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頂級的科學實驗室有哪些
世界頂級的科學實驗室有:
一、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LBNL),美國最傑出的國家實驗室之一,位於舊金山灣區東北部、美國著名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後山 。
截止2015年,與勞倫斯實驗室相關的13個科學家及組織獲得諾貝爾獎、70位科學家是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的院士(院士在美國是科學家最高的榮譽之一)、13 位科學家獲得了科研領域國家最高終身成就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8位工程師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3位科學家被選入醫學研究所等等。
二、林肯實驗室
MIT於1951年在麻省的列剋星敦(Lexington)創建了林肯實驗室。其前身是研製出雷達的輻射實驗室。該實驗室是聯邦政府投資的研究中心,其基本使命是把高科技應用到國家安全的危急問題上。它很快在防空系統的高級電子學研究中贏得了聲譽,其研究范圍又迅速擴展到空間監控、導彈防禦、戰場監控、空中交通管制等領域,是美國大學第一個大規模、跨學科、多功能的技術研究開發實驗室。
三、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建立在1943年, 曾雲集大批世界頂尖科學家,建立者包括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和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歐內斯特·勞倫斯, 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 是著名的科學城和高科技輻射源。
四、阿貢國家實驗室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ANL)是美國政府最早建立的國家實驗室,也是美國最大的科學與工程研究實驗室之一——在美國中西部為最大。阿貢前身是芝加哥大學的冶金實驗室 (Metallurgical Lab),現在隸屬於美國能源部和芝加哥大學。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米於1942年在此領導小組建立了人類第一台可控核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Chicago Pile-1),完成了曼哈頓計劃的重要一環,並且使人類從此邁入原子能時代 。
五、橡樹嶺國家實驗室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是美國能源部所屬的一個大型國家實驗室,成立於1943年,最初是作為美國曼哈頓計劃的一部分,以生產和分離鈾和鈈為主要目的建造的,原稱柯林頓實驗室。2000年4月以後由田納西大學和Battelle紀念研究所共同管理。他們的使命是攻克美國當下面臨的最嚴峻的科學難題,並且開發新技術,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保護人類。
② 義大利德蒙實驗室
德蒙實驗室創始於1931年,冠名於1971年,加上二戰時的實驗,一共具有80年的研究歷史,核心技術是細胞能量學,激發和喚醒細胞的內在能量,主要研究植物能量對人體細胞的影響。
③ 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實驗室位於地下多少米
據中新社北京2014年8月1日電 (記者 馬海燕),清華大學8月1日與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啟動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二期建設工作。該實驗室的垂直岩石覆蓋達240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實驗室。
最深地下實驗室排名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CJPL)岩石覆蓋厚度達2400米;
美國在建的杜賽爾(DUSEL)二期地下實驗室岩石覆蓋厚度達2300米;
加拿大的斯諾(SNO)地下實驗室岩石覆蓋厚度約2000米;
法國摩丹(Modane)地下實驗室岩石覆蓋厚度約1700米;
義大利格蘭薩索(Gran Sasso)地下實驗室岩石覆蓋厚度約1400米;
英國的伯畢(Boulby)地下實驗室岩石覆蓋厚度達1100米;
日本神崗(Kamioka)地下實驗室岩石覆蓋厚度達1000米;
韓國襄陽(Y2L)地下實驗室岩石覆蓋厚度約700米;
美國蘇丹(Soudan)地下實驗室岩石覆蓋厚度約600米;
(參考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程建平等人發表的《國際地下實驗室發展綜述》)
④ 請介紹一下米蘭實驗室
米蘭實驗室的背後
近3個賽季來,隨著AC成績的起色,米蘭實驗室也跟著聲名鵲起。由於個人專業的原因,對米蘭實驗室一直也有所關注。想談談自己對米蘭實驗室和「國際米蘭實驗室」構建可能性的一些粗淺看法,如果大家也有興趣,希望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米蘭實驗室從其構建的理念和運行的方式來看,和最近很熱門的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研究很相似。個人看法甚至可以歸入生物信息學一類。米蘭實驗室的運作簡單說可以由以下流程組成:1)球員資料庫的建立;2)數據管理,分析及球員狀態預測;3)傷病的診斷和恢復。
首先說說球員資料庫的建立。包括:1)前期數據的收集,包括從球員的肌肉類型和生活習慣等;2)訓練數據收集,包括場地的溫度,訓練器械的資料等;3)動態數據收集:據說每場主場比賽時,球場4周有八台攝像機收集球員比賽中的數據,如短距離沖刺的次數,跑動距離。此外,每2周安排一次球員的體檢,包括身體結構和機能,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和情感和心理3方面。以上數據匯總組成龐大的球員資料庫。
數據的管理,分析和球員狀態預測。這部分為計算機系統,是米蘭實驗室的核心。米蘭實驗室的計算機系統由Unysis, AMD, 和Computer Associates (CA) 等世界知名的大公司提供。估計數據管理系統由Unysis提供,數據分析和預測系統由AMD和CA提供,核心是CA的預測分析伺服器(Cleverpath Predictive Analysis Server)。
傷病的診斷及恢復。這部分應該是一支球隊的機密。每支球隊都在長期的實戰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獨門絕技。傷病診斷方面,只是從媒體的報道中隱約看到有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其他的就無從知曉了。
米蘭實驗室建立的目的主要有2個,1)維持球員的狀態。通過將監測結果貼在球員更衣室,使球員大致知道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狀態,有利於球員自我的調節和制定單獨的訓練計劃,同時對球員也有警示作用。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態有利於減少球員的傷病,而且一旦受傷,由於有長期大量數據的積累和及時診斷,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必要的護理,這對傷病的恢復非常重要。有報道稱,2001/2002賽季,AC球員肌肉受傷情況一共41例,而米蘭實驗室開始運行後(米蘭實驗室從2002年3月開始運行),2002/2003賽季下降到3例。雖然其中肯定有運氣的成分(該報道原話),但是應該說,實驗室的作用明顯。因為即使是心理作用,在激烈的對抗中也會對球員有保護作用。至於說到葯物的使用,雖然說用禁葯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三分治七分養」,良好的心理調節加上有目的的身體狀態調整,才是整個傷病防治體系的關鍵。
2)延長球員的運動生涯並為年輕球員的買入提供依據,一句話,節約俱樂部在球員買入的開支。應該說,這多少影響了AC在轉會市場上的操作。從卡福,潘卡羅到多拉蘇和斯塔姆都是年過30的老將。至於年輕球員的買入,米蘭實驗室的目標就是找到判斷球員天賦的標准。
以上是對米蘭實驗室的基本介紹。下面我想說說米蘭實驗室成功背後的其他因素和可能問題。球員本身因素,米蘭引進的球員,可以說引進前的競技狀態都非常不錯,包括幾乎沒有上場機會的多拉蘇,而且身體身體狀態也很好,這就為延長運動壽命提供了基礎。同時,我們不能否認鐵人級別球員的存在,如我們的隊長,副隊和砍比。AC的加圖索,卡福也是也是此類別的。
足球場上的成功不可能脫離足球本身。從AC的年齡結構來看,鋒線上的舍瓦正值巔峰,中場的卡卡,皮爾羅,西多夫和加土索也是能跑能傳之人,經過磨合後,他們處理球簡練合理,能有效節約體能,同時也避免了後衛線的來回扯動。從AC 的引援可以發現,多集中於後防線,中場的多拉蘇基本是看客。一旦中場的攔截實效,被對手形成2次進攻或者兩翼被扯動,後防線的漏洞就顯示出來了,冠軍杯最後2場被攻入6球,AC的防線,也許下個賽季更加不樂觀。
從本賽季來看,一旦以替補陣容出戰,AC的成績很慘,這個和我們的情況相反,這說明了他們的主力陣容確實環環相扣,如果哪方面出現問題,最終都會集中反映在老邁的後防線。重用老隊員,不但壓縮了年輕隊員的引入和上場時間(我對科洛奇尼的離去一直很高興),同時也帶來崩盤的危險。如果足球運動的50%以上由幾套軟體,幾套儀器和幾台計算機決定,那麼它就基本可以說是機器人運動了。
另外,米蘭實驗室希望從生理和心理2方面界定天賦的定義。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足球運動是世界上對人的綜合要求最高的運動。生命科學發展到今天,當我們以為我們面前的這扇門是最後一扇門,打開它就可以知道一切時,往往打開以後卻發現需要打開更多的門。也許從心理的角度來講,馬拉多納不是最好的,甚至很差,但他卻決定了一個時代。也許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講,現在的德國隊,比以前只強不弱,但卻無法阻止德國足球的滑落。我很難想像,如果有一天,一名球員拿著「茲證明XX具有極高的運動天賦,請各俱樂部放心購買, 米蘭實驗室(蓋章)」,足球運動該是什麼樣子。
此外,因扎吉腳傷的恢復,即使手術也是在米蘭實驗室的監控下最終也沒有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上賽季中段AC也曾面臨大面積的傷病。本賽季冠軍杯,車子羅本的傷勢梅爾舍曼也認為可以在對巴薩的第二回合上場,最終也是令人失望。總之,米蘭實驗室的作用是肯定的,但過於高估也不切實際。
1.群龍有首
米蘭實驗室的核心是比利時人梅爾舍曼,米蘭實驗室的發起者,肌肉和頸椎疾病專家,曾為貝盧斯科尼和中東富豪治病。有報道稱此人將美國職業康復的實踐和義大利足球相結合。據說二當家特龍凱蒂曾經打過挖他過來的主意,個人覺得可能性幾乎為零,這也是我們構建實驗室的瓶頸所在。
2.軟硬體支持
米蘭實驗室的核心軟體由世界第2大軟體公司CA提供。AC和CA之間簽署了不能將此項技術轉讓給其他義大利俱樂部的協議。畢竟如果獲得成功,對於AC和CA是雙贏的結果。這對我們也構成了障礙,畢竟尋找合適的軟體到證明有效至少需要1到2個賽季的積累。
3.資金支持
米蘭實驗室的最初預算是300萬美元,最多應該不會超過400萬美元。可以說這個數目將絕大多數的中小俱樂部的熱情謀殺。因為他們並不需要多線作戰,傷病和疲勞對他們來說並不是最大的敵人。但對於G14裡面的絕大多數俱樂部來說,問題不大,如果能保證實驗室能成功,估計莫大多扔個1,2百萬也沒問題。
⑤ 十大暗物質實驗室
1.錦屏地下實驗室 2.美國南達科他州布萊克山山底實驗室
⑥ 世界上三大著名實驗室是什麼
世界上三大著名實驗室是:
1、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簡介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原農業部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生理生化開放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的。
2001年11月通過專家論證,2002年1月經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設,2003年10月16日通過建設驗收,正式進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
2、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籌建於1958年10月,1959年8月正式成立,時稱中國科學院上海理化研究所,2003年6月經國家批準定為現名。擁有兩大園區,分別坐落於上海市科技衛星城嘉定區和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佔地面積共約700畝。
專業從事民用核技術科學研究的國立研究所,以光子科學、核科學技術及相關交叉學科研究為主,同時積極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發展目標是:用15年左右時間,建設成國際一流水平的光子科學研究中心和基於核科學技術的多學科綜合性科學研究基地。
3、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華南理工大學的亞熱帶建築研究起步於上個世紀初,是我國高校建築學科領域老八校之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夏昌世教授、陳伯齊教授等老一輩科學家籌組創建亞熱帶建築研究室。
進入六、七十年代,以一批知名專家教授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建築領域現實主義學術傳統、對建築自然降溫、通風、防潮、防洪、防震等展開了設計理論和方法的探索,對華南地區的建築教育、建築設計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國內建築教育界享有較高學術地位。
⑦ 世界上的海洋生物研究機構有哪些
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研究機構是義大利那不勒斯海洋生物研究所,成立於1872年,1874年正式開放。1888年,英國海洋生物學會成立了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美國於1888年在伍茲霍爾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所,等等。它們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特別是伍茲霍爾海洋生物研究所的工作,對海洋生物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紀60、70年代以來,由於電了計算機、資訊理論、控制論和微量化學元素測定等數理化新成就、新技術的應用,海洋生物學的研究發展到新的階段。如英、日學者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研製出控制海洋魚苗性別的方法;美國發射海洋衛星調查海洋魚群的數量和種類變化等。
⑧ 義大利留學有哪些設計類專業
義大利設計類的專業美院和綜合類大學都有涉及,但是涉及方向不同
設計分為平面設計、景觀設計、企業藝術設計、藝術新技術、產品設計、服裝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建築設計
平面設計和新技術只有美院有新技術偏向於多媒體
新技術:卡拉拉美院(L)米蘭布雷拉美院(L+LM)那不勒斯美院(L+LM)都靈美院(L+LM)威尼斯美院(L+LM)
平面設計:博美(L)佛羅西諾內美院(L+LM)馬切拉塔美院(L+LM)那不勒斯美院(L+LM)卡塔尼亞美院(L+LM)福賈美院(L)
景觀設計:巴勒莫大學 薩薩里大學(L+LM)熱那亞大學(LM)
企業藝術設計:米蘭布雷拉美院(L)都靈美院(L+LM)卡塔尼亞美院(LM)巴勒莫美院(LM)
室內設計:米蘭理工(L+LM)
產品設計:米蘭理工(L+LM)熱那亞大學(L+LM)博大(L+LM)布雷拉美院(LM)博美(L)(其他的都理、羅馬一大、佛大、威尼斯建築大學需要看課程匹配)
建築設計:米理(L+LM)都理(L+LM)費拉拉
⑨ 義大利CSI測試實驗室在哪個城市
在在在米蘭
⑩ "世界實驗室"是指哪個國家
是指印度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西方媒體在比較中印經濟的崛起時,往往會將中國稱為「世界工廠」,而將印度形容為「世界實驗室」,印度人也一向以此為榮。在作為「世界工廠」多年後,中國在國際上遭遇的貿易摩擦和知識產權壁壘越來越多,逐漸意識到吸引海外科研投資的重要性。而隨著中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跨國公司也認識到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的必要性,開始選擇中國作為科研開發投資的首選地。這種趨勢使印度很緊張,印度政府正在作出種種努力,捍衛其「世界實驗室」的地位。
印度從「世界實驗室」中獲益
印度政府近日表示,印度商工產業聯合會將舉辦一場題為「印度研發———未來的世界知識中心」的國際研討會。該會議由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提議發起,政府下屬的科學技術部、商工部將協助印度商工產業聯合會共同承辦,希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吸引更多的跨國企業將研發中心轉移到印度。
印度直到1991年才開放經濟,起步比中國晚。但是在吸引跨國公司科研投資方面卻是中國的「前輩」,在軟體、制葯、生物科技等方面的優勢很明顯。
1985年,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在印度班加羅爾成立辦公室,專門負責該公司在晶元生產過程中的軟體測試及驗證工作,這也是第一家在印度設立研發中心的知名跨國公司。隨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以及摩托羅拉公司等相繼在班加羅爾設立產品實驗室,開展產品研發以及基礎研究工作。印度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優勢使得這些知名公司大大降低了技術開發成本,班加羅爾逐漸贏得了「印度矽谷」的美譽。
到目前為止,英特爾、微軟、三星電子、飛利浦等大多數知名公司都將其設在印度的實驗室作為企業研發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通用電氣公司為例,其位於班加羅爾的實驗室總投資達到8000萬美元,是該企業在海外設立的最大研發中心,研究項目涉及基礎研究、應用電器等多個領域,擁有2300名員工。而另一個通信業巨頭摩托羅拉,自從1991年在印度設立第一個研發實驗室以來,目前在印度已經僱用了1700名工程師在從事手機軟體系統的開發,年投資超過了5000萬美元。目前,摩托羅拉在印度的第三個實驗室正在規劃當中。
根據「印度國家軟體和服務公司協會」統計的數據,2004年外國企業在印度的研發投資達到68億美元。在《財富》全球500強中,大約400家在印度設立了研發中心或與印度本土公司有著軟體外包業務聯系。印度2004年通過產品研發以及研發外包服務所創造的出口價值達到30億美元,較前年增長30%。《經濟學家》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印度已經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研發投資目的國之一。5年前,印度信息技術專業的畢業生有70%會到國外謀職高就,但目前這一比例已經降到了30%。
中國發展迅猛,有望後來居上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只能夠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流水線,但是很難真正參與到世界頂級技術的研製開發中。這一方面使我們的科技成果和科研人員很難與國際接軌,進展較慢;另一方面,也使我們在很多行業領域缺乏核心技術,產品創新十分被動,甚至影響到國家經濟安全。因此,近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吸引跨國公司的科研投資,而國際知名企業研發中心落戶中國也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美國摩托羅拉在中國已經投資4.5億美元,開設了16家研究中心。美國微軟在北京設立的研究中心僱用了180名工程師。瑞典愛立信公司宣布在未來5年內,將為其第三代行動電話研發項目向中國投資10億美元。歐洲空中客車集團宣布將在中期內將其研究開發部5%的業務和A350長途運輸機的研究項目轉移到中國。
據統計,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後,全球第三大科研投資吸引國,每年吸引外國科研投資達480億歐元。外國跨國公司在中國聘用的研究人員到2008年時將增長35%,而且主要集中於高新技術領域。
語言是印度的最大優勢
中國和印度都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豐富的低成本技術人才庫,僅從規模上講,中國在吸引海外科研投資方面比印度更有優勢。
波士頓顧問公司駐上海代表大衛·麥克認為:首先,中國科研人才市場龐大,價格低廉。中國擁有的科研人員從人數來講僅次於美國,領先於日本;再有,中國市場由於基數大、發展快。對於這些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而言,了解中國需求及其需求的發展趨勢非常關鍵,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也正是為了針對中國市場,增強在中國的競爭力;另外,在中國,擁有較強購買能力的階層正在不斷擴大,而該階層消費者對新潮產品的追求也不斷刺激著產品創新。
但不可否認,印度之所以被西方媒體譽為「世界實驗室」,有很多方面是中國目前還難以達到的。新德里經濟增長學院的辛格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一方面,考慮到業務轉移對經濟增長以及就業等問題帶來一系列的影響,企業在作出海外投資,特別是涉及到基礎研究等項目轉移的決策時,往往需要多方協調、綜合考慮。而在吸引跨國公司科研投資方面,印度起步較早,政府為此作出了不少努力,既佔得了先機,又有較長時間的積累,因此各方面可能更加完備,更有競爭力。
另一方面,由於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往往掌握著某一領域的世界領先技術,因此在選擇投資地點時,往往會考慮當地的知識產權保護情況。最近幾年,中國之所以越來越受跨國公司青睞,也是因為在這方面有很大進展。但不可否認,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印度相對於中國而言擁有巨大的英語語言優勢。由於項目研發過程與產品生產並不完全雷同,許多跨國企業的研發部門都是在進行「全球合作」,甚至會利用時差爭取到每天近20小時的工作時間。項目研發需要不間斷的深入討論和交流,在這方面,熟練掌握英語語言技能的印度科技人才便擁有比中國更大的優勢,他們可以無障礙地與設在美國本土的研發部門密切配合,但大多數中國專業研發人員要想做到這一點卻並不容易。
辛格教授以英特爾公司分別設在中國和印度的研發部門為例,位於中國的研發中心業務重點以產品研發為主,但是語音識別業務幾乎是為漢語定製的,這也就意味著研發出來的成果絕大部分都將投放於當地市場,研發的最終目標是為中國服務;而在印度,英特爾研發的重點在於基礎性研究,由於英語語言的通用性,這些研發成果大部分會「出口」到美國,最終目標是在全球范圍內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