀者,因我以前寫過一篇介紹文章,現在也沒有多少新想法,就把那篇舊文章重新看了一遍,加了幾句話,讓編輯放在書前聊為序。
《愛的教育》是一九二三年介紹到我國來的,在《東方雜志》上連載。《東方雜志》是成年人讀的一種綜合性月刊;後來由開明書店出版單行本,作為《世界少年文學叢刊》的一種。夏丏尊先生在《譯者序言》里說:他在一九二零年得到這部小說的日文譯本,一邊讀一邊流淚。他說他把自己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跟小說里寫的相比,慚愧得流下了眼淚;又說小說固然是虛構的,但是他覺得世間要像小說里寫的那樣才好,又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當時許下願心,一定要把這部小說譯出來,不光是給孩子們讀,還要介紹給父母們和教師們讀,讓父母和教師都跟他一樣,流一些慚愧的眼淚,感動的眼淚—— 他認為這比給孩子們讀更為重要。夏先生把譯文先交給《東方雜志》發表,可能就是這個意思。
在《譯者序言》里,夏先生把辦學校比做挖池塘。他說,我國辦學校以來,老在制度上方法上變來變去,好像把池塘,有人說方的好,有人說圓的好,不斷地改來改去,而池塘要成為池塘必須有水,這個關鍵問題反而沒有人注意。他認為辦好學校的關鍵是必須有感情,必須有愛;而當時的學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愛,因此都成了沒有水的池塘,任憑是方的還是圓的,總免不了空虛之感。夏先生給這部小說的評價很高,說作者寫出了理想的教育境界。就是把學校、家庭、社會都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小說原名《心》,夏先生覺得這個書名不醒豁,不能表明內容,先想改成《感情教育》,最後決定用《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可以說超過了任何一種《教育學》或《教育概論》。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沖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說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模型—— 當然,實際上體現的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理想。許多中學小學把《愛的教育》定為學生必讀的課外書,許多教師認真地按照小說中寫的來教育他們的學生。就在我上學的那所小學里,這樣做的教師就不少;有一位王志成先生還作了詳細的記錄,後來寫了一本《愛的教育實施記》,一九三零年由開明書店出版。等到我當教師,已經是抗日戰爭後期了。可是在內地的中學和小學里,體罰還很盛行。打手心用竹鞭,老師一竹鞭下去,孩子們的手掌上就腫起一條杠來。每逢開學,家長把孩子領到我跟前,指著孩子叮囑我說:「他要是不學好,給我著實往死里打。」我精神上痛苦極了,於是想起夏先生的挖池塘的比喻:我得往池塘里灌水——實施愛的教育啊!這股子傻勁現在想起來有點兒可笑,可是當時真抱著扭轉局面的希望和雄心。
等到一解放,《愛的教育》就不再印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受到了哪方面的壓力或指斥呢?完全不是,停印這部小說是開明書店編輯部自己作出的決定。我當時在開明書店編輯少兒讀物,我是這樣想的:如今解放了,咱們中國要走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一切都必須改變,為了美好的前途,教育更必須改變,資本主義的東西都得立即拋棄——什麼愛的教育!完全是小資產階級的空想立現在說起來我真是幼稚得可笑,很有點兒像「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小將」。不過我想,懷著這樣想法的人在當時不是個別的;《愛的教育》如果照常重印,在一個時期內可能會一本也賣不出去。可是靜下心來從另一方面想一想:學校辦不好是不是就因為缺少了感情,缺少了愛?是不是以感情和愛為基礎,就一定能把學校辦好?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夏先生的比喻並不確切。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不講感情,不講愛,學校就一定辦不好。我所以敢這樣肯定,因為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經被迫作了大規模的試驗,得到的結果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經過這許多年的政治學習,我相信感情是有階級性的。我覺得,封建社會里要求尊敬老師,資本主義社會里要求尊敬老師,咱們社會主義社會里也要求尊敬老師,但是出發點各不相同。咱們想到老師是替咱們整個社會培養有理想有能力的後一輩的,所以咱們應該比以往的任何時代更尊敬老師;決不能因為過去的社會都要求尊敬老師,咱們就得「對著干」,非把老師整得斯文掃地不可,而「四人幫」卻正是這樣子的。我只說尊敬老師這一個例子。為了明辨是非,為了醫治創傷,把《愛的教育》重新介紹給孩子們,介紹給父母們和老師們,在目前很有好處。我想,父母和老師最好能給孩子們一些指點:說清楚小說中哪些部分是好的,咱們應該學;哪些部分還不足,咱們應該有更高的要求;哪些部分不大對,咱們應該怎樣正確認識。《愛的教育》是一部好小說,但是咱們不能還像夏先生在六十年前那樣,把這部小說當作建設學校的藍圖。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譯者序言
這書給我以盧梭《愛彌兒》、裴斯泰洛齊《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動。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為世間要如此才好。於是不覺就感激了流淚。
這書一般被認為是有名的兒童讀物,但我以為不但兒童應讀,實可作為普通的讀物。特別地應介紹給與兒童有直接關系的父母教師們,叫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
學校教育到了現在,真空虛極了。單從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馬燈似的更變迎合,而於教育的生命的某物,從未聞有人培養顧及。好像掘地,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又說圓形好,朝三暮四地改個不休,而於池的所以為池的要素的水,反無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
因了這種種,早想把這書翻譯。多忙的結果,延至去年夏季,正想鼓興開譯,不幸我唯一的妹因難產亡了。於是心灰意懶地就仍然延擱起來。既而,心念一轉,發了為紀念亡妹而譯這書的決心,這才偷閑執筆,在《東方雜志》連載。中途因忙和病,又中斷了幾次,等全稿告成,已在亡妹周忌後了。
這書原名《考萊》,在義大利語是「心」的意思。原書在一九零四年已三百版,各國大概都有譯本,書名卻不一致。我所有的是日譯本和英譯本,英譯本雖仍作《考萊》,下又標《一個義大利小學生的日記》幾字,日譯本改稱《愛的學校》(日譯本曾見兩種,一種名《真心》,忘其譯者,我所有的是三浦修吾氏譯,名《愛的學校》的)。如用《考萊》原名,在我國不能表出內容,《一個義大利小學生的日記》,似不及《愛的學校》來得簡單。但因書中所敘述的不但是學校,連社會及家庭的情形都有,所以又以己意改名《愛的教育》。這書原是描寫情育的,原想用《感情教育》作書名,後來恐與法國佛羅貝爾的小說《感情教育》混同,就棄置了。
譯文雖曾對照日英二種譯本,勉求忠實,但以兒童讀物而論,殊愧未能流利生動,很有須加以推敲的地方。可是遺憾得很,在我現在實已無此功夫和能力。此次重排為單行本時,除草草重讀一過,把初刷誤植處改正外,只好靜待讀者批評了。
《東方雜志》記者胡愈之君,關於本書的出版,曾給予不少的助力,鄰人劉薰宇君,朱佩弦君,是本書最初的愛讀者,每期稿成即來閱讀,為盡校正之勞;封面及插畫,是鄰人豐子愷君的手筆。都足使我不忘。 刊開明書店版《愛的教育》 1924年10月1日 序
特將此書奉獻給九歲至十三歲的小學生們。
也可以用這樣的書名:一個義大利市立小學三年級學生寫的一學年之紀事。——然而我說: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我不能斷定他就能寫成恰如此書所印的一般。他是本自己的能力,慢慢的筆記在校內校外之見聞及思想於一冊而已。年終他的父親為之修改,仔細地未改變其思想,並盡可能保留兒子所說的這許多話。四年後,兒子入了中學,重讀此冊,並憑自己記憶力所保存的新鮮人物又添了些材料。
親愛的孩子們,現在讀這書吧,我希望你們能夠滿意,而且由此得益! (《續愛的教育》)譯者序
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譯本出版以來,頗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樂閱。讀者之小,已常有人來信,叫我再多譯些這一類的書。朋友孫俍工先生亦是其中的一人,他遠從東京寄了這日譯本來,囑我翻譯。於是我發心譯了,先在《教育雜志》上逐期登載。這就是登載完畢以後的單行本。
原著者的事略,我尚未計悉,據日譯者三浦關造的序文中說,是意人利的有名詩人,且是亞米契斯的畏友,一九一零年死於著此書的桑·德連寨海岸。
這書以安利柯的舅父白契為主人公,所描寫的是自然教育。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是感情教育,軟教育,而這書所寫的卻是意志教育,硬教育、《愛的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傷性,而這書卻含有多量的興奮性。愛讀《愛的教育》的諸君,讀了這書.可以得著一種的調劑。
學校教育本來不是教育的全體,古今中外,盡有幼時無力受完全的學校教育而身心能力都優越的人。我希望國內整千萬無福升學的少年們能從這本書獲得一種慰藉,發出一種勇敢的自信來。

閱讀全文

與安利柯所在的學校在義大利的哪個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的後院叫什麼 瀏覽:879
英國扣船會怎麼樣 瀏覽:532
硫磺島在中國的哪個位置 瀏覽:502
中國注冊足球球員有多少人 瀏覽:678
三國時印度叫什麼名字 瀏覽:875
越南人為什麼被稱為船佬 瀏覽:89
中國文化的特質主要有哪些 瀏覽: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麼植物油 瀏覽:981
中國女排楊昊在哪裡工作 瀏覽:254
伊朗租俄羅斯多少港口 瀏覽:871
中國樂器有哪些種類 瀏覽:834
伊朗邊境到中國邊境有多少公里 瀏覽:903
印尼天然硫磺塊怎麼運會國內 瀏覽:11
中國有多少冤案 瀏覽:152
英國人都怎麼問別人的名字 瀏覽:493
英國憨豆來安陽干什麼 瀏覽:769
在英國買英國轉換插頭多少錢 瀏覽:163
英國女王頭像銀元多少錢 瀏覽:300
印尼檀香怎麼盤玩 瀏覽:866
從中國寄包裹到印尼運費多少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