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布法羅是哪裡

義大利布法羅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2-09-03 11:06:11

1. 義大利醫院設置擁抱屋,讓兒童與家人團聚,你有多久沒和家人團聚了

2. 美國牛頭城在哪裡

水牛城,也就是布法羅,美國紐約州西部伊利湖東岸的港口城市,紐約州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紐約市)。布法羅位於尼亞加拉河南口,西與加拿大伊利堡隔尼亞加拉河相望。
水牛城布法羅紐約州第二大城和湖港。原為湖端一小河沿岸的印第安人村莊,因發現野牛遺骸而命名(「布法羅」意為「野牛」)。曾長期為法、荷佔有。

3. 美國哪個城市有義大利大使館嗎

各個國家的大使館都在駐扎國的首都 領事館可以派駐其他城市 義大利駐美國大使館應該在美國首都華盛頓 但領事館可以派駐其他的城市 紐約 洛杉磯 芝加哥休斯頓 舊金山 波士頓等都有義大利駐美國領事館

4. NBA各個隊是哪裡的

NBA總共有30支球隊,分成東西部,每個部又分成三個區,每個區五支球隊。

西部聯盟:
1、菲尼克斯太陽(Phoenix Suns):球隊建於1968年,菲尼克斯是亞利桑那州的首府,位於美國西海岸的沙漠中,年降水量稀少,陽光充足,以「太陽」為隊名最有代表意義。Sonic Underwater Navigation System 聲納水下導航系統

2、聖安東尼奧馬刺(San Antonio Spurs):NBA的創始球隊之一,最早時球隊大本營在達拉斯,隊名為「達拉斯橡木隊」,1970年更名為「得克?瓜鵡徑印保?973年移師聖安東尼奧後改名為「馬刺隊」。「馬刺」是騎馬者釘在鞋後跟上的一種鐵制的刺馬針,以此為隊名,可以反映出美國西部大開發的時代特徵。Space Power Unit Reactor宇宙飛行電源裝置用的反應堆

3、俄克拉荷馬城雷霆隊:俄克拉荷馬城雷霆隊的前身則是西雅圖超音速隊,球隊於2008年9月3日宣布新隊名:雷霆 ,球隊也隨之遷至俄克拉荷馬城。2011-12賽季,雷霆憑借凱文·杜蘭特、詹姆斯·哈登、拉塞爾·威斯布魯克三少等人的出色發揮,成為西部冠軍,不過總決賽被邁阿密熱火隊4-1擊敗。2013年4月16日,雷霆擊敗國王隊,鎖定2012-13賽季美職籃常規賽西部第一

4、達拉斯小牛(Dallas Mavericks):1980年3月,球隊老闆在徵集來的大約四千六百個名稱中,選中「小牛」為球隊的隊名。

5、薩克拉門托國王(Sacramento Kings):該隊更名之多是NBA其他球隊望塵莫及的,剛成立時叫「羅切斯特皇家隊」,1957年更名為「辛辛那提皇家隊」,1972年改稱「堪薩斯城—奧哈馬國王隊」,直到1985年才定居薩克拉門托,更名為「薩克拉門托國王隊」。

6、休斯敦火箭(Houston Rockets):球隊最早是在盛行軍需產業的聖地亞哥,1961年遷美國國家航空天局(NASA)所在地休斯頓後,「火箭」這個名字更加名副其實了。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

7、孟菲斯灰熊(Memphis Grizzlies):灰熊隊於1995年誕生,當時作為NBA海外擴張計劃的一部分,主場設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市,並以加拿大西部非常有代表性的動物「大灰熊」給球隊命名,象徵著籃球的力量。2001年,灰熊隊遷回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更名為孟菲斯灰熊隊。

8、洛杉磯湖人(L.A. Lakers):1948年加盟NBA時,湖人隊還在明尼蘇達阿波利斯,但是一次飛機失事,使湖人老闆痛下決心,於1960年搬遷到了洛杉磯。隊名也是徵集來的名字,大意是在美國東北部五大湖工作或者居住的人。

9、明尼蘇達森林狼(Minnesota Timberwolves):1989年加盟NBA,以明尼蘇達地區數量一種兇猛的野生動物「森林狼」命名。

10、丹佛掘金(Denver Nuggets):原名「丹佛火箭隊」,是ABA創始球隊之一。1974年加入NBA後改名為「金塊隊」,因為19世紀美國家對西部進行大開發時,曾在丹佛發現了金礦。

11、洛杉磯快船(L.A. Clippers):1970年成立於布法羅(buffalo水牛城),隊名為「布法羅勇敢者隊」。1978年遷到聖地亞哥後,更名為「聖地亞哥快艇隊」,1980年又遷到至洛杉磯。

12、波特蘭開拓者(Portland Trail Blazers):成立於1970年,當時波特蘭正好是西部大開發的中心地,因此用「開拓者」給球隊命名也能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特徵。

13、猶他爵士(Utah Jazz):創建於1974年,當時主場在新奧爾良,隊名為「新奧爾良爵士隊」。1980年移師猶他州的鹽湖城後,依然沿用「爵士隊」這個名字。

14、金州勇士(Golden State Warriors):1946年誕生與於費城,隊名為「費城武士隊」,是為表達對美國獨立戰爭中犧牲的勇士的一種敬意。1962年移師舊金山後改為「金州勇士隊」。

15、新奧爾良鵜鶘(New Orleans Hornets):鵜鶘隊原為新奧爾良黃蜂隊。2002-03賽季,夏洛特黃蜂隊搬到新奧爾良,開啟球隊在新奧爾良的歷史。自克里斯·保羅(2005年第一輪第四順位選中)、大衛·韋斯特等球員的成長,球隊成為西部聯盟一支勁旅,但在季後賽中始終沒有突破,隨著其他球隊補強、崛起,也逐漸落於下風。 2013年1月,新奧爾良黃蜂隊正式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球隊改名為鵜鶘隊。2014-15賽季,球隊以西部聯盟第八再度殺進季後賽

東部聯盟:
1、邁阿密熱火(Miami Heat):1988年組建,球隊位於四季溫暖宜人的佛羅里達的邁阿密,所以在眾多隊名後選名單中選中了「熱」,既現示出了邁阿密的氣候條件,又希望球隊能有個紅紅火火、蒸蒸日上的未來。

2、底特律活塞(Detroit Pistons):1948年加入NBA時大本營在福特懷恩,老闆是從事活塞製造業的,「活塞」就成了球隊的隊名。1957年,球隊遷到汽車城底特律後仍然沿用這個名字。

3、波士頓凱爾特人(Boston Celtics):1946年,11個冰球大老闆商量成立新的籃球聯盟,於是BAA應運生,凱爾特人隊是最初的11支球隊之一。由於波士頓有許多愛爾蘭移民,其中有不少移民是凱爾特人,所以球隊初建時隊名就叫「原始凱爾特人隊」,後簡化成「凱爾特人隊」。

4、克里夫蘭騎士(Cleveland Cavaliers):1970年入盟,克里夫蘭在給新成立的職業籃球隊起隊名時,在當地投票表決,結果6000張選票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票數都選了「騎士」。

5、華盛頓奇才(Washington Wizards):1961年加入NBA,球隊大本營還在巴爾的摩時隊名為「子彈隊」,因為巴爾的摩的軍需產業非常發達。球隊遷往華盛頓後繼續用「子彈隊」這個名字,因為叫「子彈」有暴力傾向,直到1997-1998賽季才改為「奇才隊」,也有人稱之為「巫師隊」。

6、奧蘭多魔術(Orlando Magic):魔術隊是NBA的新軍之一,1989年才加入NBA。因為迪斯尼世界樂園是奧蘭多的一大休閑娛樂場所而「 Come to the magic」(來玩魔術)又是奧蘭多人最愛說的一句話,魔術隊也因此而得名。

7、芝加哥公牛(Chicago Bulls):1966年加盟NBA,因為飛人邁克爾—喬丹的原故,芝加哥公牛隊絕對是在全球擁有最高知名度的NBA球隊。芝加哥畜牧業非常發達,該城的職業橄欖球隊和職業棒球隊各有一支以動物名稱命名的球隊,所以「公牛」便成了芝加哥職業籃球隊的隊名。

8、費城76人(Philadelphia 76ers):作為NBA中的一支老牌球隊,在建隊之初,當時的費城76人隊既沒有把主場設在費城,也沒有取名為76人隊,而是起了個非常富有愛國主義意味的名字——錫拉丘茲民族隊(Syracuse Nations)。1937年組建的錫拉丘茲民族隊隨著NBL(國家籃球聯盟)與ABB(美洲籃球協會)的合並,於1949年加入NBA,1963年遷到費城後改成「76人隊」因為費城是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的地方。

9、印第安納步行者(Indiana Pacers):也有叫印第安納溜馬隊。1976年加入NBA,步行者英文名字是「Pacers」,發音和「Pace car」非常相似,而「Pace car」是在「印第安納500」(和F1齊名的世界著名賽車盛事之一)比賽中在前方開道的先導車,其風頭不讓名賽車。球隊以「Pacers」命名,自然也是想借「印第安納500」的人氣一舉成名。

10、新澤西網(New Jersey Nets):網隊於1976年加入NBA ,「網」指的就是「籃網」,是籃球運動中不可缺的要素之一。網隊之所以起這個名字,一方面是為了和籃球攀上點關系,另一方面是因為早在新澤西網球隊成立之前,紐約已有棒球隊METS和橄欖球隊JETS,當時這兩支球隊都已羽翼豐滿,網隊起了這兩個隊的諧音NETS,其實也想沾一下它的光。

11、密爾沃基雄鹿(Milwaukee Bucks):1968年加入NBA,和許多不知用什麼動物名稱給球隊命名的球隊一樣,密爾沃基在給自己的球隊命名時也曾舉棋不定,最後在包括「臭鼬(Skunk)」、「海狸(Beaver)」等一大堆動物名稱中,選擇了彈跳力好、而且是密爾沃基一帶野生的「雄鹿」為球隊的隊名。

12、紐約尼克斯(New York Knicks):加入NBA時間1946年,正確的說法是「燈籠褲隊」,因為紐約有大量荷蘭移民,荷蘭人最喜歡穿寬松肥大的燈籠褲,而「尼克斯」只是「燈籠褲」一詞的譯音。

13、多倫多猛龍(Toronto Raptors):猛龍隊於1995年誕生,當時作為NBA海外擴張計劃的一部分,主場設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市,隊名也是徵集而來的,最後選中了兇猛、速度快、彈跳高的「龍」。

14、夏洛特黃蜂隊: 原名夏洛特山貓隊,所屬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是NBA聯盟最年輕的球隊,他們在2004年加入東部聯盟,成為NBA第30支球隊,著名球星邁克爾·喬丹是球隊的老闆。球隊在經歷了五個賽季的磨練後,2009-10賽季在球隊領袖傑拉德·華萊士和史蒂芬·傑克遜的率領下,山貓隊以44勝38負東部第七名的成績在其短短的歷史上首次殺入季後賽。北京時間2014年5月21日,山貓官方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球隊更名為夏洛特黃蜂隊,山貓這個隊名從此成為歷史。

15、亞特蘭大老鷹(Atlanta Hawks):最初命名為「三市黑鷹隊」,是借用了酋長「黑鷹」的名字。1951年遷至密爾沃基後易名為「鷹隊」。1955年遷至聖路易斯,1968年遷到亞特蘭大至今仍一直使用「鷹隊」這個名字。加入NBA時間1949年

5. 目前世界上共有國際貿易港口多少個

香港 hongkong 中國 china
基隆 keelung 中國 china
高雄 kaohsiung 中國 china
台中 taichung 中國 china
清津 chongjin 朝鮮 korea
仁川 inchon 韓國 south korea
馬山 masan 韓國 south korea
浦項 pohang 韓國 south korea
釜山 pusan/busan 韓國 south korea
光陽 kwangyang 韓國 south korea
平澤 pyongtaek 韓國 south korea
蔚山 ulsan 韓國 south korea
海防 haiphong 越南 viet nam
峴港 danang 越南 viet nam
胡志明 hochiminh 越南 viet nam
西哈努克 sihanoukville 柬埔寨 cambodia
秋田 akita 日本 japan
尼崎 amagasaki 日本 japan
千葉 chiba 日本 japan
福岡 fukuoka 日本 japan
福山 fukuyama 日本 japan
八戶 hachinohe 日本 japan
博多 hakata 日本 japan
函館 hakodate 日本 japan
廣島 hiroshima 日本 japan
日立 hitachi 日本 japan
石卷 ishinomaki 日本 japan
伊予三島 iyomishima 日本 japan
鹿兒島 kagoshima 日本 japan
鹿島 kashima 日本 japan
川崎 kawasaki 日本 japan
北九州 kitakyushu 日本 japan
神戶 kobe 日本 japan
告知 kochi 日本 japan
小倉 kokura 日本 japan
小松島 komatsushima 日本 japan
舞鶴 maizuru 日本 japan
門司 moji 日本 japan
室蘭 muroran 日本 japan
長崎 nagasaki 日本 japan
名古屋 nagoya 日本 japan
那壩 naba 日本 japan
直江津 naoetsu 日本 japan
新瀉 niigata 日本 japan
大分 oita 日本 japan
小名濱 onahama 日本 japan
大阪 osaka 日本 japan
小樽 otaru 日本 japan
境港 sakaiminato 日本 japan
酒田 sakata 日本 japan
札幌 sapporo 日本 japan
清水 shimizu 日本 japan
下關 shimonoseki 日本 japan
東京 tokyo 日本 japan
佔小牧 tomakomai 日本 japan
富山 toyama 日本 japan
豐橋 toyohashi 日本 japan
敦鶴 tsuruga 日本 japan
宇部 ube 日本 japan
和歌山 wakayama 日本 japan
八代 yatsushiro 日本 japan
八幡 yawata 日本 japan
四日市 yokkaichi 日本 japan
橫濱 yokohama 日本 japan
橫須賀 yokosuka 日本 japan
宿務 cebu 菲律賓 philippines
達沃 davao 菲律賓 philippines
馬尼拉 manila 菲律賓 philippines
民都魯 bintulu 馬來西亞 malaysia
巴特沃思 butterworth 馬來西亞 malaysia
古晉 kuching 馬來西亞 malaysia
哥打基納巴盧 kota kinabalu 馬來西亞 malaysia
帕西古當 pasir gudang 馬來西亞 malaysia
八生 port kelang 馬來西亞 malaysia
山打根 sandakan 馬來西亞 malaysia
詩巫 sibu 馬來西亞 malaysia
斗湖 tawau 馬來西亞 malaysia
新加坡 singapore 新加坡 singapore
曼谷 bangkok 泰國 thailand
林查班 laem chabang 泰國 thailand
宋卡 songkhla 泰國 thailand
仰光 yangoon 緬甸 myanmar
馬累 male 馬爾地夫 maldives
科倫坡 colombo 斯里蘭卡 srilanka
勿拉灣 belawan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雅加達 jakarta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雅加達 jakapta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巨港 palembang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潘姜 pandjang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三寶壟 semarang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泗水 surabaya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卡拉奇 karachi 巴基斯坦 pakistan
吉大 chittagong 孟加拉 banglandesh
達卡 dhaka 孟加拉 banglandesh
詩里亞 saria 汶萊 brunei
斯里巴加灣 bandar seri bega wan 汶萊 brunei
孟買 bombay 印度 india
孟買新港 nhava sheva 印度 india
加爾各答 calcutta 印度 india
柯欽 cochin 印度 india
馬德拉斯 madras 印度 india
納加帕蒂南 nagapattinam 印度 india
土蒂克林 tuticorin 印度 india
維沙卡帕特南 visakhapatnam 印度 india
阿巴斯 bandar abbas 伊朗 iran
霍拉姆沙赫爾 khorramshahr 伊朗 iran
烏姆卡斯爾 umm qasr 伊拉克 iraq
達曼 damman 沙烏地阿拉伯 saudi arabia
傑達 jeddah 沙烏地阿拉伯 saudi arabia
利雅得 riyad 沙烏地阿拉伯 saudi arabia
科威特 kuwait 科威特 kuwait
巴林 bahrain 巴林 bahrain
多哈 doha 卡達 qatar
馬斯卡特 muscat 阿曼 oman
荷台達 hodeidah 葉門 yemen
亞丁 aden 葉門 yemen
穆卡拉 mukalla 葉門 yemen
迪拜 阿聯酋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布扎比 abu dhabi 阿聯酋 united arab emirates
傑貝阿里 jebel ali 阿聯酋 united arab emirates
沙迦 sharja 阿聯酋 united arab emirates
郝爾費坎 kuorfakhan 阿聯酋 united arab emirates
拉士德 port rushid 阿聯酋 united arab emirates
亞喀巴 aqaba 約旦 jordan
亞歷山大 alexandria 埃及 egypt
阿達比亞 adabiyah 埃及 egypt
杜姆亞特 damietta 埃及 egypt
塞德 port said 埃及 egypt
蘇伊士 suez 埃及 egypt
蘇丹 port sudan 蘇丹 sudan
馬薩瓦 massawa 衣索比亞 ethiopia
吉布地 djibouti 吉布地 djibouti
摩加迪沙 mogadiscio 索馬里 somalia
班加西 benghazi 利比亞 libya
突尼西亞 tunis 突尼西亞 tunis
斯法克斯 sfax 突尼西亞 tunis
蘇塞 sousse 突尼西亞 tunis
阿爾及爾 algiers 阿爾及利亞 algeria
奧蘭 oran 阿爾及利亞 algeria
斯基克達 skikda 阿爾及利亞 algeria
阿加迪爾 agadir 摩洛哥 morocco
卡薩布蘭卡 casablanca 摩洛哥 morocco
丹吉爾 tangier 摩洛哥 morocco
努瓦克肖特 nouakehott 茅利塔尼亞 mauritania
達喀爾 dakar 塞內加爾 senegal
班珠爾 banjul 甘比亞 ganbia
比紹 bissau 幾內亞比索 guinea bissau
科納克里 conakry 幾內亞比索 guinea
弗里敦 freetown 獅子山 sierra leone
帕爾馬斯角 cape palmas 賴比瑞亞 liberia
蒙羅維亞 monrovia 賴比瑞亞 liberia
阿比讓 abidjan 象牙海岸 cote divoire
特馬 tema 迦納 ghana
塔克拉迪 takoradi 迦納 ghana
洛美 lome 多哥 togo
科托努 cotonou 貝南 benin
拉各斯 logos 奈及利亞 nigeria
阿帕帕 apapa 奈及利亞 nigeria
哈科特 port harcourt 奈及利亞 nigeria
奧尼 oron 奈及利亞 nigeria
杜阿拉 douala 喀麥隆 cameroon
提科 tiko 喀麥隆 cameroon
巴塔 bata 赤道幾內亞 equatorial guinea
馬拉博 malabo 赤道幾內亞 equatorial guinea
黑角 pointe noire 剛果 congo
馬塔迪 matadi 剛果民主共和國 of congo
洛佩斯角 cape lopez 加彭 gabon
利伯維爾 libreville 加彭 gabon
羅安達 luanda 安哥拉 amgp;a
鯨灣港 walvis bay 納米比亞 namibia
拉斯帕爾馬斯 las palmas 加那裡群島 canary island
聖克魯斯 santa cruz 加那裡群島 canary island
休達 ceuta 西班牙屬 spain
梅利利亞 melilla 西班牙屬 spain
開普敦 cape town 南非 south africa
德班 rban 南非 south africa
東倫敦 east london 南非 south africa
伊麗莎白港 port elizabeth 南非 south africa
約翰內斯堡 johannesburg 南非 south africa
蒙巴薩 mombasa 肯亞 kenya
達累斯薩拉姆 dar es salaam 坦尚尼亞 tanzania
馬普托 maputo 莫三比克 mozambique
貝拉 beira 莫三比克 mozambique
納卡拉 nacala 莫三比克 mozambique
莫羅尼 moroni 科莫羅群島 comoros
塔馬塔夫 tamatave 馬達加斯加 madagascar
馬任加 majunga 馬達加斯加 madagascar
路易港 port louis 模里西斯 mauritius
加萊角 pointe des galets 留尼望島法屬 reunion
聖旦尼 st.denis 留尼望島法屬 reunion
阿爾黑希臘斯 algeciras 西班牙 spain
阿爾梅利亞 almeria 西班牙 spain
巴塞羅那 barcelona 西班牙 spain
比爾巴鄂 bilbao 西班牙 spain
卡迪斯 cadiz 西班牙 spain
卡塔赫納 cartagena 西班牙 spain
馬拉加 malaga 西班牙 spain
帕爾馬斯角 palma 西班牙 spain
瓦倫西亞 valencia 西班牙 spain
維哥 vigo 西班牙 spain
里斯本 lisbon 葡萄牙 portugal
波爾圖 oporto 葡萄牙 portugal
雷克索斯 leixoes 葡萄牙 portugal
安科納 ancona 義大利 italy
奧古斯塔 augusta 義大利 italy
巴里 bari 義大利 italy
巴列塔 barletta 義大利 italy
卡塔尼亞 catania 義大利 italy
熱那亞 genoa 義大利 italy
拉斯佩基亞 la spezia 義大利 italy
焦耳陶羅 gioia tauro 義大利 italy
利窩納 livorno 義大利 italy
那不勒斯 naples 義大利 italy
巴勒莫 palermo 義大利 italy
拉維納 ravenna 義大利 italy
薩沃納 savona 義大利 italy
塔蘭托 taranto 義大利 italy
的里亞斯特 trieste 義大利 italy
威尼斯 venice 義大利 italy
米蘭 milano 義大利 italy
科佩爾 koper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斯普利特 split 克羅埃西亞 croatia
里耶卡 rijeka 克羅埃西亞 croatia
馬爾他 malta 馬爾他 malta
瓦萊塔 valletta 馬爾他 malta
巴爾 bar 南斯拉夫 yugoslavia
都拉斯 rres 阿爾巴尼亞 albania
雅典 athens 希臘 greece
比雷埃夫斯 piraeus 希臘 greece
塞薩洛尼基 salonica 希臘 greece
伏羅斯 volos 希臘 greece
安塔利亞 antalya 土耳其 turke
蓋姆利克 gemlik 土耳其 turke
斯肯德倫 iskenderun 土耳其 turke
伊斯坦布爾 istanbul 土耳其 turke
伊茲密爾 izmir 土耳其 turke
梅爾辛 mersin 土耳其 turke
拉塔基亞 latakia 敘利亞 syria
他圖斯 tartous 敘利亞 syria
貝魯特 beirut 黎巴嫩 lebanon
的利波里 tripoli 黎巴嫩 lebanon
阿什杜德 ashdod 以色列 israel
海法 haifa 以色列 israel
特拉維夫 tel aviv 以色列 israel
瓦爾納 varna 保加利亞 bulgaria
康斯坦薩 constantza 羅馬尼亞 romania
伊利切維斯克 ilyichevsk 烏克蘭 ukraine
敖德薩 odessa 烏克蘭 ukraine
郝爾松 kherson 烏克蘭 ukraine
波季 poti 喬治亞 georgia
莫斯 moss 挪威 norway
奧斯陸 oslo 挪威 norway
哥德堡 gothenburg 瑞典 sweden
赫爾辛堡 helsingbdrg 瑞典 sweden
馬爾默 malmo 瑞典 sweden
北雪平 norrkoping 瑞典 sweden
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瑞典 sweden
克里斯第安斯坦德 kristanstad 瑞典 sweden
哈米納 hamina 芬蘭 finland
赫爾辛基 helsinki 芬蘭 finland
科特卡 kotka 芬蘭 finland
勞馬 rauma 芬蘭 finland
聖彼德堡 sankt peterburg 俄羅斯 russia
符拉迪沃斯托克 vladivostok 俄羅斯 russia
塔林 tallinn 愛沙尼亞 estonia
里加 riga 拉托維亞 latvia
克萊佩達 klaipeda 立陶宛 lithuania
明斯克 minsk 白俄羅斯 belarus
格坦斯克 gdansk 波蘭 poland
格丁尼亞 gdynia 波蘭 poland
什切青 szczecin 波蘭 poland
布拉格 praha 捷克 czech rep.
布拉迪斯拉法 bratislava 斯洛伐克 slovakia
維也納 vienna 奧地利 austria
布達佩斯 budapest 匈牙利 hungary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丹麥 denmark
奧爾湖斯 aarhus 丹麥 denmark
克里斯第安 kristiansands 挪威 norway
不來梅 bremen 德國 germany
不來梅哈芬 bremerhaven 德國 germany
杜伊斯堡 isburg 德國 germany
法蘭克福 frankfurt 德國 germany
漢堡 hamburg 德國 germany
克隆 coln 德國 germany
洛斯托克 rostock 德國 germany
斯圖加特 stuttgart 德國 germany
慕尼黑 munchem 德國 germany
紐倫堡 nurnberg 德國 germany
多特蒙德 dortmund 德國 germany
貝爾法斯特 belfast 英國 united kingdom
比德福德 bideford 英國 united kingdom
多佛爾 dover 英國 united kingdom
費里克斯托 felixstowe 英國 united kingdom
格拉斯哥 glasgow 英國 united kingdom
利物浦 liverpool 英國 united kingdom
倫敦 london 英國 united kingdom
曼徹斯特 manchester 英國 united kingdom
紐卡斯爾 newcastle 英國 united kingdom
紐卡斯爾/北愛爾蘭 newcastle 英國 united kingdom
南安普敦 southampton 英國 united kingdom
科克 cork 愛爾蘭 ireland
都柏林 blin 愛爾蘭 ireland
敦刻爾克 nkirk 法國 france
福斯 fos 法國 france
利哈佛 le havre 法國 france
馬賽 marseilles 法國 france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荷蘭 netherlands
鹿特丹 rotterdam 荷蘭 netherlands
安特衛普 antwerp 比利時 belgium
阿德萊德 adelaide 澳大利亞 australia
布里斯班 brisbane 澳大利亞 australia
達爾文 darwin 澳大利亞 australia
弗里曼特爾 fremantle 澳大利亞 australia
墨爾本 melbourne 澳大利亞 australia
紐卡斯爾 newcastle 澳大利亞 australia
佩斯 perth 澳大利亞 australia
悉尼 sydney 澳大利亞 australia
奧克蘭 auckland 紐西蘭 new zealand
布拉夫 bluff 紐西蘭 new zealand
克萊斯特徹奇 christchurch 紐西蘭 new zealand
利特爾頓 lyttelton 紐西蘭 new zealand
內皮爾 napier 紐西蘭 new zealand
內爾遜 nelson 紐西蘭 new zealand
惠靈頓 wellington 紐西蘭 new zealand
達尼丁 nedin 紐西蘭 new zealand
萊城 lae 巴布亞紐幾內亞 papua new guinea
莫爾茲比港 moresby 巴布亞紐幾內亞 papua new guinea
維拉港 port vila 萬那杜 vanuatu
蘇瓦 suva 斐濟群島 fijiis
勞托卡 lautoka 斐濟群島 fijiis
塔拉瓦 tarawa 吉里巴斯 kiribati
諾魯 nauru 諾魯 nauru
富納富提 funafuti 吐瓦魯 tuvalu
阿皮亞 apia 薩摩亞 samoa
內亞富 neiafu 湯加 tongatapu
努庫阿洛法 nukualofa 湯加 tongatapu
努美啊 noumea 新喀里多尼亞 new caledonia
阿加尼亞 agana 關島/美屬 guam
帕果帕果 pago-pago 美屬薩摩亞 american samoa
帕皮提 papeete 塔希提島 tahiti
哈利法克斯 halifax 加拿大 canada
蒙特利爾 montreal 加拿大 canada
魁北克 quebec 加拿大 canada
多倫多 toronto 加拿大 canada
溫哥華 vancouver 加拿大 canada
卡爾加里 calgary 加拿大 canada
埃德蒙頓 edmonton 加拿大 canada
里賈納 regina 加拿大 canada
薩斯卡通 sakatoon 加拿大 canada
溫尼伯 winnipeg 加拿大 canada
托萊多 toledo 美國 american
西雅圖 seattle 美國 american
奧克蘭 oakland 美國 american
巴爾地摩 baltimore 美國 american
波士頓 boston 美國 american
查爾斯頓 charleston 美國 american
芝加哥 chicago 美國 american
克里夫蘭 cleveland 美國 american
底特律 detroit 美國 american
火奴魯魯 honolulu 美國 american
休斯敦 houston 美國 american
傑克林維爾 jacksonville 美國 american
長灘 long beach 美國 american
洛杉磯 los angeles 美國 american
邁阿密 miami 美國 american
莫比爾 mobile 美國 american
紐卡斯爾 newcastle 美國 american
新奧爾良 new orleans 美國 american
紐波特 newport 美國 american
紐約 new york 美國 american
諾夫克 norfolk 美國 american
費城 philadelphia 美國 american
普列茅斯 plymouth 美國 american
波特蘭/maine portland 美國 american
波特蘭/oregon portland 美國 american
聖迭戈 san diego 美國 american
舊金山 san francisco 美國 american
薩凡納 savannah 美國 american
塔科馬 tacoma 美國 american
坦帕 tampa 美國 american
德克薩斯城 texas city 美國 american
威爾明頓/特拉華洲 welmington 美國 american
威爾明頓/北卡洛洲 welmington 美國 american
達拉斯 dallas 美國 american
亞特蘭大 atlanta 美國 american
夏洛特 charlotte 美國 american
辛辛那提 cincinnati 美國 american
哥倫布 columbus 美國 american
丹佛 denver 美國 american
鹽湖城 salt lake city 美國 american
堪薩斯城 kansas city 美國 american
俄克拉何馬城 oklahema city 美國 american
菲尼克斯 phoenix 美國 american
阿爾波克基 albuquerque 美國 american
沃斯堡 fort worth 美國 american
聖安東尼奧 san antonio 美國 american
納什維爾 nashville 美國 american
小石城 little rock 美國 american
聖路易斯 st. louis 美國 american
印第安納波利斯 indianapolis 美國 american
奧馬哈 omaha 美國 american
布法羅 buffalo 美國 american
孟菲斯 memphis 美國 american
塔爾薩 tulsa 美國 american
奧斯丁 austin 美國 american
埃爾帕索 el paso 美國 american
聖保羅 st. paul 美國 american
圖森 tucson 美國 american
波明瀚 birmingham 美國 american
曼薩尼約 manzanillo 墨西哥 mexico
墨西哥城 mexico city 墨西哥 mexico
瓜達拉哈拉 guadalajara 墨西哥 mexico
聖何塞 puerto Quetzal 瓜地馬拉 guatemala
阿卡胡特拉 acajutla 薩爾瓦多 el salvador
薩爾瓦多 el salvador 聖薩爾瓦多 san salvador
科特斯港 puerto cortes 宏都拉斯 honras
科林托 corinto 尼加拉瓜 nicaragua
馬那瓜 managua 尼加拉瓜 nicaragua
利蒙 port limon 哥斯大黎加 consta rica
聖何塞 san jose 哥斯大黎加 consta rica
巴拿馬城 panama city 巴拿馬 panama
巴爾博亞 balboa 巴拿馬 panama
曼薩尼約 manzanillo 巴拿馬 panama
科隆 colon free zone 巴拿馬 panama
弗里波特 freeport 巴哈馬 bahamas
拿騷 nassau 巴哈馬 bahamas
哈瓦那 havana 古巴 cuba
聖地亞哥 santiago 古巴 cuba
金斯頓 kingston 牙買加 jamaica
太子港 port au prince 海地 haiti
海納 haina 多明尼加 dominican rep
聖多明各 santo domingo 多明尼加 dominican rep
羅索 roseau 多米尼克 dominica
卡斯特里港 port castries 聖露西亞 st.lucia
喬治敦 georgetown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st. vincent and grenadin
金斯頓 kingstown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st. vincent and grenadin
布里奇頓 bridgetown 巴貝多 barbados
西班牙港 port of spain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trinidad and tobago
貝里斯 belize 貝里斯 belize
聖胡安 san juan 波多黎各 puerto rico
威廉姆斯坦德 willemstad 荷屬安德列斯 netherlands antilles
奧臘涅斯塔德 oranjestad 荷屬安德列斯 netherlands antilles
阿魯巴 aruba 荷屬安德列斯 netherlands antilles
巴蘭基亞 barranquilla 哥倫比亞 colombia
布埃那文圖拉 buenaventura 哥倫比亞 colombia
卡塔赫納 cartagena 哥倫比亞 colombia
聖馬爾塔 santa marta 哥倫比亞 colombia
加拉加斯 caracas 委內瑞拉 venezuela
拉瓜伊拉 la guaira 委內瑞拉 venezuela
馬拉開波 maracaibo 委內瑞拉 venezuela
卡備略港 puerto cabello 委內瑞拉 venezuela
克魯斯 puerto la cruz 委內瑞拉 venezuela
喬治敦 georgetown 蓋亞那 guyana
帕拉馬里博 paramaribo 蘇利南 suriname
瓜亞基爾 guayaquil 厄瓜多 ecuador
曼塔 manta 厄瓜多 ecuador
卡亞俄 callao 秘魯 peru
貝倫 belem 巴西 brazil
伊塔基 itaqui 巴西 brazil
帕拉那瓜 paranagua 巴西 brazil
佩洛塔斯 pelotas 巴西 brazil
累西非 recife 巴西 brazil
里約熱內盧 rio de janeiro 巴西 brazil
里奧格蘭德 rio grande 巴西 brazil
薩爾瓦多 salvador 巴西 brazil
桑托斯 santos 巴西 brazil
南聖蘭西斯科 sao francisco do sul 巴西 brazil
聖路易斯 sao luiz de maranhao 巴西 brazil
聖多美 sao tome 巴西 brazil
維多利亞 vitoria 巴西 brazil
安托法加斯塔 antofagasta 智利 chile
阿里卡 arica 智利 chile
卡爾德拉 caldera 智利 chile
卡斯特羅 castro 智利 chile
伊基克 iquique 智利 chile
利爾昆 lirquen 智利 chile
聖安東尼奧 san antonio 智利 chile
瓦爾帕萊索 valparaiso 智利 chile
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阿根廷 argentina
蒙得維的亞 montevideo 烏拉圭 uruguay
卡宴 cayenne 法屬蓋亞那 french guiana

6. 請問紐約至布法羅多少公里

從布法羅到紐約640公里,乘汽車前往,將要開一整天。
國家 美國Niagara 瀑布
州 紐約州
縣 伊利縣
市長 Byron Brown
面積
總面積 136.0 km²
陸地面積 105.2 km² (40.6 mi²)
水域面積 30.8 km² (11.9 mi²)
市區 136 km² (52.5 mi²)
人口(2005)
總人口 279,745 人口密度 2,782.4/km² (7,206.4/mi²)
都會區 1,254,066
海拔 183 m (600 ft) 時區 東部標准時間(UTC-5)
夏令時間 東部夏令時間(UTC-4)
貿易發展折疊
1758年法國皮貨商在此建立皮毛貿易站,白人開始在此定居。1790年荷蘭人在此地建立了城市,1803年正式設市。1825年伊利運河開通,成為湖區和伊利運河水道的交接點,布法羅逐漸繁榮起來。1959年聖勞倫斯航道通航後,進一步發展成世界性港口(也是陸、空交通運輸樞紐)。濱水區長達37英里,沿岸巨型倉庫林立,為美國和加拿大小麥的主要轉運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麵粉工業中心,而且一向是梅薩比鐵礦石出口地,鋼鐵、冶煉、汽車、機器等重工業十分發達。工業區主要在尼亞加拉河東岸和市南伊利湖沿岸。布法羅是從大西洋沿岸到西部內陸的門戶。有6條鐵路干線匯集,為美國和加拿大兩國間的鐵路貨運中心。公路網稠密,有紐約州高速公路和肯辛頓高速公路。市東有現代化國際機場。
總統故鄉折疊
布法羅在美國史上小有名氣,這里是兩位總統(米勒德·菲爾曼爾和格羅弗·克利夫蘭)的故鄉。1901年,麥金利總統來布法羅參觀泛美世界博覽會,講演時,一名刺客向他開槍,幾天後因傷重去世。如今市中心的尼亞加拉廣場上立有這位總統的紀念碑。麥金利死後,匆匆趕來的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就在此地的威爾科克斯宅第宣誓就任總統。這座宅第已作為國家古跡保護起來,並對遊客開放。
布法羅是近代興起的大城市,城區按首都華盛頓的規劃設計,有9條主要街道作輪輻狀自中心鬧市區向外射出,城市依河、湖之利發展而成。湖濱矗立著高達40層的瑪麗娜·米德蘭中心大廈,為全市最高的建築。跨於尼亞加拉河上的和平橋,造型優美,與加拿大的伊利堡相通。市內名所首推奧爾布賴特-諾克斯藝術陳列館,它是一座氣勢宏偉的新古典式建築,收藏有大量雕刻與當代油畫作品,包括畢加索和羅丹這些世界級大師的作品。市內公園遍布,最大的特拉華公園佔地365英畝。布法羅動物園也享有盛名。城區遍植樹木,環境清幽宜人,從飛機上俯瞰,布法羅儼若一座森林城。市內博物館和座落在休姆博爾特公園的布法羅科學博物館主要展出當地地質、動植物和有關文物。不過,遊人來到布法羅,最渴望的不是在市內游覽,而是到市西北30公里的尼亞加拉瀑布觀看天然奇景。羅伯特·摩西和亞當·貝克水電站、聖勞倫斯航道、韋蘭運河水閘、水族館和古尼亞加拉堡等地也是遊人不願錯過的地方。伊利湖和尼亞加拉河及其附近水域,盛產鱸魚、鱘魚、梭子魚,是垂釣的好去處。總之,旅遊業和瀑布提供的巨大能源有力地促進了布法羅一帶廣大地區的繁榮與發展。
歷史折疊
開埠於1801年,原名伊利湖,後改為水牛溪(Buffalo Creek),最後布法羅臨湖的海軍公園-軍艦縮寫成Buffalo。最初這個詞是法語裡面美麗河流,後來依聲音定名Buffalo(水牛),buffalo原意是亞洲水牛或者非洲水牛,但這里是指美洲牛(American bison)。曾經是"地下鐵路"的終站之一。1851年建市。在19世紀曾經與美國幾位總統結下緣份:米勒德·菲爾莫爾當選前是當地永久居民,並且是布法羅大學(即今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首任校長。格羅弗·克利夫蘭在1854至1882年間在當地居住,並在1882至1883年任市長。威廉·麥金萊在1901年9月6日在泛美博覽會上遇刺,八日後去世。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當日在Wilcox Mansion宣誓接任(現為老羅斯福就任國家史跡)。
得益於尼亞加拉瀑布的發電廠,成為北美洲第一個大規模供電的城市,故有"光城"的外號。在20世紀初期,由於地處五大湖區與伊利運河的交界,吸引了來自愛爾蘭、義大利、德國和波蘭在鋼鐵及麵粉業工作。由於人口遷移 (流出量是高峰期人口的50%,而且是少數人口100萬以上的都會區出現人口減少的現象)和聖勞倫斯水道的開通,城市在近半世紀走向衰落。在上世紀90年代當地美式足球隊布法羅比爾Buffalo Bills連續四年在超級杯比賽中落敗後,有報章歸咎於"麥金萊之詛咒",並以此解釋足球及冰球隊(Buffalo Sabres)從來無法贏得聯賽錦標。但這個神話並不能解釋世紀初的繁榮以及曾經發生過總統刺殺事件的華盛頓和達拉斯的優秀成績。今日布法羅正拋掉過去工業城市的形象,重新自我定位為文化、教育和醫療中心。2005年被《讀者文摘》選為美國最清潔城市第三位。2001年被《今日美國報》選為"美國最友善城市"。在1996年及2002年贏得全美城市獎。
布法羅有"全美規劃最好的城市"的美譽,它得益於多位世界著名建築師和規劃師的共同努力。設計中央公園的奧姆斯特傾心為布法羅打造了完善的公園系統,一直被保留至今。布法羅在1940s到1950s時期處於鼎盛階段,甚至當時紐約的許多建築也是模仿布法羅而建的。
2005年選出了當地第一位非裔美國人市長。
布法羅以嚴酷天氣見稱,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在東北部所有主要城布法羅冬季市中,布法羅是最乾燥和日照最豐富的,當然降雨仍然足以保持植物青綠繁茂,結果令夏末天氣頗為潮濕。而很多居民安裝空調並開挖游泳池,令滿以為那裡只有冰雪的旅客大吃一驚。當地冬天的確比較其他地區漫長,而在大湖效應的影響下,平均降雪比多數北方城市多,但中間也有不少和緩的日子。市南郊的滑雪場比降雪市區多一倍,使之成為東北部最佳冬季渡假勝地。
引起偶然暴雪的成因,是冷風吹向伊利湖溫暖的水面。形成的降雪帶不過是16-24公里闊。某處天朗氣清,而兩三公里外卻是飄揚著從湖上來的白雪。由於伊利湖水比其餘四個淺,冬天部份湖面會封凍,那時候雪就會停下來。歷史最有名的暴雪可能是1977年的那一次,還有2000年11月20日和2001年聖誕節前後。布法羅每年都與紐約上州其他大城市角逐"金雪球獎"(以該年冬季降雪量分勝負)。
有一個被傳媒忽略的事實是布法羅也受益於伊利湖的調節。清涼的西南風,舒緩最熱的日子,故夏天十分宜人。根據官方氣象記錄,全美國只有三個城市從未錄得華氏100度以上的氣溫,其中一個正是布法羅 (諷刺的是,另外兩個是邁阿密和檀香山)。當地亦是全美國人均私人游泳池最多的大城市。各種水上活動盛行,而釣魚的條件,更因住擁全美國最豐富的淡水魚資源而得天獨厚(在尼亞加拉河、伊利湖和各支流均可釣魚,包括玻璃梭鱸、黃鱸,大、小口鱸、鱒魚、北梭魚、北美狗魚和進口鮭魚)。
跟五大湖地區其他的老工業城市一樣,布法羅經歷了由於工廠倒閉帶來的長達半個世紀的人口衰減。城市人口在1950年的時候達到頂峰,而當時它是美國第十五大城市。從此之後,它的人口就開始下降,尤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該城5年之內流失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人口變化以及對於該地區工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像布法羅這樣因為運河而興起的城市,隨著五大湖航線的開通而日益衰落。根據美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布法羅的人口總量僅相當於1890年的水平,經歷了一場近120年的輪回。美加大橋根據2000年的人口統計,布法羅市中心僅有29萬多人、12萬戶、6萬7千多個家庭。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82人。其中白人佔54.43%,非洲裔37.23%,西班牙裔7.54%,亞裔1.4%,印第安族裔0.77%。人口最多的5大族群分別是德裔 (13.6%),愛爾蘭裔 (12.2%),義大利裔 (11.7%),波蘭裔 (11.7%),和英裔 (4.0%)。黑人比例相對很高。在這12萬多戶裡面,有28.6%的住戶有18歲以下未成年人,27.6%是結婚的夫妻,22.3%是單身女性,45.4%是無家庭獨身居住者。37.7%的住戶是同居在一起的個人,12.1%是65歲以上的空巢單身老人。平均住戶人口為2.29人每戶,平均家庭人口數為3.07人。
城市人口中有26.3%的18歲以下未成年人,11.3%介於18歲和24歲(青年),29.3%介於25歲和44歲(壯年),19.6%介於45歲和64歲(中年),以及13.4%的65歲以上老年人。中間年齡為34歲。每100個女性對應88.6個男性,而每100個成年女性對應83.5個成年男性。總體來講女多男少。
城市裡面每戶的年收入相對較低,僅有$24,536美元。而家庭中間收入則為$30,614美元。男性平均收入為$30,938美元,而女性則為$23,982美元。城市的人均收入僅有$14,991美元。有26.6%的人口和23%的家庭處於貧困線以下。總人口中38.4%為18歲以下未成年人,還有14%的65歲以上老年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在2006年,伊利縣和尼亞加拉縣合計共有人口月115萬多,其中白人佔82.2%,非洲裔13%,西班牙裔3.3%,亞裔1.32%,印第安族裔0.6%,其他族裔1.4%。在大都會區有近40%的人口在18歲以下或者64歲以上,中間年齡為38歲。總人口的82.88%擁有高中畢業文憑,其中23.2%擁有大學本科文憑。家庭年收入的中間數為48400美元,而人均年收入則只有39000美元。大約有8%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一下。
另外在尼亞加拉瀑布地區有較多印度人,他們多工作於當地大賭場。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印度留學生大約有一千多人,中國留學生約有一千人,韓國留學生大約五百多人,日本留學生大約有兩三百人。
工業背景折疊
布法羅及周邊地區曾經長期從事商業鐵路、鋼鐵工業、汽車製造、五大湖航運以及
威嚴的city hall
穀物儲藏,而這些產業如今大多都已銷聲匿跡了。主要的煉鋼業巨頭都已經不在這附近了,只有少數小鋼廠的管理部門得以保存,比如直布羅陀工業公司,它曾經是一個主要的建築、工業、車用鋼鐵的製造、加工、運輸企業,它的總部仍然在布法羅。布法羅工業產業鏈的土崩瓦解是美國五大湖老工業基地(俗稱"鐵銹帶")的衰落的一部分,其他情況類似的城市還有克利夫蘭、底特律、匹茲堡和揚斯敦,它們都必須做出調整使經濟狀況得到改善。與匹茲堡調整後得到的經濟狀況的好轉不同,布法羅基本上和克利夫蘭一樣從上個世紀中葉開始一蹶不振,直到現在仍然面對長期以來的經濟衰退問題和人口銳減問題。
另外,福特汽車公司至今仍然保留了它在布法羅南部的一個沖壓工廠。雪佛萊也有兩個工廠,一個製造工廠在布法羅北邊的塔納萬達市(Tonawanda)附近,另一個工具和鋼模廠在市中心。汽車使用的雨刷是在布法羅發明的,一個叫Trico的小公司仍然在當地生產。而曾經所有的這些工業都是布法羅興旺一時的基礎,
當時的布法羅也是僅次於芝加哥的美國第二大鐵路樞紐。

7. 水牛城離美國紐約皇後區多遠

二者直線距離大約有300多公里。
都在紐約州,水牛城又叫布法羅,在紐約州西北,臨伊利湖,而紐約在紐約州最南部,二者直線距離大約有300多公里。

布法羅(Buffalo),又稱水牛城,是美國紐約州西部伊利湖東岸的港口城市,紐約州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紐約市)。布法羅位於尼亞加拉河南口,西與加拿大伊利堡隔尼亞加拉河相望。旅美僑胞們常把這座城市叫做水牛城,因為布法羅本是水牛的意思。不過此地從未見過水牛,古時倒是有野牛出沒,也是印第安人狩獵的地方。北美野牛俗稱布法羅,這才是該市得名的由來。市區面積為136.0平方公里,人口32.8萬,其中黑人佔1/4以上。都市區包括8個縣,面積為4058.5平方公里。地處湖濱平原,平均海拔146米。冬季寒冷多雪,平均氣溫在0℃以下;夏季暖熱,平均氣溫超過20℃。年降水量約900毫米。

皇後區(Queens,又譯昆斯區)是美國紐約市的五個行政區之一,亦為紐約州的皇後郡(QueensCounty)。
皇後區是紐約市五個行政區當中面積最大的一區。現今的皇後區以人口多元著稱,除白人約佔半數以外,亞洲裔、拉丁美洲裔、非洲裔人口所佔比例,均高於全國平均值。亞裔人口當中,又以印度裔、華裔、韓裔三者為大宗。
紐約市的甘乃迪國際機場以及拉瓜地亞機場均位在此區。另外長島鐵路亦在牙買加設有鐵路總站。
皇後區算是紐約最美的地方。正如皇後一樣,高貴而漂亮。皇後區的郊區正是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令無數人嚮往!
皇後區的法拉盛是紐約最好,最像中國的唐人街。
西裝革履的男士和身穿時裝的女士,拿著公文包,進出高樓大廈,呈現出一幅高雅、時尚的美國現代生活圖景。它是「最高品質與品位」的代名詞,而它的尊崇與華貴源自19世紀初富有的紐約人將住宅選在了當時還只是一條鄉間小道的最南端,今天它已經是紐約的商業中心、居住中心、文化中心、購物中心和旅遊中心。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布法羅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原子彈用了多久成功 瀏覽:448
俄羅斯到越南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755
二戰日本佔地過的中國哪些地區 瀏覽:183
印度社會主義國家有多少人口 瀏覽:377
伊朗核問題和中國有什麼關系 瀏覽:685
越南遊哪些景點 瀏覽:803
印尼有什麼直播軟體 瀏覽:457
印尼沐浴露什麼牌子 瀏覽:821
印度為什麼撤僑 瀏覽:162
江津義大利留學怎麼選 瀏覽:11
從中國坐船去英國最快要多久 瀏覽:933
印尼軍導彈多少枚2019 瀏覽:836
安卓怎麼看越南抖音 瀏覽:85
琅勃拉邦在越南哪個省 瀏覽:667
越南10000元兌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582
印度的邊界有多少兵 瀏覽:702
印度洗衣液加工廠投資多少錢 瀏覽:576
udor義大利柱塞泵怎麼樣 瀏覽:546
越南人在中國的居留證可以簽多久 瀏覽:146
美國為什麼打伊朗將領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