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一戰中義大利為什麼退出同盟國

一戰中義大利為什麼退出同盟國

發布時間:2022-08-21 11:49:11

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為什麼要轉投協約國,又是以什麼為借口背離同盟國的

義大利原本是同盟國成員,開始觀望,後見戰爭對同盟國不利,轉而加入協約國作戰.1915年5月,義大利因為英法答應在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西亞,於是投向協約國一方,對同盟國宣戰。一戰爆發後,協約國全部滿足了義大利領土方面的要求。一戰爆發後,義大利借口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沒有同義大利磋商,宣布「中立」,企圖以參戰為條件,與交戰雙方討價還價,以便獲得更多的好處。後來,協約國滿足了義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別是答應給義大利的土地比德國許諾給義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國還借給義大利一大筆債款,於是,1915年5月,義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正式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
義大利的倒戈,打破了力量的平衡,導致了同盟國的戰敗。

Ⅱ 在「一戰」中同盟國失敗的原因

1、經濟劣勢 :

德奧集團在經濟實力方面屈於劣勢。與同盟國相比,協約國在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方面都佔有優勢。 英國的海上封鎖,成功地遏制了德奧集團從美國取得各種急需的物資。 協約國擁有更多的殖民地和附屬國。

2、戰略失誤:

德國的「施里芬計劃」過低估計了對手的實力,最終速戰速決戰略失敗,被拖入了兩線作戰、陣地戰、持久戰的泥潭,導致德國失敗。

3、內部矛盾:

長達數年的世界大戰,加劇了交戰國內部的各種矛盾,這在同盟國集團各國表現得更為明顯。同盟國各國普遍發生革命和起義。奧匈帝國出現民族獨立運動,導致了帝國的解體。德國爆發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國際力量對比不利於同盟國:

戰爭初期,日本參戰,德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勢力范圍皆失。義大利倒戈,同盟國失去一個重要的盟國。

在交戰雙方處於僵持階段,美國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給協約國增加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砝碼。協約國方面獲得了大量兵力和戰爭物資的補充,一批國家加入到協約國一邊,進一步增強了協約國的實力。

戰爭背景:

19世紀末20年代初,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和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圍繞著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紛繁復雜,但基本矛盾有三對,即法德矛盾、俄奧矛盾和英德矛盾。

1、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銳。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失去了原來在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國內各個階層一致要求報仇雪恨,德國為了防止法國東山再起,極大擴充軍備。

2、俄奧矛盾

俄奧矛盾的表現是在對巴爾干半島的爭奪上。多年來,俄羅斯打著大斯拉夫主義的旗號,向巴爾干半島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區進行擴展,地處中歐的政合國奧匈帝國也在向巴爾干半島西北部擴張,又怕在自己統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脫離奧匈帝國的統治而獨立。

3、英德矛盾

英國從它傳統的外交政策上出發,力求維持歐洲大陸勢力的均衡,既不願意德國過分強大,也不願意看到俄國的勢力在巴爾干半島過於膨脹,隨著在殖民地問題上的沖突的加劇,英德矛盾開始激化,逐漸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

(2)一戰中義大利為什麼退出同盟國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源:

1、經濟上的競爭

在1914年前後,歐洲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關稅戰和對外國市場的競爭,例如1888-1889年義大利和法國、1879-1894年俄國和德國、1906-1910年奧地利和塞爾維亞之間均爆發了關稅戰,也可說就是貿易戰。

由於19世紀後期德國的工業化速度異常迅速,德國和英國之間展開了最為關鍵的經濟競爭。1870年,英國的工業產量佔世界總工業的31.8%,德國僅佔13.2%。

但到1914年時,英國工業產量所佔比例已經下降到14%,而德國則略微上升到了14.3%,稍大於英國所佔比例。德國工業產量的這一短時激增意味著它同英國在海外市場上的競爭十分激烈。

2、殖民地的爭奪

由於歐洲列強竭力尋求新的殖民地,以確保剩餘資本和剩餘產品有海外市場,經濟上的競爭和國內的困難還激起了對殖民地的爭奪,所以,他們特別積極,要求建立一個與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相稱的帝國。

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標對准了葡萄牙、荷蘭和比利時這樣一些小國的富裕的殖民地,並堅決認為德國還必須擁有「顯要的地位」。但是,德國人發現,他們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地區都受到了英國遼闊的殖民地的阻擋;他們痛罵英國人是「站著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然而,殖民地競爭不只限於英國和德國。19世紀後期,幾乎所有的強國都捲入了這場絕對統治權的爭奪。

因此,他們在一個又一個地區再三發生沖突:英國和德國在東非和西北非、英國和法國在暹羅和尼羅河流域、英國和俄國在波斯和阿富汗、德國和法國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繼發生了沖突。這些對殖民地的爭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30年間產生了日益緊張的氣氛。

3、相互沖突的聯盟體系

殖民地的競爭轉而又促進了相互沖突的聯盟體系的形成;這些聯盟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戰爭的到來。聯盟體系始於1879年德國宰相卑斯麥與奧匈帝國締結兩國同盟條約之時。

這是一個防禦性的盟約,旨在保護德國免受法國人的攻擊,因為法國人想收服1871年失去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這個條約還旨在保護奧匈帝國免受俄國人的攻擊,因為俄國人在巴爾干半島同奧匈帝國接連不斷的發生沖突。

1882年,兩國同盟因義大利的加入而變成了三國同盟。它的目的還是防禦:保護義大利免受法國的攻擊,因為意法兩國在突尼西亞發生了尖銳的沖突。

當時,三國同盟無論就其宗旨或盟約條款來說,都絕不是侵略性的。德國和奧匈帝國都是易滿足的國家,它們主要感興趣的是維護歐洲大陸的現狀。

4、勢不兩立的民族主義願望

第四個背景原因是歐洲被統治的少數民族不斷高漲的民族主義願望。這種願望在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是難以對付的,那裡的法國人仍不服從德國的統治。

但在中歐和東歐,它卻是一場噩夢。由於對民族自決的要求日益增長,那裡的多民族帝國正處於差不多被撕成碎片的危險之中。

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後期義大利為什麼要退出同盟國成員加入協約國成員義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是不是

因為發現同盟國要敗了所以火線起義了,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都是這么乾的,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都是戰勝國

Ⅳ 義大利,在一戰時為何背叛同盟國而投向協約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義大利加入了三國同盟, 本來義大利在歐洲大陸最主要的敵人是法國和奧地利帝國———與前者在突尼西亞、摩洛哥、利比亞等海外殖民地上存在著尖銳對立; 與後者在領土問題( 如特倫提諾和的里雅斯特) 、在爭奪勢力范圍如巴爾乾地區、亞得里亞海等方面也存在嚴重對抗。

義大利身份的轉變,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就義大利國內而言,民眾一直不滿政府與宿敵奧匈結盟的政策,資產階級也因沒有從與奧結盟中得到何種好處而對奧匈反感至極,因此一旦兩大集團開戰,義大利民眾很難接受義大利站在德奧一方作戰的主張,義大利最終必然倒向“協約國”集團。

Ⅳ 一戰中,義大利為什麼從同盟國轉為協約國

首先是義大利發現如果加入了協約國,那麼勝算更大,在此基礎上英國法國見此情景在許諾阜姆和達爾馬提亞作為條件,主要原因應該是義大利發現最後的勝利者將是協約國,因為無論什麼戰利品都是以打贏戰爭作為條件,所以要先選好輝獲勝的一方,1戰時的義大利不像2戰時的義大利,比較清楚自身的實力,明白義大利的軍隊和國力無法與歐洲列強對抗,只能是在戰爭中依附於列強然後瓜分戰利品。

Ⅵ 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為什麼後來又退出了同盟國

一戰中,義大利一開始時採取觀望態度,看形勢對協約國有利後,德國被英法俄夾擊,前途不妙時,決定參加協約國。

Ⅶ 一戰中,義大利為何叛變同盟國

因為義大利本身就是見風使舵的主 在1戰時由於協約國最終滿足了他的領土要求他就投象了協約國陣營 2戰也是第一個在軸心國中利用投降來換取不受戰後審判而投降的國家,就是有條件投降,你見2戰後有關審判義大利戰犯的報道嗎?

閱讀全文

與一戰中義大利為什麼退出同盟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歌劇天上的玫瑰產生於義大利哪裡 瀏覽:269
義大利米蘭產什麼包 瀏覽:75
義大利大學哪個專業最好 瀏覽:91
都市能源公司印尼項目進展怎麼樣 瀏覽:56
印尼什麼金屬產量 瀏覽:862
春是義大利哪個藝術家的作品 瀏覽:668
印尼深海大海參怎麼做法 瀏覽:80
中國以什麼形象崛起 瀏覽:700
越南六個團有多少人 瀏覽:800
中國品牌童裝有哪些 瀏覽:202
中國南方哪個省不下雪 瀏覽:755
義大利什麼地方不能去 瀏覽:947
印尼買精油多少錢 瀏覽:661
英國有什麼文化 瀏覽:713
中國海軍飛行員多少人 瀏覽:34
英國什麼車最多 瀏覽:758
越南的微波爐怎麼樣 瀏覽:1000
朱麗在英國是什麼水平 瀏覽:839
印尼想做什麼工作 瀏覽:273
c羅在印度怎麼樣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