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期義大利軍隊為何不堪一擊
二戰中,中國人對義大利人的印象感覺就是德軍的偽軍,感覺義大利人戰鬥力極差。其實,這完全是極大地誤解。因為在中國有大量的德粉,為了維護德粉心中高貴的雅利安德意志日耳曼人的勇猛形象,在網上誤傳了很多義大利軍隊搞笑的方面。這就是為何國內眾多德粉編造出嘲笑義大利人的戰鬥力的網上笑話。
義大利遠征軍在橫掃烏克蘭的戰斗中,就俘虜了10萬蘇軍,獨立攻佔了斯大林諾等重要城鎮,在斯大林格勒北翼,義大利軍隊防守正面達一,二百公里,而負責供應的德國人非但沒有施以援軍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經常抽調義大利的卡車為自己運送物資(在斯大林格勒圍城中就有一支義大利運輸車隊)。在蘇聯絕對優勢的裝甲部隊進攻時,沒有援兵,重武器不足的意軍在側翼(羅馬尼亞軍和匈牙利軍)被突破遭包圍的情況下,山地軍和其他部隊還是堅持了近一月,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一個30000人的意軍集團軍經過包括白刃戰的苦戰,有4000人突圍。試問沒有這些所謂的義大利「包袱」,德軍如何防守這一,二百公里的頓河陣地?
在1941年11月18日北非戰場的古比井戰斗中發起的"十字軍"行動中,義大利的阿里埃特(「公羊座」)裝甲師迎戰英軍第22裝甲旅,英軍兵力並不是劣勢,而且阿里埃特在此戰斗中也並不是滿員參戰的,此戰阿里埃特師共有12名軍官和193名士兵死亡/負傷和失蹤,並損失了49輛坦克,4門75/27和8門47/32火炮。英國第22裝甲旅有79輛坦克被擊毀或重創。
義大利人一直提供了軸心軍隊中的大部分兵力並不惜重大損失負責為運輸船隊護航,沒有義大利人,就隆美爾的幾萬人,能夠與幾十萬英聯邦軍周旋?沒有義大利人提供的步兵,有效的炮兵和裝備雖然不佳但作戰勇敢的裝甲部隊,德國人能夠取得勝利?沒有義大利人掩護側翼,並不時以自我犧牲精神地充當後衛,德軍能夠放心進攻,安全撤退?知道兩次古比井嗎?知道托布魯克的聖馬可海軍步兵營嗎?知道沖在最前面的戰斗工兵嗎?知道戰至最後的「公羊」裝甲師嗎?知道「佛格雷爾」傘兵師史詩般的後衛戰斗嗎?知道一名義大利士兵在被打斷一條胳膊後,捆著炸葯包沖向沖上來的英國坦克嗎?隆美爾說過「德國士兵震驚世界,而義大利士兵震驚了德國士兵。」不信的話,可以看看隆美爾傳。所以義大利人經常給德軍干臟活,卻被德粉羞辱。
戰前義大利的統一,並沒有德國鐵血中崛起的波瀾壯闊,翻天覆地;即使最後依靠普魯士的力量,借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完成了北部的統一,但從義大利人身上卻看不到普魯士人所擁有的那種強大的民族張力和進取精神。
最終完成了統一的義大利人,終於也走上了擴張的道路,但其實力和野心的落差給人一個「准強國」的形象。那時群雄並起,法國、德國、英國、俄國、日本甚至美國的擴張都沒有義大利人這般艱難。
以後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人的表現實在不符合一個大國的形象:一戰兵敗波河,差點讓奧匈揍趴下;打落後的衣索比亞,付出了十餘萬人的傷亡;二戰對已經被希特勒擊潰的法國,損兵折將;優勢海軍避戰地中海,被殲於托蘭塔;東非十萬大軍被不足萬余英國人全殲;北非以5敵1,卻全線崩潰;遠征弱小的希臘,卻喪師辱國。希特勒這樣評價義大利人:我用5個師就可以征服義大利。
近現代義大利人為何這么沒有戰鬥力?難道這是一個被文明過度軟化的民族?也許可以從義大利防守反擊的足球風格看出一斑:功利、懦弱、保守!
義大利是最早研究空降並組建傘兵部隊的國家。比如185佛格爾傘兵師,他在非洲戰場表現就很出色,只不過隆美爾的一系列勝利和托布魯克落入軸心國之手使得決策的天平向進軍埃及傾斜了。奪取馬爾他島的計劃被放棄了,從而使該師喪失了進行師級規模傘降作戰的機會。這怪也只能怪德軍指揮官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沒有戰略上的眼光。1942年2-4月是德意軍最好的機會,尤其是1942年底,德意軍已經迫使英軍從馬爾他島撤走了所有的艦船,島上也僅僅只留駐8架戰斗機,這等於該島已經基本解除武裝,但是,德意軍無動於衷。
從1861年義大利統一到二戰爆發,短短幾十年一個國家軍隊的實力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再有義大利並沒有被洗腦,義大利軍人只是做了軍人該做的事,所以沒有必要嘲笑義大利軍隊。還有就是作為友軍的德軍在東線是負責供應的,德國人非但沒有施以援軍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經常抽調義大利的卡車為自己運送物資。
在阿拉曼,義大利軍隊在此抵抗英國軍隊蒙哥馬利集團軍主力的猛攻,義大利徹底戰敗了,所有士兵都要步行撤到200公里以外,路上,他們碰到了一個義大利將軍,將軍知道義大利的淡水和油料補都被德國人搶走了,像這樣只顧自己逃命而拋下盟友的友軍還有什麼必要和他一同作戰呢?德國最終的失利也就只能歸咎於自己了。
⑵ 既然二戰中義大利那麼弱,為何沒有被滅國
雖然義大利軍隊在二戰戰場上,已經成了厭戰,拖隊友後退的代表。但是實際情況當中,義大利軍隊雖然開小差,但並不是一無是處。希特勒是一個戰爭狂人,同時也是一個非常狠毒的人,他既然能夠一直在幫助義大利,讓義大利當自己的盟友,那麼就說明義大利肯定有過人之處。
在黑義大利軍隊的段子里,很多都是同盟國編造的謠言。比如當年有人說義大利軍隊跑在半路停下來吃泡麵,結果被盟軍活捉。但是實際情況,是當時義大利為了幫助德國,就把自己的一些裝備物資都送給了德國軍隊。義大利准備跟盟軍作戰時候,決定拚死一戰,所以臨死前才吃點東西,不想當個餓死鬼。這件事本來是非常英雄的一件事,活活被盟軍黑成了懶惰懈怠的典型。另外,到了後期,日本也信了盟軍黑義大利軍隊的鬼話,有事沒事也開始對義大利軍隊罵罵咧咧,開始發黑自己隊友的段子。
⑶ 二戰義大利失敗的主要原因
義大利的工業水平在主要參戰國中是算地下的 低水平的工業提供了質量性能都欠佳的裝備 地面的坦克 火炮 運輸卡車等技術裝備和自己的德國盟友差距很遠 只比日本稍微強些 飛行器雖然30年底義大利航空工業曾經輝煌過 但是在2戰中義大利裝備的軍用飛機要麼性能尚可但產量底下 要麼是陳舊落後但是是空軍主力機型 義大利海軍建設是三軍中最現代化的,但是義大利本土沒有油田,燃料需要從外國進口,大戰末期因為沒有燃料,義大利艦隊已經不出海進行大規模作戰了。 雖然義大利輕武器水平尚可,但是在2戰中輕武器無法決定戰爭的進程。 因為缺乏資源,自身工業水平也很低下,義大利部隊甚至無法給去蘇聯的遠征軍配齊供應品。 這樣的軍備水平自然無法指望軍隊有多少戰鬥力。哪怕是紙面上的戰鬥力。
意軍指揮也極其糟糕,墨索里尼上台後依靠的將領要麼年老古董,毫無現代化戰爭知識,要麼急躁冒進,空有勇氣卻沒才幹。 墨索里尼在執政期間也一直沒有切實掌握國家政權,空有野心但是沒有能力。
從各方面看,這樣的國家,在全面戰爭中想打敗任何一個過得去的對手,都是天方夜譚。
⑷ 在二戰期間,盟軍為什麼不從義大利直接進攻德國呢
當時地中海還在德國的控制之下,即使是1944年的時候,德國也在地中海保持著一定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而且那個時候德國已經擁有了原始的空艦導彈,還在實戰中擊沉了義大利的戰列艦,這對盟軍來說可是個不小的威脅。而且直布羅陀海峽太小,從那裡過的話實在是太危險了。
當時盟軍的大量後續戰爭補給物質都集中在英國,如果在義大利南部登陸,後方補給是非常困難得到的,還得千里迢迢由海上運往地中海,如果中途被德國海上截擊,不知道又要損失多少,所以在義大利南部開辟第二戰場進行大反攻在當時不要說盟軍,就是連希特勒也沒有想過。
⑸ 義大利在二戰的主要對手是誰為啥戰敗後不被佔領
主要作戰對象是英國,因為只有北非戰場他還算是參與了,當然也派過少部隊去東線配合德軍作戰,但屬於幫倒忙的那種,無足輕重,義大利戰後沒有被佔領,是因為起義推翻了墨索里尼,在戰爭結束前就脫離了法西斯同盟。
⑹ 盟軍攻佔西西里島後為什麼不直取義大利,然後進攻德國.
等著蘇聯和德國拼光了 他們摘桃子嘛。你看蘇聯人一進入波蘭准備殺進德國本土時,同盟國這些人上諾曼底上的多快啊 要不是2國首腦阻止 他們的將軍還先到柏林了。為什麼阻止? 繼續看著人家死掐嘛 再說義大利實際上已經和同盟國眉來眼去了 開始動搖了,沒必要收拾。義大利一戰時就是這樣做盟友最不可靠又無能了。
⑺ 盟軍佔領了義大利,為何還要在重兵布防的諾曼底登陸
文/寂寞的紅酒
1943年7月11日,盟軍在地中海發動西西里島戰,迫使義大利宣布投降,退出了戰爭。義大利投降後,盟軍沿著亞平寧半島向北推進,佔領了義大利南部。但在1944年6月,為進入法國本土,盟軍集結1200艘戰艦、1萬架飛機、4126艘登陸艇、804艘運輸艦、165萬軍隊在法國諾曼底實施搶灘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當時盟軍已經佔領了義大利,為何不從義大利進攻法國,而從德國重兵防守的諾曼底防線進行突破?
第一,義大利地形狹窄崎嶇,多山地和丘陵,不利於盟軍機械化部隊和空軍優勢的展開。同時,也不利於盟軍的後勤補給。盟軍物資都放在了英國,從英國千里迢迢運到地中海非常不便,而且會遭到德國潛艇的嚴重威脅。因此盟軍才選擇了在諾曼底登陸。諾曼底距離英國近,運輸方便,又能依託英國的航空基地和港口,比義大利具有更明顯的優勢。此外,諾曼底距離德國本土更近,對德國威脅巨大,因此盟軍選擇了從諾曼底登陸而不是從義大利向北推進。
第二,義大利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尤其是北部的阿爾卑斯山難以逾越。盟軍曾試圖在亞平寧半島向北推進,但在卡西諾山等戰役中嚴重受挫,導致進展緩慢。按照盟軍推進速度,打到柏林估計得1947年了。直到德國投降,德軍依然佔領著義大利北部。
第三,西西里戰役只是英美應付蘇聯的一次軍事行動。由於美英承諾開辟第二戰場,但美英遲遲沒有行動,引起了蘇聯的焦慮和憤怒。為安撫蘇聯,英美決定對防守最薄弱的義大利南部地區發動進攻,英美出動15萬部隊,280艘軍艦、320艘運輸艦、900艘大型登陸艇和1225艘小型登陸艇以及3680架飛機,輕松的拿下西西里島,佔領了義大利南部地區。此後,英美軍隊在亞平寧半島緩慢推進,而蘇聯不得不繼續頂著德國的大部分兵力。直到1944年6月,德國到了強弩之末,英美准備充足,才在蘇聯的催促下發動全面攻勢,在諾曼底進行搶灘登陸,迫使德國三線作戰,越打越力不從心,最終輸掉了戰爭。
⑻ 在二戰中,義大利投降後,盟軍為什麼不從義大利進攻德國
二戰期間,義大利投降後,盟軍不從義大利進攻德國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義大利雖然投降了,但是希特勒扶持的墨索里尼依然是法西斯的獨裁者,而且從義大利進攻德國需要經過非常險峻的阿爾卑斯山,想要翻過這座山對於盟軍來說也是非常困難的,而且還要有一定的物資消耗。
以上就是為何義大利投降後,盟軍卻沒有從義大利進攻德國的原因了,如果從義大利進攻德國,可能就是另一幅樣子了,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諾曼底登陸了,有時候一個選擇足以改變一個歷史。
⑼ 二戰為何義大利沒有被盟軍佔領
由於臨陣倒戈,義大利的戰後地位為被軸心國佔領國,因此在戰後恢復戰前狀態,同時不追究本國的納粹分子導致的國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