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幸福是什麼普羅米修斯說
幸福就是小怪獸,奧特曼打小怪獸,然後普羅米修斯,它就是為人類帶來了火種
❷ 幸福是什麼 內容簡介
幸福是什麼?
這么深奧的問題似乎不適合有著這樣低落心情的時候思考,但是它卻一直徘徊在腦海,揮之不去。
灰姑娘說:幸福就是每天夜裡和心愛的王子一起跳舞;
睡美人說:幸福就是在黑暗中沉睡時得到甜蜜的一吻;
海的女兒說:幸福就是要讓自己愛的人幸福,即使自己失去生命;
可是童話終究是童話,不能代替現實。
幸福是什麼?
幸福就是與一知己談詩論畫,琴瑟和鳴 ;
幸福就是與一高手摩拳擦掌,切磋武藝;
可是古代終究是古代,不能代替現在。
幸福是什麼?
是早上睜開眼睛,看到陽光灑滿了房間,用力嗅嗅陽光和早晨的味道;
是陽光明媚的上午,抱著本自己喜歡的書,坐在露天的陽台上,享受風吹過,文字劃過;
是小雨淅瀝的午後,靜靜走在雨中,望望在雨中舞蹈的小草,聽聽雨滴落在世界的聲音;
是華燈初上的傍晚,閑散的走在路上聽到一首熟悉的老歌,駐足,讓回憶在腦海里逐漸清晰;
是繁星漫天的夜晚,坐在田野旁邊看星星眨眼,看螢火蟲飛舞,看遠處的霓紅閃爍;
幸福是什麼?
是春天看見第一抹綠色映入眼簾,感受溫暖微風吹過發簾;
是夏天看見驕陽四射百花盛開,坐在海邊看潮起潮落;
是秋天看見漫天紅葉飛舞,拉著長長的影子在夕陽里散步;
是冬天看見到處白雪覆蓋,咯吱咯吱的奔跑在漫天銀裝素裹的世界;
幸福是什麼?
是十歲的過年的時候穿著新衣服,拿著壓歲錢,揮舞著煙花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是二十歲的時候跟幾個鐵哥們兒天南地北的侃山,喝酒,最後抱頭痛哭;
是三十歲的時候與自己心愛的人走過紅地毯,一起裝扮共同的小窩;
是四十歲的時候看著自己的孩子在鏡子前打扮,然後誇她比他老媽當年還漂亮;
是五十歲的時候跟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街,被人說是姐弟倆;
是六十歲的時候過年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除夕鍾聲響起時坐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餃子;
是七十歲的時候拖著老伴兒的手一起在公園散步,一起在長椅上看夕陽;
幸福是什麼?
幸福有太多種定義,或許只是一種感覺;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的,只是這一刻,讓自己的嘴角微微揚起。
❸ 幸福是什麼讀後感 讀《幸福是什麼》有感
幸福是什麼讀後感
「幸福」是一個美好的字眼,許多人在追求它。然而,什麼是幸福,人們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來說吧,過去,我以為過春節才是幸福,既能得到壓歲錢,又能穿上新衣服;既能吃上好東西,又能逛五彩繽紛的燈會。總之,彷彿吃好穿好就是幸福。其實,我也覺得這似乎太孩子氣了,但對於幸福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我總感到有些迷惘。讀了《幸福是什麼》這篇童話後,受到了啟發,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看法呢?反復思索,我悟出一個道理:人生觀決定個人的幸福觀。怎樣看待幸福,關鍵是我們做一個怎樣的人,一生該怎樣度過才有價值。你看,有這樣的一種人,他們一輩子只是為自己吃好穿好,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那樣的人認為的幸福不用說是低級的,他的一生也是無價值的。也有另外的一種人,他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在於貢獻,而不是索取。讓我們選擇,應選後者。我們是新中國的少年兒童,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我們的一生應該很好地盡一個共產主義者應盡的義務,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幸福,我們從人們的幸福中感到幸福。即使生活艱苦,雖苦猶樂,幸福無比,你看,那些守衛祖國邊陲的戰士們,他們遠離家鄉,吃的是壓縮餅干,喝的是苦澀的地下水,住的是陰暗潮濕的貓耳洞,生活是艱苦的,但他們崇高的理想是「戰死沙場我心願,祖國人民要安全」,「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他們無私奉獻,換來的是國家昌盛,人民幸福。革命導師馬克思說得好,「能使大多數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
掩卷沉思,智慧姑娘一語道出了幸福的真諦,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霧,不禁為過去的幼稚無知而羞愧。吃好、穿好就是幸福,不見得。凡事要看具體情況。電影《紅樓夢》里錦衣玉食的賈寶玉幸福嗎?他最終自己都覺得那種「幸福」難熬,撒手出家了。沒有好的吃,沒有好的穿,日子過得艱苦就不幸福?也不見得。方誌敏烈士為了革命,一生過的是清貧艱苦的生活,可是,在他的《可愛的中國》的遺書里不是講了他的一生是樂觀、幸福的嗎?
這篇童話故事主要寫三個牧童通過共同的勞動,砌了一口井,智慧姑娘代表森林的花草樹木和動物們來感謝他們,祝他們幸福。牧童問:「什麼是幸福?」智慧姑娘要他們自己去弄個明白,十年後再到這里相見。十年過去了,三個牧童果然在小井旁邊相見了,他們各自談了自己的幸福觀。當醫生的、干雜活的和留在村子裡種地的,他們都感到幸福。智慧姑娘聽了後說:「你們三個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智慧姑娘,我感謝你!你使我變得成熟多了,你使我不僅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幸福,而且,使我懂得今後我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該怎樣做人!我立志從小樹立革命的幸福觀,為人民的幸福而奮斗,我的一生一定會沐浴在幸福的雨露和陽光之中
❹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這么深奧的問題似乎不適合有著這樣低落心情的時候思考,但是它卻一直徘徊在腦海,揮之不去。
灰姑娘說:幸福就是每天夜裡和心愛的王子一起跳舞;
睡美人說:幸福就是在黑暗中沉睡時得到甜蜜的一吻;
海的女兒說:幸福就是要讓自己愛的人幸福,即使自己失去生命;
可是童話終究是童話,不能代替現實。
幸福是什麼?
幸福就是與一知己談詩論畫,琴瑟和鳴 ;
幸福就是與一高手摩拳擦掌,切磋武藝;
可是古代終究是古代,不能代替現在。
幸福是什麼?
是早上睜開眼睛,看到陽光灑滿了房間,用力嗅嗅陽光和早晨的味道;
是陽光明媚的上午,抱著本自己喜歡的書,坐在露天的陽台上,享受風吹過,文字劃過;
是小雨淅瀝的午後,靜靜走在雨中,望望在雨中舞蹈的小草,聽聽雨滴落在世界的聲音;
是華燈初上的傍晚,閑散的走在路上聽到一首熟悉的老歌,駐足,讓回憶在腦海里逐漸清晰;
是繁星漫天的夜晚,坐在田野旁邊看星星眨眼,看螢火蟲飛舞,看遠處的霓紅閃爍;
幸福是什麼?
是春天看見第一抹綠色映入眼簾,感受溫暖微風吹過發簾;
是夏天看見驕陽四射百花盛開,坐在海邊看潮起潮落;
是秋天看見漫天紅葉飛舞,拉著長長的影子在夕陽里散步;
是冬天看見到處白雪覆蓋,咯吱咯吱的奔跑在漫天銀裝素裹的世界;
幸福是什麼?
是十歲的過年的時候穿著新衣服,拿著壓歲錢,揮舞著煙花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是二十歲的時候跟幾個鐵哥們兒天南地北的侃山,喝酒,最後抱頭痛哭;
是三十歲的時候與自己心愛的人走過紅地毯,一起裝扮共同的小窩;
是四十歲的時候看著自己的孩子在鏡子前打扮,然後誇她比他老媽當年還漂亮;
是五十歲的時候跟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街,被人說是姐弟倆;
是六十歲的時候過年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除夕鍾聲響起時坐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餃子;
是七十歲的時候拖著老伴兒的手一起在公園散步,一起在長椅上看夕陽;
幸福是什麼?
幸福有太多種定義,或許只是一種感覺;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的,只是這一刻,讓自己的嘴角微微揚起。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談到這個問題,許多人都會說幸福就是父母對自己百依百順;也有人會說幸福就是有吃有穿;還有人會說幸福就是過年能夠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我曾經認為幸福就是事事如意。
但自從今天在網上讀了《幸福是什麼》這篇童話後,我的幸福觀完全轉變了。文章主要寫三個牧童做了件好事,正好碰見了智慧的女兒,他們就問智慧的女兒幸福是什麼智慧的女兒讓他們自己探討。10年後,他們又見面了,他們說經過自己的勞動做出對大家有益的事,感到幸福。
是啊,正如智慧的女兒說的一樣:「要靠自己的勞動,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民有益的事」就是幸福。
當我刻苦奮斗,取得優異的成績是,我會感到幸福。
當戰士們在戰場上奮力拚搏,保衛了自已的國家時,他們會感到幸福。
當老師看見自已辛苦栽培的學生們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材時,他們會感到幸福。
當醫生們憑著自已高超的技術救了一位又一位的病人時,他們會感到幸福。
當建築工人們靠自已的雙手建造出一座座摩天大廈時 ,他們會感到幸福。
……
其實,取得幸福就是這么簡單。只要你靠自已的勞動做出了對大家有益的事,就會有一種觸動人心的感覺,那就是幸福。
幸福是什麼?
嬰兒說,幸福就是躺在媽媽溫暖的懷抱里,看著媽媽美美的笑容,吮吸著甜甜的乳汁。
女孩說,幸福就是梳著可愛的小辮兒,穿著漂亮的裙子,抱著軟軟的布娃娃,和它說話。
男孩說,幸福就是和小夥伴們在一起,一起捉魚,一起和泥,一起玩玻璃球,一起大笑。
少女說,幸福就是能和父母在一起吃頓飯,聊聊天,就是這么簡單。
少年說,幸福就是不去網吧,希望能好好的生活,好好的聽話,可是做不到。
老師說,幸福就是同學們聽話,好好學習,快樂的成長。
母親說,幸福就是能和自己的孩子說說話,笑一笑。
父親說,幸福就是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將來為祖國爭光。
爺爺說,幸福就是一家人和和睦睦,不再爭吵。
奶奶說,幸福就是看到子子孫孫快樂的臉龐,聽到他們悅耳的歡笑。
我說,幸福就是自己,好好把握自己的幸福,並努力讓身邊的每一個人幸福。
❺ 四年級童話作文 幸福是什麼300字
幸福是什麼
碧雨鎮大名遠揚的糖衣片魔法師和碧雨銀行聯合推出一種信用卡:幸福卡。它可以每周7×24小時給你帶來好運。
幸福卡的製作方法如下:人名+年齡+淡紅色苔鮮葯水混合36秒鍾,就可以得到像一團棉花糖似的幸福。然後由碧雨銀行制出幸福卡。
一個無精打採的人走進銀行。
「我是個失業的人,吃了早飯沒午飯!到現在連個老婆也沒有討到,我感覺一點也幸福。」
「享受幸福是每個公民的權利。可以說一下你的日常生活嗎?」銀行小姐用最甜密的微笑問。
「除了睡覺,好像沒別的,做什麼都累。」大力無精打采。
「嗯,好的,你確實需要!告訴你的姓名和年齡吧。」
「我叫大力,32歲!」
大力得到了一張幸福卡。
大力剛走出銀行的門,就傳來了他中了一筆大獎的消息。
大力高興的臉都綠了。
幸福卡真是好東西,你可以從銀行取出你的幸福,而你卻不必費心的去做什麼。
貓頭仔經過碧雨銀行時,看到銀行門前排起了長隊。銀行小姐看到貓頭仔說:「要辦幸福卡嗎?咪咪?」
「謝謝!」貓頭仔說:「我不需要!」
「可是你每天都要去做蘋果醬啊!」銀行小姐提醒說。
「但我覺得我的生活很幸福啊!」貓頭仔說。
幸福卡成了碧雨鎮一種潮流.
但是很多天後的一天早晨,人們發現他們的幸福卡透支了。透支了幸福卡的人們發現以前所有得到的東西全都不翼而飛了,大力自從有了那筆錢後住上了碧雨鎮最豪華的房子,但是透支後一覺醒來卻還睡到了自己原來的那個破房子。
糖衣片魔法師坐著拖把,在小鎮的上空愉快地飛著。
「我是很喜歡幸災樂禍的。」 糖衣片魔法師把自己的心情與全鎮的風車結合在了一起,於上那些風車開始瘋狂地呼呼地吹著,把太陽吹走了,把星星也吹走了。春天裡,天空飄起了雪花。
所有人都被這反常的天氣凍感冒了,每天的打噴嚏聲讓小鎮都失眠了。
貓頭仔去了魔法師所在的魔法小屋:「你不是給他們幸福了嗎?怎麼會這樣?」
「我又不是幸福女神,我怎麼可能給他們幸福?他們得到幸福只是我的魔法效果而已。咪咪,看你如此憤怒,不過最好不要罵我,否則你會被我變成一隻掃帚的!」魔法口中的臭氣差點讓貓頭仔昏倒。
「你……」貓頭仔說了一個字後就離開了這里。
貓頭仔走後,糖衣片魔法師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做的幸福卡這件如果被幸福女神知道了,那就慘了。於是他就用最粘稠的美國西部海帶和一些澳在利亞大海母,和一些磚塊在一起熬出一道魔法屏障。放在了小鎮的北邊的一條幸福女神必經之路上,任何一個帶魔法的人,都會被卡在屏障中。
貓頭仔決定離開小鎮,去別的地方尋找能夠救治人們的人。向北走了三天三夜後,魔法師擋住了去路。告訴貓頭仔不要再向北走了,否則他將會被幸福女神撕成碎片,因為魔法師將小鎮改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後,就運用轉移魔法,將這件事的罪魁移到了貓頭仔的頭上,這樣一來,幸福女神就會找貓頭仔算賬。
「我寧願讓抓去。」 貓頭仔堅決地上路了。
貓頭仔走過了30個小鎮,找到了40個醫生,但是都在魔法師恐嚇將他們變成豬八戒後就再也不敢去了。魔法師像影子一樣跟著貓頭仔,每次看到人們發抖動的樣子,他就哈哈大笑。
這天中午,烈日炎炎,貓頭仔很累了,來到一棵樹下歇息。無意間他向後伸了一懶腰,不禁「啊」的聲一聲縮了回去,好燙,貓頭仔急忙向後看去,卻看到一道牆漸漸地出現了,而在這道牆中還有一個面容憔悴的年輕女子。
貓頭仔觸碰了一下牆壁,感覺和剛才燙的一樣。
「你好,女士。」貓頭仔一時不知該說什麼。「你怎麼在這個灼熱的牆中?」 「我從這里過時,說被卡在了牆之中了。每天都經受著火烤的痛苦。」
貓頭仔找了一個大錘,我可以把它砸壞,救你出來。
「沒用的,只有用手出將這些磚塊一塊塊地拿掉。」女子說。
貓頭仔錘了一下,果然沒有任何反應。
貓頭仔扔掉了錘子,用手開始去拿掉那些磚塊。
「貓貓,你受得了嗎?」女子看貓頭仔痛苦的表情問。
貓頭仔沖女子一笑:「我可以知道一下火中取栗的味道」。
貓頭仔話剛落音,突然從空中落下了許多的花朵,屏障在花朵的包圍下瞬間的就沒有了,貓頭仔很驚奇,但是他看到女子已經從牆中出來後,就同她道了別。
「貓貓,你為什麼要救我?」
「我只是力所能及而已。」貓頭仔說。
「你知道我是誰嗎?」
貓頭仔搖了搖頭。
「你好像要去做什麼事?」
貓頭仔將他要尋醫的事情說了一遍。
「我是幸福女神!」女子說。
「你是要來抓我的嗎?」貓頭仔愣了。
「不,貓貓,我是去抓魔法師,雖然他用了轉移魔法,但是他還露出了狐狸尾巴,如果是你設的這個魔法屏障,你難道不知道該怎麼解開嗎?如果是你讓人們都感冒,你怎麼會出來求醫呢?我要把他帶到魔法師學院重修課程!讓他做一個好的魔法師!」
「魔法師的幸福是魔法,那你的呢?」貓頭仔問。
「我的也是。」幸福女神。
「那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但決不是擁有一張幸福卡!」幸福女神說。<END>
俺沒信心得到這5分。。。。T.T
❻ 幸福是什麼
含義太廣了
幸福的定義
信任並自由地給予和欲意的收入,定義為幸福。 心理慾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 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 幸福二字連用,恐怕是宋代以後的事,而且連用起來的意義,也遠非近世對於愉悅、舒適、如意的生活或境遇的描述。最早使用「幸福」,應該是把「幸」字當「祈望」、「盼想」的動詞,所以《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一》說到唐憲宗迎佛骨於鳳翔,奉納於宮中,韓愈寫《諫迎佛骨表》,皇帝氣得差一點貶死韓愈,可是盡管祈福如此虔誠的皇帝也未能安享天年。史家說:「幸福而禍,無亦左乎!」意思就是,求福而得禍,實在是大大地悖拗人意呀! 倘若「幸福」二字的連用,能還原成將「幸」字當做動詞,應該會給那些終日自覺不幸福或是不夠幸福的人一種比較踏實的感覺。道理很簡單:「幸福」不是一個已完成的狀態,是一個渴望的過程——而且往往不會實現。(張大春:《認得幾個字》) 幸福是對重復的渴望.(《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米蘭.昆德拉)
編輯本段對幸福的心理學測量
幸福感指數
測試被試目前體驗到的幸福感的工具。美國心理學者A.坎貝爾等人1976年編制,分總體情感指數和生活滿意度兩部分。總體情感指數由與被試生活質量有關的8個項目組成,從不同角度描述情感的內涵;生活滿意度指數僅有一項。量表適用於18歲以上成年人,可採用紙筆測驗形式,無答題時間限止。 具體核算過程與評定:1、被試對每道題做出7點評定,計算時將滿意度加權重1.1,然後再與整體情感量表的平均分相加。2、總分范圍在2.1(最不幸福)與14.7(最幸福)之間,分數越高,表明幸福感愈強。3、該量表與事實的一致性是計算總體情感指數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其信度系數為0.55,再測信度為0.56。4、該量表的效度是計算總體情感指數與另一種幸福感的量表相關,系數是0.52。
幸福量表
亦稱「Paychap調查表」,評鑒一般人的快樂感的工具,目的是評價一項快樂技巧的訓練效果,美國心理學家福代斯1986年編制。除測得總分外,還能測量4個因子分:(1)已獲得的快樂感;(2)快樂性格;(3)快樂態度與價值觀;(4)快樂的生活方式。適用於成人,採用紙筆測驗。量表共有兩套,每套包括兩個相配的量表,每套量表有80道測題。被試對測題做出二擇一的選擇,分數越高,表示越愉快。該量表的復查信度平均為0.92,三周後的再測信度為0.86;其效度是計算與情感量表的相關,系數為0.72。
幸福量表編制與運用
全球民眾的總體幸福感呈上升趨勢(量表運用) 美國研究人員2008年6月30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幾年全球民眾的總體幸福感呈上升趨勢。而丹麥人則在幸福感排行榜中位列榜首。 根據研究人員發表的一份聲明,除丹麥外,位列幸福榜前十的還包括冰島、瑞士、荷蘭和加拿大等。美國排名第16位。聲明沒有具體說明中國的排名。調查結果將刊登在7月出版的美國《心理學展望》雜志上。在2007年7月出版的美國《心理學展望》雜志上,一份相關研究對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名中,中國的幸福指數排名第44位。 這項調查由美國密歇根大學政治科學家羅納德·英格利哈特主持,研究得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在1981年至2007年間,全球多國的社會學家對52個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展開跟蹤問卷調查,受調查者總數達到35萬。 調查過程中,研究人員向受調查者詢問2個問題,分別是「你認為你很幸福、有點幸福、不幸福還是一點也不幸福?」「你對最近生活的總體滿意度如何?」。 綜合受調查者回答,調查人員得出一項幸福指數。結果發現,近年來,受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有40個幸福指數上升,其中幸福指數上升最多的是烏克蘭。中國也在幸福指數上升的國家之列。 除此之外,有12個國家和地區的幸福指數下降。但總體而言,最近幾年全球民眾的總體幸福感呈上升趨勢。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近年來的社會變化。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低收入國家經濟顯著增長,數十個中等收入國家走上民主化道路以及發達國家男女更為平等和少數族裔社會地位提高。(新華社電)
編輯本段幸福的分類
幸福
幸福的多少,來自有幸福感之事件的多少。 幸福的大小,來自所做有幸福感之事的大小(如導存社會、地球等都是大事) 幸福的長短,來自有幸福感之事持續時間的長短(如大的夢想、目標、願望等都是比較長的樂趣) 幸福的深淺,來自該事在你心中地位的深淺(如:愛情、友情、偉大之事等) 如果你想直觀和感性的去感受各種幸福感,讓自己自然的去選擇,那麼你可以查閱各種小說、電影等,它們都會讓你得到各種追求幸福的動力,並讓自己更幸福! 【全集然文明】邏輯:自然萬物都有引導他們存在的東西,簡稱為【導存】,第一次引導事物存在的是本質和規律,簡稱為【一次導存】;第二次引導事物存在的是生物意識,簡稱為【二次導存】;而幸福感就是二次導存的特殊指示工具,為【正向特示】(正方向的特級指示,指示人們做那些事情對他們/社會/宇宙是有利的,請繼續做下去)
編輯本段幸福的來源
全集然文明邏輯:
任何事物都有潛力成為人們的幸福的源泉!樂趣和快樂是二次導存(意識)的一種正方向的指示工具,提示人們相關事物對他們的存在有利益,所以繼續獲取或追逐;而大家知道任何事物對人們都會有潛在利益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有潛力成為人們的幸福!因此只要大家努力的去挖掘這些事物對自己的好處,那麼人們的人生即將幸福無限。
幸福北歐秘密
在2008年劍橋大學發布的《歐洲社會調查報告》中表明:寒冷的北歐地區的人幸福指數最高,其中丹麥人最快樂;而溫暖的南歐地區的人幸福指數最低,其中義大利人最憂郁。劍橋大學的這項調查是在15個原歐盟成員國中進行的,他們要求被調查者為自己的幸福指數以及社會滿意度打分(1分最低,10分最高),最後計算出每個國家的幸福指數和社會滿意度平均分。 這項調查是在歐盟的資助下進行的,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對歐盟15國的大約2萬人進行抽樣調查,要求他們對自己的幸福感和社會滿足感進行評估。此外,他們還要回答一份由心理學家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整體幸福指數都很高,丹麥人排第一,平均分為8.3,芬蘭人排第二,平均分為8.06;而南歐的義大利人、葡萄牙人和希臘人則墊底,其中義大利人的平均分僅為6.28。 在生活滿意度排行榜上,丹麥也高居榜首,墊底的同樣是葡萄牙、希臘等南歐國家。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地中海陽光海岸地區的人最快樂,但我們的調查結果不是這樣。」該項調查的負責人路易莎·科拉多博士表示,「在我們的歷次調查中,義大利、葡萄牙和希臘一直處於墊底位置,而氣候寒冷的國家則普遍比較快樂。瑞典、芬蘭等國的幸福指數都比較高,丹麥則是最快樂的國家。」 幸福關鍵詞:合理的社會結構。 丹麥的國內生產總值非常高,失業率很低,丹麥人還非常熱愛他們的王室,王儲弗雷德里克跟澳大利亞平民姑娘瑪麗之間的童話式婚姻更是為人津津樂道。在15個國家接受調查的180個地區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幸福指數高居榜首。 丹麥的社會開放程度也很高,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讓同性戀婚姻合法的國家。 哥本哈根一家旅遊公司的經理拉斯·約根森表示,丹麥人快樂的秘訣在於「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以及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的平衡。「我們是一個小國,人們的貧富差距非常小,也基本沒有等級差別,因此人們的生活都很安逸。」約根森說。 丹麥駐英國大使比爾格·約根森也表示,丹麥是個開放的國家,全球化水平也很高,這些都是讓丹麥人感到幸福滿意的因素。 另外還有一項研究指出,丹麥人對未來生活的心理預期比較低,這也是丹麥人比較快樂的重要原因。 幸福關鍵詞:朋友 根據問卷心理學家得出這樣的結論:感覺幸福的人一般朋友較多,而且至少擁有一位貼心的好朋友;女性的幸福感一般超過男性;老年人和年輕人的幸福感一般高過中年人。 此外,調查還顯示,本土居民的幸福指數一般高過移民,這是因為當地人擁有更廣闊的社會交際網。對此科拉多博士指出,「政府應該採取更多的措施來加強社會包容度,這對提高社會幸福指數非常關鍵。」 幸福關鍵詞:誠信信任 丹麥人的誠信由來已久,表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與人之間不說謊、不欺詐,讓記者印象深刻。例如,在商店購物,一周之內憑發票可以任意退換商品,無需任何理由,因為商店完全信任顧客,他們既然拿來退換,一定是商品存在瑕疵。記者曾買過一雙鞋,已經穿了兩個多月,鞋上的扣子掉了一個,沒想到鞋店馬上給記者換了一雙新鞋,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鞋子的扣子可能是顧客人為弄掉的。因此,32歲的瑟倫·克里斯蒂安森對媒體說:「在丹麥,我能安心地走在路上,不必擔心欺騙和謊言,這讓我感到很幸福。」 此外,丹麥商家的誠信更令世人稱道,尤其是涉及食品安全的製造商,不造假、貨真價實保證了人們享受優質安全的生活。當地有一個環保樣板島——珊姆索,以生產綠色蔬菜而聞名。在超市中,你根本不用擔心超市會貼上珊姆索的標簽而出售非綠色食品,而且,珊姆索的生產商在著力保護他們的原生態土地,不會為了提高產量而使用化學農葯。另外,超市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出售的每一個雞蛋、一袋牛奶、一塊麵包全都印有食用期限,過期一天就全部回收銷毀。提到隨意塗改食用期限的行為,這位負責人表示,他們根本沒想過,而且,只有商家說到做到,才能讓人們吃得安心。 綜合15個國家被調查者的觀點,報告指出,金錢跟幸福快樂之間的關系並不大,人們幸福感的關鍵因素為「信任」——對朋友、鄰居的信任以及對公共機構,比如政府、警察、君主的信任。 科拉多博士解釋說:「高幸福指數國家的人們一般都比較信任他們的政府、法律,人們相互之間的信任度也比較高。英國目前的社會狀況則相反,政府、警察等公共機構的受信任程度較低,社會上人們也常常處於互相不信任的狀態。」 調查顯示,義大利人對政府的信任度最低,即使很富裕的義大利人也覺得自己的幸福感不高。
編輯本段幸福與勞累
自古有言:樂此不疲(也就是說:做自己感覺有樂趣的事情,那麼自然不會感覺疲憊和勞累,而幸福感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全集然文明】邏輯:做任何事情都會產生相對應的情緒,勞累和疲憊是二次導存(意識)的一種【反向特示】指示人們哪些事物對你沒多大幫助,請放棄別做了。而既然做哪些事情產生了【正向特示】:幸福,那麼一般就不會產生【反向特示】:勞累了。當然,做得超過了身體的負荷,那麼還是會出現【反向特示】讓你休息會兒的。所以整體來講做那些事情可以產生【偏正向特示】。
編輯本段中國幸福學——幸福公式
一 根據幸福定義求公式
幸福就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根據以上定義以及每個人的不同情況,我們就可以得出幸福的公式。 就某人的某一個幸福而言,某人對某事物的幸福感(F)與其對某事物事前的渴求度(Q),以及事後的被滿足度(Z)以及每個人所特有的幸福系數(K)是成正比的,即: 幸福感(F)=幸福系數(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 根據以上公式我們可以知道: 1 在幸福系數(K)和渴求度(Q)一定的情況下,被滿足度(Z)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滿足度(Z)=渴求的事物實際被滿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當被滿足度(Z)小於零時,說明渴求的事物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那麼,幸福感將是一個負數,也就是渴求的結果不但沒有獲得幸福,反而陷入不幸當中.比如,炒股票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卻虧了(或叫做被套)10%,結果當然是不幸的了. 當被滿足度(Z)等於零時,那麼幸福感F也為零,炒股情形中,相當於不賠不賺. 當被滿足度(Z)大於零小於1時,說明渴求的事物有進步,但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結果是有幸福感,但還有欠缺. 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是盈利小於10%. 當被滿足度(Z)等於1時,說明渴求的事物完全被滿足了,此時獲得的幸福感是完美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也是10%. 當被滿足度(Z)大於1時,說明渴求的結果超出期望值,那麼獲得的幸福感也就超出想像.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贏利大於10%. 2 在幸福系數(K)和滿足度(Z)一定的情況下,渴求度(Q)越大幸福(感)F也越 幸福
大.渴求度=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渴求度通常情況下為1,也就是設定事物的目標值與你正常的期望目標值是一樣的,。 如果設定的目標超出自己在一定時間,在正常情況下的力所能及,那麼,這樣的渴求度就會大於1,當然,這樣的渴求是不容易被滿足的,因為超出了你的期望.但如果被滿足,那麼幸福感也會更大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較符合實際,但如果設定贏利20%,那麼此時的渴求度就是2. 如果設定的目標小於自己在一定時間,在正常情況下的力所能及 ,或者說渴求目標很容易實現,那麼,此時的渴求度就是小於1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萬元較符合實際和有把握,如果你渴求本周贏利5萬元,那麼你的渴求度就是0.5.那麼,如果你的渴求被滿足,那麼你的幸福感就會打對折的。 3 在渴求度(Q)和滿足度(Z)一定的情況下,幸福系數(K)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 在同樣的條件下中,在擁有對同樣事物的渴求度(Q)和被滿足度(Z)的情況下,每個人因為性格以及愛好等自身特性的不一樣,從而導致每個人獲得的幸福感也不一樣,簡單地講就是說,有些人愛激動,而有些人不易激動,幸福系數也可以稱之為激動系數。這個幸福感的差別系數就是幸福系數,假如設定幸福系數K最小值為1, 那麼,在通常情況下每個人的幸福系數都是大於1的。 通常情況下,女人的幸福系數要大於男人的幸福系數,因為女人一般比男人愛激動,所以,女人一般比男人容易得到幸福,以及容易得到更大的幸福。比如男女結婚,男人和女人獲得的幸福感就是不一樣的;與之相對應的是,女人易受挫折,好有不幸感。 通常情況下,小孩的幸福系數要大於大人的幸福系數,因為小孩比大人愛激動。
二 簡化的幸福公式
因為 幸福感(F)=幸福系數(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 因為 滿足度(Z)=渴求的事物實際被滿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因為 渴求度(Q)=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所以 幸福感=幸福系數(K)*(乘以)所渴求事物實際的被滿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編輯本段1〉概念
拼音:xìng fú 英文:well-being;happiness;blisshappy 幸福是人在創造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中,由於感受和理解到個人 ,集體乃至人類的目標,理想和正義公益之事業的實現而得到人格上的滿足。(倫理學標准概念)
1、定義
幸福是指人感知自己的需要、條件和活動趨向和諧的生活狀態。 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 因此幸福也可以理解為對慾望的滿足. 當然.現在許多人對幸福的定義有的時候不是這樣.也有不一樣的理解. 有的時候可以把幸福理解為.當你的心對你所擁有的一切所感到滿足時.即是幸福. 幸福就是對現狀的滿足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2、幸福的本質
人對生活的滿意感、和諧感,滿足感。
編輯本段2〉幸福定律
中國幸福學認為,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由此我們就推導出幸福的六個定律。 一、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暫時的 人們獲得的幸福感都是暫時性的,就像不幸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會逐漸淡化的,所以,我們如果想繼續擁有幸福,想過幸福的生活,就必須去不斷地滿足更多的渴求。 二、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遞減性及推論 人們得到一個幸福後,那麼人們對同一個或同一類幸福的渴求度就會遞減,當人們再次獲得這個或這類時幸福時的幸福感就會逐漸遞減,當達到足夠多的N次時,渴求度會變為零,幸福感也就變為零了。 推論 1 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為幸福的遞減性,我們進而可以進一步得知,當我們享受過一個幸福N次後,在一般情況下,這輩子,我們是再也享受不到這個幸福了。 推論 2 幸福資源的遞減性 因為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們能享受的幸福資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遞減、減少的。 三、幸福第三定律——人們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獲得的幸福感越大 渴求度是與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那麼人們的渴求度就會相應變大,那麼獲得的幸福感就會越大。 四、幸福第四定律——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 及推論 因為幸福感與渴求度成正比,所以當人們對某事物沒有渴求時(也就是渴求度為零時),那麼,某事物也就不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推論一 幸福與金錢沒有直接關系 因為幸福的直接來源是渴求,因為金錢並不能給所有人帶來幸福,所以幸福與金錢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推論二 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次數卻越來越少,幸福感的強度也越來越小。 隨著人民擁有的物質財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資源卻變得越來越少,所以在物質財富方面人民能獲得的幸福也就越來越少,而且獲得幸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同時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大。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質財富方面的幸福也更易被滿足。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發展 所得出的結論,即: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物質財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獨幸福除外。所以說,如果我們一味地搞經濟發展,結果只能走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老路,最終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會越來越少,這是一條得不償失的發展道路。 推論三 人們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遠遠大於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 渴求既包括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們在關注人民幸福的時候,首先考慮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具體表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上),經常忽視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法,是一種得不償失的發展思路。 當人民富裕起來的時候,當人民的思想充滿了金錢意識的時候,那麼人民的思想就開始腐朽墮落了,社會就開始沉淪沒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時即使我們比美國人更有錢,比美國更強大,又有何用。金錢是換不來幸福的。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覺的。 幸福是需要有感覺的,如果你的渴求事實上已經獲得了滿足,但當你沒有感覺或感覺不到渴求被滿足的時候,你仍然是不會有幸福的感覺的。 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獲得是需要有愉悅的心情 如果你的渴求獲得了滿足,但此時的你如果仍沉浸在其他事件的悲痛之中,那麼此時的渴求被滿足的感覺仍然是難以獲得幸福的。 幸福就是知足 對自己已經擁有的但別人仍在苦苦追求的,甚至一生都在追求不到的感到慶幸,感到知足
編輯本段3〉幸福的規律
定義
人的幸福三要素需要、條件和活動之間必然的、穩定的、本質的聯系和客觀存在的發展趨勢。
內容
1、幸福的需要規律:適合條件不用付出代價或付出較小代價就能滿足的需要就是有利於幸福的需要,人要積極滿足、享受和發展這種需要;與條件相矛盾、沖突,滿足它要付出更大代價的需要就是有害於幸福的需要,人要接受、忽略直至遺忘它; 2、幸福的條件規律:不用付出代價或付出較小代價就能滿足需要的條件是有利於幸福的條件,人要充分享受和積極創造、改善這樣的條件;有害於需要滿足或要付出太大代價才能滿足需要的條件是有害於幸福的條件,人要避免做這種得不償失的事; 3、幸福的活動規律:使需要和條件趨向和諧的活動是有利於幸福的活動,人應該做這樣的事;使需要和條件趨向矛盾沖突的活動就是有害於幸福的活動,人不應該做這樣的事。
編輯本段4〉幸福的原理
1.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實現的一種主體生存狀態。人們在為理想奮斗過程中以及實現了預定目標和理想時感到滿足的狀況和體驗。對幸福涵義的理解因理想,追求的內容不同而不同。無產階級把幸福建立在集體主義基礎上,認為人們的幸福生活,不僅包括物質生活,還包括精神生活;個人幸福依賴於集體幸福,集體幸福高於個人幸福;幸福不僅在於享受,更不僅在於個人的享受,而主要在於勞動,創造和斗爭. 因為: 1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 都存在有一個前提,即渴求。 2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得到的。 所以: 幸福的定義就是: 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 渴求就是人們希望實現某個不太容易實現的事情的願望。仔細體會一下不難理解,在我們的生活里,在報刊文章,電影電視里每一個令人感動的關於幸福的故事,無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狀態下,並且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才獲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個幸福的獲得都來自於渴求,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摘自:中國幸福學研究)
編輯本段5〉幸福的形式
人類對幸福的謀取,有精神的與物質的兩個方面。 人類謀取物質幸福的方式有四種形式: (1)「損物」以致「益己」; (2)「益物」以致「益己」; (3)「損人」以致「益己」; (4)「益人」以致「益己」。 人類謀求精神幸福的方式仍有四種形式: (1)「益物」以致「損己」; (2)「益物」以致「損物」; (3)「益人」以致「損己」; (4)「益人」以致「損人」。 個人由於理想的實現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種內心滿足。追求幸福是人們的普遍願望,但剝削階級把個人幸福看得高於一切,並把個人幸福建立在被剝削階級的痛苦之上。無產階級則把爭取廣大人民的幸福和實現全人類的解放看作最大的幸福。 細細品味下來覺得頗有幾分道理。一直以來,我只知道幸福是一種感覺什麼樣的感覺我說不清楚,只覺得,感覺幸福的時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明媚。我想,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是最最重要的。所以幸福是什麼?是當你看到一捧鮮花的時候,是當你與媽媽聊天的時候,是當你與朋友分享喜悅與成果的時候,是當你看到明天的成績而努力拚搏的時候……我想,幸福,就在你的心中。 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的心態。
❼ 幸福是什麼
陳丹青曾經說過,孩子本身就是靈性。這種「靈」就在他們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上,遠比我們要敏銳和形象。
經歷了社會的紛紛擾擾,大人的感知力在變得遲鈍,甚至開始遺忘,是孩子提醒我們發現,那些藏在生活里,不曾覺察的小確幸。
六個小字,卻好像道盡千言萬語。
有些詞語的含義,孩子真比我們理解得更透徹;而有些東西,我們可能遺忘了,感謝孩子,他們在提醒我們找回來。
義大利心理治療師耶羅費魯奇說:當你願意以孩子為師,你才能踏上發現之旅。低下頭來看,我們的孩子天真直率,正是這份不掩飾,才教會了大人很多不曾意識到的道理。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也許是新的一年裡,我們作為父母,最需要向孩子學的一堂課吧!
你家的小「人生導師」是否一樣金句不斷,Ta也給你講過什麼讓你幡然醒悟的大道理嗎?期待在下面的留言區看到你的分享!
❽ 《幸福是什麼》4年級水平,一定要一般
幸福是什麼?是一株新生的小草、是一句親切是問候、是一首抒情的詩、是一首動感的歌曲,還是一陣迎面撲來的清香。
幸福讓你陶醉,讓你嚮往。世界上,有的人在尋找幸福,有的人在創造幸福,也有的人與幸福擦肩而過。
在每天的清晨,運動場都是沸騰一片。有老人,有小孩,有青年人,大家就這樣擠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然誰也不認識誰,但是卻都露出燦爛的笑容。多麼溫馨的場面啊!看。老人們都在練太極拳,那邊,有些家長正帶領自己的孩子在鍛煉身子,跑道上,一些年輕人在跑步呢。這也是一種幸福。
醫院里,一陣「哇哇」的哭聲打破了寧靜,一個新的生命就此誕生了。他(她)給家人帶來了歡樂,母親正抱著你,親吻著你的額頭。此時,你是幸福的,因為你得到家人的無比疼愛。在往後的日子裡,你會慢慢地長大,父母會盡心盡力地撫養你,當你開口喊出「爸爸」、「媽媽」的時候,帶給了父母意外的驚喜,此時,你是幸福的。當你考取優秀的成績,拿到爸媽的面前時,爸媽會為你自豪、驕傲,此時,你同樣是幸福的。
幸福是什麼?是父母端上桌的熱騰騰的飯菜、是戀人手中的玫瑰、是重獲新生的喜悅、是雨後的陽光、是一件花麗的衣裳、是看電視劇情不自禁爆笑的瞬間……
每個人每天都活在幸福之中。記得齊白石曾經說過:世上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非常贊同這句話。的確,那些所謂沒有幸福的人,說到底是他們沒有真正去體會幸福的含義,又或者說,幸福明明就在他們的眼前,但他們卻不努力去爭取。我想大家都聽說過《守株待兔》這則寓言吧。這裡面說到一位農夫某一天在田間看見一隻兔子自己跑去撞樹,成了自己一頓豐盛的午餐。因此,這位農夫竟愚蠢到每天都守在樹旁,看看有沒有再有兔子自己跑去撞樹。從此,他不去處理田地,任土地荒蕪。真是太好笑、太荒唐了。說到底,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如果你不去爭取,給自己找太多的理由去忽視,那麼,你永遠也找不到。因為幸福要靠自己去創造,切不可抱著「隨緣的心態去看待,這樣你會離幸福越來越遠,以至於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對我來說,幸福是睡覺睡到自然醒。其實,一個人一旦進入睡眠的狀態,必然偶爾會伴隨著心中所放不下的事件進入夢鄉,不是有句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嗎?你相信嗎?我一直都很接受這種說法的。曾經,我看過某部電視劇,看得都入迷了,有時會隨著劇中的情節或喜或悲,甚至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都會想起劇中的情節傻笑。在某一個晚上,我抱著這種心態慢慢進入夢鄉。至於夢到了什麼,我現在已經什麼也不記得了。我只知道,一個人在睡覺的時候,千萬別去打擾他(她),因為這樣有時會破壞一個完整的夢,擾亂了一個人好不容易進入夢鄉的美好心境。這種事我嘗試過,真的很讓人氣憤。當然,有時因為你的打擾,對方還會向你致謝,為什麼?唯一可能的就是那個人當時正在做噩夢。因此,睡覺睡到自然醒,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翻開發黃的相薄,記憶猶如洪水一般灌進我的大腦,望著相片上那個笑得比陽光還燦爛的我,幸福地抱者心愛的洋娃娃,臉上有一種滿足感。 那一年我才七歲,什麼也不懂。總覺得能吃到自己想吃的東西,拿到自己夢寐以求的玩具,就能體會到幸福。那天,我目不轉睛地盯者那一個穿著迷彩服的洋娃娃,我望著媽媽,眼中充滿了天真與無邪。媽媽給我買了它,我笑了…… 八歲時,我喜歡上了天空。他時而藍得清澈,時而藍得混濁。從此,抬頭仰望天空和白鴿是我每天的 「必修課」,我經常望著它出神……那時的我覺得幸福就是長仰一望無際的天空…… 九歲時,我漸漸地感覺到了學習帶給我的壓力。每天放學回家,我都會把書包一甩,躺在椅子上,放鬆自己的情緒。我每次都覺得這10分鍾的休息時間太短暫,那時,我喜歡把自己放鬆下來,腦子一片空白…… 十歲時,我喜歡爸爸媽媽陪著我度過假日,讓我的假日不孤單。那個時候,爸爸媽媽在我的心裡就是支撐著我的棟梁,我不能想像爸爸媽媽不在的日子。可爸爸媽媽幾乎每天都在為我們忙碌。 我開始喜歡上了這難得的時間,我喜歡在父母的陪伴下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現在,我十一歲了。我漸漸開始發覺,人間最真實的東西——友誼、關愛。 每當我有困難的時候,友誼和關愛就像一雙溫暖的大手,把握從憂郁和困惑中拉了出來。就像黑夜中的月亮,失去了陪伴著他的星星,也會孤零零地,寂寞,而且會給它一種單調的感覺。或許友誼和關愛只是人生棋盤中的一顆小小的棋子。 但是,失去了它,就等於走了一步最錯誤的棋,最後全盤皆輸。 它們也許在我們的生活中很渺小,但如果你不珍惜他,你的生活就像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 我終於明白人生的真諦,幸福就是擁有友誼和關愛。
❾ 求《幸福是什麼》這篇小學課文
幸福是什麼 (很值一讀的小學課文)
作者:埃林·彼林
該文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第九冊)》課文
村子裡有三個小孩,都是牧羊的。他們彼此很要好,常常把羊群趕到很遠的樹林里去放牧。樹林里有一口老噴泉,已經不噴水了,口上堆滿了枯枝敗葉。有一次,一個牧童說:「來,咱們把這口噴泉往深處挖一挖,再把泉口清理一下,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樂地喊到。
第二天,他們帶著鋤頭和鐵鍬,到樹林里去挖那口噴泉。他們把泉眼疏通了,又挖了一道小水溝,讓所有的水都流到溝里去。他們還把堵在泉口的樹杈、樹枝和爛在水裡的樹葉都挖開了。清水從一層泡沫下面流出來,把泡沫沖到兩旁,流到一個有沙底的小潭裡。三個小孩看見了泉水,又快樂又興奮。又過了一天,他們搬來一些石板,砌成了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他們留了一個寬闊的出口,上面蓋上一塊大石板,不讓塵土落進去。
他們高興地坐在井旁邊的大石頭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滿那口小井,最後從那寬闊的出口流出來。
這時候,從樹林里出來一位美麗的姑娘,金黃色的頭發一直垂到腳跟,頭上戴著一個白色的花環。「你們好,孩子們!」她說,「我可以喝你們井裡的水嗎?」
「你喝吧!」孩子們說,「我們砌這口井就是為了讓人喝的。」
姑娘彎下身來,就著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為了你們三個的健康,我喝了三口。」她微笑著說。
停了一會兒,她又說:「你們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謝你們。我代表樹林,代表樹林里居住的一切動物和樹林里生長的一切花草,感謝你們。祝你們幸福!再見!
孩子們互相看了看,他們又快樂又激動。
一個孩子問那為不相識的姑娘:「你祝我們幸福。請你告訴我們,幸福是什麼啊?」
「你們應當自己去弄個明白。十年以後,讓咱們再在這個地方,在這口小井旁邊相見吧。假如到那時侯你們還不知道幸福是什麼,我就告訴你們。」說完,姑娘突然不見了,正像她突然來到一樣。
孩子們都詫異地互相看著。一個孩子說:「讓咱們分頭到自己願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麼。我往東走。」
「我往西走。」另一個孩子說。
「我留在村子裡,」第三個孩子說,「也許在村子裡,我就能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麼。」
他們都照自己說的去做。過了十年,他們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了。三個人都成了強健有力的青年。清涼的泉水仍舊靜靜地流著。小井旁邊的樹苗已經長成了枝葉茂密的大樹。小井周圍有許多條小路,還看得清人走過的腳印,他們一定是到這里來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圍的沙地上還有小鳥的爪印,草地上還有鹿和兔子跑過的痕跡。三個青年快樂地看著這一切,每想到自己只做了這么一件小事,卻給別人帶來這么大的好處!他們坐在原來的那塊大石頭上,想起那位神奇的姑娘。可是她還沒有來。
「你們知道這十年我做了什麼?」第一個青年說,「咱們分手以後,我就去一個城市裡,在那裡進了學校,學了很多東西,現在成了一個醫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麼了嗎?」另外兩個問他。
「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也感到幸福。」
我,」第二個青年說,「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隊員,當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感到幸福。」
「那麼你呢?」他們倆問留在村子裡的青年。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你們看,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幸福。」
突然間,那位姑娘有出現了。她沒有變樣,還是金黃色的頭發,頭上還戴著白色的花環。她顯得那麼謙虛、美麗、善良。
「我很高興,你們都依照我的話,又來和我見面了。」她說,「你們的話,我全聽到了。你們三個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你是誰呀?」三個青年同聲問道。
「我是智慧的女兒。」姑娘說完又不見了。
【作者簡介】
埃林·彼林,Ailin Bilin,Елин Пелин (1877~1949)
保加利亞現代著名作家。1877年,埃林·彼林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他曾當過多年的鄉村教師,在1945年保加利亞解放前擔任過博物館館長、保加利亞科學院院士。埃林·彼林生前以寫農村題材的中短篇小說而著稱於世。俄羅斯偉大作家高爾基曾評價說:「有埃林·彼林這樣的作家,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可引以為自豪的。」埃林·彼林在藝術上達到爐火純青之後,開始「用自己最好的時間和最好的創作心境」為孩子們寫作。他主要寫童話、寓言和短篇小說。他的兒童文學作品中,最有代表性並且成就最高的就是寫於1933年的《比比揚奇遇記》,它被稱為東歐兒童文學的一塊寶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