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義大利的地理位置及經濟發達原因
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上,其領土還有地中海的西西里
島、撒丁島及其附近的許多小島.總面積30.1 萬平方公里,1982 年底共有
人口 5,633 萬,是歐洲人口較多的國家之一.首都羅馬,283 萬人,全國最
大城市.
亞平寧半島連同西西里島一起伸向地中海中部,構成了由中歐到達非洲
的天然陸橋.這種靠近並伸入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在不同時期對義大利的經
濟發展有著不同的影響.在古代,當國際貿易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時,古羅馬
時代的義大利曾經是東西方交通、貿易的中心.公元二至三世紀為羅馬帝國
的全盛時期,其版圖擴大到整個地中海沿岸,對外經濟的聯系也非常頻繁,
這對於處在古羅馬核心的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很有利.中世紀後期,義大利北
部和中部地區迅速發展,威尼斯和熱那亞等成為世界著名的商業港市,是東
西方貿易的中心和通商口岸.地理大發現後,世界航路和國際貿易中心逐漸
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在國際交通貿易方面的有利地位也日漸衰落.然
而,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末蘇伊士運河通航,開辟了大西洋經地中海到印度洋、
太平洋的海上捷徑,地中海在國際貿易與航運中的地位又得到了恢復和提
高,義大利的地理位置也隨之愈加重要了.義大利在大陸上占據阿爾卑斯山
南坡山地和波海平原,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南斯拉夫等國接壤.北部阿
爾卑斯山的幾個重要山口,從古代起就是中歐通往地中海的必經之地.近代
又修築了鐵路、公路,開通了幾條隧道,更方便了義大利與歐洲腹地的聯系,
有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義大利資源貧乏,主要的工業原料和燃料均需進口,
而工業製成品又有三分之一以上供出口.對國際市場的嚴重依賴,更進一步
提高了義大利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B. 文藝復興是一次文化轉折,為什麼首先在義大利興起
文藝復興為歐洲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它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而並非單純的古典復興,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因此文藝復興對於歐洲的發展影響巨大。那麼歐洲國家那麼多,為什麼文藝復興單單從義大利興起,而後蔓延呢?
正是義大利所具有的特殊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使它成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搖籃。
C. 文藝復興是怎麼出現的為何最早出現在義大利
文藝復興出現的原因是因為資本主義的萌芽,所以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產生,人們有了錢以後人們就開始進行思想的解放。因為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工商業非常的發達,而且義大利因為擁有非常強大的海上貿易能力,去過很多的國家,所以他們可以學習到很多的外來文化。這就為義大利最先開始文藝復興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並且義大利人也是懂得去吸收和接受其他國家的文化精華,他們也非常重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他們為了內心的自由而開始文藝復興。
義大利因為它的經濟發展迅速,文化交流的便利,所以率先成為了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而且他們推動文藝復興不僅僅是靠一部分人的努力,他們的人民群眾也非常嚮往可以思想解放,而且義大利的人民對藝術的熱情是非常高的,這也極大的促進了他們對於文化的發展和對文藝復興的推動。
D. 義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和文藝復興,為啥沒走上強國之路
義大利位於地中海北岸的亞平寧半島,自古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在14世紀,義大利成為了歐洲資本主義萌芽之地和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也是歐洲近代科學的起源地之一。可但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以後,義大利卻淪為了法國、西班牙、奧地利的戰場。即使在義大利統一以後,義大利也未能成為歐洲強國。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引導歐洲進入近代的國家始終未能走向強盛?這十分使得探討。
從13世紀開始,歐洲各國就開始走向統一的民族國家。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英國、法國等紛紛建立了比較強大的中央集權。然而義大利卻遲遲沒有實現國家統一。843年,法蘭克王國分裂為東、西、中三部分,其中中法蘭克是義大利的前身。870年,中法蘭克的大量土地被東、西法蘭克瓜分,中法蘭克王國全面退守義大利半島北部地區。
墨索里尼
1922年,獨裁者墨索里尼上台,義大利走向了法西斯的道路。在二戰中,義大利和德國一起發動了二戰。1943年,義大利宣布投降。二戰的失敗,使得義大利的國際地位進一步下降。今天的義大利在西歐的經濟實力僅次於德國、英國、法國,然而義大利的政治地位卻遠遜於以上三國,成為歐洲二流國家。
E. 缺乏能源且又多山的義大利為何如此發達
國家概況
義大利全稱「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島嶼。西與法國,北與瑞士,奧地利,東與斯洛維尼亞接壤,東西南三面臨亞得里亞海和第勒尼安海(都是地中海的子海)。
義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因語言變化「威」音變「意」,即稱「
義大利義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又有人說,「義大利」名稱是由該國一個古代部落首領的名字演變而來的。義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祥地。2至3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紀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此後幾經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國。1870年實現統一,建成義大利王國。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為「義大利共和國」。
關聯歷史:在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翌年1月18日「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立。德國、義大利的統一,改變了維也納體系的歐陸均勢。
工業主要集中在北部,有米蘭,都靈,熱那亞的三角地區。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機械·化學·電子·紡織等。都靈是汽車城,米蘭是化學工業基地,熱那亞為造船工業。東部和中部,新興工業區,以中小企業集聚,多輕工業。南部西西里島以煉油工業為主,石油從北非·中東進口,塔蘭托建立在南部港口基礎上,便於進口鐵礦石和產品向國際市場輸出。
旅遊業發達,旅遊收入是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重要來源。旅遊業營業額達150萬億里拉(約合714億多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凈收入約53萬億里拉(約合252億多美元)。對外貿易是義大利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連年順差,是繼日本、德國之後世界第三大貿易順差國。進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為主,出口以機械設備、化工產品、家用電器、紡織、服裝、皮鞋、金銀首飾等輕工產品為主。國外市場主要在歐洲,進出口主要對象為歐盟和美國以及東亞和拉美地區。主要旅遊城市是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
301338平方公里。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以及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並且與突尼西亞、馬爾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全境4/5為山丘地帶。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中部有亞平寧山脈。意、法邊境的勃朗峰(Monte Bianco)海拔4810米,居歐洲第二;多火山和地震,亞平寧半島西側有著名的維蘇威火山,西西里島上的埃特納火山是歐洲最大的活火山。最大河流是波河(po),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南坡,水能蘊藏豐富。較大湖泊有加爾達湖(Lago di Garda)、馬焦雷湖(Lago Maggiore)、科摩湖(Lago di Como)等。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氣溫1月2~10℃,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
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義大利存在著資源貧乏、工業起步較晚的劣勢。但義大利注意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重視研究和引進新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礦產資源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大理石、汞、硫磺等資源,還有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工業主要以加工工業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賴外國進口,工業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義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為1億噸左右,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產量居歐洲第二;塑料工業、拖拉機製造業、電力工業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國營財團掌握著經濟命脈,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范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中小企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70%的國內生產總值由這些企業創造,因此被世人稱為「中小企業王國」。在製革、製鞋、紡織、傢具、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電子工業等部門均占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勞動力安排富於伸縮性和產品出口的比例大等優點。以家庭式微型企業為主的「地下經濟」十分繁榮,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農業可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0%。義大利旅遊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跡很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發達,公路四通八達,旅館多為中小型。
F. 為什麼說義大利是一個輝煌的國家
現今的義大利區域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義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義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第人及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及拜占庭人等。在幾個世紀後,義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過去大部份的羅馬歷史中,義大利過去經常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而在19世紀,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范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意屬索馬里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特許權。
G. 為什麼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發生在義大利為什麼近代以前的地中海地區能成為貿易的中心
因為義大利是當時的商路和貿易中心,商品經濟發展迅速程度最高,商業資本進入生產領域。地中海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交易方便。
具體原因為:
內因
一、政治上的分裂、各邦紛爭使資本主義萌芽缺乏安定的政治環境,妨礙國內統--市場形成。
1.自近代開端以來,義大利一直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沒有形成像英法那樣的民族統一國家。義大利的這些商業城市國家,都很富強,都不願意被一個統一的義大利管轄。所以義大利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不利於資本主義萌芽進一步發展。
2.中部義大利主要是教皇領地,羅馬教皇害怕義大利統一會損害他的宗教權力,所以他竭力阻礙義大利統一於任何一個強有力的君主手中。教皇的神權及宗教理論顯然不利於義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繼續成長。
3.維也納會議後,義大利半島仍舊是國家林立,並且處於外國勢力的宰割下一直持續到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二、封建制度不利於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在義大利諸國,君主都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貴族及僧侶享有特權,貴族壟斷了國家機構、軍隊和法庭中的高級職位。資產階級及廣大人民處於無權地位。在義大利南部仍盛行封建剝削關系。封建制度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不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三、在西歐國家紛紛開辟新航路和殖民擴張時,義大利由於自身條件的制約,沒能加入其中,因而資本原始積累相對滯後。與西歐國家相比,這更加延緩了義大利資本主義的發展。
外因
一、義大利既富裕又軟弱可欺,成為歐洲列強西班牙、法國、德國覬覦的對象,成為國際爭斗的戰場,大大妨礙了義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15世紀土耳其人興起,逐漸向歐洲擴張,與威尼斯發生沖突。在斗爭中威尼斯數次被土耳其擊敗,影響了它進一步的擴張。1494-1559年,法國和德國展開了長期爭奪義大利的戰爭。
二、由於美洲及新航路的發現,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維爾等城市。稍後,北海兩岸的港.口更是後來居.上,愈來愈佔有海上貿易中心的地位。而作為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地之一的尼德蘭(尤其是北部)具備率先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優越條件。
H. 文藝復興首先在義大利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文藝復興首先產生在義大利的原因:
一、物質基礎:中世紀的歐洲,貿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義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資產階級希望沖破教會神學的束縛。
二、文化基礎:義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
三、人才優勢:14-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才濟濟,匯集一處。
四、地理位置:義大利處於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較早接受了東方文化。(造紙術、印刷術)
(8)義大利早期為什麼經濟繁榮擴展閱讀:
背景:
當時歐洲人的冒險事業已經擴展到了亞洲和美洲,包括原有的地中海貿易中世紀後期的繁榮迅速造就了環地中海的一些富裕貿易城市。
在這些貿易城市中,商業資本的龐大力量使得羅馬帝國以後世俗力量和宗教力量的對比首次向世俗方向傾斜,市政廳,或者交易所。
以至於為商業貴族營造的別墅等世俗建築大量出現,而新興貴族因為本身的立場而對於人文藝術的投資也是從前的宗教和封建勢力所不能比擬的。
這種相對富裕和活躍的氣氛最終導致了文藝復興時代文化的大發展。而反映在建築上就是社會中真正的出現了建築師這個行業。
文藝復興真正奠定了建築師這個名詞的意義,將這種新的行業加入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呼吸之中。過去,並不存在建築師這個工作,有的只是工程師、木匠或者石匠。
但隨著建築的興盛,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亦越來越大,出現了「建築師」這個名詞。他們不僅僅只將建築作為一種營造的經驗型行為,而是賦予建築一個理論的和文化上的基石。
正如建築師在羅馬帝國所扮演的角色一樣。他們來自雕刻師、繪圖師、畫家、工程師和細木工等。建築師的出現,也為當時社會的思潮和文化進入建築找到了一個切入點。
如果說以前(從羅馬帝國沒落到文藝復興開始)的建築和文化的聯系多半處於一種半自然的自發性行為,那麼文藝復興後的建築思想和人文思想的結構緊密結合就肯定是一種非偶發的人為的行為。
這種對於建築的理解一直影響到了後世的各種流派。並且由於環地中海的貿易繁榮,使得義大利的貿易城市的學者很容易就接受到古希臘羅馬在Byzantine和伊斯蘭國家所保存下來的文明成果。
其中林林總總的文化思潮,比如人文主義的興起等對於建築的影響非常巨大。而單就建築造型而言,建築師從古代數學家對於完美的數學模型中得到了啟示。
他們認為世界是由完美的數學模型構成的,而大自然和人類的美皆出於數學模型的完美。基於此開始了文藝復興時代建築師對於完美建築比例的追求。
另一個引發的重點就是柱式,在羅馬帝國之後,文藝復興的建築師重新繼承了一整套古典的柱式,並且依此為基準奠定了現代建築誕生的經典建築營造模式。
文藝復興的歷史作用:
歷經二百年(有說三百年)的文藝復興運動從思想上動搖了長達千年的宗教神學統治,沖破了長期以來宗教神學對人們思想的禁錮和束縛,確立了人是世界的主宰的理論。
特別是人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人性得到了極大張揚。由此引發一系列變革,促使歐洲近代科學、哲學、文學、藝術等迅速發展,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I. 為什麼義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卻不是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一,從外部條件說
1,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進行了海外殖民探索,將所有新開辟的航路控制在自己的勢力內,這就為義大利早期的資本原始積累帶來了障礙。
2,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的傳統商路,(路上、海上絲綢之路均通過地中海東部地區向西歐輸出商品),對過往商旅徵收重稅,而義大利的傳統商業范圍就是從小亞及地中海東部買進商品運到西歐賣出,從中犀利,所以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對義大利的傳統貿易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3,新航路開辟後,西歐的商業中心有地中海沿岸轉移至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地理位置變得不利於發展海外貿易。
二,從內部條件說
1,義大利本國雖然商業發達,但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城市都有很大的自治權,城市間為了爭奪利益而互相爭斗,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作後盾,社會安定無法保障,經濟發展因此受到負面影響。
2,由於沒有統一的國家,所以長期沒形成一個完整的國內市場,商品貿易完全依賴海外,而外部又產生了上述不利變化,所以商品市場萎縮,影響了國內生產的發展。
3,義大利國內的資源貧乏,特別是發展工業所必需的礦產資源,這也不利於義大利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4,封建統治者同商人階層普遍結合,許多封建主同時也是商人,所以不像英、法那樣有強烈的階級對立。
以上的各個原因阻礙了義大利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在十五世紀末的大航海時代開始後逐漸衰落,沒有了經濟基礎,政治上的革命也就失去了根本的動力。
J. 古羅馬經濟高度繁榮原因
繁榮原因:
公元一、二世紀,隨著統一帝國的鞏固,隨著奴隸制生產關系的調整以及奴隸生活水平和法律地位的提高,羅馬的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羅馬帝國的繁榮,就是以城市資產者的興旺為基礎的
帝國初葉,帝國政局的穩定,帝國境內的有秩序與和平以及土地私有制原則的確立,國家對土地私有者的「有限」保護和自治市的大量出現.當然,部分自由民鄙視勞動和不願務農的傾向,也促進了大地產的發展.義大利本土的農業雖因各種原因開始趨於衰落,但各行省的農業卻發展迅速.
帝國的形成創造了有利的物質條件,促使工商業有較突出的發展.相對和平的政治氣氛,首先有利於各地的交往.在全帝國境內各族居民均可自由旅行,從幼發拉底到泰吾士河無需任何護照,商貿往來皆很方便.除客觀條件外,社會各階層對工商業態度的改變也有利於工商業的發展.元首和出身騎士階層的新官僚階級已不像舊元老貴族那樣對工商業不屑一顧,他們都很關心經濟利益,於是工商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