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調查教室里的垃圾,來自哪裡,到哪裡去了
一般教室的垃圾來源於,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產生的,比如,學生擦桌子的紙、擦鼻子的紙等等,學生中產生的比如,購買學慣用品的包裝紙等;去哪裡呢,一般都是先轉到學校的大的垃圾池,然後由專業人員進行運輸,進行填埋或者焚燒。
B. 奧運會資料
奧林匹克奧林匹克運動會 (Olympic Games) 來源於古希臘的奧林匹亞村。公元前884年,希臘的伊利斯城邦和斯巴達城邦發生了一場為爭奪奧林匹亞的戰爭。當時,頻繁的戰爭使廣大平民百姓厭棄訴諸武力,渴望和平的生活。遂後經協調,雙方訂立了神聖條約,規定奧林匹亞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並將其作為和平的聖地和競技的場所。在古希臘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戰爭與和平這一對矛盾,就由體育競技活動暫時將其統一了起來。當時,統治者倡導體育競技,是因他們可從浩大的競技隊伍中挑選身體健壯的士兵。平民百姓樂於參加體育競技活動,不僅是因為通過它可以鍛煉出健美的體魄,得到娛樂和精神享受,而且可以過上一段和平生活。
按照競技會的規定,賽會前後一段時間(初為一個月,後延長為三個月),整個希臘境內要實行「神聖休戰」。「休戰」期間,任何人都不得動用軍隊、挑起戰事,違者將受到懲處。在競賽活動中,人們通過交往,促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增強了團結和友誼,這自然有利於緩和各城邦間的關系。故此,團結和友誼,便成了古奧運會的支柱。此外,古希臘在婚喪、收獲時期,常常舉行慶典活動,祭奠萬神之首宙斯。在慶典活動中,要舉行詩歌朗誦、歌舞表演以及體育競技,這也是古奧運會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運動會最初出現時,並不是統一組織的,而是分散在科林斯、雅典、奧林匹亞等幾個地方進行,其中以奧林匹亞地方舉行的運動會規模最大。到了公元前八世紀,其它地區的運動會已相繼自行解體,並開始集中在奧林匹亞舉行,這就是古希臘運動會以奧林匹亞得名的原因。
第1屆古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公元前776年舉行的。每隔1417天(即4年)舉行一次。開頭幾屆只有短跑(192.27米)一項比賽,後來逐漸增加了長跑、跳遠、標槍、鐵餅、角力、賽馬、賽車、五項全能(賽跑、跳遠、鐵餅、標槍、角力)等。當然,比賽的方法是有別於今天的。例如跳遠比賽時,運動員的雙手要握啞鈴,並有人用笛子伴奏。又如拳擊,運動員手戴皮套,套外有釘刺,這比現代的拳擊比賽更為殘酷。參加比賽者起初僅限於成年男子,公元前632年第37屆開始有少年參加。據統計,古奧運會先後曾舉行過24個項目的比賽,其中成年人18項,少年6項。由於項目逐漸增多,運動會期限也由原先的一天增加到三天,後來又延長至五天。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大都(不是全部,如武裝賽跑等就身著衣服)赤身露體,一絲不掛,全身塗以橄欖油,故此,赤身運動曾風靡一時,並成為古奧運會的一個特色。運動會上有庄嚴、隆重的發獎儀式,優勝者可獲得一頂象徵榮譽的橄欖冠外,還要在運動場的牆壁上刻下每個獲勝者的名字。此外,對三次獲得冠軍的運動員,還要在宙斯廟旁為他們塑像,以示表彰和紀念。
運動會的參加者僅限希臘的自由人,奴隸、外國人、婦女無權參與。對婦女要求尤為苛刻。希臘人認為,運動會是一種慶典活動,婦女出席,有瀆於神明。加之運動會是赤身比賽,婦女參觀,多有不便。古奧運會明文規定:凡婦女私自參觀運動會或參與聖典者,處極刑。但在公元前396年第96屆奧運會上,一個名叫卡莉帕捷莉婭的寡婦,女扮男裝,以教練員的身份帶著自己的兒子皮西多呂斯參加了拳擊比賽,但終被發現,依律被判處死刑。後因其父兄及這次參加比賽的兒子都獲得了冠軍,才得到了特別赦免。這是古奧運會平民婦女因偷著觀看比賽得以生還的唯一例外。古奧運會雖規定婦女不得染指,但奴隸主貴族階級中的女性比平民婦女的命運卻要好得多。公元前680年,第25屆奧運會馬車賽列為比賽項目後作出規定:獲勝者不是選手本人,而是馬匹和車輛的主人;女奴隸主、女貴族或達官貴人的妻女,可僱人參加比賽,並可成為奧運會桂冠的間接獲得者。更有甚者,斯巴達極盛時期,斯巴達王阿西格勞斯的妹妹庫尼斯卡,依仗兄長的權勢,蔑視古奧運會規章,直接參加了馬車比賽,成為古奧運會第一個真正的女冠軍。以後,希臘婦女又以祭奠宙斯之妻赫拉為由,舉辦了女子運動會。但運動會始於何時,規模怎樣,舉辦了幾屆,均無可考。不過,女子運動會在古奧運會時期確實存在過,並先後在奧林匹亞、雅典、希俄斯、德洛斯等地舉行過。比賽在奧運會後舉行,會期為一天,都是有所記載的。比賽的項目,史料記述不一,提到的有賽跑、賽馬、擲標槍等。但截至目前發掘出的文物來看,比賽只有跑步一項,並且身著衣裙。
古希臘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起至公元394年止,共舉行287屆。人們按起源、發展和衰落把它大致分成三個時斯。一、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38年。這期間是運動會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公元前490年,希臘興建了許多奧運會設施,使奧運會處於極盛時期。二、公元前338年至公元前146年,馬其頓征服希臘後,保留了奧運會。馬其頓王菲利普還親自參加了馬車比賽。隨後的亞歷山大大帝仍積極支持,為奧運會增添設施,並視奧運會是古希臘的最高體育活動形式。三、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奧運會趨於衰落。公元二世紀後,基督教統治了包括希臘在內的整個歐洲,它反對體育運動,奧運會也隨之名存實亡。公元394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下令廢止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436年,狄奧多西二世燒毀了奧林匹亞的大部分建築物。公元522年、551年,接連發生了兩次強烈地震,使奧林匹亞遭到徹底破壞,成了一片廢墟。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古希臘奧運會自公元394年被禁止、沉睡了一千多年之後,於18世紀,特別是19世紀末期又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14世紀至18世紀中葉,歐洲出現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三大思想文化運動。新興的資產階級對古希臘文化體育思想的高度贊美,引起了人們對古奧運會的嚮往。
18世紀初,英、法、德等國的一些學者、專家,相繼去奧林匹亞訪問勘察,並發掘了不少和古奧運會有關的珍貴文物和史料,從而引起了人們對古奧運會更加濃厚的興趣。
19世紀末,歐洲各國的經濟文化蓬勃發展,國際交往日益頻繁,體育交往也隨之增多,出現了第一批國際體育組織。1881年成立了國際體操聯合會,1892年又相繼成立了國際滑冰聯合會和國際劃船聯合會。1887年,德國人在柏林展出了從奧林匹亞發掘到的大量文物,反響很大。德國統治者威廉有意利用群眾的這種狂熱情緒,把自己裝扮成奧運會的發起人,妄圖達到稱霸歐洲的目的。歐洲人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並認為恢復奧運會是謀求和平的一種良好的手段,但是又不能讓野心勃勃的威廉來充當現代奧運會的發起人。法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發起恢復奧運會的。
顧拜旦,1863年元旦出生於巴黎的一個貴族家庭。上中學時他就對古希臘的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這對他後來將畢生精力貢獻給奧林匹克運動有很大影響。1883年,顧拜旦第一次提出舉辦類似古奧運會的比賽,但不是簡單的繼承,而是把過去只限於希臘人參加的運動會擴大到世界范圍去。1892年,他遍訪歐洲諸國,宣傳奧林匹克理想。同年11月25日,他在巴黎發表了題為《復興奧林匹克》的著名演說。1893年,為了恢復奧運會,他在巴黎召開了第一次國際體育會議。1894年1月,他又致函各國體育俱樂部,協商恢復奧運會的有關事宜。同年6月18—24日,他再次在巴黎召開了國際體育會議。會議決定成立有12個成員國組成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並選出了希臘詩人澤·維凱拉斯為委員會主席,顧拜旦為秘書長。會議還做出決定,將於1896年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第1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是一個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繼承權的法人團體,不以營利為目的。總部現設於瑞士洛桑。它的主要宗旨是使體育運動為人類的和諧發展服務,以提高人類尊嚴;以友誼、團結、公平競爭的精神,使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青年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加強了解,增進友誼,從而有助於建立一個美好和平的世界。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它是顧拜旦的密友狄東提出的,1913年得到國際奧委會正式批准。
奧林匹克的會旗為白色,中間印有五個相互套連的圓環,即我們所說的奧林匹克環。五個環的顏色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為藍、黃、黑、綠、紅(也可用單色繪制)。會旗的圖案是根據顧拜旦1913年的構思設計的,1914年7月,在巴黎舉行的慶祝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0周年的國際奧委會會議上,首次懸掛了按照顧拜旦的構思設計的會旗。在1920年舉行的第7屆奧運會會場上正式懸掛了印有五環圖案的會旗。當時圓環的五種顏色被解釋為象徵五大洲:歐洲——天藍色,亞洲——黃色,非洲——黑色,澳洲——草綠色,美洲——紅色。後來,正式的解釋是它們代表著參加國際奧委會所有國家國旗的顏色。1979年國際奧委會出版的《奧林匹克評論》(第四十期)強調,五個環的含義象徵五大洲的團結,全世界的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
奧林匹克的會歌是一曲優美而庄嚴的古典管弦樂曲。由希臘人斯皮羅斯·薩馬拉斯作曲、科斯蒂斯·帕拉馬斯作詞。1896年在雅典第1屆奧運會開幕式上曾葑嗔蘇饈桌智�5�撕蟮陌略嘶嶸暇�怯啥�攔�范ɑ岣瑁�鋇劍保梗擔改甓�┕�拾攣�岬冢擔盪位嵋檣喜耪�驕齠ń�饈贅棖�魑�略嘶岬撓讕沒岣琛?
會歌的歌詞內容是:
「古代不朽之神,美麗偉大而正直的聖潔之父,祈求降臨塵世以彰顯自己,讓受人矚目的英雄在這大地穹蒼中,作為你榮耀的見證。
請照亮跑道、角力與投擲項目,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競賽,把常青樹編成的花冠頒贈給優勝者,塑造出鋼鐵般的軀干。
溪谷、山嶽、海洋與你相映生輝,有如一塊色彩斑斕的岩石建成這巨大的神殿,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趕到這里,膜拜你,啊,永遠不朽的古代之神。」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有冬季和夏季之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每4年一次,如因故不能舉行,屆數仍照算。自1896年在雅典舉行第1屆起,到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止,共22屆。但因兩次世界大戰,在1916年(第6屆)、1940年(第12屆)和1944年(第13屆)中斷了三次,實際上只舉行了19次。
奧林匹克運動會由一個國家的城市而不是由這個國家承辦。一個國家可以有幾個城市同時提出承辦申請,如無特殊情況,國際奧委會最遲須在6年前選定。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會期包括開幕式在內不得超過16天。比賽項目應至少包括下列項目中的15項:田徑、劃船、籃球、拳擊、皮劃艇、自行車、擊劍、足球、體操、舉重、手球、曲棍球、帆船、柔道、摔跤、游泳(包括跳水、水球)、現代五項、馬術、射擊、射箭、排球。自1972年第20屆奧運會起,最近3屆都舉行了上述全部21個項目的比賽,且單項數每屆都有所增加。1972年為195項,1976年為198項,
1980年為203項,1984年達到220項。奧運會各項比賽的優勝者只獲得精神上的獎勵:前三名各獲獎章一枚。第一名為銀質鍍金獎章。含金量至少為6克,第二名為銀質獎章,第三名為銅質獎章。前三名均發給獎狀。第四、五、六名不發獎章,只授予獎狀。奧委會強調,比賽只是運動員和隊之間的競技,不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因此不正式公布團體名次。
1896年第1屆奧運會,希臘人仍沿襲其祖先舊制,拒女子於運動會門外。
1900年第2屆奧運會時,女子首次獲得參加奧運會的權利,雖僅11人,但為女子進入世界體壇開創了先例。目前女子體育正方興未艾,奧運會中的女子項目不斷增加,參加的女選手也越來越多。1900年時,女子參加人數不及男子的百分之一,現在奧運會上男女運動員人數比例,已接近5比1。項目方面,1900年女子只參加了網球,高爾夫球兩項;1984年奧運會,女子單項數達61個,佔全部項目的百分之二十八。
1981年國際奧委會巴登巴登會議,破天荒增選了兩名女委員,他們是芬蘭的皮·哈格曼和委內瑞拉的弗·豐塞卡,從而打破了國際奧委會自1894年成立後,80多年清一色男子擔任委員的局面。
1908年和1920年夏季奧運會時,曾將花樣滑冰、冰球列為比賽項目。
1924年在法國夏蒙尼舉行的國際體育周上進行了冰雪項目比賽。1925年,國際奧委會布拉格會議通過了定期舉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決定,並追認夏蒙尼的冰雪比賽為第1屆冬季奧運會(有關冬奧會的簡介見另一記錄)。
目前,世界范圍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除了有夏季奧運會、冬季奧運會以外,為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還設置了傷殘人奧運會,專門為智力較弱的人舉辦的特殊奧運會,以及由國際象棋聯合會主辦的世界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錦標賽,由世界橋牌聯合會主辦的奧林匹克橋牌錦標賽和由一個名叫「世界娛樂」的國際性組織發起的奧林匹克補充賽,它所設的比賽項目都是正式奧運會上沒有的,如釣魚、溜旱冰等。
田徑一直是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的核心,不論是在古代奧運會中還是在現代奧運會中,田徑永遠是引人矚目的項目。
運動會 (Olympic Games) 來源於古希臘的奧林匹亞村。公元前884年,希臘的伊利斯城邦和斯巴達城邦發生了一場為爭奪奧林匹亞的戰爭。當時,頻繁的戰爭使廣大平民百姓厭棄訴諸武力,渴望和平的生活。遂後經協調,雙方訂立了神聖條約,規定奧林匹亞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並將其作為和平的聖地和競技的場所。在古希臘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戰爭與和平這一對矛盾,就由體育競技活動暫時將其統一了起來。當時,統治者倡導體育競技,是因他們可從浩大的競技隊伍中挑選身體健壯的士兵。平民百姓樂於參加體育競技活動,不僅是因為通過它可以鍛煉出健美的體魄,得到娛樂和精神享受,而且可以過上一段和平生活。
按照競技會的規定,賽會前後一段時間(初為一個月,後延長為三個月),整個希臘境內要實行「神聖休戰」。「休戰」期間,任何人都不得動用軍隊、挑起戰事,違者將受到懲處。在競賽活動中,人們通過交往,促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增強了團結和友誼,這自然有利於緩和各城邦間的關系。故此,團結和友誼,便成了古奧運會的支柱。此外,古希臘在婚喪、收獲時期,常常舉行慶典活動,祭奠萬神之首宙斯。在慶典活動中,要舉行詩歌朗誦、歌舞表演以及體育競技,這也是古奧運會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運動會最初出現時,並不是統一組織的,而是分散在科林斯、雅典、奧林匹亞等幾個地方進行,其中以奧林匹亞地方舉行的運動會規模最大。到了公元前八世紀,其它地區的運動會已相繼自行解體,並開始集中在奧林匹亞舉行,這就是古希臘運動會以奧林匹亞得名的原因。
第1屆古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公元前776年舉行的。每隔1417天(即4年)舉行一次。開頭幾屆只有短跑(192.27米)一項比賽,後來逐漸增加了長跑、跳遠、標槍、鐵餅、角力、賽馬、賽車、五項全能(賽跑、跳遠、鐵餅、標槍、角力)等。當然,比賽的方法是有別於今天的。例如跳遠比賽時,運動員的雙手要握啞鈴,並有人用笛子伴奏。又如拳擊,運動員手戴皮套,套外有釘刺,這比現代的拳擊比賽更為殘酷。參加比賽者起初僅限於成年男子,公元前632年第37屆開始有少年參加。據統計,古奧運會先後曾舉行過24個項目的比賽,其中成年人18項,少年6項。由於項目逐漸增多,運動會期限也由原先的一天增加到三天,後來又延長至五天。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大都(不是全部,如武裝賽跑等就身著衣服)赤身露體,一絲不掛,全身塗以橄欖油,故此,赤身運動曾風靡一時,並成為古奧運會的一個特色。運動會上有庄嚴、隆重的發獎儀式,優勝者可獲得一頂象徵榮譽的橄欖冠外,還要在運動場的牆壁上刻下每個獲勝者的名字。此外,對三次獲得冠軍的運動員,還要在宙斯廟旁為他們塑像,以示表彰和紀念。
運動會的參加者僅限希臘的自由人,奴隸、外國人、婦女無權參與。對婦女要求尤為苛刻。希臘人認為,運動會是一種慶典活動,婦女出席,有瀆於神明。加之運動會是赤身比賽,婦女參觀,多有不便。古奧運會明文規定:凡婦女私自參觀運動會或參與聖典者,處極刑。但在公元前396年第96屆奧運會上,一個名叫卡莉帕捷莉婭的寡婦,女扮男裝,以教練員的身份帶著自己的兒子皮西多呂斯參加了拳擊比賽,但終被發現,依律被判處死刑。後因其父兄及這次參加比賽的兒子都獲得了冠軍,才得到了特別赦免。這是古奧運會平民婦女因偷著觀看比賽得以生還的唯一例外。古奧運會雖規定婦女不得染指,但奴隸主貴族階級中的女性比平民婦女的命運卻要好得多。公元前680年,第25屆奧運會馬車賽列為比賽項目後作出規定:獲勝者不是選手本人,而是馬匹和車輛的主人;女奴隸主、女貴族或達官貴人的妻女,可僱人參加比賽,並可成為奧運會桂冠的間接獲得者。更有甚者,斯巴達極盛時期,斯巴達王阿西格勞斯的妹妹庫尼斯卡,依仗兄長的權勢,蔑視古奧運會規章,直接參加了馬車比賽,成為古奧運會第一個真正的女冠軍。以後,希臘婦女又以祭奠宙斯之妻赫拉為由,舉辦了女子運動會。但運動會始於何時,規模怎樣,舉辦了幾屆,均無可考。不過,女子運動會在古奧運會時期確實存在過,並先後在奧林匹亞、雅典、希俄斯、德洛斯等地舉行過。比賽在奧運會後舉行,會期為一天,都是有所記載的。比賽的項目,史料記述不一,提到的有賽跑、賽馬、擲標槍等。但截至目前發掘出的文物來看,比賽只有跑步一項,並且身著衣裙。
古希臘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起至公元394年止,共舉行287屆。人們按起源、發展和衰落把它大致分成三個時斯。一、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38年。這期間是運動會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公元前490年,希臘興建了許多奧運會設施,使奧運會處於極盛時期。二、公元前338年至公元前146年,馬其頓征服希臘後,保留了奧運會。馬其頓王菲利普還親自參加了馬車比賽。隨後的亞歷山大大帝仍積極支持,為奧運會增添設施,並視奧運會是古希臘的最高體育活動形式。三、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奧運會趨於衰落。公元二世紀後,基督教統治了包括希臘在內的整個歐洲,它反對體育運動,奧運會也隨之名存實亡。公元394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下令廢止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436年,狄奧多西二世燒毀了奧林匹亞的大部分建築物。公元522年、551年,接連發生了兩次強烈地震,使奧林匹亞遭到徹底破壞,成了一片廢墟。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古希臘奧運會自公元394年被禁止、沉睡了一千多年之後,於18世紀,特別是19世紀末期又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14世紀至18世紀中葉,歐洲出現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三大思想文化運動。新興的資產階級對古希臘文化體育思想的高度贊美,引起了人們對古奧運會的嚮往。
18世紀初,英、法、德等國的一些學者、專家,相繼去奧林匹亞訪問勘察,並發掘了不少和古奧運會有關的珍貴文物和史料,從而引起了人們對古奧運會更加濃厚的興趣。
19世紀末,歐洲各國的經濟文化蓬勃發展,國際交往日益頻繁,體育交往也隨之增多,出現了第一批國際體育組織。1881年成立了國際體操聯合會,1892年又相繼成立了國際滑冰聯合會和國際劃船聯合會。1887年,德國人在柏林展出了從奧林匹亞發掘到的大量文物,反響很大。德國統治者威廉有意利用群眾的這種狂熱情緒,把自己裝扮成奧運會的發起人,妄圖達到稱霸歐洲的目的。歐洲人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並認為恢復奧運會是謀求和平的一種良好的手段,但是又不能讓野心勃勃的威廉來充當現代奧運會的發起人。法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發起恢復奧運會的。
顧拜旦,1863年元旦出生於巴黎的一個貴族家庭。上中學時他就對古希臘的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這對他後來將畢生精力貢獻給奧林匹克運動有很大影響。1883年,顧拜旦第一次提出舉辦類似古奧運會的比賽,但不是簡單的繼承,而是把過去只限於希臘人參加的運動會擴大到世界范圍去。1892年,他遍訪歐洲諸國,宣傳奧林匹克理想。同年11月25日,他在巴黎發表了題為《復興奧林匹克》的著名演說。1893年,為了恢復奧運會,他在巴黎召開了第一次國際體育會議。1894年1月,他又致函各國體育俱樂部,協商恢復奧運會的有關事宜。同年6月18—24日,他再次在巴黎召開了國際體育會議。會議決定成立有12個成員國組成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並選出了希臘詩人澤·維凱拉斯為委員會主席,顧拜旦為秘書長。會議還做出決定,將於1896年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第1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是一個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繼承權的法人團體,不以營利為目的。總部現設於瑞士洛桑。它的主要宗旨是使體育運動為人類的和諧發展服務,以提高人類尊嚴;以友誼、團結、公平競爭的精神,使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青年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加強了解,增進友誼,從而有助於建立一個美好和平的世界。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它是顧拜旦的密友狄東提出的,1913年得到國際奧委會正式批准。
奧林匹克的會旗為白色,中間印有五個相互套連的圓環,即我們所說的奧林匹克環。五個環的顏色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為藍、黃、黑、綠、紅(也可用單色繪制)。會旗的圖案是根據顧拜旦1913年的構思設計的,1914年7月,在巴黎舉行的慶祝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0周年的國際奧委會會議上,首次懸掛了按照顧拜旦的構思設計的會旗。在1920年舉行的第7屆奧運會會場上正式懸掛了印有五環圖案的會旗。當時圓環的五種顏色被解釋為象徵五大洲:歐洲——天藍色,亞洲——黃色,非洲——黑色,澳洲——草綠色,美洲——紅色。後來,正式的解釋是它們代表著參加國際奧委會所有國家國旗的顏色。1979年國際奧委會出版的《奧林匹克評論》(第四十期)強調,五個環的含義象徵五大洲的團結,全世界的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
奧林匹克的會歌是一曲優美而庄嚴的古典管弦樂曲。由希臘人斯皮羅斯·薩馬拉斯作曲、科斯蒂斯·帕拉馬斯作詞。1896年在雅典第1屆奧運會開幕式上曾葑嗔蘇饈桌智�5�撕蟮陌略嘶嶸暇�怯啥�攔�范ɑ岣瑁�鋇劍保梗擔改甓�┕�拾攣�岬冢擔盪位嵋檣喜耪�驕齠ń�饈贅棖�魑�略嘶岬撓讕沒岣琛?
會歌的歌詞內容是:
「古代不朽之神,美麗偉大而正直的聖潔之父,祈求降臨塵世以彰顯自己,讓受人矚目的英雄在這大地穹蒼中,作為你榮耀的見證。
請照亮跑道、角力與投擲項目,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競賽,把常青樹編成的花冠頒贈給優勝者,塑造出鋼鐵般的軀干。
溪谷、山嶽、海洋與你相映生輝,有如一塊色彩斑斕的岩石建成這巨大的神殿,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趕到這里,膜拜你,啊,永遠不朽的古代之神。」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有冬季和夏季之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每4年一次,如因故不能舉行,屆數仍照算。自1896年在雅典舉行第1屆起,到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止,共22屆。但因兩次世界大戰,在1916年(第6屆)、1940年(第12屆)和1944年(第13屆)中斷了三次,實際上只舉行了19次。
奧林匹克運動會由一個國家的城市而不是由這個國家承辦。一個國家可以有幾個城市同時提出承辦申請,如無特殊情況,國際奧委會最遲須在6年前選定。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會期包括開幕式在內不得超過16天。比賽項目應至少包括下列項目中的15項:田徑、劃船、籃球、拳擊、皮劃艇、自行車、擊劍、足球、體操、舉重、手球、曲棍球、帆船、柔道、摔跤、游泳(包括跳水、水球)、現代五項、馬術、射擊、射箭、排球。自1972年第20屆奧運會起,最近3屆都舉行了上述全部21個項目的比賽,且單項數每屆都有所增加。1972年為195項,1976年為198項,
1980年為203項,1984年達到220項。奧運會各項比賽的優勝者只獲得精神上的獎勵:前三名各獲獎章一枚。第一名為銀質鍍金獎章。含金量至少為6克,第二名為銀質獎章,第三名為銅質獎章。前三名均發給獎狀。第四、五、六名不發獎章,只授予獎狀。奧委會強調,比賽只是運動員和隊之間的競技,不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因此不正式公布團體名次。
1896年第1屆奧運會,希臘人仍沿襲其祖先舊制,拒女子於運動會門外。
1900年第2屆奧運會時,女子首次獲得參加奧運會的權利,雖僅11人,但為女子進入世界體壇開創了先例。目前女子體育正方興未艾,奧運會中的女子項目不斷增加,參加的女選手也越來越多。1900年時,女子參加人數不及男子的百分之一,現在奧運會上男女運動員人數比例,已接近5比1。項目方面,1900年女子只參加了網球,高爾夫球兩項;1984年奧運會,女子單項數達61個,佔全部項目的百分之二十八。
1981年國際奧委會巴登巴登會議,破天荒增選了兩名女委員,他們是芬蘭的皮·哈格曼和委內瑞拉的弗·豐塞卡,從而打破了國際奧委會自1894年成立後,80多年清一色男子擔任委員的局面。
1908年和1920年夏季奧運會時,曾將花樣滑冰、冰球列為比賽項目。
1924年在法國夏蒙尼舉行的國際體育周上進行了冰雪項目比賽。1925年,國際奧委會布拉格會議通過了定期舉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決定,並追認夏蒙尼的冰雪比賽為第1屆冬季奧運會(有關冬奧會的簡介見另一記錄)。
目前,世界范圍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除了有夏季奧運會、冬季奧運會以外,為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還設置了傷殘人奧運會,專門為智力較弱的人舉辦的特殊奧運會,以及由國際象棋聯合會主辦的世界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錦標賽,由世界橋牌聯合會主辦的奧林匹克橋牌錦標賽和由一個名叫「世界娛樂」的國際性組織發起的奧林匹克補充賽,它所設的比賽項目都是正式奧運會上沒有
C. 誰了解義大利,幫我一下忙!菲臘奧市的英文名稱是什麼要不告訴我它在哪個省也行!我快累死了!
Austrian city of Prince Philip
另外推薦給你一個網:http://www.hao123.com/ss/fy.htm
專門翻譯用的。
希望你能採納我的回答
D. 急求中考作文素材(感人的,勵志的溫馨的)
1.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關鍵是讀懂材料,讓思考從材料中析出。可以先抓材料中的關鍵詞,再由這些關鍵詞做深入
透析,體現自己的思考。此則材料給我們很多的啟示。
2.「你點亮了自己的燈。你沖破了黑暗的束縛,你微小,卻並不渺小」,這是智者對於螢火蟲的安慰,引導它認識自己的價值。螢火蟲的外形雖然「微小」,但它的精神是偉大的。「微小,卻並不渺小」就是這個意思。
3.螢火蟲的隱喻則是要充分肯定自我。成功最重要元素的是什麼?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就可以激發無限的潛能超越夢想。
4.可以從某一個角度來進行選材,立意,可以記敘,可以議論,但要注意選擇典型材料,能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寫出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文章為最好選擇。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3R12huS9_iJ2FkBV81CPig
E. 注冊表垃圾來自哪裡
最基本的來說,卸載一個軟體就會產生垃圾
F. 中國遊客和日本遊客紛紛表示不背「鍋」,韓國遍地垃圾到底來自哪裡
韓國的遍地垃圾,很多人把責任歸到中國和日本,中國遊客日本遊客表示不背鍋。其實中國人口基數大,會是有小部分的人存在不文明,亂丟垃圾的現象,但是這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一棒子敲死了。再說,中國也出了禁韓令,很多人對韓國也下意識的沒有好感了,不說跟韓國接觸吧,但是去旅遊不太可能了。所以中國人不背鍋,不關中國的事!
最後,韓國這樣甩鍋給中國和日本是很沒理智的。從側面也體現了韓國人的素質並不怎麼樣,再說現在出了限韓令又怎麼給你製造垃圾?這分明是看我們國家人口多,把責任推給了我們。現在全家變暖,大家也呼籲保護環境,中國和日本肯定會做出表率作用,呼籲所有人保護環境。
G. 哪個城市被稱作垃圾之城
鹽城,以前有個順口流,有一句,殺人在鹽城嘛,還有鹽城馬路上消防水栓之類的,如果漏水,二年之內也不會有人管的,除非漏到居民家吧。我在鹽城住過,一個路邊的自來水管壞了,三年的水就一直流,沒人管過。有一個工廠,叫電化廠。那個廠用水不要錢的,每天樓上的水像瀑布一樣流,真的啊。不是糊說。我只是舉這么個例子,不過現在怎麼樣我就不知道了,我離開那個城市七八年了。
H. 義大利的所有城市
Abano Terme/阿巴諾泰爾梅 Abruzzo - Teramo/阿布魯索-特拉莫 Agrigento/阿格里真托 Alberobello/阿貝羅貝洛 Alessandria & Monferrato/亞歷山大和蒙弗拉多 Amalfi Coast/阿瑪菲海岸 Ancona/安科納 Aosta - Courmayeur/奧斯塔-庫馬耶 Aosta / 奧斯塔 Arezzo Province/阿雷佐省 Arezzo/阿雷佐 Ascoli Piceno/阿斯科利皮切洛 Assisi/阿西斯 Avellino/艾維連奴 Bari/巴里 Bergamo/貝加莫 Bologna/博洛那 Brescia/布雷西亞 Brindisi/布林迪西 Calabria Seaside/卡拉布里亞海濱 Capri Island/卡普里島 Carpi/卡普里 Caserta/卡塞塔 Castiglioncello/切諾堡 Catania/卡塔尼亞 Cefalu/切法盧 Chianciano Terme/基安奇安諾泰爾梅 Cinque Terre/五塊地 Como/科摩 Cortina D'Ampezzo/柯提納安培佐 Cortona/科托納 Courmayeur/庫馬耶 Cuneo/庫內奧 Elba Island/厄爾巴島 Eolie Islands/埃奧利群島 Fabriano/法彼雅諾 Fano/范洛 Ferrara/菲拉拉 Florence Province/佛羅倫斯省 Florence/佛羅倫斯 Foligno/福利尼奧 Forli/弗利 Garda Lake/加爾達湖 Genova/熱那亞 Grosseto/格羅塞托 Gubbio/古比奧 Ischia Island/伊斯基亞島 Italian Riviera/ 義大利 里維埃拉 La Spezia/拉斯佩濟亞 L'Aquila/拉奎拉 Lecco/萊可 Livorno/里窩那 Lucca/盧卡 Macerata/馬切拉塔 Maggiore and Orta Lakes/夢嬌蕾和奧它湖 Maratea/馬拉泰阿 Matera/馬泰拉 Melfi/梅爾菲 Messina/墨西拿 Milan Province/米蘭省 Milan/米蘭 Modena/摩地納 Modica/莫地卡 Montecatini Terme/蒙特卡蒂尼泰爾梅 Montepulciano/蒙特普齊亞諾 Naples/那不勒斯 Ostuni/奧斯圖尼 Padova/帕多瓦 Paestum/佩斯敦 Palermo/巴勒摩 Parma/帕爾馬 Perugia/佩魯賈 Pescasseroli/佩斯卡塞羅利 Piacenza/皮辰札 Pisa/比薩 Porto San Giorgio/聖佐治港 Portofino and Tigullio/芬諾港海岸 Positano/波西他諾 Prato/普拉托 Puglia Seaside/普利亞海濱 Ragusa/拉古薩 Ravenna/拉韋納. Reggio Emilia/雷焦艾米利亞 Riccione/瑞吉歐 Rieti/列蒂 Rimini/里米尼 Rome Province/羅馬省 Salerno/薩勒諾 San Gimignano/聖吉米尼亞諾 San Giovanni Rotondo / 聖若望羅通多 Sardinia/薩丁尼亞 Sicily/西西里 Siena/西耶納 Siracusa/錫拉庫薩 Sorrento/索倫扥 Spoleto/斯波萊托 Taormina/陶爾米納 Terni/特爾尼 The Alps - Dolomiti /阿爾卑斯-度洛米堤 Tirrenian Sea Coast/蒂雷尼亞海岸 Torino/托里諾 Trapani/特拉帕尼 Trento/特倫托 Treviso/特雷維索 Trieste/的里雅斯特 Tropea/特羅匹 Turin/都靈 Tuscany - Chianti/托斯卡尼-奇楊第 Varese/瓦雷澤 Venice Province/威尼斯省 Venice/威尼斯 Verona/維羅那 Versilia/韋西里亞 Vicenza/維琴察 Wine Route/酒庄路線 Rome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