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義大利比薩斜塔為什麼稱它為斜塔
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36米,從地面到塔頂高55米,鍾樓牆體在地面上的寬度是4.09米,在塔頂寬2.48米,總重約14453噸,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處。圓形地基面積為285平方米,對地面的平均壓強為497千帕。傾斜角度3.99度,偏離地基外沿2.5米,頂層突出4.5米。1174年首次發現傾斜。很簡單一句話總結下,因為塔是斜的,所以叫斜塔。
㈡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誰建造的,威尼斯的別稱是什麼
Hello![時,間]倒.退 很樂意為您解答。
Q: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誰建造的,威尼斯的別稱是什麼?
A:
義大利比薩斜塔修建於1173年,由著名建築師那諾·皮薩諾主持修建。它位於羅馬式大教堂後面右側,是比薩城的標志。開始時,塔高設計為100米左右,但動工五六年後,塔身從三層開始傾斜,直到完工還在持續傾斜,在其關閉之前,塔頂已南傾(即塔頂偏離垂直線)3.5米。1990年,義大利政府將其關閉,開始進行整修。
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義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主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80條水道、378座橋梁聯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稱。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十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後,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並入義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煉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花邊、刺綉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馳名的旅遊中心,年有3百萬遊客。古老的聖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著大教堂、鍾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期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350座橋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義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㈢ 世界上最高的斜塔叫什麼名字
比薩斜塔是馳名全世界的奇景之一,座落於義大利的比薩城。斜塔是比薩城內一組古羅馬建築群中的鍾樓,於1174年動工興建,1350年完工。塔身全部用昂貴的大理石砌成,共八層,高約54米。底層有大石柱15根,上面的各層為30根,頂層12根,鍾就掛在頂層。塔內有樓梯300階,遊客可登上各層眺望比薩城的全景。
㈣ 歐洲最著名斜塔叫什麼
比薩斜塔:其實是比薩教堂的一部份,整座教堂建築分為主教堂、洗禮堂與鍾樓三大部份。主教堂採用了拉丁十字架式,有些設計高雅別致的柱子作裝飾;教堂的正面是洗禮堂,緊接著教堂而興建;在後方有一羅馬式的建築,其圓頂部份是在百多年後才興建的,采歌德式的設計,像是一個圓球上的圓錐體,十分獨特。
比薩斜塔離大教堂20多米,本是大教堂的鍾樓,外觀呈圓柱形,是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在塔基上用拉丁文刻的始建年為1174年,於1350年竣工;但實際上比薩古時所使用的歷法比公歷早一年,所以比薩斜塔的始建年為1173年。據說比薩斜塔是用比薩艦隊運來的六艘戰利品建成的。
比薩斜塔高54.5米,直徑16米,重約1.4萬噸。斜塔共有八層,除底層和頂層有所不同外,其餘六層結構完全一樣。斜塔底層有15根圓柱,中間六層各有31根圓柱,頂層12根。沿石柱有寬4米的環行走道。斜塔每層都有拱門,總共有213個,斜塔底層牆壁上刻有浮雕,頂層有鍾亭。塔內有螺旋台階294級,供遊人登塔,遠眺全城風光。
比薩斜塔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由於塔身壓力過重和地質松軟,南面的地基比北面約低2米。在施工期間塔身既出現輕微傾斜,隨著工程的進度,傾斜度不斷增加。到塔身建到第三層時,可明顯看出傾斜,曾一度停工。一百多年以後,經工程師托馬索•皮薩諾精心測量和計算,證明比薩斜塔雖傾斜,但不會倒塌,使工程繼續按原設計繼續施工,直到竣工。
由於斜塔傾斜得愈來愈嚴重(每年0.2毫米),預計它最終都會抵抗不了地心吸力而倒下。義大利政府為了拯救斜塔,無所不用其技,最後以鋼鐵支撐著,並且不再開放斜塔內部,並進行全面的保護工作。經過11年的整修後,斜塔已於2001年重新對外開放,並確保未來250至300年都不會有倒塌的危機。
㈤ 斜塔在義大利哪個地方
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斜塔建造於1173年8月,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奇跡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是大教堂、洗禮堂、鍾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
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斜塔建造於1173年8月,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的奇跡廣場上。奇跡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布著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大教堂、洗禮堂、鍾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
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36米,從地面到塔頂高55米,鍾樓牆體在地面上的寬度是4.09米,在塔頂寬2.48米,總重約14453噸,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處。圓形地基面積為285平方米,對地面的平均壓強為497千帕。傾斜角度3.99度,偏離地基外沿2.5米,頂層突出4.5米。1174年首次發現傾斜
㈥ 世界上著名的斜塔叫什麼名
義大利比薩斜塔以「斜而不倒」聞名天下,但它並不是建築史上的「絕版」。日前,德國兩座教堂向比薩斜塔發起了挑戰,爭奪「世界最傾斜的建築」的名號。
㈦ 請問比薩斜塔是什麼
比薩斜塔(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是世界著名建築奇觀和旅遊勝地之一。
它坐落在義大利(Italy)西部古城比薩(Pisa)的教堂廣場上,是比薩主教堂綜合建築中的鍾塔(bell tower),亦是建築群中最著名的建築(building)。比薩斜塔(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建於1174 年,1350年竣工,全部用大理石砌成。該塔開始建造時是直立的,但建到第三層時,由於地基打得不深,上層強度低,塔身開始傾斜(incline),工程遂中止。94年後,又重新繼續施工,並加強了一系列防傾斜措施。但全塔建成後,塔頂中心點還是偏離垂直中心線。目前,塔頂中心點已偏離垂直中心線 米。比薩斜塔(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高 54 米多,分8層,底層有石柱15根,上面6層各30根,頂層為鍾塔,有石柱12根。塔內有樓梯300階。比薩斜塔(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為羅馬式建築風格,經過600多年的風雨,該塔巍然屹立,「斜而下傾」,使該塔聞名於世。1590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塔上做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推翻了希臘(Greece)學者亞里斯多德的不同重量的物體落地速度不同的理論,使比薩斜塔(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更加名揚四海。
*) =*">
㈧ 義大利斜塔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不能單指是誰建造的,是很多很多義大利人和一些別的國家的人建造的.
比薩斜塔是義大利中部比薩斜塔內一組古建築群的組成部分,屬於比薩大教堂的一座鍾樓。它是義大利著名的古代文化遺產,是世界建築歷史的奇跡。
西元1174年動工,1350年完工,是8層圓柱形建築。塔高54.5米,塔身牆壁底厚約 4米,頂部厚2米多,從下而上,周邊8重拱形券門,由底層15根圓柱,中間6層各31根圓柱,頂層12根圓柱,建成213個拱形券門而成。全部採用大理石,重達1.42萬噸。造型古樸而秀巧,是羅馬式建築範本。頂層為鍾樓,塔內有螺旋狀樓梯294級,盤旋而上塔頂,可以眺望比薩城全景。
塔由於造基不慎,到第3層出現傾斜,被迫停建達一個世紀,後來繼續施工。建成時,塔頂中心偏離垂直中心線2.1米。600多年以來,塔身繼續而緩慢地傾斜,所以稱為「斜塔」。
從1918年開始測量以來,發現每年平均向南傾斜約1毫米。由於其傾斜度有增無減,從外表看,已經岌岌可危。而1972年10月發生的一次地震,更是對這座古建築的一次大沖擊,幸好還巍然屹立,未為所動,這種「斜而不傾」的現象,是比薩斜塔聞名遐邇的原因。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實際上是比薩大教堂的鍾樓(the Campanile)。
比薩大教堂廣場位於義大利托斯卡尼地區(theTuscanyregion)的比薩市,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之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一片廣闊如茵的草地上,比薩教堂廣場擁有舉世盡知的一組紀念性建築物。這四個中世紀建築的傑作———大教堂、洗禮堂、鍾樓(theCampanile即斜塔)與公墓(theCamposanto)———對11至14世紀義大利紀念性建築的藝術,發生過深刻的影響。
義大利中部、利古里亞海邊(theLigurianSea)的比薩城,在歷史上不管是作為城邦還是海港,都具備偉大傲人的聲譽。在中世紀的全盛期,比薩城的地位,堪與熱那亞、威尼斯相頡頏。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那裡就是蜚聲世界的比薩斜塔之家,是西方歷史上最具盛名的科學家之一伽利略的出生地。
斜塔的建造始於1173年,直至1350年塔頂的鍾室方得完成。這塔為圓柱形、羅馬風格,通體覆蓋以白色大理石,共八層有圓形拱頂的拱廊,以及294級迴旋式樓梯。
1174年,由於地基過淺、加以地面不均衡的塌陷,使塔向一側傾斜,其建築隨之停頓,到1275年工程才得以繼續。從那時起到現在,塔身的傾斜一直是建築上懸而未決的難題。
生於1564年的伽利略,在比薩大學求學時,就以窮根溯源的發問、火熱熾烈的性情而獨出一格了。相傳他曾登上斜塔,為證明自由落體定律而進行公開的實驗。他也曾基於獨立的研究,認同哥白尼的日心說。此外他對望遠鏡的極大改進,發現月球環形山以及木星的衛星等,全為傳之青史的不朽成就。他說:「所有的真理,一經發現,無不是明晰易懂的———問題在於發現它。」
廣場上的建築,是羅馬風格與哥特式的結合。如洗禮堂就富於哥特式的裝飾,公墓的走廊牆上,也有以14、15世紀的壁畫所裝點的哥特式花窗。在這建築藝術之大觀的廣場上,斜塔便是文化與歷史的界標,是繁榮與力量的象徵,是輝煌的比薩精神的體現與化身。
㈨ 義大利有比薩斜塔,中國的斜塔有哪些
護珠斜塔
上海市松江天馬山護珠塔,磚石結構,七層八角,高18.82米,建於北宋元豐三年(1079),比比薩斜塔早建近百年。目前,此塔向東偏離2.28米、傾斜度6.63度、超過傾斜度5.2度的比薩斜塔1度多。據說,當地的風向大都由東南吹來,風力正頂著傾斜的塔身,這就是此塔長傾不倒的主要原因。
右江斜塔
尤為神奇的是,我國有些斜塔竟是有意造成。如建在廣西崇左縣右江江心島上的歸龍塔,建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為五層六角形磚塔,塔高8.82米,塔身斜度為4度,傾斜達1米多。江心島上風勢較猛,土質較軟,據考證,這便是古代築塔工匠在建塔時,考慮到江心風及地基等因素,有意築斜的。專家們說,如果不傾斜的那一面對著風、頂著風暴、天長日久早已坍了。
綏中斜塔
㈩ 比薩斜塔(義大利)
幾個世紀以來,鍾樓的傾斜問題始終吸引著好奇的遊客、藝術家和學者,使得比薩斜塔世界聞名。
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專家們曾為此爭論不休。尤其是在14世紀,人們在兩種論調中徘徊,比薩斜塔究竟是建造過程中無法預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積效應的結果,還是建築師有意而為之。進入20世紀,隨著對比薩斜塔越來越精確的測量、使用各種先進設備對地基土層進行的深入勘測,以及對歷史檔案的研究,一些事實逐漸浮出水面:比薩斜塔在最初的設計中本應是垂直的建築,但是在建造初期就開始偏離了正確位置。
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由於它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薩斜塔下的有好幾層不同材質的土層,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非常軟的粘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這個結論是在對地基土層成份進行觀測後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鍾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
比薩斜塔的垂直剖面圖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比薩斜塔在幾個世紀以來的傾斜是緩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層實際上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階段第3層結束時,鍾塔向北傾斜約1/4°,在第二階段由於糾偏過度,1278年第7層完成時反而向南傾斜約0.6°,1360年建造頂層鍾房時增加到1.6°。1817年,兩位英國學者Cresy和Taylor用鉛垂線測量傾斜,那時的結果是5°。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測與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測之間相隔267年,傾斜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們也沒有對斜塔進行特意的維修。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導致了比薩斜塔突然加速傾斜,人們不得不採取緊急維護措施。當時建築師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圍進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態,揭示圓柱柱礎和地基台階是否與設想的相同。這一行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開始開裂,最嚴重的是發生了地下水湧入的現象。這次工程後的勘測結果表明傾斜加劇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傾斜總和不過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結束以後,比薩斜塔的加速傾斜又持續了幾年,然後又趨於平穩,減少到每年傾斜約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