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對土耳其哪個贏

義大利對土耳其哪個贏

發布時間:2022-08-08 03:13:53

① 義大利足球最大比分是多少我記得2000年左右有場30:0左右的哇高人來解答。

第十一屆歐錦賽 2000年 荷蘭、比利時
A組
球隊 場次 贏 平 負 進球:失球 積分
義大利 3 3 0 0 5:1 9
土耳其 3 1 1 1 2:3 4
比利時 3 1 0 2 2:5 3
瑞典 3 0 0 3 1:3 0

義大利—土耳其 2:1 比利時—瑞典 2:1
義大利—比利時 2:0 土耳其—瑞典 0:0
義大利—瑞典 1:0 土耳其—比利時 2:0

B組
球隊 場次 贏 平 負 進球:失球 積分
荷蘭 3 3 0 0 7:2 9
法國 3 2 1 0 7:4 6
捷克 3 1 0 2 3:2 3
丹麥 3 0 1 2 0:8 0

法國—荷蘭 2:3 捷克—丹麥 2:0
法國—捷克 2:1 荷蘭—丹麥 3:0
法國—丹麥 3:0 荷蘭—捷克 1:0

C組
球隊 場次 贏 平 負 進球:失球 積分
葡萄牙 3 3 0 0 8:3 9
羅馬尼亞 3 1 1 1 4:4 4
英格蘭 3 1 0 2 6:7 3
德國 3 0 1 2 1:5 1

葡萄牙—英格蘭 4:3 德國—羅馬尼亞 1:1
葡萄牙—德國 3:0 英格蘭—羅馬尼亞 2:3
葡萄牙—羅馬尼亞 1:0 英格蘭—德國 1:0
D組
球隊 場次 贏 平 負 進球:失球 積分
西班牙 3 2 0 1 6:5 6
南斯拉夫 3 1 1 1 7:7 4
挪威 3 1 1 1 1:1 4
斯洛維尼亞 3 0 2 1 4:5 2

南斯拉夫—斯洛維尼亞 3:3 挪威—西班牙 1:0
南斯拉夫—挪威 1:0 斯洛維尼亞—西班牙 1:2
南斯拉夫—西班牙 3:4 斯洛維尼亞—挪威 0:0

八強賽
葡萄牙——土耳其 2:0
義大利——羅馬尼亞 2:0
荷蘭——南斯拉夫 6:1
西班牙——法國 1:2
半決賽
法國——葡萄牙 2:1(90分鍾1:1,加時賽1:0)
義大利——荷蘭 3:1(120分鍾0:0)
決賽
法國——義大利 2;1(90分鍾1:1,加時賽1:0)

② 第16屆歐洲杯揭幕戰是哪場

第16屆歐洲杯揭幕戰是義大利vs土耳其。

北京時間6月12日凌晨3點,在羅馬的奧林匹克體育場,世界排名第七的義大利將會對陣世界排名第29的土耳其(小組另一場威爾士vs瑞士則在6月12日晚上9點進行)。

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預選賽中,由於瑞典通過兩回合系列賽以總比分1:0戰勝義大利,導致後者痛失了俄羅斯世界盃門票。

此後主教練文圖拉被解僱,而後在曼奇尼的帶領下,4屆世界盃冠軍得主的義大利重新步入正軌,在這次即將開戰的歐洲杯,義大利勢必要證明自己老牌霸主的地位。

近期義大利隊的表現非常強勢,連續8場比賽全部2球以上零封對手,在本屆世界盃歐洲預選賽C組以全勝的王者姿態位列第一名。這種恐怖的攻防統治力令對手難以窒息,按照如此勁爆的狀態,沖入歐洲杯的決賽並不是不可能。

今年的土耳其隊是本屆歐洲杯平均年齡最小的球隊,都是天賦異稟、血氣方剛的年輕小將。正所謂拳怕少壯,在此前的歐洲杯預選賽中,土耳其也是大殺四方,緊跟同組法國的步伐,10場比賽拿到了7勝2平1負積23分的優秀成績,僅僅落後後者2分位列小組第二。

雖然實力不容小覷,但不可否認土耳其隊的星位還是稍顯不足,主要由米蘭的恰爾汗奧盧和35歲的鋒線老將伊爾馬茲領銜。值得一提的是,伊爾馬茲在此前的預選賽中上演過帽子戲法,幫助土耳其4-2擊退了荷蘭。

義大利歐洲杯26人正式名單

門將:21-G-多納魯馬(AC米蘭)、26-梅雷特(那不勒斯)、1-西里古(都靈)

後衛:15-阿切爾比(拉齊奧)、23-巴斯托尼(國米)、19-博努奇(尤文)、3-基耶利尼(尤文)、2-迪洛倫佐(那不勒斯)、13-埃莫森(切爾西)、24-弗洛倫齊(巴黎)、4-斯皮納佐拉(羅馬)、25-托洛伊(亞特蘭大)

中場:18-巴雷拉(國米)、16-克里斯坦特(羅馬)、8-若日尼奧(切爾西)、5-洛卡特利(薩索洛)、7-洛倫佐-佩萊格里尼(羅馬)、12-森西(國米)、6-維拉蒂(巴黎)

前鋒:9-貝洛蒂(都靈)、11-貝拉爾迪(薩索洛)、20-貝納德斯基(尤文)、14-基耶薩(尤文)、17-因莫比萊(拉齊奧)、10-因西涅(那不勒斯)、22-拉斯帕多里(薩索洛)

③ 凌晨三點鍾的義大利對土耳其的比分是多少

你說的是6月12日凌晨義大利對土耳其的揭幕戰吧,是義大利以3:0戰勝了土耳其。

④ 歐錦賽預選賽-德國vs土耳其 -北愛爾蘭vs義大利 誰贏贏幾球。

10月9日(本周六)2時45分 天氣:小雨,5-17℃ 地點:柏林,德國 德國VS 土耳其 小組排名:1 積分:6 小組排名:2 積分:6 推介:土耳其 波膽:大球(2:2)

⑤ 本屆歐洲杯的最後贏家是哪個隊

本屆歐洲杯的最後贏家是義大利隊。

這是一個屬於義大利的夜晚,他們時隔52年再次捧起歐洲杯冠軍獎杯,這是他們隊史第二次奪冠。從無緣2018年世界盃到2020年歐洲杯奪冠,曼奇尼只用了3年。他們已經繼續刷新隊史最長的34場不敗紀錄,距離由西班牙和巴西創造了世界紀錄只差一場。

在歐洲杯開賽前,沒有多少人會覺得這支平民義大利能奪冠。不過,他們在歐洲杯首輪3-0輕取歐預賽黑馬土耳其之後,已經給球迷帶來了不小的驚喜。小組賽0丟球+全勝出線,大家開始對他們有所期待。他們在決賽前幹掉了FIFA排名世界第一的比利時和歐洲杯奪冠次數最多的西班牙,已經是超額完成任務。

在歐洲杯決賽面對英格蘭的賽前,義大利仍然是不被看好的一方。無論從身價還是年齡結構對比,義大利都處於劣勢,再加上主力左後衛斯皮納佐拉重傷,讓英格蘭的邊路突擊優勢更加明顯。

索斯蓋特犯了錯,沒有利用好拉什福德和桑喬這樣邊路沖擊能力強的球員,一開場進球後就開始變保守了,被拖進點球大戰時,才匆忙地把拉什福德和桑喬換下去罰點球,結果2人全部罰丟,最終輸掉了點球大戰。

本屆歐洲杯從頭至尾都很精彩:

歐洲杯即將落下大幕,歐足聯主席切弗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無論是小組賽階段還是淘汰賽階段,本屆歐洲杯從頭到尾都非常精彩。

在義大利和英格蘭的決賽之前,切費林說:「現在是兩支球隊比賽前的關鍵時刻。在半決賽取得晉級後,他們已經為這個偉大的時刻做好了准備,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必須做出最後的努力來舉起德勞內杯,給球迷帶來歡樂。」

「進入決賽的球員都在期待享受無盡的榮耀,因為他們的名字將被載入歐洲足球歷史的新篇章,他們將被世世代代數以百萬計的球迷視為英雄。」

「我們有無數需要值得記住的時刻,隨著比賽的展開,球迷們也被吸引住了。我們以適當的方式慶祝了歐洲頂級足球比賽 60 周年,而歐洲杯也向歐洲國家隊展示了足球的重要性,作為國家足球的驕傲和團結的源泉,這是歐洲足球最好的一個月。」

「祝我們的兩位決賽球隊好運。我現在加入了世界各地的球迷的行列,希望他們能為所有的球迷奉獻一場精彩的比賽。」

⑥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怎樣爆發的

1914年6月28日,奧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愛國青年普林西普刺殺。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大戰歷時4年又3個月(1914.8~1918.11),戰火席捲歐、亞、非三大洲。戰爭是兩個資本主義列強集團——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蓄謀已久的、為著重新瓜分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而挑起來的。

19世紀70年代,號稱「世界工廠」的英國的煤、鐵、棉布的產量比美、德、法3國的總和還要多。可是過了20年,到了90年代,美國的工業生產就跑到了前面,躍居世界第一位;到了20世紀初,德國的工業生產也超過了英國,躍居世界第二位。1870年,德國生產的煤、鐵、鋼的產量分別為英法兩國總和的21%、18%、26%,到了1913年,則猛增為57%、123%、152%。

19世紀90年代以前,德國根據當時的實力,只推行「歐洲政策」,集中力量在歐洲爭霸;90年代以後,它開始推行「世界政策」,提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當時殖民地主要被英、俄、法等帝國主義列強所搶占,其中搶得最多的是英國。1914年,英國侵佔殖民地面積達3350萬平方公里,約為英國本土面積的130多倍;其次是沙皇俄國,1914年,沙俄侵佔的殖民地面積達1700萬平方公里,約為其本土面積的3.2倍;第三是法國,1914年,法國霸佔的殖民地面積已達1060萬平方公里,約為本土面積的21倍。德國於1884年在非洲奪得多哥、喀麥隆、西南非洲,1885年又在太平洋上強佔了新幾內亞的一部分及其附近島嶼。德國嫌自己的殖民地太少,強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這就引起了帝國主義之間的尖銳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主要矛盾有:

英德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英德矛盾激化的結果。英國倚仗自己的實力,通過與荷蘭的競爭、與法國的爭奪,於1815年最終戰勝拿破崙以後,確立了世界霸權,形成一個地跨五大洲、號稱「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國。

德國與英國爭奪最激烈的地區是在中近東,這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加上20世紀初,波斯灣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石油資源,英國不僅要保住自己的霸權地位,還想進一步奪取德國等國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並打敗德國。

俄德矛盾。俄德兩國爭奪的地區主要是在巴爾干半島和土耳其。沙俄一直把巴爾乾和土耳其看成自己的勢力范圍;德國也想在此建立自己的統治。1903年,德國和土耳其簽訂條約,取得了巴格達鐵路的建築權。這條起自博斯普魯斯海峽,經小亞細亞進入美索不達米亞,直抵波斯灣的巴格達鐵路,使柏林—君士坦丁堡—巴格達聯成一氣,德國的軍事和經濟勢力就能直搗近東和波斯灣,控制整個土耳其和小亞細亞。這不僅激化了俄、德矛盾,也加劇了英、德矛盾,因為它威脅著英國在北非、西亞和印度的殖民利益。

法德矛盾。1871年普法戰爭後,通過《法蘭克福和約》,德國強佔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強迫法國賠款50億法郎,還想通過戰爭徹底摧毀法國;法國則一直在准備著「復仇」戰爭,要收復被德國佔領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還想奪取德國的薩爾區。此外,德國要按實力重新瓜分世界也威脅了法國,因為法國的殖民地僅次於英俄兩國。20世紀初,法德矛盾的焦點集中在對摩洛哥的爭奪。

19世紀90年代,當德國資本主義日益趕上並超過英國的時候,英、德關系驟然大變。英國面臨著德國與它爭奪世界霸權的嚴重挑戰,便力求與其他國家聯盟。鑒於法國一直是德國誓不兩立的敵人,英國便轉而和法國接近。共同的利益和要求使英法冰釋前嫌,結束了長期的宿怨,於1904年簽訂協約,調整了兩國在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法國放棄幾十年來對英國佔領埃及所抱的敵對態度,正式承認埃及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則同意法國奪取摩洛哥。英、法協約使兩國的爭斗得到了緩和,促使它們一起來對付德國。

1891年~1893年,俄、法進行了一系列外交協商,簽訂了軍事協定,這些協商和協定統稱為「俄法協約」。俄國為了對抗德國,除了法國的援助外,還需要尋找一個更強有力的同盟者英國。英俄兩國在1907年締結協約,調整了雙方在伊朗、阿富汗和中國西藏的勢力范圍。他們把伊朗劃分成三部分:北部屬於俄國,南部屬於英國,中部是緩沖區。俄國還承認阿富汗為英國的勢力范圍。關於中國的西藏,英俄雙方都詭稱負有不幹涉的義務,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同西藏交涉要通過中國政府等等。英俄協約的簽訂標志著英、法、俄「三國協約」最終形成。

至於「同盟國」集團,早在19世紀80年代就已形成了。1879年,德、奧兩國為了共同對付俄國在巴爾乾的擴張,也為了孤立法國,就訂立了軍事同盟條約。1881年,義大利在與法國爭奪突尼西亞的斗爭中失敗,加上德國的拉攏,義大利便投向德、奧一邊。1882年,德、奧、意三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三國同盟中,德國是盟主,義大利是不穩定的暫時的同盟者。

20世紀初,國際政治危機和局部戰爭連綿不斷。例如1905年~1906年發生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機;1908年~1909年的波斯尼亞危機;1911年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機;1911年~1912年的意土戰爭;1912年~1913年的兩次巴爾干戰爭。這一系列危機和戰爭,終於導致了1914年世界大戰的爆發。

20世紀初,巴爾干半島成了大國激烈爭霸的場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仍然控制著巴爾干半島的大片領土。不少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亞人和希臘人還受著土耳其封建主的統治和壓迫,阿爾巴尼亞人也還沒有得到完全獨立。各族人民要求推翻土耳其的統治,建立自己獨立、統一的民族國家。俄國竭力利用巴爾干各族人民的反土斗爭,以擴大自己在巴爾干半島的勢力,奪取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奧匈帝國則害怕巴爾干民族解放運動會影響自己多民族國家的統治,堅決反對民族解放運動。德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阻撓巴爾乾的民族解放運動。1908年,奧匈帝國正式吞並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

1911年,德法之間因爭奪摩洛哥引起新的戰爭危機。英國出面支持法國,德國被迫暫時讓步。摩洛哥危機尚未過去,義大利和土耳其之間的戰爭又接連爆發。義大利為爭奪土耳其的北非屬地的黎波里,乘英、德、法等國捲入摩洛哥危機時,發動了對土耳其的戰爭,土耳其很快被打敗,被迫把的黎波里和普蘭尼加割讓給義大利。

意土戰爭的硝煙未散,巴爾干半島上的戰爭又開始了。希臘、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和保加利亞經過長期斗爭,贏得了獨立。已獨立的國家要求徹底驅逐土耳其壓迫者,紛紛結成了同盟。1912年3月,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建立了反土同盟。不久,希臘和門的內哥羅也參加進來,形成四國反土同盟,於10月發動對土戰爭。戰爭開始不久,土耳其軍隊就被擊潰。12月中旬,土耳其被迫求和,這就是第一次巴爾干戰爭。

不久,巴爾干同盟內部又發生了沖突。1913年6月1日,塞爾維亞和希臘建立反保同盟,接著羅馬尼亞也參加了這個同盟,它們和門的內哥羅、土耳其一起同保加利亞之間發生了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在巴爾於戰爭的影響下,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民族解放運動繼續向前推進,它們迫切要求擺脫奧匈帝國的統治,與塞爾維亞合並。奧匈帝國堅決反對,並以吞並塞爾維亞來絞殺南斯拉夫的民族統一運動。

進入20世紀以後,連續出現了幾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催化劑。

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的軍隊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的波斯尼亞舉行軍事演習,把塞爾維亞作為假想敵人。6月28日,斐迪南在觀看了三天的軍事演習並檢閱了軍隊之後,到達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訪問。當斐迪南夫婦參加完在市政廳舉行的歡迎儀式,乘車行駛到一個街口的轉彎處時,塞爾維亞愛國青年普林西普當場用手槍把他倆擊斃。

1914年7月23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政府提出最後通牒:要求塞爾維亞嚴厲取締一切反奧組織。決心開戰的奧匈,仍以沒有得到滿意答復為借口,斷絕了與塞爾維亞的外交關系,並於28日向塞爾維亞正式宣戰。俄國出面支持塞爾維亞,宣布戰爭總動員,法國又支持俄國。

8月1日,德國對俄國宣戰。3日,德國又對法國宣戰。4日,德軍侵入比利時,同日,英國以德國侵犯比利時的中立為借口,對德宣戰。5日,門的內哥羅對奧匈宣戰,8日又對德宣戰。23日,日本對德宣戰,25日又對奧匈宣戰。

1914年8月28日,在北海赫耳果蘭附近的海戰中,德國海軍遭受失敗,從此德國的艦隊就被封鎖在自己的海軍基地里;同時,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海岸也都被封鎖了。

大戰爆發後,在歐洲戰場上形成了三條戰線:比利時、法國北部和德、法邊境構成了西線,那裡主要是英、法、比三國軍隊對德軍作戰;從波羅的海南岸直到羅馬尼亞構成了東線,那裡是俄國軍隊對德奧軍隊作戰;沿多瑙河和薩瓦河構成了巴爾干戰線,那裡是奧匈軍隊對塞爾維亞軍隊作戰。此外,在亞洲的南高加索,有俄、土軍隊交戰;在兩河流域和巴勒斯坦,有英土軍隊交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主戰場在歐洲。

1914年8月4日,德軍右翼首先發動突然襲擊,侵入中立的比利時。德軍統帥部原來以為攻佔比利時是輕而易舉的事,只要一個星期就可以通過比利時攻入法國。不料遇到比軍的堅決抵抗,德軍在列日要塞被阻3天,到20日才佔領布魯塞爾。在此期間,英國遠征軍迅速趕到了法國,22日進入了陣地。德軍在佔領布魯塞爾後,分五路向法國北部挺進。22日~24日,德軍在沙勒羅瓦和蒙斯戰役中擊敗英法軍隊,法軍全線潰退,德軍繼續向巴黎推進。9月3日,德軍前鋒距法國首都僅15公里,巴黎人心惶惶,法國政府遷往波爾多。

9月5日到10日,法、德兩國軍隊在馬恩河進行大戰,雙方投入兵力共達152萬人。戰斗十分激烈,法軍傷亡14萬餘人,德軍傷亡近21萬多人。10日,德軍被迫撤退,據守艾訥河,兩軍形成對峙的局面。

在東線方面,俄軍為了配合協約國軍作戰,牽制德軍,於8月中旬派萊寧堪普和薩松諾夫兩個集團軍向東普魯士發動進攻。東普魯士的德軍約有30萬人,而俄軍的數量幾乎兩倍於德軍。最初,俄國的兩個集團軍都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由於指揮官的無能和參謀工作的缺陷,兩個集團軍沒有密切地配合。中間留有110公里的空隙。德軍從截獲的俄軍電報中,得知俄軍的調動情況,迅速進行反擊。8月末,在坦能堡地區,薩松諾夫集團軍首先被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指揮的德軍包圍、擊潰。近3萬士兵被打死和淹死於湖泊中,9萬人被俘,薩松諾夫自殺。德軍轉過頭來又包圍了萊寧堪普集團軍,這個集團軍損失也達14.5萬人。俄軍被迫退守涅曼河,德軍侵入俄國領土。

在東線的西南戰場上,俄軍擊敗了奧匈軍隊;德軍從西線抽調部隊支援奧匈,亦被俄軍擊退。俄軍包圍普熱密斯耳要塞,進抵喀爾巴阡山麓。從9月下旬到12月中旬,雙方軍隊曾多次發動進攻,但彼此進展不大。到12月底,在東線也呈現出近似陣地戰的狀態。在巴爾干戰線上,裝備很差但士氣昂揚的塞爾維亞軍隊英勇抗擊奧匈軍隊。從8月到12月,奧匈軍隊曾三次侵入塞爾維亞,兩度佔領貝爾格萊德,但均被塞爾維亞軍隊擊退。到12月,奧匈軍隊已被全部逐出塞爾維亞。除上述歐洲大陸上的三條戰線外,戰爭也在西亞、非洲和遠東地區進行。土耳其於1914年11月14日正式向協約國宣戰後,英國乘機於18日宣布埃及脫離土耳其,成為自己的「保護國」。以後幾年內,英國又攻入美索不達米亞,佔領巴格達,進軍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地。在非洲,英軍乘機攻佔了德國的非洲殖民地:多哥、喀麥隆、德屬西南非和德屬東南非等地。在遠東,日本在英軍的協助下,佔領中國山東,於11月攻佔了青島。在這個期間,日軍還相繼佔領了太平洋上的馬紹爾、馬里亞納和加羅林等德屬諸群島。

1915年1月至3月,在東線發生了幾次大規模的戰斗。俄軍佔領了喀爾巴阡山隘口,駐守普熱密斯爾要塞的12萬奧匈軍隊向俄軍投降,但俄軍再次進攻東普魯士時卻被德軍擊敗。

5月,德奧集中了18個師和2000門大炮的強大兵力,由德國將軍麥根遜指揮,在俄軍西南戰線長達30公里的地方發動進攻,突破俄軍戰線。俄軍被迫全線退卻,到9月中,俄軍陣線才穩定下來。5個月當中,俄國喪失了波蘭、立陶宛、波羅的海沿岸的部分地區,俄軍傷亡達85萬人,被俘達90萬人。沙皇尼古拉二世撤了尼古拉耶維奇大公最高統帥的職務,自任最高統帥。到9月底,東線進入了陣地戰。

同年4月間,英、法還派遣一支8萬人的遠征軍在達達尼爾海峽的最南端登陸,佔領了加利波利半島的南端,但在德國將領指揮下的土耳其軍隊阻止了英法軍隊的前進。8月,英國又派了10萬軍隊登陸,在佔領了17公里寬、4公里深的狹長地帶後,進路又為土耳其軍隊所阻。1915年底,英軍不得不放棄佔領達達尼爾海峽的計劃,將部隊撤走。

義大利於1915年5月底參加協約國方面作戰。它原是同盟國的成員之一,戰爭爆發後宣布中立。義大利統治階級向交戰雙方討價還價,經過談判,協約國答應了義大利的要求。1915年4月26日,英、法、俄、意四國在倫敦簽訂了秘密協定。根據這個協定,戰後,義大利可以得到蒂羅爾南部、特倫的諾、的里雅斯特、伊斯特里亞、達爾馬提亞和小亞細亞的部分領土。5月23日,義大利向奧匈宣戰。

義大利參戰,對整個戰局並沒有發生重大影響。從6月6日到12月23日,義大利出動了39個師,在依崇佐河畔舉行了4次進攻,損失了幾十萬人,但未取得什麼成果。

1915年,交戰國雙方都在繼續進行爭取保加利亞的斗爭。保加利亞統治階級也乘機向雙方討價還價,它要求得到馬其頓和多布魯查,同盟國同意了它的領土要求。保加利亞看到同盟國在東線的勝利,以為德、奧必勝,於是在1915年9月3日,同德、奧、土簽訂了軍事協定,決定參加同盟國方面與協約國作戰。

保加利亞參戰後,9月底,同盟國在奧塞邊境集中了35萬德、奧軍隊,在保塞邊境集中了30萬保加利亞軍隊,准備給塞爾維亞以致命的打擊。塞爾維亞只有25萬軍隊在抵抗德、奧、保三國軍隊。10月5日,德奧軍隊從北面進攻,佔領了貝爾格萊德,把塞軍壓向南方。12日,保軍從東面進攻,切斷塞軍退往希臘的道路。

1915年初,英法聯軍按照法軍總司令霞飛的計劃,進行了若干次進攻,企圖突破德軍陣線,迫使德軍退到馬斯河對岸來結束戰爭。結果,損失了幾十萬士兵的生命,卻無進展。在4月間的伊普爾戰役中,德軍第一次使用了毒氣,英法軍隊遭到巨大損失。之後,英法也使用了化學武器。這一年,德國齊伯林飛艇開始轟炸英國,這是歷史上遠距離對敵人大後方的第一次轟炸。戰爭初期,雙方已把飛機用在軍事上,主要是用於偵察和指揮炮兵射擊,以後才較大規模地用在戰爭中。

德國為了進攻凡爾登,從各個戰場調了17個師27萬人的兵力和1400多門大炮。法國在凡爾登只有10萬名守軍和600多門大炮。1916年2月21日,戰斗開始。德軍以空前強大的火力向凡爾登附近的狹窄的三角地帶猛烈攻擊,整整一天,密集的炮彈和燃燒彈不停地轟擊,還施放了毒氣。德軍炮擊以後,21日黃昏和22日,步兵主力就向法軍沖擊,兩軍展開肉搏戰。25日,德軍佔領了控制凡爾登要塞和整個地區的都蒙高地。法軍陣線被切成數段,與後方的交通線也全被斷絕。6月中,德軍已進逼到距凡爾登只有6公里的地方,法軍拚死抵抗,戰斗一直持續到年底。法國全國軍隊70個師當中有66個師先後參加過這次戰斗;德國則投入了46個師。由於法軍的堅決抵抗,以及其他戰線的配合,減輕了法軍的壓力,德軍始終未能攻佔凡爾登,這場大規模的流血廝殺,雙方傷亡總數達百萬餘人。

協約國於7月1日在索姆河畔發動大規模攻勢,由英軍擔任主攻。這是一場巨大的消耗戰,雙方傷亡達120萬人。這次戰役中,英國研製的新式武器——坦克首次投入戰斗。凡爾登和索姆河兩個戰役一直持續到1916年底,雙方傷亡已近200萬人。

當凡爾登戰役還在激烈進行的時候,德軍指揮部命令海軍出擊,於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海軍在北歐日德蘭半島的斯卡格拉克海峽展開了一場惡戰,這就是日德蘭海戰。英國出動151艘軍艦,德國出動了101艘,激戰結果,英艦損失14艘,德艦損失11艘。德國海軍未能打破被動局面,只得退回海軍基地,不敢出海了。

在南部戰線上,奧匈軍隊於5月15日開始向義大利軍隊進攻。意軍損失慘重;奧匈軍突入威尼斯平原,從後方威脅著依崇佐河意軍的防線。義大利向俄國緊急求助,俄國統帥部命令布魯西諾夫指揮俄軍從6月4日起在西南戰線展開全面進攻。俄軍突破奧匈戰線,佔領布柯維納和加里西亞的一部分,並重新佔領了喀爾巴阡山山隘,俘虜了奧匈軍40餘萬人。

俄軍在西南戰線的勝利,吸引了羅馬尼亞參加協約國方面作戰。8月17日,英、法、俄、意和羅馬尼亞簽訂秘密條約,承認羅馬尼亞戰後合並特蘭西瓦尼亞和巴納特。28日,羅馬尼亞正式對同盟國宣戰。9月,保加利亞軍隊和德軍分別攻入羅馬尼亞;12月,德軍佔領了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被擊潰。德奧集團佔領羅馬尼亞後,奪取了它們所急需的糧食和石油。羅馬尼亞的潰敗,使協約國東部戰線又延長了500公里。

1917年,俄國各地發生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示威和政治罷工。3月12日(俄歷2月27日),在布爾什維克黨的號召下,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統治俄國達300年之久的羅曼諾夫王朝。武裝的工人和士兵在起義中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12月,美國又對奧匈帝國宣戰。

美國的參戰,加強了協約國的實力。由於德國實行無限制潛艇戰,觸犯了許多中立國,引起舉世義憤。美國抓住這一時機參戰,政治上的影響也很大。許多中立國紛紛倒向協約國一邊,古巴和巴拿馬緊隨美國之後對德宣戰。接著,中國、希臘、巴西、賴比瑞亞和暹羅(泰國)也對德國宣戰。

俄國二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勝利後,在列寧的領導下,布爾什維克黨提出了「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號召人民乘著國內的大好革命形勢,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進到社會主義革命。經過重新組織和積聚力量,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工人和革命的士兵成功地發動了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的第二天,即1917年11月8日,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了《和平法令》,提出立即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協定的建議。

1917年12月,協約國拒絕了蘇維埃政府的和平建議。於是,蘇維埃政府就同德國單獨進行談判,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

1918年3月,德軍在西線開始進攻。德軍投入兵力197個師。英法投入167個師。雙方都有近1萬門輕型炮和6000門重炮。德軍有3000架飛機,英、法有3800架。德國有200輛坦克,英法有800多輛。

德國共舉行了4次大規模的進攻。第一次從3月21日持續到4月4日,德軍進攻的主要目標是亞眠。50萬德軍在長達90公里的戰線上發動進攻,突破了英、法防線,並使英、法軍隊失去了聯系。德軍在一些地方向前推進了60公里。但英軍一邊退卻,一邊增援,終於堵塞了缺口,把戰線穩定了下來,德國的戰略目標沒有達到。

經過這次戰斗,協約國為了加強統一指揮,組成了聯軍指揮部。4月4日,法國福煦將軍被任命為聯軍總司令,英國遠征軍司令海格、美軍司令潘興都受他的指揮。

9日,德軍開始了第二次攻勢。德軍以44個師的兵力向英軍左翼進攻,戰斗一直延續到30日。德軍向前推進了15至20公里,並俘虜了一些英軍,繳獲了許多戰利品,但德軍也傷亡了14萬人。

從5月27日到6月4日,德軍發動了第三次攻勢,佔領了蘇瓦松,渡過馬恩河,距巴黎僅37公里。德軍雖然可用遠程大炮轟擊巴黎,但仍然沒有達到殲滅英、法聯軍的目的。

7月15日,德軍發動了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攻勢,戰線延伸到蘭凱斯兩側長達100公里的地方,德軍向南進攻。戰斗僅兩天,德軍就遭到慘敗,損失了16萬人。

在這為時4個月的4次攻勢中,德軍損失70萬人,德軍兵源枯竭,軍火匱乏。

8月8日,聯軍總司令福煦下令反攻,在亞眠一帶就消滅了德軍16個師。9月,協約國軍隊全線出擊,迅速突破興登堡防線。

同盟國的困難越來越大。首先是保加利亞支持不下去了。1918年9月29日宣布投降。土耳其也於10月31日宣布退出戰爭,與協約國簽訂了投降協定。曾經是中歐龐然大物、多民族監獄的奧匈帝國也開始土崩瓦解,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蘭、匈牙利相繼宣布獨立,前線士兵拒絕繼續作戰,奧匈帝國也打不下去了,於11月3日宣布投降。至此,同盟國只剩下德國了。它在戰場上的敗局,已無法挽回;國內的革命烈火,已成燎原之勢。1918年11月9日,柏林的工人、士兵在李卜克內西、盧森堡等人的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霍亨索倫王朝的反動統治,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蘭。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壟斷資產階級、容克地主為了保存反動政權,加緊與協約國帝國主義集團勾結,希望盡快訂立停戰協定,以便保存反動武裝,鎮壓革命運動。協約國集團也認為,如果德國人民革命成功,協約國利用德國反動勢力來扼殺蘇維埃俄國的企圖就無法實現,革命將危及它們自己的統治。帝國主義列強出於以上共同的目的,雙方都需要停止戰爭。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時,雙方簽訂協定,德國宣布投降。根據協定的條款,德國必須於15天內把在法國、比利時、盧森堡、阿爾薩斯和洛林以及萊茵河左岸地區的德軍撤退完畢;德軍還必須全部撤出土耳其、羅馬尼亞、奧匈帝國以及非洲殖民地。協定規定:德國必須交出5000門大炮、3萬挺機槍、3000門迫擊炮、2000架飛機、5000台火車頭、15萬節車廂和1萬輛卡車;德國還必須交出160艘潛水艇以及70多艘各種戰艦。

貢比涅停戰協定的簽訂,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

⑦ 義大利大勝土耳其贏得歐洲杯揭幕戰,你如何評價義大利隊的表現

歐洲杯首場比賽,義大利3比0大勝土耳其,這算是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估計會有不少的球迷以為土耳其變弱了,其實不全是這個道理,土耳其這支球隊在歐洲杯開賽之前的一系列友誼賽中表現不算穩定,它可以輸給魚腩球隊,也可以贏傳統豪強,說白了,土耳其有點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味道,但是,它還是輸給了義大利,歸根到底,義大利在這場比賽裡面發揮極其出色,有效壓制了土耳其的攻勢,並以一種相對輕松的姿態拿下了比賽。

同時,更人大跌眼鏡的是義大利主教練曼奇尼並沒有大家認為的那麼弱,雖然,以他的個人資歷以及能力而言,他算不上世界名帥,但本場比賽所體現出來內容,讓人毫不懷疑他是有能力帶好這支義大利,四強可能也只是這個義大利的底限,畢竟,這一場比賽所展現出來的整體性、組織性以及戰術打法這幾個方面,都是別的球隊暫時拿不出來的內容。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義大利能走更遠。

⑧ 義大利VS西班牙,荷蘭VS俄羅斯,土耳其VS克羅埃西亞,誰會勝出啊,也可以猜比分

西班牙
俄羅斯10:0荷蘭
克羅埃西亞小勝土耳其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對土耳其哪個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酒店房卡弄丟了賠多少錢 瀏覽:36
中國國土是怎麼被分割的 瀏覽:944
中國的學校哪個最好 瀏覽:423
如何查詢印度尼西亞簽證 瀏覽:626
印尼最近有什麼新聞 瀏覽:147
中國地鐵哪個待遇好 瀏覽:369
伊朗有什麼武器可打美國本土 瀏覽:257
蒙牛印尼建在哪裡 瀏覽:3
伊朗女人為什麼要戴黑紗 瀏覽:395
超市賣的義大利面哪個牌子好吃 瀏覽:790
中國跟義大利外交關系怎麼樣 瀏覽:275
伊朗八十年代發生什麼 瀏覽:212
中國現在每天口罩生產多少 瀏覽:828
印度喬普拉資產多少 瀏覽:94
西方為什麼拒絕去印度 瀏覽:161
中國有哪些實彈射擊場 瀏覽:88
越南生活用品在哪裡買 瀏覽:970
哪個國家的中國地圖最大 瀏覽:932
cf越南服怎麼變神仙 瀏覽:817
印度白色的蟲子怎麼消除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