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十大音樂偉人
權威評選世界十大音樂家 1、〔德國〕巴赫(1685-1750)■代表作:《勃蘭登堡協奏曲》 成就:「西方音樂之父」,巴羅克音樂的集大成者。 2、〔奧地利〕莫札特(1756-1791)■代表作:《費加羅的婚禮》 成就:全能的天才音樂家,德國歌劇藝術的不朽拓荒者。 3、〔德國〕貝多芬(1770-1827)■代表作:《合唱交響曲》 成就: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浪漫主義音樂的開創者,一代「樂聖。」 4、〔義大利〕威爾第(1813-1901)■代表作:《弄臣》 成就:西洋歌劇的首席代表,其作品占據了世界歌劇舞台的半壁江山。 5、〔奧地利〕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代表作:《藍色多瑙河》 成就:圓舞曲的代名詞,有「圓舞曲之王」的美譽。 6、〔俄國〕柴科夫斯基(1840-1893)■代表作:《悲愴交響曲》 成就: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 7、〔捷克〕德沃夏克(1841-1904)■代表作:《自新大陸交響曲》 成就:捷克民族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8、〔奧地利〕馬勒(1860-1911)■代表作:《大地之歌》 成就:將浪漫主義交響樂和交響清唱劇發展到新的高度,開創新紀元的人物。 9、〔法國〕德彪西(1862-1918)■代表作:《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成就:新的和聲學與印象派音樂結構的革新者,印象派大師。 10、〔俄國-美國〕施特拉文斯基(1882-1971)■代表作:《春之祭》
② 舉例寫出義大利著名的音樂家和作品
Giuseppe Verdi (1813-1901) 朱塞佩·威爾第
Aida (1871) 阿依達
Un ballo in maschera (1859) 化裝舞會
La forza del destino (1862) 命運之力
Otello (1887) 奧賽羅
Il trovatore (1853) 死仇(游唱詩人)
La traviata (1853) 茶花女
Rigoletto (1821) 弄臣(利果萊托)
Gioacchino Rossini (1792-1868) 喬亞基諾·羅西尼
Il barbere di Siviglia (1816) 西維利亞的理發師
Semiramide (1823) 賽米拉密德
Cenerentola (1817) 回姑娘
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賈科莫·普契尼
La Boheme (1896) 波希米亞人
Madama Butterfly (1904) 蝴蝶夫人
Tosca (1900) 托斯卡
Turandot (1926) 圖蘭朵
Pietro Mascagni(1863-1945) 彼得·馬士康尼
Cavalleria rusticana (1890) 鄉間騎士
Gaetano Donizetti(1747-1848) 家也塔塔·董尼才第
Don Pasquale (1843) 唐·巴斯瓜雷
Lucia di Lammermoor (1835) 拉默莫的魯琪亞
L'eliser d'amore (1832)愛情的靈葯
Vecinzo Bellini (1801-1835) 維切左·貝里尼
Norma (1831) 諾瑪
La sonnambula (1831) 夢游病人
Ruggero Leoncavallo (1858-1919) 魯傑羅·雷昂卡發洛
Pagliacci 巴里亞其(丑角)
③ 義大利著名音樂家有哪些
魯契亞諾·帕瓦羅蒂,
吉亞卡摩·普契尼
威爾第
亞歷山德羅·斯卡拉蒂
帕格尼尼
馬斯卡尼
維瓦爾第
④ 畫家音樂家名人故事:國外音樂家生平故事-羅西尼
畫家音樂家名人故事:國外音樂家生平故事-羅西尼
義大利是一個充滿了音樂的國度,在那裡,羅西尼的歌劇已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焦阿基諾·羅西尼於1792年2月29日生在義大利的佩薩羅。父親在家鄉的屠宰場當檢查員,會吹小號,母親很會唱歌。據說羅西尼出生時,母親十分痛苦,但當地負責接生的神職人員一位也沒到場。父親於情急之中氣得把家裡擺設的10座小神像挨個往碎里摔,等小羅西尼呱呱落地時,這些神像已經就剩最後一個了。父親性情沖動又嚮往共和,當然很容易惹來麻煩。小羅西尼4歲時,父親就被抓入監獄了。母親生計無著,只好參加鄉間的巡迴劇團演出,把小羅西尼寄養在姥姥家。
艱難的生活,剝奪了羅西尼在童年時代接受教育的權力,他不得不很早就自食其力,先是在一家肉店當學徒,後來改學鐵匠,從10歲起又開始靠演唱演奏掙錢貼補家用。1806年,在別人的資助下,他入學波洛尼亞音樂學院,終於開始了正規的音樂教育。
從困苦中走出來的羅西尼讀書十分用功。當時,借閱樂譜非常困難,為了仔細鑽研,他把海頓的清唱劇《創世紀》、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和《魔笛》全部手抄下來。他先抄出其中的人聲歌唱部分,自己憑著想像加上管弦樂伴奏,和原作對照一番,最後再把原作中的管弦樂伴奏部分抄錄下來仔細研究。
羅西尼求學時,就已完成了第一部歌劇《德梅特里奧和波利比奧》。畢業後,他隨巡迴演出的歌劇團四處奔波,為了生計,拚命寫作。截止到1815年,他已為米蘭、那不勒斯等地的歌劇院先後又寫了15 部歌劇。
1816 年2月5日,羅西尼的.歌劇《塞維爾的理發師》在羅馬初演。由於同行嫉妒故意集來一些人吹口哨搗亂,甚至把一隻貓放到舞台上亂跑,所以被折騰得烏煙瘴氣一團糟。但不久再度公演時,終於大獲成功,熱情的觀眾還為羅西尼舉行了火炬遊行。從此,羅西尼奠定了他在音樂史上的地位。這部歌劇如今已成為19 世紀義大利喜歌劇的頂峰作品之一,但當時羅西尼寫它時只用了13天。靠這部劇,羅西尼從老闆那兒掙來1200 法朗和一價值大約100 法朗的新上衣。對於羅西尼來說,這是一筆很不小的數目,13天,平均每天100法朗,而他家鄉的父親每天只能掙2、5法朗。事隔多年之後,67歲的羅西尼在與40多歲的瓦格納在巴黎談到這件事時,仍然十分感慨。
《塞維爾的理發師》之後,羅西尼又寫了《奧賽羅》、《灰姑娘》、《偷東西的喜鵲》等15 部義大利式歌劇,然後就離開了義大利。
1822年春,羅西尼到維也納拜望年過五十的貝多芬,貝多芬非常喜歡《塞維爾的理發師》。看到貝多芬的生活很窮困,羅西尼四處奔走為敬愛的前輩大師爭取年俸並希望能集資為貝多芬買一套住房以安度余年,但都失敗了。羅西尼到晚年都為這件事感到非常遺憾。
1824年,羅西尼定居巴黎,就任設在巴黎的「義大利歌劇院」院長。此間,他寫了三部歌劇,其中最著名的是《威廉·退爾》。為這部歌劇,他下了很大功夫,專心致志地寫了整半年。1829年8月首演後,一舉成功。寫作《威廉·退爾》時的嘔心瀝血,對羅西尼的健康大有損害,或許他自己也有些江郎才盡的感覺,於嗣後漫長的40年生涯中,再沒寫過一部歌劇,也難得創作其他音樂。
1839年,他返回義大利,在波洛尼亞音樂學院出任院長,對母校的教學工作進行了大幅度改革整頓。但從1848年離職後,他便再沒有擔任任何職務。1855年,他再次來到巴黎,於平靜中度過餘生,直到1868年11月13日逝世。1887年,羅西尼的遺柩移葬義大利的佛羅倫薩。
羅西尼在世時雖早已聲名顯赫,但始終虛懷若谷,未敢自傲。他說:「我的音樂與海頓、莫扎特相比,算得了什麼呢?我對這些大師的敬佩之情,乃是無以言表的。」羅西尼尤其崇敬德國前輩巴赫。晚年時,他曾訂購到一套《巴赫全集》。每當書店寄來其中一卷,羅西尼都像過節一樣歡喜。他一生中有一個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聽一遍巴赫的《馬太受難樂》全曲,可惜未能實現。羅西尼的作品中,義大利喜歌劇居其多數。他本人也生性開朗,頗具幽默感。
《塞維爾的理發師》初演之夜的紛亂情景使羅西尼多少年都耿耿於懷。羅西尼在巴黎居住時,曾走訪著名法國作家都德。告別時,車站上汽笛聲、行人聲嘈雜一片。都德說:「親愛的大師,您的耳朵一定很難受。」羅西尼答道:「誰要是經歷過我的《塞維爾的理發師》初演時的場景,就不怕任何喧囂聲了。」
聽說人們要花許多錢在米蘭為他立一座肖像紀念碑,羅西尼說:「如果能把這些錢給我,我情願在有生之年中,天天都站在碑座上。」羅西尼出名後,趨者如雲,其中不免魚龍混雜。有一位作曲家拿著自己的兩部交響曲,請羅西尼挑選一部推薦出版。羅西尼不勝厭煩地聽他彈完,連忙說:「如果要出版,就再寫一部吧。」說完,揚長而去。
1848年。羅西尼在那不勒斯一家報紙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回答一位先生的問題。問題是那位先生的侄子不會為自己的歌劇寫序曲,請羅西尼出個主意。羅西尼答復說:「我寫歌劇《奧賽羅》的序曲時,被老闆鎖在一間小屋裡。屋裡有一大碗泡著水的面條,連根綠菜都沒有。這真是個頭最禿、心最狠的老闆,他說,如果不把序曲的最後一個音符寫完,就別想活著出去。讓您的侄子試試這個法子,我看準靈。」
音樂以外的事情上,羅西尼也常常令人忍悛不能。一次,羅西尼赴請作客,飯後覺得尚有不足。告別時,女主人說:「若方便請改天再來,隨時備有便飯恭候。」羅西尼連忙說:「不必改天再來了,現在我們馬上再接著吃一頓如何?」
羅西尼的喜歌劇文如其人,機智,明快,妙趣橫生,讓這個世界上的人們在奔波的辛勞中分享了他心中的歡樂。
;⑤ 有哪些著名音樂家
1、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2月23日-1759年4月14日),男,英籍德國作曲家。
亨德爾生於德國哈勒(Halle, S),師從管風琴家查豪學習作曲,後在教堂內任管風琴師及藝術指導。因愛世俗音樂,於1703年遷居漢堡,開始從事歌劇的創作。1706年後,在漢堡威爾及倫敦兩地進行創作,不久成為英國的音樂權威人士。代表作有《阿爾米拉》、《哈利路亞》等。
2、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是一位歐洲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範,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畢生創作了754部作品,622部已完成,132部未完成,其中包括22部歌劇、41部交響樂、42部協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鳴曲、室內樂、宗教音樂和歌曲等作品。
3、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被譽稱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
4、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國作曲家和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3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5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6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7交響曲、d小調第9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5鋼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2號浪漫曲。
貝多芬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於全人類的情感。
5、羅西尼
羅西尼,英文名:G.Rossini,生於1792年,於1868年逝世,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一生作有大、小歌劇三十八部。其中《塞維利亞理發師》是十九世紀義大利喜劇的代表作。根據德國席勒的同名詩劇寫成的歌劇《威廉·退爾》也是浪漫派歌劇名作,此劇的序曲(共四樂章)是音樂會上經常被獨立演出的器樂名曲。
⑥ 義大利出過什麼名人
義大利的名人有:法拉利、但丁、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伽利略等。 1、伽利略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02.15-1642.01.08)。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
⑦ 有哪些著名的義大利女歌手
1,Laura Pausini
Laura Pausini,出生於義大利,被譽為義大利流行歌壇首席女聲。2002年華納唱片公司為她出了專輯《From the inside》。她是義大利最受歡迎的歌手之一,也是現時世界上最流行的拉丁女歌手,尤其是在歐洲和拉丁美洲。
2,亞歷桑德拉阿莫魯索
亞歷桑德拉阿莫魯索,Alessandra Amoroso,1986年8月12日出生於義大利萊切的加拉蒂納(Galatina)。
2007年6月,她參加了Fiori di Pesco的比賽,憑借Amor mio這首歌一舉擊敗其他競爭者,奪得冠軍。
3,米娜
米娜,Mina,義大利國寶級傳奇歌手,流行樂壇女神,原名Mina Anna Maria Mazzini,1940年出生於義大利的Busto Arsizio。
4,Anna Oxa
Anna Oxa,義大利流行女歌手,從78年17歲的Anna第一次出現在Sanremo 歌曲節比賽開始,到2001年共參加過9次Sanremo。
5,Mariangela
Mariangela是2007年在義大利一個名為Sanremo的歌唱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女歌手,《Ninna Nanna》是她的參賽歌曲。
⑧ 世界著名的音樂家都有哪些
音樂之父—— 巴赫 ( 德 國 )
音樂神童—— 莫扎特 ( 德 國 )
古今樂聖——貝多芬 ( 德 國 )
歌曲之王——舒伯特 ( 德 國 )
音樂神靈——韓德爾 ( 德 國 )
指揮之王——卡拉楊 ( 德 國 )
歌劇之王—— 威爾弟 ( 義大利 )
音樂之王——斯卡拉蒂 ( 義大利 )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 義大利 )
進行曲之王——蘇薩 ( 美 國 )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 ( 英 國 )
園舞曲之父一一老約翰·施特勞斯 ( 奧地利 )
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 ( 奧地利 )
交響曲之王——海頓 ( 奧地利 )
交響樂詩人——柏遼茲 ( 法 國 )
印象派大師——德彪西 ( 法 國 )
輕歌劇之王——奧芬巴赫 ( 法 國 )
管弦樂色彩大師——拉威爾 ( 法 國 )
鋼琴詩人——肖邦 ( 波 蘭 )
鋼琴之王——李斯特 ( 匈牙利 )
舞劇音樂大師——柴科夫斯基 ( 俄 國 )
⑨ 有哪些義大利著名音樂家他們的作品分別是什麼
魯契亞諾·帕瓦羅蒂 (Luciano Pavarotti,也譯為盧恰諾·帕瓦羅蒂,也有譯作巴佛洛堤,1935.10.12-2007.9.6),世界著名的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早年是小學教師,1961年在雷基渥·埃米利亞國際比賽中的扮演魯道夫,從此開始歌唱生涯。1964年首次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登台。翌年,應邀去澳大利亞演出及錄制唱片。1967年被卡拉揚挑選為威爾第 《安魂曲》的男高音獨唱者。從此,聲名節節上升,成為活躍於當前國際歌劇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之一。
吉亞卡摩·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出身音樂世家,但家境貧寒,早年喪父。從亡父的學生安傑羅尼和故鄉魯加的其他音樂家學習。10歲開始當唱詩班歌童,14歲任教堂管風琴手。1880年入米蘭音樂學院,1883年畢業。1884年創作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其後一直致力於歌劇創作。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列斯科》,著名的有《、瑪儂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齊的一篇有關中國故事的歌劇《圖蘭朵》沒有完成,其中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其創作有真實主義傾向,多取材於下層市民生活,表現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他們的同情,但有時對中下層人們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會思想。音樂語言豐富、旋律優美明媚,具有及強的歌唱性。配器與和聲技術高超。劇情遵循「有趣、驚人、動人」的原則,善於駕馭舞台戲劇效果。
威爾第,義大利歌劇作家。童年生活很窮苦,幼年時就特別愛好音樂,常被民歌和流浪藝人的表演所吸引,7歲時跟教堂里的風琴師學習音樂,後經人資助赴米蘭深造。1832年投考米蘭音樂學院未被錄取,但他並不灰心,跟歌劇作曲家拉維尼柯學習作曲和配器。1839年他寫的第一部歌劇首演,反映良好。1492年他寫的第二部歌劇《那不科王》演出異常成功,一躍而成為義大利第一流作曲家。這部歌劇也是他反對壓迫和同情被奴役者的創作思想和最初表現。
亞歷山德羅·斯卡拉蒂 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義大利作曲家。1660年5月2日生於巴勒莫,1725年10月22日卒於那不勒斯。出身音樂世家。1672年來到羅馬。1679年他的第一部歌劇《無知的過錯》演出成功。當時住在羅馬的瑞典女皇克里斯蒂娜因此成為他的保護人,並聘他擔任女皇私人劇院的指揮。斯卡拉蒂為劇院寫了歌劇《真誠的愛情》(1680)和《龐貝大將》(1683)。1684—1702年任那不勒斯總督卡皮奧的宮廷樂長,創作了40多部歌劇,最著名的是《皮羅和黛梅特廖》(1694)和《十人團的垮台》(1697)。1703—1708年在羅馬聖瑪麗亞大教堂任樂長,為威尼斯狂歡節創作了《自由的凱歌》(1707)等。1709—1718年返回那不勒斯任聖渥諾弗列奧音樂學院院長,此後不斷往來於那不勒斯與羅馬兩地。這時期的重要作品有歌劇《蒂格拉內》(1715)和喜歌劇《光榮的勝利》(1718)。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義大利小提琴大師(應是演奏家,大家如果仔細閱讀他的曲譜,可以發現他的思想境界和其他一些大師相比,不在一個境界——偏低,但他演奏技法很高,可以稱得上是小提琴演奏巨匠)、作曲家。出生在義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熱亞那。父親是小商人,沒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愛音樂,是一個吉他和曼陀鈴業余愛好者。父親教他彈曼托林並請了一位劇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後又與熱亞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學習。他幼年充分顯露出音樂才能,不論什麼曲子,他立刻能輕松地演奏出來。同時他還學習作曲。八歲就寫小提琴奏鳴曲。11歲,在熱亞那舉行公開演奏會,獲極大成功。他13歲開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歲時,當時法國著名小提琴家魯道爾夫•克魯采爾,也就是貝多芬寫的《克魯采爾奏鳴曲》所獻給的那個人,聽了他的演奏時被驚呆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盧加宮廷樂隊小提琴獨奏家。1825年後,他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他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表現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軍隊奏鳴曲》、《拿破崙奏鳴曲》、《愛的場面》、《魔女》、《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另外,還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種室內樂曲。1840年5月27日夜,這位被譽為「小提琴之神」和「音樂之王」的人離開了人世,年僅五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