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1、提香·韋切利奧
提香·韋切利奧,又譯提齊安諾·維伽略( Tiziano Vecelli或Tiziano Vecellio,約 1488/1490年 – 1576年8月27日 ),英語系國家常稱呼為提香(Titian),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的代表畫家。
提香出生於義大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卡多列,10歲時隨兄長到威尼斯,在喬凡尼·貝利尼的畫室學畫,與畫家喬爾喬內是同學。
在提香時代,威尼斯達到了自己的輝煌頂峰,表現在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庄嚴的共和國那精細的豐富和奢華的炫耀中。
提香漫長的生命使得他可以經歷不同的階段,如果說他的作品是從一種對大自然的令人愉快的視野開始的,充滿生機而又理想化,帶著古典主義色彩,那麼他的後期作品則是有著引人入勝的熱情,不管在詮釋上還是技術上都是如此,這是巴洛克美學的前奏。
在提香所處的時代,他被稱為「群星中的太陽」,是義大利最有才能的畫家之一,兼工肖像、風景及神話、宗教主題繪畫。他對色彩的運用不僅影響了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畫家,更對西方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喬爾喬內
喬爾喬內(Giorgione,1477—1510),著名的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喬爾喬內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架上畫的先行者。
喬爾喬內是威尼斯畫派成熟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原名喬爾喬·巴巴雷里·達·卡斯特佛蘭克,喬爾喬內是他的乳名,含有「明朗」、「幽雅」的意思。
喬爾喬內的鮮為人知記載很少,留存於世的作品也極為有限,現有少量文獻可考者只涉及他短促一生的最後幾年(1506~1510)。
他的作品能公認為真跡者只有6件,其中一件壁畫已完全毀損。因此有關他的藝術和作品的研究考證一直是美術史學界爭論最多的問題。
他雖在32歲時即逝世,對於16世紀的威尼斯畫派卻有深遠影響,當時的人文主義學者卡斯蒂廖內已把他和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桑西等並列為最偉大的畫家。
關於他的生平得以證實畫作僅有《卡斯特佛蘭克的聖母》、《暴風雨》、《三個哲學家》、《國王之禮敬基督》等有限的幾幅;
雖然數量少卻均堪稱稀世精品,而且其中更洋溢著一種神秘的難以琢磨的特色,於是後世稱他為:「神秘畫家」。
3、丁托萊托
丁托萊托原名雅各布·羅布斯其,是提香的第二個重要子弟,也是十六世紀威尼斯畫派中最後一位大師,因他出身染坊,丁托萊托即是染匠之子的意思。
他把提香的色彩與米開朗基羅的形體結合起來,創立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那就是構圖頗有膽識,善於在暗褐色的背景前使形象出奇制勝,用光與影的對比來強調激烈的人體運動。
他經常運用一些難以表現的透視角度來描繪人物,以加強畫面的緊張氣氛,畫面節奏之急速,令人望而目炫。
4、丁托列托
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16世紀義大利威尼斯畫派著名畫家。
生於威尼斯,1594年5月31日卒於同地。原名雅各布·羅布斯蒂(Jacopo Robusti)。受業於提香門下,是提香最傑出的學生與繼承者。
在長達4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主要活動在威尼斯。作品繼承提香傳統又有創新,在敘事傳情方面效仿米開朗基羅,突出強烈的運動,且色彩富麗奇幻,在威尼斯畫派中獨樹一幟。
5、委羅內塞
委羅內塞,全名保羅·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原名叫保羅·卡爾亞里,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
藝術大師提香有兩個偉大的弟子:丁托列托和委羅內塞,他們同時被譽為十六世紀義大利威尼斯畫派三傑。
委羅內塞的創作題材有宗教和神話,也有現實的歷史畫,諸如《威尼斯的凱旋》、《征服斯米爾納》、《保衛斯庫塔里》等。
也有借宗教神話題材描繪威尼斯現實生活的,諸如《利未家的宴會》、《迦納的婚禮》、《美神和戰神》和《聖塞巴斯蒂亞諾的殉教》等。
在他作品中出現的人物,大多是威尼斯的富豪、商人、貴婦,在《迦納的婚禮》中,畫家將英國女王、提香、丁托雷托和自己都畫進畫中,由於他將現實的人物和世俗生活畫進聖家族的宴會中而遭到教皇的指責和宗教法庭的審判。
但畫家從不屈服於教廷。在委羅內塞的作品中充滿積極樂觀因素,他熱衷於描繪繁榮的威尼斯資產者的富裕享樂的生活場面,那些美麗而健康的人物,華麗的服飾,金碧輝煌的建築,絢爛奪目的裝飾物和器皿,都在畫家的筆下得到淋漓盡致的描繪。
畫家十分善於運用閃爍耀眼的銀灰色調與華美的色彩,使畫面呈現歡快、豪華壯麗,光輝燦爛的熱烈氣氛。由於他很注重繪畫的裝飾性,對後來的巴洛克繪畫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委羅內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提香·韋切利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喬爾喬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丁托萊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丁托列托
B. 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及其代表作品是什麼
文藝復興三傑為: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1、達·芬奇:代表作有壁畫《最後的晚餐》,肖像畫《蒙娜麗莎》。
2、米開朗基羅:代表作《大衛》。
3、拉斐爾:代表作有油畫《西斯廷聖母》,入壁畫《雅典學院》。
C. 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著名畫派有哪些
一、佛羅倫薩畫派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在經濟和文化中心佛羅倫薩形成的一個重要畫派。該派以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為主導,用科學方法探索人體的造型規律,吸取古代希臘、羅馬的雕刻手法應用在繪畫上,把中世紀的平面裝飾風格改變為用集中透視,有明暗效果,表現三度空間的畫法。在以宗教神話為主的題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畫成世俗化的合乎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創造了人物畫新風格。除了油畫外,當時多創作大幅溫壁畫,主要為宮廷、教會和資產階級上層服務,從而改變了歐洲中世紀繪畫的面貌。
初期代表畫家有喬托、馬薩丘、烏且羅等,盛期以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畫家為代表。十五至十六世紀三十年代最繁榮;十六世紀末,由於佛羅倫薩政治上失去獨立,經濟衰落,以及畫家信盲目崇拜前輩的結果,逐漸走向風格主義。
佛羅倫薩畫派人才輩出,創作上也各顯神通。但就藝術傾向和創作特點看,大致有三條主線。這三條主線中各有代表人物:波提切利、利比、柯西莫等畫家可為一條主線,他們具有進步的人文主義思想傾向,但藝術趨近於貴族豪門;以基蘭達約為代表的一條主線,則崇尚生活表現,他們在畫壇上出現得早些,技巧上可能略顯幼稚,形象多半重敘述性質;第三條主線,毋庸置疑,應以萊奧納多·達·芬奇為代表了,這是一條新興的寫實主義路線。
二、威尼斯畫派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主要畫派之一。威尼斯共和國在十四世紀是歐洲和東方的貿易中心,商業資本集中,國家強盛。藝術受拜占庭及北歐的影響。十五世紀吸收了佛羅倫薩畫派及曼坦那的經驗,通過貝里尼一家、卡巴秋(Carpaccio, 約1465-約1526)、安東奈羅·達·美西納(Antonello da Messina, 約1430-1479)等人的努力,政府和教會的利用,尤其是社會團體---互助會(scula)的支持,繪畫藝術得到了發展。
十六世紀威尼斯派成為歐洲油畫創作中心。威尼斯畫派的作品顯示,畫家不太注重雕塑般的造型和硬朗的輪廓線,他們更多強調追求色彩和光線的細微差別。從一開始起就具有溫和的抒情風格而使之與佛羅倫薩傳統大相徑庭。總之,威尼斯畫派有以下藝術特色:畫家在繪畫時注重色彩,色彩豐富且富於變化,他們重視對自然風光景色的描繪;畫女性多於男性,也畫天使、基督和聖母,但作品中沒有顯露出受難的慘狀和悲傷的面容,畫面中人物體態豐潤,衣著華貴,皮膚細膩而潔白,被視為理想化的人物;威尼斯畫派的另一特點是裝飾性強。
代表畫家有喬爾喬內、提香、丁托列托和和委羅內塞等。直至十八世紀仍有提埃坡羅、迦納來多(Canaletto, 1697-1768)和瓜第(Guardi, 1712-1793)等畫家。該派作品對歐洲繪畫的影響很大。
D. 歐洲繪畫文藝復興時期的各個畫派。各個畫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
文藝復興,指14世紀至16世紀廣泛發生於歐洲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以人文主義思想為動力."文藝復興"的願意是基於古希臘和拉丁文化的古典學術之復興,但其意義遠遠超出了這個范圍.這個時期的時代精神主要集中於造型藝術.即繪畫,雕塑,建築等等
15世紀義大利的畫派主要有:
一:佛羅倫薩紀念碑畫派,以馬薩喬,烏切落,卡斯塔諾為代表,代表了科學輝煌體系的開拓.
二:佛羅倫薩抒情畫派,其藝術風格是晚期哥特式風格與文藝復興理想相結合的產物,代表人物為安琪利科,利皮,戈佐利,威涅齊亞諾,波提切利等
三:錫耶納畫派,以神秘主義的抒情格調見稱於世,代表人物薩塞塔.
四:翁布里亞畫派,集合了寫實性,裝飾性和抒情性要素,以弗朗切斯卡,佩魯吉諾為代表.
五:帕圖亞畫派,以合理的空間布局聞名,代表人物曼坦尼亞.
15世紀後期到16世紀,在威尼斯又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畫派-----威尼斯畫派,這個畫派對色彩情有獨鍾,偏重自然風光和世俗生活的描繪.是一個肯定世俗並給予享樂生活以充分表現的畫派.代表人物喬凡尼-貝利尼,喬爾喬納,提香,丁托列托,委羅奈塞等
在16世紀20至30年代,在義大利的輝煌和雕刻領域還出現了一種所謂"樣式主義"潮流,他門把大師作品中的某一個因素抽取出來進行發揮,使器其極化而形成風格,在繪畫上的代表人物是巴米基安尼諾,蓬托爾莫,布龍齊諾等等.
文藝復興在歐洲其他國家的影響也很大,在繪畫上產生了很多的風格,也產生了很多的名家,但是沒有形成獨立的畫派,所以在這里我幾不一一列舉了.
E.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名畫有哪些
文藝復興
早期(佛羅倫薩畫派):喬托《逃亡埃及》、馬薩喬《出樂園》《納稅錢》、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春》
盛期(三傑):達芬奇《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創世紀》、拉斐爾《雅典學院》
晚期(威尼斯畫派):貝利尼《有小樹的聖母》、喬爾喬捏《沉睡的維納斯》、提香《鏡前的維納斯》、委羅內塞《利未家的宴會》、丁托列托《聖馬可的奇跡》
就這些是有名的
F. 外國美術史的主要畫派分別是什麼
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新古典主義美術、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印象畫派、現代主義美術五大流派。
(6)義大利文藝復興有哪些畫派擴展閱讀:
義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美術的三位代表。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其傑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皆被譽為世界名畫之首。米開朗基羅則在雕刻、繪畫和建築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藝復興藝術水平的典範之作。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偉健壯,氣魄渾宏。拉斐爾則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聖母形象最為成功。他的聖母像寓崇高於平凡,被譽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
G.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有哪些代表畫家和畫派
義大利位於地中海區域中央、中古時期世界上最大貿易地區的心臟位置。佛羅倫薩、米蘭和威尼斯都是當時水陸交通樞紐和貿易的集散地,在那裡最早出現工商業、萌芽資本主義,所以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
佛羅倫薩的美術,傾向於宗教《聖經》題材,而威尼斯則更多的是描繪古希臘神話故事。縱情於歡樂與享受,題材以愛情、酒宴、女神為多。如果說佛羅倫薩的畫家們重素描和遵從構圖的對稱、均衡與和諧,那麼威尼斯的畫家們則竭力追求色彩和激情傳達,它奠定了歐洲近代油畫發展的基礎。
H.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有哪些畫派
摘要 文藝復興主要是指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畫派主要有以下幾種:
I. 文藝復興時期畫的主要流派
文藝復興最偉大的畫派——佛羅倫薩畫派
在義大利北方,文藝復興進入黎明階段不是十分明確的,即是說它的藝術發展還拖帶著晚期哥特式思潮的影響,時間上大概從14世紀末葉起。這種晚期哥特式美術在南部進步思潮沖擊下,開始出現新的傾向。可是義大利的其他城市,尤其是威尼斯、比薩、熱那亞,在12、13世紀之間由於處於西歐與東方貿易的整個中介地段,加上十字軍遠征把拜占庭、阿拉伯人與地中海地區的貿易利益排除之後,那裡的手工業生產象雨後春筍般地形成高潮,這些城市的文化高潮也隨之出現。5世紀義大利的美術,因各個城市的經濟與政治形勢不同,形成以各個城市為中心派別,中心城市佛羅倫薩集中了最多的藝術家。
佛羅倫薩畫派人才輩出,創作上也各顯神通。但就藝術傾向和創作特點看,大致有三條主線。這三條主線中各有代表人物:波提切利、利比、柯西莫等畫家可為一條主線,他們具有進步的人文主義思想傾向,但藝術趨近於貴族豪門;以基蘭達約為代表的一條主線,則崇尚生活表現,他們在畫壇上出現得早些,技巧上可能略顯幼稚,形象多半重敘述性質;第三條主線,毋庸置疑,應以萊奧納多·達·芬奇為代表了,這是一條新興的寫實主義路線。
如果說,喬托是義大利現實主義繪畫的拓荒者,那麼,100年以後誕生在佛羅倫薩的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就是這一藝術道路的先驅者了。 佛羅倫薩在15世紀,不僅工商業日趨繁榮,文化也是全義大利最發達的。城市的新興力量是市民階級(即資產階級的前身),他們就是這個城市的文藝主顧。不過當時的貴族和教皇的勢力仍然很強大,這就必須在文藝上要和新興的市民階級發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長的年代,正是佛羅倫薩城市共和政權逐漸被集中在一個銀行業豪門——美第奇家族的手中的年代。15世紀70年代中葉以後,他受到勞倫佐·美第奇家族的寵遇,他的藝術多少也沾染上一些宮廷貴族文化的氣息。可是他又是著名的僧侶畫家腓力波·利比的學生。利比是一位敢於表現世俗生活的現實主義畫家。利比死後,波提切利崇拜更為激進的佛羅倫薩左翼畫家安·波拉約羅和委羅基奧的藝術,並當過他們的助手。因此說,波提切利作為佛羅倫薩最後一位大師,他的藝術思想是充滿著矛盾的。
基蘭達約屬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代表。他原名皮郭爾蒂。基蘭達約是他的諢名(意即「做花環的人」)。後來向畫家阿萊索·巴達維涅基學油畫,此名不再改動。基蘭達約的繪畫形象以嚴格符合透視法則著稱,十分注重寫實,人物與道具極富立體感(也有人說他的色彩略遜一籌)。早年基蘭達約在羅馬研習古代藝術,臨摹過大量建築裝飾圖案。這些收獲在他以後的繪畫中都有表現。此外,基蘭達約在藝術中關心周圍生活現實。1480年,他在佛羅倫薩沃尼生教堂內一間小禮拜堂里曾畫過許多真人肖像,在當時確使人耳目一新。
萊奧納多·達·芬奇於1452年4月15日誕生在義大利佛羅倫薩與比薩之間的芬奇鎮,父親塞爾·波埃羅是當地的公證人,母親卡特琳娜是芬奇鎮附近村裡酒店的侍女。達·芬奇是他們的私生子。生下他後不久母親就改嫁了,父親又重新結婚。達·芬奇是在祖父的庄園中長大的。14歲以前,達·芬奇在家鄉受過一位建築家的啟蒙教育,當時已顯示了他那過人的智慧;1468年,全家遷居佛羅倫薩。父親順應他的個性,送他到當時著名的雕塑家兼畫家委羅基奧的工場里學藝,後者是一位用數學、透視學和解剖學等應用科學的方法從事藝術探索和實踐的藝術家,對於達·芬奇的影響不僅在嚴格的繪畫寫實方面,主要還在於培養了他對科學研究的興趣。這是決定他日後成為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繪畫奇才和多種科技研究家的關鍵。1472年,達·芬奇的名字已被佛羅倫薩的畫家公會列在會員名單上了,其時他才20歲。4年以後,他雖然名揚全市,卻仍和老師在一起工作,並於是年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幅名作《基督受洗》。
達·芬奇處在一個人類文明巨大變革的時代,這個時代需要一批有智慧的人不斷去追求世界的真理,才能使虛偽的"神學"黯淡無光。背叛聖經,蔑視宗教的權威,需要勇氣,而更重要的是去探求新事物,以發現大量客觀事物的真理來否定神學的價值。達·芬奇在一生中,把很多時間用於科學研究。他與數學、醫學、天文學等學者交往甚密。在繪畫上,他設法以科學地認識客觀世界的方法去探索平面造型的奧秘。他針對人物真實的形象,研究透視、解剖,並潛心琢磨人的內心活動,描摹人的內心活動在臉部的各種表現。為此,他畫了大量素描與速寫稿子。他在肖像畫上的突出成就,正是這樣取得的,《蒙娜·麗莎》即是最負盛名的肖像傑作。
佛羅倫薩畫派以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為主導,用科學方法探索人體的造型規律,吸取古代希臘、羅馬的雕刻手法應用在繪畫上,把中世紀的平面裝飾風格改變為用集中透視,有明暗效果,表現三度空間的畫法。在以宗教神話為主的題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畫成世俗化的合乎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創造了人物畫新風格。除了油畫外,當時多創作大幅溫壁畫,主要為宮廷、教會和資產階級上層服務,從而改變了歐洲中世紀繪畫的面貌。
其他代表人物:
喬托 (1267—1337年)——喬托·迪邦多內出生於佛羅倫薩北方山區韋斯比亞諾的農民家庭。少年喬托為了打發時間,經常在石頭上描畫自己放牧的山羊。有一天,佛羅倫薩大畫家契馬布埃經過村道發現了他的才能,於是說服了他的父母,將他收為自己的徒弟。後來,喬托的技藝很快超過了老師。喬托青年時代居羅馬,從師過羅馬畫派領袖彼得·卡瓦里尼,曾為聖彼得柱廊大廳做過大量的鑲嵌藝術品;36歲移居帕多瓦城,在那裡創作了著名的阿雷納教堂耶穌故事壁畫,幾乎所有畫面,都貫穿著統一的藍色天空色彩,在下麵塑造出一排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貪婪、背叛、固執、暴政等。據說詩人但丁正於此時被教會永遠逐出佛羅倫薩,流落到帕多瓦,喬托熱情地接待了他。義大利的權貴們千方百計爭著這位佛羅倫薩大師為他們服務,而喬托從不違背自己意願,我行我素,在全國漫遊,他到處留下自己的藝術種子,推動著人文主義藝術的發展。喬托最後的20年是在佛羅倫薩度過的,在他67歲高齡時,佛羅倫薩市政廳指定「大師喬托」領導建造大教堂獨立式鍾樓,可惜生前只建造起一層,後由弗朗切斯科·塔蘭蒂完成,當今仍堪稱佛羅倫薩最優秀的古建築,與聖瑪利亞大教堂並列。
喬托繪畫的創新意義,在於發明了一套直接觀察自然,以再現客觀現實的繪畫實驗方法,開創了繪畫早期的科學時代。他所塑造的宗教人物猶如雕像般的渾厚,個個都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世俗男女,不再是中世紀的幽靈;在畫面藝術處理方面,力求在平面上再現立體空間的效果,空間具有空氣感和深度感,畫中形象具有體積感和量感;在人物安排上,善於突出主體形象,具有視覺的吸引力,這種藝術處理的方法,成為後來歐洲繪畫的典範。喬托是公認的使西方美術擺脫中世紀美術程式的第一人,從而成為開創寫實畫風的鼻祖,被譽為歐洲近代繪畫之父。
波提切利——(1445-1510)義大利畫家,佛羅倫薩畫派的重要代表,生於佛羅倫薩,卒於同地,原名亞里山德羅.迪.馬里亞諾.菲力佩皮,"波提切利"是綽號,原意為"小桶"。他少年時期曾學過金銀手藝,後轉入畫家F.利皮門下為徒,1470年開設自己的繪畫工作室。主要畫宗教和神話題材,《維納斯的誕生》為其名作之一。可能受過薩伏那羅拉的影響,其人曾領導反對文藝復興時佛羅倫薩"時弊"(包括繪畫)的運動。1480-1500年間聲名卓著,其後名聲大減。 1510年去世。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生於佛羅倫薩。十三歲從基蘭達約(Ghirlandaio)學畫一年,後從多那太羅的學生貝托多(Bertoldo)學習雕塑一年,主要靠自學。他的藝術創作在人文主義思想支配下,並受到薩伏那羅拉(Savonorola)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以現實主義方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國自己而斗爭的精神面貌。在藝術上具有堅強的毅力和雄偉的氣魄。中年的作《大衛》雕像,被認為是象徵著為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力量。又在西斯廷教堂八百玉方米的天花板上,連續工作四年,獨立完成了《創世紀》的巨型天頂畫。晚年所作美第奇陵墓雕像《晨》、《幕》、《晝》、《夜》,具有冷靜而沉鬱的悲劇性質,顯示出人物心情的激動與意志的矛盾,反映了當時義大利人民失去自由和獨立的精神狀態。重要作品尚有壁畫《最後的審判》、雕塑《摩西》及《奴隸》等。建築設計有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圓柄和加必多利廣場行政建築群等。並有輯本詩集傳世。
拉斐爾·聖齊奧 (1483-1520)——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由於高超的藝術造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爾,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最高峰。
拉斐爾的一生雖然像莫扎特那樣短促(兩人的生平有許多相似之處),可是有關他的傳說及提供的範例卻是非常之多。這些傳說和範例一方面肯定了這位畫家無可爭辨的才華,另一方面卻也可能阻礙了對這位畫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爾其人,提起拉斐爾的藝術風格,總離不開「超凡入聖」、「盡善盡美」這些始於瓦薩里的形容詞,這使廣大公眾對拉斐爾(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的作品無法深刻領會並與之溝通,無法立即把拉斐爾的作品與那些總想用「天才」、「天才表現」等詞句來標榜的蹩腳作品分開,從而在他的作品中體味生命的苦悶、浪漫的熱情及感情的折磨。
拉斐爾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安寧、和諧、協調、對稱以及完美和恬靜的秩序——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作品確實可被稱為「人文主義及文藝復興世界的頂峰」。人們往往忘記或忽略的是這樣一種情況:拉斐爾是在歷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種只持續了很短時間的思想風潮上攀登了頂峰,這個奇跡的創造者是一個年輕人,而這個年輕人以偏巧不得於兩位最偉大的巨匠——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相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後差不了多少年。拉斐爾找到了「第三條路」,就是對他那個年代所有藝術成就的綜合與超越。這正是拉斐爾的光榮及歷史作用,那是他憑借藝術與思想、努力與理性,通過堅持不懈的檢試、體驗與思考而獲得的。他的成功歸因於他那非凡的才能:把來自藝術的那一崇高的革命性時代(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任何一種激勵和啟示加以提煉和消化。這表明了他的巨大智慧和高超的造諧。這種能力確實異乎尋常。
J.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有哪些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注重寫實,開創了基於科學理論和實際考察的繪畫技法,如人體解剖和透視法則等。
義大利的佛羅倫薩是文藝復興繪畫的搖籃。從14世紀至15世紀前半葉,佛羅倫薩畫派始終是繪畫的主要流派。喬托是佛羅倫薩畫派早期的大師。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寫實主義傾向,作品雖多屬宗教題材,卻開始真實表現世俗生活情景,注意空間遠近關系與人物的主體表現。喬托之後,佛羅倫薩畫派人才輩出,產生了馬薩喬、烏切洛、波提切利、吉蘭達約等一大批傑出畫家。他們的畫風或雄偉或秀麗,但都注重空間的透視表現和人物的堅實造型,並以善於用線為他們的共有特色。15世紀末到16世紀,文藝復興的繪畫進入鼎盛時期,繼佛羅倫薩畫派之後,涌現了翁布利亞畫派、威尼斯畫派、米蘭畫派、羅馬畫派。
文藝復興盛期繪畫的傑出代表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前兩位都是佛羅倫薩藝術家,拉斐爾雖師從翁布利亞畫派,也主要在佛羅倫薩完成學業,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他們的活動都不限於佛羅倫薩。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主要活動於羅馬。達·芬奇前期在米蘭,後期遠走法國。他們的藝術也在更廣泛的范圍內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成就。
達·芬奇的繪畫熔藝術與科學於一爐,他的作品在體現人文主義思想和掌握寫實主義手法上較之前人有了極大提高,傑出的如《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被譽為世界名畫之首。米開朗基羅則在雕塑、繪畫和建築方面都留下了最能夠代表盛期文藝復興水平的典範創作。他的繪畫以氣勢宏偉著稱,他的人物形象雄健壯實,氣魄偉岸,顯示了藝術家在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拉斐爾的繪畫以秀美典雅著稱,他的聖母像寓崇高於平凡,被譽為美和善的化身,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
在文藝復興盛期繪畫中,成就卓著的另一流派是威尼斯畫派。在16世紀,這一畫派先後出現了喬爾喬內、提香、丁托列托和韋羅內塞四位大家。尤以提香長達70年的創作活動,為威尼斯畫派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威尼斯畫派諸家皆以色彩處理取勝,但個人風格又有所長。例如,喬爾喬內作品富於詩意,提香畫中人物的健美豐碩,丁托列托構圖的宏大靈動,韋羅內塞風格的富麗豪華,都從不同方面豐富了文藝復興繪畫的成就。由於威尼斯畫派油畫技法的卓越,它對日後西方近代繪畫的影響,甚至比佛羅倫薩畫派更大。
在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下,尼德蘭、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地區均產生了文藝復興運動。尼德蘭文藝復興繪畫雖然接受了義大利的影響,但主要是從本土的哥特藝術蛻變而來,其早期代表畫家有凡·愛克兄弟。他們的繪畫具有鮮明的寫實主義風格。後期最有成就的畫家是有「農夫」之稱的勃魯蓋爾,他不僅善於描繪民間特別是農民的生活情態,而且是一位偉大的風景畫家。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產生了許多傑出的繪畫大師,其中最著名的有丟勒、克拉納赫、荷爾拜因等,雖然他們的風格特色各有不同,卻都以寫實主義的成就顯示了新藝術的巨大生命力。法國的文藝復興繪畫吸收了義大利和尼德蘭的營養,代表畫家是富凱。西班牙文藝復興繪畫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出生於希臘的格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