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大利有哪些節日文化
一、義大利有哪些節日文化? 如果您是一名義大利新移民,那麼您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義大利辦事常常找不到負責人,問他們幹嘛去了,他們說節日放假了!您千萬不要覺得奇怪,這在義大利太正常不過了。義大利的節假日包含傳統節日、全國性的紀念日、宗教節日、城市當地特有的節日。義大利的節假日總天數差不多佔了全年天數的1/3,而義大利人又非常的熱衷聚會和慶祝。所以移民義大利後,全年有三分之一的法定時間可以看到義大利人在歡快、熱鬧地慶祝節日,他們或唱歌、跳舞,或舉辦露天活動…….總之,各種慶祝活動讓人應接不暇! 二、義大利主要有哪些節日呢? 元旦節Capodanno:跟中國一樣,每年的1月1日是元旦節,這一天,親朋好友或者相愛的情侶會聚在一起共同慶祝新年,義大利人會帶著香檳或者葡萄酒,和大家一起舉杯、碰杯;或者大家聚在廣場上一起倒數,迎接新年的來臨! 復活節Pasqua:每年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間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復活節是最古老最有意義的基督教節日之一,慶祝的是基督的復活,復活節的吉祥物是彩蛋和兔子,商店會出售各種各樣的小兔和彩蛋商品,移民義大利後,是一定要去羅馬過一次充滿新生和希望的復活節的! 解放日Anniversario della Resistenza:每年4月25日是義大利抵抗運動的紀念日,在這一天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等機構都會關閉,舉國上下都一同歡慶遊行!大街小巷到處掛滿國旗,人們聚集參與,共同慶祝和平生活的幸福與滿足! 勞動節May Day:每年的5月1日,五一國際勞動節是世界性的節日,義大利也不例外地過節,但義大利人慶祝節日的方式和國內大有不同,他們沒有「五一黃金假」,義大利人慶祝勞動節的方式就是干勁十足的勞動!打掃、整理、澆花、修草……一片繁忙的場景! 國慶節Festa della Repubblica:每年的6月2日,義大利都會舉辦象徵性的傳統活動,其中包括為烈士獻花圈,在羅馬市中心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但和咱大中國相比,義大利慶典也似乎和義大利人天生的性情一樣,比較隨性,慶典現場可以自由出入,不需要規定站隊,完全是與民共歡樂的節日氛圍。
該文章《義大利有哪些節日文化》來源於出國留學網,網址:https://yimin.liuxue86.com/y/3558732.html
⑵ 義大利有什麼狂歡節
威尼斯假面狂歡節,橘子狂歡節,光雕狂歡節等等。
威尼斯狂歡節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的華麗服飾。這一傳統可追述到1700年前。權貴和窮人可以通過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後面,社會差異暫時被消除。富人變成了窮人,而窮人成了富人。他們互相尊敬地打著招呼。 在面具後面,年齡差異被消除,老人變年輕了,年輕人一下子老成持重起來。年輕人和小人物藉助面具代表的權威把自己裝扮成大人物。而老人極力將自己裝扮得很年輕,甚至越無知越愚蠢越好,男人可以變成女人,女人也可以變成男人。
橘子狂歡節。義大利北部小鎮伊夫雷亞有更奇特的節目——「橘子大戰」。伊夫雷亞2007年為期3天的「橘子大戰」共消耗掉100萬只橘子。為了防止觀眾遭殃,狂歡節期間,街道周圍的店鋪屋頂都會罩上漁網,以免從天而降的「橘子雨」砸傷觀看者。根據義大利的傳統,人們相互扔橙子可以把一年的壞運氣和煩惱都扔掉。好在馬車上的人戴了專門防護的面具,否則後果難料。整個廣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同時無數「無辜」的橙子也粉身碎骨,葬身在橙子大戰中。
光雕狂歡節。用彩燈勾勒出的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的一大勝景——聖馬克大教堂,是一個高近30米,寬25米,佔地面積達550平方米的單板光雕作品。「教堂」圓形頂部宛如美麗的藍寶石,十餘根立柱支撐起教堂主體,遊人在立柱之間穿梭,進出有序。五光十色的燈光將這幅單板光雕作品所表現的景緻變活了:近處是靜靜流淌著的河水,河上架著小橋,橋上行人不斷,橋下流水潺潺,還有一對情侶在河上泛舟、充滿柔情蜜意。
⑶ 義大利有哪些傳統節日
義大利節日
元旦(Capodanno)
聖誕節是家人團聚的傳統節日,而元旦則是親朋好友相聚、同歡樂共迎新年的時刻。人們要在午夜前趕到城市的中心廣場上,帶著香檳酒和紙杯,在新年鍾聲敲響的時候舉杯、碰杯、互相斟酒。有的地區還有從家中扔舊物、酒瓶的習俗,以辭舊迎新。
主顯節(Epifania)
1月6日,這是每年紀念耶穌顯靈的節日,也是義大利的兒童節。相傳,東方三賢士見到伯利恆上升起一顆明亮的星星,於是前往尋找,在1月6日那天見到誕生不久的耶穌,並送上禮物。這就是宗教上所說的耶穌顯靈和三王朝聖。在義大利的傳說中,這天騎著掃帚的女巫貝梵納從煙囪鑽進屋裡來,把禮物裝在靴子里送給小孩,而淘氣的孩子會收到樣子像黑炭塊的糖。
狂歡節(Carnevale)
狂歡節一般在2月份,復活節前41天。根據基督教教義,過了這一天大齋期就開始了,因此要抓緊時間盡情享受歡樂。各個城市一般都會組織各種慶祝活動,有化妝遊行、各種文藝演出等等。人們都穿上誇張搞怪的服裝,拿著彩色紙屑、液體泡沫、充氣塑料棒,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身上撒去,噴去,敲去,撞擊出一片片歡樂。義大利以狂歡節著稱的城市是位於海濱的維亞雷吉奧,此外,威尼斯、羅馬、米蘭、佛羅倫薩的狂歡節也各具特色。
國慶節(Festa Nazionale)
6月2日。1946年6月2日,義大利全民公決,正式廢除君主制,建立了義大利共和國,這一天被定為國慶日。
八月節(Ferragosto)
8月15日。在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為了讓人們盡情地歡樂、享受生活,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決定將8月1日定為節日。17世紀末開始,八月節改為8月15日。人們要在八月節前後度假,避免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工作,而充分享受夏天帶來的激情與歡樂。
萬聖節(Ognissanti)
11月2日。類似於我們的清明節,是一個懷念故人的日子,人們要向逝者獻菊花。
⑷ 義大利主要有哪些節日
狂歡節(Carnevale)
活動時間:每年2月
狂歡節一般在2月份, 各個城市一般都會組織各種慶祝活動,有化妝遊行、各種文藝演出等等。人們也穿戴整齊,相擁著來到廣場、公園。有的扮成各種動物,有的裝成各種明星,有的身 著古人的衣物。戴著面具的、塗著油彩的,匯聚成一個神奇的世界。人們手中拿著彩色的紙條或紙屑、瓶裝的液體泡沫、充氣的塑料棒,向認識和不認識的人身上撒 去,噴去,敲去,撞擊出一片片歡樂。
八月節(Ferragosto)
活動時間:每年8月15日
八月節就是前文所講的夏假。說起它的歷史來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當年,為了讓人們盡情地歡樂,享受生活。皇帝奧古斯都(Augusto)定8月1日為節日。 從十七世紀末,八月節改為8月15日。
佛羅倫薩音樂節
活動時間:每年5月
它是義大利的音樂節之王,相當於在奧地利薩爾茨堡舉行的歐洲音樂節。
主顯節(Epifania)
活動時間:每年1月6日
這是每年1月6日紀念耶穌顯靈的節日,也是義大利的兒童節。相傳,東方三賢士見到一顆代表耶穌的明亮的星星,於是,在1月6日那天來到伯利恆,拜見誕生不久的耶穌,這就是宗教上所說的耶穌顯靈和三賢朝聖。
復活節(Pasqua)
復活節:每年4月初
復活節的日子不是固定的,一般在4月初,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彩蛋、兔子和小雞是這個節日的象徵,代表著新生命的誕生。於是,人們要購買這些形象的裝飾品,並食用殼為巧克力、內包小禮物的復活節彩蛋。
聖誕節(Natale)
活動時間:每年12月25日
聖誕節是紀念基督教創始人耶穌(Gesu)生日的節日。
傳說在猶太國的拿撒勒城,有個叫約瑟的木匠,他與一位叫瑪麗亞的姑娘定了婚。成婚前,瑪麗亞受上帝的旨意懷了孕。上帝讓約瑟娶瑪麗亞為妻,並為孩子取名「耶穌」。
每年聖誕,天主教教皇都要在梵蒂岡(Vaticano)舉行一系列盛大的宗教儀式以茲慶祝。
元旦(Capodanno)
活動時間:每年12月31日-次年1月1日
隨著聖誕節的到來,新的一年也要來臨了。聖誕節是家人團聚的傳統節日,而元旦則是親朋好友相聚,同歡樂共迎新年的時刻。
人們要在午夜前趕到城市的中心廣場上,帶著香檳酒和紙杯。當新年鍾聲敲響的時候,人們不約而同地舉杯、碰杯、互相斟酒。當音樂從廣場上的一輛輛彩車中躍動出來時,人們情不自禁地蹦起來,不分年齡、性別和國籍,互相祝福,有的地區還有從家中扔舊物、酒瓶的習俗,以辭舊迎新。
⑸ 義大利有什麼節日
義大利的節日有獨立日,國慶日,全國解放日,勞動日,聖約翰節,聖母升天節,萬聖節,聖母無沾成胎節,義大利春節,復活節假期。
1、聖母升天節
聖母升天節亦稱「聖母升天瞻禮」、「聖母安息節」,是天主教、東正教的節日。為紀念傳說中的聖母馬利亞在結束在世生命之後靈體一齊被接進天堂,稱「聖母榮召升天」,天主教在公歷8月15日舉行,東正教由於歷法不同,相當於公歷8月27日或28日舉行。
2、獨立日
1861年03月17日,義大利王國成立宣告義大利自羅馬帝國以後再度成為統一的國家, 義大利作為一個二戰中的法西斯國家,將二戰的結束日作為紀念。
義大利獨立日這一天里,每個城市的中心廣場都會有一個演唱會。街上會掛很多國旗,然後那些二戰老兵們會穿著自己當年的戰袍帶上自己的勛章在街上遊行。很多人也會戴上像羅賓漢那樣三角的帽子帽子上面還插根羽毛,表示紀念。
(5)義大利什麼節日開玩笑擴展閱讀:
義大利一年365天有122天都在放假,節日就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習俗體現,也是融入當地生活的不二選擇。
1、威尼斯狂歡節又叫謝肉節,每年2-3月份,在復活節往前推的41天舉行。因為基督教規定,復活節前40天是大齋期,而復活節被定為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所以一般復活節日期會在3月21日-4月25日之間,而狂歡節的日期就是根據復活節的日期推算。
2、橘子大戰於每年2月的第3個禮拜在伊夫雷亞舉辦。每年這個時候總會吸引世界各地數以千計的人到這里參加,坐在馬車上的狂歡者與徒步的狂歡者互扔橘子,坐在馬車上的狂歡者扮演暴君的衛兵,徒步的狂歡者扮演平民戰士互相投擲「橘子炮彈」,象徵歷史上反抗中世紀暴君。
3、義大利各個城鎮會在每年5、6月份鮮花正開時節舉辦宗教花節,節日期間人們會用各種顏色的花瓣在街頭鋪出一條長長的花毯,非常壯觀。現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的諾托(Noto),翁布里亞大區的斯佩洛(Spello),拉齊奧大區的真扎諾(Genzano)。
4、托斯卡納的皮恩扎(Pienza),翁布里亞的奧維多(Orvieto),利古里亞大區的布魯諾托(Brugnato),卡拉布里亞大區的布里亞蒂科(Briatico),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菲登扎(Fidenza)等每年都會舉辦。
⑹ 義大利有哪些狂歡節
義大利 的狂歡節一般集中在1、2月份,除了舉世聞名的威尼斯狂歡節,還有很多其他狂歡節:1,托斯卡納大區可謂世界上最受遊客喜愛的義大利旅遊目的地了,而托斯卡納的維亞雷焦狂歡節(Carnevale di Viareggio)則在托斯卡納的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維亞雷焦狂歡節的國際名氣和影響力並不遜色於威尼斯狂歡節,每年從世界各地都會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專程參加維亞雷焦狂歡節。2,普利亞是整個義大利擁有最多狂歡節的大區:從馬薩夫拉(Massafra)到加里波利(Gallipoli),從道諾(Dauno)到曼弗雷多尼亞(Manfredonia),再經過波焦因佩里亞萊(Poggio Imperiale),都有一系列的歡樂遊行和化裝舞會。而所有狂歡的焦點都落在了普蒂尼亞諾狂歡節(Carnevale di Putignano)。普蒂尼亞諾是普利亞大區巴里省的一座小城。它坐落在穆爾吉亞高原上,這片地區的 Trulli 石屋和溶洞非常著名。普蒂尼亞諾狂歡節的歷史可追溯到1394年,因而是歐洲最古老的狂歡節之一。3,伊夫雷亞狂歡節(Carnevale d』Ivrea)在義大利乃至全世界都赫赫有名,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獨特的節日之一,在1808年得到了官方認證。伊夫雷亞(Ivrea)位於皮埃蒙特大區,是都靈省下屬的城市。伊夫雷亞狂歡節是人民反抗暴政的見證和回憶,當年的起義如今在遊行表演隊伍和吸引人的「橙子大戰」中達到了高峰。狂歡節期間全城張燈結綵五顏六色,所有人都參與其中。4,有一句古老的拉丁諺語「Semel in anno licet insanire」,意思是說「一年一次,瘋狂一回」,這句話很適合放到馬爾凱的法諾(Fano)——法諾狂歡節(Carnevale di Fano)是義大利最古老、最著名的狂歡節之一。法諾狂歡節慶祝時長超過一個月,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街道裝點得煥然一新,人們換下平時的衣服,沉浸在節日歡樂而無憂無慮的氣氛中,整個狂歡節都「毫不節約」,是名副其實的「瘋狂一回」。法諾狂歡節歷史悠久。很少有人知道,法諾狂歡節在中世紀就開始了,據說,那時正值法諾兩大家族 Del Cassero 和 Da Carignano 的和解時期,或許狂歡節就和這段歷史有一定的淵源。5,阿奇雷亞萊(Acireale)位於西西里大區卡塔尼亞省,是一座華麗的巴洛克古城,擁有眾多名勝古跡。阿奇雷亞萊狂歡節(Carnevale di Acireale)是西西里最有趣的狂歡節之一,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早在16世紀,每年2月人們都會自發組織狂歡活動,並熱切參與其中。當時狂歡節的一大特色是在大街上扔臭雞蛋和柑橘,不過後來政府頒布了法令禁止了這個「游戲」。給阿奇雷亞萊狂歡節添色的應該是鮮花彩車了,每年成千上萬的遊客在狂歡節期間來到阿奇雷萊來就是為了一睹鮮花彩車的絢麗。6,琴托(Cento)位於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費拉拉省,琴托狂歡節(Carnevale di Cento)是當地特別著名的盛事,在每年四旬齋前的4各星期日和四旬齋期間第一個星期日舉行。琴托狂歡節的起源十分古老,有一位琴托畫家——Giavanni Francesco Barbieri(喬瓦尼·弗朗西斯科·巴比里,1591-1666,人稱「斜眼」畫家 Guercino)在1965年創作了一幅壁畫,便描繪了它的歷史。琴托狂歡節的標志是名為「Berlingaccio」的當地特色面具(Berlingaccio 是狂歡節最後一天之前的星期四所舉辦的慶典)。
⑺ 西方節日趣談
一、聖誕節前夕 Christmas Eve(12月24日 December 24th)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聖誕節。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我國過春節。
聖誕的由來
耶穌的生日究競是哪一天,其實早無據可查。為什麼要把12月25日定為聖誕節呢?這是在5世紀中葉由教會規定的。公元354年,在"菲洛卡連"日歷中第一次寫明12月25日是耶穌的生日,到5世紀西方普遍接受了這個日期為聖誕節。
據說: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聖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由於聖經記載耶穌生於夜間,故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聖誕夜」或「平安夜」。
耶穌誕生的傳說
據基督教徒的聖書《聖經》記載,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後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聖誕節」的意思是「慶祝基督」,慶祝一個年輕的猶太婦女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 《聖經》記載,瑪麗婭和木匠約瑟夫訂了婚。可是,在他們結婚之前,約瑟夫發現瑪麗婭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麗婭娶回家。她懷的孩子來自聖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 盡管耶穌的確切生日並不清楚,大約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後。在公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後,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領導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
聖誕節的習俗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聖誕老公公的由來
聖誕節是令人雀躍期待的日子,尤其是小孩子。相信大家對聖誕老公公的事都耳熟能詳吧?從前有一個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愛幫助貧窮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幫助三個貧窮的少後送他們三袋金子以逃過被賣的不幸。當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給其中一名女子時,他把金子從其中一個窗戶扔進去,恰好掉進景在壁上的一長襪中。於是,將禮物放在聖誕襪子的送禮方法家挨戶地去要糖果喲!
據說平安夜的晚上,聖誕節老公公會駕著馴鹿雪橇滿載著禮物准備送點這一年來表現很好的小朋友,他會悄悄地從煙囪爬進屋內,禮物塞在掛在床頭的襪子里。所以孩子總會把一條條色彩繽紛的襪子掛在床頭,並在襪子旁邊放杯熱牛奶給勞苦功高的聖誕老人解渴,並送份大禮給自己。 隔天一每個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打開禮,想知道自己得到什麼獎勵。
到了1822年,一位荷蘭傳教士把這位偉大慈善家的故事傳到美國之後,美國商人更以特殊的行銷手法,每年利用這個節日大張旗鼓地宣傳廣告,大賺一筆,在亞洲的日本及其它各國也群起效尤。因此裝扮聖誕老人來慶祝聖誕節的風俗習慣也就漸漸地流行到世界各國了。
聖誕樹的由來
1.據說大約在十六世紀,德國人最先把長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擺設,後來,德國傳教士馬丁路德把燭放在樹林中的樅樹枝上,然後點燃,使它看起來像是引導人們到伯利恆的星光,如同二千年前的東方三博士依照天上的星星找到耶穌一般。今日,人們已經改用小燈泡代替蠟燭。
2.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農人,在聖誕節那天遇到一位窮苦的小孩,他熱情地接待了孩子,這個小孩臨走時折下根松枝插在地上,松枝立即變成一棵樹,上面掛滿了禮物,用來答謝農人的好意。
然而聖誕樹真正出現在聖誕節,首先見於德國,之後又傳入歐洲和美國,成為聖誕節不可或缺的裝飾物。他們通常用五光十色的彩燈、蠟、禮物或天使來裝聖誕樹,尤其住在美國西北部的人們,因為當地豐富的森林資源,他們會全家人一起去挑選一棵真正的樹做為聖誕樹。聖誕樹的種類繁多,有天然松柏聖誕樹、也有人造聖誕樹及白色聖誕樹。每棵聖誕樹上都掛滿琳琅滿目的裝飾品,但每棵樹的頂端必定有一棵特大的星星,像征著那顆引導東方三博士找到耶穌的星星。而且在傳統習俗上,只有家庭的一家之主才可以把這顆希望之星掛上,旁人是不可以越俎代庖的。
聖誕裝飾
聖誕裝飾,大多有它們的意義:燈代表基督是世界之光;綠色的常青樹、冬青樹和槲寄生作為聖誕樹,代表耶穌帶給我們的生命;而基督教的象徵——天使和星星,使這些樹更突出。而每一種樹,也有它們不同的意義:香柏樹代表耶穌王的身分;冬青樹鋒利的尖端和紅橘子,代表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
平安夜的由來
聖誕節前夕也就是俗說的平安夜,當晚,全家人會團聚在客廳中,圍繞在聖誕樹旁唱聖誕歌曲,互相交換禮物,彼此分享一年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及愛。在這天晚上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詩歌彈著吉他,一家一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到底佳音隊這種節日活動是怎麼來的呢?耶穌誕生的那一晚,一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有聲音自天上傳來,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好消息。根據聖經記載,耶穌來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知道。
後來人們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報人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報佳音已經變成聖誕節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
通常佳音隊是由大約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備裝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聖誕老人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約是九點過後,開始一家一家的去報佳音。每當佳音隊去到一個家庭時,先會唱幾首大家都熟悉的聖誕歌曲,然後再由小女孩念出聖經的話語讓該戶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穌降生的日子,過後大家一起禱告再唱一兩首詩歌,再由慷慨大方的聖誕老人派送聖誕禮物給那個家庭中的小廳子,整個報佳音的過程就完成了! 整個報佳音的活動大約要持續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左右才結束。
聖誕襪
很多家庭在聖誕節期間,掛上特別的襪子。這襪與聖尼古拉(聖誕老人)有關。據說尼古拉要幫助一位父親,為他女兒預備嫁妝,他把一袋金子,從窗口擲入他們的家。那位女兒正把襪掛起來弄乾,那袋金子剛好跌進襪子里。
聖誕禮物
據《聖經》記載,來自東方的聖人在耶穌降生的時候贈送禮物,這就是聖誕老人為兒童贈送禮品習俗的由來。英國少年兒童在聖誕前夕把長統襪子放在壁爐旁,相信聖誕老人在夜裡會從大煙囪下來,給他們帶來滿襪子的禮物。法國的少年兒童把鞋放在門口,讓「聖嬰來時把禮物放在鞋裡面。」
聖誕大餐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 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西方國家如何慶祝聖誕
聖誕節是一個普天同慶,人人皆歡樂的日子。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或民族因為傳統習慣的不同,其聖誕節習俗也各有差異。
英國:他們認為聖誕節必須吃得痛快。所以聖誕大餐極為豐富,包括豬肉、烤火雞、聖誕布丁、聖誕碎肉餅......等等。家裡每一個人都有一份禮物,連僕人也有,禮物都在聖誕節的早晨分贈。有時逢唱詩班逐門逐戶唱聖誕歌時,他們也會被主人請進屋裡,招待茶點或贈予小禮物。
法國:在聖誕節前夕都要到教堂參加午夜彌撒。彌撒後家人同往年長兄姐家中團聚共享聖誕餐,並分享一年來家中要事。偶有家人不和之事,亦常因聖誕歡聚而盡釋前嫌,言歸於好。故聖誕節在法國人眼中,視為仁慈和睦的日子。
義大利:在義大利,每逢聖誕節,大家都喜歡在家中安置一些關於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聖誕的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參加聖誕彌撒,然後大家去訪問親戚朋友,但只有小孩和老人得到禮物。在聖誕節義大利有一種好風俗,孩兒為感謝父母一年來的教養,會在未吃聖誕大餐前將他們的作文或詩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里。吃完大餐後便將它取出朗讀。
西班牙:該國的孩童常將鞋子放在窗口或門外,以接受聖誕禮物。在許多城市中,男孩子也常備有許多高級禮物,要送給美麗女子。「牛」 在聖誕節也受到最好的待遇。因當地有一傳說:「耶穌降生時,曾有一隻牛向他吐氣,使他得到溫暖」。
瑞典:在聖誕佳期中,瑞典人非常好客,每一個家庭不論貧富都歡迎朋友來訪,甚至連陌生人都可以進來吃東西。他們將各樣的食品都擺在桌上,任人自由選擇。
瑞士:該國的聖誕老人穿白色長袍,戴假面具。它們往往由貧苦人裝扮,成群結隊向富人討取食物和禮物,散隊時才平分所得物。
丹麥:最先出版聖誕郵票的國家。這種聖誕郵票的發行是為籌措防癆經費。丹麥人寄聖誕賀卡、郵件,都喜歡貼這種郵票。
智利:該國在慶祝聖誕節時,必備一種「猴子尾巴」的冷飲。這種飲料是用咖啡、牛奶、雞蛋、酒及已經發酵的葡萄製成。此飲品為何叫「猴子尾巴」已無人知曉。
挪威:在聖誕節前夕,家中每一份子就寢前需將鞋子由大到小排成一列。挪威人認為家人如此做可以在未來的一年裡得到和睦與安寧。次日早晨,家人見面就互唱最喜愛的聖誕歌曲。
愛爾蘭:該國的家庭在聖誕前夕,會將一支蠟燭或燈放在窗門架上,表示歡迎聖嬰降生。
蘇格蘭:聖誕節前需將家中借來的物品一一歸還原主。禮物是在新年的頭一星期贈給小孩及僕人。
荷蘭:該國人贈送聖誕禮物往往出人意外,禮物甚至會藏在布丁、羊腸里呢!
德國:聖誕樹的發源國。基督徒的家裡定會放置一顆美麗的聖誕樹,聖誕餅亦多款且講究。
美國:一個自由且多彩的國家,聖誕節是他們快樂狂歡的日子。美國的民族復雜,所以其慶祝方式常因移民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大部分室內都有別致的布置,門外懸掛著美艷的花環及綺麗的飾物。
梵諦岡:如果你想在世界最大的聖彼得教堂參加由教皇親自主持的聖誕彌撒,雖然那裡可容納三萬五千人但仍需預先定位。其聖誕彌撒大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零時舉行,教皇坐在八個侍從抬著的轎子上穿過群眾,一邊向信徒們祝福一邊走上祭壇。教皇著白袍外罩金黃色祭服,登上聖彼得大教堂的祭壇,以拉丁語念出禱告詞。零時整,號角手吹響的喇叭,安放於大祭壇上的搖籃本被覆蓋著。這時,聖嬰耶穌身上的白布被徐徐除下了。教堂內的各國信徒眼眶裡含著熱淚,以各自的語言唱出悠揚的「平安夜」。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均視前往聖彼得大教堂,親謁教皇,受其祝福,為一生中最大的榮幸。
紐西蘭:該國聖誕節有二周的假期。聖誕節前夕,家人朋友共聚一堂開「派對」慶祝。紐西蘭的法律明文規定,慶祝聖誕需在家中舉行,故酒樓、茶館在下午六時一律打烊。普通商店營業時間最遲也只能到晚上九時為止。街上可見到穿著蘇格蘭短裙的樂隊巡迴演奏。
哥倫比亞:他們以化裝舞會來慶祝聖誕。各人戴著假面具盡量不被人認出,凡能認出最多的人就可得到獎品。
澳大利亞:適婚年齡的女子,在聖誕節時將溶錫傾入冷水中,看它的形狀,來預測未來夫婿的外貌,高矮胖瘦。
捷克:聖誕節未婚的捷克少女,把削好的蘋果皮,拋在背後。她們以為這樣做可以看出未來夫婿的姓氏之第一個字母。
保加利亞: 據保加利亞的歷法,聖誕節是靈魂出沒、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們要藉助火來驅妖鎮邪。聖誕節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滅,否則會招來橫禍。由男人取聖誕木點火進屋並高聲念道:「聖誕節降臨,牛、羊、豬、馬長滿圈,麥苗出滿壠,人人走好運。」在屋裡等候的人則齊聲回答:「阿門!」
二、愚人節April Fool』s Day(4月1日 April 1st)
愚人節也稱萬愚節,英文為April Fool's Day。是西方也是美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四月一日。愚人節已出現了幾百年,對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種說法認為這一習俗源自印度的"詮俚節"。該節規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節日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開玩笑、互相愚弄欺騙以換得娛樂。
起初,任何美國人都可以炮製駭人聽聞的消息,而且不負絲毫的道德和法律責任,政府和司法部門也不會追究。相反,誰編造的謊言最離奇、最能騙取人們相信,誰還會榮膺桂冠。這種做法給社會帶來不少混亂,因而引起人們的不滿。現在,人們在節日期間的愚弄欺騙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離譜,而是以輕松歡樂為目的。
今天,愚人節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節日,差不多在整個歐洲和北美都流行。蘇格蘭稱這一天的受騙者為"布穀鳥",似乎和農業女神仍有些關系。法國人則叫作"四月魚"這大概是因為小魚在四月剛孵出,糊里糊塗地見餌就吞,容易上鉤的緣故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愚人節作弄人的手法,也是花樣翻新,新意百出。如:新婚的妻子可能會收到告發丈夫不忠的信件,碌碌無為的公務員會接到提升的調令,兒子會接到父親去世的電報。某年4月1日,英國《每日鏡報》登出一幀照片,一個面容酷似某國總統的男人,一手挽著一個幾乎全裸的美女。凡此種種,如果你都信以為真,就上了大當。當然,如果你真受了愚弄,也不必像得墨忒爾女神那樣大光其火,最好拿出點"紳士"風度,一笑置之,才符合愚人節與人為善的真諦。
愚人節習俗
在西方國家裡,每年4月1日的「愚人節」意味著一個人可以玩弄各種小把戲而不必承擔後果。叫一聲「愚人節玩笑」你的惡作劇就會被原諒。
這是一個區別軟心腸和硬心腸的日子,軟心腸者卻使被騙的人看上去的卻愚蠢萬分。有位婦女攢集了幾年來她從別的婦女那兒得到的名片,再向對自己用心毫無察覺的朋友那兒索取一些,然後帶著大把這樣的名片去赴愚人節聚會。她肆無忌憚地同人調情,暗示與她共度一夜將會得到「不一般」的樂趣,然後塞給每一位要求再次相會的男人一張別的女人的名片。
無疑,每逢這個節日,魔術品商店也會提供不少翻新的花樣。例如坐上去就會發生刺耳噪音的坐墊;劃著後會變成煙花的火柴;以及為那些要在舞會上裝出另一副面孔的人准備的肉瘤、假鼻子、眼鏡、鬍子和油灰。
有時候某些惡作劇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一位一向洋洋得意於自己酒類知識的品酒專家,找到一個街角的下等小酒鋪,從酒櫃里取出一瓶低劣的普朗克酒,愚人節這天,夾著這瓶他認為是「鄉巴佬的美酒佳餚」,出現在某位女主人的門口,並把這瓶酒作為禮物送給了她。當他站在那兒期待著女主人臉上現出要反胃的表情、以便可以大叫一聲「愚人傻瓜」時,女主人卻因太重禮節而沒有流露出對他的鑒賞力的不屑,反而誠懇的向他致謝,並稱這酒「正是她所喜愛的」,然後把酒放進冷藏櫃中,並在晚餐時享用。
不止一個惡作劇者用錄音磁帶中的爭吵使客人們陷入「愚人節傻瓜」的境地,男女主人離開了客廳,彷彿是去廚房,從那兒傳來了激烈的爭吵聲,實際上,兩位把這場戲劇性爭吵事先錄下音來的主任,此時就躲在起居室,這樣他們便能夠站在客廳後面查看客人們的種種反應。
有一位男人每年都要為那些有著奇怪共同點的人舉辦愚人節午餐。有一年他邀請了3個職業迥異,在任何事情上都絕無共同興趣的男人進餐……因為他們每人都長著落腮鬍。直到最後一道甜點端上來時,客人們才意識到自己為何被邀請。還有一年被邀請的是3個紅頭發的婦女。在他所有這類惡作劇中最刻薄的,也是把客人蒙在鼓裡時間最長的一次是為矮人舉行的午宴。全部客人都不超過5英尺3英寸,直到午餐結束、客人們站起來時,才明白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
以編著「烹飪年鑒」而為當今人們熟知的18世紀末法國惡作劇者格里莫.雷涅赫,在某次愚人節時,舉辦了一個模仿葬禮布置的聚餐會。在用黑色裝飾的房間里,一個靈台放在餐桌的正中央,沒完沒了的進餐過程中,旁觀者在環繞著餐廳的廊台上走來走去,送葬者被邀請來注視著進餐者的賓客。雷涅赫擔心來客中的有些會提前離去、從而破壞了他的晚宴。既然晚宴氣氛如此,他也許有理由擔心,不過對此採取了措施——他關上了所有的出口,在宣布晚宴結束之前謝絕任何人退席。
⑻ 義大利有哪些風俗
一、宗教信仰
義大利憲法規定,一切宗教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只要不違反法律,都有權按自己的教規建立其組織並開展活動。天主教為意第一大宗教,但政府沒有正式將天主教定為國教。大約有90%的義大利人信仰天主教,其餘信仰新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各種宗教組織達400多個。
天主教歷史悠久,在義大利的勢力和影響巨大,與義大利人的關系極為密切。全國有200多個教區,各種修士人數眾多,教堂、修道院遍布全國大小城市村鎮。教會辦有很多醫院和學校,對義大利的政治、文化等影響很大。
羅馬城內的梵蒂岡是羅馬教廷所在地、世界天主教中心。
三、禮儀風俗
1、服飾禮儀。義大利人在正式社交場合一般著西式服裝,尤其是參加一些重大的活動十分注意著裝整齊,喜歡穿三件式西裝。在現代婚禮上,新娘一般穿白色結婚禮服。在一些節慶活動中,常舉行規模盛大的化妝遊行,從小孩到老年人,都穿各式各樣的奇裝異服。
2、儀態禮儀。義大利人說話時喜歡靠得近些,雙方的間隔一般在30-40厘米,說話時習慣比劃各種手勢。
3、相見禮儀。義大利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教名,即嬰兒在洗禮時由神父起的名字。婦女結婚後,大多姓丈夫的姓,也有個別人用男女雙方的姓。義大利人在社交場合與賓客見面時常施握手禮,親朋好友久後重逢會熱情擁抱行貼面禮,平時熟人在路上遇見,則招手致意。
4、餐飲禮儀。義大利人在製作菜餚時講究色香味,其風味菜餚可媲美法國大菜。義大利餐配酒十分豐富,從餐前開胃酒、佐餐葡萄酒到餐後消化酒等,在正式宴會上,每上一道菜便有一種不同的酒。義大利人特別愛喝葡萄酒,白葡萄酒一般搭配海鮮魚蝦類餐食,紅葡萄酒配禽鳥牲畜等肉類餐食。義大利人請客吃飯,通常是在飯館里,有時也會在家中宴請親朋好友。到高檔餐館或受歡迎程度較高的餐館用餐,一般需提前預訂座位。
5、喜喪禮儀。義大利人信奉天主教,因此婚禮大多由神職人員主持,在教堂中進行。但在一些地區仍保留著古老的求愛習俗,例如西西里地區的男青年如中意某位少女,常會在清晨或夜晚邀幾位好友來到少女家的窗下,彈起吉它,唱起情歌。
6、旅遊禮儀。到意旅遊的最佳季節是每年的2-5月,9-11月。在意旅遊期間,到零售店購買東西時要注意,他們的商業准則是買賣雙方處於平等地位。義大利人喜歡兒童,如果你到飯店裡用餐,見到一些孩子跑來跑去調皮,千萬不要生氣,否則當地人會對你的行為非常反感。
⑼ 義大利有那些傳統的節日
義大利民間傳統節日介紹
義大利全年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日子屬節日。有的是宗教節日,有的是民間傳統節日,有的是國家紀念日。由於羅馬在基督教世界中的特殊地位,普通的宗教節日也就有了特別的羅馬意義。
聖誕節(Natale)12月25日
在羅馬過聖誕節一個特別節目是教皇在梵蒂岡舉行的一系列盛大儀式,其中包括聖誕夜前夕在Basilica守夜。在12月中,保羅六世劇院(Aula Paolo VI)還會為慈善事業舉行傳統音樂會。每年由不同國家捐贈的基督誕生的布景和巨大的聖誕樹布置在聖彼得教堂。
羅馬新年前夕(San Silvestro a Roma)12月31日
在城市各廣場舉行傳統的歲末慶祝活動,有煙花表演、篝火晚會和搖滾音樂會等。共和國總統將出席在Piazza del Quirinale舉辦的古典音樂會。這天地鐵營運到很晚。
那弗納聖誕市場(Mercato di Natale a Piazza Navona)12月8日-次年1月6日受從中世紀流傳至今的傳統的驅使,大量貨攤擁入Piazza NavonaAs,售賣玩具、糖果、節日裝飾物,並且有街道藝術家娛樂群眾。隨著義大利的聖誕老人巫師Befana給羅馬的孩子們帶來禮物,市場也將於1月6日收市。
主顯節(Epifania)1月6日
紀念耶穌顯靈的節日,也是義大利的兒童節。傳說這天騎著掃帚的巫婆Befana從屋頂的煙囪鑽進屋裡來,把禮物裝在靴子里送給小孩。於是,大人們就把給孩子的各種禮物裝在長統靴中,放在壁爐上,而淘氣的孩子會收到樣子象黑炭塊的糖。
狂歡節(Carnevale)復活節前41天
根據基督教教義,過了這一天大齋期就開始了,因此要抓緊時間盡情享受歡樂。現在的人對教規不是很在意,反而狂歡節的傳統延續下來。
復活節(Pasqua)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一般在4月初
彩蛋、兔子和小雞是這個節日的象徵,代表著新生命的誕生。
羅馬生日,4月21日
慶祝羅馬的創立(公元前753年)。所有的考古遺址和運營的博物館都免費開放。
五一音樂會,5月1日
由工會組織,下午2:00到晚上11:00,一些最重要、最受人們歡迎的歌手和樂隊將在聖喬凡尼廣場(Piazza San Giovanni)舉行傳統的音樂會。
國慶節(Festa Nazionale)6月2日
共和國成立紀念日。在Via dei Fori Imperiali 有閱兵儀式,下午Quirinal Gardens例外向公眾開放。
八月節(Ferragosto)8月15日
舉辦盛大的8月節舞會 (Gran Ballo di Ferragosto)。城市的許多廣場,從市中心到郊區,都將舉辦專業的舞蹈表演,音樂由現場演奏,公眾也被邀請加入到舞蹈中來。每個廣場都有不同種類的舞蹈,從探戈到搖滾,從嘻哈到朋克,等等。Piazza del Popolo是活動的中心在。人們要在八月節前後度假,避過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夜如白晝(La Notte Bianca)9月17日
文化活動,商店,酒吧,俱樂部整晚開放。
萬聖節(Ognissanti)11月2日
類似於我們的清明節,是一個懷念故人的日子,要掃墓並以菊花祭奠。美國風格的萬聖節活動在義大利並不流行。
⑽ 義大利傳統節日及風俗
你好,義大利全年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日子屬節日。有的是宗教節日,有的是民間傳統節日,有的是國家紀念日。由於羅馬在基督教世界中的特殊地位,普通的宗教節日也就有了特別的羅馬意義。
聖誕節(Natale)12月25日
在羅馬過聖誕節一個特別節目是教皇在梵蒂岡舉行的一系列盛大儀式,其中包括聖誕夜前夕在Basilica守夜。在12月中,保羅六世劇院(Aula Paolo VI)還會為慈善事業舉行傳統音樂會。每年由不同國家捐贈的基督誕生的布景和巨大的聖誕樹布置在聖彼得教堂。
羅馬新年前夕(San Silvestro a Roma)12月31日
在城市各廣場舉行傳統的歲末慶祝活動,有煙花表演、篝火晚會和搖滾音樂會等。共和國總統將出席在Piazza del Quirinale舉辦的古典音樂會。這天地鐵營運到很晚。
那弗納聖誕市場(Mercato di Natale a Piazza Navona)12月8日-次年1月6日受從中世紀流傳至今的傳統的驅使,大量貨攤擁入Piazza NavonaAs,售賣玩具、糖果、節日裝飾物,並且有街道藝術家娛樂群眾。隨著義大利的聖誕老人巫師Befana給羅馬的孩子們帶來禮物,市場也將於1月6日收市。
主顯節(Epifania)1月6日
紀念耶穌顯靈的節日,也是義大利的兒童節。傳說這天騎著掃帚的巫婆Befana從屋頂的煙囪鑽進屋裡來,把禮物裝在靴子里送給小孩。於是,大人們就把給孩子的各種禮物裝在長統靴中,放在壁爐上,而淘氣的孩子會收到樣子象黑炭塊的糖。
狂歡節(Carnevale)復活節前41天
根據基督教教義,過了這一天大齋期就開始了,因此要抓緊時間盡情享受歡樂。現在的人對教規不是很在意,反而狂歡節的傳統延續下來。
復活節(Pasqua)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一般在4月初
彩蛋、兔子和小雞是這個節日的象徵,代表著新生命的誕生。
羅馬生日,4月21日
慶祝羅馬的創立(公元前753年)。所有的考古遺址和運營的博物館都免費開放。
五一音樂會,5月1日
由工會組織,下午2:00到晚上11:00,一些最重要、最受人們歡迎的歌手和樂隊將在聖喬凡尼廣場(Piazza San Giovanni)舉行傳統的音樂會。
國慶節(Festa Nazionale)6月2日
共和國成立紀念日。在Via dei Fori Imperiali 有閱兵儀式,下午Quirinal Gardens例外向公眾開放。
八月節(Ferragosto)8月15日
舉辦盛大的8月節舞會 (Gran Ballo di Ferragosto)。城市的許多廣場,從市中心到郊區,都將舉辦專業的舞蹈表演,音樂由現場演奏,公眾也被邀請加入到舞蹈中來。每個廣場都有不同種類的舞蹈,從探戈到搖滾,從嘻哈到朋克,等等。Piazza del Popolo是活動的中心在。人們要在八月節前後度假,避過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夜如白晝(La Notte Bianca)9月17日
文化活動,商店,酒吧,俱樂部整晚開放。
萬聖節(Ognissanti)11月2日
類似於我們的清明節,是一個懷念故人的日子,要掃墓並以菊花祭奠。美國風格的萬聖節活動在義大利並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