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國人吃1塊牛肉就飽,為啥中國人吃3大盤都不夠
牛肉,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人吃得越來越多,以前在古代是不能吃牛肉的,那個時候的牛是需要用來耕地的,吃牛肉是是允許的。
但是到了現在,吃牛肉成為了家常便飯的事情,特別很多家庭,熟悉了牛肉的營養後,從小就給家裡的小孩吃牛肉,希望小孩能夠長得更加高大。
第二、火鍋更開胃
相比起西餐而言,中國的火鍋更開胃,火鍋裡面散發出來的鮮香辛辣,刺激著我們的鼻子和肚子,很容易讓人更開胃,越吃越想吃。
火鍋裡面的牛肉卷,分量其實也沒有一塊牛排多,牛肉卷切得很薄,看起來一盤裡面有12卷,其實重量很少,吃牛排就不一樣了,貨真價實的一整塊。
而且吃火鍋配菜更豐富,食慾更強,吃起來的時間也更久,吃個牛排半小時,吃個火鍋需要1小時以上。
㈡ m幾的牛排最好
牛排是西餐中比較常見的食物之一,它指的是塊狀的牛肉,上等牛排肉質細膩、口感鮮嫩,得到國內外食客們的青睞,國際范圍內對牛排有不同的分級方式,那牛排的等級m5什麼意思呢?牛排吃幾分熟比較好呢?
一、牛排的等級m5什麼意思
我們常常說的牛肉等級m1到m9是一套澳洲的牛肉等級評分,澳洲和牛官方的評級從 m1到m9,超過m9的就叫m9+。其中m3,m5,m7等指的是牛肉中的脂肪值(脂肪含量),後面的數額越大,數字愈高, 表示牛肉的肥瘦愈像大理石紋,脂肪含量也就越高。所以牛排的等級m5是指牛肉脂肪含量適中,算中等級別。
二、牛排吃幾分熟比較好
牛排的烹調方法以煎和燒烤為主,以個人喜好選擇所食牛排的生熟程度。那麼牛排吃幾分熟比較好呢?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各類熟度的牛排的區別。
1.近生
近生的牛排只是稍微加熱一下外部,保留著原肉的血紅色和味道。這類牛排內外口感層次分明,保留著原生肉感,十分柔嫩。
2.一分熟
這個熟度的牛排口感柔嫩,僅表面煎熟,呈灰褐色,肉的中心是血紅色,生熟層次感很強。
3.三分熟
三分熟是很多外國人喜歡的熟度,肉的中心是血紅色,逐漸過渡成磚紅色和粉紅色,再到外圍的灰褐色。
4.五分熟
肉的中心為粉紅色,大概佔四分之一的區域然後過渡到外圍的灰褐色,口感不會太嫩。
5.七分熟
七分熟的牛排內部主要為灰褐色,也有少量粉紅色可見,肉質不算鮮嫩,有嚼勁。
6.全熟
全熟的牛排內部為灰褐色,外表呈焦糖色。全熟牛排還要求肉質潤滑多汁,被稱為最難煎制的牛排。
通過以上的閱讀大家能了解到牛排的一些分級常識,也大概知道牛排的等級m5什麼意思了,不同部位的牛排的味道有所不同,不同熟度的牛排口感也不同,對於我們來說,五分熟或七分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這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自由選擇
㈢ 牛排最高等級
在很多時候,我們挑選牛排的時候,牛排都會標注出各種不同的級別,這些級別代表著什麼呢,什麼級別的級別又最適合我們呢。
今天,小凱就來為大家普及一下關於牛排等級的知識。
首先,在市面上最常見的便是A,M兩種等級的牛肉。
日本牛肉以和牛(Wagyu)最為出名,也是根據油花分布情況來分級,等級分為A1、A2、A3、A4、A5,每個等級還會細分三等級。A5 為最高級別,因其油花之細密得名為霜降牛肉(香港叫做雪花牛肉)。
澳洲和牛有別於日本牛肉分A1至A5的分類法(最高級為A5),以肉色深淺和脂肪分布來劃分成M1至M12級(主要為M4至M12級),越高級的和牛,脂肪 和 肉的比率越高,而且分布更平均,M12的肉與脂肪比例高達50%,只有少於5%的和牛可達到此級數;市面多數的澳洲和牛都屬M8至10級(相等於日本的A3級 ),脂肪比率約達30-35%。
A5=>M12最高級
A4=>M11
A3=>M9,M10
A2=>M6,7,8
A1=>M4,5
M12的肉與脂肪比例高達50%,只有少於5%的和牛可達到此級數。
Ps:
澳洲牛肉分為9級,從M1到M9,M9級為最高級別,但是澳洲牛的肉味較淡,M9級也只能到日本的A3級水平。10多年前,澳洲農民將日本的母牛帶到澳洲來繁殖,並且引入美國的安格斯牛配種,並以日本的飼養技術來養殖,培養出澳洲和牛,其美味遠超M9級牛肉,所以在M9以上又加多了M10、M11和M12級,現在香港常吃到的極黑牛或和牛,主要來自澳洲。
介紹了這么多關於牛排等級的知識,我相信還是有一些讀者會一頭霧腦,到底什麼樣子的牛排適合我們食用更好呢。
就拿牛排最高等級M12來說,它的脂肪與肉比例高達50%,所以M12的油脂會非常豐富煎的時候甚至可以不放橄欖油也不加黃油。你沒聽錯,單純的一塊肉放到平底鍋里就能直接煎出油來。其次M12和牛的油脂非常香,肉本身就有一種味道。最後M12的牛肉比起普通牛排嫩了特別多。因為豐富和均勻分布的油脂,M12牛排吃起來非常嫩有一種入口即化的美妙口感。一口下去油脂和多層次的味道在口中迸發出來的口感是普通牛排完全無法比的。最後做M12比較不容易犯錯,我嘗試了三分五分和七分熟的火候,味道都各有特色完全不會老。唯一的缺點就是,M12吃起來實在太膩,一小塊足夠兩個人品嘗了。
所以總結就是M12牛排是一種當高端零食吃的存在,如果想吃正餐請選擇普通牛排。一價格昂貴,二這么多油脂身體也受不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挑選A1,M4,M5牛排作為日常食用是不錯的選擇哦。
㈣ 牛排要怎麼選擇呢
牛排的種類非常多,但一般分為以下四類
1、TENDERLOIN(菲力牛排)(嫩牛柳,牛裡脊)
亦作丁骨,呈 T 字型(或「丁」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兩側一邊量多一邊量少,量多的是西冷,量稍小的便是菲力,中間被肋骨隔著。
對於這種T骨牛排,一般不建議新手來做。因為他帶有骨頭,處理起來更麻煩,所以不推薦初學者選用。
注釋:此種牛排在美式餐廳更常見,由於法餐講究製作精緻,對於量較大而質較粗糙的T骨牛排較少採用。
做好了牛排,當然少不了來一杯紅酒了。在紅酒的搭配上有這樣一句俗語,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所以一餐美味的牛排,還要來一杯紅酒才算是完美。
㈤ 牛排 義大利面 跟披薩 哪個熱量高, 哪個最低
第一種,牛肉是熱量非常高的肉類,為了保持身材,好多明星是從來不敢碰牛肉製品的。
㈥ 牛排和牛扒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價格懸殊竟然那麼大
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的進步,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很是方便。我們也有很多人在追求吃西餐,牛肉作為一個營養含量很高的食品,所以需求量很大。若說到西餐廳,很多的年輕人是非常熟悉的,尤其是剛談戀愛的人,他們平時約會的地點,就是在西餐廳,在西餐廳其實裡面也蘊含著很多的西方文化,尤其是裡面的食物,大多也都是義大利面或者是牛排等等,這些也都是受到了大家的喜歡。 但是牛排和牛扒只有一字之差,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以為是一種東西,但是它倆差距還是很大的,這樣就很容易點錯,而且它的價格差距是很大。
㈦ 請問一下,名家廚房義大利牛排大家有吃過么到底怎麼樣呢
嗯,吃過的,味道還不錯。
㈧ 世界四大頂級牛排
No.1日本——神戶牛肉
喜歡牛排的人不會不知道日本神戶,要達到神戶牛的標准,最基本條件是牛於兵庫縣出生及長大,擁有純正的但馬牛血統。它的肉質富於彈性而柔軟,帶著如魔幻般雪花大理石紋理;入口之後彷彿要在舌尖溶化。
No.2義大利——奎寧牛
翁布里亞大面積的山地、丘陵牧草豐厚鮮美,是良好的牧場,這里飼養著世界知名的肉牛奎寧牛Chianina。初生的小牛呈淺咖啡色,4個月後才變成通體雪白。奎寧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肉牛品種,母牛平均體重為500到700公斤,公牛為800到1300公斤。公牛主要用於配種繁殖,母牛多用來食用。
No.3法國——夏洛莉牛
勃艮第地區位於法國東北部,是法國古老的葡萄酒產區。在勃艮第地區,牛肉於餐牌上佔有重要席位,因為此地也是夏洛莉牛的原產地。夏洛莉牛全身純白色,而這種牛肉據稱是法國的頂級極品。
No.4澳大利亞——谷飼安格斯牛
肉牛的飼養方法一般分為兩種,用牧草(grass)喂養的牧草飼養和用穀物(grain)喂養的穀物飼養。穀物飼養的安格斯牛肉口感比牧草飼養的牛肉更細膩。
㈨ 愛麗絲牛排怎麼樣
牛莊裡面的一家店,人氣還是很高的。主要是性價比高,牛排普遍20多,味道不錯。義大利面也只要15左右,很便宜,而且分量不少,味道也很好。只是環境差了點哈~~對於學生黨來說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哈哈。街頭牛排嘛~~個人推薦黑椒牛柳義大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