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大利的前三大城市是哪三個
義大利的前三大城市是:羅馬、米蘭、都靈
一、羅馬
義大利首都羅馬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天主教中心,羅馬教廷所在地,前羅馬帝國首都。由於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歷史,故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
羅馬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的台伯河畔,總面積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08平方公里。羅馬市現由55個居民區組成,羅馬市是義大利最大的城市。
二、米蘭
米蘭,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首府,前西羅馬帝國首都,涵蓋9個省,272個市,是義大利最大的大都市和歐洲及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是義大利的經濟引擎,經濟首都。
三、都靈
都靈是義大利第三大城市,大工業中心之一,皮埃蒙特區首府。位於波河上游谷地,海拔243米。人口約103.5萬。冬溫夏熱,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冬春降水較多,且多山谷風。
現為義大利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多大型的現代化企業。歐洲的電力煉鋼和電子加工中心之一。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有發動機、機床、電子、電器、化學、軸承、飛機、精密儀器、儀表以及軍火工業等。
(1)義大利侖巴第都有哪些地方有名擴展閱讀
義大利地理環境: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其領土包括阿爾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區,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和其他的許多島嶼。亞平寧半島占其全部領土面積的80%。
義大利陸界北部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並且與突尼西亞、馬爾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
自然資源:
義大利自然資源貧乏,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硫磺以及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礦產資源。
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只能滿足一小部分國內市場需求,75%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義大利傳統重要可再生能源為地熱和水力,地熱發電量為世界第2僅次美國,水力發電為世界第九。
⑵ 義大利倫巴第大區有什麼好玩的
義大利氣候溫暖,四季鮮明,夏季乾燥,冬季多雨。因此盡管在盛夏之際、氣溫再高,但在陰涼處和室內卻很涼快。夜間甚至會感到有些涼。夏天的義大利非常炎熱,南部還會特別乾燥。冬季北部地區異常寒冷,特別是阿爾卑斯山脈附近,南部的冬天-如西西里島等地氣候比較溫和。最好是在非旅遊旺季去義大利,即4月到6月和9月、10月。這些時間天氣不錯,物價比較低,遊客也較少。旅遊旺季7、8月份,天氣非常熱,物價也水漲船高,到處都涌滿了前來度假的遊客,海邊和山邊的住宿一般都預訂滿了。要注意的是很多海邊的旅店和參觀在冬季都不開放。
春天最適合欣賞美術、歷史及文化。那不勒斯灣、索倫托半島及西西里島一帶,正是鮮花盛開的最佳季節。北部倫巴第州(區)的水田中禾苗在風中搖曳,中部地區麥田間罌粟在爭奇斗艷。總之在這個時期各地都不斷有各種熱鬧的慶祝活動。
夏天燦爛的陽光普照下的義大利是最美麗的。豐富的海濱沙灘吸引了歐洲各國的遊客。洗海水浴的最佳時間是6月下旬到9月上旬。7~8月期間則能欣賞到在維也納和羅馬等地舉行的野外歌劇和音樂會。另外,阿爾卑斯的滑雪場還可以進行夏日滑雪。傍晚的日落時間大約在晚上9點左右,所以在市裡觀光盡可以悠閑而行。
秋天是欣賞美術、探訪歷史遺跡的好時節,也可盡情欣賞中部爽朗的秋天,另外,還可以參加各地舉行的葡萄酒節及慶豐收會。
冬天是冬季運動的大好時節。可在阿爾卑斯山和亞平寧山脈的滑雪練習場享受滑雪的快樂。利帕里沿岸地區和西西里島這個季節仍比較溫暖,所以最適合旅遊光觀。從12月份開始,各地紛紛開始上演歌劇。
義大利,特別是羅馬,是小偷泛濫的地方,隨時注意自己的財物。在街頭拍照不得使用三腳架。羅馬、拿波里Naples,Palermo和Syracuse還有街頭摩托車搶劫的危險。所以請注意背好背包,且把包背在馬路內側。買皮製品時,若注有"Made in Italy"即義大利制的,若"Italy",則是國外代工品(如中國、東南亞等地)。不要飲用生水、即使飯店裡也一樣,可用礦泉水代替。若遇到義大利男人近於熱情地贊美女性遊客,不必受寵若也不必大驚小怪,這多閏出他們浪漫的天性。無論男士,女士都不得穿短褲、短裙或無袖襯衫上教堂或天主教博物館參觀。
義大利時間比北京時間晚7小時(比英國快1小時),從3月底-9月底實行夏季。
⑶ 義大利著名的城市有哪些
1、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與帕多瓦組成大帕多瓦—威尼斯地區。別名「亞得里亞海的女王」、「水都」、「橋之城」及「光之城」,堪稱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傾瀉著溫柔。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因「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
⑷ 倫巴第的行政區劃
米蘭人口1256211
布雷西亞人口187567
蒙扎人口120204
貝爾加莫人口113143
瓦雷澤人口80,511
塞斯托-聖喬凡尼人口78850
科莫人口78,680
布斯托-阿西齊奧人口75,916
申尼澤路-包薩莫人口72,050
帕維亞人口71,214
克雷莫納人口70,887
域基華奴人口57,450
利拿奴人口53,797 米蘭(義大利語:Milano,英語:Milan)是歐洲國家義大利的西北方大城,位於義大利人口最密集和發展最高的倫巴第平原上。它也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相當悠久,以觀光、時尚、建築聞名。
米蘭現有130萬居民,但若將郊區的居住人口算入,則可能有400萬人。
總面積約有1982平方公里。米蘭是倫巴第的省會和義大利的經濟中心。其市區生產總值占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4.8%,米蘭位於世界上最富饒的地區之一的中心。
米蘭博覽會是世界上最領先的博覽會之一,其2005年7月開用的新會場佔地250萬平方米,展覽面積46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博覽會場。中世紀里米蘭被寫為Mailand,今天德語依然使用這個名字,它來自於凱爾特語的Mid-lan,意為「平原中心」。
羅馬人稱它為Mediolanum。米蘭省位於倫巴第西部,面積1982平方公里,人口3707210人(2001年普查),分188個鄉鎮。米蘭市從1991年到2001年人口減少了113084人。
米蘭以其時裝工業著稱,它是世界上的時裝首都之一,其蒙特拿破崙大道上的時裝商店舉世聞名。米蘭的伊曼紐爾二世長廊有世界上最老的購物中心的名聲。另一個米蘭特產是聖誕節的甜點心巴內多內。米蘭還以出產阿爾法羅密歐汽車品牌和絲綢工業著稱。
義大利的歷史,在地中海地區,不論從文化或社會發展角度都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這一地區有著重要的史前時期人類活動的記錄。許多地方,如拉丁、托斯卡納、翁布里亞、巴西里卡塔,都有著重要的考古遺址。大希臘,伊特魯里亞文明,以及其後的羅馬帝國分別統治了這片土地許多個世紀。義大利的發展亦即是羅馬帝國的興衰。
中世紀時,由於西羅馬帝國滅亡,義大利地區隨著中世紀的封建制度,變成以城邦發展為主體,教廷在中世紀對義大利以至全歐洲有著長遠的影響。15世紀末,發源於義大利中部佛羅倫薩的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運動確定了近現代歐洲思想和藝術的根基。文藝復興令義大利地區芸集著各種有專能的學者,多個城邦的經濟蓬勃,每個富甲一方的義大利富商成為當地的大地主。義大利自然被分裂成多個小城邦國。
義大利領土以自歐洲大陸延伸入地中海的亞平寧半島為主,再加上兩個主要島嶼-西西里島和撒丁島。義大利東北方為亞得里亞海,東南方向為愛奧尼亞海,西南方向為伊特魯里亞海,以及西北方向是利古里亞海。
⑸ Regione Lombardia是什麼地方
倫巴第(Lombardy)是義大利北部大區,北與瑞士相鄰。包括貝加莫、布雷西亞、科莫、克雷莫納、帕維亞、松德里奧、瓦雷澤、曼圖亞、米蘭九省。面積2.38萬平方公里。義大利最重要的經濟區。
倫巴第(Lombardy)是義大利北部區名。北與瑞士相鄰。包括貝加莫、布雷西亞、科莫、克雷莫納、帕維亞、松德里奧、瓦雷澤、曼圖亞、米蘭九省。面積2.38萬平方公里。人口889.4萬(1982)。首府米
倫巴第
蘭。北部為阿爾卑斯山地,南部是波河中游平原,灌溉方便。全國最大的工業區,以鋼鐵、機械、汽車、化學、紡織為主,多集中於以米蘭為中心的地帶。產天然氣。多湖泊,有加爾達湖等。阿爾卑斯山區旅遊業很盛。倫巴第大區是阿爾卑斯山脈的延伸部分,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大區,坐落在義大利和瑞士
義大利倫巴第區旗
交界的地方,其北部是瑞士。南部有浪漫的科摩湖和寬闊的馬祖爾湖,以及波河平原。這一地區是義大利的中心,有著大量豪華的湖畔別墅,花園中栽滿了奇珍異草;許多奢華的宮殿以及金碧輝煌的大教堂。倫巴第大區共包括貝加莫、布雷西亞、科莫、克雷莫納、帕維亞、松德里奧、瓦雷澤、曼圖亞、米蘭九省。當然這一地區的現代工業以及大規模農業都發展得很好,而且倫巴第大區還是義大利的金融中心。米蘭城倫巴第大區的首府。
義大利六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倫巴第大區,首府為義大利北部的最大城市米蘭。倍耐力公司塔是全義大利最高的摩天大樓,同時也是倫巴第區政府的所在地。
倫巴第是全球經濟其中一個火車頭,大區的GDP經統計價值大約4000億歐元。倫巴第是歐洲三個最富有地區之一,人均GDP高於義大利其它地區百分之三十。2003年的歐盟統計處(Eurostat)的統計,倫巴第是整個歐洲地區GDP最高的一個地區。很多外國或國
街頭景象
有公司於米蘭都設有總部,倫巴第亦是很多頂級的足球、欖球、冰上曲棍球及籃球球會的主場。
倫巴第的十二個省再細分為合共1,562個市鎮(communes),上至人口最多的米蘭(1,256,211人),下至莫特朗尼鎮(Morterone),只有33人(2001年統計)。
⑹ 倫巴第的簡介
倫巴第(Lombardy)是義大利北部區名。北與瑞士相鄰。包括貝加莫、布雷西亞、科莫、克雷莫納、帕維亞、松德里奧、瓦雷澤、曼圖亞、米蘭九省。面積2.38萬平方公里。人口889.4萬(1982)。首府米蘭。北部為阿爾卑斯山地,南部是波河中游平原,灌溉方便。全國最大的工業區,以鋼鐵、機械、汽車、化學、紡織為主,多集中於以米蘭為中心的地帶。產天然氣。多湖泊,有加爾達湖等。阿爾卑斯山區旅遊業很盛。倫巴第大區是阿爾卑斯山脈的延伸部分,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大區,坐落在義大利和瑞士交界的地方,其北部是瑞士。南部有浪漫的科摩湖和寬闊的馬祖爾湖,以及波河平原。這一地區是義大利的中心,有著大量豪華的湖畔別墅,花園中栽滿了奇珍異草;許多奢華的宮殿以及金碧輝煌的大教堂。倫巴第大區共包括貝加莫、布雷西亞、科莫、克雷莫納、帕維亞、松德里奧、瓦雷澤、曼圖亞、米蘭九省。當然這一地區的現代工業以及大規模農業都發展得很好,而且倫巴第大區還是義大利的金融中心。米蘭城倫巴第大區的首府。
義大利六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倫巴第大區,首府為義大利北部的最大城市米蘭。倍耐力公司塔是全義大利最高的摩天大樓,同時也是倫巴第區政府的所在地。
倫巴第是全球經濟其中一個火車頭,大區的GDP經統計價值大約4000億歐元。倫巴第是歐洲三個最富有地區之一,人均GDP高於義大利其它地區百分之三十。2003年的歐盟統計處(Eurostat)的統計,倫巴第是整個歐洲地區GDP最高的一個地區。很多外國或國有公司於米蘭都設有總部,倫巴第亦是很多頂級的足球、欖球、冰上曲棍球及籃球球會的主場。
倫巴第的十二個省再細分為合共1,562個市鎮(communes),上至人口最多的米蘭(1,256,211人),下至莫特朗尼鎮(Morterone),只有33人(2001年統計)。
⑺ 義大利的著名城市有那幾個
羅馬、米蘭、都靈、熱那亞、威尼斯等。
1、羅馬
羅馬(Roma)為義大利首都,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羅馬也是古羅馬和世界燦爛文化的發祥地,已有2500餘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是義大利佔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
2、米蘭
米蘭,古羅馬時期被稱為米迪歐蘭尼恩(Mediolanium),義大利 第二大城市。米蘭省的省會和倫巴第大區 的首府,位於倫巴第平原上。米蘭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悠久。
3、都靈
都靈市(Città di Torino,與都靈大都會Città metropolitana di Torino同名),義大利第三大城市、皮埃蒙特大區首府,歐洲最大的汽車產地,還是歷史悠久的古城,保存著大量的古典式建築和巴洛克式建築,也是尤文圖斯足球俱樂部的主場。
4、熱那亞
熱那亞,義大利最大商港和重要工業中心,利古里亞區熱那亞省首府。位於義大利北部,利古里亞海熱那亞灣北岸,為著名旅遊勝地。義大利最大商港和重要工業中心,利古里亞區熱那亞省首府。位於義大利北部,利古里亞海熱那亞灣北岸。
5、威尼斯
又被稱為水城,風水學上的水城是指穴山周圍水流環繞所構成的形勢。術語解釋風水學家認為,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水流能使龍脈止勢,生氣融聚,因此,眾水環繞,朝海拱辰,即是龍脈結穴之象。水城之勢,以環抱為吉,而反背為凶。
⑻ 倫巴第的旅遊景點
布雷拉畫廊景區
布雷拉畫廊是米蘭市的一座著名畫廊。原為基督教會學校,由建築師里基尼於1651年設計擴建,由其子最後建成。1870年曾為米蘭國家圖書館,後成為美術館、天文館,現為畫廊。整座建築呈四方形庭院,共兩層,均有柱廊。庭院中有一座拿破崙一世的高大銅像,右手握有勝利的象徵,左手拿著權仗,銅像由新古典主義大師安·卡諾瓦於1809年鑄成。四周有許多科學家、藝術家的石像。整個大廈共分40室,收有各種名畫。在第四室,展出威尼斯畫派重要人物廷托雷托的很多作品,如《聖海倫持十字架與聖者》、《基督由十字架卸下》、《聖馬可的奇跡》等;在第23室內的畫像中最醒目的是拉斐爾的《聖潔聖母的婚禮》。畫中的婚禮在陽光明媚的廣場舉行,而不是在教堂進行,由最高祭司主持,約瑟正將戒指戴到瑪麗亞手上。其餘人物分列兩側,形成對稱構圖。廣場石塊透視線、人物陰影、背景中16角洗禮堂構成的空間距離使畫面呈現無限的深遠感。畫面色彩鮮艷而又和諧,充滿樂感,似乎婚禮在樂曲中進行,充分顯示了畫家的藝術造詣。而在第31、32和33展室則珍藏著倫巴第畫派、義大利各地名畫家及歐洲其他國家如魯本斯、倫勃郎等著名畫家的作品。 國立科學技術博物館景區
國立科學技術博物館是米蘭市的一座大型博物館,1953年為紀念達·芬奇誕辰500周年而建。館內陳列品不計其數,凡與科學技術有關的無所不包。最突出的是達·芬奇大廳,廳內陳列著達·芬奇一生中在科學技術方面無數的創造,包括實物、模型、設計圖、草圖等等。馬可尼展室保存著這位無線電發明家生前用過的科學實驗儀器。另外的展室展示原始冶鐵技術和現代冶鐵技術的比較、煉銅、煉鋼、煉鋅的機械作業情況、交通工具、各種鐵路機車以及石油開采、無線電、天文學、光學、電力、航海等方面的發明創造等。 米蘭主教教堂景區
米蘭市中心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世界最華麗的教堂之一,規模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米蘭的象徵,被馬克·吐溫稱贊為「大理石的詩」。1386年開始興建,各國工程師紛紛設計方案,1500年最後完工。雖經多人之手,但始終保持了「裝飾性哥特式」的風格。教堂建成後,內部又陸續增建了不少附屬物,直到19世紀末才最後定型。不久,維修工程也開始進行,1935年進行了大規模維修,二戰後對1943年遭受轟炸的損毀處進行了修建,此後又更換了地板,維修了堂內的12根大型直柱。20世紀80年代中期最後完成維修工程。
教堂大門內的日晷是1786年建造的,陽光自堂頂射入時,隨著地球的旋轉,陽光的移動,一年四季均可准確指出每天的中午時刻。
教堂內外牆等處均點綴著聖人、聖女雕像,僅教堂外就有3,500尊之多,教堂頂有135個尖塔,每一塔頂立一塑像,另有150個水道,410個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裝飾有浮雕。最大的尖塔居於堂頂正中,高達108.5米,上面是一座高4.16米的鍍金聖母雕像,這一大教堂最初的正式名稱為「聖母誕生大教堂」。正面大門下半部為巴洛克式,上半部為哥特式。6座龐大石柱,隔著5道銅門,上面遍布浮雕,正中大門銅雕描繪聖母瑪麗亞生平事跡,完成於1896年至1908年。堂內呈拉丁十字形,即直大於橫。殿內高46.8米,長148米,寬61.5米,可容納3.5萬人。屋頂由12根高24米、直徑3.5米的大理石石柱支撐,形成5道走廊。柱頂四周刻有8座石像穹隆,殿內的雕像有800多座。教堂內的大窗共有24扇,高越20米,均為彩色玻璃畫,描繪的是宗教故事。
殿內的大祭壇是佩萊格里尼於1581年設計的,四周設5尺高欄,正中聖體龕外有8根鍍金銅柱,支撐著一個凱旋基督銅像的頂蓋,將他罩於其中。其下由四個小天使抬著。祭台後的管風琴造於1542年,1939年擴充,成為一個有180個調音器、1.3萬個音管的大風琴。
教堂有6座石梯(共920級台階)和兩個電梯通往屋頂,頂上縱橫交錯著33座石橋,連接堂頂各個部分。登上堂頂可鳥瞰全市風光。
主教堂前的大廣場是舉行政治、宗教等大型活動的地方,是真正的市中心。廣場正中是同意義大利的國王埃瑪努埃爾二世騎馬銅像,描繪他在聖馬爾蒂諾戰役中騎馬激勵士兵沖鋒的場景。由埃爾科萊·羅薩於1896年雕成。廣場兩側為帶柱廊的建築,十分雄偉。北面柱廊可進入埃瑪努埃爾二世拱廊。廣場下有地鐵。
斯卡拉劇院景區 斯卡拉劇院景區
歐洲首屈一指的歌劇院斯卡歌劇院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西方人把這里視為歌劇聖地。盡管劇院外觀不起眼,甚至過分朴實,但裡面十分豪華,不但音響效果世界一流,而且觀眾席特別寬敞,其所排定的節目和演出,往往受到全世界和關注和肯定。劇院上演季節的開幕式是每年12月7日米蘭守護神節舉行,能在這一天擔任主唱歌手最高的榮譽。 聖瑪麗亞感恩教堂景區
聖瑪麗亞感恩教堂是米蘭的古跡之一,達·芬奇創作的巨畫《最後的晚餐》就畫在這座教堂旁的修道院餐廳的牆壁上。達·芬奇於1496年開始動筆,1498年才完成。
這幅巨畫寬8.5米,高4.97米,畫中的人物比真人大一半,畫面描繪的是耶酥12個門徒共進晚餐時的情景,耶酥說:「你們中的一人出賣了我。」這時,門徒們的反應各不相同,畫面准確地反映了12個門徒的不同表情,十分形象地表現了他們的內心世界,他聽到這句話後神情緊張,身向後仰,卻仍然緊緊抓著錢袋,顯得貪婪而惶恐。正中的耶酥微攤雙手,表情淡漠,顯出無可奈何之壯。其餘人物依各自年齡、身份不同而有貼切的表現。人物間彼此聯系,互相呼應。畫面富有節奏感,同時顯示了畫家善於描繪人物心理的才能。畫面中13個人物均在一個水平線上,3人一組,構成視點中心,構圖特殊,使畫面有了縱深感。二戰時,市民們用沙袋將教堂的牆保護起來,使這一傑作得以保存。這幅畫是畫在泥灰牆上,由於達·芬奇每准備一片泥灰後未等徹底乾燥既做畫,而且用的是他自己調制的顏料,1568年畫面已開始出現霉斑。幾百年來進行了多次修復。最後一次是1982年開始的,用最現代化的技術分析,將後人修復的東西去掉,露出了原作。修復工作一直持續到1996年才最後完工。
⑼ 倫巴第的介紹
倫巴第(Lombardy)是義大利北部大區,北與瑞士相鄰。包括貝加莫、布雷西亞、科莫、克雷莫納、帕維亞、松德里奧、瓦雷澤、曼圖亞、米蘭九省。面積2.38萬平方公里。義大利最重要的經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