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世紀的科技成就
1、計算機
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人造衛星
人造衛星是環繞地球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航天器。人造衛星基本按照天體力學規律繞地球運動,但因在不同的軌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場、大氣阻力、太陽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壓的影響,實際運動情況非常復雜。
人造衛星發射數量約占航天器發射總數的90%以上。
人造衛星它可分為三大類: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科學衛星是用於科學探測和研究的衛星,主要包括空間物理探測衛星和天文衛星。
用來研究某星球的大氣、輻射帶、磁層、宇宙線、太陽輻射等,並可以觀測其他星體,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造衛星為人造地球衛星,另外有人造火星衛星等。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美國、法國、日本也相繼發射了人造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3、飛機
飛機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發動機的動力裝置產生前進的推力或拉力,由機身的固定機翼產生升力,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重於空氣的航空器。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運載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於發明了飛機,人類環球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
世界上第一次環球旅行是16世紀完成的。當時,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足足用了3年時間,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環繞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
19世紀末,一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一周,也花費了43天的時間。飛機發明以後,人們在1949年又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
一架B—50型轟炸機,經過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僅僅用了94個小時,便繞地球一周,飛行37700公里。強中更有強中手。超音速飛機問世以後,人們飛得更高更快。
1979年,英國人普斯貝特只用14個小時零6分鍾,就飛行36900公里,環繞地球一周。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就可以飛到地球的各個角落,這對於生活在20世紀以前的人類來說,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奇跡。
4、電燈
1858年,英國人斯旺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碳絲電燈。1878年,愛迪生發明了更好的電燈泡,1879年愛迪生發明了可以連續亮一千小時的電燈。1913年,鎢絲取得專利後,電燈開始大放光明。
5、衛星電視
電視機的發明者是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1923年他為自己發明的能產生8線圖像的裝置申請了專利。1930年底賣出了第一台電視機。
1932年,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規范的電視節目。從此,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今天,人們利用衛星等途徑,將電視信號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電視當今世界上人均擁有量極高的電視(平均每10人擁有一部)始於1927年,始於美國人之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20世紀發明
㈡ 《自然地理》世界上近代第一個科技中心為啥能在義大利誕生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因為新航路開辟前,義大利或者說地中海是歐亞商路的必經之地,在這樣的背景下,義大利經濟文化十分繁榮,文藝復興的中心也就在義大利,因此義大利誕生了近代第一個科技中心!望採納哦!
㈢ 15世紀以來,從義大利到美國,科學中心已經發生了四次轉移,哪四次,科學中心分別是哪裡
1、義大利曾經是世界近代科技和經濟的第一個中心
從公元5世紀到15世紀,歐洲上空彌漫著烏雲,教會和騎士橫行,人們愚昧無知,社會停滯不前,科學家被禁錮在牢籠里。科學的發現被說成是對上帝的誣蔑,史書上把這漫長的近1000年的歷史稱為黑暗時代。從13世紀開始,中國四大發明陸續傳入歐洲,對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乃至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起了催產作用。馬克思說:「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
在這一段時期中,歐洲地中海沿岸開始出現萌芽資本主義。以西方以義大利為代表的新興資產階級掀起文藝復興運動。反封建、反神學,掀起思想解放散文高潮。文藝復興者號召人們從中世紀的精神桎梏中解放出來,如《神曲》的作者但丁。同時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科學家,他們強調通過實驗和觀察來認識自然、認識世界,反對片面地依靠邏輯推理來認識事物。代表人物是反對把地球看成是宇宙中心的哥白尼和開創實驗科學的伽利略。
東方的科技成果產生了西方近代科學,近代科技的第一個中心在義大利形成。科技的大發展推動了義大利的經濟發展,當時義大利的商業和航運業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一舉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
2、英國成為近代世界科技的第二個中心
近代第二次科技中心的轉移發生在17世紀初到1830年。世界科技中心從義大利轉移到英國。這相當於我國明朝末年到清朝道光年間。16世紀末,先進的德國爆發內戰,先進的義大利分裂為許多小國,為英國的發展創造了外部條件。
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英國思想家、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在《偉大的復興》中重點論述了知識的價值,提倡科學實驗,提倡研究自然科學,在英國乃到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的英國政府重視科學技術,批准成立了皇家學會等學術活動中心。17世紀,出現了著名科學家牛頓,他作為一個「跨世紀人才」,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巨著(1687年)。他的這部著作以科學實驗和觀察事實作基礎,但明顯受歐氏幾何體系的影響。牛頓的科學思想成為英國科學革命理論的頂峰。牛頓發現的三大定律,使天體和地上物體的運動規律被統一在一個經典力學的框架中,上帝和天堂失去容身之地。
科學上的最新成就成為技術革命的先導,出現了專業化的和大機器生產。紡織業的發展要求紡織業的機械化,紡織業的機械化也帶動了所有工業部門的機械化。英國政府鼓勵人們從事工具機的發明和改進工作,涌現出許多發明成果。如蒸汽機的出現。瓦特在前人發明的基礎上,發明完善了高效蒸汽機,解決了一系列工藝問題和配套設備問題,將蒸汽機推進市場。
紡織機械技術和蒸汽機技術引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改變了整個生產和社會生活的面貌。英國的資本主義得到極大程度的發展,英國的經濟進入了極度繁榮的時期,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為英國的海外擴張創造了條件,開始了所謂的大英帝國「日不落」的歷史。然而從19世紀末開始,英國的工業優勢不斷衰退,導致英國在科研開發的投入相對下降,再加上英國的學術界過分重視理論輕視應用,重視科學輕視技術的傳統,英國在國際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地位不斷下滑。
3、近代科技的第三個中心在法國
這個中心的形成始於在18世紀初,19世紀初進入高峰。這一階段,英國的經濟仍然處於繁榮的狀態,法國則由於其特殊的政治情況成為激烈的大革命場所。以狄德羅為首的一批啟蒙運動的哲學家形成了法國網路全書派。他們宣傳自由平等和人道主義,提倡民主和科學,出現了一次思想大解放,徹底反封建的運動。另一方面,在牛頓的學說的影響下,也出現了一批科學家和科研成果。例如著名數學家及力學家拉格朗日,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拉普拉斯,開創定量分析、創立燃燒氧化學說、推翻支配化學發展長達百年之久的燃素說的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在這段時期還產生了公度量衡、科學教學制度和公立中學。但是,法國的研究工作過分地學院式,教育制度培養的人才相當部分是科學家、數學家、哲學家的類型,不善於將科學轉化為生產力,再加上社會又過於動盪,影響了法國的經濟發展。
4、近代科技的第四個中心在德國
在19世紀後期,1875年—1895年的20年間,世界科技中心轉移到德國,世界的經濟中心隨之也轉移到了德國。在1830年英國產業革命達到高潮時,德國仍然是個落後的農業國。德國人不甘落後,大批德國人去英國和法國留學並且學成回國。由於德國人重視理性、重視應用,德國政府重視知識,整頓教育制度,創辦專科學院和大學。科教結合,聘請著名科學家和教育家主持柏林大學,開創教學、科研相統一的高教體系。1839年後,一大批著名的科學家涌現,如世界著名的數學家雅可比、高斯,發現電學中的歐姆定律的物理學家歐姆,發展了農業急需的肥料技術和有機化學的化學家李比希,在柏林大學成立規模較大的有機化學實驗室後,在英國人W.H.柏金發明合成顏料的基礎上,對香料、顏料和醫葯合成做出重要工作的李比希的學生霍夫曼等等。
德國特別注意科學技術和工業的結合,出現一批善於將科技成果轉換為產品的企業家。例如,克虜伯將英國的煉鋼法用來發展德國的鋼鐵和武器工業,還有西門子,既是發明家又是企業家。德國的煤和煤化學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特別是有機合成工業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德國還特別注意綜合利用,出現了聯合企業,成立了康采恩式的生產體制。當時德國的一些企業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企業,德國只用了40年就完成了英國100年才完成的工業化過程,德國的經濟發展勢頭保持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德國工業化的進程,充分地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
一次和二次大戰使德國的經濟基礎受到重創,人才和資金也受到嚴重的損失。
19世紀的歐洲大陸,法德兩個中心帶動了歐洲經濟的普遍繁榮。在這一段時期,出現了很多重大的科研成果。英國的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和物理化學家法拉第(1791—1867)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麥克思威爾創立了完整的電磁理論並預言電磁波的存在,出現了第二次物理學理論的大綜合。但是,英國科學家們澆灌的第二次科學革命之花,卻在德國結出第二科技革命之果。這主要是德國發明家應用電磁理論,發明了實用型的發電機,其意義和作用相當於瓦特的蒸汽機,由此導致以電氣化為特徵的第二次技術革命。德國科技和經濟這時迅速超過英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德國造就了一批克虜伯、西門子、詹斯這樣集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於一身的人才。19世紀還出現了三大發現,即生物進化論、細胞理論和能量守恆。科學已經走向成熟,基礎科學的研究明顯地走到了生產的前面。
5、世界科技的第五個中心在美國(20世紀)
美國在獨立戰爭後的憲法中,明確了對科學技術的方針。美國的領袖人物和歷任首腦人物都重視科學技術,有的本身就是科學家。如本傑明·富蘭克林和第三任總統傑弗遜。美國政府很早就明確以教育帶動科研,對教育採取特殊優惠政策,贈予美國一批大學土地,每州至少建立一所傳統農業和機械院校。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現了大發明家愛迪生,愛迪生在西門子發明電機、貝爾發明電話之後,發明了電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發電廠,引起了世界乃到全世界的一場電力技術革命。一次大戰和二次大戰期間,美國又得到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會。美國採取拿來主義,採用移民政策大批吸收人才,一批著名科學家被吸引到美國。如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著名物理學家費米。40年代末,美國還留下了不少來自中國的科技人才,如楊振寧、李政道,錢學森等人。
人們曾經將美蘇在二次大戰後的做法歸結成美國搶人,蘇聯搶機器。可見美國對人才的高度重視。美國政府利用戰爭中獲得的資金大幅度地增加對科技的投入,研究開發經費投入每四年翻一番。二次大戰期間,從1939年的一億多美元增長到15億美元。這一系列的措施導致了美國完成和完善了歐洲的鋼鐵、化工和電力三大技術,發展了汽車、飛機和無線電技術這三大文明,領先進行了第三次技術革命,包括原子能(1942年)、計算機(1940年)、空間技術(1957年)、微電子技術(1970年)。
高新技術的研究成果導致了高新技術產業群的形成和發展,美國1929—1969年的40年間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以上,表明戰後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第一生產力。自70年代以來,以微電子技術和基因重組技術為特徵,可以說,美國領導了一場世界范圍的技術革命,形成了一個以信息技術為先導、生產技術為主導的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技術、航天技術和海洋技術為內容的高技術體系。並在80年代後期迅速地商業化和產業化,為美國贏得大量的利潤。盡管7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地位相對日本、西歐有所下降,但近幾年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機會,推行「信息高速公路」帶來了新的全球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推動了經濟復甦,應該說,美國的經濟至今是全世界經濟活動中心之一。這種狀況還將維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
㈣ 美國矽谷與義大利新興工業發展異同
二、義大利新興工業區
1.義大利新、老工業分布位置,要求學生找圖、填圖。
2.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發展的機遇及其條件有哪些?
3.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相比,有哪些突出特點?並列表比較。
4.了解工業小區的含義及模式。
1.分布位置及形成原因(板書)
義大利的老工業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以米蘭、都靈、熱那亞最為發達,是義大利的「工業三角地帶」,全國的經濟中心,主要工業以傳統工業為主,有汽車、造船、紡織、冶金、化學等部門。義大利的新興工業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北部。這里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以農業經濟為主,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們充分利用這里的區位優勢及國內外有利條件,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區。為了同西北部的傳統工業區和至今工業化尚未得到普及的南部加以區別,人們把義大利的新興工業區稱為「第三義大利」。
2.發展機遇及條件(板書)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傳統上是農業、旅遊業和輕工業生產區,工業組織鬆散、設備落後、手工作坊。70年代以後,西北地區傳統工業受到沖擊,出現衰退,而這里由於具有廉價的勞動力、眾多的中小企業和較好的社會、文化教育環境,形成了許多專業性較強的、內部經濟聯系密切的、由中小企業組成的工業小區,使得經濟蓬勃發展。
以後,又由於政府的大力支持、義大利經濟高度開放。20世紀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漲價、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等條件和機遇(如課本圖5.37),使得這里迅速發展成了一新興工業區。
以上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發展的主要條件其中,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先決條件,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和國內經濟的高度開放是經濟保障,而原料和能源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使新興工業選擇了低能耗、污染小的輕工業。新興工業區的工業,正是以輕工業和傳統輕工業為主,主要有紡織業、服裝業、製鞋業、陶瓷業、木工機械、食品業和自動化設備等工業,它們都分散在眾多的工業小區內。
3.新興工業區的特點(板書)
從以上的分析中則可了解到,它與傳統工業區相比,具有明顯的差別。為了便於同學們更方便地了解,我們列出下表對其進行比較(如下表)。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對比
4.工業小區的含義及模式(板書)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是以中小企業集聚的工業小區為獨特的發展模式。
在義大利,工業小區是一個特定的概念,它指的是一個地區的中小企業(生產企業和生產企業之間、生產企業和非生產企業之間)以一項經營活動為中心,根據現代經營需要,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相互信賴,比較穩固的協作關系和產供銷體系。它有助於加強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
這種工業小區,在義大利新興工業區內星羅棋布,如課本圖5.38所標注的工業小區,這只是這里眾多工業小區中的一小部分。其中,普拉托的毛紡業小區靠近歷史文化名城佛羅倫薩,是義大利眾多新興工業小區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紡織工業中心,這里的紡織業,歷史悠久,技藝高超,在國際市場中處於優勝地位,曾與曼徹斯特(英國)、里昂(法國)並稱為歐洲三大紡織工業中心。
義大利的工業小區雖然分散,實力與傳統的大型工業區無法相比,但整個工業小區生產1~2個主要特色產品,且各企業間分工明確,獨立經營,密切協作,實際上是一個巨型聯合企業,進行規模經濟生產。該模式有助於加強專業化生產,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使產品具有成本低廉、工藝考究、質地優良、款式新穎的特點,增強了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他們將新型的企業管理機制、管理方法和新技術注入較古老的生產部門,使傳統工業部門煥發出勃勃生機。
1.新技術革命誕生的時間、標志是什麼?有哪些主要工業部門?
2.高技術工業與傳統工業相比有哪些特點?與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相比又有哪些異同?
3.美國「矽谷」崛起的區位優勢有哪些?相對於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可借鑒哪些經驗?
1.新技術革命的誕生(板書)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革新,對工業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20世紀50年代以來,特別是70年代以來,第三次技術革命誕生了。這場科技革命首先是在工業最發達的美國開始的。到目前,這場革命還在繼續發展。
這場技術革命是以原子能的開發、利用為先導的,以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航天技術、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廣泛研究與開發應用為主要標志,特別是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普遍應用為主要標志。在這次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形成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如電子工業、半導體工業、核工業、航天工業、高分子合成工業、遺傳工程、激光工業等。特別是微電腦和計算機、控制與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迅速增強了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加快了技術與設備的更新周期,從而大大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推動著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
現在世界上已經形成了一大批高新技術工業區,如美國的「矽谷」、日本的九州島、英國的蘇格蘭、德國的慕尼黑等。
高技術工業,顧名思義就是代表目前科技水平最高、最先進的工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理論、工業技術基礎之上的。它和義大利新興工業區有著很大的差別。義大利的新興工業是在原傳統工業基礎之上,增加新的技術、設備,採用先進的管理模式,相互密切合作而形成的新興工業區。而高技術工業是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獨立開發出的新興工業。它和傳統工業相比,還有著許多特點。下面我們通過列表形式來了解高技術工業與傳統工業的特點,從而加深對高技術工業的理解。見下表:
㈤ 來自義大利的猛獸Stelvio不僅身段性感,L2輔助駕駛更是貼心!
緣起4C?其實我第一次真正知道阿爾法·羅密歐這個品牌,並不是2017年阿爾法·羅密歐要正式進入國內之時,也不是通過那些非官方小批量引進的156車型,而是我曾又一次去天津港陪朋友提中東版陸巡的時候,在一家店內看到的一台小跑車。
當然,不論當前科技多麼先進,大家駕車還是需要安全第一。總的來說,Stelvio吸引我的,是從無與倫比的顏值以及到強大的動力,還有那些先進的科技配置,尤其是這套L2輔助駕駛算得上是個超加分項了,這台猛獸不僅身段性感,還有L2自動駕駛輔助,簡直是貼心到家了。
㈥ 義大利科技和工業實力是不是發達國家中最差
不是的,目前,發達國家通常是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的24個成員國。其中,尤其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和加拿大最為發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下,一些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使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增長,成為經濟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對世界經濟、政治有較大的影響。
㈦ 目前歐洲科技強國是哪個有排名嗎
歐洲科技強國有不少,比如俄羅斯,法國,義大利和德國都是著名的科技強國,不少製造業在全世界都有著很高的地位與影響力,具體排名很難排,因為各自的領域不同。
而德國,他們的汽車工業在世界上也是大名鼎鼎的存在,我們身邊絕大多數的汽車品牌都來自於德國,其次就是日本,德國也是一座注重精益求精的國家,義大利的汽車工業亦是相當強大,但是因為品牌比較高端,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義大利的汽車,像瑪莎拉蒂,法拉利都是來自義大利的豪車品牌。
㈧ 義大利什麼最先進
在日本遭受地震的時候,我心情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很復雜,我承認第一反應是中國在日本侵華戰爭時遭受的苦難,但是想起汶川地震,我更願意暫時放下民族之間的隔閡,仇恨和歷史的糾葛。
中國在發展,中國人也在不斷地進步,無論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受人欺辱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但是我們應該學會更多。
所以我覺得,日本地震我們更應該表示友好。體現出我們善良的一面。戰爭是劊子手的游戲,愛好和平,讓日本無論是從經濟還是國民素質都被我們完美超越,這樣他們才會低頭認錯。中國才能真正立於世界之巔
㈨ 為什麼說義大利是傢具的鼻祖
1、擁有自己的一套設計哲學
義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在悠久文化的積淀之下傢具薈萃了數千年的人文歷史,融傳統製作工藝和現代科技於一體,以精細的做工和可靠的質量,享譽全球。
3、把產品品質和品位做到優質
義大利設計師把傢具品質和品位做到了優質,堅持先進科技與創意設計融合,保證了產品的個性化與設計化,是尊貴身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