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喀秋莎和義大利炮哪個好

喀秋莎和義大利炮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2-08-06 12:04:09

『壹』 火炮的種類有哪些各自特點是什麼

火炮以發射葯為源發射彈丸,二十公釐口徑以上者稱為炮,火炮種類較多,配有多種彈葯,可對地面、水中和空中目標射擊,應制有生力量,摧毀各種防禦工事和設施,擊毀各種裝甲目標和完成特種射搫任務,火炮問世之初採用固定炮架,後來加裝輪型炮架成為牽引式火炮。為了滿足機動需要,遂將炮架裝設在輪型或履帶車輛上,成為自走式火炮;或附加小型引擎,成為半自走式火炮。主要火炮可分為以下幾種:

1. 機炮
口徑:二十~五十七公釐
發展:原為滿足高射低空防禦,目前在防空用火炮領域以取代舊式輕型高射炮
特色:射速極高,每分鍾射速可達數百發甚或數千發,為增加射速,常采聯發配置
應用:目前廣泛裝設在輪型炮架、裝甲車輛、船艦和飛機上
例:葛特林機炮-迴旋式多炮管設計
聯勤自製T-75二十公釐機炮
奧利崗三十五公釐快炮

2. 加農炮
倍徑:三十以上
特色:炮彈初速高、彈道平直、射程遠,屬於直射式火炮
分類:高射炮-可有效防禦敵機,但目前已被防空飛彈和高速機炮所取代
戰防炮和戰車炮-有效攻擊裝甲車輛,但舊有牽引或自走式戰防炮已被戰防飛彈取代;戰車炮目前仍廣泛配備在戰車或裝甲偵察車
野戰加農炮-用於野戰環境射擊,佔有射程優勢,但易受地形、地物影響射界

3. 榴彈炮
倍徑:二十~三十五
特色:從臼炮直接演變而來,初速慢、彈道彎曲,屬於曲射式火炮
分類:輕型榴彈炮-口徑在一零五公釐以下
重型榴彈炮-口徑在一零五公釐以上
優點:彎曲彈道使榴彈炮可以攻擊地形、地物後方的目標,野戰環境的運用彈性優於加農炮
缺點:射程不及加農炮,且發射前需詳細計算環境的影響

4. 迫擊炮
倍徑:二十以下
口徑:六十 ~ 一六零公釐
組成:炮管、座板、支架和調整機構等組成,可快速拆卸便於攜帶
特色:從臼炮演化而來,構造簡單、使用方便;彈道最彎曲,一般以四十五度以上高仰角發射
優點:射速快、重量輕、彈道高,可以跨越地障轟擊目標,適合於山區叢林等地形復雜地區使用,為步兵單位重要的支援火力
應用:重型迫擊炮裝有輪架以便運輸,或裝設在車輛、炮塔內作為自走式迫擊炮來使用
【注】倍徑:指炮管長度除以炮管口徑的值,倍徑愈大,炮管愈細長

『貳』 請問二戰中哪國的武器最好

我的天!三樓說太絕對了吧。就算是德軍迷,沒必要這么絕對吧。
1第一款噴氣式飛機是誕生在德國,可是同時期美國有T80英國有流星,他們和ME262不相上下。
2德國人是把雷達裝在了飛機上,可是利用的如何?同時期的美國已經在太平洋運用預警機啦。
3最為大量使用空載火箭彈不是德國的俯沖轟炸機,蘇聯在航空火箭彈方面運用的最早。早在諾門坎事件,蘇軍的伊-16就運用火箭彈成功擊落小日本的飛機。此時蘇德戰爭尚未爆發。二戰中IL-2搭配火箭彈成了有名的空中坦克,被德國士兵稱為「黑死神」
4德國人是首開先河地提出了「飛翼式」氣動布局。可惜停留在圖紙階段,沒有研製成武器,更談不上發揮作用。
5Ju287沒得說,確實領先,只不過是被逼無奈的結果,而且沒有走上戰場就被轟掉了。Ju287是研製目標是能夠超越盟軍任何戰斗機的重型轟炸機。設計理念就有問題,轟炸機超越戰斗機?
6既然都說到虎式了,為什麼不提JS-3呢?他才是二戰中防禦力最高穿的坦克嘛,JS-3的122毫米火炮不見得比虎式的88毫米火炮差吧。
7,反坦克炮(戰防炮)從技術上說,美國蘇聯(f-22 76.2 s-100)的反坦克炮都能於德國抗衡,運用上雙方的火炮都曾大量擊毀對方坦克,德國沒什麼太明顯的優勢。自行火炮,德國有大黃蜂是吧,美國有牧師啊,蘇聯有喀秋莎,SU-152啊。
8德國的裝甲部隊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卻不是最古老的,別忘了最先使用坦克的是英國人。世界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真的很厲害,可惜他的閃電戰徹底的敗給了蘇聯的大縱深裝甲突擊,要證據嗎?庫爾斯克戰役。
9STG-44又稱MP44,第一款突擊步槍。可以成為二戰最好的輕武器。問題是蘇聯可沒有照抄德國,AK47的發射原理完全不同於STG-44,最通俗的差別,AK47鋸掉握把照樣射擊,換STG44試試,鋸掉握把就是廢槍了。因為握把是STG44射擊動作的一部分。要說關聯就是AK47延續了STG44的設計理念,既突擊步槍。
10 V1 V2最大的功勞就是屠殺平民,極其差勁的精確度想命中目標都難。
其實二樓說的沒錯,這幾個國家武器威力在某種程度上是相等的,德國的武器理念最先進,美國武器的綜合性能最好,蘇聯武器在威力防護上突出。英國嘛,設計的東西不是怪怪的就是很保守,效能差於上三個國家。日本,都不想提它,到處反映出島國資源貧乏的缺點,做工細致卻工效極差。中看不中用。

『叄』 洛克王國喀秋莎好么

好,很實用的。pk留著,龍+惡魔的賴招,不錯

『肆』 喀秋莎火箭炮厲害那麼現在我國的有比她更好的先進的武器比卡丘更好的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都是二戰時期出現的了,現在我國當然有比它更好的火箭炮了啊。

『伍』 二戰時期威力最猛的火炮種類是什麼

1、二戰時期威力最猛的火炮種類是多拉大炮。

多拉大炮是一門超射程炮,是希特勒上台後秘密研製的超巨型火炮,多拉大炮身管長32.48米,全長42.9米,口徑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噸。這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巨炮,炮膛內可蹲下一個士兵,德軍稱這門炮為「多拉大炮」。它發射的炮彈有兩種,一種是榴彈,彈重4.81噸,射程47千米;另一種是混凝土破壞彈,彈重7.1噸,射程38千米。1942年5月,德軍圍攻蘇聯的塞爾斯托波爾要塞,久攻不下。「多拉大炮」被調往前線。6月7日,「多拉大炮」共發射48發炮彈,塞爾斯托波爾要塞成為一片廢墟。攻下塞爾斯托波爾要塞後,「多拉大炮」又參加了斯大林格勒攻城戰,最後落入蘇聯紅軍之手,結束其一生。

「大多拉」作為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王牌,由一名陸軍少將擔任總指揮。射擊時則由一名上校具體指揮。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達1400多名,加上兩個擔任防空任務的高炮團、警衛人員、維修保養人員,共需4000多人。作為對比,依阿華級戰列艦有9門406毫米主炮,每發炮彈的重量才是1200多公斤,就足以在地面上炸出足球場那麼大的大坑,一發炮彈就足以摧毀一個炮兵連,更不要說多拉大炮的7.1噸重炮彈威力了。在攻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戰斗中,火炮特別是「大多拉」炮立下了汗馬功勞。「大多拉」火炮向該要塞的7個主要目標共發射了48發巨型炮彈。劇烈的爆炸聲似電閃雷鳴,驚天動地,一股股濃煙從要塞升起。炮彈降落之處,立即化為廢墟,尤其是其中有一發炮彈擊毀了在席費拉亞灣北岸埋在岩石下30米深的一個巨型彈葯庫。令德軍和蘇軍都為之震驚。盡管人們認為「大多拉」的真正效力與製造它的成本不成比例,即效費比很低,但「大多拉」在克里米亞的出色表現令參戰的將士終身難忘。

2、不是艦炮無論在射程、破壞力上講都是最好的。

上述的列車炮在射程和破壞力上是最大的。

艦炮在設計安裝時要考慮軍艦的抗沖擊力和承受力,有最大上限。相對於陸地,不考慮地質,一般都可以把土地的抗沖擊力和承受力設定為無窮大。

歷史上艦炮口徑最大的大和級戰列艦460毫米(它的作用就是打飛機),而多拉大炮是口徑800毫米。

3.並不是陸軍火炮或者岸炮威力尤其是射程都不及艦炮。

因為第二問的回答,所以在固定土地上的陸軍火炮或者岸炮都要優於艦炮。一般而言,除非是艦長腦子壞了或者是岸上的登陸部隊陷入困境或者得到了絕對的制空權、制海權,軍艦是不會沖上前與岸防炮對射。

加萊海岸防線上的一門要塞炮可以直接打到英國的土地上。

所以諾曼底登陸奧馬哈海灘的時候,美軍軍艦怕損失,一開始沒有給登陸部隊火炮支援。登陸部隊受困於海灘上,由於海灘登陸部隊長時間沒有任何聯絡傳來,海軍指揮官意識到奧馬哈海灘上的形勢可能已經極為嚴峻,於是17艘驅逐艦不顧觸雷、擱淺和被155mm海岸炮炸翻的危險,前進至距海灘僅730米處,在近距離為登陸美軍進行火力支援。而美軍的敢死隊此時也爬上了霍克海角,結果發現所謂155mm海岸炮居然是電線桿偽裝的。沒了後顧之憂的海軍肆無忌憚地向德軍據點傾瀉炮彈,先前被堵在海灘上的美軍也在精銳部隊第一師的帶領下開始沖鋒。

4.糾正你一個錯誤,在諾曼底登陸的時候,美軍沒有海軍陸戰隊參戰。美國的海軍陸戰隊正在准備塞班島作戰。

諾曼底登陸的部隊都是陸軍。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英美艦隊也想先用艦炮或者航母飛機或者英國機場的飛機對法國海岸進行地毯式轟炸,將德軍的岸炮以及暗堡摧毀殆盡,再進行登陸。

第一,因為戰略欺騙,為了讓德軍以為登陸區是在加萊海岸,所以在諾曼底海灘丟一枚炸彈,就要在加萊海岸丟兩枚炸彈,讓德軍以為諾曼底不受重視。

第二,德軍也知道盟軍要來炸,所以軍事重點也都隱藏得相當好,比如盟軍霍克海角部署有六門155mm海岸炮,為了防止軍艦損失,沒有安排炮擊和轟炸,計劃在登陸時由登陸部隊解決,但是後來發現居然是電線桿偽裝的。

第三、偵察工作還不夠及時周密,特別是未能迅速查明德軍精銳的第352步兵師的去向,使得在奧馬哈海灘登陸的美軍遭到頑強抵抗,蒙受巨大的人員傷亡。

第四、空軍兵力使用不當,造成了兵力兵器的嚴重浪費。在6月6日登陸前的航空火力准備中,出動2500架次重轟炸機,投彈1萬噸,這種從高空轟炸小型、點狀的海岸防禦工事,效果很不理想。在7月7日對卡昂的轟炸中,對面積約3.5平方公里地區集中投彈達2500噸,如此猛烈的轟炸所造成的大片廢墟瓦礫甚至嚴重阻礙己方地面部隊的推進。

5.戰列艦當中不是英國海軍的戰列艦艦炮射程最遠。

設計射程最遠是義大利維內托級戰列艦。仰角36度,穿甲彈

最遠的艦炮命中停泊船隻記錄,馬薩諸塞號,西非卡薩布蘭卡炮擊讓·巴爾,28千米命中;

最遠的艦炮命中航行艦只記錄,沙恩霍斯特號,挪威海炮擊光榮號航母,24千米命中;

最遠的海戰火炮對射命中記錄,英國厭戰號,地中海炮擊義大利軍艦,23千米命中

6.你說的應該是巴黎大炮

起初命名為「威廉大炮」,後因為炮擊巴黎而聞名,故得名「巴黎大炮」。

巴黎大炮」的設計與製造堪稱世界一流,其主要特點是射程遠,堪稱世界之最。這種大炮的口徑雖然只有210毫米,但身管卻長達34米。若把炮身豎立起來,其炮口要超過10層高樓的樓頂。從3月23日至8月9日,3門「巴黎大炮」從不同位置向巴黎共發射了300多發炮彈,其中有180發落在市區,其餘的落在了郊外,造成20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傷。「巴黎大炮」一開始設計出雛型作測試時,先是發現他的長徑比(即炮管長除以口徑寬,約為172),對於當時鋼材的負擔太大,在頭幾次測試中,沒打幾發就讓炮管因熱及炮管太長的因素而下垂,艾貝哈德博士為了在測試期間盡快地解釋這個問題,設計了一個簡易支撐系統,就在大炮的兩側豎立起兩根高二十幾公尺的鐵架,再用數條鋼索綁在鐵架與炮身上、但是可以從鐵架調整鋼索、以方便在進行不同角度試射時的需要,最後在量產時為了使用上的方便性(整備時間要盡量短),這項支撐系統簡化為如同下圖的鋼性支架。紅色警戒中的法國巨炮來源於此.

7.二戰當中日軍沒有發展巨型迫擊炮,日軍最大口徑的迫擊炮是97式81mm曲射步兵炮和九九式81mm傘兵曲射炮。

你說的應該是120或者155毫米岸炮。真的。

另外,你的懸賞分沒有,問題又太多,該加分啊!

『陸』 炮的種類 歷史 各種的炮的名字

現代戰爭中的火炮源遠流長。 古代最早的炮是石字旁,顧名思義,一定與石頭有關。這種石字旁的炮叫拋石機, 是用幾十人甚至上百人拉動杠桿,將石頭拋出去的作戰器械。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就使用拋石機了。後來,唐朝孫思邈發明了火葯, 並逐漸用於軍事。在北宋年間,出現了突火槍,這是一種竹子做的管狀火器,內安「子巢」,戰時點燃火葯,用火燒敵人。能夠起到震撼敵人的作用。這種火器的出現,對近代火炮的產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後來,在突火槍的基礎上出現了金屬管狀火器——火銃,並逐步發展成為青銅火炮。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青銅炮,是我國寧夏武威出土的西夏時期(與宋代同期)的火炮,該炮口徑為100毫米,使用鐵彈丸,這一發現,使鐵彈丸使用的歷史提前了近一個世紀。

13世紀初,我國的造炮技術經阿拉伯傳到歐洲,並在歐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發明了火葯不是用於軍事,而是用於造爆竹,而洋人卻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葯造炮侵略中國(大意)。這是魯迅先生的誤解,其實,中國人是火炮的祖宗。

16世紀中葉,歐洲出現了青銅和熟鐵製造的長管炮,亦稱長炮,代替了以前的短管炮(臼炮)。還採用了前車,便於快速行動。16世紀末,出現了將子彈或金屬碎片裝在鐵筒內製成的霰彈,用於殺傷人馬。

1846年,義大利製成了後裝線膛炮,其精度和發射速度都有明顯提高。後裝線膛炮是火炮結構的一次重大變革,直到現在,火炮的基本結構仍沒有太大的變化。

由於用途不同,火炮的種類也有所不同。

加農炮。身管長,彈道低伸的火炮。適用於對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射擊。加農炮是英語Calon的音譯名,在阿拉伯語中,Calon是中空而直長的管子。加農炮的身管長一般為口徑的40倍以上,炮口通常帶有炮口制退器(炮口制退器是炮口上帶孔的大於身管口徑的「帽子」,用以減少後坐力,有的能減少50%以上的後坐力。)

榴彈炮。身管較短,彈道較彎曲的火炮。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主要用於殲滅、壓制敵人的有生力量和兵器,破壞敵人工程設施等。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榴彈炮的身管長一般為口徑的20-30倍。

實際上,加農炮和榴彈炮沒有本質的區別,所謂身管長和口徑之比也並非一成不變,而且一直在變。以彈道的形狀來區分,也有些牽強,因為彈道的形狀是相對於射程而言的。加農炮在最遠射程上,彈道並不低伸,榴彈炮在近距離上,彈道同樣低伸,甚至可以直瞄射擊。從完成壓制任務的角度看,兩種炮幾乎一致。因此,從二戰後,不少國家不再區分二者,統統稱為榴彈炮。可我國的一些火炮專家還在為區分二者傷腦筋,實在大可不必。

加農榴彈炮。兼有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彈道特性的火炮。一般認為這種火炮的身管長為口徑的30-40倍。這更是一個難以描述的概念。目前國際上已拋棄這種提法。我國和前蘇聯生產的152加榴炮也許是世界上最後一種加榴炮。當今各國,包括我國生產的新型榴彈炮,身管長和口徑之比都已經超過了加榴炮,然而都不再叫加榴炮。

火箭炮。發射火箭彈的火炮,亦稱火箭彈發射裝置。通常為多發聯裝,有多軌式、多管式和框架式。火箭炮射速快,火力猛,突襲性好,但精度差,散布大,主要用於對面積目標射擊。

20世紀初,由於雙基推進劑的應用,火箭炮得以發展。蘇聯1939年製造的БМ-13式火箭炮,用了一個漂亮的姑娘名字命名——喀秋莎。在二戰中,火箭炮成了可怕的武器。到了現在,由於各種制導武器的出現,火箭炮的作用已有所降低,但仍是各國炮兵序列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迫擊炮。用座鈑承受後坐力,主要行高射界射擊的火炮。迫擊炮射角大(一般為45度--85度),彈道彎曲,落角大,破片殺傷效果優於其它火炮,主要用於壓制遮蔽物後、反斜面目標和水平目標。由於其結構簡單,重量輕,體積小,通常作為隨伴火炮使用。迫擊炮分為滑膛式(前裝)和線膛式(後裝)兩種。由於前裝式火炮退彈不易,戰士們編了一個順口溜:「迫擊炮,瞎胡鬧,打不響,往外倒「。

滑膛炮。無膛線的火炮。軍隊習慣將無膛線的加農炮命名為滑膛炮。其實,許多火箭炮、迫擊炮等都是滑膛炮。從某種意義上說,線膛是對滑膛的進步,這種進步主要體現在使彈丸保持空中飛行的穩定性。但是,線膛阻力大,不利於提高初速。現代滑膛炮較好解決了飛行穩定問題,使古老的滑膛重新綻放光彩。解決飛行穩定的方法主要是採用尾翼,所以迫擊炮彈、早期火箭炮彈和滑膛炮彈都帶有尾翼。現代火箭炮彈則採用斜置噴火孔的方法,使彈丸在空中自行旋轉保持穩定。目前滑膛炮主要用於反坦克,這是由於滑膛炮初速大,使用穿甲彈效果好。我國生產的100毫米、120毫米滑膛炮均配有超速脫殼穿甲彈。

無坐力炮(亦稱無後坐力炮)。發射時利用後噴物質的動量抵消後坐力,使炮身不產生後坐的火炮。無坐力炮體積小,重量輕,操作方便,適於隨伴步兵作戰。但其噴火時火光大,易暴露目標,使用受到一定限制。無坐力炮由於向後噴火(物質),減少了發射葯對於彈丸的動能,初速較小。因此,無坐力炮在反坦克時使用破甲彈。

自行火炮。同車輛地盤構成一體自身能運動的火炮。自行火炮越野性能好,佔領和撤出陣地快,戰場生存能力強,有利於不間斷實施火力支援。使炮兵和裝甲兵、機械化步兵的協同更加密切。自行火炮與坦克的區別在於裝甲較薄,火炮口徑較大,說它是火力型的特種坦克也不錯。

以上火炮種類是根據其結構特點和彈道特性來區分的,如果從火力特點和戰術使用來區分,還可區分為壓制火炮和反坦克火炮。大口徑加農炮、榴彈炮、加榴炮、火箭炮、迫擊炮歸類於壓制火炮;小口徑加農炮(如85加農炮、57戰防炮等)、滑膛炮、無坐力炮等歸類於反坦克火炮。另外,壓制火炮在必要時可以進行反坦克射擊(除火箭炮和迫擊炮),反坦克炮在必要時可進行壓制射擊。

不同種類的火炮在戰場上起著不同的作用,他們共同發揮著戰爭之神的巨大威力。戰爭離不開炮兵。

『柒』 自行火炮的常見類型

自行榴彈炮是同車輛底盤構成一體、靠自身動力運行的榴彈炮。它越野性能好,進出陣地快,多數有裝甲防護,戰場作戰力強,便於和裝甲兵、摩托化步兵協同作戰。自行榴彈炮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得到迅速發展。二戰後,一些國家把它列為發展重點,成為現代炮兵發展的一大方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自行榴彈炮得到穩步發展。隨著世界范圍內局部戰爭和地區武裝沖突的不斷發生,陸軍炮兵從未來作戰需要出發,減輕武器裝備重量,提高戰略和戰術機動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情況下自行榴彈炮應運而生。
自行榴彈炮分為履帶式自行榴彈炮和車載式自行榴彈炮。
履帶式自行榴彈炮有著鮮明的特點和優越性,但其戰略機動性較差,對後勤保障要求高,降低了它的使用方便性。在這個大背景下,標新立異、獨具特色的輪式自行榴彈炮應運而生,成為火炮發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車載式自行榴彈炮是以一種成本較低廉的牽引式榴彈炮與卡車底盤有機結合,通過巧妙設計而成。車載
式自行榴彈炮具有較強的戰術機動性、快速反應能力,與履帶式自行榴彈炮相比還具有列裝成本低和操作、維修方便等優點。在世界先進的155毫米車載式自行榴彈炮中,比較典型的有法國「愷撒」、南非T5-52、以色列ATMOS-2000和瑞典FH-77BD四種型號。 自行高炮,堪稱是自行火炮中的貴族。1輛自行高炮的價格,往往相當於2輛主戰坦克的價格。20世紀80年代中期,1輛「獵豹」的價格為870萬馬克。20世紀90年代中期,1輛日本87式自行高炮的價格高達1 460萬美元!令號稱「世界上最貴的主戰坦克」——日本90式主戰坦克也望塵莫及。自行火炮之貴是事出有因的。一方面,是由於自行高炮上採用了先進雷達等昂貴的電子設備和儀器;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自行高炮的采購數量較少,像日本的87式1年只採購一兩輛,這樣的生產規模,不貴才怪呢。不過,貴歸貴,各國軍方還是照買不誤。這說明自行高炮還是蠻重要的一種兵器。自行火炮在當代自行高炮中,首屈一指的當屬德國的「獵豹」自行高炮。不僅它的生產數量和裝備數量最大,而且也開創了「三位一體」自行高炮的新時代。二戰後期及戰後的一段時間內,防空系統的主流還是高炮、指揮車、電源車三大塊的防空作戰系統。打起仗來,呼呼啦啦一大堆,增加了指揮作戰的復雜性。而到了「獵豹」時代,才將高炮的火力、火力指揮控制、電源供給這三大塊綜合到一起,這就是「三位一體」的高炮。如果再加上自行化,那簡直是「四位一體」了。
「獵豹」自行高炮於1973年設計定型,首批產品於1976年底正式裝備聯邦德國陸軍。到20世紀80年代初,德軍共裝備420輛。此外,出口到荷蘭95輛,比利時55輛。「獵豹」自行高炮採用「豹」1坦克底盤,便於實現底盤零部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其戰斗全重由「豹」1的41.5噸提高到46.3噸,說明1輛先進的自行高炮裝的系統和部件要比主戰坦克還要多和復雜。「獵豹」的乘員人數為3人:車長、炮長和駕駛員。這說明它的自動化程度相當高。
「獵豹」自行高炮採用2門瑞士厄利孔公司的KDA型35毫米機關炮。這種機關炮射速高、威力大、可靠性高,是一種成熟的產品。其火控系統包括:搜索雷達、跟蹤雷達、火控計算機、光學瞄準具、紅外跟蹤裝置、激光測距儀等。西門子公司生產的這兩種脈沖多普勒雷達,堪稱是「獵豹」上的兩個「亮點」。
世界上現裝備的自行高炮不下一二十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日本的87式(又一個「獵豹」!);德國的「野貓」(價廉物美的輪式自行高炮);瑞典的「變色龍」(裝2門40毫米機關炮);南非的ZA-35(輪式,百葉窗式的雷達天線很特殊)等。 傾瀉鋼雨新戰神。
著名的蘇軍「喀秋莎」火箭炮,在二戰中打出了威風,令納粹軍「聞聲喪膽」;著名的美軍M270自行火箭炮,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共出動了230輛,發射17 000多發火箭彈,像傾瀉的「鋼雨」,因此,有伊拉克士兵「不怕戰斧怕鋼雨」之說。
由於多管自行火箭炮的強大地面殺傷威力,各國對自行火箭炮的發展相當重視。但是,20世紀70年代以前,各國裝備的自行火箭炮以輪式卡車搭載的為主,履帶式的比較少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自行火箭炮一般配置在縱深的後方作為「全職支援武器」,對裝甲化的要求不高。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認識到,在常規戰爭中,自行火箭炮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才有了新型M270自行火箭炮的「誕生」。
1983年,第一輛M270裝備美軍。美軍稱它為「多管自行火箭炮系統」,簡稱為MLRS。M270自行火箭炮系統由履帶式發射車、發射箱及火控系統組成,戰斗全重25.2噸,乘員3人。它採用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的底盤,但作了若干改進。後部的發射箱裝12枚待發火箭彈,彈徑227毫米,所用的彈種主要有M26雙用途火箭彈和AT2反坦克雷火箭彈。火箭炮的名堂幾乎全在「彈」上。1輛M270發射M26彈時,1次齊射可以打出7726枚子彈,像「天女散花」一樣撒布到6個足球場大小的面積上,頓時一片火海。據美國海灣戰爭的戰後報告稱,1個M270自行火箭炮排(3輛M270)一次齊射的威力,相當於12個M109自行榴彈炮營(共288門炮)的威力,可見一斑。
到上個世紀90年代,美軍裝備的M270超過800輛。此外,還有北約及日本、以色列等共10多個國家裝備了M270。MLRS的生產總數超過1 000輛。
M270的改進型中,最重要的是M270-6型。它既可以發射火箭彈,又能發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威力大增。陸軍戰術導彈系統是一種近程地對地導彈,直徑610毫米,發射重量1 672千克,射程約150千米。和M270原來的彈葯相比,它簡直成了「巨無霸」級的彈葯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M270共發射35發ATACMS彈,初露鋒芒。
在履帶式自行火箭炮中,比較有名的還有:以色列的LAR160毫米自行火箭炮、日本的75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和中國的70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等。其中,日本的75式自行火箭炮有地面風測量車配合作戰,也算一絕。
自行火箭炮的缺點是,防護力較差,發射時容易暴露自身。所以,只有在戰場上取得制空權、制電子權之後,才能發揮它的強大威力。 靜悄悄的革命。
迫擊炮,本來是步兵支援武器。近幾十年來,由於中口徑、大口徑迫擊炮的發展,它已經可以起到部分榴彈炮的功能。加上迫擊炮結構簡單,攜行方便,中小口徑的迫擊炮發展極為迅速。不過,中口徑迫擊炮的機動已不能靠肩背人扛,需要牽引或車載。於是,一批車載式的中口徑自行迫擊炮應運而生。也許是自行迫擊炮的結構相對較簡單,造價較低廉,這些年來,各國研製的自行迫擊炮不下10餘種,掀起了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里列舉幾種有代表性的自行迫擊炮,以口徑120毫米的為主流。從結構類型上看,有履帶式的、輪式的,有炮塔式的、後開式的,有單管的、雙管的等,呈現出蓬蓬勃勃的發展勢頭。這里僅介紹幾種新研製的自行迫擊炮。
瑞典AMOS 120毫米雙管自行迫擊炮 AMOS是「先進迫擊炮系統」的英文字母縮寫。它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履帶式的,一個是輪式的。兩種AMOS都是由瑞典赫格隆公司和芬蘭帕特里亞·萬馬斯公司合作研製的。履帶式的,採用瑞典CV90步兵戰車的底盤;輪式的,採用芬蘭XA-203 6×6輪式裝甲車的底盤。雖然底盤不同,但上半部分相同,包括炮塔、雙管120毫米迫擊炮和後裝式車內裝彈。這兩種自行迫擊炮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雙管120毫米迫擊炮,能在15秒內發射6發彈,最大射程可達10千米,火力相當強大。
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擊炮 日本軍方比較重視自行迫擊炮的發展,早在1960年就定型了60式81/107毫米自行迫擊炮。20世紀70年代,又研製出75式107毫米自行迫擊炮。1996年定型的96式120毫米自行迫擊炮,採用的是著名的法國MO120RT61式120毫米迫擊炮。這是一種線膛式迫擊炮,採用尾部裝彈方式,彈丸靠旋轉穩定。而一般的中小口徑迫擊炮多為滑膛式,有翼穩定彈,炮彈從炮口裝填。發射迫擊炮彈時的最大射程為8.1千米,發射火箭增程彈時的最大射程達13千米,最大射速為15~20發/分。裝甲防護性較好。
96式120毫米自行迫擊炮戰斗全重為23.5噸,乘員5人,迫擊炮裝在車體後部,向後射擊。行軍狀態下,似乎不能將迫擊炮平放到車內。也就是說,行軍狀態下,車體後部是敞開的,這是一大缺點。此外,底盤太重,采購價格較高,也是它的缺點。
俄羅斯2S31 120毫米自行迫榴炮 俄羅斯軍方相當重視自行迫擊炮的發展,幾十年來,先後研製出2S4、2S9、2S23和2S31等多種型號、不同口徑的自行迫擊炮,令人矚目。
2S31「維納」120毫米自行迫榴炮於1997年問世。它採用BMP-3戰車的底盤,全封閉式炮塔。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炮管很長,被稱為迫榴炮,從而可以完成迫擊炮和榴彈炮的雙重功用。迫擊炮和榴彈炮的融合,可能代表著身管武器發展的一個新的動向。
土耳其120毫米全自動迫擊炮 將MKE120毫米迫擊炮裝到M113裝甲輸送車上,便製成了這種新型120毫米全自動迫擊炮。它的「亮點」是火控系統較先進。當彈道計算機在接收到各感測器輸入的數據後,迅速計算出射擊諸元,自動驅動迫擊炮以100密位/秒的速度轉動,迅速瞄準目標並射擊。計算機可以存儲999個目標數據的信息,並可用筆記本電腦隨時更新數據。 在二戰期間,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殲擊車)是自行火炮的主流。二戰後至今,自行反坦克炮已經風光不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各種反坦克武器及主戰坦克發展迅速,而對支援火力的需求,又使自行榴彈炮迅猛發展。兩方面作用的結果,使自行反坦克炮已經退居一隅。但是,一些國家仍然在發展一些以反坦克作戰為主的自行反坦克炮,如:奧地利的SK105、德國的「美洲豹」、瑞典的IKV91、義大利的「半人馬座」、南非的「大山貓」以及中國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等。
從總體上看,自行反坦克炮穿甲威力強大,戰斗全重較輕,機動性較好,裝甲防護力一般,采購價格較低。綜合這些優缺點,使得自行反坦克炮在裝甲戰車家族中,也有它一定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各國現裝備的自行反坦克炮中,有的只是以反坦克作戰為主,但兼有武裝偵察、追擊等作戰任務,如「半人馬座」、「大山貓」輪式裝甲戰車等,連名稱也不叫自行反坦克炮;更有的甚至叫輕型坦克,如SK105、IKV91等。真正叫自行反坦克炮的,只有巴西的EE-118、德國的「美洲豹」和中國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自行反坦克炮的彈種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脫殼穿甲彈、破甲彈等;兼有其他作戰任務的,還配有榴彈。
20世紀70年代以後,除了自行榴彈炮外,其他各類自行火炮的發展也相當迅速,呈現出「滿園春色」之勢。對於當代的各類自行火炮,許多讀者已耳熟能詳,故這里只匯總加以介紹,算是「自行火炮史話」系列文章的收盤之作。

閱讀全文

與喀秋莎和義大利炮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拜登為什麼打伊朗 瀏覽:34
英國死亡人員有多少 瀏覽:386
印尼生肖煙多少錢一包 瀏覽:382
10萬伊朗幣多少錢 瀏覽:902
在印度說元氣周期爆棚是什麼意思 瀏覽:205
義大利妹子教你怎麼學習中文 瀏覽:400
越南留學生簽證怎麼辦理 瀏覽:736
達芬奇出生在義大利的哪個小鎮 瀏覽:517
在越南投資有什麼優惠 瀏覽:877
印度人做雞心怎麼做 瀏覽:490
如何做英國的餅 瀏覽:317
越南約會吃什麼 瀏覽:148
印度收視率為什麼那麼高 瀏覽:462
伊朗的波斯人信什麼教 瀏覽:884
印尼怎麼打入中國移動 瀏覽:927
印尼大葉紫檀多少錢一克 瀏覽:59
義大利社會企業有哪些 瀏覽:809
印尼sim卡是什麼模式 瀏覽:296
中國有哪些國航公司 瀏覽:994
伊朗加油站多少錢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