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大利「黑幫」泛濫,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去旅遊
義大利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國家,有著很多著名的風景名勝,而且黑幫的泛濫並沒有阻止遊客前往旅遊。
雖然出國旅遊,去了解各國不同的風土人情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而歐洲確實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相比較自己的安全來說,其他的一切都不是那麼重要的了,但是義大利每年還是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其實並不是這些遊客不害怕,而是因為黑手黨並不會傷害他們的。
據了解在16年的時候黑手黨,就對遊客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因此導致遊客的數量急劇下降,而遊客不來了當地的旅遊業自然就不會好!當地的商家以及各個行業的收入來源都會減少,在這樣的情況下黑手黨醒悟了。其實黑手黨雖然是一個黑幫,但他們也是人也需要生活,遊客不來了沒有經濟來源。不僅對當地人不好,對他們也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⑵ 義大利的習俗
他們確實是往外扔東西啊,沒什麼特別的意思,就是舊的東西都扔掉
辭舊迎新
⑶ 停課狂歡、口罩瞎戴,義大利民眾究竟是怎樣抗擊新冠的
第一眼看到義大利群眾戴口罩的圖我還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仔細一看頓時笑了。不知道是惡搞還是什麼原因,鼻子都沒罩上,只捂了個嘴巴。看來鼻樑太高有時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比如在2月23日仍然舉行的“橘子大戰”。其實那個時候就應該注意疫情的擴散,但民眾都認為沒有必要取消狂歡節。他們認為反正沒有狂歡節,人們也要去火車站、超市等,一樣有被感染的風險(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現在疫情的發展趨勢加重,義大利居民們其實也在逐漸提高防護意識。希望局面能早日有所好轉。
⑷ 義大利居民佛系抗疫,為何義大利居民面對重大疫情如此淡定
義大利民眾們在如今疫情,已經升級到了波及整個國家的時候,依舊如此堅強的不戴口罩我也是十分的驚訝的。不過他們能夠不戴口罩,不在家隔離,如此淡定的面對疫情,主要還是因為受到了他們的思想觀念和政府宣傳不夠到位的影響。
因此,義大利民眾們如此佛系的抗議和其政府脫離不了關系,不過也希望他們能夠早日意識到防護的重要性,疫情早日過去。
⑸ 為何義大利人生活得無憂無慮
不是所有人都能說走就走
作者:弗朗西絲梅斯,美國詩人、作家、舊金山州立大學教授。1990年,她來到義大利古鎮托斯卡納,
1996年,《托斯卡納艷陽下》出版,本文選自此書,閑適本真,不經意間,引領了一場跨越世紀的「慢活」風尚。1999年,《美麗的托斯卡納》延續「慢活」意味,透明而單純的日子,一過十年。
「如今,我們對它的周圍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越發深刻地意識到了,義大利人的血液里流淌著某種令我們這些外人忌妒的特質:他們深諳生活的藝術,真正懂得如何生活得無憂無慮,或許是遺傳自伊特魯里亞人吧??」
01
我們帶著對伊特魯里亞古跡的體味和滿腹美食的回味,收拾行囊,起身前往塔拉莫內,一個有著高聳城牆的海邊小鎮。
這里,水純凈而清洌。我們找了一家相當現代化的旅店落腳。
旅店四周沒有海灘,只有若干突兀的礁石,客人可以坐在混凝土陽台上的椅子里曬日光浴。
我們選擇塔拉莫內的一個理由是,它離馬萊瑪海灘保護區很近,是托斯卡納唯一一片未被經濟開發浪潮破壞的海灘。
義大利的海灘大都擺滿遮陽傘和長椅,只留下臨海細細一條沙灘供人散步。海灘上甚至有浴室、更衣室和小吃店,似乎義大利人之所以覺得待在海灘上很?芤猓?且蛭?飫鎘瀉芏噯絲梢粵奶臁?/p>
他們也常常攜家帶口或呼朋喚友一起來海邊。
我這個來自加州的老美,不喜歡擠在人堆里的感覺。從小在喬治亞海邊長大,也喜歡帶著沙味兒的涼涼海風,但舊大陸的海灘我一時難以適應。
埃迪和我女兒都很喜歡那些大陽傘,硬扯著我去了托斯卡納的維拉瑞吉、比薩海灘和皮亞特桑塔,堅持說那些地方與眾不同,一定得看看。
02
我喜歡聽著濤聲,躺在海灘上,或在周遭無人的地方散步,可托斯卡納的海灘擁擠得像繁華大街。
不過,我手上的旅遊指南說,馬萊瑪的海灘保護區大不相同,那裡甚至可能看到野馬、狐狸、野豬和小鹿。我很喜歡瑪基亞樹散發的味道。
瑪基亞是一種生長在海邊的野生灌木,據水手們說,大陸還遙不可及的時候,瑪基亞樹的清香就先來報道。
保護區的沙灘空空曠曠,只有野生迷迭香和海洋薰衣草稀疏地點綴其間。我們一整個早上都待在海灘上,時坐時走。
古老的大海似乎在講述古老的伊特魯里亞歷史。我們隨身帶著熏肉火腿腸三明治、一大塊帕爾瑪乾酪和冰紅茶。
除了沙灘那兒有三五個人,我幾乎體會了與自然合而為一的感覺。
水是什麼顏色?是鈷那種深藍色嗎?不對,應該是天青色,像許多油畫中聖母身上衣裳的顏色,只是天青色的四周綴上了銀光閃閃的浪花。
這些天來,我們一直開著車四處遊玩,現在能夠散散步,真是莫大的享受啊!我想在海邊看書,可是陽光太刺眼了,或許我也需要一把大陽傘。
03
早上,我們來到了被譽為「伊特魯里亞海岸"的里瓦。一到這里,我們就不想走了。
雖然這片海灘也有沙灘椅出租,但因距離海灘保護區很近,遊人並不多,所以我們在一間農家旅館睡了午覺後,去海邊散步很久很久。
這里離卡爾維諾、夏日避暑勝地聖維森佐不遠。鎮上的商店裡有膠皮沙灘球、橡皮船和沙桶出售。
到了傍晚,人們都來到街上,買明信片,吃冰淇淋。海濱小鎮畢竟是海濱小鎮,處處聞得到海洋的氣息。
我們找到一家露天餐廳,點了一道燉魚湯後,侍者推來一輛餐車,上面裝著好幾種不同的魚片。
他把魚片一一放進大白碗內,再倒入熱騰騰的肉湯;隨後,又在烤麵包上塗抹用奶油烤過的大蒜。
我們把麵包放在魚湯上,讓它吸收濃郁的魚香。碗中,兩只小龍蝦兇巴巴地瞪著我們。
侍者不時過來加湯,這樣麵包就不會沉入湯底。
送沙拉的時候,餐車上至少有二十種橄欖油,有的裝在透明瓶子里,有的裝在彩色陶罐中。
我們請侍者幫忙挑選一種,於是,他拿起一瓶淡綠色橄欖油,從半空中澆在紅紅綠綠的菊苣上。
04
前往馬里蒂瑪的途中,我們繞道去波普羅尼亞轉了轉。因為這兩個地方離得很近,留著這么古老的小鎮不去,豈不可惜!
每一次的走馬觀花,都激起我多待幾日的願望。我們在一家咖啡屋歇腳的時候,看見兩名漁夫提著整桶昨晚剛打的鮮魚,走入店中。
一個老婦走出廚房,在黑板上寫當日菜單。可惜現在不是午餐時間。稍作停留後,我們開
車來到鎮里,把車子停在一座巨大的城堡前。
好哇,又是一座收藏伊特魯里亞文物的博物館,我得進去好好瞧一瞧。埃迪如今對千年前的任何東西都已意興闌珊,獨自去買馬基亞蜜了。
在我們倆約好見面的那家商店中,有一件伊特魯里亞文物在出售,一隻陶制的腳。因為搞不清真假,我們決定先上街散步,待會兒再做打算。
可打道回府時,店門已關,我們只得悻悻離開。
路上途經一個路標,指向一處伊特魯里亞遺址,埃迪見了,非但沒有停車,反而踩足油門飛馳而去,好像剛從古墓中逃生出來似的。
我老是念不清這個古鎮的名字。現在才反應過來,馬里蒂瑪的重音應該在第二個音節,而不是第三個。
在義大利待了這么久,還老犯這種基本的語音錯誤,我能學會義大利語嗎?
05
馬里蒂瑪過去離海很近,後來海水漸漸退去,它被一大片淤泥包圍,最終成了一個內陸城鎮。
而現在,它卻建在一片高高的草原之上,讓人恍如置身一個備受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家眷顧的巴西偏遠小城。確切地說,馬里蒂瑪是兩個城鎮:一個新城、一個舊城。
但兩個城市同樣嚴峻肅穆,到處是建築物的深色投影和忽然出現的猛烈陽光。
我們有點累了,便找了家旅店休息,這是沿途中唯一一家配了電視的旅店。
我們入住的時候電視里正在播放一部二戰時的影片,片子有點褪色了,演員們都說著發音古里古怪的義大利語。
影片里,一個村莊被德國人佔領了,一個藏身市郊的美國士兵,想幫助村民逃離德軍魔掌。
村民們把所有用品都放在幾只驢背上,開始了逃生之旅,至於逃往何處,我就不知道了。
我迷迷糊糊地進入了夢鄉,夢見有人在撬巴瑪蘇羅的窗戶,一驚而醒。電影還在播放,另一個士兵藏在谷倉的乾草堆里,周圍有什麼東西正在燃燒。
06
但我已無心看片,心裡掛念著巴瑪蘇羅:她還好嗎?過了一會兒,我才真正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是在馬里蒂瑪,而不是美國。
我們只用了兩個小時,就把馬里蒂瑪的每條街走了一遍。這里老是勾起我對美國西部的記憶。
譬如那些距離高速公路五十英里的偏遠小鎮,譬如那些喜歡透過窗戶眺望廣闊蒼穹的小店主。
當然,美國西部沒有這樣的廣場和宏偉的大教堂。這兩個地方只是神似:那份油然而生的孤獨感,以及當地人看外地人的眼神。
在回家途中,我們在聖迦加諾稍事逗留。這里有一處絕美的廢墟,一座優雅的法國哥特式教堂。
教堂地板和屋頂早在幾世紀之前就蹤影全無,唯留下面朝白雲碧草敞開的窗戶架。在這里舉行一場浪漫的婚禮,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原先的那些玫瑰花窗,如今得靠你豐富的想像力去填充鮮紅或碧藍的色彩;往日修士們點蠟燭的祭壇,此刻已成鳥兒的小巢。
有一條石樓梯,但已看不出要通往何處。另一個石祭壇還殘存,但它跟基督教教堂常見的祭壇不同,更像祭祀活人用的。
08
當年,一位修道院院長為了資助戰爭,把屋頂的薄鉛片拆下來賣錢,好端端的一座教堂從此變成廢墟一堆,成了十幾只野貓的棲身之所。
那隻白貓媽媽生了不少小貓,但每隻小貓的毛色各不相同:黑的、褐色的、虎皮樣的、軟毛的,想必小貓們的爸爸不同吧。
終於回家了!我們把成箱的葡萄酒拖進家門,打開所有的窗戶,匆忙跑去給無精打採的植物澆水。
忙完了這一茬兒,我們再把葡萄酒裝入板條箱,放進樓梯間里。這些葡萄酒早已飽熟,只等著喜慶的節日到來,好好表現一番。
埃迪關上樓梯間的櫥門,把馥郁的酒香留給了塵土和蠍子。我們不過離開一周而已,沒想到竟會如此想念它。
如今,我們對它的周圍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越發深刻地意識到了,義大利人的血液里流淌著某種令我們這些外人忌妒的特質:他們深諳生活的藝術,真正懂得如何生活得無憂無慮,或許是遺傳自伊特魯里亞人吧。
看來,每一座古墓的壁畫都蘊含一定的意義,只是我們暫時解讀不了罷了。
我闔上雙眼,彷彿又看到了那隻蜷伏的豹子、精巧的死者像、數不勝數的宴飲圖。
09
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也不時閃過我的腦海:冥王之妻珀耳塞福涅、青年獵人阿克特翁和他的獵犬、帕加索斯飛馬。
但直覺告訴我,無論是古墓中的形象,還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都應該有一個更古老的源頭,而這個更古老的源頭之上還有源頭。
最初的原型會在歷史中反復出現,我們也能或多或少感受到什麼,因為它們會同我們身體內最古老的神經元和神經腱交談。
我曾在紐約薩莫斯區的一棟十八世紀的房屋裡居住過,它的旁邊有一個種滿香草的大花園。
現在我還經常夢見那裡。我常在花園里挖到棕色或琥珀色的瓶子。有一次,我在花園邊鬆土打算種神聖亞麻,中世紀的教堂地板上常鋪這種亞麻枝條吸收人的汗味和體味。
沒想到挖到了一匹生了銹的小鐵馬,小鐵馬意態舒展、蓄勢待發。
我把它擺在書桌上,當作自己的圖騰。今年夏初,我在巴瑪蘇羅挖石頭的時候,無意中掘出了一個小玩意。我撿起一看,又是一匹奔馬。
是伊特魯里亞人的工藝品,還是一百年前的小玩具?
10
幾年前,讀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時,書中提到,一些流浪者挖到一件富有徵兆的信物,於是決定在那片土地上建立迦太基城。
一匹英勇神馬的頭顱,象徵著
我們的種族將在戰爭中無往不勝,
並將擁有多彩多姿的生活。
我對書中提到的戰爭並不感興趣,倒是「多彩多姿的生活"這幾個字對我觸動挺深。
英雄奧蘭多的駿馬踏出一眼溫泉,而那兩匹從塔奎尼亞的瓦礫和塵土中挖掘出來的飛馬,也時常躍然眼前。
我把印有飛馬照片的明信片擺在書桌上,與我挖到的兩匹馬做伴。
是呀,多姿多彩的生活,就像伊特魯里亞人的生活那樣,在某個時空中,我們也曾擁有過。
而此刻,即使不能飛翔,我們也要飛奔向「多彩多姿的生活"。
-推薦美景-
梅斯:托斯卡納的陽光,錯過會瘋
莫泊桑:上帝因為愛情,才造了月夜
汪曾祺:花一年時間,慢慢種葡萄
三毛:你拒絕我,傷害了我的驕傲
博德:埃斯特斯公園,一個不屬於人間的地方
-紙上寄語-
其實,旅遊也好,旅行也罷,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感觸他鄉的自然和人文風景,漲漲見識才是根本。
當你還沒有任性到說走就走的時候,不妨先閱讀那些旅行者留下的文字和照片,了解遠方究竟什麼樣。
在這里,有幾位在行走又在讀書的旅行者,如獵人一般,從書頁森林,把經典游記找出來,呈現給你。
看紙上風景,也是遠行??
⑹ 為什麼外國人那麼不怕死呢
國家的教育,大環境的教育。
⑺ 在二戰的時候,為什麼軍備精良的義大利軍隊,在戰場上如此膽小
二戰的時候,擁有設備精良的軍事化武器的義大利軍隊,在戰場上膽小主要有三個原因的——墨索里尼本人底氣不足,國內反意情緒嚴重,歐洲人民的頑強抵抗!
歐洲人民的頑強反抗:
其實有一個問題大家可以想得很清楚,那就是義大利只要打了退堂鼓,那麼歐洲人民的反抗情緒就會越來越嚴重,包括後來義大利跟一些小型的歐洲國家對決的時候都已經處於劣勢狀態,主要原因就是即使擁有設備精良的軍事化武器,但是沒有任何的作戰底氣,也沒有任何的堅強的毅力,是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的!
⑻ 義大利二人小鎮仍戴口罩,為何他們會如此不鬆懈
義大利兩人小鎮仍然佩戴口罩,兩個老頭仍然堅持著這樣的防護,讓大家很是疑惑,按理說一個小的鎮子就兩個人,沒有必要進行這么嚴格的防護吧,因為兩個人基本上碰不到什麼,其他人環境是封閉的,但是兩個人有自己的想法。
這兩個老爺爺的生活可以說就是很多人所羨慕的那種生活狀態,因為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真的太快了,可以說從早到晚從你睜開眼睛那一刻就沒有真正停息的時候,因為你知道自己每一小時甚至說每10分鍾有的自己要去做的事情你必須去做,你不做的話就會影響一天的計劃,所以我們都希望能慢下來,這兩個老爺爺的生活就是那種慢下來隨心所欲的生活,希望他們的寧靜能夠一直保持著這份美好,不被打破。
⑼ 為什麼外國每天死五六千人,他們還不自主隔離戴口罩,他們真的不怕死嗎
因為他們美國已經是死人無數,所以拿這事兒就不當回事兒。死活一個價,所以他們真的不怕死,也不戴口罩。
⑽ 義大利人天天無所事事,為什麼還那麼富裕
在很多外人看來,我們中國人一向是以勤勞著稱,中國人不論在經歷任何重大困難的時候,都不曾放棄前進的腳步,我們從歷史一步一步走來,取得今天的成績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與中國人相反的則是義大利人,他們也被稱為是最懶散的國家,義大利人的慢性生活全球聞名,人家是9:00起床,注意是9:00起床,而不是上班,然後下午5:00下班,這么短的工作時間能幹出什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