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十大湖是哪些求介紹
世界十大湖是蘇必利爾湖、維多利亞湖、貝加爾湖、安納西湖、茶卡鹽湖、馬拉維湖、火山口湖、普里特維采湖、納庫魯湖、坦噶尼喀湖。
3、馬拉維湖(Lake Malawi)位於非洲東非大裂谷最南面,地處馬拉維、莫三比克、坦尚尼亞之間,舊稱尼亞薩湖。馬拉維湖屬於熱帶湖泊,氣候溫暖,土地肥沃,花草茂盛,歷來就是非洲的游覽勝地。其總蓄水量7775km3,總面積29500km2。
4、火山口湖(Crater Lake)位於美國俄勒岡州。7000多年前的火山噴發形成了破火山口,隨著不斷地風化和侵蝕,火山口不斷擴大,雨水和融雪匯聚成湖。有的火山錐露出湖面形成小島,湖中最大的島--威扎德島,高出水面213米,頂部有一火山口。湖面近圓形,湖水清澈湛藍。其總蓄水量17.5km3,總面積54.4km2。
❷ 義大利最浪漫的3個地方,風景如畫的環境中,你想體驗一下嗎
如果平時聽到義大利語老師或者去過義大利的小夥伴們說,義大利人極其浪漫,聊天交際功夫更是了得,那得從何說起呢?義大利有著難以置信的浪漫氛圍,是享受蜜月的情侶們最喜歡的目的地之一。從纜車到驚險的風景,義大利的文化、建築、藝術和風景如畫的環境中都充滿著浪漫,今天小旅帶大家走進義大利最浪漫的3個地方。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3、撒丁島
撒丁島位於義大利半島海岸以西200公里,撒丁島擁有獨特的義大利文化,是一個清幽安靜的地方,這里的迷人之處就是一條精彩獨特的海岸線,在這個長滿了愛神木和野生百里香的島嶼上,隨處洋溢的恬淡氣氛特別適合疲倦的都市人。位於偏遠地區的撒丁島為浪漫主義者提供了一個避風港,伴隨著令人窒息的藍色海洋和環繞著島嶼的巨大美景,如果你足夠幸運能夠租到一艘船,你可以享受一些平靜、隱私和寧靜。
毛茸茸的海灘是撒丁島的一大亮點,這個沙灘的名字比較特別,是多毛的男人的意思。這個是整個Sardinia最美的沙灘,淺灘估計得有300-500米。海水清澈見底。對面是一個國家自然保護區,這里也是歐洲眾明星最喜歡來度假鬧緋聞的地方了,義大利不多見的白沙灘,海水很清透,有層次,更特別在於撒丁島古跡和海景相伴相隨。
❸ 義大利的地理環境
義大利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Alpi),中部有亞平寧山脈。北部有波河平原,土壤肥沃農業發達。
意、法邊境的勃朗峰(MonteBianco,MontBlanc)海拔4810米,是歐洲第二高峰;多火山和地震,亞平寧半島西側有著名的維蘇威火山,西西里島上的埃特納火山是歐洲最大的活火山。
義大利最大河流是波河(po),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南坡,水能蘊藏豐富。台伯河是流經羅馬的主要河流。
較大湖泊有加爾達湖(LagodiGarda)、特拉西梅諾湖(LagoTrasimeno)馬焦雷湖(LagoMaggiore)、科摩湖(LagodiComo)等。
義大利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根據義大利各地不同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全國分為以下三個氣候區:南部半島和島嶼區、馬丹平原區和阿爾卑斯山區。這三個區的氣候各有不同的特點。
南部半島和島嶼地區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大西洋氣團占優勢,夏季為熱帶氣團,冬季為溫帶氣團。義大利南部1月份平均氣溫為2~10℃,7月為23~26℃。巴丹平原屬於亞熱帶和溫帶之間的過渡性氣候,具有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氣壓較低,氣候潮濕。在米蘭、博洛尼亞帶,冬季常有大霧籠罩,有時下雪。巴丹平原區夏季較熱,冬季較冷,1月份平均氣溫為2~4℃,7月份20~24℃。阿爾卑斯山區是全國氣溫最低的地區,冬季下雪較多月份平均氣溫為-12℃~1℃,7月份為4~20℃。阿爾卑斯山區的氣候有明顯垂直分布的特點,隨著地勢的增設,氣溫逐漸下降。在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區地帶,由於高山擋住了來自北歐的寒流,加上湖水的調節作用,故氣候溫和。在西北部的利古里亞大區,由於山地和海水的影響,氣候十分宜人。熱那亞1月份平均氣溫為7℃,該區可種植各種南方作物,如橄欖、葡萄、柑桔和桃。這一地區奇花異草很多,聖雷莫是義大利有名的花卉中心,當地人種植的各種鮮花每年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❹ 義大利最大的湖泊是哪個
加爾達湖, (Lago di Garda) 也叫貝納科湖(Benàco),位於義大利北部,坐落於阿爾卑斯山南麓,是義大利最大最干凈的湖泊,面積370平方千米,最寬處17.5千米,最深處346米。加爾達湖畔風景優美,氣候溫和,植被豐富,顏色亮麗的花草樹木掩映古堡、修道院、小城鎮,洋溢著濃濃的地中海風情。
❺ 義大利最美麗的十大景點是什麼
義大利是歐洲最誘人的旅遊國家之一,義大利有著美味的美食、奢華的建築、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和生動的藝術文化。事實上,義大利到處都是旅遊的景點,如果你只有很短的時間去義大利的話,會很難找到義大利的景點。為了讓旅行更容易一些,我們選擇了十個義大利最值得觀光的景點。
在去義大利旅行之前,建議先看一遍義大利的三部熱門電影——《輝煌的羅馬》、《美妙的佛羅倫薩》和《迷人的威尼斯》。
羅馬
最大的湖泊是加爾達湖、馬焦雷湖和科莫湖。100多年來,該地區一直受到遊客的歡迎,因為它有迷人的天氣和美麗的風景。事實上,它是許多現代名人常去的地方,甚至還因古羅馬作家小普林尼在此地作避暑而名垂青史。
小時候在語文課本,上大家都讀過有關比薩斜塔的故事,想像下在比薩斜塔前自拍的樣子。這座著名的斜塔已經屹立在這里好幾個世紀,為了安全起見,它的獨特的傾斜經過了修繕,它註定還會屹立更久,喜歡物理的朋友去義大利旅行時,都必須參觀下這個不可思議的地標。
❻ 給一個世界比較大的湖泊列表
世界主要湖泊簡介
1、大奴湖 加拿大第二大湖。位於西北地區馬更些小區南部。面積2.84萬平方公里。形狀不規則,最長部分達112公里。許多河流注入,上承奴河,下注馬更些河。冰凍期長。漁業發達,盛產白魚和湖鱒。
2、大鹽湖 西半球最大鹹水湖。位於美國猶他州北部。是地質史早期本內維爾湖的殘跡湖。因季節和逐年氣候變化的影響,水位和鹽分都有很大變動。最高水位時,湖面廣達6,200平方公里;最低水位時約2,460平方公里;本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一般為4,100平方公里。鹽度高達150—288‰,故有大鹽湖之稱。最深處約11米。盛產食鹽。湖水含鹽量估計60億噸,主要為氯化鈉和硫酸鈉。
3、大熊湖 加拿大第一大湖。位於西北地區馬更些區中北部。北極圈在其北部通過。面積3.1萬平方公里。通過大熊河與馬更些河相連,凍期長達8—9個月.
4、大塞馬湖 芬蘭東南部的湖群。介於拉彭蘭塔和伊薩爾米之間,東西延伸約290公里。面積4,400平方公里。共有湖泊約120個,彼此連通。以塞馬湖面積最大。湖中有許多小島(計1,699平方公里)。湖水經武奧克希河東南流入俄羅斯境內的拉多加湖。
5、凡湖 土耳其東部山區的內陸鹹水湖。原為斷層陷落盆地,再經公元1441年內姆魯特火山噴發的熔岩阻塞河谷乃壅水成湖,略呈三角形。面積3,738平方公里,為土耳其第一大湖,中東第二大湖。胡面海拔1,646米,隨季節略有變化。最深處在100米以上。無出口,有漁業與制鹽業。
6、門切爾湖 巴基斯坦最大淡水湖。位於信德省拉爾卡納縣境內,印度河西岸。西部和南部為基爾塔爾山脈和丘陵。湖面變化很大,洪水期湖面寬達500平方公里,水深4.8米;枯水期僅36平方公里。流入湖中的河流有卡拉奇、賴斯和達杜運河。
7、馬加迪湖 ,肯亞南部內陸湖。在內羅畢西南80公里。由斷層陷落形成。南北長48公里,東西寬14公里。面積依季節變化於300-900平方公里。周圍多礦泉。湖水咸。湖底有厚3.5-4米的天然鹼,旱季湖濱有鹽層淀積。是全國天然鹼和食鹽主要產區
8、馬那瓜湖 又稱「索洛特蘭湖」。尼加拉瓜第二大湖。居尼加拉瓜西部的窪地內。東西長58公里,南北寬26公里,面積1,04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深處達30米,水溫24-27℃,湖面海拔39米。湖內多島嶼,有著名的莫莫通比托火山島。湖水經蒂皮塔帕河流入尼加拉瓜湖。富魚類和鱷,可通航。沿湖多城鎮,首都馬那瓜在其南岸。西北岸有莫莫通博活火山
9、馬拉維湖 舊稱「尼亞薩湖」。非洲大淡水湖。在馬拉維、莫三比克、坦尚尼亞接界處。由斷層陷落形成。湖面海拔472米。南北長560公里,東西寬32-80公里,面積30,8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3米,最深處在北端,達706米。岸線平直,湖周多高崖環繞,東有利文斯頓山,西有尼卡高原與維皮亞山地。集水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有14條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以魯胡胡河最大。湖水南流經希雷河入贊比西河。多水鳥;魚類200餘種,80%為稀有魚種。漁業重要,以捕獲非洲鯽魚為主。10、馬隆貝湖 馬拉維南部湖泊。北距馬拉維湖南口僅19公里。長29公里,寬14.5公里,面積420平方公里。水深10-13米。地處東非大裂谷南段,希雷河流貫。原為馬拉維湖一部分,因水面下降而分出。富水產,漁業發達。。
11、馬焦雷湖 義大利第二大湖。位於北部阿爾卑斯山區。長64公里,最寬11公里,面積212平方公里。最深375米。海拔194米。湖北端有41平方公里在瑞士境內。北、西湖濱,高山聳立,南岸多緩丘,盛栽葡萄。西岸附近有博羅梅安島。氣候溫和。產鱒、鱸、鯡等魚類。濱湖一帶以旅遊地著稱。附近多冬季登山站。
12、馬納普里湖 紐西蘭最深湖泊。位於南島西南部山區,因弗卡吉爾西北約110公里。湖長29公里,最大寬度8公里,深443米,面積142平方公里。懷奧河發源於此。在蒂阿瑙湖與馬納普里湖之間有巨大落差,建有全國最大水電站。
13、馬拉開波湖 南美洲最大的湖泊。在委內瑞拉西北部沿海,有長35公里、寬3-12公里的水道同委內瑞拉灣相通。口窄內寬,長190公里,寬115公里,面積1.3萬平方公里。北淺南深,最深34米,容積2.8億立方米。由斷層下陷而成。北部微咸,南部湖水受數十條河流沖淡。石油資源豐富,油田主要分布在東北岸和西北岸,並向湖中發展,有「石油湖」之稱。石油產量佔全國的70%以上。湖濱建有很多石油城鎮,西北岸有全國第二大城馬拉開波。湖內可通大型海輪和油輪;湖口架有拉斐爾·烏達內塔大橋。
14、馬祖里湖區 在波蘭東北部,維斯瓦河下游東側直到波、俄邊境,包括奧爾茲丁、蘇瓦烏基兩省及周圍毗連地區,面積5.3萬平方公里。為冰磧平原,分布有冰磧丘(最高點海拔312米)和小盆地。湖泊星羅棋布,多達2,700餘,統稱「馬祖里湖群」,面積1,450平方公里,以希尼亞爾德維湖最大。湖間有河流或運河相連。湖區多森林沼澤,難以通行。分布著松林、混交林、常綠灌叢和草甸。多半已墾殖,種有燕麥、馬鈴薯和亞麻等。波蘭主要旅遊地區之一。
15、支笏湖 日本北海道西南部湖泊。在千歲市的西端,支笏洞爺國立公園的一部分。破火山口湖。面積77.3平方公里,周圍41公里。水面海拔248米,最深處360米,次於田澤湖為日本第二深湖。冬季不凍,與洞爺湖同為日本不凍湖的最北限。湖中產紅鱒 (1894年由阿寒湖移殖)。
16、韋特恩湖 瑞典第二大湖。位於瑞典中部偏南地區,介於延雪平和阿斯克松之間,呈東北-西南向延伸。長129公里,最寬處26公里,深118米,面積1912平方公里。湖水向東經穆塔拉河注入波羅的海。是耶塔運河組成部分。湖水以險流著稱。湖內島嶼面積約25平方公里,有居民1,000多人;是古墓地,有十七世紀的城堡和教堂
17、日內瓦湖 又名「萊芒湖」。阿爾卑斯山地的最大湖泊,著名冰蝕湖之一。位於瑞士西南同法國東部邊境。海拔375米。由東向西呈新月形。長72公里,平均寬8公里,面積581平方公里(內瑞士佔348平方公里,法國2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0米,最深310米。水色深藍、清澈。東南為阿爾卑斯山,西北為侏羅山環抱,環湖山峰終年積雪,羅訥河自東入湖,西經日內瓦城出湖,水源大部由冰雪水補給。湖光山色,十分秀麗。終年不凍,可通航,有漁業。北岸土壤肥沃,生產葡萄。從日內瓦築有長堤伸向湖心,還有高達150米的人工噴泉。氣候溫暖,陽光充足,沿岸人煙稠密,是著名的風景區和療養區,1823年起設有汽輪游覽服務業。沿湖主要城市有瑞士的日內瓦、洛桑、蒙特勒和沃韋,法國的埃維昂萊班等。
18、內斯湖 一譯「尼斯湖」。英國大不列顛島最大的淡水湖。位於蘇格蘭高地的大峽谷中。長38公里,大部分寬約1.6公里,面積56平方公里。最深處230米。湖水向東北流,注入默里灣。湖中有不知名的生物,並以傳說中的內斯湖怪物聞名,為世界生物學界所注目。
19、貝爾潟湖 舊譯「貝勒湖」。法國地中海沿岸的潟湖。在羅訥河口省。四周為石灰岩低山包圍。通福斯灣的谷地有一長約6.5公里的運河。湖長約21公里,寬5—13公里,面積156平方公里。湖濱有果園、橄欖樹和鹽場。
20、貝加爾湖 中國古稱「北海」,曾為中國北方部族主要活動地區。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高原南部。由地層斷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6米。湖長636公里,平均寬48公里,最寬79.4公里,面積3.15萬平方公里。平均深730米,中部最深1,620米。蓄水量23,000立方公里,約佔世界地表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有色楞格河等336條大、小河川注入,匯水面積55.7萬平方公里。葉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可通航。湖中有27個小島,最大的是奧利洪島(面積約730平方公里)。冰期長約5個月(1月至5月)。湖中有植物600種;水生動物1,200種,其中四分之三為特有品種,如貝加爾海豹、凹目白鮭、奧木爾魚等。
20以後的如果樓主想要可以在問題補充出告訴我,我將以另外的答案發上來(因為字數太多)。世界20大湖就在上面了。
注意我的題目是世界主要湖泊。
❼ 義大利最大的河流是什麼
義大利最大的河流是波河,長652公里,最大的湖泊是加爾達湖,面積370平方公里
❽ 義大利的波河(PO)有多長
義大利最大河流。發源於義大利與法國交界處科蒂安山脈海拔3841m的維索山,河流先由西向東流,至薩盧佐轉向北流,過都靈繞過蒙費拉托高地,然後在基瓦索再轉向東流,最後在托萊港以東20km處注入亞得里亞海(見波河流域水系圖)。河流全長652km,流域面積約為7.5萬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735m3/s,年均徑流量231.8億m3。流域地理位置為東經7。00'~12。04',北緯44。08'~46。51'。橫貫國境北部,沖積成波河平原。流經都靈、皮亞琴察等城市。
河流沿途地勢平坦,含沙量高,下游地區沉積旺盛,河道高出河床6米,河道極易淤塞。 中游和下游多湖泊。支流有塔納羅、斯克里維亞和特雷比亞等河。源自阿爾卑斯山的支流靠冰川、融雪和雨水補給;源自亞平寧山地的支流靠雨水補給。前者洪峰出現在春末夏初,後者洪峰出現在春秋兩季。兩者相互調節,使波河豐水期持續時間較長,枯水期僅出現在夏末秋初。都靈以下通航,唯下游航道多變,航運價值不高。
波河流域水網密布,支流眾多,左岸主要支流有基索內(Chisone)河、奧爾科(Orco)河、多拉里帕里亞(DoraRiparia)河、多拉巴爾泰阿(Dora Baltea)河、塞西亞(Sesia)河、提契諾(Ticino)河、阿達(Adda)河、奧廖(Oglio)河、明喬(Mincio)河等。右岸主要支流有塔納羅(Tanaro)河、博爾米達迪米萊西莫(Bormida Di Millesime)河、斯克里維亞(Scrivia)河、特雷比亞(Trebbia)河、努雷(Nure)河、切諾(Ceno)河、塔羅(Taro)河、帕爾馬(Parma)河、恩扎(Eiza)河、塞基亞(Sekia)河、帕納羅(Panaro)河等。
波河流域地勢西高東低,西部上游是連綿起伏的高山,海拔1700m以上,中下游是著名的波河大平原,河道蜿蜒曲折,左岸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牛扼湖,集中了義大利幾乎所有的大湖泊,其中較大的湖泊有加爾達湖(Garda,湖水深346m,湖周長162km)、科莫湖(Como,湖水深410m,湖周長170km)、伊塞奧湖(1seo,湖水深251m,湖周長60mk)、馬焦雷湖(Mag—gtore,湖水深372m,湖周長170km)、盧加諾湖(Lugano,湖水深288m,湖周長86km)等。
波河所攜帶的泥沙是很多的,據估計,河口三角洲每年向外延伸80萬立方米。波河河口三角洲是歐洲河流中最為復雜的三角洲,至少有14個河口,通常按5組(從左至右)排列,其中水量最大的是皮拉港波(PoDellePila)河,也是唯一一條能通航的河道。
幹流從河口至帕維亞可以通航。在離河口不到96.5km的蓬泰拉戈斯庫羅水文站,波河幹流實測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370立方米,實測最大流量每秒12000立方米(1951年),最小流量每秒26立方米。波河由於水量較大,常發生大洪水,其中最具威脅性的大洪水發生在589、1150、1438、1882、1917、1926、1951、1957年以及1966年,且均出現在秋季。波河流域水量豐沛,水能資源極為豐富,但由於中下游處於平原地區,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只在一些支流上游興建了一些水利工程。
❾ 歐洲主要河流湖泊及半島
歐洲主要河流: 1.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一長河,發源於東歐平原西部的瓦爾代丘陵,注入裏海,幹流全長3,690公里,流域面積為138萬平方公里(另有資料認為其長度為3,350公里,流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 2.多瑙河發源於聯邦德國南部黑林山東坡,東流經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蘇聯等8個國家,如果加上支流跨經的國家,共流經12國,是世界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該河注入黑海,全長2,867公里,流域面積81.7萬平方公里。 3.萊茵河發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的聖哥塔峰下,北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聯邦德國、法國、荷蘭等國注入北海,全長1,360公里,流域面積22.4萬平方公里。萊茵河流域降水豐富,河流常年滿水,年平均流量在巴塞爾為1,000立方米/秒,河口達2,500立方米/秒。歐洲的湖泊:很多,但在分布上很不平均,主要分布在歐洲北部和阿爾卑斯山地區。芬諾斯堪的亞是湖泊最集中的地區,湖泊面積約占該地區總面積的8~12%,大小湖泊十幾萬個,其成因大部是在構造的基礎上,再受第四紀冰川作用的改造而形成的。阿爾卑斯山地的湖泊在高山上,大都是小而多的冰斗湖,山地南北兩側主要為長而深的山谷冰川冰磧堰塞湖,往往位於河流上游。總之,歐洲湖泊的成因大多與第四紀冰川作用有關。此外,在不列顛群島、比利牛斯山地等處也有不少湖泊分布,湖泊的成因除構造作用和冰川作用外,還有一些喀斯特漏斗湖、沿海溩湖、火口湖、牛軛湖等。 歐洲五大半島 :1.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位於歐洲西北角,是歐洲最大的半島,也是世界第五大半島。整個半島大概處於北緯 56°~71°東經5°~25°之間,長約1,850公里(1,150哩)。它北起巴倫支海(Barents Sea),東瀕波羅的海,南臨卡特加特海峽(Kattegat)和斯卡格拉克(Skagerrak)灣,西傍挪威海和北海。南北長1850千米,東西寬400~700千米, 面積約75萬平方千米。其間沒有明顯的自然界線。主要為塊狀山構成,為古波羅的地盾的一部分。半島有挪威、瑞典兩國以及芬蘭北端的一小部分。與俄羅斯和芬蘭北部接壤,北至芬蘭,人口約1200餘萬。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基阿連山脈,Scandinavian Mountains)橫恆於兩個國家之間,半島西部屬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島嶼和峽灣;東、南部地勢較平整,半島的氣候屬溫帶氣候,其北端嚴寒。 2.亞平寧半島位於義大利南部、地中海中部,歐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形如一隻靴子,除了整個亞平寧山脈、聖馬利諾及梵 蒂崗都在半島之上,義大利的大部分國土也在其中。南歐三大半島之一(與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希臘等國所在的巴爾干半島並稱為南歐三大半島)。從波河地區向南伸展960公里(600哩)左右,最寬處240公里(150哩)。東為亞得里亞海,南臨愛奧尼亞海(即伊奧尼亞海),西瀕第勒尼安(Tyrrhenian)海和利古里亞(Ligurian)海。亞平寧山脈自北到南縱貫整個半島,多火山地震。沿海多低地。有義大利、聖馬利諾共和國和梵諦岡城。
西臨第勒尼安海,東濱亞得里亞海和愛奧尼亞海,北以阿爾卑斯山脈同中歐、西歐相連。面積約25.1萬平方公里。地形主幹為縱貫南北的亞平寧山脈,為阿爾卑斯山脈主幹的南伸部分。南、北窄,寬約30公里;中部較寬,達200公里。海拔約1200米,最高峰大科爾諾山海拔2914米。山脈東坡緩,西坡陡。多火山、地震,有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屬地中海式氣候,夏季乾熱,冬季溫濕,1月均溫在10℃以上,7月均溫23—25℃,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河流短小,以台伯河最重要,全長405公里,流經義大利首都羅馬,注入第勒尼安海。土壤以褐色土和山地紅色土為主。植被為常綠灌叢、山地落葉林。主要農產有葡萄、油橄欖、柑桔等。礦產有銅、銀、硫黃等。海岸曲折、多良港,沿岸主要港口有熱那亞、那不勒斯、塔蘭托、威尼斯、的里雅斯特。「水城」威尼斯、文藝復興時代文化藝術中心佛羅倫薩、古羅馬首都羅馬城及那不勒斯附近的維蘇維火山等是著名旅遊勝地。 3.伊比利亞半島 概述(Ibérian Peninsula),位於歐洲西南角,東部,東南部臨地中海,西邊是大西洋,北臨比斯開灣。比利牛斯山脈在半島東北部,比利牛斯山脈為天然界線,與歐洲大陸連接。南部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對望。又稱比利牛斯半島。歐洲第二大半島,南歐三大半島之一(與義大利等國所在的亞平寧半島、希臘等國所在的巴爾干半島並稱為南歐三大半島)。面積約58.4萬平方公里。5200多萬。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和英屬直布羅陀。
半島上大部分為西班牙領土,西南角一小部分為葡萄牙領土。東北部比利牛斯山北為法國。地質基礎為海西褶皺地塊。梅塞塔高原佔半島面積一半以上 ,平均海拔610米。斷塊山地東西橫穿高原,將南北分為兩大盆地。高原東高西低,南部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是半島的最高點。由於山脈阻擋,海洋影響較難深入內陸。但夏季陽光輻射值大,是歐洲陽光充沛的地區之一。半島約有1800條河流,最長的河流為塔霍河。有色金屬礦藏較豐富,能源礦藏較貧乏。半島上的西班牙為世界旅遊業發達的國家之一。葡萄牙沿岸中部盛產葡萄。海岸平直,多高原、山地;西和西南部有低地。中部的梅塞塔高原平均海拔600米,佔半島面積的60%。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為半島最高峰。 4.巴爾干半島Balkan Peninsula位於南歐東部。西臨亞得里亞海,東瀕黑海,南濱伊奧尼亞海和愛琴海,東南隔黑海與亞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薩瓦河為界,西至的里雅斯特。面積約50.5萬平方千米。包括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希臘、馬其頓等國家的全部國土,以及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與土耳其的部分土地。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是歐、亞聯系的陸橋,南臨地中海重要航線,東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地形以山地為主。半島西部有迪納拉-品都斯山脈,中東部有喀爾巴阡-老山(巴爾干)山脈。老山山脈是阿爾卑斯、喀爾巴阡山的延伸,經南斯拉夫東部,橫貫保加利亞中部,直臨黑海。東西兩列山脈之間是古老的羅多彼山脈和馬其頓山叢, 最高峰穆薩拉峰 ,海拔2925米。半島上平原分布零散,僅薩瓦河、多瑙河、馬里查河谷較寬廣 。礦產有銅、汞、鉻、鉛、鋅 、石油以及鐵、煤等。半島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帶屬地中海型氣候 ,夏季炎熱少雨,冬季溫和濕潤。半島內部屬溫和大陸性氣候 ,夏熱冬冷。除多瑙河、薩瓦河外,其他河流多短小湍急 。較大湖泊有斯庫台湖、奧赫里德湖、普雷斯帕湖 。土壤以山地褐色土和褐色土分布最廣,在石灰岩區有紅色石灰土。 5.日德蘭半島 是歐洲北部的半島,位於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構成丹麥國土的大部分。西和北為北海和斯卡格拉克海峽, 東為卡特加特海峽和小貝爾特海峽。人口約235萬。古代地理上稱為西姆布里卡半島。從廣義上說,包括德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
1916年5月31日和6月1日,英國和德國海軍唯一的大戰──日德蘭海戰就發生在半島北面斯卡格拉克海峽。南日德蘭在地理上是丹麥心臟地區的外緣,資源貧乏,但在歷史上,它曾經是一個重要地區,是歐洲的十字路口。作為人口遷徙的走廊地帶的、和早期貿易通道,它在政治與軍事上都曾是必爭之地。半島和附近島嶼在第四紀時全境被冰川覆蓋,冰川消退後留下的冰磧物,形成低緩起伏的冰磧平原和冰磧湖。冰期結束後海平面上升,加上局部地面沉降,使原來的陸地分成半島和島嶼。半島東部多峽灣,海岸線曲折,有利於航運和發展漁業。礦產缺乏,僅有少量褐煤和高嶺土。
❿ 科莫湖的介紹
科莫湖(Lago Como),也稱拉里奧湖(Lago Lario),是義大利阿爾卑斯山脈一冰川湖,最負盛名的旅遊勝地,屬倫巴第大區管轄,面積146平方公里,為義大利第三大湖。1科莫湖是世界著名風景休閑度假勝地,義大利著名風景區,位於阿爾卑斯山南麓的一個盆地中,距米蘭市東北50公里,被幾座山包圍並分割,總體呈Y字型,是一個狹長形湖泊。科莫湖以它的氣候和繁茂的植被資源聞名,氣候溫暖、潮濕,這種氣候促進了植物的繁茂生長。國際上的一些著名的影片也多在此取景。湖邊的一些很有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的別墅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許多歐美社會的名流為擁有一棟科莫湖畔的別墅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