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跟我講講義大利足球教練的一些經典戰術么
新年即將到來,我首先給您拜一個早年,很高興您對義大利足球有興趣。在下文筆拙劣,見解膚淺恐怕對不起各位球迷,也有愧於偉大的義大利男子國家足球隊和他們旗下的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如有失誤,萬望海涵。
浪漫而柔情的義大利人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作為偉大的文明古國,義大利的歷史燦爛輝煌。
義大利男子足球隊是繼巴西隊之後第二個三奪世界盃的球隊,也是僅次於巴西隊,獲得世界盃冠軍次數最多的國家隊。
義大利人以自己獨特的拉丁風格和歐洲力量派,南美技術派鼎足而立,先後創造了「鏈式防守」「自由中衛」「快速反擊」等現代足球戰術,並造就了一大批叱吒風雲的優秀球星。如果你有一瞬間被意甲感動,你的體內自此將奔流著足球的血液。
這里有世界上最著名的綠茵豪門
這里有世界上最耀眼的足球明星
這里有世界上最優秀的足球指揮家
他們的名字讓每個人為之砰然心動
普拉蒂尼,博捏克,濟科和法爾考的激情演出是何等酣暢?米蘭的三劍克和國米的三馬車以及那布勒斯的夢幻三重奏又是何等的豪氣干雲?
別忘了,和他們共同進退的還有佐夫,巴雷西,維亞利,巴喬 因扎吉和皮埃羅...
薩基的四後衛區域防守和壓迫式打法改寫了義大利足球的教科書,AC米蘭也是史無前列的拿下了歐洲冠軍杯和超級杯以及豐田杯這樣的三冠王,這又是曼聯隊的「黑風雙剎」以及小貝的微笑可比的嗎?
接下來就介紹幾位當今世界的著名教練
里皮
里皮的戰術是義大利傳統的風格,防守反擊為核心,但這並不一味著他一成不變,他敢於革新有非凡的高效進攻手段,這為他贏得了包括包括世界盃冠軍和歐洲冠軍杯冠軍這樣重要的獎杯。
里皮在俱樂部期間並非擅長培養新人的教練,當然這也跟當時義大利足球的大環境有關。與領導層的關系還算融洽。而且在義大利他憑借舊尤文勢力有著廣大的人脈,可以說是義大利教父級。
卡配羅
他比里皮更加無視青年隊員的培養,每到一家新球隊必先花費重金購買自己需要的球員,其中還包括了澤比納、馬塞洛這樣的水貨。
但每次他獲得新的聯賽冠軍的時候,自己欽點的伊布拉西莫維奇、范尼斯特魯伊等人總是奪冠最關鍵的人物。
不過卡配羅比里皮更固執,他堅信他的能力,所以不喜歡採納他人的意見,盡管他的成績有說服力,但是也得罪了不少人。
穆里尼奧
穆里尼奧與里傑卡爾德一起開創了被克魯伊夫評為最理想戰術的新433。(克魯伊夫是一個偉大的球員,90年代初期在巴薩做教練時期的成績也很有說服力,但是我非常不喜歡這個人,10多年了,總喜歡對他人和其他隊伍大肆評論,特別針對皇馬)
穆更強調傳統邊鋒的作用,以及中場的超強跑動能力和二線進攻能力。而事實上盡管人們普遍認為他的打法難看,但他確實是一位根據自己球隊特點設計戰術的主帥,因此風格上的彈性讓他可以挑戰任何聯賽。此外,他的臨場指揮一直被認為是他成為世界級名帥的重要法寶。
接下來我給你推薦一場在世界足壇上刻骨銘心的戰役
雖然歷史已經悠久,但是非常值得一說。
這就是1997年4月的一場義大利聯賽
尤文圖斯6比1擊敗AC米蘭
作為米蘭的死忠,我願意以這場比賽做講,並不以米蘭疼敗而退縮。
這個賽季,米蘭隊過早的在冠軍聯賽中出局,在聯賽長期排在第10,於是貝魯斯科尼請回了從義大利國家隊下野的著名教練,也是米蘭隊三劍客時期的著名教練薩基,希望薩基依靠他的才華能讓米蘭起死回生。
是役,尤文的教練里皮針對米蘭隊近期狀態不好,球員疲憊的情況,果斷排上了兩個強力前鋒,克羅埃西亞著名射手博克西奇和義大利國家隊的新寵.親愛的維埃里。
而米蘭隊的中衛組合讓人擔心,巴雷西依然受到薩基信任,但是他畢竟已經37歲,即將退役,由於科斯塔庫塔缺陣,和巴雷西搭檔的居然是已經39歲的維爾喬沃德。
世界足球先生維阿回國參加非洲杯,薩基安排法國前鋒杜加里和西蒙尼出場,前世界足球先生.維埃里的偶像巴喬繼續在板凳上乘涼。
事實證明,里皮的用人非常得當,開場不久,維埃里便強行突破巴雷西射門,球被羅西擋出後,南斯拉夫著名前衛尤戈維奇補射得分。
接著,馬爾蒂尼在禁區內摔倒博克西奇,齊丹點球得手。
米蘭隊本賽季表現糟糕,但是畢竟擁有眾多巨星,他們踢出來的足球依然華麗,但是先丟兩球讓他們老邁的後防線難以招架。
下半場開始不久,尤戈維奇巧射,3比0。
這個時候巴喬上場。
接著,維埃里反越位成功,4比0。
阿莫努索補射,5比0。
米蘭隊只依靠西蒙尼禁區外的鏟射,進了一個球。
接著,維埃里再次一對一突破巴雷西得分,6比1。
薩基教練作為義大利足球史上的功勛教練,率領米蘭隊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橫掃歐洲罕逢敵手,並在1994年的美國世界盃上獲得亞軍。
面對米蘭隊的突然崩潰,薩基不敢接受事實,依然以強隊自居,大打攻勢足球。
在當年,米蘭隊的鼎盛時期,薩基要求自己的每個隊員「寸土必爭」,不給對手留下一點空間,加上米蘭隊強大整體實力和個人超強的作戰能力,米蘭隊號稱當時的「夢之隊」,但是面對此情此景,他依然固執,不敢放下架子,最終導致米蘭隊只獲得聯賽第11名的結局。
里皮敢於創新,敢於求變,雖然後來被尤文圖斯解聘,但是他仍然在德國世界盃上率領義大利隊奪冠。
在這次世界盃上,義大利隊一改防守反擊的特點,派出了吉拉+拖尼+托蒂的強力組合,加上依然牢固的防守和格羅索的靈魂復體,義大利隊在國家處於危機的關頭,拿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冠軍。
今年,米蘭隊也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為義大利拿下了冠軍杯的獎杯。
當今歐洲足球的大勢,已成三國鼎立,西班牙擁有皇馬,巴薩以及塞爾維亞和瓦倫西亞這樣的強隊,能打出賞心悅目的比賽,此誠不可與之硬拼。英國自有足球以來,已歷三個世紀,群眾基礎雄厚,外援財力支援得當,即於滅掉英國足球實力,也不現實。
義大利足球歷史悠久,歷久彌新,以信義著於四海,今,尤文圖斯已經復甦;待天下有變,米蘭雙雄和斑馬軍團集體出擊,再加上羅馬雙雄的頑強努力,義大利足球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感謝所有喜歡義大利足球的朋友,義大利足球在處於困境的情況下更需要你們的支持和厚愛,你們的存在,是義大利足球偉大復興的強效動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再次看到90年代義大利俱樂部橫掃歐洲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的盪氣回腸。
Ⅱ 足球戰術的代表國家
「WM
初始與原因
在英國,已經有人針對「2-3-5」的凌厲的進攻作出了一些研究,胡德斯費爾德隊的查普曼有著創新頭腦,他後來又到了阿森納隊當教練。他在1927年開始尋找「2-3-5」的漏洞,利用對越位的認識領先他人一步。此後,他對「2-3-5」進行改良,把中後衛放到兩個中衛之間,兩員內鋒向中路靠攏,將這些位置用線連起來,就象英文字母W和M,阿森納驕人的戰績讓查普曼成為足壇的傳奇人物。並讓阿森納隊在30年代稱霸英倫。
成果
1936 年的足總杯決賽可以看作是「WM」戰術的成功之作,也正是因為在這一比賽中阿森納隊把「WM」演練的出神入化,才引起了歐洲大陸的注意。當時的阿森納隊仍然安排三個主前鋒胡爾莫、德拉克和巴斯丁在對方的禁區游弋,讓博登和傑姆斯打內鋒,形成「M」。然後讓克萊斯頓和科賓打中場,由梅爾、羅博茲和哈普古德打後衛,形成「W」,前場的套路依然和過去一樣,而後場則讓羅博茲當起了領袖式的人物,他以中衛角色進入了這一體系後,剋制了對手的5個前鋒的打法,並且由他在中後場的關鍵位置帶動隊友製造越位也成了查普曼的一大「散招」。不過很諷刺的是,1936年的足總杯雖然是阿森納隊奪取了冠軍,但當時執行「WM」戰術給歐洲帶來轟動的教練卻是喬治.阿里森。 1938年,義大利的教練波佐帶隊到法國衛冕,他並用了舊式的拖後中鋒,在防守上加多一名狙擊手,這種義大利式的WM戰術,讓「WM」中的中衛更具有侵略性,波佐成了這「WM」的真正受益人,他在1934年學習英國的2-3-5打法,讓義大利取得冠軍,1938年,又立即吸取了「WM」打法的精髓,再次問鼎冠軍。
發展
以後的20年裡,「WM」成了主流戰術,其間許多的變化都是在這個方面進行局部改革。瑞士和奧地利隊的教練拉帕恩進一步發展了這個戰術,他要求兩名內鋒向中路收縮,兩名中衛的分工更明確,一名盯住對方的中鋒,另一名則在對方中鋒向兩側分球時堵住對方的內鋒突擊。中場方面則撤回一名隊員,與拖後中鋒組成球隊進攻的核心,四名前鋒則專職負責進攻。後來的奧地利隊甚至把「WM」看成了制勝法寶,他們運用這一戰術一直持續到1954年。
三三四
40年代,因為英國拒絕參加世界盃的原因,他們實際上已經和歐洲大陸的戰術理念出現了距離。義大利是當時歐洲先進戰術的代表球隊,他們的國家隊教練波佐在30年代兩次奪取了世界盃後,培養了很多的戰術理論家和實踐者。有人甚至說波佐在1934年世界盃使用了「2-3-5」可以稱為「戰術」,到了1938年用「WM」取得冠軍則可以稱為「戰術體系」,足球在這個國家得到發展。當時的義大利聯賽因為米蘭雙雄,尤文圖斯和羅馬大量引進南美和瑞典前鋒,對義大利許多小型俱樂部造成巨大沖擊。小俱樂部發現即使是已經很講究防守布局的「WM」仍然不足以抵擋南美前鋒,對方很輕松的就可以在中場飛奔到禁區把本隊的最後一個中衛給晃過,然後所面對的就是直接打空門的局勢。當時的帕多瓦隊為了對付這樣的情形,將前鋒再抽走一個增加到中場上,以減輕後防線的壓力。這一變招非常管用,許多俱樂部的中路突破出現了問題,即使是美洲的前鋒,他們當輕松晃過了中場的隊員攔截後也已經很難再繼續突破後防線的防守,於是,「3-3 -4」在當時的義大利蔚然成風。當時帕多瓦隊的教練羅科是第一位想到用嚴密的防守來防範明星外援的教練,他把奧地利人拉帕恩稱為「瑞士鏈條」的防守戰術發揚光大,帕多瓦隊把得分的希望更多倚靠他們迅雷不及掩耳的反擊上。烏迪內斯學習這種陣式後也獲益良多。由於3-3-4在實戰中的成功,連大俱樂部也開始採納,國際米蘭教練費尼以防守為本的踢法讓球隊五十年代兩度稱雄意甲。1953年,費尼憑借這一戰術的成功運用奪取了義大利甲級聯賽的冠軍,他的陣容很簡單,羅倫茲和內爾斯打主前鋒,馬薩和斯科羅德打內鋒。中場安排的非常雄厚,幾乎是牢不可破,由阿曼德、內里和內斯蒂把守。後防線則有布拉松、喬瓦尼和加亞科馬濟。教練費尼把內里看做是全隊的核心,他起著進攻領導全局,防守擔當領袖的任務。 「WW」
雖然國際米蘭隊在義大利取得了成功,但當時的「WM」仍然是很重要的比賽勝利手段,匈牙利人因為在當時培養出普斯卡士和柯奇士這樣的偉大前鋒,他們沒有義大利人的那麼多問題,其結果是在國際米蘭隊打3-3-4 成功的時候,匈牙利人則給「WM」的戰術進行了變形,這次變形因為在國際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所以被公認為世界足壇第一次戰術革命的開始。當時英國的打法對足球發展產生越來越多負影響,這就好象當初「3-2-5」打法發展到顛峰必然出現消極一樣,許多的新興教練覺得沒有創新,就只能原地踏步。實乾的東歐教練決心為足球注入更多激情,有人把匈牙利的這次足球革命看作是真正的現代足球的開始。他們首先在位置上編好固定號碼,中衛的號碼是3號,左、右中衛的號碼是4號和5 號,一名負責進攻的中後衛與拖後中鋒有機地聯系,他們將對方的內鋒吸引過來,然後自己向兩名居中的前鋒發動猛攻,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許多人覺得這次的戰術變形沒什麼意義。可是匈牙利與現代足球的鼻祖英格蘭兩場交鋒震驚了足壇,1953 年他們在溫布利6:3大勝主隊,次年英格蘭回訪布達佩斯,豈料輸得更慘(1:7)。當時的匈牙利教練塞博斯在和英格蘭隊的比賽里使用的是和英格蘭隊一樣的3-2-5打法。不同的是,對手仍然使用「WM」,而匈牙利則變成了類似「WW」 的布局,不過由於這套戰術仍然以「WM」為根本,因此人們後來仍然相信這是「WM」戰術。「WW」戰術的特點是匈牙利人安排了普斯卡士和柯奇士兩個主前鋒後已經覺得足夠,然後將原先的中鋒退到了和布戴以及奇博爾平行的內鋒位置,這個後撤使原來的主前鋒希德庫蒂成了一個影子前鋒,時常可以擔當防守的任務,但有時候又可以以冷不防的猝然一擊給對手以致命打擊。至於中後場,匈牙利安排了布斯科、扎克拉斯、布贊斯基、羅蘭特以及蘭托斯,後防線的形狀仍然是「W」,但匈牙利隊兩個前衛布斯科和扎克拉斯則更有活力。匈牙利教練塞博斯的這個戰術能夠成為第一次戰術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打敗了一直以老大自居的英格蘭隊,而且他們給對手的重創也讓英格蘭隊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關心起國際比賽。不過,匈牙利在』 54世界盃決賽輕敵負於西德,後來蘇聯出兵鎮壓布達佩斯暴動,大批匈牙利球星流亡海外,這次足球革命的最後讓人遺憾和痛苦。 「4-2-4」
這個時候的足壇已經出現了結合自身特點而運用自己的戰術的時代了,許多國家發現,一種戰術也許在這個國家有用,但在另外一個國家則是垃圾。對於巴西隊而言,他們就很瞧不起義大利的防守戰術,當他們推出了4- 2-4戰術的時候,同樣給足壇帶來了震動。歐洲的戰術對南美人不適用。早在1927年, 巴西人就開始創造適合自己的戰術打法。當時的教練卡爾多佐發明了自己的V形打法和對角線式進攻。「V」形進攻是「WM」的另外一個變體,後場保持 「W」,前場則呈「V」形狀,中鋒完全後撤,和兩側的邊鋒組合成V形狀,這就是將W中間的頂點下拉組成一個「V」字,中鋒後撤將對方最優秀的防守隊員引出, 由兩個內鋒突然插上。改陣式使全隊在進攻時擁有7名隊員,他們互相配合、穿插、尋找和製造空擋。30-40年代,巴西繼續使用這個又同時被人稱為「塔形」的戰術,並將其演變為「4-2-4」這個世界足球歷史上戰術第二次大革命。這是將義大利的鎖鏈式防守和奧地利的地毯式進攻進行了融合。盯人防守和區域防守結合。根據對手情況,力圖獲得場上的防守優勢或進攻優勢。防守的時候,巴西以兩個中衛的優勢抵擋對手的進攻,進攻則利用內鋒的優勢突出隱蔽性和突然性。此外,巴西人還在進攻上發明了對角線進攻,將「WM」的M進行了變體,成了梯式排列,讓左邊鋒和左內鋒後撤,形成梯形站位。這樣,右路打左路,左路進攻,讓右路迂迴,然後再給右路,左路包抄。其間用中路的中鋒做過渡,這種聲東擊西的打法,中鋒在隊中的作用是起虛晃作用,但對方中衛即使識破了這一計策直接去撲邊路,中鋒則可以自己突破。1950年,巴西就是利用這個方法在本土舉行的世界盃大放異彩。到了1958年,在教練費奧拉的帶領下,創造了奇跡。當時由貝利、瓦瓦、扎加洛和加林查組合的四前鋒配合嫻熟,中場的濟托和迪迪有戰術家的風范,領導大局頗有造詣,後防線的大小桑托斯、貝利尼、奧蘭多也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第一個使用四後衛的國家,巴西隊在當時的世界盃讓對手的前鋒首次感到射門犯難,奪取世界盃冠軍不可避免。第二次足球戰術革命和匈牙利掀起的第一次戰術革命只有四年時間,而這四年內,巴西隊卻讓世界各國首次發現了四後衛的優勢,從此,四後衛打法成了即使是也得到行家默許為本世紀的標准防守模式。
「4-3-3」
到了60年代,足球陣型說可謂各有自己的特點,但真正能夠把理論結合成實際的仍然是巴西人。巴西隊當時的教練莫雷拉覺得四前鋒的打法很難給防守日趨嚴謹的足壇帶來推進,與其這樣,到不如增強中場的實力,來防範對手的反擊。莫雷拉的戰術結合了義大利俱樂部的一套風格,相信中場的雄厚可以既避免防線的危機,也可以在對手疲勞的時候讓自己的前鋒製造機會,這實際上是4-2-4的一個演變,其方法無非就是把過去的一個前鋒後撤回中場,新的陣型發揮了效應,4-3-3打法在世界足壇開始有了影響。巴西隊的貝利當時因為受傷沒有參加世界盃後面的比賽, 奪取冠軍的1 962年的巴西隊是通過大小桑托斯、毛羅和佐濟莫的後防線、濟托、迪迪和扎加洛的中場以及加林查、瓦瓦和阿馬多而形成的。實際上,這也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招數。教練莫雷拉因為沒有貝利這張勝利王牌,自然打起了稍微保守的足球,但利用前場加林查的反擊速度,居然取得了同樣的效果:冠軍!於是,4-3-3陣型當時在歐洲反而得到更好的評價,因為素來穩重的歐洲人相信只有攻守平衡才能奪取勝利! 「4-4-2」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國際米蘭迎來了多才多藝的教練赫雷拉,他生於摩洛哥,在阿根廷接受教育,在法國和西班牙的足球圈得到薰陶,他將足球天才和人盯人的戰術整體結合在一起,結果他們一舉奪得歐洲冠軍杯和世界俱樂部杯冠軍,這就是義大利人名聞於世的混凝土防守戰術。
在1964年的歐洲冠軍杯比賽中,赫雷拉的理論得到了肯定,他率領俱樂部以一種4-3-3的變體在歐洲和世界得到尊重。當時還沒有人將這個方法作定義,但在70年代的西德隊通過使用了貝肯鮑爾後,人們才發現,實際上早在1964年,義大利人就已經率先使用了「自由人」。赫雷拉把四個後衛中的一個進行了加工處理,他讓這個後衛脫離與其他三個後衛的平行站位, 單獨站在本方的最後面,負責總的指揮和策劃。當時的國際米蘭隊在前場保持著巴西戰術的風格,使用賈爾、馬佐拉和米拉尼為前鋒,塔格尼、蘇亞雷斯和科索為前衛,而在後場,讓布尼奇、古拉內里和法切蒂按照過去的方法防守,但卻讓隊長皮濟打起了清道夫。清道夫的運用當時仍然不算特別成功,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一旦清道夫在製造越位方面和總指揮出錯,那球隊就會弄巧成拙。可在理論上講,這次的改革讓行家肯定了一點,那就是在平行站位出現漏洞後,如果有個清道夫仍然沒有突破,則預示著防守仍然未被打破。
這個時候,英格蘭隊發展出了更為殘酷的防守說,當時的英格蘭隊教練拉姆齊在全國的壓力聲下,毅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兩前鋒打法的帶頭人。拉姆齊的這一發明對足球的發展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它幾乎成為所有職業球隊在本世紀內採用的陣式。首先,它確保防守有足夠的人數,其次,中場有更多的主動權,為兩名前鋒提供充足的支持,而且對兩名前鋒的個人能力要求更高。造成拉姆齊使用2個前鋒的原因是因為他總結了匈牙利人當年蹂躪英格蘭隊的那一幕,讓他相信,如果當時的英格蘭隊堅持防守,將隊員後撤,其很多失球都是不會出現的。這一想法導致了4-4-2的出現,在19 66年的世界盃上,英格蘭隊憑借很好的防守體系,依託班克斯、大查爾頓和摩爾的核心防線,再輔以科亨和維爾森的搭配,構築了一條豪華的後防線。前場也被拉姆齊作了精心搭配。赫特和赫斯特作為前鋒,給他們以支持的是小查爾頓,波爾、皮特斯和斯蒂
Ⅲ 請解釋義大利足球的防守反擊
防守反擊的陣型一般多為451、442、532等,這種陣型講究的是先穩固防守,然後再伺機反擊對手。這樣的打法可以說是聰明的,首先是穩固防守。中後場人數多空檔小,給對手留下發揮的餘地也就小。而自己的隊員可以在較短的距離內,對來球進行有效防守。這樣做既可以節省隊員的體力,又可以有效地吸引對手的進攻隊員深入。而對手在前場人數不佔優的情況下,打不起有效的進攻組織。而一旦為了進攻增加前場進攻球員的人數,後場必然會空虛。此時防守的一方一旦得球,及時地傳給游弋在對方半場的本方球員,而此時的防守陣型會馬上變為進攻陣型,即由451、532變為352或者343。在瞬間達到在對手辦場人數的優勢,給對手以致命一擊。
義大利的防守反擊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首先它的防守能力號稱鋼筋混泥土,很嚴密,而最重要的,義大利可以靠這種一般弱隊的戰術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是義大利的中前場球員出眾的才華,可以快速有效的找到鋒線的隊友,前鋒能力又較強,所以可以製造機會,幾年前的維埃里就是這樣。
Ⅳ 什麼叫做義大利式鏈式防守
鏈式防守(Catenaccio )是一種重視防守的足球戰術體系。這種戰術體系擁有一條高效而有組織的防線。
一般有有兩條鏈。防守思想的要旨在於使對手想正面突破每個防守隊員成為幾乎不可能。對於隊員與隊員之間的空當採用聯動,如果說球員是點,那麼這個空當就像線,當點受到壓力的時候,線就會自然向壓力來源的地方收攏。如果只有一條鏈就很容易被人沖斷,義大利一般在前衛線就築一條線,然後加上後衛線形成兩條鏈,這樣就有縱深的保護。前衛線一般由3個人組成一條鏈,後衛線由4個人組成,前衛鏈的空當正好有後衛補點,一般大家看到的義大利防守就是前衛線隊員包夾對手,後衛看準時機出腳。但是鏈式防守對於防守隊形的要求很高,只要隊形一亂,鏈式防守就不復存在,而即便隊形始終保持得很好,也不排除對手超級球星能夠正面突破的可能,所以鏈式防守的至高境界還要有一個防守能力很強的後衛(如巴雷西、老馬爾蒂尼、詹蒂萊)游弋在兩條鏈之間防守對方核心球員。這樣鏈式防守的體系就算完成了。
光靠防守不能贏球,但是鏈式防守已經消耗了8-9名隊員,真正可以投入進攻的就只有2-3名隊員,因此鏈式防守一般等對手兵力壓上之後斷球並快速通過中場,交給前面的2-3名隊員乘對方立足未穩打反擊。
Ⅳ 世界盃小組賽,義大利VS烏拉圭,義大利戰術是防守反擊嗎
義大利與烏拉圭淵源頗深,彼此知根知底,烏拉圭不僅擁有大量義大利後裔更有很多國腳曾長期效力於意甲球隊,老隊長盧加諾甚至坦承注重防守的烏拉圭就是是南美義大利。蘇亞雷斯復出後烏拉圭的防守反擊效率頗高,烏拉圭極可能繼續使用擊敗英格蘭的陣容,用義大利傳統的防守反擊來對付義大利。不過義大利則在考慮變陣,一方面是因為德羅西受傷,另一方面德希利奧復出後普蘭德利也在考慮改回三中衛體系,將尤文圖斯堅不可摧的防守四人組直接復制到義大利隊中來改善防守。畢竟本場比賽藍衣軍團打平即可出線,普蘭德利首先考慮的是不輸球。而義大利若是要以鞏固防守為主,烏拉圭的如意算盤恐怕就要落空。究竟誰打誰的反擊還是未知數。
Ⅵ 為什麼說義大利隊的防守很強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概念 說義大利防守強 這個是錯誤的
他是首創442防守反擊的體系 防守時並不只是後衛在一對一防守 而是中場也回到禁區前參與防守 其實原因是因為義大利的防守不好 所以他才要中場也回到禁區前來才可以 正是因為這樣 所以後衛在防守的時候很輕松 因為靠人數上的優勢 不用一對一的防守 可以2個人 甚至3個人包夾防守 這樣的效果肯定好於單挑啊
因此之所以說義大利是混凝土似的防守 就是指的他的中場和後衛線在防守時壓縮的很好 在自己禁區前形成了一個立體防守體系 讓對手很難攻 並不是說單把這條後衛線拿出來很厲害 更不是說單挑時有多麼強 其實是依靠防守上的人數優勢 然後稱機打反擊 所以說442防守反擊才是足球的真諦
Ⅶ 在義大利傳統足球戰術中,不對稱的左右路進攻是什麼意思
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在陣容中配置一位進攻能力極強的左後衛,由他主要負責球隊的左路進攻,右路則交給個人能力極強的右邊鋒,右後衛更傾向於防守,這樣的做法也是為了陣型隊均衡,在大國米時代,「偉大的義大利左後衛」吉亞辛托法切蒂就將邊後衛助攻發揮的淋漓盡致,後來他也被認為是開創了邊後衛助攻的先河,時任國米主帥把技術精湛的雅爾放在右邊鋒的位置上,這一戰術配備日後也成為了義大利國家隊的主流戰術,如卡布里尼和孔蒂,馬爾蒂尼和布雷默,不僅合理的利用了義大利有左後衛輩出的資源,更是均衡了陣型,以至於邊後衛助攻上前之後,後防線人數處於劣勢。
Ⅷ 義大利國家隊在足球比賽中,特別喜歡使用哪種戰術
特別喜歡使用防守反戰戰術。因為這種打法經常使用的話,在60分鍾的比賽可以讓你打的出其不意,憑借有效的反攻來對刺激對手後方人員,到了對手體力不足的時候,這時候義大利就會瘋狂的反撲,殺進禁區向對手攻擊,這樣後方人員就會迫不及防從而拿下比賽。
Ⅸ 義大利人改變了什麼樣的戰術
義大利人在夜間進行的航運沒有取得成功,便改變了戰術:白天在戰斗機的掩護下渡過西西裏海峽。同時,為了免遭英國海軍水面作戰艦隊的攻擊,義大利人於11月底開始鋪設兩條水雷防線。該防線從比塞大和突尼西亞市向前延伸橫貫西西裏海峽,長達80海里,僅留下一道狹窄的航運通道,形成了一道有力的掩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