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國王住在哪裡

義大利國王住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1-28 21:18:28

A. 一戰義大利國王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Vittorio Emanuele III)

B. 歐洲七個象徵性流亡王室

1德國霍亨索倫家族
霍亨索倫家族是德意志的主要統治家族。其始祖布爾夏德一世約在11世紀受封為索倫伯爵,第四代索倫伯爵腓特烈三世是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亨利六世的忠實家臣。12世紀末期,該家族在索倫前冠以「霍亨」(意為高貴的)字樣。稱為霍亨索倫家族。該家族是勃蘭登堡、普魯士及德意志帝國的統治家族。現任的霍亨索倫家族首領為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
2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
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 Hapsburg),歐洲歷史上統治領域最廣的王室。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義大利若干公國的公爵。 哈布斯堡王朝後期繁衍甚廣,因而出現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哈布斯堡-洛林皇朝三個分支 這個家族的歷史可以被追溯到公元10世紀,最初這個家族坐擁阿爾薩斯(Alsace)和瑞士西北部的土地。而家族姓氏哈布斯堡也可能取自瑞士境內的一座城堡。 1273年 魯道夫一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1282年 愛爾伯特一世成為第一個統治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成員 1438年 愛兒伯特二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519年 查理五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526年 查理的兄弟費迪南得到波西米亞. 1556年 查理五世把哈布斯堡家族的土地分為兩半 1700年 最後一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查理十一世逝世; 1740-1780年 瑪利亞 特麗薩在歐洲擴展哈布斯堡的勢力范圍. 1781年 瑪利亞 特麗薩的兒子約瑟夫二世實行重大改革,解放農奴. 1867年 奧地利帝國裂成兩個王朝: 奧地利和匈牙利. 1918年 最後一個哈布斯堡家族皇帝查理一世放棄皇位. 今日的的哈布斯堡家族 和別的被推翻的歐洲王族不同,哈布斯堡家族並沒有因為革命而消滅或是分崩離析。哈布斯堡家族始終保持著十分緊密的家族聯系。在日後他們也紛紛回到了奧地利,在當地的政界,商業界和文化圈裡都可以發現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活躍的身影。同樣他們也受到相當的社會尊敬,其中的皇族成員也都可以保持他們的皇家頭銜。 對歐洲的影響:自1500年以來,歐洲數次戰爭均和哈布斯堡家族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戰爭的進程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推動了歐洲近代民族國家的興起;近代歐洲大國的統一(荷蘭、德國和義大利),也是其家族在一定程度上的默許而給予實現的。

3法國波旁家族
波旁家族(The House of Bourbon)實際上原是卡佩家族(House of Capet)的一個分支。這個家族姓氏可能是取自法國南部一個小鎮Bourbon-L'Archambault。其能夠上台控製法國政權要歸功於法國天主教勢力同新教胡格諾派(即所謂加爾文派)在1562—1598年(另一說則為1559—1594年)之間進行了一場長達三十多年的內戰。這完全可以看作是日後三十年戰爭的一個預演版本。在戰爭中都依靠外國列強,天主教派依靠西班牙;胡格諾派依靠英國、德意志公國以及荷蘭。而此時的統治著法國南部的獨立小國納瓦爾的波旁家族站在了新教一邊。

4法國奧爾良家族
奧爾良王朝等路易十四的直系後代還有上千人生活在法國。
奧爾良王朝是波旁王朝的幼支,把它當作波旁王朝的繼承基本上也可以。對於法國來說,1830年的查理十世被推翻,標志波旁王朝被推翻,1848年繼承的七月王朝也被推翻,才標志著波旁王朝「最終」在法國覆滅。
貞德又稱「奧爾良姑娘」
5法國拿破崙家族
是波拿巴家族,拿破崙是名。
波拿巴家族是科西嘉人,不是純種法國人。以前和傳統歐洲王室沒有直接關系,甚至不是都不是貴族。
拿破崙的兒子羅馬王死後拿破崙已經沒有直系子孫了(除開私生子)。拿破崙的直系後代已經不可考,只有他的兄弟比如傑羅姆留下後人比如很有名的法國政治家查爾斯拿破崙(Charles, Prince Napoléon ,全名Charles Marie Jérôme Victor Napoléon Bonaparte),其兒子傑克里斯托夫拿破崙(Jean-Christophe napoleon或者Prince Jean Christophe Napoléon )就是現在的法蘭西帝國家族裡的大當家的(現任家族老大),不過他可能應該還在上大學,這小夥子長的挺帥的,應該也就26歲,27歲的樣子。
6義大利皇室

1946年,義大利人投票通過以共和製取代君主制。義大利歷史上最後一位國王翁貝托因支持二戰時期的義大利法西斯政權而被流放到國外,並於1983年去世。隨同流亡的還有翁貝托的兒子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兩年後,義大利作出了一項憲法修正案,嚴禁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和他的所有男性子嗣返回義大利。翁貝托家族自此以後一直過著流亡生活,他們大部分時間住在葡萄牙和瑞士。

7希臘皇室
希臘有對於希臘王室的公民投票結果,結果有69%的民眾贊成終止君主制度。希臘王國至此宣告滅亡,走入歷史。
希臘王國(希臘文:Βασίλειον της Ελλάδος),是希臘脫離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後,在俄、英、法三國所主導,於1832年召開之倫敦會議當中所建立,目的是取代原先的希臘第一共和國。並於隨後所簽訂《君士坦丁堡條約》當中獲得承認。1924年,君主制一度被廢,改為第二共和;隨後又於1935年恢復。直至1974年軍政府垮台、希臘第三共和國成立,希臘王國才正式結束。

全世界「倖存的王國」約有26個,其中,西歐(含北歐)有10個,西亞、南亞和東南亞合佔11個,非洲3個,大洋洲1個。這些國家的古老王室,在各自的民族國家統一或獨立史上都寫有濃重的一筆。
在歐洲王室譜繫上,從國外空降的明君並不鮮見。荷蘭親王威廉在英國為君,丹麥王子卡爾赴挪威主政,都是君主來自異國的顯例。威望卓著的王室,指向歷史的一脈相承與 風雲變遷,是國家穩定與和平變革的助力。
亞洲王室中,有明治天皇引領日本脫亞入歐之例。1945年,裕仁不顧好戰分子的抵制宣布投降,從而結束了大和民族的集體瘋癲;1971年,裕仁訪問西歐,這是2000多年來日本天皇首次出訪。類似的例子,還有泰國。
王室與民主可以共存。北歐的皇家生活不奢侈,人民負擔不重,且持之以恆地服務社會的工作,使王室成為民主和人道主義的象徵。西班牙在佛朗哥死後恢復君主制,也即意味著恢復民主,一如後來的柬埔寨。
海灣地區一向是群雄逐鹿的戰場,但實行君主制的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卡達、阿聯酋等,總體上都比那些國王被推翻的國家如伊拉克或伊朗要穩定、富裕得多,盡管大家都有石油。
王室的存在是個上千年的歷史現象,而且,它還有驚人的適應能力,像英國女王就開始向政府交稅。因此,不能指望它在幾十年內完全消失。但由於可提供新鮮血液的貴族群體的消亡,現存的王室最終將走向平民化。

C. 義大利王國的歷任君主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ctor Emmanuel II of Italy) (1861年至1878年):義大利王國第一位國王。
翁貝托一世(Umberto I of Italy)(1878年至1900年):批准與德國和奧匈帝國同盟。在1900年被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暗殺。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1900年至1946年) :經歷義大利國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
翁貝托二世(1946年) :義大利的最後一位國王,呼籲義大利公民投票是否將保留君主制,贊成義大利共和。


D. 義大利歷史上的國王

一、腓力二世 (馬其頓)
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 (前382年–前336年;希臘文 Φιλιππος, 翻譯 Philippos) 馬其頓國王(前359年-前336年)。阿敏塔斯三世(Amyntas III)之子。亞歷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Arrhidaeus的父親。
馬其頓雖不屬於傳統的希臘城邦,但與希臘城邦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腓力早年就曾在希臘的底比斯城邦為質。腓力回國之後,於公元前359年奪取了年幼的侄子的王位。他經過20多年的勵精圖治,打造了一個強大的馬其頓王國。他在內政方面,加強王權,改革幣制,促進貿易,建立新城市,打開出海口,但更重要的是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作為。
他建立了一支常備軍,訓練了一種戰鬥力很強的「馬其頓方陣」,並建立了強大的海軍。他利用希臘城邦之間的矛盾,在公元前338年喀羅尼亞一役中大勝希臘聯軍,第二年在科林斯召開全希臘會議,成立了以馬其頓為主導的科林斯同盟,確立了馬其頓對希臘諸城邦的控制。公元前336年,他在准備進軍波斯的前夕死於刺殺。
腓力二世在位的20多年間,馬其頓由一個內亂不止的小國崛起為希臘城邦的首領,並在軍事、經濟等方面累計了巨大的潛力,已經為其子亞歷山大的大征服准備好了充分條件。
二、腓力二世 (法蘭西)
腓力二世·奧古斯都(法語:Philippe II Auguste,1165年8月21日—1223年7月14日)法國卡佩王朝國王(1180年—1223年在位)。
1、早年事跡
腓力二世是法國國王路易七世之子,母親為香檳的阿黛勒,生於巴黎。其父由於健康欠佳,在1179年便讓14歲的腓力在蘭斯加冕。1180年4月28日,腓力與埃諾伯爵之女埃諾的伊莎貝拉結婚,這使得阿圖瓦作為嫁妝被並入法國王室領地。
路易七世於1180年9月18日去世後,15歲的腓力二世成為法國唯一的國王。他的叔父香檳伯爵亨利一世、蘭斯大主教紀堯姆·德·布盧瓦和沙特爾伯爵蒂博五世被宣布為法國的攝政。
2、他的統治
腓力二世是卡佩王朝的第一位強大的君主。在執政初期,他首先力圖擺脫攝政的束縛。與埃諾的伊莎貝拉的婚姻在客觀上有利於腓力與香檳家族的斗爭。尤其是1180年其父路易七世病危時,腓力二世拋開攝政獨自與來訪的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會談並簽訂條約,使香檳家族陷於孤立。後來他迫使香檳的亨利割讓了大量領地,包括阿米耶努瓦、維爾芒杜瓦和瓦盧瓦。這些領地成為王室領地的一部分,充實了腓力二世的力量。然而不久,香檳家族與佛蘭德伯爵菲利普·德·阿爾薩斯聯合,發起一場反對腓力二世的戰爭。經過幾年艱苦的努力,腓力於1185年與菲利普達成協議,解決了雙方的領土糾紛。
腓力二世奉行明顯的使國家集權化的政策,力圖抑制使法國王權陷於癱瘓的強大諸侯。這主要通過以下辦法來實現:爭取小封建領主和教會的支持,與經濟繁榮的城市維持良好關系(腓力二世大大擴展了路易六世給予城市自治權的制度,並且把市政憲章實行到諸侯領地內的城市中去,這就使得大貴族受到自己領地內城市的掣肘),極力拓展王室領地。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王室領地的直接擴大,這使腓力二世有能力與桀驁不馴的貴族進行對抗。通過4次大規模的合並領地,腓力二世事實上成為法國最大的封建領主。
王室領地的最大擴展來自於腓力二世與英格蘭金雀花王朝諸國王的斗爭。金雀花王朝的始祖亨利二世由於出身法國貴族而在法國境內擁有大量領地,包括安茹和諾曼底,又通過婚姻獲得對阿基坦的統治權。為了削弱亨利二世的勢力,腓力二世竭力挑撥亨利和他的幾個兒子(亨利、理查、約翰)之間的關系。腓力二世支持理查和約翰在亨利二世晚年發動的叛亂;在理查一世繼承王位後,他又積極策劃打擊理查。
腓力二世是1189年~1192年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領袖之一。歐洲的另外兩位重要君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和英王理查一世也參加了這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毫無成果:腓特烈在小亞細亞渡河時淹死,腓力二世與理查矛盾明顯而分道揚鑣(腓力於1191年返回法國)。理查單獨與穆斯林領袖薩拉丁議和後,在返回途中被新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的封臣、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俘虜。亨利六世後來成為腓力二世的重要盟友,他們在反對理查的問題上是意見一致的。腓力二世不斷蠶食金雀花王朝領地的行為終於引起理查的反擊:在佛蘭德伯爵博杜安九世和納瓦拉國王桑喬六世的支持下,理查一世在法國本土向腓力發起攻擊。一時間腓力二世似乎腹背受敵,因為桑喬六世從南方侵襲法國。但是理查一世的運氣很不好。在與腓力二世艱難地達成了一個為期5年的停戰協議(1199年1月13日)之後,理查去圍攻其宿敵利摩日子爵的領地沙呂斯堡。他在是役中被箭射中,不久因傷重去世。理查對腓力的戰役沒有取得任何重要結果。
在理查一世去世後,腓力二世繼續反對他的繼任者約翰(亨利二世最小的兒子)。腓力與約翰的第一次矛盾爆發於1200年,起因是後者與昂古萊姆的伊莎貝拉的婚姻。昂古萊姆的伊莎貝拉原本是馬爾什伯爵於格十世·德·呂濟昂的未婚妻,她與約翰的婚姻使呂濟昂家族失去了可能的領地嫁妝,於格·德·呂濟昂遂請求腓力二世主持公道。腓力二世抓住機會打擊約翰,他以領主的身份要求其封臣、阿基坦公爵約翰到法國應訴。在遭到約翰當然的拒絕後,腓力宣布金雀花家族在法國的所有領地都被法國國王沒收。腓力並於1202年與布列塔尼公爵阿爾蒂爾一世結盟。阿爾蒂爾是約翰的侄子,他擁有對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金雀花王朝的許多法國附庸都希望用他來取代剛愎自用的約翰。腓力二世利用這一點誘使阿爾蒂爾一世向他效忠,約定夾擊約翰的領地(諾曼底和普瓦圖)。然而阿爾蒂爾在1203年7月31日於米拉波附近遭到約翰的奇襲,被俘虜後帶往魯昂。不久阿爾蒂爾就神秘地失蹤了,普遍認為他被約翰下令殺害。腓力二世於是挑明了反對約翰的立場,於是年再次進攻諾曼底;他在摧毀了許多城堡之後,集中兵力攻打加亞爾堡。盡管英國士兵英勇奮戰,這座工事還是於1204年3月6日陷落。整個諾曼底隨後都落入腓力二世手中。令人驚異的是,在腓力二世侵入諾曼底時,約翰卻返回了英格蘭。
1206年10月13日,腓力二世與約翰在圖阿爾簽訂和約。這個和約對法國王室壓倒性地有利:約翰被迫放棄羅亞爾以北所有原屬金雀花王朝的領地,包括諾曼底、阿基坦、安茹和圖賴訥。按照條約,約翰應保有普瓦圖;但腓力於1207年就又侵入了這一地區。
約翰希望奪回失去的領地,與歐洲大陸上另一位重要君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四世結盟,約定從東西夾擊腓力二世的法國。他可謂是找錯了結盟對象;奧托四世本身正受到教廷史上最強大的教皇英諾森三世的孤立。1214年2月,約翰最終在拉羅歇爾登陸,很快進入安茹。1214年7月21日,腓力二世領導法軍與約翰和奧托四世的聯軍在布汶戰役中展開決戰。法軍在戰斗中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布汶戰役具有歷史意義。它不僅是羅馬帝國滅亡以來西歐發生的第一場傷亡重大的戰役,而且還標志著法蘭西取代德意志成為歐洲大陸上最主要的國家。德國在以後的歷史中不斷衰弱、分裂,而法國則在百年戰爭後成為西歐的頭號強國。
盡管腓力二世與教會一直保持著良好關系,但他從未受制於他們。他對教皇關於清剿朗格多克地區的異端的要求充耳不聞。他也拒絕了為英諾森三世發動一場反對阿爾比派異端的十字軍。1223年7月14日,腓力二世去世於芒特,遺體安葬在聖但尼修道院。
腓力二世是第一個沒有在生前就給王儲提前加冕的卡佩王朝國王。因為此時,法國王室的力量已經強大到不需要再用這種方式來確保王位了。
3、在巴黎的建設
在腓力二世統治時期,巴黎市區周圍建起了堅固的城牆。約在1200年,腓力二世在巴黎中心城島西端建立一座方形城堡;這座城堡後來成為盧浮宮的前身。同年,腓力二世正式批准巴黎大學的成立。於是從那時開始,許多學校被建立起來,包括現代巴黎大學的前身索邦大學(1257年,時為路易九世統治時期)。
4、家庭
歷次婚姻的對象及所生子女:
△埃諾的伊莎貝拉,阿圖瓦女伯爵,埃諾伯爵博杜安五世之女,1180年結婚
·路易八世
△丹麥的英格博格,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一世之女,1193年結婚
·無子女
△默朗的阿格尼絲,默朗公爵貝爾托爾四世之女,1196年結婚
·瑪麗
·讓-特里斯坦
·菲利普·於勒佩爾,布洛涅伯爵
△阿拉斯的「一位貴婦」
·皮埃爾·夏洛特,圖爾主教
三、腓力二世 (薩伏依)
腓力二世(Philippe II de Savoie,1438年2月5日出生於尚貝里,1497年11月7日逝世於同地)是布雷斯伯爵,從1496年至他逝世短期還出任薩伏依公爵、皮埃蒙特統治者、奧斯塔和莫列訥伯爵。他是薩伏依公爵路易斯最年輕的兒子。
1、事跡
腓力年輕時對他父親造反,結果被戰敗。他父親讓法國國王路易十一將腓力從1464年至1466年關押在洛什的城堡中。腓力被釋放後支持勃艮第公爵查理反對路易十一,他是薩伏依公爵和法國國王最重要的反對者之一。
他的曾侄子查理二世死後他短期成為薩伏依的公爵。
2、婚姻和子女
△1473年4月6日腓力與波旁公爵查理一世的女兒瑪格麗特(1438年—1483年)結婚,其子女包括:
·薩伏依的露易斯(1476年—1531年),與昂古萊姆伯爵查理結婚
·希羅尼穆斯(1478年出生和逝世)
·菲利貝特二世(1480年—1504年),薩伏依公爵
△瑪格麗特死後腓力於1485年11月11日與旁提耶夫伯爵的女兒克勞丁結婚。
·卡洛三世(1486年—1553年),薩伏依公爵
·路易(1488年—1502年)
·菲利浦·德·薩伏伊(1490年—1533年),日內瓦伯爵,內穆爾公爵
·阿索隆(1494年出生與逝世)
·約翰·阿瑪丟斯(1495年出生與逝世)
·菲利貝爾特(1498年—1524年),與朱利亞諾二世·德·梅第奇結婚
△此外他還有以下私生子女:
·瑞內(1468年—1525年),1499年被承認,尼斯和普羅旺斯總督
·安東內特(1500年逝世)與摩納哥領主讓二世結婚
·彼得,主教
·克勞丁(1528年逝世)與霍恩伯爵結婚
·瑪格利特
·簡
四、腓力二世 (西班牙)(圖)
腓力二世 Felipe II(西班牙語實際讀音為:菲利佩)(1527年5月21日—1598年9月13日)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國王(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國王(稱菲利佩一世 Filipe I,1581年起)。他的執政時期是西班牙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在腓力二世治下,西班牙的國力達到巔峰,歷史學家常以這段時間為哈布斯堡王朝之稱霸歐洲。腓力二世雄心勃勃,試圖維持一個天主教大帝國,但最終未能成功。
1、哈布斯堡王朝巨大遺產的繼承者
腓力二世是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的兒子,母為伊莎貝拉 (葡萄牙)。在查理五世於1556年宣布退位後,腓力二世繼承了哈布斯堡帝國除家族起源地奧地利和德意志之外的其餘所有部分。查理五世的弟弟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稱號和有名無實的在德意志的最高地位,而哈布斯堡王朝的軍事與經濟實力來源——西班牙和尼德蘭——都歸於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總共繼承了下列領地:西班牙、尼德蘭、西西里與那不勒斯、弗朗什孔泰、米蘭及全部西屬美洲和非洲殖民地。
2、在西班牙和尼德蘭的統治
腓力二世繼續執行其父在西班牙執行的一切強化中央集權的制度。在他統治時期,中央政府真正開始剝奪一些歷史上的王國和民族地域(阿拉貢,卡斯蒂利亞,巴倫西亞,特別是加泰羅尼亞)的獨立性。腓力二世撲滅了1590年至1591年阿拉貢為保持其自治地位而發動的暴動。他並且取消一些城市的自治法規,可能是為了更有利於王室獲得直接的稅收。在腓力二世時代,西班牙的集權程度和官僚體系的臃腫可與東方國家媲美。
腓力二世對低地國家實行毫不妥協的鐵腕統治;[[1567年]]他任命著名的將領和劊子手阿爾瓦公爵費爾南多·阿爾瓦雷斯·德·托萊多為尼德蘭總督。後者嚴厲鎮壓尼德蘭人民的一切反抗活動,處死了大約8000人。
腓力二世為堅定而狂熱的天主教徒,他的很多政策中都能看到宗教信仰的影子。這大大影響了他在一些問題上的判斷,並使政府捲入一系列宗教紛爭。特別是由於腓力二世希望鏟除各種異端或異教的決心,中世紀的宗教審判和迫害異端在他統治時期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腓力二世大力支持天主教宗教裁判所,使大批持異端邪說的人(無論是真有其事還是受到陷害)在火刑(火刑柱)上化為灰燼。他的另一項政策則使1568年—1570年被強制遷徙到西班牙內地的摩爾人受到殘酷迫害。從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開始的對穆斯林和猶太人的迫害和驅逐最終使西班牙的種族構成趨於「純化」。
3、國際舞台上的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執行了積極的對外政策,似乎他有決心也有能力推動一場把整個歐洲統一到一面旗幟下的運動。在即位之初,腓力二世曾因為希望維持他對義大利領地的支配和削弱教會力量而與教皇保羅四世發生一場不小的沖突。他也繼續進行其先輩為之努力的義大利戰爭。1557年,西班牙軍隊在聖康坦戰役中擊敗了法國軍隊。腓力二世於1559年和法國國王亨利三世簽訂了對西班牙有利的卡托—康布雷西條約,從而結束了綿延半個世紀的義大利戰爭。
腓力二世領導了對嚴重威脅歐洲的奧斯曼帝國的回擊。在他牽頭之下,組成了反對土耳其的「神聖同盟」,同盟成員除西班牙外,還包括教皇、薩伏依、威尼斯和熱那亞。[[1571年]],腓力二世的異母弟弟(查理五世的私生子)胡安 (奧地利)在勒班陀戰役中全殲了奧斯曼帝國艦隊。這次勝利因其終結了土耳其人在地中海上的擴張而永垂史冊。
1580年,腓力二世派遣阿爾瓦公爵率軍強行合並葡萄牙。
4、對英國和法國的干涉
1554年,當時還是王儲的腓力二世與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結婚,但婚後腓力二世幾乎不曾在英格蘭住過。腓力二世與瑪麗均為天主教徒,他們共同對國內的新教徒實行恐怖政策。然而在瑪麗一世死後,同情新教的伊麗莎白一世登上英格蘭王位。腓力二世曾向伊麗莎白求婚未果。伊麗莎白對新教的明顯偏愛促使腓力二世作出入侵英國的決定,他於1588年建立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無敵艦隊。
1588年5月,擁有130艘艦只和3萬余名戰士的無敵艦隊在麥迪納—西多尼亞率領下向英格蘭發起遠征。在著名的英吉利海峽遭遇戰中,這支艦隊被機動靈活的英國海軍擊潰了。在返航途中,又由於風暴因素而在蘇格蘭海域折損了很多艦只。
在無敵艦隊對英國的進攻遭受巨大的挫折之後,西班牙大傷元氣。盡管其強大實力還未倒塌,英格蘭也不可能立刻成為與之平起平坐的國家,但從此西班牙在海上的威力就趨於衰落。
腓力二世的另一項錯誤決定同樣源於他的宗教熱情。在法國發生可怕的法國宗教戰爭之後,腓力二世馬上倒向了天主教神聖聯盟一邊,該聯盟由吉斯家族領導,致力於消滅法國的胡格諾派教徒。1591年形勢最混亂的時候,西班牙的軍隊甚至開進了巴黎。腓力二世希望他的女兒與第四代吉斯公爵吉斯公爵 (第四)-查理·德·洛林結婚,並使後者繼承法國王位,但最終未能成功。1595年,腓力二世被納瓦拉的亨利(此時已是法國國王亨利四世)擊敗。後來腓力二世終於承認了亨利四世的國王地位。
5、評價
腓力二世是有作為的偉大君主,他統治時期的西班牙國力昌盛,給人以深刻印象。但是,他的雄心壯志是建立在無視國家整體經濟環境的前提之下的。為保障無休止的軍事行動,西班牙支出了巨額的軍費;腓力二世不得不多次增稅。盡管西班牙有美洲殖民地的強力支撐,她仍未能解決軍費浩盪作成的財政危機,以至腓力二世在1557年、[[1575年]]和1598年3次宣布國家破產。毫不妥協的宗教政策也使腓力二世到處樹敵。由於這些弊端,腓力二世的統治從長遠看對國家產生了不利影響。在他去世後,西班牙很快衰落了。
6、家庭
△配偶:
·葡萄牙的瑪麗亞·曼努拉(1527-1545),終年18歲。
·英格蘭的瑪麗一世(1516-1558),終年42歲。
·瓦盧瓦的伊麗莎白(1545-1568),終年23歲。
·奧地利的安娜(1549-1580),終年31歲。
△子女:
·唐·卡洛斯(1545-1568),未婚,終年23歲。
·伊莎貝拉·克萊拉·尤金妮亞(1566-1633),原本自幼和魯道夫二世訂婚,經過多般拖延,後者在她30歲後悔婚。33歲改嫁其七弟阿爾布雷希特七世(1559-1621),享年67歲。
·卡特琳·米蓋拉(1567-1597),18歲嫁薩伏伊公爵卡洛·埃馬努埃萊一世,終年30歲。
·費爾南多(1571-1578),未滿七歲夭折。
·卡洛斯·洛侖佐(1573-1575),未滿2歲夭折。
·迭戈(1575-1582),8歲夭折。
·腓力三世(1578-1621),終年43歲。
·瑪麗亞(1580-1583),3歲夭折。

E. 義大利有沒有國王

由於王室協同墨索里尼將國家拖入戰爭,1946年公民投票廢除君主制。憲法規定王室後代不能進入義大利。2003年義大利參議院同意修改憲法,同意王室成員回國。

F. 義大利國王哪去了,是怎麼從王國到共和國的,

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的兒子翁貝托二世於1946年被迫退位,義大利在1946年6月2日舉行的公民投票後正式成為現時的義大利共和國。

1861年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成立新的義大利王國。

在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掌權的1922-1943年這段時間里,義大利王國也通常被歷史學家稱做「法西斯義大利」。在二戰結束前的兩年中,義大利王國轉投同盟國陣營,墨索里尼及其狂熱法西斯主義追隨者曾在義大利北部成立過一個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1946年戰後民怨四起,公民投票中人民一致選擇放棄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即今天的義大利共和國。

(6)義大利國王住在哪裡擴展閱讀

義大利王國的歷任君主: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ctor Emmanuel II of Italy) (1861年至1878年):義大利王國第一位國王。

翁貝托一世(Umberto I of Italy)(1878年至1900年):批准與德國和奧匈帝國同盟。在1900年被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暗殺。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1900年至1946年) :經歷義大利國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

翁貝托二世(1946年) :義大利的最後一位國王,呼籲義大利公民投票是否將保留君主制,贊成義大利共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義大利王國

G. 二戰義大利國王元首是誰

義大利沒有元首的稱號,只有一個墨索里尼,似乎只是被被稱為「領袖」,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幾乎把所有大權都給了墨索里尼了。。。

H. 西班牙國王在哪住著

薩蘇埃拉宮

薩蘇埃拉宮是座規模不大的兩層樓,外牆用淺灰色花崗岩、白石、紅磚和深棕色石板建造,古雅莊重,樸素和諧。院內種植了雪松、橡樹、極樹、白臘樹、棟樹等樹木和各種花草。這座宮殿的四周是密密的橡樹林,林中有成群的鹿和抱。遠處是高高的瓜達拉馬山。環境十分優美,安靜。
1962年作為王位繼承人的胡安·卡洛斯與索菲婭結婚後,按照佛朗哥的安排住進這座王宮。胡安·卡洛斯登基後,人們曾建議他搬到豪華的帕爾多宮,被他拒絕。帕爾多宮,又譯豹宮,共有300多個房間,是歷代國王居住的行宮之一,佛朗哥生前也在這里居住。胡安·卡洛斯不願意這樣浪費和奢侈,迄今已在薩蘇埃拉宮居住了近40年。
薩蘇埃拉宮不僅與歐洲其他王宮相比,就是國內現存的上百座王宮相比也是很小的一座。宮內除了國王一家的住所和辦公室外,還有王宮工作人員的辦公室、接待大廳、小客廳和客房、餐廳及祈禱廳以及工作人員住房等。西班牙移民宮內收藏了大最壁毯畫。

I. 義大利首都是哪

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人口283萬,面積208平方千米,加上郊區,總面積超過2000平方千米,是義大利的最大城市。它位於台伯河下游平原,橫跨河流兩岸,河上有24座橋梁把城市連在一起。由於建在7個山丘之上,故有「七丘城」之稱。幾乎所有的現代化建築都建在古羅馬城之外,結果形成了新舊兩個羅馬城。

羅馬是古羅馬的發源地,是歐洲歷史最久的古代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羅馬人就從東北部移居此地,於公元前8~4世紀在這里修築城堡。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統一了義大利半島,公元前27年控制了地中海。公元1~2世紀,羅馬帝國疆域西接英國邊界,北到德國,東到中東,南到北非,成為西方最大的帝國之一。作為首都,羅馬進入了全盛時期。公元756~1870年,羅馬是教皇國的首都。1870年起是統一的義大利的首都,教皇國從此退居梵蒂岡,成為羅馬城內的袖珍小國。墨索里尼時代開始建設新羅馬城,但是它的發展,主要是在二次大戰以後。

這座歷史悠久、高度現代化的歐洲名城,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城徽,它不是自由女神,也不是小美人魚,而是一隻母狼正在哺育兩個小男孩的雕塑。關於它的來歷,有一段神話般的傳奇故事。古時候,特洛伊城被希臘人攻克之後,特洛伊王子埃納亞逃到台伯河入海口,受到拉丁國王的熱情接待,並招他為婿。埃納亞的後代創建阿爾巴城,在那裡進行世襲統治。傳到努米托雷為王時,他的弟弟阿穆利奧篡奪王位,驅逐了努米托雷,下令處死努米托雷的兒子,逼其女兒西爾維亞充任女司祭,從而剝奪了她結婚的權利。但她卻偷偷與戰神馬爾斯結合,一胎生下兩個男孩,羅慕洛和瑞穆斯。阿穆利奧得知後,處死了西爾維亞,並將她的孿生兒子雙雙裝進竹籃,拋入台伯河中。籃子被沖到岸上,嬰兒的啼哭聲引來了一隻母狼,將他們銜走。母狼並沒有傷害嬰兒,而是慈母般地給他們餵奶。後來,兩個男孩被獵人帶回家中,並把他們撫養成人。兄弟二人和他們的父親戰神馬爾斯一樣,膂力過人,英勇善戰。他們殺死了篡奪王位、殺害他們母親的阿穆利奧,迎回了外祖父努米托雷。努米托雷把台伯河左岸的一片土地賜給外孫,讓他們在這里共建新城。城堡建成之後,兄弟二人爭奪新城主宰,哥哥羅慕洛殺死弟弟瑞穆斯,成為新的國王,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羅馬就是由羅慕洛演化而來的。羅慕洛兄弟創建羅馬城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每年的這一天,羅馬市民都要舉行盛大的建城日慶典,人們手裡高舉著的標志,就是印有母狼哺乳兩個男孩的羅馬城徽。

羅馬以古城聞名於世,它既是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又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寶庫。來到羅馬城,就像走進了一座規模巨大的露天博物館。

羅馬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三多」。一是教堂多。舊說「教堂2000多,雕像比居民多」。羅馬現存教堂300多處,此外還有300多座修道院。那些較大的教堂,多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本身就是寶貴的藝術品。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建在「城中之國」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雄偉壯觀,居世界教堂之冠。除了教堂和修道院,羅馬還開設7所天主教大學,培養出來的神職人員,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世界各地。

二是雕塑多。廣場、公園、街頭、巷尾、庭院、屋頂,各種各樣的雕像比比皆是。在台伯河的一座大理石橋上,有一組天使雕像,她們身上長著翅膀,手裡各執不同樂器,個個姿態優美,神態安祥,披在身上的衣衫在飛舞飄動。漫步橋上,好像置身於天使們的歡迎行列之間。

三是噴泉多。全市大約有9000多處噴泉,給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又添上一層迷人的色彩。著名的特雷維噴泉,據說是為了紀念一位給羅馬軍隊指點水源的少女修建的。噴泉正中是威嚴的海神像,兩側各有一座女神,分別象徵「富饒」和「安樂」。海神像前面是噴泉主體。泉水從四面八方的石縫湧出,漫過層層岩石,匯入巨大的清池。在泉石之間,有兩尊騎士雕像,駕馭著兩匹生翅駿馬,從洶涌的波濤中破浪而出,氣勢磅礴,造型逼真,使觀者如聞浪擊馬嘶之聲,如見海神出海之勢。羅馬的噴泉常與人們的願望相關:有的泉水可以幫助青年男子解除相思之苦,得到心中姑娘的愛情;有的噴泉可以幫助姑娘找到理想中的情人……。

「三多」是羅馬城市的一大特徵,但遠不是它的全部。羅馬的名勝古跡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魁里納爾宮、埃馬努埃爾紀念碑、萬神殿和科洛西姆角斗場。

魁里納爾宮是義大利的總統府,坐落在羅馬城北魁里納爾小山上,建於1574年,由教皇五世授命建築師拉米尼奧·蓬齊奧設計建造。17、18世紀,又在著名建築師和畫師指導下擴建、修繕和裝飾,帶有明顯的希臘建築風格。宮殿庭院有御花園,布局得體,纖濃適度,與整個建築融為一體。花園三面是44根壁柱組成的迴廊,一面是希臘陶立克式鍾樓。宮前是魁里納爾廣場,中央聳立著從奧古斯都大帝陵墓移來的紀念塔。宮殿四周裝飾著古代神話人物的雕像。宮後是一座公園。宮內裝飾著華麗的吊燈和精巧的壁畫,擺放著考究的傢具和其它用品。宮里收藏著大量不同時期的名畫和各種貴重的工藝品。其中有一幅肖像,遠處看上去,極像一幅油畫,畫上的女人維妙維肖。走近畫前,卻是由各種彩石製成的鑲嵌作品。其藝術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魁里納爾宮曾是教皇的夏宮,義大利統一之前,羅馬教皇就住在這里。1870年義大利王國定都羅馬,魁里納爾宮成為皇宮。1946年義大利共和國成立,它又成為總統居住和辦公的地點。到義大利訪問的外國元首,也在此下榻。宮門由身著傳統軍服、身材魁梧的衛兵守衛,每天下午換崗時舉行莊重的換崗儀式,遊人把它當作精彩的節目,興趣十足地觀賞,直到結束,才滿意地離去。

埃馬努埃爾二世紀念碑又名無名英雄紀念碑,通體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一座宮殿式的建築,雄偉高大,矗立於威尼斯廣場南端。設計師是薩科尼,建於1885~1911年。此碑是為紀念義大利開國國王埃馬努埃爾二世修建的,是義大利獨立和統一的象徵。碑上刻有「祖國統一,人民自由」巨型拉丁文。碑前是寬大的石階,左右兩側各有象徵「思想」和「行動」的鍍金銅像。石階前方建有兩個半圓形的噴水池,池中各卧一巨人石像,分別代表義大利東西兩面的海洋。左面的代表亞得里亞海,由誇得雷利設計;右面的代表第勒尼安海,系賈樂理的作品。登階而上,左右各有兩座大理石像,左邊象徵「毅力」和「和氣」,右邊代表「犧牲」與「正義」。從左右兩側拾級登上平台,中央石砌高台座上,便是埃馬努埃爾二世的鍍金騎馬銅像。像的高與寬均為12米,是馬卡尼亞尼的精心傑作。銅像後面是72米的長廊,16根15米高的石柱支撐著廊頂。長廊兩端塔樓平台上,高聳著黑色騎士的雕像。廊內有各省的模型,廊壁上裝有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浮雕。走廊兩端各有4匹銅馬拉著1輛雙輪戰車的雕塑,由勝利女神駕馭。它們是方塔納埃和巴爾托利尼的作品。1921年,為紀念為國犧牲的英雄,在紀念碑的基底下增建了無名英雄墓。墓前聖火長明,兩旁有2名士兵侍立守護。衛兵身後有兩塊浮雕,左邊是「工作第一的群眾」,右邊是「愛國至上的人民」。紀念碑與無名英雄墓,都是為紀念義大利的獨立與統一而建的,故又稱「祖國祭壇」。每年國慶節,都在這里舉行隆重儀式,由義大利總統主持向無名英雄獻花圈。各國元首來訪,通常也要到祭壇獻花致意。

萬神殿從威尼斯廣場北行不遠,便是萬神殿。這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著名古代建築,是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奧古斯都於公元前27~25年修建的,先於角斗場100多年。此殿後被雷電擊毀,於公元120~125年重建,至今仍保留其原貌,是當時古羅馬的唯一大型建築。門廊呈長方形,16根巨柱支撐著古希臘式三角形門頂,石柱都是用整塊花崗岩雕成。建築物主體是圓形結構,上部圓頂是世界圓頂建築中最大的一個。殿堂內不見一根柱子,不設一扇窗戶,陽光只能從圓頂中央直徑9米的圓口射進來,使神殿顯得更加森嚴、肅穆。

萬神殿是為古羅馬大將軍安東尼征服埃及而修建的。7世紀時改作教堂,除了供奉神祗,又是名人的墓地,拉斐爾、愛麥虞限、埃馬努埃爾二世等人,就長眠在這里。

科洛西姆角斗場它是世界八大名勝古跡之一,是公元72年,羅馬皇帝為了慶祝征服耶路撒冷的勝利,強迫數萬名猶太人俘虜,歷時10年建成的。角斗場坐落在市區帕拉丁山以東的盆地,以大理石砌成,呈橢圓形,周長527米,最大直徑180米,最小直徑156米,高57米,有4層看台,76個出入口,可容觀眾5萬人,頗似今天的體育場。2000年前設計建造出如此奇偉的建築,堪稱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角斗分人與人相鬥、獸與獸相鬥、人與獸相鬥,角斗雙方,必有一方死亡。羅馬貴族,就是以這種殘忍的方式取樂。據說,僅在開幕的100天表演中,便有3000多名奴隸、俘虜和5000多頭獅子、老虎等猛獸,在你死我活、血肉模糊的搏鬥中死亡。奴隸主貴族的這種驕奢殘暴,激化了階級矛盾,終於引發了當年震撼歐洲的奴隸大起義,其領導者就是奴隸角鬥士斯巴達克。可以說,羅馬的古代文明打著深深的野蠻印跡,滲透著無數奴隸的鮮血。

J. 為什麼拿破崙還是義大利的國王

1805年5月23日,拿破崙在米蘭舉行了光彩華麗的即位典禮,加冕為義大利國王,在庄嚴的王座上,他被米蘭樞機主教授予王室徽章,接著他走上祭壇,拿起鐵王冠,戴在自己頭上,並按照古代倫巴第國王登基典禮上的傳統朗聲宣布:「Dieu me la donne, gare à qui la touche」(「上帝以之賜吾,他人誰敢褻瀆」)。
此後,拿破崙1805年7月15日建立了「鐵王冠騎士團」,由3個等級的傑出騎士組成,人數分別為20,30和50。拿破崙失敗後倫巴第並入奧地利,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於1816年元旦重建騎士團。1838年9月6日,弗朗茨一世決定在米蘭用鐵王冠為自己加冕為倫巴第及威尼斯國王。奧地利和義大利之間的戰爭結束後,奧地利人於1859年撤出義大利,鐵王冠被轉交到撒丁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手中,此人後來成為義大利國王。 人家吥捨得下位.! 聲譽好。!!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國王住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變異毒株哪裡來 瀏覽:943
伊朗到越南多少公里 瀏覽:409
義大利咽喉炎吃什麼葯 瀏覽:144
印尼金剛是什麼樣的 瀏覽:584
越南沒有衛生紙怎麼上廁所 瀏覽:747
英國購物商品英語怎麼說 瀏覽:231
伊朗打架伊拉克為什麼挨打 瀏覽:835
義大利遺產為什麼那麼多 瀏覽:638
英國地鐵為什麼明年開通4g 瀏覽:930
印尼最發達的城市是哪裡 瀏覽:388
中國疫苗有效率多少 瀏覽:991
中國新冠疫苗哪些人群不可以注射 瀏覽:257
怎麼運輸到越南 瀏覽:189
伊朗什麼時候開始發展 瀏覽:199
印度的形容詞英文單詞怎麼寫 瀏覽:61
中國至越南的飛機票多少 瀏覽:648
伊朗與中國什麼時候通航 瀏覽:233
伊朗女性什麼時候不戴頭巾 瀏覽:17
傳入歐洲的有印度的什麼 瀏覽:488
印度人講粵語的有多少人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