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安其奧在哪裡

義大利安其奧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30 04:42:31

⑴ 二戰義大利安琦奧之戰

1張
安齊奧戰役
亞歷山大將軍於11月制定了代號「鵝卵石」的作戰計劃,准備投入1個師在「古斯塔夫」防線北面的安齊奧海灘登陸,協同正面部隊突破「古斯塔夫」防線。但由於盟軍12月初對「古斯塔夫」防線發動的兩次攻擊均告失利,而且盟軍正全力組織即將於1944年6月發起的諾曼底登陸,地中海戰區的一些精銳部隊和裝備都被陸續調往英國,有鑒於此,美軍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建議取消該計劃,並隨即得到亞歷山大的批准。
中文名
安齊奧戰役
外文名

發起時間
1944年6月
登陸開始
1944年1月17日
類別
戰役
戰役背景
1944年初義大利戰場上,盟軍被阻止在德軍「古斯塔夫」防線面前,盡管盟軍以美軍第5集團軍、英軍第8集團軍和英軍獨立第5軍組成的第15集團軍群,由亞歷山大上將指揮,共計19個師又4個旅,還得到近4000架飛機的支援,卻無法突破德軍C集團軍群的堅固防線,該集團軍群由凱塞林元帥指揮,下轄第10、第14集團軍,共23個師,370架飛機。其中的第10集團軍15個師防禦「古斯塔夫」正面,第14集團軍8個師則位於第10集團軍北部,作為後援,並負責肅清義大利北部的游擊隊,保障交通線的暢通,同時警戒義大利北部海岸。
大名鼎鼎的「古斯塔夫」防線,從那不勒斯以北60餘公里的地中海沿岸直至亞得里亞海邊的奧爾托納,橫貫義大利,防線的中樞要點是高聳入雲的卡西諾峰,這座陡峭山峰的腳下就是通往羅馬的必經之路——六號公路,德軍占據著卡西諾峰,就可以居高臨下封鎖六號公路,切斷盟軍向羅馬的通路。整條防線到處都是構築巧妙的混凝土工事和密布地雷的雷區,加上又是憑借著天險之利,絕對是易守難攻,因此盟軍在1943年9月至1944年1月四個月中,付出了數萬人的重大傷亡,依然沒有取得突破。
12月1日剛結束德黑蘭美、英、蘇三國首腦會議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覺得盟軍在地中海集結著優勢的海陸空部隊,而諾曼底登陸要到次年6月才會發動,他實在不願意足足半年的時間里,毫無作為,應此強烈要求盟軍地中海部隊採取行動,攻佔羅馬,解放義大利全境,威脅德國南部。他與艾森豪威爾、亞歷山大、坎寧安等地中海戰區將領進行商議,就這樣已經被束之高閣的「鵝卵石「又提了出來,在丘吉爾的堅持下,該計劃的兵力由1個師增加到2個師。丘吉爾將其比喻成一隻牙尖爪利的野貓,去撕開德國人柔軟的下腹部,一舉抓碎德國人的心臟!
但是當時盟軍地中海戰區並沒有能夠運輸2個師的登陸船隻,同一時刻里諾曼底戰役也在緊鑼密鼓地准備之中,登陸船隻是戰役准備的重中之重,而地中海戰區是絕對不能影響諾曼底戰役准備的,一時間,登陸船隻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仔細研究了登陸船隻的使用,丘吉爾也向美國總統羅斯福請求增派登陸船隻,在羅斯福的親自過問下,盟軍仔細協調了登陸船隻的使用,推遲了56艘登陸艦離開地中海的時間,終於拼湊出了87艘登陸艦,勉強能夠運送2個師,但這些登陸艦只能供地中海戰區使用兩天,隨後就將調往英國——求戰心切的丘吉爾接受了這一苛刻的條件。
1944年1月8日,丘吉爾批准了「鵝卵石」計劃,以2個師在安齊奧實施登陸
戰役准備
安齊奧,這個小漁港位於「古斯塔夫」防線以北100公里,羅馬以南45公里,在戰前是周末的休假勝地,海灘沙礫晶瑩松軟,四周樹木掩映,卻即將成為血腥殘酷的戰場!
盟軍戰役總指揮是剛接替艾森豪威爾就任地中海戰區總司令的坎寧安海軍上將,登陸部隊是從美軍第5集團軍序列中抽調出的第6軍,軍長是美國陸軍少將盧卡斯,下轄2個師、1個傘兵團和5個海軍陸戰營,共約5萬人,其中由特拉斯科特任師長的美軍第3步兵師和彭尼任師長的英軍第1步兵師都是盟軍的精銳之師,久經戰陣,美3師經歷過突尼西亞戰役、西西里戰役和薩勒諾戰役,英1師則參加過遠征法國、敦刻爾克撤退和北非戰役,而兩位師長都是深受部下愛戴的,極富軍事才乾的將才!
海軍由美國海軍少將洛里指揮,共150餘艘登陸船隻和126艘軍艦,分為兩個編隊,南部登陸編隊由洛里兼任司令,由51艘運輸船、5艘登陸艦、4艘火炮登陸艇、34艘步兵登陸艇、33艘其他艦艇和1艘潛艇組成,護航軍艦為2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1艘防空艦、2艘護衛艦、2艘炮艇和23艘掃雷艇,負責運送美第3師在代號X灘的安齊奧以南灘頭登陸。
北部登陸編隊由特魯布里英國海軍少將任司令,由3艘步兵登陸艦、3艘坦克登陸艦、4艘火炮登陸艇、29艘步兵登陸艇、17艘坦克登陸艇、1艘火箭炮登陸艇、30艘其他艦艇和1艘潛艇組成,護航軍艦為2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1艘防空艦和16艘掃雷艇,負責運送英1師在代號「彼得」的安齊奧以北灘頭登陸。
空中支援力量為700架作戰飛機。
此外,還有美軍第45步兵師和第1裝甲師、英軍第56步兵師作為第二梯隊,准備在第一梯隊登陸成功後上岸擴張戰果。
德軍認為盟軍根本沒有力量在進攻「古斯塔夫」防線的同時組織側後登陸,所以在安齊奧一帶只部署了1個工兵營,兵力極其空虛。甚至還在盟軍登陸前的數小時,取消了這個工兵營的戒備狀態。但在德軍諸多傑出將帥中,凱塞林堪稱佼佼者,他仍做了必要的預防准備,制定了周密詳盡的部隊機動方案,在義大利北部乃至德國本土的預備隊,可以迅速根據這一方案南下增援,所有通行的道路都事先進行了准備,即便是在最惡劣的天氣情況下也能保證通過大批部隊,工兵部隊對道路冰封以及橋梁損壞,都有針對性的處置預案。在一些偏僻的叉道上,還處心積慮地設立了很多隱蔽的補給點。
與丘吉爾雄心勃勃相反,「鵝卵石」行動的兩位關鍵人物——美軍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和美第6軍軍長盧卡斯卻憂心重重,克拉克經歷了薩勒諾的慘烈戰斗之後,是典型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根本不相信英國情報機關通報的德軍主力全都集中在「古斯塔夫」防線,認為這是英國人用以鼓舞士氣的拙劣把戲,而且一想到海軍在部隊上岸兩天後就要撤走,更是覺得心裡沒底。還有好不容易拼湊出的87艘登陸艦中,只有14艘是可以攜帶登陸艇的新艦,其餘73艘都是只能攜帶兩棲車的老式登陸艦,而兩棲車速度慢,載重小,適航行能有差,駕駛人員也沒有經驗,就在1月17日的演習中,就有40輛兩棲車翻沉,不僅淹死了不少人,還損失了10門火炮,基於這些原因,他給盧卡斯的命令中只是要求在確實佔領和控制安齊奧及其附近地區後,再向阿爾班山前進,深怕第6軍孤軍深入,遭到全軍覆滅。臨行前還特意囑咐盧卡斯,不要夢想一舉奪取羅馬,千萬不要貿然進兵。第5集團軍作戰部部長布萊恩准將明確指示,第6軍上岸後可以根據情況自行更改作戰計劃。
盧卡斯比他還要悲觀,還要謹慎。在日記里多次流露出對此次作戰的恐懼和擔憂,心底里一直有著濃重的陰影,非常害怕重蹈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利波利登陸的覆轍,那場死傷慘重卻一無所獲的戰役就是由當時擔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一手策劃指揮的,與現在的情況簡直如出一轍!更要命的是盧卡斯的好友,大名鼎鼎的巴頓將軍也對此次作戰深表憂慮,這所有的一切,都給此次作戰帶來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戰役過程
登陸開始
1944年1月17日,「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的盟軍美第5集團軍和英第8集團軍,發起了全面攻擊,力求取得突破,即使無法突破,至少也要吸引德軍注意力,牽制其預備隊,使其無力顧及安齊奧。同一時間里,美第6軍開始登船。
1月21日下午,盟軍登陸部隊3.6萬人和所有裝備、補給,分乘253艘艦船從那不勒斯起航。為迷惑德軍,船隊先經卡普里島向南航行,直至夜幕降臨後,才轉向安齊奧。
午夜前後,登陸船隊順利到達換乘海域,隨即開始換乘登陸艇等小型登陸工具突擊搶灘。盟軍吸取了薩勒諾的經驗教訓,在所有登陸艇的艇首都加裝多管火箭炮,對登陸海灘實施密集猛烈的火力准備。
1月22日二時,即預定的登陸時間,盟軍首批登陸部隊准時上岸,幾乎沒有遭到抵抗,擔負防禦任務的德軍工兵營大部被俘,其中很多人在被俘時還穿著睡衣!
八時,美軍先頭部隊已佔領安齊奧鎮。盟軍繼續推進,順利佔領了預定目標,美3師到達墨索里尼運河,英1師到達莫萊塔河河口。至二十二時,3.6萬人的登陸部隊和3000輛車輛全部上岸,並在海灘建立起了長15公里的環形陣地,德軍只有零星空襲,盟軍損失極其輕微。此時,距海灘僅24公里之遙的阿爾班山和山腳下通往羅馬的六號、七號公路,只有德軍幾個哨所,完全可以說,這一切都將是垂手可得!但盧卡斯置第15集團軍群司令亞歷山大必須迅速佔領阿爾班山的指示於不顧,他打定主意,只要「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盟軍沒有取得突破,他就決不向縱深推進,因此他只是下令加強防禦,鞏固灘頭。22日整整一天,第6軍就在灘頭止步不前。
凱塞林得知盟軍在安齊奧登陸的第一反應是瞠目結舌!因為此時從安齊奧到羅馬沿途已無一兵一卒!換言之,羅馬已經是盟軍的囊中之物了!但出乎意料的盟軍竟然在海灘逗留不前,凱塞林不愧是傑出的軍事家,立即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組織力量進行反擊。他憑借事先擬訂的計劃,迅速將義大利北部的第14集團軍調往安齊奧。
1月23日,火速趕來的第一批德軍首先控制了咽喉要點——阿爾班山,所有通向內陸的公路均在德軍炮火的控制下,第14集團軍司令馮·馬肯森中將也趕到了,他將負責直接指揮安齊奧一線戰斗。從第10集團軍、第14集團軍共8個師中緊急抽調出的部隊正陸續到達,開始建立起防線,還有5個師的部隊正日夜兼程趕來。
黃昏時分,德國空軍幾個月來第一次大舉出動,擊沉了盟軍1艘驅逐艦,德軍還使用了HS—293型無線電遙控滑翔炸彈,盟軍很快掌握了對付這種炸彈的有效方法,對滑翔炸彈的無線電遙控頻率實施無線電干擾,使其改變彈道墜海。至1月29日,在德軍的空襲中,盟軍有巡洋艦、驅逐艦、運輸船和醫院船各1艘被擊沉,2艘驅逐艦和1艘坦克登陸艦被擊傷,此外還有登陸艦、掃雷艦、步兵登陸艇、掃雷艇各1艘觸雷沉沒,防空艦和驅逐艦各1艘觸雷受傷。
灘頭上的盟軍開始感覺情況不妙了,美第3師師長特拉斯科特和英第1師師長彭尼見盧卡斯坐失良機,聽任德軍集結,心急如焚!強烈要求迅速出擊。而亞歷山大和丘吉爾也都來電質問,為何不迅速佔領至關重要的阿爾班山?此時,盧卡斯仍不打算向縱深推進,在上下的壓力,以及考慮到灘頭還比較狹小,這才決定向外擴張,美軍攻佔奇斯泰爾納鎮,英軍則攻佔卡姆波萊奧火車站。
奇斯泰爾納鎮,位於蓬廷沼澤的邊緣,七號公路和從那不勒斯至羅馬的鐵路都從該鎮經過。卡姆波萊奧火車站則正處在安齊奧通往阿爾班山山腳阿爾巴諾鎮的公路上,兩地都是安齊奧地區的交通要沖,兵家必爭之地。
美3師在進攻奇斯泰爾納鎮的戰斗中遭到了德軍頑強抗擊,每一條田埂,每一間房屋都要經過激烈爭奪,師長特拉斯科特見正面進攻進展緩慢,便決定實施滲透穿插,投入精銳部隊——陸軍別動隊,這支部隊曾在西西里和薩勒諾一展身手,訓練有素,作風頑強,善打硬仗惡仗,堪稱虎賁勁旅。他們將在夜間穿越德軍防線,突襲奇斯泰爾納鎮。當晚,別動隊沿著被稱作「潘塔諾壕溝」的水溝悄然而行,一路上匍匐前進,穿過德軍防線後,到達距奇斯泰爾納鎮中心街區僅800米,這才一躍而起,沖上公路向附近房屋撲去——說時遲,那時快,德軍的炮火鋪天蓋地傾瀉而下,原來,德軍早已發現他們的行蹤,一直等到他們進入開闊地帶,才以密集火力實施覆蓋射擊,美軍這支精銳之師完全像落入陷阱的獵物,任人宰割!在出擊的767人中只有6人逃回美軍陣地,其餘非死即俘!美軍的行動終以慘痛的損失宣告失利。
英軍首先派出了偵察分隊,沿著通向阿爾巴諾鎮的公路搜索前進,一直推進了近5000米,才遭到了從卡羅切托村一處有著紅圍牆的堅固建築里的射擊,偵察分隊把這幢紅牆建築稱為「工廠」,實際上一處大型的居住點,是義大利政府為開墾沼澤地的農民修建的。「工廠」是該地區的制高點,居高臨下控制著四周的平原,絕對是雙方的必爭之地。
英1師師長彭尼得到偵察分隊的報告,意識到德軍集結的速度遠遠超過預料,因此必須在德軍大部隊到來之前,盡快奪取「工廠」和卡姆波萊奧火車站。他隨即向盧卡斯請戰,盧卡斯礙於彭尼是友軍,勉強同意這一請求。
英軍於26日凌晨發起攻擊,德軍在「工廠」頑強抵抗,甚至還在兇猛炮火支援下組織反擊,雙方展開激戰,英軍每前進一步,每奪取一幢房屋,都要付出巨大代價。英軍最終以慘重的傷亡奪取了這一重要的據點。
特拉斯科特和彭尼兩位師長都意識到了情況越來越危急,一再要求盧卡斯趁德軍還沒全部到來盡快發動總攻。而丘吉爾、亞歷山大也對美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施加壓力,克拉克於1月28日乘魚雷艇親自到達安齊奧,督促盧卡斯發展進攻。就在同一天,盟軍第二梯隊美第1裝甲師和第45步兵師相繼到達,使盟軍在安齊奧已集結了6.8萬人、500門火炮和250輛M—4「謝爾曼」坦克,盧卡斯這才覺得心裡有了底,決定立即組織總攻。殊不知,此時德軍也已集結了重兵,凱塞林甚至確定了反擊的具體時間表。
1月30日,盟軍終於發動了總攻,左翼英1師和美第1裝甲師為主攻,負責攻佔卡姆波萊奧火車站,美3師和45師為右翼,攻擊奇斯泰爾納。
2月1日,右翼美軍由於傷亡慘重,進攻逐漸停頓下來,殘部掘壕堅守,准備應付德軍反撲。
左翼英軍所處的地形比較狹窄,為了發動更為有力的攻勢,英軍首先投入愛爾蘭禁衛營和蘇格蘭禁衛營,奪取有利的攻擊展開線。愛爾蘭禁衛營和蘇格蘭禁衛營面對德軍彈如雨下的火力射擊,拚死沖殺,以巨大的傷亡達到了預期目的,奪取了預定的攻擊展開地域,這樣,英軍已從灘頭向內陸推進了20公里,如同一把利劍深深鍥入德軍陣地!最前沿的英格蘭希羅普郡營已奪取了阿爾班山的第一道山坡,但附近德軍力量在不斷加強,英軍急需美第1裝甲師的增援,然而該地區遍布深溝高壑,坦克幾乎無法活動,唯一可供坦克行動的道路就是通往阿爾巴諾鎮的公路,但在公路上德軍早已設置了大量障礙,而且又是處在德軍火力控制之下,如果裝甲師貿然出擊的話,必將遭受嚴重損失,因此,原來要求坦克支援的英軍,反而要先為坦克掃清障礙!擔負這一任務的是英軍舍伍德山地營,該營越過英格蘭希羅普郡營的陣地,向火車站沖去,但很多官兵好不容易突破德軍迫擊炮、機槍和自動步槍組成的交叉火網,沖到羅馬至那不勒斯的鐵路旁,卻根本無法越過鐵軌到達對面的火車站,因為這里地形非常不利,鐵路兩邊是山崖,鐵軌路基則正處在中間低窪地上,英軍從山坡上沖下路基,卻正好陷入了致命的絕地!路基一帶簡直成為可怕的屠宰場,英軍士兵就如同活靶子,被德軍的火力成片成排地掃倒!美第1裝甲師的先頭坦克營,竭盡全力提供支援,卻徒勞無功。第1裝甲師師長哈蒙少將面對屍橫遍野的戰場,感慨地說從沒見過在一個地方死了這么多人!此戰之後舍伍德山地營只剩下8名軍官和250名士兵。
盟軍的進攻徒有傷亡,毫無收獲。盟軍官兵開始感受到困惑和擔憂,原來大有成功希望的突襲戰,眼看卻要成為免遭全軍覆沒而進行垂死之鬥了。盟軍被困在正面不足25公里寬,縱深不過25公里的狹小灘頭,「牙尖爪利的野貓」簡直成為擱淺的鯨魚!德軍則於2月3日發起了反擊,攻擊矛頭直指英軍陣地,英軍堅守陣地的第1師第3旅經受了德軍的瘋狂沖擊,德軍先以猛烈炮擊,再以裝甲部隊實施突擊,步兵則穿插迂迴,對英軍實施分割包圍。由於連日大雨,加之戰場上硝煙彌漫,盟軍空軍無法出動,英軍得不到空中支援,傷亡慘重。彭尼向盧卡斯求援,但盧卡斯卻要求其撤退,在這種情況下,撤退無異於自殺!幸虧盟軍又一批增援部隊英軍第168步兵旅和第1特勤大隊約1800人到達,第168旅原在「古斯塔夫」防線苦戰,剛被緊急調來,就立即在坦克配合下,全力救援,終於擊退了包圍英軍的德軍,第3旅這才冒著密集炮火帶著大部分傷員突出重圍。英軍以巨大代價所奪取的楔形陣地卻失去了。英軍第1師退至「工廠」、馬萊塔河和墨索里尼運河一線構築防線。盧卡斯見德軍攻勢凌厲,開始在英軍第1師防線後面5公里處建立最後防線,以備萬一。
2月7日,德軍對卡羅切托河的渡口發動了鉗形攻勢,英軍第1師竭盡全力拚死抵抗,守住了渡口,但卻失去了戰略要地——布翁里波索嶺,這個高地俯瞰著通往阿爾巴諾鎮的公路,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英軍還控制著山嶺下的陣地。
2月8日,連日苦戰的英1師拼盡最後力量反擊布翁里波索嶺之敵,激烈異常的戰斗整整持續了一天,英1師投入反擊的部隊傷亡慘重,軍官幾乎全部陣亡,殘部被迫於黃昏時放棄重奪布翁里波索嶺的努力,向卡羅切托河的渡口撤退。當晚,德軍在實施猛烈炮擊之後,發起了總攻,經過連日血戰的英1師,傷亡巨大而又得不到補充,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因此防線很快被德軍突破,潮水般湧入的德軍隨即乘勢向「工廠」猛撲,雙方在「工廠」展開了激烈爭奪,盡管海面上的盟軍軍艦也連連開火,為英軍提供火力支援,但仍未能阻止住德軍的進攻。9日凌晨,德軍佔領了已是一片廢墟的「工廠」,隨著英軍防線上這一關鍵陣地的丟失,盟軍態勢更趨險惡。天亮後,德軍集中所有能夠集結的兵力,繼續擴張戰果。
2月10日,英軍蘇格蘭禁衛營堅守的卡羅切托村也告失守,英1師殘部退至卡羅切托河岸大堤,繼續組織防禦。
由於「工廠」失守,以及英軍防線的一再告急,盟軍登陸灘頭環形防禦有全線崩潰的危險,盧卡斯投入最後預備隊——2個步兵營和2個坦克連,於2月11日發動反擊。但盟軍的最後反擊,也未能挽回危局,反擊還是以失敗告終。
激戰灘頭
此時,安齊奧海灘上的十多萬盟軍,擁擠在狹窄灘頭陣地上,整天在德軍密集的炮火轟擊下,從將軍到士兵,都明顯感受到了危在旦夕的恐慌!但經過數年戰火考驗的盟軍不再像戰爭初期,一觸即潰,而是寸土不讓,拚死抗擊!2月的安齊奧正值雨季,連日大雨,遍地泥濘,在雨中,在泥中,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完全是一幅人間地獄的慘象。
2月14日,指揮義大利地區盟軍地面部隊的第15集團軍群司令亞歷山大親自到達安齊奧,在視察了前線後,他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向記者保證,安齊奧絕對不會成為第二個敦刻爾克!然而,盟軍在地中海抽調不出更多的軍艦,也沒有足夠的後備部隊,即便有,也沒有船隻運送;即便有船,狹小的灘頭也容納不下更多的部隊。因此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義大利南線全力猛攻「古斯塔夫」防線,企圖迫使德軍從安齊奧抽調部隊南下,減輕安齊奧部隊的壓力。現實竟然如此具有諷刺意味——安齊奧登陸原是要解決無法突破「古斯塔夫」防線的難題,現在正面戰線的盟軍反倒卻要救援那些原本是要幫助他們的部隊。
2月15日,英軍第8集團軍對「古斯塔夫」防線的核心卡西諾峰發動了強攻,英軍中最驍勇善戰的廓爾喀兵曾一度沖上了山峰制高點的修道院,但隨即被德軍擊退。英軍三次攻擊,均無功而返。盟軍認為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修道院被德軍作為炮兵觀察哨,實際上凱塞林在構築「古斯塔夫」防線時就嚴禁德軍官兵進入修道院,更沒有將其納入防禦體系,甚至還為修道院派出了警戒哨兵,修道院里一些珍貴文物則被轉交給了梵蒂岡的教皇全權代表——盟軍並不知道這些,憑著修道院在卡西諾山峰上的重要位置,想當然的出動近300架次B—17重轟炸機,向這座有著近千年歷史的修道院投下了453噸炸彈,將其夷為平地,這反而使德軍打消了一切顧慮,在修道院斷壁殘垣下的堅固地下室里,建起了理想的炮兵觀察所。
現在,希特勒也對安齊奧關心起來,因為,近一年多來,德軍在各個戰場上迭遭敗績,正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民心士氣。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在安齊奧取得勝利,必將對英美即將開始的法國登陸產生重大影響,迫使英美取消或推遲登陸,這樣就可以贏得至為寶貴的時間,先集中力量打敗蘇聯,再騰出手來從容對付英美。正因為如此,安齊奧在整個戰略上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希特勒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務必取得勝利。為了配合軍事行動,德國的宣傳機器也開動起來,通過無線電廣播、陣地前沿廣播和傳單等手段,一面宣稱安齊奧即將成為第二個敦刻爾克,以渙散盟軍軍心;一面極盡所能挑撥英、美軍隊之間的矛盾。
根據希特勒的指示,德軍不顧盟軍海空火力的打擊,不斷向安齊奧調集部隊,在安齊奧海灘周圍,德軍已集結了3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師和1個空降師,總計12.5萬人,超過了盟軍的總兵力,而且還有4個裝備最先進的「虎式」和「豹式」重型坦克的坦克營,擁有的地面炮兵火力也絲毫不比盟軍遜色。
2月15日六時,德軍全線總攻開始了,首先是猛烈炮擊,盟軍炮火隨即還擊,雙方的炮戰驚天動地,炮擊還未停止,德軍步兵就在煙霧掩護下發起了沖鋒,德軍計劃先以小群坦克直接支援步兵,以不停頓的攻擊,打開盟軍防線的突破口,然後以「虎式」和「豹式」坦克營為核心的裝甲集群沿安齊奧至阿爾巴諾的公路實施強力突擊,力爭一舉打到海灘,將盟軍趕下大海。德軍還投入秘密武器——280毫米K5列車炮,該炮實際口徑達283毫米,重218噸,發射CR42特種榴彈時,射程達62公里,威力巨大。
盧卡斯察覺了德軍主攻方向,相應調整了部署,將苦戰多日而殘缺不全的英1師調到距安齊奧10公里,距「工廠」4公里的公路鐵路立交橋,作為預備隊;剛從「古斯塔夫」防線正面調來的英軍第56步兵師第169旅和美軍第45步兵師第157團部署在公路左側;美軍第45步兵師的其餘兩個團,第179團和第180團部署在公路右側;美軍第3步兵師則位於奇斯泰爾納鎮附近。
德軍主攻方向是美軍第179團的防區,德軍攻勢如潮,步兵蜂擁而來,根本不顧同伴的死傷,一味向前猛攻,美軍依託村落的房屋和匆忙構築的野戰工事,頑強抗擊。但德軍的攻擊一波接一波,幾乎沒有停頓,美軍的陣地在德軍優勢兵力的強力沖擊下,相繼失守。眼看德軍就要突破整個防線,直搗海灘。這時,盟軍在海灘上的炮兵和海面上的軍艦,一起開火了,這些炮火早已精確測定了德軍攻擊路線上的坐標,密集而猛烈的炮火呼嘯而來,死亡之網准確覆蓋了德軍的攻擊隊形,德軍先頭團遭到了滅頂之災,軍官幾乎全部陣亡,士兵死傷大半,僥幸逃回陣地的士兵被如此猛烈的炮火完全嚇破了膽,再也不願前來送死!直至黃昏,美軍依然掌握著陣地。
天黑後,德軍改變戰術,集中力量對美軍157團和179團結合部發動夜襲,終於在美軍防線上撕開了突破口。
2月16日天剛亮,德軍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大舉出擊,奮力擴大夜間撕開的突破口,最終在盟軍防線上打開了一道寬約3公里的缺口!毫無疑問,接下來德軍必將以裝甲部隊從這一缺口直撲海灘。但是為了盡可能發揮裝甲部隊的突擊威力,3公里的寬度還不夠,需要寬度更大的展開地區,因此德軍集中全力向缺口兩側沖擊。盟軍在缺口兩側陣地上的部隊並沒有因為防線出現缺口而崩潰,相反繼續在陣地上拚死奮戰,使德軍始終無法進一步擴大缺口,只能局限在3公里寬的狹長地域。盧卡斯也向克拉克報告了目前的緊急態勢,請求空軍支援。克拉克立即與空軍協商,說服了地中海戰區的戰略空軍暫停對德軍軍事工業目標的空襲,將全部飛機都投入到安齊奧。
2月17日,義大利南部正面戰場上,盟軍在持續五小時的猛烈炮擊,消耗炮彈達五萬余發之後,再度猛攻卡西諾峰,依然沒有得手。——凱塞林甚至對「古斯塔夫」防線懶得一看,全心關注安齊奧,根本沒從安齊奧抽調一兵一卒,亞歷山大的企圖落空了,第8集團軍只得停止了進攻。
而在安齊奧,激戰依然在繼續。由於白天盟軍航空兵和艦炮的強大火力,德軍的攻擊很難奏效。所以就在入夜後,發揮其擅長的穿插迂迴戰術,對盟軍防線實施滲透。盟軍戰線上的各個支撐據點都陷入了各自為戰的被動局面,很多陣地被德軍一一擊破,但其餘陣地上的盟軍還在頑強戰斗,死戰不退。
2月18日清晨,德軍發動了第二次總攻。此時盟軍防線已經支離破碎,由於很多陣地失守而組織不起完整的防禦,德軍只需再粉碎美軍157團1個連的抵抗,向前推進900米,就可以到達由英1師殘部防守的立交橋一線的最後防線,一旦突破了英1師那薄弱的防禦就可到達海灘,取得勝利。德軍第一攻擊波為2個步兵團,第二攻擊波為2個裝甲團,作為後援的則是2個摩托化師,無論從戰場態勢,還是兵力對比上,德軍都是處於上風,看來簡直可以說勝券在握了。
德軍很快肅清了美軍最後1個連的微弱抵抗,步兵或是在坦克掩護下,或是伴隨坦克一起向立交橋沖來,此時盟軍在海灘上的大炮和軍艦的艦炮再一次發揮了威力,密如雨點的炮彈在立交橋前的開闊地構成了無法逾越的死亡地帶,數以千計的德軍倒在炮火之下,德軍無法越過盟軍火制地帶,也就無法突破防禦非常薄弱的最後防線。
剛被提升為第6軍副軍長的特拉斯科特,在此危急關頭,表現出了異常的堅毅果敢,他堅決主張在德軍傾盡全力卻未能如願取得突破的情況下,立即實施反擊,來徹底擺脫被動挨打的困境,以扭轉戰局。他計劃以英軍第56步兵師師長坦普勒少將指揮該師第169旅,從立交橋左側出擊;美軍第1裝甲師師長哈蒙少將指揮第1裝甲師和剛到達的美軍第6摩托化師和第30步兵師,(詳見網路)

⑵ 哪位能提供義大利所有港口的中英文名稱以及簡寫

英文名中文名代碼縮寫國家ACIREALE阿瑟瑞爾ITALYAEOLIAN IS.愛奧蓮島ITALY【免費申請加入聯盟】AGROPOLI阿格波里ITALYALASSIO阿拉索ALAITALYALGHERO阿爾蓋羅ITAHOALGITALYALICUDI IS.阿利卡蒂ITALYAMALFI阿馬爾夫ITALYANCONA安科納ITAOIANCITALYANZIO安齊奧ITALYAPI SEA TERMINAL安皮西港ITALYARBATAX阿爾巴塔克斯ITATXARBITALYASINARA IS.阿欣納拉ITALYAUGUSTA奧格斯塔ITAUTAUGITALYAVOLA阿沃拉ITAVOAVOITALYAZZURRO阿祖拉港ITALYBAGNOLI巴格諾利ITBLNBAGITALYBARI巴里YUBRIBARITALYBARLETTA巴列塔YUBLTBARITALYBIANCO比安蔻ITALYBORDIGHERA博蒂格拉ITALYBOSA博薩ITALYBRINDISI布林的西ITBDSBRIITALYCAGLIARI卡利阿里ITCAGCAGITALYCAMOGLI卡莫利ITALYCAPE CARBONARAITALY

⑶ 安齊奧戰役中,德軍做了哪些部署

德軍認為盟軍根本沒有力量在進攻「古斯塔夫」防線的同時組織側後登陸,所以在安齊奧一帶只部署了1個工兵營,兵力極其空虛。後來乾脆還在盟軍登陸前的數小時,取消了這個工兵營的戒備狀態。但在德軍諸多傑出將帥中,凱瑟林堪稱佼佼者,他仍做了必要的預防准備,制定了周密詳盡的部隊機動方案,在義大利北部乃至德國本土的預備隊,可以迅速根據這一方案南下增援,所有通行的道路都事先進行了准備,即便是在最惡劣的天氣情況下也能保證通過大批部隊,工兵部隊對道路冰封以及橋梁損壞,都有針對性的處置預案。在一些偏僻的叉道上,還處心積慮地設立了很多隱蔽的補給點。

⑷ 安齊奧戰役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安齊奧戰役,盟軍傷亡約4萬人,德軍傷亡約2萬人,被俘約1萬。盟軍突破了德軍堅固的「古斯塔夫」防線,並攻佔了義大利首都羅馬,為全殲義大利境內的德軍,解放全義大利奠定了基礎。

安齊奧戰役經過將近五個月的苦戰,盟軍終於突破了德軍苦心經營的「古斯塔夫」防線,並佔領了羅馬,基本實現了戰役企圖。但在戰役初期,盟軍一度險些被德軍趕下海,幾乎到了失敗的邊緣,加上整個戰役時間拖沓之久,人員傷亡之重,物資消耗之巨,可以說盟軍的勝利毫無值得誇耀之處。

很多軍事戰略家和軍事歷史學家都認為發動這樣一場有限登陸戰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安齊奧戰役最堅決的倡議者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出發點是不願在諾曼底戰役准備期間近半年之久的時間里,盟軍在地中海戰區擁有重兵卻無所作為,他希望通過組織這樣一場登陸戰,來吸引德軍注意力,牽制分散德軍在法國的兵力,為諾曼底戰役創造有利條件。

⑸ 諾曼底是什麼地方諾曼底登陸又是怎麼回事

寶娃子朋友,你好。諾曼底是法國西北部著名的歷史和文化大區。這一地區的地理位置是這樣的:
它北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遙遙相望,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600公里。連綿數百里的海岸幾乎都是懸崖峭壁,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比較平緩的5個灘頭。
以下則是「諾曼底登陸戰」的詳細情況:
1944年6月6日凌晨,美國和英國的2390架運輸機和846架滑翔機,從英國20個機場起飛,載著3個傘兵空降師向南疾飛,准備在法國諾曼底海岸後邊的重要地區著陸。這就是著名的「諾曼底登陸」的開始。

黎明時分,英國皇家空軍的1136架飛機對事先選定的德軍海岸的10個炮壘,投下了5853噸炸彈。天亮以後,美國第八航空隊又出動了1083架轟炸機,在部隊登陸的前半個小時,對德軍海岸防禦工事投下了1763噸炸彈。接著,盟軍各種飛機同時出動,轟炸海岸目標和內陸的炮兵陣地。5點50分,太陽已經升起來了,盟軍的海軍戰艦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諾曼底海灘成了一片火海,地動山搖。

進攻部隊由運輸艦送到離岸7到11英里的海面,然後改乘大小登陸艇按時到達預定攻擊的灘頭。跟在後面的是運載重武器和裝備的大型登陸艇。

盟軍選擇的登陸地點諾曼底海灘,位於法國的西北部,從東到西有5個灘頭——劍灘、朱諾灘、金灘、奧馬哈灘和猶他灘,全長約50英里。登陸計劃第一批進攻部隊是5個師,每個師佔領一個灘頭。

6點30分,美軍開始在奧馬哈灘和猶他灘登陸。美軍第七軍第四師在猶他灘沒費多大勁兒就登上海岸了,只遇到斷斷續續的炮擊。3個小時內,他們就肅清了守衛這個地區的敵人,後續部隊和裝備也源源運到岸上。但在奧馬哈灘,美軍第七軍第一師的情況並不妙。大浪,晨霧,加上硝煙彌漫和側面的氣流,把部隊折騰得精疲力盡,登陸時又遭到敵軍炮火的襲擊。一時間,死傷的士兵布滿了海灘。而下一批進攻的部隊也遭到同樣的不幸。在這危急關頭,美軍兩個突擊營用繩梯爬上了海岸上的懸崖峭壁,奪取並摧毀了敵人的一座炮台。但是敵人繼續猛烈射擊,把美軍阻擋在海灘邊上。美軍第一步兵師長許布納當機立斷,要求海上的驅逐艦冒著可能殺傷自己人的危險,向德軍炮群和火力點進行近距離的轟擊。驅逐艦的大炮果然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不一會兒,工事里的德軍就舉手投降了。經過美軍第一師的艱苦血戰,終於佔領了一條縱深不到兩英里的灘頭陣地。

英國第二軍團的第五十師於7點20分開始在金灘登陸。他們開始遇到一些困難,但逐漸摧毀了德軍的抵抗。到黃昏時,他們進入了內地5英里。

在朱諾灘,加拿大的第三師在肅清灘頭的德軍之後,進展最快,當晚就到達了岡城——貝葉公路。

英國第三師在劍灘上也遇到激烈的抵抗。黃昏時,他們就同空降的第六個兵師會會了。

當天傍晚,盟軍已在歐洲大陸建立了牢固的立足點。傷亡人數比預計的要少。有將近10個師的部隊連同坦克、大炮及其他武器都上了岸,後續部隊也源源而來,不斷擴大盟軍對德國守軍的優勢。盟軍的諾曼底登陸成功了。

希特勒吹噓他的長達2500英里「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為什麼不堪一擊呢?原來每年6月,英吉利海峽總是狂風大作,惡浪滔天,艦只行駛艱難。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將軍都認為在這個氣候惡劣的6月里,盟軍是不會發動進攻的。6日凌晨2點左右,駐守在巴黎的德軍總司令部接到報告說,有美英空降師著陸,看來像是一次「大規模行動」。但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卻認為這是盟軍聲東擊西的手法,並不在意。接著,西線德國海軍部隊又向總司令部報告說:據海岸雷達報告,熒光屏上有大量黑點,一支龐大的艦隊正向諾曼底海岸進發。而德國西線的參謀長卻回答:「什麼?在這樣的天氣里?一定是你們的技術員弄錯了!也許是一群海鷗吧?」後來,當他終於看到形勢不好,請求希特勒出動兩個裝甲師去對付盟軍空降師時,希特勒卻禁止動用他的這支戰略預備隊。希特勒還是堅持認為這只是牽制性的佯攻,認為盟軍一定會在加來地區登陸。

希特勒中了盟軍總部的疑兵之計了。在諾曼底登陸以前,盟軍偽裝集結了一支艦隊,發出大量電訊,造成假象,好像盟軍總部設在英國的肯特郡;又讓以勇猛著稱的美國巴頓將軍在肯特郡街頭散步,而德國情報人員正斷定他是盟軍總司令。在進攻前夕,英國飛機又撒下大量的錫箔片,使德軍的海岸雷達上顯示出,好像盟軍的一支艦隊向東駛去,開往加來。

為了嚴格保密,整個英國南部已同英國其他地區斷絕了一切交通,成了一個大兵營,盟軍為「霸王行動」在這里塞滿了堆積如山的軍事裝備和物資。為了防止泄密,英國政府還中止了英國同外國的一切外交關系,撤消了沿岸的正常航運,把所有船隻用於「霸王行動」的運輸,使得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在調動集結軍隊上,沒有任何妨礙。英國政府在這個地區設置了警戒線,任何人未經許可都不得穿過警戒線。每一座帳篷,兵營,停車場和每一支部隊,都仔細地標志在行動的指示圖上。每一支部隊的預定行動都作了准確的安排。這支在諾曼底登陸的軍隊是龐大的,擁有盟軍陸海空三軍287萬多人,戰艦6000多艘,飛機1.3萬多架。這么大的軍事行動的准備工作,德軍竟絲毫不知。

為諾曼底登陸進行的准備工作是巨大而復雜的。改進了許許多多的裝甲車,有供清理海灘的壓路機,有在布雷區開道的裝有掃雷器的裝甲車,有供跨過溝渠的裝甲便橋等,甚至還製造了兩座人工港口,以便登陸部隊卸下裝備物資之用。對於進攻目標的地形偵察,早在一年之前就開始用飛機拍攝從荷蘭到西班牙的海岸線,特別是從1944年4月到6月,共出動飛機偵察4500架次。此外,還有法國地下抵抗組織提供的數以千計的情報。這樣,德軍在歐陸沿海的防禦工事、橋梁、機場、沼澤地區、倉庫、公路、火車站等等,都被盟軍弄得一清二楚。每一個登陸部隊負責人帶著的作戰計劃上,連樹木都標了出來。

到6月12日,盟軍在諾曼底的幾個灘頭已經連結成一條陣線,後續部隊源源而來,軍需物資不斷增加,這些,都保證了諾曼底登陸的成功。8月19日,盟軍佔領了塞納河西岸的芒特。這一天,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解放了自己的首都。8月25日,艾森豪威爾指揮的法國第二裝甲師從巴黎南門和西門進入市中心。當天下午,法國勒克萊將軍奉命接受德軍投降。

巴黎的解放是諾曼底戰役的結束。德軍有40多萬人傷亡和被俘。德國再次被迫兩線作戰,陷入了蘇聯和美英盟軍東西夾擊的鐵鉗之中,滅亡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

⑹ 安齊奧戰役的戰役意義

安齊奧戰役經過將近五個月的苦戰,盟軍終於突破了德軍苦心經營的「古斯塔夫」防線,並佔領了羅馬,基本實現了戰役企圖。但在戰役初期,盟軍一度險些被德軍趕下海,幾乎到了失敗的邊緣,加上整個戰役時間拖沓之久,人員傷亡之重,物資消耗之巨,可以說盟軍的勝利毫無值得誇耀之處。
很多軍事戰略家和軍事歷史學家都認為發動這樣一場有限登陸戰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安齊奧戰役最堅決的倡議者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出發點是不願在諾曼底戰役准備期間近半年之久的時間里,盟軍在地中海戰區擁有重兵卻無所作為,他希望通過組織這樣一場登陸戰,來吸引德軍注意力,牽制分散德軍在法國的兵力,為諾曼底戰役創造有利條件。實際上,對於決定戰爭進程的戰略行動——開辟第二戰場的諾曼底登陸,盟軍傾注了極大的精力,投入的兵力、物力,幾乎是傾盡所有,在這樣情況下,對於安齊奧登陸,盟軍不可能投入足夠的兵力兵器,就連登陸船隻都是千方百計才擠出來的,因此安齊奧登陸就顯得有些「先天不足」了,不過,也正是由於德軍認為盟軍是無力同時組織兩次登陸的,所以對安齊奧登陸毫無防範,盟軍在登陸初期確實取得了極大的突然性,以非常微小的傷亡一舉奏效。
但是在登陸最初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後,美第6軍軍長盧卡斯以及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對登陸作戰的前途悲觀沮喪,呆板地堅持只要義大利南部「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盟軍沒有取得進展就不向縱深推進的原則,部隊在安齊奧登陸成功之後整整兩天在海灘上裹足不前!聽任來之不易的大好戰機白白流失,坐視德軍預備隊源源趕來,將一場出敵不意的奇襲戰,變成了步步推進的陣地戰。盧卡斯這一指揮被很多軍事權威認為是安齊奧盟軍初期失利的最主要原因。
不過,最負盛名的二次世界大戰軍事歷史家英國人利德爾·哈特卻認為盧卡斯沒有及時利用德軍防禦薄弱的大好時機向縱深推進,不是坐失良機,反而是令盟軍「趨福避禍」,因為盟軍登陸部隊僅2個師,區區3.6萬人,如果留下一部分固守灘頭陣地,主力向縱深推進,以德軍的反應和部隊機動速度,極有可能會在縱深遭到德軍優勢後續部隊的合圍,甚至有全軍覆滅的危險,而且盟軍推進的越深遠,遭到的危險也就越大,平心而論這一觀點不無道理。
幾乎所有軍事歷史家公認的是盟軍的海軍在戰役中的表現,可謂完美無缺,登陸時換乘、搶灘均頗具章法;在岸上部隊處境危急之時,海軍的艦炮支援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艦炮火力成為盟軍賴以堅持安齊奧最牢固的支柱;戰役中後期,海軍在海灘不斷遭受德軍炮火轟擊,又只有吞吐量很小的港口和平坦的海灘可共利用的極其不利情況下,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難,把4個師約7萬人和50萬噸各種物資運上岸,保障了戰役的順利進行。由此可見,盟軍海軍已經在戰爭中學會了戰爭,通過歷次登陸戰,從混亂不堪,毫無章法到秩序井然,從「菜鳥」逐步成長為「老手」,戰術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甚至是飛躍性的進步,在這些登陸戰中所積累的經驗教訓,都成為諾曼底登陸最寶貴的財富,為諾曼底戰役的輝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德軍方面,其迅捷的反應,快速的機動,無疑是極具特色的,這也是險些置盟軍於死地的最重要原因,從中反映出凱塞林元帥出色的指揮藝術和戰略眼光。德軍在盟軍登陸時,部署在安齊奧地區僅1個工兵營,但在數小時之後,就不斷有部隊陸續抵達,並迅速控制了具有決定意義的阿爾班山和公路,將盟軍困在狹小的灘頭陣地,要知道,在盟軍優勢航空兵力的空中封鎖下,德軍這樣的反應速度、部隊機動、開進道路的保障以及後勤補給,不能不令人嘆服!
由此,盟軍不由聯想到即將開始的諾曼底登陸,德軍在法國駐軍的戰鬥力、機動力和通信能力都遠遠強於在義大利的駐軍,而且法國的公路鐵路情況也要比義大利的好得多,因此完全可以想像,諾曼底登陸將會遭到怎樣的情況,——盟軍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周密細致,甚至不惜代價進行諾曼底登陸的各項准備工作,從而保障了諾曼底戰役勝利。毫不誇張的說,安齊奧登陸暴露了德軍的底牌,使盟軍能夠採取相應的措施,特別是組織實施精心策劃的戰略欺騙,為諾曼底登陸的成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可以說安齊奧是諾曼底的開路先鋒,最終使諾曼底登陸成為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
安齊奧的意義就在於此,正是那些在安齊奧海灘浴血苦戰的將士,他們的生命和鮮血,鋪就了諾曼底的勝利之路。

⑺ 他是逃兵,逃亡撿到一件衣服,穿上後變成魔鬼,8天殘害120人,他是誰

《我的團長我的團》當中龍文章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騙子,衣服是偷的,軍銜也是偷得,就連名字也是假的,只有身上的血肉是父母給的,沒有人知道龍文章從何而來,但他用全部戰爭熱情讓炮灰團活了下來。

但德國經濟依舊受到了重創,赫羅德因偷竊麵包被捕,他也被集中營的囚犯認了,他必須為125條人命負責,赫羅德冒充上尉一開始只是為了保命,但他無疑是有罪的。

⑻ 為什麼安齊奧—拉皮多戰役是盟軍在義大利遭受挫折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

1944年初的安齊奧—拉皮多戰役是盟軍在義大利遭受挫折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在安齊奧,丘吉爾首相寄予厚望的「野貓」一直未能伸出利爪施展威風,反被緊緊壓縮在一個狹窄的登陸場上,自身難保。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一方面是因為盟軍在兩個方向上平分兵力的結果,由於安齊奧離「古斯塔夫防線」甚遠,盟軍在卡西諾山的猛攻對安齊奧灘頭的盟軍支援不大,更談不上協同,如果將這部分兵力投入到安齊奧灘頭,登陸部隊的處境無疑會大大改善;另一方面,盧卡斯沒有立即向阿爾巴思山勇敢地推進,在一定程度上貽誤了戰機。結果,在4個月的灘頭大混戰中,美軍傷亡約2.4萬人,英軍傷亡9203人,兩棲登陸戰未達到預期目的。

⑼ 為了突破古斯塔夫防線盟軍是如何做的

為了「古斯塔夫防線」,盟軍第15集團軍群司令亞歷山大設想令美第5集團軍對該防線發動正面攻擊的同時,另在防線北面地中海岸的安齊奧發起一次兩棲登陸相配合的行動,以切斷德軍的交通線,迫使其在雙重打擊下主動撤出「古斯塔夫防線」。與此同時,位於右翼的英第8集團軍將繼續向亞得里亞海岸的佩薩里推進。

亞歷山大的這一設想得到了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堅決支持。他把安齊奧登陸比作是將一隻「野貓」投入「古斯塔夫防線」北面的海岸去「抓碎德國佬的心臟」。由於安齊奧位於羅馬以南僅45公里處,因此英美首腦有理由相信,登陸一旦取得勝利,即可直取羅馬,對加速盟軍在義大利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意義。

⑽ 盟軍如何迅速突破「古斯塔夫防線」

1944年初,盟軍的作戰企圖是迅速突破「古斯塔夫防線」,攻佔羅馬,爾後向義大利北部推進,殲滅義大利境內的德軍,以配合西線盟軍開辟第二戰場的行動。盟軍第15集團軍群共有兵力19個師又4個旅,分屬於美第5集團軍、英第8集團軍和英獨立第5軍,另有支援飛機約4000架,艦船3000餘艘。

為突破凱瑟林苦心經營的「古斯塔夫防線」,盟軍第15集團軍群司令亞歷山大設想令美第5集團軍對該防線發動正面攻擊的同時,另在防線北面地中海岸的安齊奧發起一次兩棲登陸相配合的行動,以切斷德軍的交通線,迫使其在雙重打擊下主動撤出「古斯塔夫防線」。與此同時,位於右翼的英第8集團軍將繼續向亞得里亞海岸的佩薩里推進。

亞歷山大的這一設想得到了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堅決支持。他把安齊奧登陸比作是將一隻「野貓」投入「古斯塔夫防線」北面的海岸去「抓碎德國佬的心臟」。由於安齊奧位於羅馬以南僅45公里處,因此英美首腦有理由相信,登陸一旦取得勝利,即可直取羅馬,對加速盟軍在義大利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意義。

很快,盟軍制定了一個代號為「鵝卵石」的登陸作戰計劃。該計劃規定:部隊將在距前線100公里遠的安齊奧登陸,以期從後方攻擊防禦之敵,切斷其退路,並配合美第5集團軍從正面突破「古斯塔夫防線」,爾後攻佔羅馬。計劃要求,登陸前要對安齊奧附近的機場和交通線進行航空火力突擊,同時地面部隊從防線正面實施牽制性進攻。為此,第15集團軍群抽調美第5集團軍所屬第6軍為登陸部隊,該軍下轄2個加強師、1個傘兵團、5個陸戰營及專業部隊,共5萬餘人。支援這次登陸的海軍艦船共376艘,飛機700餘架。

為牽制「古斯塔夫防線」守軍,美第5集團軍於1月17日對該防線中西段發起正面攻擊。左翼的美第10軍跨過艾里奧諾河發起強攻,並獲得一處橋頭堡。但在其右翼,美第2軍第86師強渡拉皮多河卻被德軍擊退,損失慘重,被迫於19日退回原陣地。在中部,法國軍團受命向崎嶇的卡西諾山北部推進,雖取得一定的進展,但卻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盡管如此,盟國的作戰目的已經達到,黑延霍夫已將所控制的預備隊全部調至了拉皮多河的正面,為即將到來的盟軍安齊奧登陸創造了有利的條件。l月21日,盟軍還從那不勒斯發起了一次小規模的兩棲登陸行動,目的同樣是為了吸引德軍的注意力。

1月21日晨,集結在那波利灣的盟軍登陸部隊開始出發,當日午夜抵達安齊奧海域。22日凌晨2時,約翰•P•盧卡斯少將率美第6軍開始登陸。由於這里防禦的德軍只有2個營和數個岸防連,而且未進入戒備狀態,故登陸盟軍只遇到微弱抵抗。48小時後,已有3.6萬人和3000多輛車輛上岸,完成了最初目標,並建立了一個縱深達11公里的灘頭。然而,盧卡斯未利用這一有利形勢迅速推進,佔領既定目標阿爾巴恩山這一有利地形,以切斷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第6號和第7號公路,相反,他卻把固守灘頭陣地作為首要任務,以待重武器、坦克和其他作戰物資的抵達。正是由於登陸部隊的裹足不前,使德軍獲得喘息之機,其C集團軍群司令凱瑟林迅速從北部的第14集團軍防區和「古斯塔夫防線」上調來部隊,在登陸美軍的前面建立了一道強有力的防線。雖然不久盟軍登陸部隊增加到4個師,但德軍防禦部隊卻同時增至6個師,而且佔領著有利地形,形勢對盟軍極為不利。

從2月16日起,德軍發起一連串的反擊,迫使登陸盟軍節節後退,傷亡慘重。2月23日,盧卡斯被克拉克解職,由美第31師師長特拉斯科特少將繼任。盡管如此,盟軍仍無法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不久,盟軍的安齊奧登陸演變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式的塹壕戰,雙方對峙達3個月之久。其間,德軍對盟軍堅守的狹窄灘頭發起了連續不斷的打擊,企圖將登陸部隊趕入大海。與此同時,納粹空軍對安齊奧港口進行了狂轟濫炸,企圖以此來阻止盟軍的補給和增援。

為減輕安齊奧登陸部隊的壓力,盟軍第5集團軍從2月初向「古斯塔夫防線」最堅固的卡西諾山發起了輪番攻擊。美第34師受命進攻卡西諾山區德軍陣地的任務,這就是所謂的第一次卡西諾之戰。2月12日,美軍攻勢被德軍瓦解;2月15日至18日,建立不久的紐西蘭軍被調來,在空軍的支援下擔負起對卡西諾山的第二次攻擊。該軍由紐西蘭第2師和印度第4師組成,這2個師曾在北非戰役中屢建奇功,作戰頑強。進攻發起前,軍指揮官弗賴貝格將軍因懷疑德軍將修道院作為觀察哨,指示空軍對其轟炸,結果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修道院被盟軍摧毀。隨後,德軍佔領了修道院廢墟。3月15日至21日,以頑強著稱的紐西蘭軍在大批空中力量的近距離支援下向卡西諾山發起第三次強攻,結果仍未取得突破。

在此期間,由美國空軍少將艾拉•埃克指揮的英美地中海空軍部隊,為支援安齊奧灘頭,發起了一次旨在切斷德軍補給線的有組織的空中阻隔戰役。盡管德軍遭到殘酷的打擊,但並沒有像盟軍希望的那樣撤退。

1944年初的安齊奧—拉皮多戰役是盟軍在義大利遭受挫折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在安齊奧,丘吉爾首相寄予厚望的「野貓」一直未能伸出利爪施展威風,反被緊緊壓縮在一個狹窄的登陸場上,自身難保。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一方面是因為盟軍在兩個方向上平分兵力的結果,由於安齊奧離「古斯塔夫防線」甚遠,盟軍在卡西諾山的猛攻對安齊奧灘頭的盟軍支援不大,更談不上協同,如果將這部分兵力投入到安齊奧灘頭,登陸部隊的處境無疑會大大改善;另一方面,盧卡斯沒有立即向阿爾巴思山勇敢地推進,在一定程度上貽誤了戰機。結果,在4個月的灘頭大混戰中,美軍傷亡約2.4萬人,英軍傷亡9203人,兩棲登陸戰未達到預期目的。

鑒於西線盟軍將於6月6日在法國諾曼底大舉登陸,為牽制更多的德軍,義大利戰場的美英部隊必須加強攻勢。為此,亞歷山大制定了「王冠」作戰計劃。該計劃與1月份的那次雙向攻擊基本相同,即安齊奧灘頭的登陸部隊與「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的盟軍集中力量同時發起一次沖擊,一舉突破「古斯塔夫防線」向利里盆地挺進。為了實施這一計劃,位於義大利亞得里亞海的英第8集團軍將僅留下1個軍,余部則向西轉移,接管卡西諾—利里盆地區域。

當時雙方的兵力部署是:在安齊奧,有6個盟軍師和5個德國師相對峙,另有4個德國師在羅馬周圍;在「古斯塔夫防線」上,有6個盟軍師對付6個德國師。在這條戰線上,盟軍大部兵力集中在從卡西諾到加里利亞諾入口一線,共有12個師。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安其奧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在印尼開通移動國際漫遊 瀏覽:785
印度人怎麼換衣服 瀏覽:595
中國象棋怎麼看局 瀏覽:183
英國私人公司如何上市 瀏覽:819
在越南吃什麼面 瀏覽:95
伊朗北部靠近哪個國家 瀏覽:911
人民幣是印尼盾的多少倍 瀏覽:790
印尼的一畝地多少平方米 瀏覽:127
中國民航大學宿舍管理怎麼樣 瀏覽:473
英國做激光多少錢 瀏覽:671
英國護照加急多久 瀏覽:921
英國倫敦7月什麼季節 瀏覽:663
伊朗的一塊金幣是多少錢 瀏覽:629
2013年伊朗發生了什麼 瀏覽:50
二十千越南幣是多少錢 瀏覽:477
中國行政區劃圖是怎麼劃分出來的 瀏覽:507
英國卡如何充值包流量 瀏覽:596
中國什麼是神獸 瀏覽:269
在越南買輛轎車多少錢 瀏覽:670
印度大蝦多少一斤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