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泰拉瑞亞義大利面怎麼合成

泰拉瑞亞義大利面怎麼合成

發布時間:2022-08-17 00:41:56

『壹』 義大利面為什麼不能折成兩段,而是會被折成多段

義大利面為什麼不折成兩段而是多段?

空啤酒瓶和滿啤酒瓶哪個打人危險性大?(想知道的看小電視答案就行,不要親身嘗試啊!)

人尿急對決策力有何影響?(憋著尿的時候是不是做的決定更正確呢?)

啄木鳥啄木頭為什麼不頭疼?(啄木鳥:我得了啄木就頭疼的病.gif)

義大利面:

至於啄木鳥的眼睛為什麼沒有撞出來,那是因為啄木鳥有一個第三眼瞼,也叫瞬膜,瞬膜會包住眼球固定眼球,瞬膜還能擋木屑,也能控制眼球,就像車的安全帶一樣,所以眼睛是撞不出來的。

對這些冷知識的研究和探索有時候會輸偶爾也會贏。

哪怕是贏的幾率很小,那麼科學也前進了一步。

『貳』 通心粉和義大利面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通心粉是西方國家的著名麵食,有實心和空心之分。亦稱通心麵,國際上統稱麥卡羅尼,是一種以小麥粉為原料的面製品。

2、義大利面(Pasta),也被稱為意粉,是西餐正餐中最接近中國人飲食習慣的面點。

二、起源不同

1、通心粉:18世紀,義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一家經營面條和面片的店主馬卡羅尼,他的小女兒在玩耍時把面片捲成空心條並晾於衣繩上。馬卡羅尼將空心條煮熟後拌以番茄醬。此後他建造了世界第一家通心粉加工廠,並以自己的名字為通心粉命名。

2、義大利面:義大利面的起源簡單說有人主張起源於中國,由馬可·波羅帶回義大利,後傳播到整個歐洲。也有人主張:當年,羅馬帝國為了解決人口多、糧食不易保存的難題,想出了把麵粉揉成團、擀成薄餅再切條曬乾的妙計,從而發明了名垂千古的著名美食——PASTA(義大利面)。

原輔料組成

1、原料決定通心麵質量的最關鍵因素是原料。通心麵對原料的要求很高,必須採用蛋白質含量足夠高的典型的「杜隆麥」(硬麥的一個特殊品種)磨製的粗粒粉,稱為「砂子面」,

常用的細度為250~350mm,含蛋白質14%左右,濕麵筋含量高,筋力強。用這種原料製成的通心麵,具有半透明的淺黃色,色澤很好。

2、輔料主要是雞蛋。瑞士每公斤麵粉加鮮雞蛋3個。義大利和我國一般不加雞蛋。另外,在一些特製產品中,還可以加入番茄醬、蔬菜粉、食鹽、牛奶及谷蛋白等。

3、水加水量要根據原料的品種而定,一般為28%以上。

『叄』 義大利面和通心粉怎麼做

■西式奶油雞片通心粉
材料:通心粉(任何種類或義大利面),雞胸肉約150克,鮮蘑菇六個,鮮蘆筍六根,鮮奶一杯(200cc),洋蔥半個,蒜頭一粒,麵粉一湯匙,芝士粉兩湯匙。

調味料:橄欖油四茶匙,牛油三茶匙,鹽四茶匙,胡椒少許。

做法:1、兩公升水煮沸,加三茶匙鹽,一茶匙橄欖油,開始煮通心粉。
2、雞肉切成薄片,蘆筍斜切成數段,蘑菇切成對半,蒜頭、洋蔥切成薄片。
3、平底鍋內熱三茶匙橄欖油和牛油,文火炒蒜頭和洋蔥,再加入雞肉一起炒,撒入1/3茶匙鹽和少許胡椒。
4、加入蘑菇、蘆筍一起炒,撒入一湯匙麵粉,用中火炒一分鍾。
5、待炒勻後,一邊慢慢加入鮮奶,一邊攪拌混合成膏狀後,依次加入兩湯匙芝士粉和剛煮好的通心粉,關火。

■義大利肉醬面

◆主料:

義大利空心面 1/2碗、牛肉末 1勺、蘑菇末 1/2勺、洋蔥末 2勺。

◆輔料:

黃瓜絲 2勺、番茄醬 2勺、橄欖油 2勺。

◆作法:

1、將義大利空心面加水煮約10分鍾,備用。
2、在鍋里放入橄欖油加熱,先爆炒肉末、蘑菇末,然後拌入番茄醬,備用。
3、將黃瓜絲用滾水焯過,瀝干。
4、將上述准備好的材料攪拌在一起即可。

■義大利肉醬面6人份

◆原料:

義大利面條(直徑1.6mm)320g,牛瘦肉200g

◆配料:

洋蔥70g,義大利蘑菇干5g,胡羅卜20g,紅番茄200g,家樂牛肉清湯粉8克,清水400ml,家樂番茄沙司30ml,干紅葡萄酒30ml,芹菜10g,橄欖油40ml,月桂葉2片,歐芹、百里香各少許,鹽、胡椒粉各適量,帕爾馬硬乾酪粉適量。

◆製法:

1) 做肉醬:洋蔥,胡羅卜、泡好的義大利香菇,芹菜切末。用橄欖油炒香。用小火炒成褐色。加入牛肉炒至同樣顏色,加入去皮、去籽的番茄一起煸炒待番茄炒爛後加入紅葡萄酒和家樂番茄沙司炒勻。400ml清水中加入家樂牛肉清湯粉製成牛肉清湯,鹽,香料,從小火,燉煮約半個小時,最後用鹽。牛肉清湯粉,胡椒粉調味,取出香料即可。

2) 意麵放入開水鍋中煮。(1升加10g鹽)至九成輸時放入篩中慮干水分,放入調料盤中,淋上橄欖油,攪拌面條。

3) 鍋內放入少許肉醬加入義大利面燒炒後裝盤,表面再加入一層義大利肉醬,最後撒入帕爾馬硬乾酪粉即可。

■番茄義大利面原料:義大利面、番茄、橄欖油、洋蔥。做法:將義大利面煮熟。新鮮番茄洗凈,放入果汁機內打成泥狀。洋蔥洗凈切碎,與蒜泥一起放入炒鍋,用橄欖油將洋蔥炒至金黃色後和番茄汁一起作為醬汁淋在義大利面上即可。

■蔬菜通心粉原料:通心粉、聖女果、新鮮小油菜、西蘭花、胡蘿卜、甘藍。做法:把通心粉放入水中煮,煮的過程中,加少量的鹽,煮後瀝水取出,盛入盤中。將油菜、西蘭花、胡蘿卜、甘藍放到鍋中進行翻炒,加入適量的胡椒粉、雞精等調料。將炒熟的這些蔬菜倒在通心粉上面,再擺放幾個聖女果,做為點綴。

義大利通心粉

原料:義大利通心粉(大潤發、百盛均有銷售)、捲心菜、洋蔥、雞蛋
配料:鹽、味精、花椒、番茄醬、辣醬、芝麻
做法:
1、義大利通心粉加鹽小火煮13分鍾,瀝干水分,裝盤。
2、捲心菜、洋蔥切絲越細越好,裝盤備用。
3、點火加花椒燒油,油開淋入切好的捲心菜、洋蔥絲上,趁熱加鹽、味精、番茄醬拌勻
4、將拌好的菜絲放在通心粉上。
5、小火煎一面蛋,煎好放在通心粉上,加適當辣醬,撒芝麻完工!
===============================
義大利面做法

材料:
義大利寬扁面 ... 280g
新鮮蟹肉 ... 1公斤
洋蔥丁 ... 60g
新鮮蕃茄丁 ... 300g
新鮮羅勒葉碎 ... 20g
蕃茄醬汁 ... 100g
新鮮辣椒碎 ... 20g
鹽 ... 少許
黑胡椒 ... 少許
橄欖油 ... 1/2杯

作法步驟:
平底鍋內放入少許橄欖油,放入辣椒、洋蔥碎炒香,再加入蟹肉拌炒均勻。 加入蕃茄丁和蕃茄醬汁炒勻。 用一大鍋煮開水,放入少許鹽、義大利寬扁面煮6分鍾左右,撈起加入平底鍋中翻炒,加入少許鹽、黑胡椒、橄欖油與巴西利碎。 將面呈入盤中,以羅勒葉裝飾即可。

『肆』 義大利焗面怎麼做

因為下午突然想吃焗面,4點半啟程去易買得采購,6點半上桌。

超市采購材料:
1,義大利產通心粉 13.60
2,瑞士大孔乳酪 31.90
3,精選火腿排 11.50 (下次要改用培根)
4,有機洋蔥1個 2.62(有機的,特貴)
5,鮮蘑菇 4.90
6,味好美黑胡椒粉 1.90
7,悠濃蘑菇湯 4.90

自備:
烤箱,鋁箔,黃油1塊,番茄沙司

因為這次時間倉促,材料和製作流程有所簡化,所以不算很正宗。
但是味道還是不錯的

『伍』 科學家是怎麼證明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

下面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自從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被重新發現以後,人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遺傳因子是不是一種物質實體?為了解決基因是什麼的問題,人們開始了對核酸和蛋白質的研究。 遺傳學創始人孟德爾
早在1868年,人們就已經發現了核酸。在德國化學家霍佩·賽勒的實驗室里,有一個瑞士籍的研究生名叫米歇爾(1844--1895),他對實驗室附近的一家醫院扔出的帶膿血的綳帶很感興趣,因為他知道膿血是那些為了保衛人體健康,與病菌「作戰」而戰死的白細胞和被殺死的人體細胞的「遺體」。於是他細心地把綳帶上的膿血收集起來,並用胃蛋白酶進行分解,結果發現細胞遺體的大部分被分解了,但對細胞核不起作用。他進一步對細胞核內物質進行分析,發現細胞核中含有一種富含磷和氮的物質。霍佩·賽勒用酵母做實驗,證明米歇爾對細胞核內物質的發現是正確的。於是他便給這種從細胞核中分離出來的物質取名為 「核素」,後來人們發現它呈酸性,因此改叫「核酸」。從此人們對核酸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 20世紀初,德國科賽爾(1853--1927)和他的兩個學生瓊斯(1865--1935)和列文(1869--1940)的研究,弄清了核酸的基本化學結構,把核酸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 列文急於發表他的研究成果,錯誤地認為4種鹼基在核酸中的量是相等的,從而推導出核酸的基本結構是由4個含不同鹼基的核苷酸連接成的四核苷酸,以此為基礎聚合成核酸,提出了"四核苷酸假說"。這個錯誤的假說,對認識復雜的核酸結構起了相當大的阻礙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核酸功能的認識。人們認為,雖然核酸存在於重要的結構--細胞核中,但它的結構太簡單,很難設想它能在遺傳過程中起什麼作用。 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
蛋白質的發現比核酸早30年,發展迅速。進入20世紀時,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中已有12種被發現,到1940年則全部被發現。 1902年,德國化學家費歇爾提出氨基酸之間以肽鏈相連接而形成蛋白質的理論,1917年他合成了由15個甘氨酸和3個亮氨酸組成的18個肽的長鏈。於是,有的科學家設想,很可能是蛋白質在遺傳中起主要作用。如果核酸參與遺傳作用,也必然是與蛋白質連在一起的核蛋白在起作用。因此,那時生物界普遍傾向於認為蛋白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1928年,美國科學家格里菲斯(1877--1941)用一種有莢膜、毒性強的和一種無莢膜、毒性弱的肺炎雙球菌對老鼠做實驗。他把有莢病菌用高溫殺死後與無莢的活病菌一起注人老鼠體內,結果他發現老鼠很快發病死亡,同時他從老鼠的血液中分離出了活的有莢病菌。這說明無莢菌竟從死的有莢菌中獲得了什麼物質,使無莢菌轉化為有莢菌。這種假設是否正確呢?格里菲斯又在試管中做實驗,發現把死了的有莢膜菌與活的無莢膜菌同時放在試管中培養,無莢膜菌全部變成了有莢膜菌,並發現使無莢膜菌長出蛋白質莢膜的就是已死的有莢膜菌殼中遺留的核酸(因為在加熱中,莢膜中的核酸並沒有被破壞)。格里菲斯稱該核酸為"轉化因子"。 1944年,美國細菌學家艾弗里(1877--1955)從有莢膜菌中分離得到活性的「轉化因子」,並對這種物質做了檢驗蛋白質是否存在的試驗,結果為陰性,並證明「轉化因子」是DNA。但這個發現沒有得到廣泛的承認,人們懷疑當時的技術不能除凈蛋白質,殘留的蛋白質起到轉化的作用。 美籍德國科學家德爾布呂克(1906--1981)的噬菌體小組對艾弗里的發現堅信不移。因為他們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了噬菌體的形態和進入大腸桿菌的生長過程。噬菌體是以細菌細胞為寄主的一種病毒,個體微小,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它。它像一個小蝌蚪,外部是由蛋白質組成的頭膜和尾鞘,頭的內部含有DNA,尾鞘上有尾絲、基片和小鉤。當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先把尾部末端扎在細菌的細胞膜上,然後將它體內的DNA全部注人到細菌細胞中去,蛋白質空殼仍留在細菌細胞外面,再沒有起什麼作用了。進入細菌細胞後的噬菌體DNA,就利用細菌內的物質迅速合成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從而復制出許多與原噬菌體大小形狀一模一樣的新噬菌體,直到細菌被徹底解體,這些噬菌體才離開死了的細菌,再去侵染其他的細菌。 1952年,噬菌體小組主要成員赫爾希(1908一)和他的學生蔡斯用先進的同位素標記技術,做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他把大腸桿菌T2噬菌體的核酸標記上32P,蛋白質外殼標記上35S。先用標記了的T2噬菌體感染大腸桿菌,然後加以分離,結果噬菌體將帶35S標記的空殼留在大腸桿菌外面,只有噬菌體內部帶有32P標記的核酸全部注人大腸桿菌,並在大腸桿菌內成功地進行噬菌體的繁殖。這個實驗證明DNA有傳遞遺傳信息的功能,而蛋白質則是由 DNA的指令合成的。這一結果立即為學術界所接受。 幾乎與此同時,奧地利生物化學家查加夫(1905--)對核酸中的4種鹼基的含量的重新測定取得了成果。在艾弗里工作的影響下,他認為如果不同的生物種是由於DNA的不同,則DNA的結構必定十分復雜,否則難以適應生物界的多樣性。因此,他對列文的"四核苷酸假說"產生了懷疑。在1948- 1952年4年時間內,他利用了比列文時代更精確的紙層析法分離4種鹼基,用紫外線吸收光譜做定量分析,經過多次反復實驗,終於得出了不同於列文的結果。實驗結果表明,在DNA大分子中嘌吟和嘧啶的總分子數量相等,其中腺嘌吟A與胸腺嘧啶T數量相等,鳥嘌吟G與胞嘧啶C數量相等。說明DNA分子中的鹼基A 與T、G與C是配對存在的,從而否定了"四核苷酸假說",並為探索DNA分子結構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依據。 1953年4月25日,英國的《自然》雜志刊登了美國的沃森和英國的克里克在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的研究成果:DNA雙螺旋結構的分子模型,這一成果後來被譽為20世紀以來生物學方面最偉大的發現,標志著分子生物學的誕生。 沃森(1928一)在中學時代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孩子,15歲時便進入芝加哥大學學習。當時,由於一個允許較早人學的實驗性教育計劃,使沃森有機會從各個方面完整地攻讀生物科學課程。在大學期間,沃森在遺傳學方面雖然很少有正規的訓練,但自從閱讀了薛定愕的《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面貌》一書,促使他去"發現基因的秘密"。他善於集思廣益,博取眾長,善於用他人的思想來充實自己。只要有便利的條件,不必強迫自己學習整個新領域,也能得到所需要的知識。沃森22歲取得博士學位,然後被送往歐洲攻讀博士後研究員。為了完全搞清楚一個病毒基因的化學結構,他到丹麥哥本哈根實驗室學習化學。有一次他與導師一起到義大利那不勒斯參加一次生物大分子會議,有機會聽英國物理生物學家威爾金斯(1916--)的演講,看到了威爾金斯的DNAX射線衍射照片。從此,尋找解開DNA結構的鑰匙的念頭在沃森的頭腦中索回。什麼地方可以學習分析X射線衍射圖呢?於是他又到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學習,在此期間沃森認識了克里克。 克里克(1916一2004)上中學時對科學充滿熱情,1937年畢業於倫敦大學。1946年,他閱讀了《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面貌》一書,決心把物理學知識用於生物學的研究,從此對生物學產生了興趣。1947年他重新開始了研究生的學習,1949年他同佩魯茲一起使用X射線技術研究蛋白質分子結構,於是在此與沃森相遇了。當時克里克比沃森大12歲,還沒有取得博士學位。但他們談得很投機,沃森感到在這里居然能找到一位懂得DNA比蛋白質更重要的人,真是三生有幸。同時沃森感到在他所接觸的人當中,克里克是最聰明的一個。他們每天交談至少幾個小時,討論學術問題。兩個人互相補充,互相批評以及相互激發出對方的靈感。他們認為解決DNA分子結構是打開遺傳之謎的關鍵。只有藉助於精確的X射線衍射資料,才能更快地弄清DNA的結構。為了搞到DNAX射線衍射資料,克里克請威爾金斯到劍橋來度周末。在交談中威爾金斯接受了DNA結構是螺旋型的觀點,還談到他的合作者富蘭克林(1920一1958,女)以及實驗室的科學家們,也在苦苦思索著DNA結構模型的問題。從1951年11月至1953年4月的18個月中,沃森、克里克同威爾金斯、富蘭克林之間有過幾次重要的學術交往。 1951年11月,沃森聽了富蘭克林關於DNA結構的較詳細的報告後,深受啟發,具有一定晶體結構分析知識的沃森和克里克認識到,要想很快建立 DNA結構模型,只能利用別人的分析數據。他們很快就提出了一個三股螺旋的DNA結構的設想。1951年底,他們請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來討論這個模型時,富蘭克林指出他們把DNA的含水量少算了一半,於是第一次設立的模型宣告失敗。 有一天,沃森又到國王學院威爾金斯實驗室,威爾金斯拿出一張富蘭克林最近拍制的「B型」DNA的X射線衍射的照片。沃森一看照片,立刻興奮起來、心跳也加快了,因為這種圖像比以前得到的「A型」簡單得多,只要稍稍看一下「B型」的X射線衍射照片,再經簡單計算,就能確定DNA分子內多核苷酸鏈的數目了。 克里克請數學家幫助計算,結果表明源吟有吸引嘧啶的趨勢。他們根據這一結果和從查加夫處得到的核酸的兩個嘌吟和兩個嘧啶兩兩相等的結果,形成了鹼基配對的概念。 他們苦苦地思索4種鹼基的排列順序,一次又一次地在紙上畫鹼基結構式,擺弄模型,一次次地提出假設,又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假設。 沃森(左)和克里克
有一次,沃森又在按著自己的設想擺弄模型,他把鹼基移來移去尋找各種配對的可能性。突然,他發現由兩個氫鍵連接的腺膘吟一胸腺嘧啶對竟然和由3個氫鍵連接的鳥嘌吟一胞嘧啶對有著相同的形狀,於是精神為之大振。因為嘌吟的數目為什麼和嘧啶數目完全相同這個謎就要被解開了。查加夫規律也就一下子成了 DNA雙螺旋結構的必然結果。因此,一條鏈如何作為模板合成另一條互補鹼基順序的鏈也就不難想像了。那麼,兩條鏈的骨架一定是方向相反的。 經過沃森和克里克緊張連續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DNA金屬模型的組裝。從這模型中看到,DNA由兩條核苷酸鏈組成,它們沿著中心軸以相反方向相互纏繞在一起,很像一座螺旋形的樓梯,兩側扶手是兩條多核苷酸鏈的糖一磷基因交替結合的骨架,而踏板就是鹼基對。由於缺乏准確的X射線資料,他們還不敢斷定模型是完全正確的。 富蘭克林
下一步的科學方法就是把根據這個模型預測出的衍射圖與X射線的實驗數據作一番認真的比較。他們又一次打電話請來了威爾金斯。不到兩天工夫,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就用X射線數據分析證實了雙螺旋結構模型是正確的,並寫了兩篇實驗報告同時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爾金斯獲得了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而富蘭克林因患癌症於1958年病逝而未被授予該獎。 20世紀30年代後期,瑞典的科學家們就證明DNA是不對稱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用電子顯微鏡測定出DNA分子的直徑約為2nm。
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後,極大地震動了學術界,啟發了人們的思想。從此,人們立即以遺傳學為中心開展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首先是圍繞著4 種鹼基怎樣排列組合進行編碼才能表達出20種氨基酸為中心開展實驗研究。1967年,遺傳密碼全部被破解,基因從而在DNA分子水平上得到新的概念。它表明:基因實際上就是DNA大分子中的一個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在這個單位片段上的許多核苷酸不是任意排列的,而是以有含意的密碼順序排列的。一定結構的DNA,可以控制合成相應結構的蛋白質。蛋白質是組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生物體的性狀主要是通過蛋白質來體現的。因此,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在此基礎上相繼產生了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工程等,這些生物技術的發展必將使人們利用生物規律造福於人類。現代生物學的發展,愈來愈顯示出它將要上升為帶頭學科的趨勢。

『陸』 為什麼每次我不經意看手機時間都帶4字,這種情況都持續兩年多的很是困擾,運氣也不好,都覺得邪門,

1、4是一個網路用語,在新一代的網路語言中,人們將4理解為除了2還是2,2上加2,而2可以理解為「笨」、「傻」的意思,而且4讀起來像中國的「死」(特別是四川話),所以「4」這個數字很不吉利,也象徵著命月派。一切的附加寓意僅在於每個人的個人理解。
2、4僅是一個數字,本身並無必然關聯寓意,一切的附加寓意僅在於每個人的個人理解。譬如:我國的古文化中,四字是吉利的數字。有好多帶四的詞語,比如:四季平安、四世同堂、四平八穩、四喜丸子、四面楚歌等等。此類解釋不勝枚舉。
3、「是」的意思因為漢字「是」的諧音也是4,所以在網路的通訊聊天中,有些人為了輸入速度,把4代替「是」,如「4啊4啊」。


其他的資料。
1、4,數字,(發音:中文sì,讀第四聲。英文four),是3與5之間的自然數,也是正整數、偶數、有理數。
2、4是正整數中最小的合數,是2的2倍。它也是一個平方數。
3、偶數,是一個阿拉伯數字。4是一個簡單的阿拉伯數字。
4、最小的合數,共有3個因數。
5、第一個合成數,其因子有:1,2,4。
6、2的平方數。
7、第3個高合成數。
8、第3個半質數。
9、高度合成數。

您說的你碰到的這些情況只是湊巧而已,所以千萬不用多想給自己徒增不必要的煩惱,祝您生活愉快。

『柒』 古羅馬人為什麼用尿液洗衣服

有關於古代的奇葩事情還真是用上一千零一夜也說不完,那麼說起古羅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古羅馬的斗獸場,是的,古羅馬的收入一半都來自於斗獸場,雖然他們的收入是挺多的,但是,這就有一個奇葩的傳聞就是古羅馬人用不起水,就是用尿液來洗衣服和干一些私事,不過,在我看來我認為古羅馬的人並非就是用尿液來洗的衣服,原因有以下兩點。


『捌』 怎麼向小學生解釋轉基因生物

轉基因(GM)農作物和食品是英國媒體長盛不衰的話題。像伊拉克戰爭之
類的大事,也不過占據一時風光,仗打完了也就漸漸歇氣。轉基因問題卻可以沒
完沒了的談下去,我在倫敦居住期間就經常感到,若有哪個星期報紙、電視或網
絡上不出現幾條關於轉基因作物的新聞,簡直就要算意外的平靜。各大連鎖超市
無不宣稱自身品牌的產品不以轉基因農產品為原料,連後街上的肯德基快餐店也
特意貼出告示,保證本店產品決不含轉基因成分。考慮到肯德基來自世界第一轉
基因食品大國美國,如此加意聲明或許是有必要的,雖然每次看見這告示我都想
「沒事,俺一點也不在乎」——相比起來,我更擔心高脂肪油炸食品對健康的種
種不利。

不過,我不在乎,美國人似乎也不在乎,很多英國人卻在乎得厲害。在超市
買菜與人閑聊,就曾恭聽一位英國老太太批判這種「反自然的東西」、推崇「有
機食品」(英國人將不用化肥和殺蟲劑的農產品稱為Organic Food,即「有機食
品」,比普通食品貴不少。我一向以為,以「有機」這個詞原本的含義而論,這
名字委實不通得很)。雖然我寫起文章來一直傾向於支持轉基因食品、以至朋友
開玩笑說我有「媒體偏見」,這種情形下卻實在沒勇氣去向老太太從頭解釋轉基
因的原理或否認上帝的威權,只違心地唯唯,充其量小心地抗辯一句「現在還沒
發現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的證據……」。面對這樣的公眾,一心想推行轉基因
作物商業化種植的布萊爾政府,自然更覺得麻煩頭痛了吧。

大西洋兩岸

世界第一種轉基因植物誕生於1983年,是能耐受抗菌素的煙草。199
3年,一種軟化成熟較慢、保存期長的西紅柿成為美國也是世界第一種投入商業
種植的轉基因作物。1996年,英國超市貨架上首次出現了轉基因西紅柿醬。
也是在這一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將抗除草劑大豆投放市場,歐洲批准進口。很快,
轉基因成分出現在英國市場上的許多食品中,從土豆片到義大利面。如果算上那
些飼料中含有轉基因玉米或大豆的動物的肉製品,轉基因食品種類還要多。英國
人愛吃的乾酪,有的也用上了轉基因凝乳酶。

與轉基因食品一起到來的,還有反對轉基因的呼聲和思潮,歐洲公眾忽然發
現轉基因不再是「綠色和平組織在某個遙遠的國家抗議」之類與自己無關的事了。
1998年歐盟暫停批准新的轉基因農產品上市,形成事實上的「轉基因禁令」,
更加深了公眾心目中「轉基因食品有問題」的印象(雖然,考慮到歐盟農業競爭
力弱於美國、農產品嚴重過剩而每年農業補貼開支龐大的狀況,歐美在轉基因產
品貿易上的恩怨,並不是「自然」、「環保」或「健康」這樣簡單的標簽可以歸
納)。抵觸情緒之激烈,又以英國為甚。

目前,美國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3900萬公頃,居世界首位,其次是
阿根廷1350萬公頃、加拿大350萬公頃、中國210萬公頃,拉美、澳大
利亞和亞洲、歐洲其它一些國家有零星種植。「轉基因程度」最高的作物是大豆,
佔到全球大豆總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棉花、玉米和油菜。但轉基因作物
的商業化種植一直沒有在歐洲發展起來,至今只有德國、西班牙等略微進行了一
點嘗試。在英國,政府努力了好幾年,仍未使國內輿論環境有所改善,僅有的試
驗田還經常受到反對人士的沖擊和毀壞。

燙手的政治土豆

英國工黨於1997年贏得大選,以富有活力的清新形象上台執政。前輩同
事曾經去采訪當時大選前兩黨的年會,說氣氛確實大不相同,保守黨大有日薄西
山死氣沉沉之感,而工黨群情激奮志在必得,一看便知誰會獲勝。布萊爾當政後,
在保持經濟穩定、增強國際影響力、發展科研和教育方面也確實有一些成效,於
2002年順利連任。對於生物技術和歐元兩大典型問題,與保守黨的保守態度
相比,工黨的確顯得較為開放和實用。政府從來不掩飾對包括生物技術的支持和
重視,希望它成為提升英國科技和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發展轉基因農業
的努力格外不順利。

英國的第一波「轉基因躁狂」出現在1998年。當年秋天,當時任職於蘇
格蘭羅伊特研究所的科學家普斯陶伊在一部電視紀錄片中聲稱,他的一項尚未發
表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轉基因土豆10天後,其腎臟、脾和消化道出現損傷,
免疫系統也遭到破壞,而破壞免疫系統的正是轉基因成分。本來就對轉基因問題
相當緊張的歐洲公眾,感覺是預言中的災難終於到來,英國更是輿論大嘩。當年
歐盟決定限制轉基因產品,即與此事有關。普斯陶伊在披露此事後48小時,即
因為這項研究 「證據不足」被研究所暫時停職,很快又被強迫退休。1999
年2月,號稱包括基因工程專家、毒物學家和醫學家等在內的、來自14個國家
的20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對普氏表示支持。這更為普氏樹立起一種陰謀受
害者的悲劇英雄形象,成為煤體大炒特炒的題材,政府的轉基因政策受到空前壓
力。

與此同時,科學大臣賽恩斯伯里勛爵捲入了另一場轉基因糾紛,也給政府蒙
上陰影。賽恩斯伯里被指責在生物技術企業擁有股份,這與政府官員的角色存在
公私利益沖突。賽恩斯伯里當即發表聲明,表示該公司的確擁有一項與轉基因食
品某關鍵基因相關的專利,但他在這其中的利益,連同他在英國大型連鎖超市—
—賽恩斯伯里氏超市(Sainsbury』s)的股份,都在進入政府時移交給了秘密的
獨立託管人,自己並不能過問。而且,他雖是內閣生物技術委員會的一員,但向
來並不參與同轉基因有關的政府決策和討論,也不參與任何會影響到賽氏超市利
益的決策。

此時,布萊爾頂住輿論壓力發表聲明,表示信任科學大臣的廉潔公正,並繼
續支持轉基因食品。他說,禁止轉基因食品是「極端愚蠢的」,自己就吃轉基因
食品,並不擔心會影響健康。這無可避免地讓人們聯想到,幾年前保守黨當政時
瘋牛病危機期間,農業大臣當眾與女兒同吃牛肉漢堡包,以彰顯英國牛肉安全,
安撫公眾情緒。但漢堡秀的效果並不見佳,瘋牛病作為英國近年來遭受的最嚴重
災難,給公眾留下了極其糟糕的回憶。此次首相以身作則吃轉基因食品,一樣—
—或許更加 ——缺乏號召力。

還是科學界緩解了這場危機。當年5月,英國皇家學會宣布,該學會組織的
六人專家組經詳細評估發現,普斯陶伊的轉基因土豆研究充滿漏洞,根本無法從
中得出任何證明轉基因食品對健康有害的科學結論。普氏的研究沒有經過同行評
議、沒有發表在學術雜志上,卻率先向媒體公布,後來也僅僅是因為成了熱點問
題才被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出來供大家探討,並未得到認同。所謂的20名
科學家據披露也多與普氏過往甚密,其聲明是否客觀公正也頗有問題。雖然這場
土豆風波中轉基因食品給公眾的負面印象並不能全部消除,但至少,環保組織在
聲稱「轉基因食品可能危害健康」時,不能拿這個來說事了。

危機期間,布萊爾一邊鏗鏘有力地聲稱政府理當抵制媒體以及保守黨的「偽
善和完全的機會主義」,一邊可憐兮兮地訴說自己對眼下的轉基因爭論感到「泄
氣」,抱怨多數人只是拍腦袋想當然,並不以充分的知識為基礎進行討論。如果
他知道這個問題還要這樣爭論好幾年、看情況會爭到他的第二任期結束還不算完,
或許他會覺得自己泄氣得太早了些。

毛毛蟲和玉米田

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人士,所用理由主要有三種:1)轉基因食品可能對人體
健康有害,例含有意想不到的有毒物質或新型過敏源。2)自身能製造殺蟲毒素
的轉基因作物,可能毒害並非害蟲的其它生物。3)轉基因作物可能與野生的親
緣作物雜交,造成「基因污染」。恰好這三個方面,各有一項知名度頗高的、但
說服力不強甚至堪稱烏龍的研究,分別與土豆、毛蟲和玉米有關。其中普斯陶伊
的土豆已不再被當作論據提起。迄今並無其它研究表明轉基因食品有害健康;美
國人吃了十來年轉基因食物,也不曾見出什麼大事。食物中的DNA進入人體後
會分解,無論是「天然」的還是轉來的基因,下場都一樣,於健康無益亦無損,
相信「吃基因補基因」的核酸營養與擔憂吃下基因會出現問題,同樣地沒有根據。
至於過敏源控制,轉基因作物的開發者們已經考慮到這一點,不從那些易引起過
敏的食物中提取需要轉入的基因。轉基因食品上市,都要經過比傳統食品更嚴格
的毒性和過敏檢測。若管理得宜,轉基因食品並不會比普通食品更易引起過敏。

目前種植的轉基因玉米,以瑞士諾華和美國孟山都等公司共同開發的Bt轉
基因玉米為最。它被植入了一種來自細菌的基因,可以產生有效殺死害蟲玉米螟
的蛋白質。但這是否也會影響到其它昆蟲?1999年5月,美國康奈爾大學的
昆蟲學家約翰·羅西等人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發現Bt轉基因玉
米花粉對美洲王蝶的幼蟲有害,放養在塗有Bt轉基因玉米花粉的苦苣菜葉上的
毛蟲,發育遲緩、死亡率高。這被視作轉基因作物危害生態環境的證據,美洲王
蝶一時成了反對轉基因的環保組織的招牌。但一些科學家當即指出,這項研究里
的實驗室環境與自然環境差異很大,在自然界中,轉基因花粉濃度遠不像實驗條
件下那麼高,再說天然環境下的王蝶幼蟲也不吃玉米花粉。法國國家農藝學研究
所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經過2年多的研究,於2002年正式發表論文,
指出在自然界中王蝶幼蟲並不會受Bt玉米花粉的毒害。此外,在傳統農業中,
農民要大量噴灑殺蟲劑來控制玉米螟,殃及其它昆蟲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有關玉米的另一個故事發生在墨西哥。那裡是玉米的故鄉,當地人種植玉米
已經有幾千年歷史,到現在墨西哥還有許多種類的野生玉米,被稱為世界玉米多
樣性的中心。為了保護這重要的天然資源,1998年起墨西哥就規定,暫不種
植轉基因玉米。2001年1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兩位科學
家在《自然》雜志上發表文章說,轉基因玉米已經「入侵」墨西哥,污染了當地
玉米品種。他們把墨西哥瓦哈卡山區採集的野生玉米樣本與美國孟山都公司的轉
基因玉米及確信未被污染的天然玉米進行了比較,發現一部分野生玉米樣本受到
了轉基因玉米的DNA片斷的污染。據稱這些DNA出現在了玉米基因組的不同
位置,可能破壞其它基因的功能。研究者猜測,污染來自美國的糧食援助。圍繞
此事產生了激烈的爭論,反對轉基因作物者自然聲稱找到了基因污染的證據,一
些科學家卻對這項研究的可靠性提出質疑,認為實驗中用於放大DNA樣本的技
術有問題,得出的結果是一種假象。兩位研究者提供了新數據,但仍不能服眾。
爭來爭去,估計《自然》的編輯也心裡發毛,2002年4月,雜志正式承認現
有證據「不足以表明發表原始論文是合適的」,還把兩位作者支持自己結論的新
論文和另兩篇質疑這項研究的文章同時發表,讓讀者自行判斷。這在該雜志在辦
刊133年的歷史中是極為罕見的。

別煩我,王子殿下

在英國積極活動著的反轉基因組織頗有不少,包括有著國際知名度的綠色和
平組織,有權有勢的「英國自然」組織(它是野生動植物問題方面的政府顧問),
經常在媒體上露面並組織抗議活動的「地球之友」等等。還有一些手段激烈的反
對者,幾乎每年都要來那麼幾回穿著消毒服般的白大褂沖進試驗田搗毀轉基因作
物的抗議活動,盡管法官通常並不會因為有「保護環境」的理由就不追究他們破
壞他人財物的責任。在這些人士的心目中,轉基因作物已經完全被妖魔化了,連
試驗都是不可以的。他們喜歡以極端的形象引起公眾注意,比如一片青蔥的田地
里,一位披黑袍的死神,扛著刃上染血的大鐮刀,這樣的大照片放在報紙頭版上,
的確很有視覺沖擊力。不過,最輕易地喚起英國公眾認同的,可能還不是他們,
而是王儲查爾斯。

雖然做夠了花邊新聞的主角和童話王妃的陪襯,查爾斯王子在英國的人望畢
竟非同尋常。他對環境問題——以及科學問題——相當關心,雖然在有些人看來
可能他還是不關心的好。與曾被邀請去給英國科學促進會年會做開幕演講的妹妹
安妮公主不同,查爾斯王子在談論科學時,往往宗教氣多過科學氣,經常惹得科
學家很不高興。他是英國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人士中地位最顯赫、活動也最賣力的
一個。我剛到英國時,師兄帶我去超市買菜,向我解釋什麼是有機食品時,就說
到查爾斯王子反對轉基因而大力推崇有機食品,他的農場種植並出售有機產品,
據說雖然昂貴但「賣得還不錯」。我當時就以記者之心度王子之腹,疑心這其中
有利益原因。

不管怎樣,查爾斯王子的宣傳與英國公眾的情緒互相作用,效果是十分強烈
的——即使是「決不吃任何含DNA的食物」這樣的蠢話,由他在電視上說出來,
還是會有市場。1999年4月,他授權BBC發布了自己撰寫的反轉基因的文
章,表示自己理解基因技術會帶來醫葯、農業和環境方面的巨大利益,但更多地
表示了對健康和環境損害的擔憂,並且說,把不能自然交叉繁殖的物種的遺傳物
質混到一起,觸犯了「上帝的專屬領域」。2000年5月,查爾斯王子在BB
C的一個關於可持續發展的講座中,對現代科學進行了一番批判,其中自然少不
了抨擊轉基因食品,誇獎有機農業是多麼的「自然」。這使許多科學家感到不滿。
進化生物學家、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措辭恭敬地把他未
來的國王狠狠刻薄了一頓。道金斯說,科學不相信直覺,而農業自誕生以來就是
人類對物種進行干預、選擇的行為,並不是什麼「自然」的東西,如果說扮演上
帝,我們扮演上帝已經有好多個世紀了。他還說,過分關注轉基因作物可能存在
的風險,會分散人們的注意力,讓一些需要解決的實在危險淹沒在「轉基因,轉
基因,轉基因,轉基因,轉基因,轉基因!」(GM GM GM GM GM GM!)的聒躁
中(見本期《不要拒絕科學》)。

道金斯在公開信最後推薦查爾斯去讀美國科學家卡爾·薩根的著作《魔鬼出
沒的世界——科學:照亮黑暗的蠟燭》。不曉得他有沒有照做——據我揣測是沒
有。他的態度似乎一點也沒變。2002年6月,查爾斯在德國接受一家私人組
織頒布發的環境保護獎項時,又談了一通轉基因作物的危險。第二天,英國皇家
學會副會長帕特里克·貝特森毫不客氣地對媒體說,王子對轉基因的態度完全是
「歇斯底里症的表現」。他說,迄今並無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存在危害,查爾斯
的歇斯底里 「使我失去了購買產品的選擇權」。英國王室也看不下去查爾斯的
做法,據說女王為此曾找他談過話,妹妹安妮公主和老爸菲利浦親王則在媒體上
公開批評,說他又不是生物學專家,這樣攻擊轉基因食品是不對的。

GM GM GM GM GM GM!

政府、科學界、生物技術公司、環保組織、社會名流和公眾,由這些方面所
參與的、關於轉基因的拉鋸戰,在英國媒體上一直沒消停過。2003年7月,
歐洲議會通過關於轉基因食品的新法規,5年來的轉基因凍結政策有裂冰跡象。
此時,英國政府組織的「轉基因全民大討論」正跟天氣一樣火熱,而首相的戰略
小組發表報告說,長遠來看,轉基因作物對促進英國經濟發展和增進公眾健康有
巨大潛力,但轉基因農業的效益在短期內體現不出來;轉基因作物在未來能取得
什麼樣的收益,依賴於公眾的態度和管理機構應付不確定因素的能力。

1999年11月,英國政府決定暫不考慮轉基因作物的商業種植事宜,同
時進行大規模的科學試驗,考察轉基因作物對局部環境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簡單
地說,就是對農田雜草和蟲子的影響。試驗報告於2003年10月16日出爐,
將對2004年政府考慮是否對轉基因作物商業種植開禁提供重要依據。報告公
布之前,民意統計表明情形並不樂觀,據稱6~9月份的大討論中,4萬份公眾
回應顯示,僅有2%的英國人樂於吃轉基因食品,堅決不吃的有86%。就在1
0月13日,反對者還在倫敦舉行了抗議遊行,他們從全國農會總部走到唐寧街
和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遞交反對轉基因作物的文件。為了吸引注意,遊行
中很有些特立獨行的傢伙:一位有機農業農場主從蘇格蘭北部過來,騎著車拖著
一口棺材;一名作家則從北約克郡步行到倫敦。

試驗的結果出乎人們意料: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而是有好有壞的。這項
迄今世界最大規模的同類試驗,耗資550萬英鎊,動用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數
百塊農田,涉及的作物包括轉基因油菜、甜菜和玉米。科學家對試驗田共進行了
4000次考察,採集了50萬粒草籽,收集了150萬個無脊椎動物。結果發
現,在轉基因油菜和甜菜田裡,雜草量和蝸牛、甲蟲、蝴蝶等動物數量比相應的
傳統農田少很多,玉米田的情況卻恰好相反。為生態環境考慮,在保證產量的前
提下,雜草和蟲子還是多一些比較好。那麼這試驗結果究竟說明什麼?報告公布
次日,英國幾份大報的不約而同地以此為頭條新聞。《獨立報》和《每日郵報》
等說這「敲響了轉基因作物的喪鍾」,《衛報》發表了一則漫畫,伊甸園里的夏
娃看著樹上的蘋果對蛇說「好吧,只要不是轉基因的」。但《每日電訊報》倒並
不認為這顯示了生物大毀滅的前景,認為反轉基因的情緒根本原因在於畏懼新事
物。「地球之友」組織說,這是「對英國鄉村的黑色警告」。但支持者則認為,
這顯示如果管理得當,轉基因作物是可以對環境有好處的。

對此,皇家學會主席梅勛爵11月說,支持和反對轉基因作物的雙方,都把
這次試驗結果往對自己有利的一方面解釋,「有選擇、有偏見」,雙方都說自己
贏了。他說,試驗實際上體現,轉基因農業可以比傳統農業對生物多樣性更有利,
也可以更糟糕,這取決於具體的運用方式。簡單地說轉基因是好的或壞的,未免
過於簡單。農業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並不在於轉基因本身,而在於耕作方法,
例如使用除草劑的策略。大家應該把關注的目標由是不是轉基因轉向更廣泛的農
業問題,一起探討現代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聽起來像各打五十大板,不過,
仔細咂摸一下,真是相當巧妙的措辭。

科學界與政府支持而很多公眾反對,最終還是立法通過,這樣的例子在英國
並不是沒有:2000年底,下議院就通過法案,在歐洲國家中率先允許使用人
類早期胚胎幹細胞進行醫學研究。在保護科研活動尤其是生物和醫學研究方面,
布萊爾一直表現得很強硬,對一些人士搗毀轉基因試驗田、沖擊醫學實驗室的行
為大為惱火,表示決不能忍受合法科研受到干預。不過,轉基因作物的商業種植
更多涉及經濟而非科學,首相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也已經把國內公眾得罪了不少。
轉基因問題的命運,是會像幹細胞法案那樣,還是像歐元那樣呢?這個還不大好
說。

『玖』 白醬義大利面怎麼做

用料
麵粉 1勺
蛋黃 一個
跟麵粉等重的黃油
牛奶或鮮奶油 1杯(250ml)
肉豆蔻粉 1/4勺
瑞士乳酪(可選) 1勺
月桂葉 1片
洋蔥 半個
百里香或洋香菜 兩支

意麵
口蘑 6個
火腿 三片
黑胡椒
帕馬森乾酪 1勺
白醬意麵的做法
牛奶用小鍋開最小火加熱,將洋蔥和香草,月桂葉放進去,放一小撮鹽和1/4勺肉豆蔻粉,加熱牛奶至快要到略微燙手的時候關火(否則牛奶會起皮),靜置,待牛奶溫度退下之後取出牛奶里的香草和洋蔥,加入蛋黃,攪拌均勻

蘑菇和火腿切好,切好後可以燒水煮意麵,水裡加一撮鹽

另起一鍋,融化黃油,加入1勺麵粉(黃油的量要跟麵粉等重),用小火慢慢攪拌直至麵糊狀,等待起泡,讓它起泡大約兩分鍾

此時可以把剛才煮好的牛奶液分次加入到麵糊中,一次加一點,慢慢攪拌,待麵粉完全吸收牛奶再加下一次,注意一定要分次加入,這樣可以去除醬汁里的生麵糊味道,麵粉也會更好的吸收水分

牛奶全部加完後已經變成很稀釋的狀態,此時加入一勺切碎的瑞士乳酪,繼續小火攪拌,直到牛奶沸騰開始冒泡,白醬就做好了,關火,但不要離火,中途可以過來攪拌防止起皮

煮牛奶的過程中另起一鍋融化一小塊黃油,小火翻炒炒蘑菇和火腿

此時意麵差不多煮好,瀝干水分(別過涼水),將意麵,超好的蘑菇和火腿一起加入到煮好的白醬中,小火翻炒一分鍾,讓醬均勻的裹在蔬菜和面上
盛盤,撒上帕馬森乾酪和黑胡椒,吃

小貼士
1.關於醬汁的濃稠度的問題,如果喜歡稀釋的一點的話,一杯牛奶配一勺麵粉,偏愛稠一點的,一杯水配1.5勺麵粉
2.煮醬的時候一定要全程小火且不停攪拌,否則很容易糊掉或者結塊
跪求採納!!!跪求採納!!!跪求採納!!!

閱讀全文

與泰拉瑞亞義大利面怎麼合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槍擊案從哪裡來 瀏覽:479
美國人去印度有多少 瀏覽:506
印尼盾工資多少 瀏覽:792
印尼盾2條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39
印尼四紋虎在哪裡 瀏覽:582
large相當於中國哪個國家 瀏覽:476
中國工程院院士怎麼獲得 瀏覽:447
談談你的中國夢是什麼 瀏覽:710
印尼椰子什麼時候開花 瀏覽:986
塔是從哪裡傳入中國的 瀏覽:47
伊朗死的是什麼級別 瀏覽:150
印尼巴士什麼時候更新 瀏覽:580
英國外國人什麼工作多 瀏覽:633
中國最早村莊是哪個 瀏覽:361
印度多少個少數民族服裝 瀏覽:266
脫歐如何投資英國 瀏覽:862
義大利阿利卡灶具怎麼樣 瀏覽:242
葡萄牙跟伊朗怎麼買 瀏覽:377
在印度為什麼不能玩手機 瀏覽:102
為什麼海灣國家和伊朗不和 瀏覽: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