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大利殖民地的殖民地
意屬索馬里蘭(今索馬里)(1889年-1960年)在1889至1890年間,義大利在東非的索馬里蘭(首府摩加迪沙)建立了殖民地。1925年,因肯亞得到朱巴蘭,其殖民地得以擴張。
意屬厄利垂亞(1889年-1941年)1889年,義大利在厄利垂亞建立殖民地。這個殖民地被法西斯義大利視作為一個驕傲。而今時今日在厄利垂亞的首都阿斯馬拉,許多被保留下來的古跡和紀念碑都可追溯到百多年前由義大利所統治的時期。由於為數眾多的建築遺產,阿斯馬拉也許能成為一個世界遺產。
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1935年-1941年)盡管義大利在1895至1896年間的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中被阿比西尼亞打敗,但當墨索里尼執政後,義大利便在1935至1936年間發動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成功擊敗阿比西尼亞。1936年5月9日,義大利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三世宣布成為衣索比亞皇帝。
而墨索里尼欲把數以百萬計的移民者送到東非的殖民地中落地生根,以取得在東非的豐厚經濟利潤。但是,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一事已經受到國際間的敵視。因此,義大利對這個新殖民地的統治權大約只有五年。
轄地阿比西尼亞、厄利垂亞及索馬里蘭都為意屬東非的轄地。 (1912年-1943年)
義大利在1911年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發生戰爭,其後土耳其戰敗,雙方簽訂了《洛桑條約》。條約使得義大利得到了北非的的黎波里及昔蘭尼加的領土,並與法國協議,共同分割北非的海岸。義大利對此舉感到十分驕傲,並稱之為「義大利第四個海岸」。事實上,義大利在20年代中花了整整近十年的時間來「平定」這個殖民地。
1934年,的黎波里及昔蘭尼加殖民地合並為「利比亞」殖民地。墨索里尼採用了這個一千八百多年前羅馬帝國君主戴克里先沿用的名字,就是欲揚威海外,建立非洲帝國,以圖重振羅馬帝國時代的雄風。
1942年,美英盟軍在非洲大陸開辟了戰場,阿拉曼戰役成為法西斯同盟滅亡的轉折點。美英盟軍一同擊退德、意法西斯軍隊,阿拉曼戰役之後德、意法西斯軍隊節節敗退。
1943年,德國非洲軍團及義大利部隊被英美盟軍趕出北非,義大利對利比亞的統治權也隨之而逝。 1900年,中國爆發八國聯軍之役,義大利也參與其中。事後,中國與列強求和,義大利因此分得中國的天津港,以作為一個貿易集散地。而這個只得46公頃的城市可算是歐洲殖民者中得到的最小一個殖民地。但天津意租界卻是義大利在境外的唯一一處租界,也是義大利在亞洲的唯一一塊領地.
1943年,英美盟軍擊敗義大利,墨索里尼遭國王軟禁,他便臨時建立起義大利社會共和國,並與中國汪精衛成立的政權達成協議,取消義大利在天津的統治權。
⑵ 南義大利什麼時候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1502~1504年,西班牙佔領了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國。1512年又吞並了其北部的那瓦爾王國。1516年,西班牙國王繼承了西班牙本上及其領地那不勒斯王國、西西里、撒丁尼亞和美洲的殖民地,以及奧地利和所謂的「勃民第遺產」,包括尼德蘭、盧森堡和佛朗士一康泰。同時,還佔領了美洲大片土地、北非的突尼西亞、歐蘭以及其他一些地方。1559年以後西班牙奪取了義大利的米蘭,攻陷菲律賓馬尼拉等大部地區,以及葡萄牙的里斯本和葡屬全部殖民地。這是西班牙帝國全盛時期疆域最廣(尤其在歐洲疆域最廣,太平洋一些島嶼未算)時期,佔領義大利就那點地方...即那不勒斯王國,西西里島,撒丁王國和米蘭及周邊地區...
⑶ 以前義大利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嗎
不可能吧,義大利的前身是羅馬帝國,很強大的,亞非歐許多國家都是它的殖民地,西班牙只是後來曾經輝煌過一段時間。
⑷ 義大利殖民地有哪些
意屬東非 (意屬索馬里蘭 意屬厄利垂亞 阿比西尼亞)
利比亞
中國天津意租界
阿爾巴尼亞
希臘
黑山
詳細 http://ke..com/link?url=3KLqpXLa_-gZdc_UF3_
⑸ 有哪些國家被殖民
哥斯大黎加、厄瓜多和薩爾瓦多、高盧等。
英國最早侵略的是高盧地區,位於今天的法國北部。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不列顛總督克勞迪烏斯·阿爾比努斯(ClodiusAlbinus)帶領軍隊越過英吉利海峽,入侵高盧地區,但在197年兵敗里昂。
英國侵略過的國家中,只有一小部分後來作為英聯邦國家為人熟知。事實上,英國曾通過軍事脅迫、談判或交易手段,在更廣闊的地區實行過軍事進駐,盡管有些歷時短暫。
另外,英國政府批準的海盜、私掠船隻和武裝探險家的活動其實也是侵略行為。因此,很多曾經的西班牙殖民地,比如哥斯大黎加、厄瓜多和薩爾瓦多等,盡管看似與英國關系不大,但它們曾多次被英國水手入侵。
(5)義大利是什麼殖民地擴展閱讀:
殖民的影響:
殖民反映出殖民國與被殖民國家、地區的強弱反差,殖民國的移民在殖民地大多比當地居民享有優越的政治權力,有著明顯的人種歧視、民族歧視。對原居民的人格和尊嚴有著極大的傷害。
殖民地的宗教、文化、經濟和生產力在殖民的影響下一般會產生較大的提高,這也往往成為殖民者堂而皇之的借口,他們以給殖民地帶了文明,帶來了先進文化,帶了先進的工具等自居,甚至以救世主自居,以此掩蓋其侵略、掠奪、剝削、壓迫的本質,是一種典型的強盜邏輯。
從這個意義上說,殖民地民眾是不會領情的。一旦民眾的民主意識覺醒,一旦民族意識被激化,殖民地獨立的斗爭就越來越尖銳,殖民地的格局和成果以及人生、財產也甚至被極端的做法毀滅,造成巨大的損失。
⑹ 西方國家對非洲殖民時,是歐洲國家分別殖民非洲哪些國家
分別是英國、德國、比利時、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
1、法國的殖民地有:貝南、象牙海岸、葛摩、吉布地、阿爾及利亞、幾內亞、布吉納法索、摩洛哥、馬達加斯加、馬里、毛里坦尼亞、尼日、塞內加爾、查德、突尼西亞、加彭、剛果(布)、中非。
2、英國的殖民地有:南非、波札那、辛巴威、埃及、迦納、肯亞、賴索托、模里西斯、馬拉維、奈及利亞、甘比亞、蘇丹、塞拉里昂、英屬索馬里、史瓦濟蘭、塞席爾、烏干達、尚比亞。
3、德國的殖民地有:坦尚尼亞、納米比亞、喀麥隆、多哥、蒲隆地、盧安達。
4、比利時只有一塊殖民地剛果(金),但這一塊殖民地就有235萬平方公里。
5、義大利的殖民地是:厄利垂亞、利比亞、意屬索馬里。
6、葡萄牙的殖民地是:安哥拉、莫三比克、幾內亞比索、維德角、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7、西班牙的殖民地是:西撒哈拉、赤道幾內亞、摩洛哥北部沿海地區及南部一小塊。
(6)義大利是什麼殖民地擴展閱讀:
英國對殖民地的統治方式與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德意志帝國、義大利和比利時等殖民國家不同。法、西、葡、荷、德等國採取直接統治的方式,盡力將殖民地在政治和經濟上與宗主國結為一體,大力灌輸宗主國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以便同化盡可能多的非洲人,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統治民族對統治民族緊密產生密切的認同感。當地的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幾乎得不到保存,當地語言在教育系統中很少應用。
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國家的受教育階層(通常是當地的上等富有階層)感到自己的命運與宗主國休戚相關,並擯棄土著生活方式。這種做法導致殖民地人民出現分化,獨立後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穩定。
⑺ 德國和義大利那麼牛x,為什麼沒什麼殖民地
德國在一戰時期是戰敗國,和在法國凡爾賽宮簽訂的《凡爾賽和約》規定殖民地全部沒收,因此德國在二戰沒有殖民地。
義大利在一戰的殖民地只有利比亞,是從腐朽的奧斯曼帝國奪過來的,在這之前之前義大利還沒統一。二戰時義大利只有埃塞爾比亞殖民地和利比亞殖民地。
德國和義大利都是19世紀末統一的,一戰是1914~1918,也就是說在這之前不久,也就是兩國統一後不久馬上就開始了擴張造成戰爭爆發。
⑻ 義大利有殖民地嗎
有
義大利比起其他歐洲強國較遲達成統一。所以,它的殖民帝國也比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帝國來得要遲。亦因如此,它並不能和其他歐洲列強競逐亞美兩洲的勢力(中國的天津租界例外),盡管在新大陸中有很多義大利裔的移民。
1929年經濟大衰退之後,帝國主義成為義大利法西斯主義者墨索里尼演講的主題。他認為殖民地的建立對義大利人口和經濟的振興有很大的作用。而帝國主義也是墨索里尼為了讓義大利取代英法兩國,成為地中海主要勢力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義大利殖民地
意屬東非
意屬索馬里蘭(今索馬里)(1889年-1960年)
在1889至1890年間,義大利在東非的索馬里蘭建立了殖民地。1925年,因肯亞得到朱巴蘭,其殖民地得以擴張。
意屬厄利垂亞(1889年-1941年)
1889年,義大利在厄利垂亞建立殖民地。這個殖民地被法西斯義大利視作為一個驕傲。而今時今日在厄利垂亞的首都阿斯馬拉,許多被保留下來的古跡和紀念碑都可追溯到百多年前由義大利所統治的時期。由於為數眾多的建築遺產,阿斯馬拉也許能成為一個世界遺產。
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1935年-1941年)
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中士兵撤離。
盡管義大利在1895至1896年間的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中被阿比西尼亞打敗,但當墨索里尼執政後,義大利便在1935至1936年間發動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成功擊敗阿比西尼亞。1936年5月9日,義大利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三世宣布成為衣索比亞皇帝。 而墨索里尼欲把數以百萬計的移民者送到東非的殖民地中落地生根,以取得在東非的豐厚經濟利潤。但是,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一事已經受到國際間的敵視。因此,義大利對這個新殖民地的統治權大約只有五年。
轄地
阿比西尼亞、厄利垂亞及索馬里蘭都為意屬東非的轄地。
利比亞(1912年-1943年)
義大利在1911年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發生戰爭,其後土耳其戰敗,雙方簽訂了《洛桑條約》。條約使得義大利得到了北非的的黎波里及昔蘭尼加的領土,並與法國協議,共同分割北非的海岸。義大利對此舉感到十分驕傲,並稱之為「義大利第四個海岸」。事實上,義大利在20年代中花了整整近十年的時間來「平定」這個殖民地。 1934年,的黎波里及昔蘭尼加殖民地合並為「利比亞」殖民地。墨索里尼採用了這個一千八百多年前羅馬帝國君主戴克里先沿用的名字,就是欲揚威海外,建立非洲帝國,以圖重振羅馬帝國時代的雄風。 1943年,德國非洲軍團及義大利部隊被英美盟軍趕出北非,義大利對利比亞的統治權也隨之而逝。
中國天津意租界 (1902年-1943年)
1900年,中國爆發八國聯軍之役,義大利也參與其中。事後,中國與列強求和,義大利因此分得中國的天津港,以作為一個貿易集散地。而這個只得46公頃的城市可算是歐洲殖民者中得到的最小一個殖民地。但天津意租界卻是義大利在境外的唯一一處租界,也是義大利在亞洲的唯一一塊領地. 1943年,英美盟軍擊敗義大利,墨索里尼遭國王軟禁,他便臨時建立起義大利社會共和國,並與中國汪精衛成立的政權達成協議,取消義大利在天津的統治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段時間,義大利佔領了阿爾巴尼亞。其後,兩國在1920年9月2日簽署協定,義大利部隊可以撤出阿爾巴尼亞,條件就是該國把薩贊島割讓給義大利。 1939年,阿爾巴尼亞完全成為了義大利殖民帝國的勢力范圍。義大利獨裁者對此感到莫大成功,並將此成功與德國吞並奧地利及捷克斯洛伐克相提並論。1939年4月7日,義大利正式入侵阿爾巴尼亞,五天後阿軍完全喪失抵抗能力,阿爾巴尼亞國王索格一世逃亡至倫敦。而義大利國王伊曼紐爾三世則被加冕為阿爾巴尼亞國王,墨索里尼更架設一個阿爾巴尼亞的法西斯政府,由阿爾巴尼亞前首相擔任政府首腦。此後,阿爾巴尼亞軍隊直屬於義大利麾下,直至墨索里尼下台。 1941年,德義兩國發動巴爾干戰役,南斯拉夫陷落,境內的科索沃及馬其頓一部份土地與阿爾巴尼亞合並,成為義大利的領地。而在1942至1943年間,阿爾巴尼亞也不斷發生一些抵抗義大利統治的運動。1943年夏,反抗勢力已經完全控制阿爾巴尼亞。1943年9月,隨著墨索里尼政權的倒台,義大利完全地退出了阿爾巴尼亞。
希臘
多德卡尼斯群島
多德卡尼斯群島同是義大利在1911至1912年間的義土戰爭中,打敗衰弱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奪回來的土地。而當時的義大利正欲奪得羅得島及其周邊的島嶼,以挑戰英國在地中海的統治地位。 而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義大利,有權可以獲得戰敗國土耳其的割地。在1919年簽訂的《色佛爾條約》中,羅得島及多德卡尼斯群島劃入義大利。1923年的洛桑條約更確立了國際間的承認。 1943年9月,義大利把多德卡尼斯群島的控制權交予德國。
黑山
在1941年,黑山重建起君主立憲制,隨後更宣稱成為義大利的保護國。1943年9月,黑山為德國部隊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