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羅倫薩的地理
佛羅倫薩位於亞平寧半島北部一個寬廣盆地的中心,三面環繞著美麗的粘土山丘,北面是Careggi和Rifredi山,東北是菲埃索萊山(Fiesole),東面是塞提涅亞諾山(Settignano)Arcetri山,南面是波喬皇帝山(Poggio Imperiale)和貝羅斯伽多山(Bellosguardo)。城市就坐落在其中的平坦地區,阿諾河以及一些較小的河流(Mugnone、Terzolle、Greve)從其中流過。
2000年3月29日,托斯卡納大區委員會成立的佛羅倫薩 - 普拉托 - 皮斯托亞地區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地區,包括佛羅倫薩、普拉托、皮斯托亞三省,共有約150萬人口。整個區域均屬於人為強烈干預的環境,罕見自然環境。山丘地區歷經千百年的農耕和居住,森林已經大為減少,特別是城市南部和東部。城市西部沿著阿諾河的平原濕地尚未成為都市化區域。佛羅倫薩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對人類有健康作用的礦泉水。 佛羅倫薩的氣候通常歸類為地中海氣候,不過柯本氣候分類法將佛羅倫薩的氣候歸類為亞熱帶濕潤氣候(Cfa)。由於地處群山環抱的山谷,阿諾河從中穿過的地理位置,佛羅倫薩的夏季缺少盛行風,從6月到8月炎熱潮濕,氣溫顯著超過托斯卡納大區的沿海地區,最高氣溫可達到40攝氏度。在夏季的少量降雨屬於對流雨類型。由於逆溫現象,佛羅倫薩的冬季陰冷而潮濕,最低氣溫有時會降到冰點以下,不過冰雪相當少見。該市有記錄的最高紀錄為42.6攝氏度(1983年7月),而最低氣溫為-23攝氏度(1985年1月10日),均接近義大利全國氣溫的極限值。
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英語Florence,義大利語Firenze,德語Florenz,以前曾譯作「翡冷翠」。義大利語的直譯為「百花之城」,市花以及標志是一朵紫色的鳶尾花。坐落在亞平寧山中部、阿爾諾河(Arno)河谷,四周環抱著丘陵。
「翡冷翠」由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首譯,遠遠比另一個譯名「佛羅倫薩」來的更富詩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氣質。詩人自身著有《翡冷翠的一夜》一書,以及散文作品《翡冷翠山居閑話》(收錄於《巴黎的鱗爪》。後來,作家徐魯著有《翡冷翠的薄暮》,畫家黃永玉著有《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80後詩人風來滿袖著有譯詩集《沿康河到翡冷翠》,都是對徐志摩詩意的一脈相承。
B. 義大利佛羅倫薩小鎮有一條運河通往哪裡
利古里亞海
C. 佛羅倫薩,一個非常富有詩意和想像的名字,為什麼義大利人喚它「百花之城」
佛羅倫薩,一個非常富有詩意和想像的名字,為什麼義大利人喚它「百花之城」呢?因為佛羅倫薩的舊譯名是「翡冷翠」,比如徐志摩的《翡冷翠一夜》說的也就是佛羅倫薩。「翡冷翠」,在義大利語中意為「鮮花之城」。所以義大利人就叫它百花之城。
14世紀發源於佛羅倫薩的文藝復興運動由北及南席捲整個義大利,文藝復興是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文化運動,也是佛羅倫薩這座城市最引以為傲的歷史時期。彼時,在美第奇家族的支持下,但丁、伽利略、拉斐爾、達芬奇、薄伽丘、米開朗基羅等眾多卓越的藝術家創造了大量閃耀著文藝復興時代光輝的建築、雕塑和繪畫作品,佛羅倫薩才得以成為文藝復興的重鎮乃至整個歐洲的藝術文化和思想中心。
D. 佛羅倫薩是什麼城
佛羅倫薩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和藝術天堂.
佛羅倫薩(Firenze)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托斯卡納區首府,位於亞平寧山脈中段西麓盆地中。十五至十六世紀時佛羅倫薩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以美術工藝品和紡織品馳名全歐。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1865-1871年曾為義大利王國統一後的臨時首都。工業以玻璃器皿、陶瓷、高級服裝、皮革為主。金銀加工、藝術復製品等工藝品亦很有名。佛羅倫薩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與威尼斯雙年展、米蘭三年展並稱義大利三大藝術展。
佛羅倫薩是極為著名的世界藝術之都,歐洲文化中心,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歌劇的誕生地,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屬義大利托斯卡納區,原義大利首都,義大利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連接義大利北部與南部鐵路、公路網的交通樞紐,阿諾河橫貫市內,兩岸跨有7座橋梁。人口44.4萬(1982)。市區仍保持古羅馬時期的格局。多中世紀建築藝術。全市有40多個博物館和美術館,烏菲齊和皮提美術館舉世聞名,世界第一所美術學院,世界美術最高學府佛羅倫薩美術學院蜚聲世界,義大利繪畫精華薈萃於此。文化中心,有大學,還有藝術、文學、科學研究院與圖書館等。
E. 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介紹
名城佛羅倫薩是托斯卡那大區的首府,佛羅倫薩(譯自英語)依義大利語曾被翻譯為翡冷翠;它坐落在亞平寧山中部、阿爾諾河(Arno)河谷,四周環抱著丘陵。 佛羅倫薩是一個頗具紳士格調的城市,充滿和諧與優美、庄嚴與秩序,星羅棋布的村莊和鄉間別墅點綴在環抱城市的平緩山坡上。城市規模很小,人口僅三十八萬,市內街道到處是敞著門的工匠店鋪,傳統市場保留至今。現代商店的櫥窗里展示著高級皮服、時裝、真絲領帶和木框鑲嵌的古建築印刷品。這里仍保留著文藝復興以來的傳統,每年6月24日放焰火,舉辦穿著中世紀服裝的足球賽,紀念該市保護神聖喬萬尼。
F.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Firenze)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托斯卡納區首府,位於亞平寧山脈中段西麓盆地中。十五至十六世紀時佛羅倫薩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以美術工藝品和紡織品馳名全歐。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1865-1871年曾為義大利王國統一後的臨時首都。工業以玻璃器皿、陶瓷、高級服裝、皮革為主。金銀加工、藝術復製品等工藝品亦很有名。佛羅倫薩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與威尼斯雙年展、米蘭三年展並稱義大利三大藝術展。
佛羅倫薩是極為著名的世界藝術之都,歐洲文化中心,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歌劇的誕生地,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屬義大利托斯卡納區,原義大利首都,義大利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連接義大利北部與南部鐵路、公路網的交通樞紐,阿諾河橫貫市內,兩岸跨有7座橋梁。人口44.4萬(1982)。市區仍保持古羅馬時期的格局。多中世紀建築藝術。全市有40多個博物館和美術館,烏菲齊和皮提美術館舉世聞名,世界第一所美術學院,世界美術最高學府佛羅倫薩美術學院蜚聲世界,義大利繪畫精華薈萃於此。文化中心,有大學,還有藝術、文學、科學研究院與圖書館等。
G. 佛羅倫薩在哪裡
佛羅倫薩(Firenze)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托斯卡納區首府,位於亞平寧山脈中段西麓盆地中。15-16世紀時佛羅倫薩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以美術工藝品和紡織品馳名全歐。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1865-1871年曾為義大利王國統一後的臨時首都。工業以玻璃器皿、陶瓷、高級服裝、皮革為主。金銀加工、藝術復製品等工藝品亦很有名。佛羅倫薩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與威尼斯雙年展、米蘭三年展並稱義大利三大藝術展。
佛羅倫薩是極為著名的世界藝術之都,歐洲文化中心,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歌劇的誕生地,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屬義大利托斯卡納區,原義大利首都,義大利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連接義大利北部與南部鐵路、公路網的交通樞紐,阿爾諾河橫貫市內,兩岸跨有7座橋梁。人口44.4萬(1982年)。市區仍保持古羅馬時期的格局,多中世紀建築藝術。全市有40多個博物館和美術館,烏菲齊美術館和皮提美術館舉世聞名,世界第一所美術學院、世界美術最高學府佛羅倫薩美術學院蜚聲世界,義大利繪畫精華薈萃於此。屬文化中心,有大學,還有藝術、文學、科學研究院與圖書館等。
H. 1966年佛羅倫薩水災是怎麼回事
1966年11月4日至6日,傾盆大雨伴隨著每小時90英里的大風使義大利的阿爾諾河和波河的河水猛漲,淹死113人,千餘人受傷,特別是佛羅倫薩,損失尤為慘重。佛羅倫薩有2/3的土地被淹,6000家手工藝商店被毀,不計其數的無價藝術珍品遭到破壞或沖失。被洪水襲擊的還有威尼斯,在那裡洪水沖毀了7000家商店,特蘭提諾區有30000人無家可歸,特別是藝術品的損失無法估量。
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人對於他們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一些藝術珍品保管人的責任十分敏感,同樣,作為最好的手工藝人,他們普遍對於洪水的恐懼,超過了對戰爭、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懼。1333年、1577年、1666年和1844年,殘酷的洪流曾好幾次沖擊了這個文藝復興時期繁榮起來的義大利藝術之都。每次洪水都使更多的珍品流入河床沉入爛泥之中或是被水沖毀。
但丁在佛羅倫薩看到了「阿爾諾河那可愛的綠色河岸」變成「胡鬧的泡沫和爛泥。」
阿爾諾河及其支流在1966年11月初再次威脅義大利的金色城市。幾百萬噸洪水隨著旋風風暴從佛羅倫薩北部山區傾瀉下來,使阿爾諾河和波河的水位急劇上升。
在一個遙遠的假日礦泉,一位旅館職員對著電話大叫,說他看到附近一個湖裡的水在洶涌地溢出湖岸。他描述著,整個森林都像在從山坡上滑下來。11月4日,阿爾諾河的河水湧入佛羅倫薩,淹沒了全市的2/3。彭特·維西涯沿街那些1345年建起的精巧的珠寶店全被淹沒。桑塔·克羅斯手工藝店(總共有6000件)的各種產品,包括織工、木匠、皮匠和毛皮梳理工的產品也全部被洪水吞沒了。更糟的是建於13世紀的雄偉的耶穌受難像也被含油污的鹽水浸泡了12個小時,70%的顏色被沖掉,再也無法修復。
吉貝爾蒂(1738~1455)造的「天堂之門」是裝飾浸禮所有的青銅浮雕大門。起初人們擔心它被毀掉了,因為五塊護牆板被洶涌的大水沖開了,但後來人們發現它們被圍繞洗禮堂的鐵欄桿擋住了。
洪水整天都在濺潑著幾世紀前的喬托基爾蘭達約(Ghirtandio)、波提切利和薩多(AndreadetSarto)等人的壁畫。米開朗基羅和多那太羅的雕塑也被油和爛泥污染。600多幅油畫遭到破壞,但它們大部分還能修復,而珍藏在國家圖書館里的那些無價手稿以及那些16世紀前的古版書籍都已無法修復。它們是阿爾諾河所製造的首批佛羅倫薩的犧牲品之一。洪水沖垮了大圖書館的圍牆,50多萬份歷史記載全部喪失。這使人們想起了1903年圖林(Turin's)皇家圖書館失火的巨大損失以及公元500年亞歷山大圖書館古物的毀滅。
洪水流入了佛羅倫薩大學,文史哲系圖書館里上百萬冊藏書被洗盪一空;經濟和商業學院的幾千份博士論文毀於洪水;最受珍愛的也是僅存的2000冊關於法學的珍貴文件和書籍(17~19世紀的)從法律系大樓里被沖走;所有的科學儀器以及珍藏在山·沙爾韋神經大腦疾病診所中的大部分藏書也從醫學系被沖走。僅僅幾個小時之內,這所世界上最傑出的大學之一便失掉了它最有價值的知識遺產。
雖然大部分佛羅倫薩居民都轉移到了較高的房頂上等待洪水消退,但年邁的烏菲奇美術館館長恩柏托·巴帝尼教授卻拒絕離開。他和幾名雇員一起把喬托(他的幾百磅重的多聯畫屏之一)、波提切利馬薩奇奧和菲力普·利皮(FraFilippoLippi)的大量作品一件件地搬上樓去,甚至在洪水已經淹到了他們的膝蓋,他們也沒有停止搶救工作。
黎明時分,佛羅倫薩城仍在動盪之中,退下的水伴著爛泥沒及人的腰部,店主們紛紛把手伸到爛泥中找尋他們的貨物和工具,但其中大部分已被沖掉了。
設計家埃米利歐·普西看了一眼他那被毀掉的工作間以及裡面100多萬美元的損失,聳聳肩堅定地說:「我個人將重新開始。」但對於其他一些人來說,也許沒有新的開始了。有113人慘死在倒塌的建築物下,屍體都發脹了。
當義大利政府派遣一批直升飛機(一共800架次)給佛羅倫薩送來水和食物時,許多藝術家、史學家、教授以及學生馬上開始搶救文化遺產的工作。他們將數以千計的書籍、繪畫和雕刻從爛泥里挖出來,送到佛羅倫薩大學。在那裡,修復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幾百名學藝術的美國學生自願的整日參加搶救珍品的工作。許多著名的專家從世界各地趕來援助修復工作。所有的人都干到精疲力竭才肯罷休。
1333年、1577年、1666年和1844年的幾次洪水襲擊使義大利佛羅倫薩人對洪水的恐懼,超過了對戰爭、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懼。因為每次洪水都使佛羅倫薩的大量藝術珍品流入河床沉入爛泥之中或是被水沖毀,這對於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一些藝術珍品保管人的佛羅倫薩人來說是尤為痛心的。而1966年11月4日至6日的這場水災使佛羅倫薩更是損失空前,不計其數的無價藝術珍品遭到破壞或沖失。
造成佛羅倫薩這場大水災的主要原因是連降大雨加之時速90英里的大風使該市的阿爾諾河和波河的水猛漲,泛濫成災。對於連續遭到幾次大洪水襲擊的佛羅倫薩人,應該認識到災害是人類不可避免的悲劇,認識到災難的隱伏性、突發性是人類的大悲劇,但如果認識到了災難而不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去防災、減災,則是人類更大的悲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一富有哲理的諺語用來指導防災十分有意義。而對災害接踵而至的今天,「亡羊補牢」同樣顯出其實際價值。
I. Florence概況
義大利佛羅倫薩(英文:florence,義大利文:Firenze)是托斯卡那(Toscana)大區的首府,「佛羅倫薩」(譯自英語)依義大利語曾被翻譯為「翡冷翠」。坐落在亞平寧山中部、阿爾諾河河谷,四周環抱著丘陵,城市人口大約三十八萬,街道兩旁布滿了工匠店鋪,出售金、銀器、珠寶、高級皮服、時裝、真絲領帶及木框鑲嵌的古建築印刷品。在文藝復興時代,偉大先驅詩人但丁、科學家伽里略、政治理論家馬基雅弗利、藝術家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藝術巨匠多納泰羅、菲利溥-利波等都生活在此。現在整個城市保留著文藝復興時的輝煌風貌。佛羅倫薩有四十多個博物館、美術館;六十多座宮殿和許多大大小小形勢各異教堂、廣場,並收藏了大量的優秀藝術精品和精美文物,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並被人們稱為佛羅倫薩「花之都」。
佛羅倫薩是一個頗具紳士格調的城市,充滿和諧與優美、庄嚴與秩序,星羅棋布的村莊和鄉間別墅點綴在環抱城市的平緩山坡上。城市規模很小,人口僅三十八萬。這里仍保留著文藝復興以來的傳統,每年6月24日放焰火,舉辦穿著中世紀服裝的足球賽,紀念該市保護神聖喬萬尼。佛羅倫薩是文藝復興的傳統和藝術的寶庫,整個城市保留著文藝復興時的風貌,仍彌漫著文藝復興的氣氛。佛羅倫薩堪稱是那個偉大時代留給今天的獨一無二的標本。
著名的聖瑪麗亞-德爾弗洛雷大教堂座落在市中心的杜奧莫廣場,建於13-15世紀,是當今世界著名的天主教堂。洗禮堂是該城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堂內富麗輝煌,青銅門和大理石建築之一。宮側翼的蘭齊走廊連同整個廣場如同露天雕塑博物館、各種銅像、石雕栩栩傳神。烏菲齊宮和皮蒂宮氣宇軒昂,義大利藝術精華於此,其中拉斐爾的「聖母像」、提香的「佛羅拉」、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被視為神品。
在「花之都」的佛羅倫薩,看到那狹窄的街道,彷彿跟往昔文藝復興那輝煌的時代一樣還能聽到馬蹄聲。閃耀著文藝復興時代光芒的建築和繪畫還保存在這里。多少藝術家、詩人受到這「花之都」的美名吸引來到這個城市並愛上了它。
在街上漫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模仿百合花與九葯的梅迪奇家族的徽章。要談談這座「花之都」,就要提到這個據說出身於葯商、城市的保護人的梅迪奇家族。就是梅迪奇家族的人發現了13歲的米開朗基羅,讓他開始學習雕刻;還援助拉斐爾,終於使其藝術之花盛開。而完成了代表佛羅倫薩的花之聖母教堂·大教堂回屋頂的布魯內勒斯基和放盪不羈的畫家費里坡·里底的後台都是梅迪奇家族的人。文藝復興初期,這些為數眾多的藝術家像閃耀的群星一樣圍繞在梅迪奇家族這個太陽周圍(在義大利因為15世紀文藝復興開始興起,所以稱這個時代為文藝復興初期)。
還有一個不能忘記的是愛護並培育了文藝復興的佛羅倫薩的市民們。知名的藝術家們最害怕的就是這些挑剔的批評家們,但正是他們是文藝復興最堅實的支持者。當然,很多藝術家因為忍受不了他們驚人的鑒別力從這個城市逃走了也是事實。
據說曾經是拉斐爾老師的畫家貝爾吉諾,喜愛古典風格而致力於創作,結果不能投佛羅倫薩市民所好,最後回故鄉佩爾賈隱退了。這個城市過早地迎來了文藝復興的終結不能不說是市民們的批評過於尖銳了。
時光飛逝,當時光輝的文藝復興初期(15世紀)已經像夢一般消逝了。下面出發去游覽吧。華麗的大教堂在夏季強烈的光照下更放射出威嚴的光芒。阿諾河傍晚閃耀著黃金色的光芒,街景和文藝復興的遺留物肯定會給你留下強烈的印象。沒有親身體驗,就不能真正了解佛羅倫薩。
http://life.sina.com.cn/art/2005-03-30/68171.shtml
氣候
佛羅倫薩氣候溫暖,四季鮮明,夏季乾燥,冬季多雨,但在陰涼處和室內卻很涼快。夜間甚至會感到有些涼。
這里一年四季都充滿了魅力,任何時候來此觀光都會感到非常愉快。每年7,8月份為旅遊旺季。而春秋時節則是來此悠閑度假的好時間。春天最適合欣賞美術,歷史及文化。夏天燦爛陽光普照下的佛羅倫薩是美麗的。秋天是探訪歷史古跡的時節,另外也可參加各地舉行的葡萄酒節及慶豐收會。冬天不可錯過在阿爾卑斯山滑雪場享受滑雪的快樂。
http://tour.cyol.com/content/2005-09/08/content_1098493.htm
文化
佛羅倫薩是一個頗具紳士格調的城市,充滿和諧與優美、庄嚴與秩序,星羅棋布的村莊和鄉間別墅點綴在環抱城市的平緩山坡上。城市規模很小,人口僅三十八萬。市內街道到處是敞著門的工匠店鋪,傳統市場保留至今,出售金、銀器和珠寶,現代商店的櫥窗里展示著高級皮服、時裝、真絲領帶和木框鑲嵌的古建築印刷品。這里仍保留著文藝復興以來的傳統,每年6月24日放焰火,舉辦穿著中世紀服裝的足球賽,紀念該市保護神聖喬萬尼。
文藝復興的偉大先驅詩人但丁,科學家伽里略,政治理論家馬基雅弗利以及天才的藝術家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藝術巨匠多納泰羅,菲利溥-利波等都在這里生活過。佛羅倫薩是文藝復興的傳統和藝術的寶庫,整個城市保留著文藝復興時的風貌,仍彌漫著文藝復興的氣氛。佛羅倫薩堪稱是那個偉大時代留給今天的獨一無二的標本。
佛羅倫薩有4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60多座宮殿和許多大小教堂、廣場,收藏了大量的優秀藝術精品和精美文物。
著名的聖瑪麗亞-德爾弗洛雷大教堂座落在市中心的杜奧莫廣場,建於13-15世紀,是當今世界著名的天主教堂。洗禮堂是該城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堂內富麗輝煌,青銅門和大理石建築之一。宮側翼的蘭齊走廊連同整個廣場如同露天雕塑博物館、各種銅像、石雕栩栩傳神。烏菲齊宮和皮蒂宮氣宇軒昂,義大利藝術精華於此,其中拉斐爾的「聖母像」、提香的「佛羅拉」、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被視為神品。
http://www.shhpl.com/difang/ACCESS/Soft_Show.asp?SoftID=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