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一戰義大利怎麼打德國

一戰義大利怎麼打德國

發布時間:2022-07-29 16:10:07

① 兩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為什麼總是坑德國

歷史上的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扮演的角色的確不光彩,給人一種幽默的感覺,當年晚晴的時候,義大利的遠洋艦隊繞了大半個地球來到中國沿海,當時的晚晴不知道怎麼想的,宣布與義大利開戰,結果,還沒有接觸,義大利艦隊掉頭回去了。可見,在義大利的心中歌劇與美食才是根本,戰爭似乎挨不上,當年去攻打非洲的衣索比亞,居然被打敗,還是德國出面收拾,戰爭意志和戰鬥力非常差,而投降被義大利人認為光榮投降,客觀上坑德國在所難免。

② 義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戰勝國,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協約國打同盟國,其中協約國是英國、法國和俄國,同盟國則是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最終以同盟國失敗告終。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是反法西斯同盟打軸心國,軸心國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為主,最終是反法西斯同盟獲勝,軸心國徹底失敗。然而說出來很多人可能都不信,在一戰中加入同盟國、二戰中加入軸心國的義大利卻在一戰和二戰中都是戰勝國。

一戰中的義大利

1882年,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簽訂了條約,條約規定三國將聯合締造一個同盟,在國際大事上共同進退、互相支援,這就是一戰時同盟國的起源。到了20世紀初,因為同盟國勢大,英國、法國、俄國決定組建協約國以對抗三國同盟。


但義大利雖然打仗不靠譜,看風向卻很有一手,在二戰才打了一半的時候,義大利感覺軸心國要輸了,於是果斷投降,並反過來對軸心國宣戰。英國首相丘吉爾接受了義大利的投誠,於是,義大利也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員,成了二戰戰勝國。

結語

其實,雖然一戰和二戰期間,義大利都中途反水,搖身一變成了戰勝國,但這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都沒有、也不可能享受到正常戰勝國的待遇。特別是二戰,義大利該賠款還是賠款,該割地還是割地,只不過看在早早投降並且向法西斯同盟宣戰的份兒上,義大利保留了相當大的主權,這一點比德國和日本的下場要好很多。

③ 德國為什麼會在一戰中被打敗

德國在一戰中被戰敗的原因:

1、從大的方面講,德國、奧匈帝國等同盟國發動的是侵略戰爭,失道寡助。

2、一戰後期德國盡管在軍事上取得了一些戰術勝利,但沒有達到速勝的目的,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最終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這對資源有限的德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3、美國的參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它最終改變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的力量對比和戰略形勢。盡管美國對參戰所作的准備很不充分。美軍對於1917 年的戰局還不能立即產生明顯的影響,但美國深厚的經濟實力和眾多的人力,使美國成了協約國集團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廠。到1918年,協約國不論是在兵力上還是在經濟實力上都佔了絕對的優勢。

1918年的一戰進程: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經過3年多的戰爭,交戰各國的戰爭資源已經到了枯竭的邊緣。但是,雙方都不願意在於己不利的情況下停止戰爭,於是加緊准備,企圖給對方以最後的致命打擊。

1918年初,德國利用暫時的有利形勢在西線發動了最後的攻勢。德軍第一次進攻是3月21日開始的,到7月17日為止,德軍一共在西線連續發動了5次進攻,但都未能完成1918年戰局計劃。盡管德軍的進攻使英法軍隊遭到很大損失,數度在寬大正面上突破英法軍隊的戰術防禦地幅,但戰術的勝利反而拉長了德軍戰線,使德軍態勢進一步惡化。5次進攻並使德軍損失了100萬人,德軍的力量又遭到了削弱,其兵源已近於枯竭。

到1918年夏季,英、法軍隊與源源開到的美軍一起,發起了對德軍的反攻。協約國的總攻給了德軍以最後的致命打擊。9月29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向德皇表示:必須立即簽訂停戰協定。10月3日,德國組成新內閣,向美國請求停戰。11月3日,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簽訂停戰協定,並隨即陷入崩潰,從而又使德國失去了最主要的盟國。在此之前,保加利亞、土耳其也已經向協約國投降。德軍本身已經無法再打下去,11月3日基爾海軍起義,11月7日巴伐利亞爆發革命。11月8日,德國停戰委員會首次同協約國軍總司令福煦接觸。11月11日,德國正式與協約國簽訂了停戰協定。

停戰協定規定:

德國從所有侵佔領土撤出軍隊、交出大量戰爭物資,包括5000門火炮、2.5萬挺機槍;交出公海艦隊的全部艦艇和全部潛艇等。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④ 世界一戰中,當法國和俄羅斯聯盟打德國的時候,當時各國有多少士兵,又是怎麼俺怎麼樣的路線進攻的德國。

1914年戰爭爆發前各國常備陸軍:
英國 160,000 733,500
法國 777,000 3,780,000
德國 812,000 4,500,000
俄國 1,400,000 5,971,000
奧匈 800,000 3,350,000
義大利 300,000 1,251,000
1914年總動員後陸軍總額:
英國 733,500

法國 3,780,000
德國 4,500,000
俄國 5,971,000
奧匈 3,350,000
義大利 1,251,000
法國為進攻德國准備的計劃稱為「第17號計劃」 核心思想是從南路重點進攻德國,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北路以防守為主,如果有在德國先破壞比利時中立的情況下(法國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則向東北方向發起攻擊穿過比利時、盧森堡在阿登山區迎戰德軍。
俄國的作戰計劃是分兩路:一路進攻東普魯士,另一路進攻奧匈的加利西亞,從而緩解西線的壓力。
但事實上德國猜到法國人的意圖,在阿爾薩斯和洛林死守頂住了法國的進攻,然後進攻比利時,繞過了法軍的防線,一路逼近巴黎才被擋住,之後戰線一直在法國北部。俄國由於軍隊建設的落後,動員緩慢,攻入東普魯士後很快被打的落花流水,之後一直在東線處於劣勢。

⑤ 一戰中義大利是否參戰

一戰中,義大利參戰了。

一戰開始前,義大利與德國和奧匈帝國同屬同盟國陣營,「同盟國」的名稱就是源於他們簽署的「三國同盟」。當德國決定發動戰爭時,並沒對義大利抱什麼希望,但還是征詢了義大利的態度,義大利的答復是他將保持中立,以軍事實力保衛自己不受侵犯。

義大利位於奧匈帝國南部,隨著戰爭的進程,奧匈帝國屢戰屢敗,德國意識到假如這個時候義大利再從背後捅一刀,奧匈帝國必定崩潰,於是便勸說奧匈帝國在和義大利的領土爭端上讓步。但牆頭草義大利在緊張的談判過程中耍起兩面三刀的伎倆,悄悄和協約國眉來眼去。

義大利的小算盤是:與其費盡口舌一寸一寸地向奧匈帝國討要土地,不如趕在奧匈帝國在被戰爭打垮之前,乘機幫協約國一把,以便日後光明正大的參與對它的瓜分。

1915年4月在得到大量領土瓜分的許諾過後,義大利秘密簽署倫敦條約加入協約國一方,5月23日義大利對奧匈帝國宣戰,1916年8月28日,確認不會受到報復後,義大利對德宣戰。

義大利軍隊在兩次大戰中都是最浪漫的一隻軍隊,說直白點,就是最無能,無能到不但打不贏仗,還要成為友軍的累贅。

(5)一戰義大利怎麼打德國擴展閱讀

1915年,義大利集結了90萬軍隊,1700門左右的火炮,對奧匈帝國發起進攻。不過奧匈帝國的總參謀長康拉德一直對義大利抱有戒心。

在一戰還未爆發時,就在邊界地區也就是伊松佐河所有渡口及東岸的巴因西扎高地及卡爾索高地,托爾明諾和戈里齊亞修建了堅固的防禦陣地。這拯救了奧匈帝國,但對於義大利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性的後果。

由於地形的原因義大利軍隊只能圍繞著伊松佐河及阿爾卑斯山展開進攻。盡管奧匈帝國只能在這條防線上部署10萬左右的軍隊,但依託堅固的防禦工事,還是有一戰的能力。而在阿爾卑斯地區,奧匈帝國最為精銳的山地部隊阿爾卑斯軍負責守衛。這支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居高臨下,占據優勢。

義大利面臨極其嚴峻的形勢,那就是如果不攻佔阿爾卑斯山,伊松佐河無法渡過。不渡河,阿爾卑斯山無法攻佔。在這兩難的局面下,義大利軍隊只能硬著頭皮和奧匈軍隊打一場艱苦的攻防戰。

為此義大利集結了大量的軍隊,但義大利的動員體系有一點小問題。在義大利正式發動進攻時,奧匈帝國方面已經有20個師的部隊集結在戰線上,嚴陣以待。

面對五個歐洲戰場上的主要參戰國中最弱的奧匈軍隊,義大利以數倍的兵力輪番發起進攻,但在面對擁有極佳防守優勢的防線面前,義大利損失慘重。在長達2年多的進攻里,義大利發起了11次戰役,傷亡高達100多萬人。

面對如此傷亡慘重的局面,雖然義大利軍隊士氣低落,但在面對奧匈軍隊的進攻時仍然給予其造成了重大傷亡。這迫使奧匈軍隊無力單獨對義大利展開攻擊,並由進攻轉為防禦。

而在1917年,隨著俄國革命爆發,東線戰場的德、奧軍隊得以將部分軍事力量調往義大利方向。隨著德軍部隊的到來,同盟國決定對義大利發起一次決定性的攻擊。

這次戰役,義大利損失了32萬人,2500門火炮,並從伊松佐河撤退100公里。而德奧軍隊損失不過2萬餘人,奪回了在伊松佐河戰役中丟失的奧匈帝國領土。而在之後的卡波雷托戰役中,如果德奧軍隊有足夠的力量運輸兵力和物資,義大利恐怕等不到援軍到來就將投降並退出戰爭。

⑥ 一戰,德國怎樣戰敗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經過3年多的戰爭,交戰各國的戰爭資源已經到了枯竭的邊緣。但是,雙方都不願意在於己不利的情況下停止戰爭,於是加緊准備,企圖給對方以最後的致命打擊。

1918年初,德國利用暫時的有利形勢在西線發動了最後的攻勢。德軍第一次進攻是3月21日開始的,到7月17日為止,德軍一共在西線連續發動了5次進攻,但都未能完成1918年戰局計劃。盡管德軍的進攻使英法軍隊遭到很大損失,數度在寬大正面上突破英法軍隊的戰術防禦地幅,但戰術的勝利反而拉長了德軍戰線,使德軍態勢進一步惡化。5次進攻並使德軍損失了100萬人,德軍的力量又遭到了削弱,其兵源已近於枯竭。

到1918年夏季,英、法軍隊與源源開到的美軍一起,發起了對德軍的反攻。協約國的總攻給了德軍以最後的致命打擊。9月29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向德皇表示:必須立即簽訂停戰協定。10月3日,德國組成新內閣,向美國請求停戰。11月3日,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簽訂停戰協定,並隨即陷入崩潰,從而又使德國失去了最主要的盟國。在此之前,保加利亞、土耳其也已經向協約國投降。德軍本身已經無法再打下去,11月3日基爾海軍起義,11月7日巴伐利亞爆發革命。11月8日,德國停戰委員會首次同協約國軍總司令福煦接觸。11月11日,德國正式與協約國簽訂了停戰協定。

⑦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背信棄義加入協約國。二戰中德國為何還會與義大利並肩作戰而義大利又第一個投降

首先,義大利是第一個成功上位的法西斯政黨,作為同類型的政黨,德國NC黨在初期受過很多義大利法西斯的啟發和幫助,因此兩國關系不像一戰前是純粹的利益結合。
其次,與義大利結盟對德國更有利,而其他強國不可能和德國結盟,德意兩國都是後起之秀(當然義大利是秀逗的秀),當他們崛起的時候,世界已經被老牌列強分的差不多了,兩國想要再擴張,就只能從老牌列強手裡搶,而英法俄這些國家都已經接近擴張極限,沒有繼續擴張的動力了,它們只想保有現有的成果,不會與德國結盟。同時,義大利的擴張傾向是謀求重現羅馬帝國完全控制地中海的輝煌,這樣一來義大利的擴張方向與德國並無較大沖突。
義大利並不是非常的弱,他在二戰中表現差,更多的是因為缺乏戰爭准備和自身工業實力低,而不是真的不會打仗,與謀劃多年的德國不同,在義大利參加二戰前夕,其高層還在為到底是加入英法還是支持德國爭論不休,其軍隊也根本沒有做參加戰爭的准備,是德國成功打敗英法聯軍才促使義大利決定支持德國,從NC上台算起,德國人為這場戰爭准備了6年,義大利人只准備了不到一個月。

至於義大利先投降很正常,本來義大利人就不是很想和英法打,更不想招惹美蘇兩個大國,結果和德國的結盟把能得罪的強國全得罪遍了,德國覺得義大利拖累了他們,反過來說義大利也是認為德國把他們害慘了。
另外一點,就是德國和義大利的政治結構不同,小鬍子同時兼任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德國國內的反對者要想停戰,就必須幹掉小鬍子才能獲得最夠高的職位方能有權停戰,實際上德國國內也早就有人想要與同盟國停戰,就是因為他們扳不倒小鬍子而一直拖著。而義大利的墨索里尼雖然實際上控制著義大利的大權,但還有一個名義上比他職務更高的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存在著,義大利國內的反對者只要獲得國王的支持就能與同盟國達成協議的

閱讀全文

與一戰義大利怎麼打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說義大利是愛情國 瀏覽:332
寄印尼什麼快遞最好 瀏覽:349
印度的葯價多少錢一盒 瀏覽:368
阜新縣在越南哪裡 瀏覽:947
英國首相鮑里斯住哪裡 瀏覽:852
印度無電人口多少 瀏覽:585
現在中國開發的城市有哪些 瀏覽:260
中國燃氣公司哪個好 瀏覽:529
中國哪個省太漂亮了 瀏覽:6
義大利的哪個市長是個盲人 瀏覽:364
烏干達對中國人怎麼樣 瀏覽:273
印度格列衛葯哪裡能買到 瀏覽:480
印度和沙特哪個面積大 瀏覽:822
現在想要去印尼怎麼辦 瀏覽:81
越南沒身份證怎麼辦 瀏覽:527
希臘和義大利哪個國家大 瀏覽:131
義大利赫茲和詩芬尼哪個好 瀏覽:738
越南為什麼叫廣北 瀏覽:924
印尼虎魚用什麼顏色魚缸背景好 瀏覽:467
中國的哪個地方鹵蛋比較多 瀏覽: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