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代表什麼時期的歐洲

義大利代表什麼時期的歐洲

發布時間:2022-07-27 20:32:15

Ⅰ 介紹一下16世紀的義大利

文藝復興是14世紀至16世紀歐洲文化和思想發展的一個歷史時期,是歐洲歷史上一次重大的新文化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百花齊放、碩果累累、群星爭艷、人才濟濟的光輝時代。恩格斯稱之為《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巨人》的時代。

文藝復興最早源於義大利。義大利在當時的歐洲已經率先完成了從封建主義走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階級准備、思想准備和物質准備。馬克思曾說,《資本主義生產,最早是在義大利發展》。14、15世紀的義大利佛羅倫薩等地,隨著工場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富裕的匠師和大作坊主成為了新興資產階級。他們需要取得與自身經濟地位相適應的社會地位,需要將本階級的價值觀、思想文化提升為社會主流。但當時的資產階級還是剛剛登上歷史舞台、正在成長的新生力量,為抗衡並最終戰勝其時頑固、保守、愚昧而殘暴的天主教會,必須找到一種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自己。它必須能喚起大眾的覺醒意識,同時應以非暴力、非革命的面目出現。於是,資產階級將目光投向了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他們認為,那是歐洲人都引以為豪的光輝時代,是歐洲文化史上的一個高峰,那時盛極一時的古典自然科學、哲學、文學、藝術和羅馬法將可用以同天主教會作斗爭的實用的、有效的武器。於是,資產階級積極倡導《復活》、《再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掀起了從文化到社會各領域的變革活動。《文藝復興》即由此得名。

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其核心是《人乃萬物之本》,主張以個人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人文主義者重視人的價值,提倡個性與人權,主張個性自由,反對天主教的神權;主張享樂主義,反對禁慾主義;提倡科學文化,反對封建迷信。

文藝復興的發展大致經歷四個階段:(一)13世紀屬文藝復興運動早期,突出特點是文學的發展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這一時期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佛羅倫薩。代表人物是被譽為《前三傑》的三位文學家:但丁(1265至1321)、彼特拉克(1304至1374)和薄伽丘(1313至1375),他們的傑作《神曲》、《阿非利加》和《十日談》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突出位置。由於他們的作品廣為流傳,這三位詩人的家鄉------佛羅倫薩------的方言成為現代義大利語的前身。本階段值得一提的還有被尊為《歐洲繪畫之父》的大師喬托(1267至1337),他的藝術手法直接影響了其後一百年的義大利畫風。(二)14世紀末至15世紀上半期為文藝復興高潮的准備期。期間人文主義和文學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家,如畫家馬薩喬(1401至1428)、雕刻家多納太羅(1386至1464)和建築家布魯涅列斯基(1377至1446)。其中,由布魯涅列斯基於1434至1437 年間主持設計的佛羅倫薩教堂大拱頂,規模宏大、巍峨華麗,令人過目難忘。(三)15世紀末至16世紀上半期是文藝復興的盛期,文化中心城市已從佛羅倫薩轉移到了羅馬。主要代表人物是《後三傑》----達.芬奇(1452至1519)、米開朗基羅(1475至1564)和拉斐爾(1483至1520)。他們留下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大衛》、《聖母悲戚》和《西斯多聖母》以及梵蒂岡博物館內拉斐爾畫室的大量壁畫堪稱世界藝術畫廊珍品,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四)16世紀下半期至17世紀上半期為文藝復興晚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尼斯畫派四大名家:喬爾喬內、提香(1490至 1576)、委羅奈斯和丁托列托,還有三位著名科學家、思想家:布魯諾、伽利略和康帕內拉。

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乃至世界的社會、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文藝復興誘發了宗教改革,開創了現代世俗國家的雛型;文化領域內以個人為本的內容及嚴謹典雅的形式都成為後世學習的典範;人文主義者傑出貢獻在於奠定了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礎;文藝復興運動是歐洲歷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表達了資產階級破除封建思想休系的精神桎梏,解放生產力、建立新的生產關系的要求。

Ⅱ 義大利在歷史上有那些朝代

義大利這個概念在中世紀根本就是地理概念,無所謂王朝什麼的。所以我只能給你列出在現在義大利國境范圍內存在過的王國。
東哥特王國493-555,被優士丁尼大帝給滅了,義大利基本上從此就陷於分裂:南方被拜占庭控制(但時間不長),北方是倫巴德王國(後來被查理曼在774年給征服了),羅馬附近則因為丕平獻土的原因屬於教皇的勢力范圍。而西西里地區則更是幾易其主,一度被阿拉伯人佔領。
後來,查理曼死後,根據凡爾登條約,他的三個孫子平分了他的領土,長孫羅退爾既得到了大概可視作「義大利」地區的土地,而且繼承了皇帝的稱號。羅退爾死後,他的土地又被瓜分,南方基本就可視作義大利的北部地區。
在整個的中世紀,義大利形成了大量的城市共和國(這都算不上朝代吧),比如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等等。同時,這一時期的義大利也有一些小型的王國,公國割據一方:北方有薩伏依家族統治的薩伏依公國、米蘭公國,南方有那不勒斯王國以及後來的兩西西里王國。
近代之後,經過義大利復興運動,以撒丁王國為中心完成了義大利統一,這才基本上產生一個統一的王朝---薩伏依王朝。而義大利歷史上好像也只有這一個統一的王朝,它在1946年義大利共和國建立之後被推翻。

Ⅲ 為什麼說義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搖籃

一、物質基礎:中世紀的歐洲,貿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義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資產階級希望沖破教會神學的束縛.於是他們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因此,文藝復興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而並非單純的古典復興,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Ⅳ 義大利十八世紀時是什麼狀態特別是1740左右的佛羅倫薩

一、18世紀-義大利

義大利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

16世紀早期,義大利大部分領土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在拿破崙於1796年入侵之後,消失了幾個世紀的統一跡象又重新顯現。


文藝復興之後:

文藝復興的實質:「文藝復興」一詞的原意是指「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再生」。義大利的人文主義者為擺脫教會對教育的控制,還在一些王公、貴族和地方統治者的支持下,建立了新的宮廷學校。其中最著名的是維多里諾主持,設在曼托瓦郊外的稱做「快樂之家」的宮廷學校和瓜里諾主持的費拉拉宮廷學校。這兩所學校對早期人文主義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學校聘請有名學者,並招收歐洲各地來的學生,施以所謂通才教育。外國學生回去後,遂將義大利的人文主義廣為傳播。




米蘭大教堂

(Duomo del Milano)


米蘭大教堂

雄踞在義大利米蘭市中心的米蘭大教堂亦稱聖母降生教堂,多莫大教堂,於公元1386年開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麗亞雕像(據說手已經被盜)就位。1897年最後完工,歷時五個世紀。不僅是米蘭的象徵,也是米蘭的中心。拿破崙曾於1805年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

大廳內供奉著十五世紀時米蘭大主教的遺體,頭部是白銀築就,軀體是主教真身。教堂屋頂有一小孔,正午時分,陽光正射在地板南北向的金屬條上,古人以此計時,稱為"太陽鍾"。教堂前的廣場建於1862年。中央是義大利王國第一個國王維多利奧·埃瑪努埃爾二世的騎馬銅像,廣場右側黃色建築是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王宮,1778年建成,已辟為當代藝術博物館。




奧地利後來在烏得勒支和約(1713年)的規范下取代西班牙來主宰義大利,取得米蘭王國和那不勒斯王國的控制權。由於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所接受啟蒙運動的思想,所以奧地利的統治比西班牙帝國較佳。義大利的北部直接控制由維也納來控制,獲得經濟成長動力並保持學術的蓬勃發展。義大利主要城市,例如米蘭、羅馬、都靈、威尼斯、佛羅倫薩及那不勒斯成為知識份子討論與思考的沃土,一些義大利哲學家和文學人物當時十分活躍,如切薩雷·貝加利亞、安東尼·傑諾韋西與利奧波德一世托斯卡納大公(或者稱為神聖羅馬帝國利奧波德二世,在托斯卡納大公國廢除了死刑和酷刑)。

義大利是18世紀盛行的修業旅行一個重要目的地,許多外國文學家及藝術家都曾造訪這里

1700年代的義大利是當時人們游歷歐洲一個重要的站點,這個時期有許多外國人,主要來自英國的貴族,他們造訪法國、義大利和希臘並欣賞他們的藝術、文化以及紀念物。而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的遺址在1748年被發現,羅馬的古代遺跡也受到修復,許多著名人物例如歌德、雪萊、濟慈及拜倫都曾周遊全義大利。一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及羅馬也成為主要景點,那不勒斯、佛羅倫薩、都靈、西西里島吸引許多遊客,而米蘭在某些方面也受到觀迎。濟慈曾說過一句名言:「義大利是流亡者的天堂」。

1796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戰爭(1796年至1815年)將民主、主權、法律及國家等概念帶進義大利。鼠疫從14至17世紀之間多次出現,影響整個義大利。義大利的最後一個大規模的疫情是發生在1656年的那不勒斯。1767年的一份報告指出義大利北部在之前316年間有111年發生飢荒,其中只有16年得以豐收。而義大利的人口也在1700年至1800年之間成長1/3,達到1,800萬。


此時出現的藝術形形色色,所以必須按照這個時代的比較廣泛的各種文化傾向去探索它們的統一特性。就對藝術的影響來說,當時有三種文化傾向最為重要。第一種是反宗教改革運動的出現,這股勢力不論在地區方面還是思想方面都正日益擴大。巴洛克藝術中的許多不朽之作,特別是義大利繪畫和建築中的許多作品,可能同教會所採取的新的宣傳態度直接有關。第二種是君主專制政體的鞏固,隨之產生強大的中產階級,對藝術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從法國王朝建造凡爾賽的宮殿和花園以及中產階級發展繪畫市場,可以窺見當時某些政治和社會發展對藝術的影響。第三種是在科學發展和對地球進行探索的影響下,對大自然產生了新的興趣。這兩方面的活動促使人類對自身有了新的看法,一方面覺得自己微不足道(特別是受了哥白尼地球不是宇宙中心這一論點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神聖偉大,因為在知識方面有了重大突破。總之,這些文化傾向連同它們在藝術中的反映,形成了藝術史家斯特喬(Wolfgang Stechow)所謂的宗教勢力和非宗教勢力共同保持的一種基本上令人樂觀的新的均勢。

巴洛克時期風格的產生同反對「國際風格主義」的學院派抽象特點有關。羅馬的早期巴洛克畫家主要有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和卡拉瓦喬(Caravaggio)。義大利的巴洛克雕塑家和建築師首推貝爾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路易十四風格,即「王室官方風格」,可以說是義大利巴洛克的一種古典化翻版,普桑(Nicolas Poussin)是法國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作品高雅、嚴肅、合乎邏輯、有條不紊,因而忠實體現了古代藝術風格,形成法國巴洛克的特點。研究法蘭德斯的巴洛克風格,最好從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繪畫著手,他創作了大型的祭壇畫和神話作品,並且設計了一系列構思周密的宮廷畫和寓言畫組畫。

義大利則成為主要的歐洲中心的巴洛克式,不同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紛紛出現,特別是在西西里島(參見西西里巴洛克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在18世紀和19世紀開始出現在羅馬、米蘭、都靈與義大利各地。



二、1740s-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是絲、羊毛、銀行及珠寶中心。佛羅倫薩以藝術、設計、手工藝聞名遐邇。


1737年由於和奧地利王室聯姻,佛羅倫薩劃歸奧地利帝國統治。


15世紀時,佛羅倫薩這朵玉簪花就被當地的巨商美第奇(Medici)家族這只獅子所守護,這一守護就是三百年,而美第奇家族的族徽也成了今天佛羅倫薩的市徽。15世紀至18世紀中期,長達三個世紀的佛羅倫薩歷史可以說是與美第奇家族的興衰緊緊聯系在一起。當時家族掌握了當地實際的政治和經濟權力。直到 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後一個統治者去世後,佛羅倫薩重又陷於奧地利的統治。


1735年,法國洛林公爵弗朗茨·斯蒂芬與已經失去王位的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拉夫二世·列辛斯基用洛林換得托斯卡納。1736年,他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繼承人瑪麗亞·特蕾西亞女大公結婚,1737年,美第奇王朝結束,弗朗茨·斯蒂芬成為托斯卡納大公弗朗切斯科二世。1740年,弗朗茨·斯蒂芬夫婦成為奧地利的共同統治者,托斯卡納於是成為奧地利帝國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領地。1859年,法國軍隊擊敗奧地利,1860年,托斯卡納被並入撒丁王國,1861年,托斯卡納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個省份。


Ⅳ 歐洲的歷史發展的階段

中世紀

中世紀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這一時期的歷史。封建制度的形成、發展和解體是這一時期歐洲歷史的主線。但是世界各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當西歐在5世紀剛剛進入封建社會的時候,中國已經走完了約1000年封建社會的歷程。

在歐洲的封建社會里,國王、貴族和騎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構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級制度,但是他們的權力和義務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種復雜的等級關系使得歐洲封建國家長期處在割據狀態,和東方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濱,莫非王巨」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大不一樣。各國統治者仍不斷進行戰爭,相互搶掠吞並,許多國家一直沒有出現統一的穩固政權。封建地主憑借土地所有權和政權對農民進行剝削。在歐洲,基督教會已成為封建統治工具,他們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維護封建制度。農民和農奴的勞動被封建主以勞役、實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稅和教會「什一稅」等形式侵吞。農民的反抗持續不斷,但是起義的規模一般比較小,沒有像中國那樣發生過多次推翻了一個王朝的大規模農民戰爭。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封建經濟主要是以一家一戶農民為基本生產單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民由於可以擁有一些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可以獲得一定的勞動產品,因此,勞動積極性比奴隸高得多。中世紀時代鐵制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產技術不斷進步,使社會財富大大豐富起來,並且促進了商業的發展。14、15世紀在地中海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發達的城市出現了專門從事商品生產的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中國在16、17世紀,在江南一帶城市中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封建生產關系中滋生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說明封建社會已經走到它的盡頭。從那時候起,歐洲一些國家的資本主義興起已形成一個不可逆轉的勢頭。

中世紀的歐洲,文化落後,思想愚昧,是歷史上所謂的「黑暗時代」,而在中國,正是文化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期,東西方文化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宗教在世界廣大地區占據了思想領域的統治地位。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許多國家成為「國教」。儒家學說則主宰了中國的思想領域。這種文化現象雖然對封建社會的鞏固一度有推動作用,而當資本主義興起後,它就成為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的障礙。伴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歐洲出現的「文藝復興」是人類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繁榮和近代科學的大飛躍。在東方,由於封建思想的長期桎梏,社會發展趨於緩慢,從此開始落後於西方。

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發生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最初產生在英國,而後發展到法國、德國與俄國,此外,荷蘭、比利時等國也有波及。法國的啟蒙運動與其他國家相比,聲勢最大,戰斗性最強,影響最深遠,堪稱為西歐各國啟蒙運動的典範。

從字面上講,啟蒙運動就是啟迪蒙昧,反對愚昧主義,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運動。但就其精神實質上看,它是宣揚資產階級政治思想體系的運動,並非單純是文學運動。它是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反封建、反禁慾、反教會斗爭的繼續和發展,直接為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啟蒙思想家們從人文主義者手裡把反封建、反教會的旗幟接過來,進一步從理論上證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從而提出一整套哲學理論,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個以"理性"為基礎的社會。他們用政治自由對抗專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對抗宗教壓迫,用自然神論和無神淪來摧毀天主教權威和宗教偶像,"天賦人權"的口號來反對"君權神授"的觀點,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來反對貴族的等級特權。他們就用這些思想啟發教育群眾,去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進而建立資產階級的政權.上述的這種思想,稱為啟蒙思潮,宣傳這種思想的話動,就稱為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既是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 會斗爭的繼續和深化,也是資產階級政治革命的理論准備階段。如果將它同文藝復興運動作一比較,那就更為清楚了。首先,從反封建方面說,文藝復興運動的反封建,主要是反對封建領主的割據狀態,要求建立民族統一的君主專制政 體,以便在王權保護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而在啟蒙運動中,資產階級已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進一步提出要求獲得政權,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文藝復興時代的反封建側重於思想意識、倫理道德的范疇;而啟蒙運動側重於政治制度和政權性質方面。

其次,從反教會方面說,文藝復興時期主要是揭露中世紀天主教會的貪污腐化,譴責修道院戕害人性的罪惡,要求進行宗教改革,廢除煩瑣的宗教儀式,提倡比較簡便的禮儀。在啟蒙運動時,由於唯物論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因此在反教會方面就比文藝復興時期更為徹底,它已把反教會提高到自然神論和無神論的高度。

再次,從人文主義思想的內涵上說,文藝復興時代強調的是反禁慾主義,要求個性解放,執著塵世,面向現實。到了十八世紀啟蒙時代,人文主義思想的重點,就轉移到提倡"自由、平等、博愛"等政治原則方面來。由於啟蒙運動具有政治思想革命運動的性質,因此啟蒙運動的參加者決不限於文學家。除法國的盂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盧梭等四大啟蒙作家外,英國的哲學家洛克,科學家牛頓德國的美學家萊辛和海爾德爾,荷蘭的哲學家斯賓諾莎等等,均屬啟蒙思想家的行列。

還有,從文藝的風格和方法上說,啟蒙時期的現實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現實主義的繼續,但又有新的發展。它的特徵不在於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不在於刻畫人物的性格,而在於具有更多的政論性,作家們都有意識地把他們自己的政治思想貫穿在文學作品之中。這些啟蒙著作,成了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爭奪政權的精神武器,是傳播資產階級世界觀的"網路全書"。作品中的語言不是詩化,而是流暢的雄辯的政論性散文,富有邏輯性,啟發性和戰斗性。有些作品,由於哲學意義的深刻、強烈,使它們變成小說化了的哲學淪文。啟蒙作家的作品都具有純理性的特點。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14世紀至16世紀歐洲文化和思想發展的一個歷史時期,是歐洲歷史上一次重大的新文化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百花齊放、碩果累累、群星爭艷、人才濟濟的光輝時代。恩格斯稱之為《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巨人》的時代。

文藝復興最早源於義大利。義大利在當時的歐洲已經率先完成了從封建主義走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階級准備、思想准備和物質准備。馬克思曾說,《資本主義生產,最早是在義大利發展》。14、15世紀的義大利佛羅倫薩等地,隨著工場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富裕的匠師和大作坊主成為了新興資產階級。他們需要取得與自身經濟地位相適應的社會地位,需要將本階級的價值觀、思想文化提升為社會主流。但當時的資產階級還是剛剛登上歷史舞台、正在成長的新生力量,為抗衡並最終戰勝其時頑固、保守、愚昧而殘暴的天主教會,必須找到一種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自己。它必須能喚起大眾的覺醒意識,同時應以非暴力、非革命的面目出現。於是,資產階級將目光投向了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他們認為,那是歐洲人都引以為豪的光輝時代,是歐洲文化史上的一個高峰,那時盛極一時的古典自然科學、哲學、文學、藝術和羅馬法將可用以同天主教會作斗爭的實用的、有效的武器。於是,資產階級積極倡導《復活》、《再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掀起了從文化到社會各領域的變革活動。《文藝復興》即由此得名。

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其核心是《人乃萬物之本》,主張以個人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人文主義者重視人的價值,提倡個性與人權,主張個性自由,反對天主教的神權;主張享樂主義,反對禁慾主義;提倡科學文化,反對封建迷信。

文藝復興的發展大致經歷四個階段:(一)13世紀屬文藝復興運動早期,突出特點是文學的發展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這一時期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佛羅倫薩。代表人物是被譽為《前三傑》的三位文學家:但丁(1265至1321)、彼特拉克(1304至1374)和薄伽丘(1313至1375),他們的傑作《神曲》、《阿非利加》和《十日談》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突出位置。由於他們的作品廣為流傳,這三位詩人的家鄉------佛羅倫薩------的方言成為現代義大利語的前身。本階段值得一提的還有被尊為《歐洲繪畫之父》的大師喬托(1267至1337),他的藝術手法直接影響了其後一百年的義大利畫風。(二)14世紀末至15世紀上半期為文藝復興高潮的准備期。期間人文主義和文學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家,如畫家馬薩喬(1401至1428)、雕刻家多納太羅(1386至1464)和建築家布魯涅列斯基(1377至1446)。其中,由布魯涅列斯基於1434至1437年間主持設計的佛羅倫薩教堂大拱頂,規模宏大、巍峨華麗,令人過目難忘。(三)15世紀末至16世紀上半期是文藝復興的盛期,文化中心城市已從佛羅倫薩轉移到了羅馬。主要代表人物是《後三傑》----達.芬奇(1452至1519)、米開朗基羅(1475至1564)和拉斐爾(1483至1520)。他們留下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大衛》、《聖母悲戚》和《西斯多聖母》以及梵蒂岡博物館內拉斐爾畫室的大量壁畫堪稱世界藝術畫廊珍品,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四)16世紀下半期至17世紀上半期為文藝復興晚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尼斯畫派四大名家:喬爾喬內、提香(1490至1576)、委羅奈斯和丁托列托,還有三位著名科學家、思想家:布魯諾、伽利略和康帕內拉。

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乃至世界的社會、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文藝復興誘發了宗教改革,開創了現代世俗國家的雛型;文化領域內以個人為本的內容及嚴謹典雅的形式都成為後世學習的典範;人文主義者傑出貢獻在於奠定了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礎;文藝復興運動是歐洲歷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表達了資產階級破除封建思想休系的精神桎梏,解放生產力、建立新的生產關系的要求。

Ⅵ 義大利歷史

義大利歷史

據古代神話,羅慕路斯(Romulus)——傳說他和孿生兄弟雷穆斯(Remus)是由母狼撫養和哺育的——於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羅馬。事實上,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義大利部落就居住於此。從公元前900年開始,伊特魯里亞文明開始發展,而在公元前3世紀末期,古羅馬人佔領了伊特魯里亞城。
新羅馬共和國延伸到義大利南部,在公元前241年的第二次迦太基戰爭(Second Punic War)後,將西西里納入自己的達·芬奇版圖。公元前202年,羅馬擊敗了迦太基,將西班牙和希臘納入版圖。在凱撒的統治下,羅馬征服了高盧和埃及。而在凱撒被刺殺以後,凱撒的養子屋大維(Octavius)擊敗了對手馬克·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於公元前27年建立了古羅馬帝國,並被尊為奧古斯都·凱撒(Augustus Caesar)。君士坦丁大帝(Emperor Constantine)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並於公元330年遷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但不久就被哥特人和汪達爾人滅亡。在隨後的幾個世紀里,匈奴人和阿拉伯人不斷從南邊侵入這塊土地。
義大利中世紀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北部強大城邦的崛起。15世紀,文藝復興造就了多那太羅(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拉斐爾(Raffello)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等藝術天才。到了16世紀早期,義大利大部分領土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在拿破崙於1796年入侵之後,消失了幾個世紀的統一跡象又重新顯現。19世紀60年代,在愛國者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和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的努力下,統一運動(義大利復興運動)蓬勃開展。1861年,義大利王國宣布成立,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Vittorio Emanuele)成為了統治者。
1921年,墨索里尼(Mossolini)的法西斯黨掌握了國家大權。墨索里尼在「二戰」中和德國結盟,後於1945年4月被義大利游擊隊擊斃。
義大利是1957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時的六個創始國之一。該國的經濟曾在一段時期有所增長,但在20世紀90年代遭遇了經濟和政治危機。巨大的賄賂丑聞震驚全國。為了加入歐洲貨幣聯盟(EMU),義大利不得不進行財政緊縮。另外,在1992年一些著名的反黑手黨法官被暗殺之後,義大利果斷地展開了打擊西西里黑手黨(Mafia)的斗爭。
從2001年起,媒體巨頭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usconi)一直擔任該國的總理,領導著右翼義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他在任期間引起了很多人的失望,不斷有人指責其腐敗。
2006年4月,羅馬諾·普羅迪領導的中左翼聯盟在義大利議會選舉中以微弱優勢戰勝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翼聯盟。普羅迪出任義大利總理。
2008年4月,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聯盟在義大利議會選舉中再次獲勝,貝盧斯科尼也成為義大利戰後第62屆政府總理。

Ⅶ 為什麼說義大利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祥地

14世紀西歐興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就是文藝復興,當時這場運動並沒有發生在最強大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也沒有發生在中世紀的歐洲文化中心法國,而是發生在四分五裂的義大利,為什麼說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來看一下義大利的地理位置,義大利位於歐洲東南角,背靠歐洲大陸。義大利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優勢,正好可以擔任西歐和東方的貿易中轉站,東方的絲綢,茶葉,陶瓷等必須經過義大利才能進入歐洲的市場,這也大大推動了義大利的商品經濟發展。

當時的義大利城邦很多,政治及其不穩定。因此義大利的資產階級和愛國主義者希望能夠實現國家的統一,正是這種主張統一的希望逐漸喚醒了義大利的民族意識,這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產生的重要原因。

Ⅷ 義大利是歐洲的嗎

義大利是歐洲的國家。

義大利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80萬 。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義大利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

義大利共擁有4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是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義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8)義大利代表什麼時期的歐洲擴展閱讀:

義大利首都:羅馬

義大利首都羅馬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天主教中心,羅馬教廷所在地,前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帝國時期中國正處於東漢。

而東漢班超延伸到歐洲的絲綢之路首次將中國和羅馬連結起來,東漢時羅馬第一次來到了中國,順著絲綢之路來到了東漢京師,也是絲綢之路起點的洛陽,所以一直有著東洛陽西羅馬的說法。

由於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歷史,故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羅馬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的台伯河畔,總面積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08平方公里。羅馬市現由55個居民區組成,人口277.4萬(2011年),其都會區人口540萬,羅馬市是義大利最大的城市。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代表什麼時期的歐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您好中國英文怎麼寫 瀏覽:548
英國為什麼分為三個地方 瀏覽:399
為什麼印度那麼冷 瀏覽:843
為什麼英國喜歡下午茶 瀏覽:611
開普敦到中國飛機多久 瀏覽:156
印度伊馬替尼和瑞士的有什麼區別 瀏覽:457
英國紅磚名校是什麼 瀏覽:995
聯通英國流量如何收費 瀏覽:254
伊朗西邊是什麼國家 瀏覽:277
美國為什麼拉黑伊朗 瀏覽:776
哪裡有去印尼火山的旅行社 瀏覽:991
印尼最近情況怎麼樣 瀏覽:550
印度炸的球叫什麼 瀏覽:12
伊朗防疫措施是什麼 瀏覽:550
越南海邊有什麼魚 瀏覽:355
印尼海嘯推了多少米 瀏覽:99
中國女性哪個地方多 瀏覽:337
伊朗高鐵怎麼樣 瀏覽:946
去越南買流量怎麼買 瀏覽:763
印尼號碼加什麼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