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義大利習俗
1、在義大利人心目中,自由是最重要的,義大利人的守時和集體觀念相對就差一點,宴會遲到20分鍾左右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義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燴水果、喝酸牛奶的習慣。酒特別是葡萄酒是義大利人離不開的飲料,不論男女幾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時,也要摻上一些酒。
2、義大利人忌諱菊花。義大利的婚喪嫁娶習俗,與歐洲其他國家相似,儀式多與宗教儀式相關。義大利人的嫁娶需要經過訂婚(交換訂婚戒指)、結婚(分為民政和教堂婚禮)兩道儀式,3月、4月是義大利青年選擇結婚高峰期。
義大利人在1974年5月以前是不允許離婚的,在1974年5月16日全民公決後,義大利人的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
3、義大利人的埋葬方式多為土葬,多葬在大型公墓內。
4、義大利人完全以家庭為中心,祖母(nonna)非常受人尊重——每年甚至還有一個「最酷奶奶」的評選(最近的優勝者因赤腳跳快速旋轉的塔蘭台拉舞而擊敗了其他競爭者,在比賽中勝出)。
(1)義大利的婚禮怎麼樣擴展閱讀:
義大利忌諱「十三」和「星期五」,認為「十三」這一數字象徵著「厄兆」,「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象徵。
現代人對「十三」和「星期五」的不祥預兆據說起源於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這一天羅馬教廷的教皇和法國國王聯合執行了一條對聖殿騎士團的秘密處決令。
聖殿騎士們因為被說成是異教徒而被判處死刑,失去了他們長期以來所擁有的權利。基督教大長老雅克德沐萊被捕,他死前受盡了折磨,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也有傳說認為是起源於基督教徒的信仰,即「十三」是最後晚餐中聚會的人數,餐桌上第「十三」位弟子是叛徒猶大。
B. 義大利的結婚風俗和中國有多少區別
義大利傳統婚禮會跳Tarantella舞
吃桃仁糖,象徵同甘共苦(就是桃仁裹上糖,桃仁是苦的)
財金是新娘收
C. 教堂婚禮流程具體如何個人需要准備什麼物品
司儀程序:
1、准備:布置祭台,新郎新娘跪凳,准備一個盤,聖水;新婚夫婦齊集教堂門口,更衣就緒,琴師准備完畢。神父、輔祭在祭台前等候,證婚人就位。 新郎新娘分別前往教堂,會合後開始舉行婚禮(一般是下午)。
2、婚禮一般由神父或牧師主持,親朋或有心聆聽「福音」的人一般都歡迎觀禮(義大利人 . 希臘人除外),大家靜侯新人到來。
3、司儀宣布婚禮開始,琴師奏樂,婚禮進行曲,新人穩步前進,到祭台前跪下。
4、神父開始主持婚禮,琴師奏背景音樂。
5、司禮宣示:新婚夫婦、擁抱示愛,大家鼓掌。宣:跪下拜謝天主,一叩首,再、三叩首,起立; 拜謝神父:一鞠躬,再、三鞠躬;拜謝證婚人:鞠躬;拜謝雙方父母:鞠躬; 拜謝來賓及朋友、工作人員:鞠躬。
6、照相: A:證婚人、雙方家長、神父和輔祭、新郎新娘; B: 雙方家長、新郎新娘; C: 新郎新娘。
7、 司禮宣布:婚禮完畢,琴師奏樂。
現在的教堂婚禮程序中,如果雙方沒有入會,這個過程是沒有的。教堂婚禮很少有跪拜這一項,至於祭台很少有這樣的程序!現在的教堂婚禮一般都是在上午舉辦,根據中國的飲食習慣,通常是上午舉辦婚禮,然後在中午12-1點左右去就餐。
(3)義大利的婚禮怎麼樣擴展閱讀:
做整體策劃之前,請好一位司儀或神父。因為費用和具體的要求因地而異,有必要事先問好該地點有哪些限制和具體的開銷。有很多地方都是免費的或是只需要一點點捐款就可以使用的,而有的地方卻需要收費或是需要特別的許可。
因教堂活動緊密,所以只會預留分鍾至、小時時間予新人們進行布置,故布置不宜太繁復花巧,應以簡約為主,例如稍為粉飾接待處,在貴賓席旁邊放一些鮮花,但裝飾應盡量簡潔,方便事後清理場地即可。
教堂婚禮座位安排:
按傳統來講,新娘的父母要和祖父母、兄弟姐妹坐在左手邊的第一排。如果新娘的父母已經離異希望可 以分開坐,那麼新娘的母親可以和她現在的丈夫坐在第一排,父親和他的妻子可以坐在第二排。其他特別的親屬也可以坐在第二排、第三排上。
在你的賓客到達之後,伴郎會帶領他們到自己的座位。和新娘的家人一樣,新娘的客人也坐在左手邊,新郎的客人坐在右邊。但是如果一方的人來得比較多,最簡單 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在兩邊隨便坐,這樣他們就都能有一個很好的觀禮視線。
一位伴郎應該用右手把女賓客請到座位上,男賓客就不需要顧慮這些。如果同時到了一大批賓客,就是年長者優先。
D. 義大利人結婚是有什麼風俗
義大利人實行婚姻自主,關於訂婚、結婚戒指,有不少傳說。一種傳說是:戒指用金子做成,非常結實,表明婚姻牢不可破,而其圓圓的形狀,又象徵婚姻圓滿。另一種傳說是:古時沒有自由戀愛,有錢有勢的人常常強迫婦女成親,甚至出現搶親。男子將搶來年輕女子戴上枷鎖。經過多年的演變,枷鎖變成了訂婚或結婚戒指。男子給女子戴上戒指後,表示她已歸他所有。這就是戒指的來歷。
義大利人習慣把婚期定在春、秋兩季,一般以3月、4月、7月、9月、10月為多。婚禮分為兩種,一種是民政婚禮,另一種是教堂婚禮。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進行婚姻登記,按照婚姻法的規定辦
E. 義大利有哪些風俗禮儀
1.信仰方面
義大利宗教眾多,各種宗教組織多達四百個,由於教會辦有很多醫院和學校,因而對義大利的政治、文化等影響較大。
2.飲食方面
以義大利各大區的地方傳統風味菜、大餐為主。由於意式西餐餐具以刀叉為主,因此在吃飯時應盡可能保持安靜,吃喝盡量不發出聲音,餐間交談也宜等嘴中無食物再交談
3.日常交往
如果有人打噴嚏,旁邊的人馬上會說:「salute!」意思是說:「祝你健康!」究其原因,據說歐洲人十分害怕感冒,在歐洲發生過重感至死的事情,當著別人打噴嚏或咳嗽,被認為是不禮貌和討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馬上對旁邊的人表示「對不起」。
4.做客方面
義大利人對晚餐重視,重要宴請活動一般安排在晚上,就餐時間比較長。
F. 現代義大利婚禮有哪些習俗
訂婚戒指
義大利人實行婚姻自主,男女平等,自由戀愛,他們的婚嫁習俗與歐洲其他國家大同小異。今天的義大利男女相互接觸的機會很多,他們可能尋找自己心愛的伴侶。青年人利用同學、同事、同鄉等關系或通過親友介紹,在旅遊、滑雪、打球、觀看賽馬、賽車、賽船或跳舞、唱歌、觀看文藝演出等活動中互相結識,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和戀愛過程,有的還主動徵求父母或親朋好友的意見,然後才定下終身大事。男女青年從認識到結婚所需要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相識之後經過訂婚階段,過一二年才結婚,有的結識後很快決定結婚,沒有經過訂婚的那段過程。訂婚的禮儀並不十分復雜,男女相愛後,徵得雙方父母的同意後宣布訂婚。男方要向女方贈送訂婚戒指,並親自戴在女方左手的無名指上。男女雙方要把此消息通知親友,宣布他們已成為未婚夫妻,並安排男女雙方的父母、親友一同進餐。親友要向訂婚雙方送禮,表示祝賀。
關於婦女戴訂婚、結婚戒指,有不少傳說。一種傳說是:戒指用金子做成,非常結實,表明婚姻牢不可破,而其渾圓無縫,又象徵婚姻圓滿,婚後幸福無邊。另一種傳說是:古時沒有自由戀愛,有錢有勢的人常常強迫婦女成親,甚至出現搶親。男子將搶來年 女子戴上枷鎖。經過多年的演變,枷鎖變成了訂婚或結婚戒指。男子給女子戴上戒指後,表示她已歸他所有。這就是戒指的來歷。
婚禮種種
婚約男女永結同心之後,就要為正式婚禮進行一系列的籌備工作,如布置新房,購買傢具及各種日用品,印發請柬,聯系舉行婚禮的地點,准備結婚禮服,等等。一旦准備就緒,舉辦婚禮的時刻就會到來了。男女雙方事先進行商議,擇日完婚。義大利人習慣把婚期定在春、秋兩季,一般以3月、4月、7月、9月、10月為多。因為春季春暖花開,氣候宜人,特別是3月和4月正值復活節前後,而復活節是萬物生長、充滿生機的節日,所以在此期間結婚的青年男女較多。金秋佳節也是青年們舉行婚禮經常選擇的時節。秋高氣爽,景色迷人,未婚夫婦此時喜結良緣,幸福美滿。
義大利人對婚禮比較重視
婚禮分為兩種,一種是民政婚禮,另一種是教堂婚禮。舉行這兩種不甘落後婚禮都是合法的。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進行婚姻登記,按照婚姻法的規定辦理。近年來,到市政府登記結婚的越來越多。筆者在意工作期間,曾多次應邀參加義大利朋友的婚禮。1986年9月,米蘭的馬里薩小姐與朱利亞諾先生是通過市政府登記結婚的,屬於典型的現代婚禮他們事先送來的請柬是這樣寫的:「馬里薩與朱利亞諾定於1986年9月8日上午11時在米蘭市政府別墅——帕萊斯特諾16號舉行婚禮,敬請光臨。」11時前,馬里薩的父母與朱利亞諾的父母以及他們的親友已到達市政府別墅大廳,人們手持鮮花、禮品,男士著禮服,女士著漂亮的民族服裝等候著婚禮的開始。大廳布置得庄嚴、氣派,擺滿了鮮花。廳內有一簽字台,市政府婚姻登記處的官員已在此等待兩們新人前來辦理結婚手續。中午11時,新郎、新娘的彩車准時到達,他們攜手步入大廳。新娘穿著潔白的長裙,戴著白紗;新郎穿著漂亮的禮服。人們鼓掌表示祝賀。婚禮在鼓樂聲中開始。首先,主持人講了幾句贊揚新人喜結良緣、祝願他們生活幸福之類的話,然後男女走近簽字台。當婚姻登記員詢問他們是否自願與對方結為夫妻時,雙方一齊回答:「是」。新郎與新娘互送結婚戒指,擁抱、親吻。出席儀式的人們上前祝賀、擁抱、贈禮物,還拋灑綵帶、紙屑和大米,氣氛十分熱烈。儀式結束後,客人們被帶到米蘭一家風味餐館參加婚宴是婚禮中最熱鬧的一幕。兩名證婚人坐在餐桌中間位置,新婚夫婦分別坐在證婚人兩旁,親戚則按輩分和年齡排好座位。就餐時,人們對新郎、新娘開玩笑,請他們親吻,或請他們一同唱歌,還讓他們兩人手把手地握住一把刀,共同切開結婚大蛋糕,二人先各吃一塊,然後再款待所有的客人。婚宴在人們的嬉笑打鬧聲中結束。
在義大利,除了上述民政婚禮和宗教婚禮儀式,甚至主張不舉行正式儀式,只要到市政府婚姻登記處注冊登記,就算是結婚了。他們可以到國內旅遊城市或國外風景區度蜜月。有的新郎乘從一輛扎滿綵綢、飄帶和花束的小汽車,前往迎娶新娘,將新娘接到家裡,親友們見面後,共赴婚宴。他們省去了那些繁瑣的結婚儀式,婚宴後,婚事就算辦過了。在意北方馬喬列湖,我們曾見到空著漂亮婚服的一對情人乘一艘小汽艇歡度他們最美好的時光。艇上還有新郎、新娘的父母及證婚人,汽艇在湖上飛駛,透過上的花束、綵帶隨風飄動。他們的艇上婚禮為湖光山色增添了新的情趣。
G. 義大利有哪些風俗
一、宗教信仰
義大利憲法規定,一切宗教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只要不違反法律,都有權按自己的教規建立其組織並開展活動。天主教為意第一大宗教,但政府沒有正式將天主教定為國教。大約有90%的義大利人信仰天主教,其餘信仰新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各種宗教組織達400多個。
天主教歷史悠久,在義大利的勢力和影響巨大,與義大利人的關系極為密切。全國有200多個教區,各種修士人數眾多,教堂、修道院遍布全國大小城市村鎮。教會辦有很多醫院和學校,對義大利的政治、文化等影響很大。
羅馬城內的梵蒂岡是羅馬教廷所在地、世界天主教中心。
三、禮儀風俗
1、服飾禮儀。義大利人在正式社交場合一般著西式服裝,尤其是參加一些重大的活動十分注意著裝整齊,喜歡穿三件式西裝。在現代婚禮上,新娘一般穿白色結婚禮服。在一些節慶活動中,常舉行規模盛大的化妝遊行,從小孩到老年人,都穿各式各樣的奇裝異服。
2、儀態禮儀。義大利人說話時喜歡靠得近些,雙方的間隔一般在30-40厘米,說話時習慣比劃各種手勢。
3、相見禮儀。義大利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教名,即嬰兒在洗禮時由神父起的名字。婦女結婚後,大多姓丈夫的姓,也有個別人用男女雙方的姓。義大利人在社交場合與賓客見面時常施握手禮,親朋好友久後重逢會熱情擁抱行貼面禮,平時熟人在路上遇見,則招手致意。
4、餐飲禮儀。義大利人在製作菜餚時講究色香味,其風味菜餚可媲美法國大菜。義大利餐配酒十分豐富,從餐前開胃酒、佐餐葡萄酒到餐後消化酒等,在正式宴會上,每上一道菜便有一種不同的酒。義大利人特別愛喝葡萄酒,白葡萄酒一般搭配海鮮魚蝦類餐食,紅葡萄酒配禽鳥牲畜等肉類餐食。義大利人請客吃飯,通常是在飯館里,有時也會在家中宴請親朋好友。到高檔餐館或受歡迎程度較高的餐館用餐,一般需提前預訂座位。
5、喜喪禮儀。義大利人信奉天主教,因此婚禮大多由神職人員主持,在教堂中進行。但在一些地區仍保留著古老的求愛習俗,例如西西里地區的男青年如中意某位少女,常會在清晨或夜晚邀幾位好友來到少女家的窗下,彈起吉它,唱起情歌。
6、旅遊禮儀。到意旅遊的最佳季節是每年的2-5月,9-11月。在意旅遊期間,到零售店購買東西時要注意,他們的商業准則是買賣雙方處於平等地位。義大利人喜歡兒童,如果你到飯店裡用餐,見到一些孩子跑來跑去調皮,千萬不要生氣,否則當地人會對你的行為非常反感。
H. 世界各地(中國各族)的婚禮習俗
1,義大利婚俗
義大利人實行婚姻自主,關於訂婚、結婚有不少傳說。古時沒有自由戀愛,有錢有勢的人常常強迫婦女成親,甚至出現搶親。
義大利人習慣把婚期定在春、秋兩季,一般以3月、4月、7月、9月、10月為多。婚禮分為兩種,一種是民政婚禮,另一種是教堂婚禮。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進行婚姻登記,按照婚姻法的規定辦理。
2,越南婚俗
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兩年,多者長達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長同意他與女兒結婚。
然後,男方必須再次帶著禮品到親家,告訴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麼本領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然後新娘就正式成為丈夫家的一名成員了,並且改隨丈夫的姓氏。
3,芬蘭婚俗
在芬蘭,如果一個人將要做新娘或新郎就會被一群年輕的小夥子或姑娘拖著在公共場所溜達,而且要帶著面具,衣衫不整。初夏時節正是芬蘭人舉行婚禮的最佳季節,這些年輕人實際是在歡送他們即將結婚的朋友,結束單身生活,開始新的生活。
這種風俗起初只有芬蘭某些市區極少的人了解,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突然開始流行於各地。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芬蘭人開始摒棄很多傳統儀式和風俗,這種做法持續了一些時間後,芬蘭人又開始追求傳統的風俗做法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4,漢族傳統婚俗
漢族先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此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後來演化為婚禮。漢族人認為紅是吉祥的象徵,所以傳統婚禮習俗總以大紅色烘托著喜慶、熱烈的氣氛。吉祥、祝福、孝敬成為婚禮上的主旨,幾乎婚禮中的每一項禮儀都滲透著中國人的哲學思想。
5,白族婚俗
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製作「魚羹」;婚後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並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婚禮時講究先上茶點,後擺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
I. 各國新婚祝福和忌諱你知道那些呢
撒麥粒(Rice Shower)
西洋婚禮結束後,賓客借著投擲五彩碎紙和撒米向新人祝賀。這個習俗起源於撒麥粒。1491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攜王後到布里斯托爾旅行的途中,一位麵包師的妻子從窗子里向他們撒麥粒,並高呼:「歡迎你們,陛下!祝你們幸福、長壽。」成為一段佳話。到16世紀時,向新人撒麥粒的習俗廣為流傳。據信麥粒象徵豐收和生活富裕,同時也祝賀新婚夫婦幸福長壽,子孫滿堂。
在華人的喜慶活動里也有忌送時鍾的習俗,這兩者有異曲同工之意。主要是因「送鍾」諧音如「送終」;如果碰到送鍾的賀禮時,就象徵性地付給對方一元,以解除厄運。
打破東西
義大利的新人會在婚禮上非常大力地打破一個玻璃製品或花瓶,傳統習俗認為這些碎片的多寡意味著婚姻有幾年的幸福。
不過,在華人的喜慶節日上碰到不慎打破東西的場景時,卻是暗示著「破碎」之意,是個不祥之兆。但人們會很技巧地以「碎碎(歲歲)平安」一語帶過,好討個吉利。
在大喜之日哭
華人社會很忌諱在喜慶或大過年裡哭,認為那會觸霉頭。但在台灣的傳統習俗中,新娘拜別父母時則是哭得越大聲越好。一來表示自己不忍離開養育之恩大如天的父母;二來哭出聲象徵「發」,是個好兆頭。西方社會又是如何看待在結婚典禮上的這種情緒表現呢?西方人認為,新娘在結婚當日哭是好運,因為那代表新娘已經把眼淚哭完,未來的婚姻生活里不會再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