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藝復興的含義是什麼 西方
文藝復興是指14世紀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14世紀,在義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文學三傑: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藝術三傑: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
② 為什麼文藝復興起源於義大利 文藝復興代表什麼 主要有什麼
我這個可是高中課本上的標准答案哦~~~~ 1、義大利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形成終端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利益,迫切要求摧毀教會的神學世界觀,鏟除維護封建制度的各種傳統觀念。 2、義大利較多保留了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 3、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大批熟悉拉丁文的學者逃到義大利,帶去了大量古希臘、羅馬的古籍。 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達·芬奇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代的學者稱他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所有的贊譽他都當之無愧。 達·芬奇懷有神靈般的無限理想﹐試圖重新創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廣大無垠﹐解釋世界的奧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負是發現一切﹑研究一切﹑創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條沒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滿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臨終前心酸地說過﹕「我一生從未完成一項工作」。達?芬奇出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小鎮﹐因此取名叫芬奇﹐5歲時能憑記憶在沙灘上畫出母親的肖像﹐同時還能即席作詞譜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場的人贊嘆不已。父親安東尼奧律師認識到兒子的繪畫才能﹐決定送他進佛羅倫薩藝術家委羅基奧工作室學習。在那裡﹐他不僅接受繪畫﹑雕刻﹑建築藝術的教育﹐還受到其它科學的影響。芬奇在委羅基奧工作室曾經研究過雞蛋的明暗變化關系﹐發現了明暗漸進畫法。他在委羅基奧工作室度過了6個年頭﹐成長為具有現代科學思想和勇於探索的人類智能的典範。達?芬奇在佛羅倫薩是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他一心想要把他的藝術和智能帶進現實世界﹐光彩照人。他在31歲那年寫信給米蘭大公魯多維柯?斯弗查﹐在信中列舉了自己的各種才能﹐最後他還表示可為大公的父親塑造一座騎馬像﹐成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 大師41歲時完成這一巨作的土製塑像﹐因沒有足夠的銅鑄造而使巨作終未完成﹐1499年法軍入侵時被毀﹐否則將成為世界一大奇跡。大公對他的天才和辛勤勞動酬謝不是金幣﹐而是金言玉語﹐這使芬奇十分不安﹐大公為了安慰他﹐請他為米蘭格雷契寺院食堂畫幅畫﹐這就是《最後的晚餐》。如果說《最後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那麼芬奇在 51歲時自米蘭重返佛羅倫薩而作的《蒙娜麗莎》則無愧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他使用圓球體受光變化的原理﹐首創明暗轉移法(亦稱明暗漸進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過渡是連續的﹐像煙霧一般﹐沒有截然的分界﹐《蒙娜麗莎》是這種畫法的典範之作。瓦薩利認為這種明暗畫法是繪畫藝術的一個轉折點。芬奇的一生始終在探索藝術的高貴氣質﹐只有在美的創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滿意足。15世紀義大利的科學與理智﹑美的追求與創造﹐由於達?芬奇而登峰造極。可是大師的才能到了晚年並沒有受到重視和賞識﹐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傷心。1515年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佔領米蘭時﹐邀請大師赴法國定居克魯堡﹐應聘為宮廷畫家。大師1519年客死異國﹐終年67歲。他的學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說﹕「芬奇的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損失﹐造物主無力再造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了。」 達?芬奇比之文藝復興時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領域更廣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學多才。他懷著永無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奧秘﹐他把藝術和科學﹑理智和情感﹑形體和精神熔於一爐﹐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把藝術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達?芬奇是當之無愧的「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時期第二位大藝術家米開朗基羅,不僅是偉大的雕塑家、畫家,還是一位了不起的建築家、軍事工程師和詩人。 米開朗基羅生於1475年3月6日靠近於佛羅倫薩從小父親把他送到佛羅倫薩附近鄉間的石匠家寄養,在擊石聲中度過了童年,因此米開朗基羅開玩笑說自己的雕刻天才,就是得自於這位石匠的恩賜。後來米開朗基羅的生父因為喪妻,移居至佛羅倫薩,將米開朗基羅送進學校學習拉丁文和優美的義大利文。米氏學會了詩詞的創作,不過他在童年時期一向不愛念書,上課的時候常常偷拿速寫本畫畫,讓米氏的父親非常頭痛。所以在米氏13歲時,將他轉送至一位畫家處學畫。一年之後,跟隨一位雕刻家學習雕刻,這位雕刻家為佛羅倫薩貴族美第奇家族管理美術作品與石雕。在這里,米氏遍覽了古代藝術珍寶,也有機會接觸到詩人和學者,由於環境的感染,他開始研讀但丁的雄偉詩篇,而柏拉圖的博大思想對他的影響尤其深遠。這使得米氏不但是一位偉大的畫家、雕刻家、建築師,也是一位詩人。 《大衛像》是米開朗基羅整個藝術中最重要的雕像之一。創作這尊雕像時,還不到30歲,但他的藝術風格已趨於成熟,他已被公認為是藝術大師了。他的雕像大部分都是表現健美人體的。這是文藝復興時期一種人文主義思想的表現特點。人們剛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下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贊美人體的美,是對古代希臘藝術的一種「復興」,其實,它的更深刻意義在於反對宗教的虛偽,重視人及其現實的力量,這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的一種反映。而米開朗基羅由於深刻感受到義大利政治的動盪,他的苦悶與精神意志往往只能在自己的雕像中得到最深刻的發揮。人體是最能表現內在力量的形式。他要賦予大理石以新的生命,必須向它灌注一種屬於人的肉體的力量,使它具有精神的象徵性。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之所以叱吒風雲於16世紀,是因為他在這個以人為中心的文藝復興運動中,把人與戰士兩個概念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了。他所有的偉大雕塑,其最重要的品質也在於此,即一尊雕像,也是一個建功立業的英雄豐碑。1505年,米開朗基羅被教皇請到羅馬工作。朱理二世讓米開朗基羅來設計「世界最大的」陵墓,供教皇死後享用。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頗多。藝術家把多年的抑鬱、憤懣和屈辱,全部寄託在這座陵墓的各個雕像上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即是《垂死的奴隸》與《被縛的奴隸》這兩尊作於1516年的奴隸像。《垂死的奴隸》雙目緊閉,左手枕在仰起的腦後,右肘彎曲在胸前。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想再一次醒來與暴力與死亡搏鬥。那個《被縛的奴隸》的運動節奏就更強烈了。他的壯實的軀體呈螺旋形擰起。他力圖掙脫身上的繩索,這種動勢的轉折,體現了巨大的內在激情。似乎這個奴隸將要迸發一股無比強大的反抗力。面部表情顯露出堅強不屈的意志。有人稱這尊雕像是「反抗的奴隸」。在這里,人的尊嚴得到了高度體現。藝術家以卓越的技巧使這兩塊冰冷的石頭產生出生命的活力。這種優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開朗基羅所期望達到的效果。 羅馬西斯庭小教堂內的天頂畫,是米開朗基羅的繪畫藝術豐碑,。西斯庭天頂畫以聖經《創世記》為主線,繪畫總面積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幾百個。在拱頂上按照它的長矩形(全長40米,寬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個畫面,分別描繪《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與動植物》、《創造水和大地》、《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樂園》、《挪亞祭獻》、《洪水》、《挪亞醉酒》等九個主題。象這樣大規模的壁畫,如此壯觀的天頂畫,畫得又那樣精確、和諧,多彩多姿,並且是出自畫家米開朗基羅的一人手筆,這在16世紀以前是不能想像的,它所存在的精神價值在整個藝術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當拉斐爾看了這幅巨大的天頂畫之後,不禁感慨地說:「米開朗基羅是用上帝一樣傑出的天賦創造這個藝術世界的!」 米開朗基羅創作之始,因為天縱才氣,常常遭人眼紅;在他年輕時,因遭人嫉妒而被打壞了鼻子,使得他終身對自己的容貌自卑。26歲時在佛羅倫薩完成舉世聞名的「大衛」雕像;30歲時因為盛名遠播,傳到了羅馬教廷的教皇耳中,教皇立刻邀請米氏前來羅馬建造陵墓。米氏也深知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開始為教廷工作。這一做就做了整個下半輩子;在當時一切教廷至上的時代,這是無上光榮的工作。他在羅馬陸續完成許多世界聞名的傑作,諸如現今珍藏於梵蒂岡博物館的聖西斯廷大教堂的濕壁畫、勞孔像、慈母哀子像、摩西像、聖彼得大教堂,以及卡波多立廣場等等,都是遊客前往羅馬時的必游之地。 米開朗基羅的創造力與活力驚人,直到去世之際仍堅守創作崗位,享年89歲。米開朗基羅終其一生給人的印象,可以用「悲壯」兩個字來形容。雖與達·芬奇和拉斐爾身處於同一個時代,但境遇卻大不相同。米開朗基羅的悲壯是屬於天才的,含有戲劇性的英雄式悲壯。構成米開朗基羅的悲壯生涯,雖有其時代的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因天才而產生的自負。米氏個性高傲倔強,不阿諛奉承,深具藝術家氣質。 拉斐爾 拉斐爾:(1483-1520)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由於高超的藝術造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爾,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最高峰。 拉斐爾父親是宮廷的二級 畫師.他從小隨父學畫,七歲喪母,十一歲喪父,進畫家畫室當助手.學習了十五世 紀佛羅倫薩藝術家的作品,走上了獨創的道路.從二十二歲到二十五歲創作了大量 聖母像,從此聲名大揚.他沒有達.芬奇那樣經驗豐富博學深思,也沒有米開朗基羅 的雄強偉健的英雄氣概.可是他雖然只活了三十七歲,卻成為文藝復興盛期最紅的 畫家.他的風格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他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的聰 明特別表現在善於汲取他人之長,而後加以綜合的創造.他一生創作了不少作品, 其中<<大公的聖母>>和<<教皇利奧十世>>等,還作了一些建築設計,並為西斯廷小 教堂設計畫稿.他的才能又表現在他創造出最合乎當時人們的口味的形象.風格被 特稱為一種"秀美"的風格,不僅使當時人傾倒,並且延續了四百年之久,成為後世 古典主義者認為不可企及的典範. 拉斐爾的一生雖然像莫扎特那樣短促(兩人的生平有許多相似之處),可是有關他的傳說及提供的範例卻是非常之多。這些傳說和範例一方面肯定了這位畫家無可爭辨的才華,另一方面卻也可能阻礙了對這位畫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爾其人,提起拉斐爾的藝術風格,總離不開「超凡入聖」、「盡善盡美」這些始於瓦薩里的形容詞,這使廣大公眾對拉斐爾(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的作品無法深刻領會並與之溝通,無法立即把拉斐爾的作品與那些總想用「天才」、「天才表現」等詞句來標榜的蹩腳作品分開,從而在他的作品中體味生命的苦悶、浪漫的熱情及感情的折磨。 希望您能採納 如有疑問歡迎繼續追問謝謝
記得採納啊
③ 什麼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有何歷史意義
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13世紀末期,在義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資本的原始積累:文藝復興運動作為一場弘揚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傳播過程中為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也同時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積累了原始財富。文藝復興運動首發於義大利,後經傳播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現了著名的城市如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以及尼德蘭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茁壯發展,資本也開始源源湧入新興資產階級的囊中,為同時進行的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後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條件。
人性的探索及發現:文藝復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文藝復興運動充分的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文藝復興運動對當時的政治,科學,經濟,哲學,神學世界觀都產生了極大影響。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一場革命風暴,也被稱為「出現巨人的時代"。
消極影響:文藝復興運動在傳播過程中因為過分強調人的價值,在傳播後期造成個人私慾膨脹,物質享受和奢靡泛濫,有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④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意義
德意志的文藝復興
德意志、尼德蘭的文藝復興 德意志的人文主義代表人物是鹿特丹的D.伊拉斯謨。名作有《愚人頌》、《希臘語聖經新約批註》等。他以人文主義精神批判、考訂基督教的經典,痛斥宗教神學的荒誕和教士的愚昧,揭露教皇、主教以及封建貴族的貪婪淫逸,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德意志文藝復興在藝術方面的突出代表有著名藝術家A.丟勒。同達·芬奇一樣,丟勒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支持宗教改革,同情農民戰爭,藝術上版畫成就極高,被視為西方最偉大的版畫家之一。尼德蘭畫派從15世紀起即注重寫實,名家輩出,到16世紀產生了綽號莊稼漢的畫家P.勃魯蓋爾(老)。勃魯蓋爾和尼德蘭人文主義者有密切聯系,積極參與尼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斗爭,並以描繪鄉村景色和農民生活為其藝術創作的特色,傑作《絞刑架下的舞蹈》從空中鳥瞰的角度展現林野風光,近景的舞蹈情節與遠景山水的幽靜完美相輔相成,富有詩意,在文藝復興美術中獨樹一幟。
其他地區的文藝復興
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的文藝復興 英國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是人文主義者和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先驅T.莫爾。他的名著《烏托邦》對私有制進行了無情的批判,並設計了一個「公有」的空想社會,對後世影響很大。進步哲學家F.培根提倡「知識就是力量」,代表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偉大復興》等,強調以科學方法研究自然和征服自然,對知識的進步充滿信心。偉大的戲劇家W.莎士比亞則是文藝復興文學的巨人之一,他寫有37部戲劇、兩首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其代表作如《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奧賽羅》、《威尼斯商人》等都是世界劇壇中普遍推崇的名劇,均以情節生動、內容豐富、形象突出、語言精練著稱。法國的學者蒙田強調自由思考,反對禁慾主義教條;他的散文言情說理,舒展自然,在傳播人文主義思想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法國文學家F.拉伯雷,以長篇小說《巨人傳》在歐洲獲得崇高聲譽。他批斥封建思想,強調人性發展和教育的作用,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要求。西班牙的文學巨匠塞萬提斯的小說《堂·吉訶德》,是可與莎士比亞的戲劇並列的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在藝術方面,法國、西班牙也達到了高度的繁榮,文藝復興美術成為本國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代表人物有法國的J.古戎(約1510~1565),善作優美浮雕;西班牙的D.委拉斯貴支則精於油畫,作品《宮娥》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齊名。此外,佛蘭德斯畫家P.P.魯本斯在人像、風景方面都有卓越成就。荷蘭現實主義畫家倫勃朗造詣極深,代表作如《夜巡》、《浪子回頭》等皆以逼真生動著稱。
文化意義及影響
意義及影響 文藝復興是歐洲從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變時期的反封建、反教會神權的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代表歐洲近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最初發展階段,是「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其光彩奪目的成果影響深遠。現代的自然研究和自然科學的形成,是文藝復興文化最有積極意義的成果之一。波蘭天文學家 N.哥白尼提出的太陽中心說,用科學真理給幾千年來上帝創造世界的神學以毀滅性打擊。航海家C.哥倫布和麥哲倫等在地理上的大發現,為地圓說提供了無可辯駁的證據。義大利科學家、思想家G.布魯諾,在天主教反動時期堅持科學真理,寫了《論原因、本原和統一》、《論無限性、宇宙和世界》等專著,抨擊宗教黑暗統治,最後為此犧牲於火刑柱上。他們的研究成果和斗爭精神都在世界科學史上樹立了輝映千古的範例。
文藝復興運動不僅是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影響的結果,它還吸收了外來文化,特別是阿拉伯、印度和中國文化中許多有用的東西,中國的指南針、火葯製造術、造紙術引起了歐洲航海、軍事、文化等領域的革命,對文藝復興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文藝復興不僅沖破了封建教會的精神束縛,還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奠定思想基礎,新航路的開辟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掠奪開辟道路,也為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體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⑤ 簡述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背景、實質和歷史意義
背景:
1、義大利地處東西方交通要沖,地理優勢顯著加之悠久的商業傳統,義大利主要城市長期保持經濟繁榮。
1、社會存在的縱向流動性的可能,激發了人們的進取精神,而社會地位的提升往往與教育有關,義大利城市居民將教育視為改變命運的途徑。
2、義大利城市生活是豐富多彩、追求質量的,這促使城市手工業者愈來愈具有做工精細、講究工藝的特點。
3、城市生活也是復雜多變,「強人」、富商、藝術家等成功人士為大部分人樹立了飛黃騰達的榜樣,造就了崇拜智慧、知識和技能的社會心理,激發出強烈的創新開拓精神。
4、關注現實生活和個人發展,這種明顯的世俗傾向和個性意識使得他們在基督教世界裡高標獨立。民族情感的深厚,對古羅馬文化遺產具有特殊的感受。
實質:
參考網路——文藝復興(11世紀後,隨著經濟的復甦與發展、城市的興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改變了以往對現實生活的悲觀絕望態度,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而這些傾向是與天主教的主張相違背的。在14世紀城市經濟繁榮的義大利,最先出現了對天主教文化的反抗。當時義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極其虛偽的禁慾主義,另一方面由於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天主教文化,於是他們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因此,文藝復興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而並非單純的古典復興,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影響:
文藝復興的影響深遠而廣闊。在藝術領域,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雕塑
家和建築師推崇古典式現實主義,追求庄嚴厚重的風格,在恢復古典美學標
準的過程中重塑歐洲的藝術品質。在20世紀初葉發生「現代藝術革命」之
前,縱觀西方的文學、繪畫、建築與裝飾藝術,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痕跡無所
不在。如果把視野擴展到倫理道德和民俗風尚等社會文化領域,文藝復興的
影響更不可小視。文藝復興提出了「人應該是怎樣的」和「應當怎樣做人」
的命題,規定了人的趣味修養、行為規范、品德格調以及教育標准,這些都
深刻地影響著近代以來西方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方式。
⑥ 簡述義大利文藝復興
義大利文藝復興(英語:Italian Renaissance)開創了早期的文藝復興時代,即從14世紀末期到大約1600年之間,一個具有文化上重大改變與成就的時代。雖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紀早期,義大利文化里的許多面向大致都是中世紀的,而且文藝復興一直要到這個世紀結束時才整個呈現出來。Renaissance 這個詞(義大利文:rinascimento)的字面意思是「重生」(英語:Rebirth),而這個時代最為人熟知的是,在被文藝復興人文學者稱為黑暗時代之後,重新對古典的古代 的文化產生興趣。這些改變雖然很有意義,卻集中在菁英階層,絕大多數的人民生活跟中世紀比較起來,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義大利文藝復興從義大利北部開始,集中在佛羅倫斯。它接著往南傳布,對羅馬的影響尤其大,而羅馬大致上是被文藝復興教宗們重建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在15世紀晚期達到全盛時期,當時外國入侵使整個地區陷入混亂。但是,文藝復興的想法跟理想散布到歐洲其他地方,開啟了北方文藝復興與英國文藝復興。
義大利文藝復興最為人熟知的是文化方面的成就,包括佩脫拉克、卡斯蒂廖內和馬基維利的文學作品,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還有偉大的建築物如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和羅馬的聖伯多祿大殿。
⑦ 文藝復興的意義是什麼
1、文藝復興的意義包括以下幾點:
(1)文藝復興是歷史上第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2)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促進了人民的覺醒,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備;
(3)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動員和准備;
2、文藝復興的影響
(1)社會影響
資本的原始積累:文藝復興運動作為一場弘揚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傳播過程中為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也同時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積累了原始財富。
人性的探索及發現:文藝復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文藝復興運動充分的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
(2)歷史影響
首先,是人的發現。在中世紀,理想的人應該是自卑、消極、無所作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義不足稱道。文藝復興發現了人和人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創造力,提出人要獲得解放,個性應該自由。
其次,文藝復興打破了宗教神秘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動和影響了宗教改革運動,並為這個運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文藝復興提倡重視現世生活,反對權威,在當代人中間喚起了對天主教會及神學的懷疑和反感。
⑧ 簡述文藝復興的產生及其意義
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生的原因
1、城市是文藝復興的搖籃
中世紀晚期義大利由一些重要的和獨立城邦國家組成,擁有歐洲最先進的城市社會(有名的如佛羅倫薩、米蘭、威尼斯、熱那亞和那不勒斯等 )。城市是財富的聚集地,城市是文明的向導。義大利的貴族通常生活在城市中心,完全參與城市的公共事務。貴族從事銀行業或商業活動,以致到了14世紀和15世紀貴族與上級資產階級之間實際上已沒有什麼明顯界限了 ,例:梅蒂奇家族。工商業和城市的發展,使資產階級的力量壯大起來,有些與貴族合流,使得上流社會更喜愛文化,更熱愛生活,也要求在文化中加入自己喜歡的精神。 圖:當時的木屐,反映著時尚的變化。圖:精美的梳子表明了主人的追求。 圖:雖是16世紀的城市景象,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遷,人們熱愛生活。
2、義大利地區與古典文明區有著緊密的聯系
與西歐任何其他地區相比,該地區對古典過去有著強烈得多的感情聯系。此外,在14和15世紀義大利人尤為熱衷於重新利用他們的古代遺產,因為此時義大利正想方設法建立一種獨立的文化特性,以與和法國關系十分密切的經院哲學相對立。不僅教皇機構在14世紀大部分時間里遷到了阿維尼翁(從1309年起),隨後自1378 至 1415年曠日持久的大分裂加劇了義大利和法國之間的敵對情緒,而且在14世紀在各個領域都出現了反經院哲學的思想文化潮流,這使得義大利人自然而然地偏愛古典文獻資料提供的另一種文化選擇。羅馬模式有助於義大利人創造一個取代法國的哥特建築藝術風格的藝術選擇。
3、義大利經濟的繁榮,具有投資文化的財富基礎
在中世紀晚期的義大利,人們之所以異乎尋常地大量投資於文化事業,是因為城市榮譽感的增強和人均財富的集中。在第一個階段,最富有的一些城市競相興建輝煌的公共紀念性建築並資助作家,約1250年出現於義大利 。第二階段也即在15世紀初到中葉,投資文化成了個人的行為。在15世紀一百年間,隨著多數義大利城市國家屈從於王公家族的世襲統治(最初城市是由行會控制的),資助文化事業便為王公貴族所專擅。如米蘭的維斯孔蒂家族和斯福扎家族;佛羅倫薩的梅迪奇家族(圖為梅迪奇家族的洛倫佐) ;費拉拉的埃斯特家族和羅馬教皇等。
4、一些因禍得福的因素
在文藝復興前的200年裡,義大利遭受了一系列沉重的打擊。在13世紀,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教廷戰火不斷,義大利國土遭到嚴重破壞。在一場戰役中,神聖羅馬帝國戰敗,霍亨斯陶芬王朝在義大利的統治終結。而教皇無力填補權力的真空,戰爭同時削弱了他們道德規范和政治力量。義大利處在分裂狀態,但就局部地區來說,卻非常有利於思想的自由創造和發揮。14世紀中葉,歐洲黑死病流行,但瘟疫摧毀的僅僅是人,而非財物,而劫後餘生的人們卻更懂得了生命的寶貴和人的價值,更懂得享受人生。
文藝復興的意義
有好一段時間,文藝復興被認為是簡單地恢復了古典文化。其實,文藝復興並不是真正要「恢復」古典的文化,而是藉此抨擊當時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造輿論。
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和事件。但文藝復興使當時的人們思想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後來的啟蒙運動以文藝復興為自己的榜樣。19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文藝復興是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一個前奏曲。
其主要表現在:
1、文藝復興是思想文化領域的一次偉大變革,具有巨大生命力。
2、產生了近代科學,推動了人類科學與文明的進步。
形成了思想解放,打破了封建神學的枷鎖
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的發展
產生了近代自然科學
震撼了科學界、思想界,動搖了封建神學的基礎
⑨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什麼
大部分觀點認為文藝復興起源於十五世紀的義大利,然後向整個歐洲擴展。文藝復興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紀以前)的古典文化連接,是對阿拉伯人的知識(尤其是數學知識)的吸收。文藝復興使人們開始專注於現世生活質量(如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同時也是知識由於印刷和在藝術,詩歌,建築等領域新技術的應用而導致的知識爆炸。這些新技術引起了藝術和文學在格式和內容上根本的變化。這個時期,這種觀點認為,隨著交流和探索的興起,文藝復興代表了歐洲從很長時期的一潭死水轉變成了洶涌的江河。因此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也常常認為是現代開端。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在藝術,文學還有哲學等方面的「類革命」(pseudo-revolution
)。這些變化僅僅影響了為數很小的富有的少數人,而歐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對於中世紀基本沒有改變。因此他們不承認文藝復興是一個重要的事件。
今天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變化,而不是物質上的巨大變化。或許,對於文藝復興最重要的觀點是那些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一個與中世紀徹底決裂的時代。
Johan
Huizinga
(1872–1945)承認文藝復興,但是質疑它是否帶來有益的變化。他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從中世紀衰落的時代,並且毀壞了很多重要的東西。例如,那時在教會和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語,從古典時代以來獲得了很大發展,是一個活著的語言。但是,文藝復興中痴迷於古典純潔性的人們認為拉丁語與它的古典形式相抵觸,於是拉丁語的自然進化停止了。Robert
S.
Lopez
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經濟蕭條時期。
然而George
Sarton
和
Lynn
Thorndike
認為文藝復興使科學的進步速度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