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希臘和義大利哪個更發達些
義大利更發達
義大利GDP 2.092萬億美元
人均GDP(PPP) 35,386美元
希臘GDP 3,562.58億美元
人均GDP(PPP) 32,010美元
❷ 義大利,希臘,德意志,哪個文化更強
古希臘的文明早就消失了,古羅馬繼承了一部分古希臘文明,伴隨西羅馬帝國滅亡古羅馬文明消失,而義大利也早就不是那個羅馬了,德意志雖然被教皇加上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而實際上這個名族既不神聖,也不羅馬。
一定要排的話義大利還算比較穩定的國家,畢竟牧首區;
希臘被奧斯曼摧毀的一干二凈,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都被改成了伊斯坦布爾;
神羅內戰不斷,直到1867年普魯士才擊敗奧地利統一了德意志,奧地利被踢出了德意志;常年戰亂根本不存在文化
❸ 希臘和義大利哪個國家更美
美是很主觀的、相對的一種判斷。所以可以是因人而異。我個人覺得希臘更美,可能因為它的文化底蘊吧。
❹ 古希臘藝術與義大利藝術的異同
古希臘美術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的根基, 以後所有的藝術、美學都幾乎是以希臘羅馬為基礎的。
義大利文藝復興是在中世紀之後,由於資產階級的需要,在14世紀到16世紀之間
在羅馬的廢墟上重振人文、理性的大旗!
從藝術的傳承來看,被禁錮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們的重視,這是對理性人文的第一次復興,而後還有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的再生。
古希臘建築 以神廟建築最為發達。它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築形式。即用石制的樑柱圍繞長方形的建築主體,形成一圈連續的圍廊,柱子、梁枋和兩坡頂的山牆共同構成建築的主要立面。經過幾百年不斷演進,這種建築形式達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間的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稱作「柱式」。柱式的出現對歐洲後來的建築有很大影響。
布魯涅列斯齊
創造性地把古羅馬建築形式與哥特式結構融匯在一起。架在鼓形座上的教堂竄窿清晰地突出在空中,莊重、輕快、優美,具有強烈的視覺感染力。布魯涅列斯齊希望使建築設計建立在數學這門科學的基礎上,把比例和諧視為古典建築的本質。他利用古典建築語匯獲得了明快、單純、優美、和諧的效果,使建築具有一種理性的美。
古希臘雕刻 特別是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的雕刻,其特點是追求一種和諧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體現在人像(包括神像)雕刻,特別是人體雕刻上。古希臘雕刻特別發達,
義大利多納泰羅對古典美術的推崇和借鑒,可以說是文藝復興義大利美術家的共同特點。
代表作品: 《大衛》是第一件復興了古代裸體雕像傳統的作品。多納泰羅運用古希臘人創立的對應構圖方式,向人們展現一位形體比例和結構都十分准確的少年形象。這位聖經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徵,而是一個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生命
西方最偉大的雕刻家米開朗琪羅在致力於領悟古人成就時,也致力於解剖人體,研究人體的結構和運動,這使他成為量充分發揮人體.表現力的美術家之一。
區別在於兩者的社會基礎不同,古希臘美術是由於希臘時期的地理、人文、政治的巧合造就了那麼一個好思考的民族,而產生了那種藝術,而後者則是由租資產階級的產生要求有意識形態上的辯解,來和教會的實力抗衡,於是找到了希臘羅馬這個重視人文的支派。
❺ 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為何是在義大利,而不是古希臘
文藝復興發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萌芽的誕生,而在15世紀,歐洲的生產技術、手工業、商業得到發展,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義大利當時良好的經濟情況允許先進思想的產生。義大利作為希臘學者的逃亡地古希臘文化遺產豐富,有利於文明的再次復興。
作為歐洲最早資本主義的發展,義大利的經濟繁榮,各國商人往來巨多,文化的多樣性很是豐富,文明多元化。長時間與外地商人接觸的多,義大利商人能接受外來文化程度高,更有利於文化復興思想的傳播。
發源於我國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入到義大利,加速了文藝復興思想文化的交流、傳播、普及。文藝復興在15世紀後在義大利的盛行,帶動了歐洲的歐洲文化的傳播,對歐洲產生了深遠意義的影響。
❻ 四大文明古國與古希臘的比較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四大文明古國是東方文明,而古希臘是西方文明
科技:
古希臘:在古希臘科學的發展中,原始數學始終沿著神秘性和數量性的雙重功能統一性繼承的軌道向前發展。古希臘數學與神秘性的結合,使得他們從宗教、哲學的層次追求數學的絕對性以及解釋世界的普遍性地位,這正是古希臘數學完全脫離實際問題,追求邏輯演繹的嚴謹性的文化背景。古希臘人在從蒙昧走向文明的過程中,吸收了埃及與巴比倫的數學成果,這時的古希臘數學,實際上是古希臘原始數學神秘主義與埃及、巴比倫的數學的結合體,這種結合創造了數學體系、數學運演與數學方法的廣泛的神秘解釋作用。這種文化傳統正是古希臘數學具有強烈的神秘作用以及後來具有宗教、哲學特徵的根本原因。柏拉圖的唯心主義哲學,把數學的神秘性及數量性意義演化為一種哲學意義的數學理性,直到亞里士多德認為「數就是宇宙萬有之物質」。古希臘藉助於數學解釋一切的文化傳統使數學成為具有文化意義的理性基礎。古希臘與西方的天文、醫學、邏輯、音樂、美術、宗教、哲學中,數學都在發揮著理性的解釋作用,並隨著西方文化的發展而不斷得以繼承和強化。基督教神學逐漸吸收了古希臘用數學解釋世界
四大文明古國:四大文明古國都是農耕文明,都要依賴較大的河流才能發展。其中古巴比倫是最短的,四大文明古國在天文、農業、建築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期中古埃及的的草葯和數學很有名,他們崇尚太陽神「拉」,認為人的靈魂是永恆存在的,所以他們製作木乃伊來保存人屍體。
文化方面:
古代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太陽神廟、象形文字;
古代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楔形文字;
古代印度:印度教、佛教、外科手術、阿拉伯數字、種姓制度;
中國;分封制度、月歷、甲骨文、青銅器。
古埃及:創造了七大奇跡之一的金字塔,並且在哈弗拉金字塔的旁邊還有著名的獅身人面像。其次,埃及也是象形文字的發源地。
古巴比倫:四大文明古國中年代最早的一個,著名的蘇美爾文化即為其中之一。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學專著。其次空中花園也是七大奇跡之一,猶太的哭牆,楔形文字也是它的傑作。
古印度:佛教的發源地,並且在許多王國的交替中,創造了以婆羅門,剎帝利,伏舍,首陀羅的種性制度。其次,印度的文化也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羅摩衍那》和《摩柯婆羅多》兩大名著,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發明。
中國: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繁衍成了很多著名文字。月歷也是著名發明。
古希臘:
希臘是城聯邦,各城即是獨立的奴隸制國家,沒有統一的政體。所謂的希臘文明是個包羅萬象的文明,好象是雅典文明、特洛伊文明、斯巴達文明等等。比較注重哲學,數學、天文學等科學,總得來說比較先進。
或許你可以去看這個:http://..com/question/39831409.html
比較簡單不過很扼要
❼ 為什麼古希臘文明遠比古羅馬文明來的豐富
古希臘和古羅馬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它們當時的勢力范圍,遠遠超出現在希臘和義大利的地理范圍,影響到歐、亞、非三洲。古希臘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愛琴文化時期(約公元前3000年—約公元前1100年),但它最繁榮的時期是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中期,史稱「古典時期」。古希臘最著名的雕刻與建築,就產生在「古典時期」及其以後的「希臘化時期」。公元前146年,古希臘被羅馬所滅亡。
古羅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的「伊達拉里亞時期」。以後經歷了「共和時期」(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0年)、「帝國時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以「帝國時期」最為強盛。古羅馬的雕刻、建築名作多產生於「帝國時期」。
古希臘、古羅馬雕刻 特別是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的雕刻,其共同特點是追求一種和諧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體現在人像(包括神像)雕刻,特別是人體雕刻上。古羅馬的雕刻,其成就集中體現在肖像雕刻上,其特點是既寫實而又個性化。
古希臘雕刻特別發達,以及流行人體雕刻的主要原因:
首先,古希臘的奴隸制,使農業和手工業之間有了更大規模的分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也有了明確的分工。這樣就有相當一部分人專門從事與美術有關的手工業勞動和藝術創作活動。同時希臘奴隸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奴隸制民主政治,它比之其他國家的奴隸制專制制度,人的創造力較少受到壓制,藝術匠師的勞動較多地受到重視。
其次,古希臘的文化藝術不僅是一種創作活動,而且是它的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古希臘最發達的戲劇,最早起源於祭祀酒神的活動,後來發展成全民的慶祝節日。不僅每個公民每年演戲時至少有一天看戲的機會,而且政府還發放觀劇津貼。同樣的,希臘人為了適應對外掠奪戰爭或防禦戰爭的需要,也為了他們賴以謀生的海上貿易,迫切需要體魄健全、尚武善戰的鬥士,為此從很早起就非常重視體育運動。公元前776年,他們就在奧林匹亞舉行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這就是現在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以後每四年舉行一次,是全希臘的一次重大的節日。在體育比賽中得獎的運動員,人們要為他們製作雕像以資鼓勵和紀念。雕塑創作成了古希臘人生活的一部分。何況,篤信神靈的古希臘人還要為他們崇敬的各個神靈造像,而希臘神話又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點,為神造像也是為他們理想化了的人造像,神像也是人像。同時,由於古希臘人重視體育鍛煉,以鍛煉出健美的身體為一種無上的光榮。這些隨處可見的健美的人體,為人像雕刻的發展創造了無比優越的條件。
特別應當指出的是,古希臘男子在體育鍛煉時是赤身裸體的。這既有利於鍛煉出健美有力的身體,又自然而然地培養出一種能夠以坦盪無邪的態度去看待裸體形象,並且自覺地、熱烈地追求人體美的風氣。以至一些全民性的盛大慶祝活動,成為炫耀與展示人體美的場合。正是這樣一種特殊的社會風尚和由此產生的特殊的審美觀念,決定了古希臘的人像雕刻往往採取裸體的形式,並且在表現人體美上達到了一個難以比擬的高度。正如19世紀俄國著名的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所說的:「希臘人的雕像用了裸體刻畫的形式:在他人看來,這或許是厚顏無恥、有礙觀瞻的事,在古代世界,這卻曾經是純潔無瑕的詩章和對人的尊嚴的賞識。」(見《希臘藝術的一般特徵》)
此外,古希臘人是一個美學觀念特別發達的民族。伯里克利就曾自豪地說過:「我們是愛美的人。」他們在人像雕刻和神廟建築上一再探討正確的比例關系,就是這種愛美觀念的突出反映。這一切都為古希臘美術的繁榮和發展,創造了比同時代其他國家更優越的條件。古希臘美術能結出如此豐碩的成果,以至我們今天還常常從中汲取營養,決不是偶然的。
古希臘建築 以神廟建築最為發達。它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築形式。即用石制的樑柱圍繞長方形的建築主體,形成一圈連續的圍廊,柱子、梁枋和兩坡頂的山牆共同構成建築的主要立面。經過幾百年不斷演進,這種建築形式達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間的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稱作「柱式」。柱式的出現對歐洲後來的建築有很大影響。
古羅馬建築 古羅馬人由於發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構成的混凝土,在券拱結構的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築藝術方面,羅馬繼承了希臘的柱式藝術,並把它和券拱結構結合創造了券柱式。使羅馬的建築物在藝術風格上顯得更為華麗。同時,為了適應龐大的羅馬帝國的多方面的需要,古羅馬人創造了一系列新的建築類型。羅馬的建築師維特魯威,總結了前人的實踐經驗,寫出了系統的建築學理論著作:《建築十書》,首先提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建築三要素:實用、堅固、美觀。
柱式 歐洲古代石質樑柱結構的幾種規范化的藝術形式,是西方古典建築的基礎。它包括柱身的粗細、高低,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藝術形式。成熟的柱式,如希臘建築的柱式,各部分的比例有一個大致的規定,特點十分鮮明。不同的柱式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建築物的藝術風格。
多立克柱式 古希臘建築最基本的兩種柱式之一。公元前5世紀中葉達到成熟程度。它的主要特徵是沒有柱礎,柱子直接安置在台基上,柱高為柱徑的4—6倍,柱身刻有一條條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16—20條),柱頭由方塊和圓盤組成,沒有任何裝飾。它的造型粗壯有力,給人以深厚剛毅的感覺,近乎男性人體的美。
愛奧尼柱式 也譯作「伊奧尼亞柱式」。古希臘建築最基本的兩種柱式之一,成熟時期與多立克柱式大體相同。它的主要特徵是有柱礎,柱頭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對渦卷,柱高與柱徑的比例增大,柱身凹槽也增多,給人以柔美的感覺,近乎女性人體的美。
科林斯柱式 古希臘建築的第三種柱式,是在愛奧尼柱式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它的柱頭上雕刻著毛茛葉,顯得十分華麗,其他部分則與愛奧尼柱式相同。這種柱式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
2.美術作品
《三女神》 (帕特農神廟正面山牆上的浮雕,大理石,高112厘米,公元前449年—前400年,現藏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這是希臘古典時期著名的雕刻傑作之一。舊稱「命運三女神」。它原是帕特農神廟正面山牆上右角末端的高浮雕。題材來自希臘神話。現存的這三個女神的雕像,頭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軀,恬靜而瀟灑的姿態,仍給人以極其優美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處理,希臘式薄衫穿在三女神的身上,纖細而又繁復的濕衣褶,隨著人體的結構而起伏,女性人體的優美輪廓,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得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米隆《擲鐵餅者》 (大理石,羅馬復製品,公元前5世紀,羅馬國立博物館藏)
米隆是公元前5世紀上半期古希臘著名的雕刻家。他善於運用寫實手法創造性地刻畫人物在劇烈運動中的動態。《擲鐵餅者》便是他在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米隆在這一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出色的充滿活力的運動員形象。尤見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擲鐵餅這一運動的整個連續過程,表現了一種動態的美。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像拉滿的弓,使人產生一種發射的聯想。鐵餅和人頭的兩個圓形,左右呼應;緊貼地面的右腿如同一個軸心,使曲折的身體保持穩定。整個雕像給人的印象是:健美、莊重、和諧,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運動員之所以呈現出裸體的形態,是由古希臘人的社會風俗所決定的。因為,古希臘人在從事體育運動和宗教性的文藝演出活動時,男子往往赤身裸體。他們認為完美健康的人體乃是人的驕傲,是神性的體現。這種社會風俗反過來也促進了希臘人體雕像的發展,並且形成了西方美術中崇尚人體美的藝術傳統。
薩莫德拉克的勝利女神 (大理石,高328厘米,公元前200年左右,巴黎盧浮宮藏)
這一作品因1863年在愛琴海北部的薩莫德拉克小島上發現而得名。雕像出土時已成碎塊,經過四年的精心修復,才重新站立起來,但仍然缺頭無臂。以後又發現了這一雕像的底座及女神的左手和部分手指的殘片。對於女神原來的姿態是什麼模樣,人們有種種猜測,都不足為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是小亞細亞的統治者德梅特里奧斯一世為紀念他在一次海戰中大敗托勒密王國的艦隊而創作的。它原安放在薩莫德拉克島海邊的懸崖上,面對著茫茫大海。勝利女神雖是古希臘雕塑常用的題材,但與其他勝利女神鵰像有重要的區別。首先,這尊雕像的構思非常新穎,作者將底座製成一艘戰艦的船頭,勝利女神從天而降,飛立船頭,引導著艦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它既符合紀念一場海戰勝利的需要,又形象地表達了戰斗勝利的主題。其次,作品充分發揮了雕塑立體造型的特點。盡管雕像已失去頭與雙臂,但不論從哪個角度都能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雕像上身呈前傾姿勢,靜中見動;從側面看,女神的乳峰為最高點,臉和雙翼的波狀線構成一鈍三角形,從而加強了前進的態勢。像這樣傑出的作品,無怪乎巴黎盧浮宮要將它和該館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並稱為盧浮宮三寶。
波利克利托斯《持矛者》 (大理石,羅馬復製品,公元前5世紀後半期)
波利克利托斯是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長表現青年運動員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銅。據說他還寫了一本論述人體比例的論文:《規則》。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只留下《持矛者》和《束發帶的青年》等幾件羅馬時期復製品。其中《持矛者》尤為重要。它塑造了一個體格健壯、充滿朝氣的青年戰士的形象,體現了古希臘人在希波戰爭勝利後對英勇保衛國家的戰士們的崇敬心情。同時,它也是作者長期研究人體比例的驗證,即他認為最理想的人體比例,是頭與全身的比例為7∶1。按照這樣的比例塑造的人體,顯得比較粗壯,但它是以均衡自然的體態和嚴格的比例表現出來的,符合當時希臘人審美趣味的標準的人體美。以至當時的雕刻家們就把這座雕像稱作「規則」,即把它看作是人體美的規則和典範。
普拉克西特列斯《赫爾墨斯與幼年的狄奧尼索斯》 (大理石,高213厘米,公元前350年—前330年,奧林匹亞博物館藏)
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希臘古典時期後期最著名的雕刻家。《赫爾墨斯與幼年的狄奧尼索斯》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877年在奧林匹亞赫拉神廟內殿舊址發掘出土的,故又稱此像為《奧林匹亞的赫爾墨斯》。它表現希臘神話中的傳信使者赫爾墨斯抱著宙斯的私生子、希臘神話中的酒神、幼年的狄奧尼索斯去山中神女那裡,在途中稍事休息片刻的情景。現在,赫爾墨斯的右手已損壞,據考證,原來的右手是拿著一串葡萄在逗孩子。這一雕像的主要特點是:赫爾墨斯的人體追求一種女性的美,即整個人體自上而下形成三個自然的轉折(頭、軀乾和下肢),使整個身姿構成一個S形,接近於後來在女性人體上所追求的曲線美。同時,作者還充分發揮了大理石質地的特點,努力追求人體肌肉的細膩變化和美妙含蓄的線條,使整個人體更接近於女性肌膚的豐潤。這與古典時期前期男性雕像所表現的剛勁有力的風格,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一般都將普拉克西特列斯看作是開一代雕塑新風的雕塑家。
《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希臘) (大理石雕刻,高202厘米,約作於公元前150年,巴黎盧浮宮藏)
古希臘雕刻的美名,莫過於這座《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這一作品因為1820年發現於愛琴海中的米洛斯島而得名。它是用兩塊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縫處在裸露的軀干與衣服的交界處。端莊的身體,豐腴的肌膚,典雅的臉龐,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轉的站勢,這一切構成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姿態。盡管雕像的雙臂殘缺,但由於年代久遠,人們欣賞的心理已產生積淀,斷臂反而誘發出人們美好的想像,從而增強了人們的欣賞趣味,使人們愈加覺得它非同凡響。從藝術風格上看,它融合了希臘雕刻中的崇高與優美的兩種風格。它那闊大而簡潔的手法,使人聯想起菲狄亞斯在帕特農神廟上創造的庄嚴崇高的雕刻;它那端莊優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聯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優美而抒情的女性人體雕刻。無怪乎19世紀法國的雕塑大師羅丹要稱這一雕像為「古代的神品」。
❽ 希臘和義大利都是發達國家嗎
希臘和義大利都是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主要是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瑞士、荷蘭、比利時、義大利、希臘、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盧森堡、丹麥、芬蘭、挪威、瑞典、冰島、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聯合國公認的)
發達國家的經濟特點是:
一: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遠高於其他國家,產業結構先進,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一般大於60%。
二:經濟運行機制比較成熟,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並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達,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起著重要作用,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完善,保障水平較高。
四: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外貿依存度大大高於發展中國家,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❾ 歐洲文化底蘊最濃的國家是哪個
歐洲的祖先是日爾曼人.但在東歐,比如俄羅斯,他們的祖先是斯拉夫人,從歐洲的發源,到後來他們創建的亞歷山大帝國,日爾曼帝國,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就基本奠定了後來德,法,意的疆域版圖].但總的來說,歐洲文化傳承的中心在西歐,南歐一帶.
義大利,其次法國,希臘,德國,西班牙,英國.
義大利的窗口--羅馬.羅馬也是歐洲文化的窗口,羅馬的偉大,在於每一個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遺留,每一項遺留都有意氣昂揚的姿態,每一個姿態都經過藝術巨匠的設計,每一個設計都構成了前後左右的和諧,每一個和諧都使時間和空間安詳對視,每一回對視都讓其他城市自愧弗如,知趣避過.羅馬的偉大是一種永恆的典範.是歐洲文化的積淀.
羅馬,那是一種詩情蒼老的遠年陳示;巴黎,那是一種熱烈高雅的文化聚會;倫敦,那是一種繁忙有序的都市風范;馬德里,那是一種砰然心動的流浪情懷;雅典,那是一種悠遠流暢的詩情畫意.而柏林,與他們完全不同,他並不年老,到13世紀中葉還只是一個小小的貨商集散地,比羅馬建城晚了足足2000年,比倫敦建城晚了1000多年,比巴黎建城晚了600多年,但它卻顯得比誰都老練含蓄,靜靜的讓人琢磨不透.也許,他多了一份對往事的沉寂吧.
❿ 為什麼希臘和義大利不能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其實四大文明古國說的就是古代的國家.
四大文明古國中,除了中國是完全延續下來的,其他的都不是真正原來的國家.
比如,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從人類最古老的蘇美爾文明被取代以後,都折騰了多少個來回了,最後被阿拉伯人佔領後,叫做伊拉克,所以,連巴比倫都不是最早的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古國.
埃及也一樣.古埃及已經滅亡了,被阿拉伯人佔領了.當時的埃及人說的不是阿拉伯語,而是古埃及語,現在作為一種宗教語言還有很少人會說,叫做"科普特語",是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鑰匙.
古印度文明是現在印度的少數民族,達羅比圖民族的祖先建立的,後來雅利安民族南下進入印度境內,古印度文明就完全毀滅了.
所以,只有中華文明是自古至今一直延續下來的.
希臘的歷史
歷史上指愛琴海區域,包括巴爾干半島南部、愛琴海諸島及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地帶。公元前3000年代後,愛琴文明繁榮。後因北方落後部落侵入,愛琴文明衰落。前11世紀進入荷馬時代。前8世紀起,希臘各地先後建立數以百計的奴隸制城邦。前5世紀希波戰爭後,希臘城邦進入繁榮階段,經濟貿易興盛,文化成就卓越。伯羅奔尼撒戰爭後,走向衰落。前4世紀希臘半島被馬其頓王國征服,前2世紀歸羅馬統治。
義大利(即古羅馬)歷史
古羅馬的歷史
2000多年前,古代羅馬國家曾吞並整個地中海地區,勢力范圍東至兩河流域,西至不列顛,南抵北非撒哈拉沙漠,北至多瑙河,地跨歐亞非三大洲,成為古代世界屈指可數的大帝國。但是,「古羅馬帝國」卻是近代發明的概念,羅馬人並不知道「共和國」與「帝國」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