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義大利主要以什麼生產為主啊
義大利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在這片土地上曾撫育了斯巴達克斯、但丁、達芬奇、伽利略、馬可波羅等偉大的人物,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和雕塑,有教皇所在地梵蒂岡。它與德國、法國和英國屬於西歐四大強國和世界資本主義七大強國之一,但與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資源貧乏,工業起步較晚。從1986年開始,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英國。
義大利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七大工業國家和貿易國家之一,主要有鋼鐵、機械、化工和電力四大基礎產業,近年來原油加工能力發展迅速,已踞世界第四位。義大利的汽車、化工、服裝、皮鞋業發達,出產的家用電器、大理石花崗岩、精密儀器、各類機械設備廣受歡迎。以首都羅馬和佛羅倫薩為中心的中部地區是義大利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又是紡織、精密儀表和光學儀器製造業的中心。以米蘭、都靈、熱那亞構成的著名的工業三角區,是義大利工業、商業和金融業的中心。都靈是著名的汽車城,世界馳名汽車品牌「菲亞特」總部的所在地。而熱那亞是義大利第一大商港,著名的旅遊城市威尼斯就坐落在這個地區。
2. 義大利具體是怎麼劃分三個產業的第一第二、第三義大利是不是根據三個產業而命名的
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工業農業第三產業- -
額,第二個問題啥意思,你是想知道義大利語怎麼表達嗎? 三個產業在義大利也叫第一 第二 第三產業啊
il primo settore di occupazione è l'agricoltura第一產業是農業
il secondo settore è l'instria第二產是工業
settore terziario 第三產業或服務業
3. 義大利的文明程度怎麼樣其文化內核對國內的影響有哪些
義大利是一個很浪漫的國家,文明程度還是很不錯的,而且很多人認為義大利語聽起來十分優美,稱贊義大利語就像風一樣,義大利的詞彙就像盛開的花朵。義大利語極具音樂感,其中包含著許多文化內涵,義大利語對西歐的許多國家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甚至有29個國家開始使用義大利語,並且有5個國家將義大利語作為官方的語言,義大利語極具藝術氣息。
義大利在歷史上受到了許多外國人的侵略,因此文化也受到了一些影響,多種文化在義大利發生了碰撞以及融合。其中的不少歷史建築以及繪畫作品中,都能夠看到文化的氣息。從義大利的經歷上,人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人們也能夠意識到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人們在學習外國文化的時候,需要做到甄別,這些文化有好的地方,自然也有差的地方,要做出選擇,要有文化自信。
4. 義大利、西班牙有哪些世界遺產
西班牙
1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 1984-1994
2 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宮和赫內拉利花園 1984-1994
3 布爾戈斯大教堂 1984
4 埃斯庫里亞爾修道院 1984
5 巴塞羅那的圭爾公園、圭爾宮和米拉大樓 1984
6 阿爾塔米拉洞窟 1985
7 塞哥維亞古鎮及高架引水渠 1985
8 阿斯圖里亞斯王國時期教區 1985-1998
9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城古鎮 1985
10 阿維拉古鎮及城外教堂 1985
11 特魯埃爾的穆德哈爾式建築 1986
12 歷史名城托萊多 1986
13 加拉霍奈國家公園 1986
14 卡塞雷斯古鎮 1986
15 塞維利亞大教堂、阿爾卡薩爾和西印度群島檔案館 1987
16 古城薩拉曼卡 1998
17 波布萊特修道院 1991
18 梅里達考古遺跡 1993
19 瓜達盧佩的聖瑪利亞皇家修道院 1993
20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 1993
21 多尼納國家公園 1994
22 有城牆的昆卡城 1996
23 巴倫西亞的絲綢交易市場 1996
24 拉斯馬德拉斯 1997
25 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和聖帕烏醫院 1997
26 聖米蘭的尤索和蘇索修道院 1997
27 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盆地岩畫藝術 1998
28 阿爾卡拉的埃納雷斯堡大學和歷史區 1998
29 伊維薩島景觀 1999
30 拉.拉瓜納的聖克利斯托瓦爾 1999
31 阿塔皮爾卡考古遺址 2000
32 加泰羅尼的維爾德布伊羅馬式教堂 2000
33 塔拉科考古遺址 2000
34 埃爾切的帕默拉爾 2000
35 盧戈的羅馬城牆 2000
36 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 2001
37 Renaissance Monumental Ensembles of 赽eda and Baeza 2003
義大利
1 瓦爾卡莫尼卡岩畫 1979
2 繪有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聖瑪利亞教堂的聖餐廳和多明各會修道院 1980
3 佛羅倫薩歷史中心 1982
4 威尼斯及瀉湖 1987
5 比薩大教堂與廣場 1987
6 聖吉米尼亞諾歷史中心 1990
7 馬特拉的石窟民居 1993
8 維琴察及威尼托的帕拉蒂奧式建築 1994-1996
9 錫耶納歷史中心 1995
10 那不勒斯歷史中心 1995
11 克雷斯皮.達達工業城市 1995
12 費拉拉,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 1995-1999
13 蒙特堡 1996
14 阿爾貝羅貝的圓頂石屋 1996
15 拉韋納的早期基督教建築群及鑲嵌藝術 1996
16 皮恩扎市歷史中心 1996
17 卡塞塔的18世紀王宮 1997
18 薩伏依王宮 1997
19 帕多瓦植物園 1997
20 韋內雷港、欽克泰勒和群島 1997
21 摩德納大教堂、市民塔、大廣場 1997
22 龐貝、埃爾科拉諾、托雷安農濟亞塔考古地區 1997
23 阿格里其托考古地區 1997
24 卡薩萊的羅納豪華府邸 1997
25 阿馬爾菲塔那海岸 1997
26 巴魯米尼的石造城堡 1997
27 阿基諾亞考古遺址和教堂 1998
28 烏爾比諾歷史中心 1998
29 西倫托和戴安諾國家公園和佩斯圖姆與維利埃考古遺址 1998
30 阿德里納別墅 1999
31 伊索萊.約里(伊奧利亞群島) 2000
32 亞琛聖弗朗西斯科教堂和另外的弗朗西斯卡遺址 2000
33 維羅納城市 2000
34 Tivoli別墅 2001
35 Val di noto 城 2002
36 Sacri Monti of Piedmont and Lombardy 2003
義大利和羅馬教區
1 羅馬歷史中心 1980-1990
5. 義大利的工業有哪些阿(詳細介紹)
工業主要以加工工業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賴外國進口,工業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義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為1億噸左右,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產量居歐洲第二;塑料工業、拖拉機製造業、電力工業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國營財團掌握著經濟命脈,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范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中小企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70%的國內生產總值由這些企業創造,因此被世人稱為「中小企業王國」。在製革、製鞋、紡織、傢具、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電子工業等部門均占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勞動力安排富於伸縮性和產品出口的比例大等優點。以家庭式微型企業為主的「地下經濟」十分繁榮,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
四分之三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而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歷史上意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伊利、埃尼和埃菲姆曾是三大國營財團,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范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政府加快了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中小企業在意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製革、製鞋、服裝、紡織、傢具、廚房設備、瓷磚、絲綢、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機械工業等領域有較大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產品出口比例大等特點。意原油加工能力居世界第六,年煉油量約1億噸。2001年粗鋼產量為2670萬噸,塑料和拖拉機產量均居世界第六,發電量居世界第九。近幾年,意注意開發以電子工業為主的新興科技產業。目前,信息和通訊技術行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2%。近年來工業主要產品的生產情況:(1995年=100)
1998 1999 2000
能源產品 107.4 109.4 112.4
金屬、有色金屬礦 99.9 91.6 98.9
非金屬礦 104.9 109.3 114.9
化工產品 105.9 106.1 107.7
金屬產品 106 105.1 106.8
農業、工業機械 103.7 101 107.5
辦公設備 101 92.9 103.8
機電產品 98.7 98.1 98.8
運輸設備 111.1 110.8 116.4
食品、煙草 104.4 107.5 109.7
紡織、服裝、皮革 99.9 95.1 95.6
木業、傢具 104 111.9 121.3
造紙、出版業 107 111.5 112.5
一般指數 104.3 104.4 107.7
(資料來源:義大利銀行2000年年度報告)
6. 義大利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義大利留學三年多,即將去法國搬磚。我的結論是: 義大利的發達更多體現在作為後工業化國家的社會形態、民眾情趣上,這與尚處於工業化進程的半農業社會的中國有著顯著差異。義大利,分為北義大利與南義大利,本質上是兩個國家。工業化、時尚、富裕基本屬於北部;熱情、隨意以南部尤其有代表性,黑手黨更是南部特產,南部每個大區都有屬於自己的黑手黨。南北的差異甚至對立乃至黑手黨的崛起自義大利誕生之日就埋下了伏筆,也是如今義大利政治亂局、經濟萎靡的根本原因。網傳一篇 《義大利軍隊為什麼弱》(葉鶴洲)解釋得比較深入淺出,Garibaldi當年革命不徹底,Cavour作為政客太過圓滑、不夠堅定,未能鏟平教皇國,埋下了一大隱患,導致如今義大利事實上有多個政治權威。看完義大利的歷史,感嘆中國人共同的家國情懷是多麼難能可貴。Qian提到的義大利現代化工廠,當然存在,作為一個工業化的、現代化的歐洲大陸的一部分,是G7成員國,歐洲煤鋼共同體創始成員國,完全沒有貿易壁壘,能夠進口全世界最先進的設備儀器,理所應當。就我之前所在的大學化學系,擁有5台核磁共振儀(帶低溫探頭的有兩台),國內高校能達到如此水平的應該沒幾所。我之前的課題組,固定資產價值超過1億人民幣。義大利自古以來就沒有脫離過工業文明的世界,擁有如此的積淀毫不奇怪。
7. 義大利是發達國家嗎
義大利是歐洲第四大經濟體,三大支柱產業是:石化、汽車機械、金融保險。
義大利的金融業早在1850年代就已經起步,主要服務於當地的傳統商業貿易和手工業。在歷史上,義大利是地中海的傳統貿易大國,是歐洲最早富裕起來的地區。只是那時候的工業仍然停留在手工業層次,產品以皮具、服裝、工藝品為主,未能發展起現代化的大工業。
義大利北部平原地區得益於與法國、瑞士的商業聯系,工業化在1900-1930年代開始。應該說,那個時候的義大利版工業革命還是開展的有聲有色的,盡管時間上比德國要晚一些,但是和北歐的瑞典相比,並不遜色。
一百年過去了,瑞典發展成了歐洲最發達的經濟體,義大利卻漸漸落伍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最大的原因,或許是二戰之後的經濟國有化。在歐洲的工業國中,義大利和法國是國有企業比重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義大利的三大工業集團,埃尼石化和芬梅卡尼卡都是國營企業。國營企業的經濟效率和競爭力要低於私營企業,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菲亞特126p
如今,義大利最大的工業集團菲亞特汽車,在競爭激烈的世界市場上正陷入困境。菲亞特的沒落,和法國標致雪鐵龍的問題是一樣的:傳統大工業消費品,價格決定一切,在人力成本高企的情況下,只有規模才能降低成本。全球的汽車企業,或許最終只會剩下3-5個玩家,規模相對較小的菲亞特,命運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義大利的奢侈品產業一直以來享有盛譽,包括服裝、皮具和跑車。這些服務於金字塔尖富豪階層的產業,雖然利潤驚人,但是市場規模並不大。如果只是一個小地方,可以致富,但是作為一個擁有六千萬人口的中等大國,顯然不夠。在世界三大奢侈品牌發源地中,瑞士和法國都有經過整合的奢侈品企業集團,但是義大利卻沒有。這是義大利工業競爭力相對較弱的一個縮影。
義大利之所以被稱為是半個發達國家,原因就在於這是一個工業化斷裂了的國家。北部的平原地區,米蘭、威尼斯、都靈、熱那亞、佛羅倫薩等地,從文藝復興以來,就是工商業繁榮的地區,甚至可以說是歐洲最早的手工業革命中心。這些繁榮的手工業,奠定了今日義大利奢侈品業的深厚底蘊。
但是南部的義大利,首都羅馬以南,卻是一片未經工業化熏陶的農業經濟地帶。在農業時代,這片地區曾經是輝煌的羅馬帝國的中心,羅馬、那不勒斯、西西里島,曾經述說過多少傳說與滄桑。在地理資源上,扼守地中海要道,漫長的海岸線,港口密布,可以說相當優越。
8. 有關義大利經濟
2003年,在全球經濟增長2.7%,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增長4.5%,美國、日本經濟直線上升,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大形勢下,歐元區的經濟,尤其是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始終在谷底徘徊,持續低迷。一年來,從持續不斷的能源危機到突然爆發的帕瑪拉特財務丑聞,從居高不下的歐元匯率到困難重重的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無一不對義大利的家庭消費信心、對企業的投資熱情和對消費者投資金融市場的決心產生負面影響,使本來就危機四伏的義大利經濟更加雪上加霜,使本來就不景氣的國內市場需求就更加乏力,進出口更加萎縮,使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使政府一再調低原來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2.3%,最終只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GDP)0.3%的增長率。
一、經濟發展持續減緩,國內生產總值繼續下跌
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減緩。2002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義大利的經濟已完全進入停滯期並一直持續到2003年。因此,2002年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增長了0.4%。到2003年,在第一和第二季度連續下跌,出現技術性經濟衰退以後,第三季度才開始回升,達到0.4%,但到了第四季度,經濟又進入新一輪的停滯期,增長率僅為0%。實際上,根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最近出版的《2003年義大利年度經濟報告》公布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經濟在進一步惡化,加上當年實際工作日比2002年少兩天的因素,經濟發展最終僅實現了0.3%的增長,但值得安慰的是,比歐元區的另兩個大國法國(0.2%)和德國(-0.1%)的經濟增長率還略高一些,而美國、日本和英國的經濟分別都增長了3.1%、2.7%和2.2%。
二、國內需求更加乏力,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
據該經濟報告提供的數字顯示,義大利2003年的國內市場低迷,需求更加乏力,因此,義大利全年的國內需求僅增長了1.2%,比不景氣的2002年(1.3%)和2001年(1.4%)都進一步下降。
此外,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項指標,即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長也不盡人意。按1995年不變價格計算,盡管國內的最終消費需求增長了1.5%,其中家庭消費增長了1.3%,政府和公共行政機構的消費增長2.2%,但固定資產的投資在2002年增長1.2%以後,在2003年卻直線下降了2.1%,貨物與服務的出口甚至大幅下降了3.9%,進口下降了0.6%,雙雙都創下了十多年以來最糟的歷史記錄。由於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對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基本為零,因此,義大利經濟的微幅增長看來主要靠國內的最終消費需求拉動。
三、消費價格指數上升,通貨膨脹率繼續上揚
在一路攀升的石油價格、持續的熱浪和乾旱等嚴重的自然災害以及堅挺的歐元匯率等負面因素干擾下,義大利2003年的通貨膨脹率還是突破了政府當年制定的預期目標1.9%,最終上升到2.7%。據該報告提供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消費價格指數為122.0(1995=100),比2002年上升3.2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率為2.7%,比2002年的2.5%增長0.2個百分點。
義大利過去3年的通貨膨脹率一直高於歐元區的平均標准,2001年的通貨膨脹率為2.7%,2002年的為2.5%。
四、就業人數增加,失業率持續下降
2003年歐元區就業處於停滯,而義大利的就業形勢和失業率都有很大的改觀,成為義大利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義大利的就業人數不但比前一年增加,而且長期困擾義大利經濟發展的高失業率有了明顯的改觀。勞動力市場的回暖預示著義大利經濟將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邁出更大的步伐。據該報告公布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就業人數增長了1.0%,增加了225,000人,其中中老年人的就業增長最快。據統計,50-64歲的就業人數在1999年在就業總人數中所佔的比例為19.4%,到2002上升到20.2%,2003年的比例達到20.8%。特別是50-59歲的就業人數在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5.3萬人,占當年勞動力人口增長總數的三分之二。盡管如此,2003年義大利的就業率仍遠未達到歐盟2002年的平均就業率64.2%,也就是說,義大利的就業人數在全國15~64歲勞動力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為56%。法國的平均就業率為60%,德國的為65%,英國的為70%,美國的為75%。
失業率在2003年已從2002年的9%降到了8.7%,降到歐元區平均失業率8.8%以下,為1992年以來的歷史新低。義大利在1998年的失業率曾達到近10年來的最高記錄,為11.8%。在經過一系列改革,在加強社會保障的同時重點解決青年和南方失業問題之後,義大利的失業率才開始逐年下降。
五、財政赤字增加、公共債務略有下降
義大利的財政長期入不敷出,高額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一直是意經濟急需解決的兩大難題。2003年,義大利的公共財政赤字達到了318.32億歐元,在其國內生產總值所佔的比例為2.4%,比2002年增加了0.1個百分點。雖仍控制在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的上限以內,也控制在歐元區平均水平以下,但是,義大利去年的公共財政赤字狀況比2002年(284.03億歐元)惡化。
在公共債務方面,據義大利中央銀行提供的數字,義大利2003年的公共債務達到13,815.74億歐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從2002年的108.0%降到106.2%。雖然這一比例近幾年已連續下降,但義大利的公共債務仍然是歐盟最高的。2002年義大利的公共債務總額為13,606.84億歐元,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108.0%,在歐盟15個成員國中最高。
此外,義大利2003年的稅收壓力略有增長,從2002年的41.9%增長到42.8%。
六、工業生產連續三年下滑
由於國內外市場需求疲軟,經濟增長乏力、企業投資信心指數下挫,因此,義大利2003年的工業生產已連續第三年下滑。2003年,義大利工業生產的指數為97.0(2000年=100),同比下降了0.8%。全年四個季度的工業生產指數增長率分別為-0.9%、-2.6%、-0.1%、0.3%。而在實際工作日相同的情況下,義大利去年的工業生產指數比2002年下降0.4%。從義大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這些數字分析,義大利2003年最後一個季度的工業生產有回升的趨勢。
2003年,義大利工業生產增長最快的行業有水、電、煤氣,達到4.8%,采礦業增長4%,石油精煉工業增長2.4%。降幅較大的是其它工業製造業,下降6%(其中傢具製造業下降4.1%),製革與皮鞋製造業下降5.5%,電力設備和精密機械設備製造業下降4.9%、運輸工具製造業下降3.8%、機械設備和服裝紡織品行業均下降3.6%。
此外,據義大利經濟研究及分析研究所(ISAE)進行的調查表明, 2003年義大利製造業的設備利用率不高,4個季度的情況分別是75.7%、76.7%、75.8%和76.8%。義大利2001年的工業生產下降0.8%,2002年下降1.4%。
在工業生產值方面,除建築業的產值增長以外,其他各個主要行業的生產產值都在下降。
義大利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國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發展工業所需的能源和原料主要依賴進口,工業生產的最明顯特徵是加工出口。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製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汽車製造以及紡織、服裝、製革、製鞋、傢具等。
七、外貿進出口下降,順差大幅減少
義大利2003年的進出口貿易額均比2002年下降,其中出口下降的幅度達到了近年來的歷史最低點。義大利2003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為5,152.79億歐元,其中出口為2,581.88億歐元,同比下降4.0%;進口為2,570.91億歐元,同比下降1.6%;貿易順差為10.97億歐元,比2002年順差減少67.42億歐元。義大利進出口貿易盈餘雖然從1993年以來已連續十一年實現順差,但2003年的順差額為十一年以來最少的一年。
八、國際收支逆差大幅增加,狀況嚴重惡化
據義大利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初公布的數字顯示,義大利2003年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惡化,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逆差高達200.35億歐元,比2002年增加了近3倍。經常項目逆差在2003年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據分析是由於貨物貿易順差減少,收益項目逆差增加和經常轉移逆差增加所致。義大利國際收支資本和金融項目的收支狀況在2003年都是順差。其中國際收支資本項目順差為5.23億歐元,比2002年的順差額減少3.17億歐元,減幅為37.74%。國際收支金融項目順差為185.03億歐元,比2002年增加99.65億歐元,增長一倍多。此外,2003年義大利的凈誤差與遺漏項目為10.09億歐元,2002年同期是-20.42億歐元。
關於義大利的國際儲備資產,據義大利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截至2003年12月31日,根據當年12月底的價格和匯率計算,義大利的國際儲備資產達到了500.89億歐元,其中黃金儲備為260.42億歐元,特別提款權(SDR)1.23億歐元,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為32.89億歐元,外匯儲備為206.34億歐元。2004年7月10日(詳見2004年期 《國際市場導刊》-- 專題報告欄)
9. 義大利作為發達國家哪些是它的經濟支柱
鋼鐵、機械、化工和電力四大基礎產業,近年來原油加工能力發展迅速,已踞世界第四位。
義大利的汽車、化工、服裝、皮鞋業發達,出產的家用電器、大理石花崗岩、精密儀器、各類機械設備廣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