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坦克為什麼用裝甲車

義大利坦克為什麼用裝甲車

發布時間:2022-08-04 20:30:31

㈠ 二戰時期裝甲車有什麼作用的,和坦克有什麼區別

裝甲車與坦克的區別在於定位,坦克是陸地戰場主角,有它的地方,你敲不掉它,你就不敢去搞別的。而裝甲車或者說裝甲運兵車,是給坦克打下手的。坦克的側裝甲、頂裝甲和後裝甲都比較薄,這就需要側翼保護,防止偷雞摸狗的出現,這時候就需要小威力但是反應快的高速地面單位來配合坦克,這就是裝甲車。它是頂不住哪怕最小的炮彈打擊,但是,總比無裝甲單位抗造吧,你的炮彈只要不是直接打在它身上,它是不懼的,但是沒有裝甲車的人不行啊。

㈡ 義大利的坦克性能怎麼樣

義大利坦克代表應該是義大利M系列坦克

M系列主要包括M11/39坦克、M13/40坦克、M14/41坦克、M15/42坦克、M16/43中型坦克,這型坦克是義大利二戰時期在中型坦克方面的最高成就 。

同M13/40相比,M14/41主要改進了發動機,功率增大到了125馬力,裝有用於沙漠作戰的空氣濾清器。兩種坦克共生產了將近1900輛,是戰時義大利產量最大的坦克裝備。



㈢ 二戰時義大利陸軍裝甲兵的發展情況是什麼樣的

二戰義大利主要的坦克裝甲車輛:

1、Fiat 3000輕型坦克

長4.29米;寬1.67米;高度2.19米;最大速度21千米/小時;重量6噸;裝甲厚度6~16mm;最大行程90千米;乘員2人;火力一門37或40炮,一挺6.5或8毫米機槍

㈣ 大家對義大利「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印象如何據說配用了120毫米大口徑滑膛炮。

義大利「半人馬座」輪式裝甲車早在1990年就已批量生產了,相信廣大兵器迷對它並不陌生。這種裝甲車由於裝有大口徑加農炮而具有了強大的火力,再加上其輪式底盤出色的公路機動性和較好的越野機動性,使它能夠獨立遂行偵察和反坦克作戰任務,故被人們稱為「輪式坦克」。但是今天我們介紹的不是「半人馬座」的原型車,而是擁有120毫米坦克炮的增強火力型「半人馬座」輪式裝甲偵察車。
1998年,「半人馬座」車的原生產商,義大利依維柯·菲亞特-奧托·梅萊拉集團開始自籌資金研製一種火力更強大的「半人馬座」。這種新車型取消了原車型的105毫米線膛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120毫米滑膛坦克炮。2002年完成時,新「半人馬座」便成為與最新作戰坦克裝備相同火力的第一種輪式裝甲車輛。
戰車性能

彈葯
這種新型火炮的彈葯與義大利「公羊」主戰坦克的l20毫米火炮彈葯相同,但該火炮採用了45倍口徑身管,比大多數坦克的44倍口徑身管還長,然而其炮身僅重2500千克,比「公羊」主戰坦克的l20毫米坦克炮輕了700千克。這樣低的重量主要是通過採用最新型高強度特種鋼製作炮身得到的,這種鋼材的拉伸屈服應力達到了1500兆帕,也就是說達到了任何最新一代坦克炮所用鋼材的拉伸屈服應力標准。另外,炮管採用了內膛擠壓硬化法並鍍鉻,還安裝了抽煙裝置和熱護套。可以說,這種火炮與當今主戰坦克火炮相差無二。

後坐力
作為輪式車輛,火炮的後坐力成為影響連續開火和瞄準的主要因素。為了降低後坐力,這種火炮安裝了新式的「胡椒瓶」形炮口制退器(代替105毫米火炮的開槽炮口制退器)。火炮的後坐距離減少到550毫米(105毫米火炮的後坐距離為750毫米),後坐力則減小到25千牛。這樣小的後坐力,大多數的輪式車輛都能承受。

炮塔
新「半人馬座」採用了一種新式的HITFACT炮塔,同火炮一樣,這種炮塔也是奧托·梅萊拉公司研製的。炮塔的總體布局類似於原「半人馬座」:將車長位置設置於車輛前部火炮的左側,裝彈手在炮長的後面,炮長在火炮的右側。炮尾布置有9發炮彈,車體內還有26發炮彈。除了主炮之外,車輛還裝備了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並在車長艙口布置了1挺7.62毫米的輔助機槍。此外,炮塔的前部兩側各安裝了一組4具Galix公司的80毫米煙幕彈發射器。

火控系統
新「半人馬座」火控系統也由奧托·梅萊拉公司提供,比以前裝備的伽利略公司的TURMS火控系統更加先進。其中車長裝備有義大利伽利略公司的穩定式全景瞄準鏡和6具潛望鏡,用於觀察車輛四周,而炮長則裝備有整合第二代熱像儀和激光測距儀的獨立式穩定瞄準鏡,而裝彈手還裝備有3具潛望鏡。此外,火控系統還包括有戰場管理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自動跟蹤儀。

炮塔驅動方式
主炮在高低俯仰和炮塔轉動時保持穩定,炮塔採用全電驅動方式。這較原「半人馬座」的電動液壓驅動又是一個重要的改進。與全鋼裝甲的原「半人馬座」炮塔不同的是,新車型的炮塔採用了鋁裝甲,而鋼裝甲和復合裝甲板可以附加到鋁裝甲上。因此,這種裝有120毫米火炮的HITFACT炮塔的基本重量僅為5.8噸,大大低於原炮塔的7.5噸,即使達到最高防護等級也只有6.6噸。

防護力
雖說新「半人馬座」基本型的重量僅25.5噸,但它的防護力並不差,可全方位防護l4.5毫米重機槍穿甲彈的攻擊。此外,它還可以抵擋當量6千克TNT炸葯地雷在任何一個車輪下和當量3千克TNT炸葯地雷在車體腹部下的爆炸。當加裝附加裝甲,車重增加到28噸時,其60度傾角的前部弧形裝甲還可防25毫米口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攻擊,車體底部能抵禦當量6千克TNT炸葯地雷的爆炸。另外,由穿孔鋼板製成的儲物筐還可以加強炮塔尾部的防彈能力。

機動性
機動性高是輪式裝甲車輛的一大優勢,「半人馬座」也不例外。新車型的底盤與原「半人馬座」基本相同,即動力艙和駕駛員艙並排設置在車體前部。動力裝置仍採用了依維柯公司的6V-TCA型渦輪增壓柴油機,功率為383千瓦,但可換裝一種新式6V柴油機,功率至少可達440千瓦。與6V-TCA型柴油機匹配的是德國ZF公司生產的有5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並帶中央可鎖定差速器的H型傳動系統。懸架採用麥弗遜式獨立懸掛,越野性能優異。車輛轉向時,通常通過前部兩個車橋進行,但在低速行駛時第四車橋也可輔助轉向,這樣可以減少輪胎磨損並使轉向半徑減小到9米。此外,全部車輪都採用泄氣保用輪胎,並裝有中央輪胎充放氣系統。
由此可見,新型「半人馬座」已成為一種具有一定戰役機動能力的、性能非常優越的輪式裝甲車輛。其120毫米火炮使它在火力方面可與任何作戰坦克匹敵,但自身重量卻輕得多,新型「半人馬座」輪式裝甲車的確是一輛真正的「輪式坦克」。

㈤ 公羊的公羊坦克簡介

公羊坦克的戰斗全重為54T,乘員4人,主要武器是1門44倍口徑的120MM滑膛炮,由奧托梅萊拉公司生產。這種火炮是在德國豹2坦克上的RH120型120MM滑膛炮的基礎上經改進研製成功的。配用的彈種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彈,彈葯基數42發。輔助武器為2挺7.62MM機槍,機槍子彈2500發。火控系統為指揮儀式,由火控計算機、炮長--車長的穩象式瞄準鏡、熱象儀、激光測距儀和各種感測器組成,具有夜間和行進間射擊的能力。單從結構上看,公羊坦克的火炮威力和豹2及M1A1坦克差不多,而火控系統甚至比豹2及M1A1要略強些。因為豹2及M1A1坦克上的火控系統中僅炮長有穩像式瞄準鏡,而公羊坦克上車長也有了穩像式瞄準鏡,使坦克具有獵--殲攻擊能力。這一點使它達到M1A2坦克火控系統的水平。捷克T--72CZ坦克上的火控系統,就是公羊坦克火控系統的改進型。這說明義大利坦克的火控系統口碑不錯。
公羊坦克的動力裝置為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956KW。傳動裝置為德國ZF公司製造的液力機械式變速箱。懸掛裝置為扭桿式。坦克的最大速度為65KM/H。0KM/H--32KM/H的加速時間為6S-7S。這說明它的機動性能跟豹2坦克差不多。
其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結構,主要部位採用了復合裝甲。車內裝有三防裝置、滅火抑爆裝置。
總的看來,公羊主戰坦克的火力、機動性都不錯,防護性與最先進的主戰坦克相比略有差距。但是,在世界主戰擔克排行榜上,前幾年公羊坦克名列第9名,1997年以後竟然落到10名開外。究其原因,一方面說明當代主戰坦克強手如林,而公羊坦克在某些方面略有差距;另一方面,也說明在世界坦克中,公羊坦克的知名度還不夠高。為了大幅度提高公羊坦克的戰技性能,趕超先進,義大利軍方決定研製改進型的公羊坦克,這就是公羊2主戰坦克的來歷。
預計,公羊2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將達到58T-60T,裝自動裝彈機,乘員減至3人。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將達到1100KW。懸掛裝置將改為液氣式。裝甲防護水平將大幅度提高。這樣一來,公羊2主戰坦克將達到世紀之交主戰坦克的最先進的水平。預計在2000年--2004年之間將生產167輛公羊2主戰坦克。如果在2001年--2005年的世界主戰坦克排行榜上,公羊2主戰坦克能躋身到前5名,當不會使人感到意外。
如果說,在坦克的研製上,義大利的公羊主戰坦克還不太顯眼的話,那麼,義大利在裝甲車輛的研製上,卻要紅火得多。八九十年代是義大利裝甲車輛大發展的時期,表現在:研製成功的裝甲車輛種類多,型號多,既有輪式的,也有履帶式的,顯示了方興未艾的發展勢頭。B--1半人馬座裝甲車,便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半人馬座裝甲車也稱為半人馬座輪式裝甲偵察車或輪式坦克殲擊車。這是一種8X8車型的輪式裝甲車,1984年和公羊坦克一道列入發展規劃,1990年開始批量生產。研製的主承包商為伊維科-菲亞特公司。它主要用來裝備義大利的輕型裝甲旅,用來執行快速機動作戰任務。
半人馬座裝甲車的戰斗全重為24T,乘員4人,算得上是重型輪式裝甲戰車。其主要武器是奧托梅萊拉公司生產的105MM低壓線膛炮,身管長為52倍口徑,具有較強的反坦克作戰的能力,適於擔任火力偵察任務。最大速度達到108KM/H,在重型輪式裝甲車輛中名列前茅。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裝備數量達到了450輛,成為世界上現裝備中數量最多的重型輪式裝甲偵察車,在義大利的維和部隊中屢屢能見到它的身影。
從VCC--1到標槍步兵戰車在履帶式步兵戰車的研製上,義大利有悠久的歷史。從最初特許生產M113裝甲輸送車開始,到八九十年代,又先後研製成功VCC-1、VCC-80和標槍步兵戰車以及OTOC13裝甲輸送車等,一個比一個先進。
80年代初期研製成功的VCC-1,雖然名為裝甲步兵戰車,但是,實際上只能算是M113裝甲輸送車的改進型,不僅外形上十分相象,戰斗全重和主要武器也差不多。
80年代末期研製成功的VCC-80步兵戰車,堪稱是義大利軍隊第一種真正的步兵戰車。90年代研製成功的標槍步兵戰車(前譯為達爾多步兵戰車),則為VCC-80的進一步改進型,戰斗全重增加到23T,乘員3人,載員6人,主要武器是1門25MM機關炮,另有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器,攜8枚陶式反坦克導彈。這使得它的火力與美國的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旗鼓相當。不不定期,標槍步兵戰車於2000年中期才能開始生產,義大利軍隊第一批的訂購數量為200輛。要想在義大利軍隊中發揮作用,要到2005年以後才行。
型號繁多的輕型輪式裝甲車在八九十年代,義大利研製出多種輪式裝甲車,包括:6633、6634、6636、OTOR3、OTOR2.5裝甲車等。這些裝甲車有4X4和6X6兩種型式,除6636外,其他的都是中小型輪式裝甲戰車,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卡普拉亞OTOR3為小型裝甲偵察車型,4X4底盤,戰斗全重3.2T,乘員4人-5人,它和OTOR2.5為同一底盤,但OTOR2.5多製成國內安全車,不帶武器。而OTOR3型的裝甲更厚些,車體由鋁合金裝甲全焊接而成,最大裝甲厚度32MM。這兩種車在外觀有明顯不同。研製的承包商為奧托梅萊拉公司。車上可選裝多種武器,包括:7.62MM機槍、12.7MM機槍、20MM機關炮、陶式反坦克導彈、2門106MM無坐力炮、霹靂反坦克火箭筒等。其動力裝置為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70KW,單位功率21KW/T,陸上最大速度120KM/H。水上行駛時,靠噴水推進器推進,最大航速可達8.5KM/H。可以認為,OTOR3雖然只有3T多重,但還是有一定威力的小型裝甲偵察車。
6633、6634、6636則是義大利菲亞特公司獨資研製的系列裝甲車,以裝甲輸送車型為主。其中,6634型為4X4底盤,樣車的戰斗全重8T,乘員2人,載員4人,是一種小型的輪式裝甲輸送車;6633為中型裝甲車,也是4X4底盤,但外廓尺寸比6634型稍大些,樣車的戰斗全重9.5T-10T,乘員3人,載員10人;6636則為重型裝甲車,6X6底盤,樣車的戰斗全重16.5T,乘員2人,載員10人.到了90年代,由於半人馬座裝甲車開始大量裝備義大利軍隊,這一系列裝甲車的研製方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向輕型靠攏.到90年代初,最終發展為兩種車型,均命名為美洲豹裝甲輸送車.其中,4X4車型,戰斗全重5.7T,1名乘員,6名載員,最大速度100KM/H.這兩種車型可選裝多種武器.有消息說,義大利陸軍最近花3億700萬美元訂購了580輛美洲豹裝甲輸送車,其中,6X6的為250輛,4X4的為330輛,另有一些配套的後勤保障設備.4X4的美洲豹裝甲輸送車將裝備5個輕型偵察團.在未來的義大利維和部隊中,你將看到美洲豹的身影。

㈥ 裝甲車、坦克和步戰車的區別

裝甲車防禦能力強能運輸物資、兵員可以以速度攻擊敵人而不失自己的防禦!

坦克的防禦能力更強體型龐大戰鬥力強 擁有火炮、機關槍、或小型站彈
運動速度緩慢以履帶為腳行進可以同時以火炮壓制火力、以自帶槍掃除步兵障礙
與裝甲車相比 戰鬥力更強 壓制力更大 但速度稍遜

步戰車
步兵戰車是供步兵機動作戰用的裝甲戰斗車輛,在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等方面都優於裝甲人員輸送車,並且車上設有射擊孔,步兵能乘車射擊。步兵戰車主要用於協同坦克作戰,其任務是快速機動步兵分隊,消滅敵方輕型裝甲車輛、步兵反坦克火力點、有生力量和低空飛行目標。

步兵戰車通常分為履帶式和輪式兩類型,1967年首次出現,目前裝備的國家和地區達30多個,俄羅斯裝備數量最多,其次是美國和西歐。發展趨勢是:增大車載機關炮口徑,進一步提高火力;採用特種裝甲和穩身技術,進一步提高戰場生存能力;增大發動機功率,進一步提高機動性。

㈦ 裝甲車是怎樣由來的

誕生

1855年,英國J·科恩在蒸汽拖拉機的底盤上安裝機槍和裝甲,製成了一輛輪式裝甲車,並獲得專利權。但這種裝甲車未能實際應用。1899年,英國人西姆斯在四輪汽車上安裝了裝甲和一挺機槍。1900年,英國把裝甲汽車投入到了正在南非進行的英布戰爭中。

一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英國最先研製出了履帶式和輪式裝甲輸送車。車上有輕型裝甲和一挺機槍,可運載20名士兵。雖然車上的裝甲可使車內士兵免受槍彈的
傷害,但習慣於徙步作戰的步兵仍把首批裝甲輸送車稱為「沙丁魚罐頭」和「帶輪的棺材」。1918年8月,英軍第七集團軍的一個戰車營首次在華爾夫西使用裝
甲輸送車,12輛裝甲輸送車吐著火舌向敵軍沖擊,德軍官兵極為驚恐,倉惶潰逃。英軍士兵隨即跳下車,佔領了德軍陣地,其它國家軍隊也從引發現了裝甲輸送車
的軍事價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最早大量裝備使用裝甲輸送車,在戰爭中取得了一定效果,裝甲輸送車的使用,顯著地提高了步兵的機動作戰能力,並由於
步兵可乘車伴隨坦克進攻,也提高了坦克的攻擊力。

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裝甲輸送車得到迅猛發展,許多國家把裝備裝甲輸送車的數量看作是衡量陸軍機械化、裝甲化的標志之一。
當代由於步兵戰車真正實現了步兵乘車作戰,具有一定的反裝甲目標能力。戰車的裝甲通常可防小口徑炮彈和炮彈碎片,並能夠與坦克更好地協同作戰,性能比裝甲輸送車有明顯提高,所以它有許多先進國家的軍隊中基本或部分取代了裝甲輸送車的地位。

㈧ 義大利達多步兵戰車的研製背景是怎樣的

相比於美、英、德等西方發達國家來說,義大利在武器研製方面顯得不太張揚,而且其主戰武器的裝備型號也不多,更新換代也顯得比其他國家慢半拍,這點在坦克和裝甲車輛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如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即,德國豹II從1979年10月就開始裝備部隊,迄今已經發展到了豹IIA6型;而義大利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即C1公羊到90年代初才開始裝備義大利陸軍。

對於坦克的搭檔,即履帶式步兵戰車的研製,義大利動作就更晚。義大利仍在按原計劃生產VCC-1裝甲車,並將其作為義大利陸軍的主力裝甲車輛。

VCC-1是美國M113A1裝甲車的義大利版本。VCC-1從1960年起開始生產,到1985年停止生產,總產量約4000輛左右,其中義大利陸軍裝備562輛;在其基礎上義大利還研製了VCC-2裝甲車。

由於VCC-1/2是按裝甲輸送車設計的,作戰時只要將人員和物資輸送到戰場就行了,因此其越野能力較差,難以跟上坦克的速度進行伴隨戰斗,相比之下,德、英、美等國專門設計的「坦克伴侶」步兵戰車完全可以滿足伴隨坦克作戰的要求。由此可見,VCC-1/2隻能算是M113A1裝甲輸送車的一種性能增強型裝甲車而已。

到70年代後,隨著美國「尼克松主義」的出台,美國急於減輕自己對歐洲防務的負擔,開始削減駐歐美軍人數,並鼓動盟國來分擔美國的責任。美國的舉動使義大利感到了壓力,開始重新評估和論證自己的陸軍裝備發展問題,新型步兵戰車的設計決定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做出的。

㈨ 為啥有的坦克裝甲車輛使用鋁制裝甲鋁雖然輕便,但是易燃燒,防護效果不如鋼,容易被擊穿。

鋁合金並不容易燃燒啊。。。
而且鋁的比強度也比較高的,超硬鋁中,強度可以達到鋼的一半,而重量只有1/3,同等質量情況下甚至要比鋼還要強,但是帶來的隱患就是厚度的增加。坦克是密集防護的,除了必須的部分外全部都是裝甲防護的,他對體積要求很高,所以寧可犧牲機動性來換取戰場生存率。而裝甲車及快速機動性要求更高一些,所以鋁合金反而有其生存空間。

㈩ 二戰期間義大利的裝甲車輛都有哪些

提到義大利和二戰,小油瓶就會腦補這樣一幅畫面,一群義大利軍人扔掉了武器,興高采烈的舉著白旗投降,反倒是在慶功。

連他們的盟友德國人都說,義大利若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只需要5個師去對付他們,義大利若是保持中立,我們需要10個師去防範他們,義大利若是我們的盟友,我們得需要20個師去支援他們。

圖17 AB41輪式裝甲車

點評:二戰期間義大利為數不多的亮點車輛,由於其4輪驅動的特性在速度和不平整路面行駛都很很好滿足前線需要。

總的來說,義大利人在坦克裝甲車方面設計能力有限,薄弱的裝甲、方正的外形、羸弱的火力根本無法與主流陸軍強國相比,半履帶裝甲運輸車也沒有、8X8重型輪式裝甲車、自行高炮這些陸軍主流裝備對於義大利來說更是奢侈品。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坦克為什麼用裝甲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98印尼事件政府做了什麼 瀏覽:954
義大利法西斯為什麼弱 瀏覽:933
印度歌曲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 瀏覽:996
義大利面配的醬料怎麼製作 瀏覽:605
印度是什麼級別的 瀏覽:694
義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是什麼意思 瀏覽:535
英國人為什麼要去巴黎 瀏覽:208
新中國成立以後發行了多少郵票 瀏覽:391
中國球王年薪是多少 瀏覽:345
義大利護膚品的品牌有哪些牌子 瀏覽:175
東興市還有多少越南人 瀏覽:580
義大利lsb板材哪裡生產 瀏覽:253
伊朗和敘利亞之間有什麼戰爭 瀏覽:472
蘋果中國代工廠為什麼搬到印度 瀏覽:296
中國怎麼變成這個樣子 瀏覽:224
去伊朗可以帶多少現金 瀏覽:259
出口英國木頭需要什麼證書 瀏覽:173
中國印尼海軍在哪裡聯合軍演 瀏覽:977
中國第一悍匪是怎麼越獄的 瀏覽:473
印度母牛在哪裡 瀏覽: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