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豬一樣的隊友,二戰中日本和義大利是怎麼坑隊友德國的
我還說德國坑義大利(北非偷補給,東線賣隊友)和日本(幫著日本簽日蘇互不侵犯,然後在日本陸軍主力陷入中國時背著日本進攻蘇聯)呢
㈡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是不是一個坑德國的隊友啊 感覺這個國家是法西斯里最差的 還提早投降 德國被
不僅僅是二戰,還有一戰。
一戰中變節,二戰中1943年9月8日最早投降(汗,好歹小日本還堅持到了1945年9月)。
另外附上二戰中義大利的逗比事件。
一、1943年盟軍在義大利登陸,有一個戰場,盟軍激戰一早晨,無一傷亡,惟一的損失是自己的飛機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當成了灘頭)。
二、薩拉落登陸戰中,盟軍在灘頭沒有遇到抵抗,隨軍記者報道,盟軍在灘頭遭遇的最強的抵抗來自於當地動物園因為轟炸流落出來的一隻美洲豹,咬傷了兩名美軍士兵。
三、美軍轟炸撒丁島前面兩個小島,上面駐扎了1萬多義大利人,但是最後盟軍轟炸總共炸死了40多名義大利人,義大利就接受了美軍飛行員的勸降。
四、北非戰爭前期,一個義大利要塞在英軍打了幾梭子子彈後就打了白旗,意軍指揮官一本正經地對英軍指揮官說:「我們已經打完了最後一發子彈。」這時要塞里他的身邊堆滿了義大利製造的軍火。
五、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擊隊俘虜的德軍軍官十分驚訝地問:「你們哪來的反坦克炮啊?」當游擊隊員告訴他是從他們的盟軍——義大利人手裡繳獲的後,他感慨不已:「唉!這些可愛的義大利人。」
六、北非戰役,英軍坦克向義大利的反坦克炮陣地沖鋒,數量不多,沖鋒開始的時候,義大利人開炮還擊,剛射擊了兩三分鍾,突然停止抵抗,舉了白旗,當英國人問及原因,義大利人理直氣壯地說道:「因為我們的彈葯箱沒有撬棍打開,所以我們被迫投降。」
七、1940年6月30曰,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在托卜魯克上空被義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義大利人為了掩飾這一慘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帥是在同英國人進行空戰中遇難的。格拉齊亞尼元帥成了他的繼任者。這可能是義大利防空部隊在二戰中戰果最輝煌的一仗了,可與美軍獵殺山本五十六相媲美。順便說一句,巴爾博是二戰中被誤傷的軍人中軍銜最高的人。
八、在北非,5000人的義大利軍隊遇到一個連的英軍設下的路障後就地繳械了.英軍長官通過電台詢問坦克手抓了多少個俘虜,得到的回答是1英畝軍官,9英畝士兵。由於戰俘太多,英軍太不及造戰俘營了,只要讓軍需官發給義大利戰俘原材料,讓他們自己搭個戰俘營把自己關起來。
九、一個德軍軍官發現兩個英軍壓著差不多一個連的義大利戰俘,為了解救他們,向英軍射擊。結果義大利人終於跑起來了,不過是朝英軍陣地跑去。
十、拓撲路克之圍時,隆美爾一大早巡視陣地,發現一個精銳的義大利火槍營的防區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地雞毛。
㈢ 兩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為什麼總是坑德國
歷史上的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扮演的角色的確不光彩,給人一種幽默的感覺,當年晚晴的時候,義大利的遠洋艦隊繞了大半個地球來到中國沿海,當時的晚晴不知道怎麼想的,宣布與義大利開戰,結果,還沒有接觸,義大利艦隊掉頭回去了。可見,在義大利的心中歌劇與美食才是根本,戰爭似乎挨不上,當年去攻打非洲的衣索比亞,居然被打敗,還是德國出面收拾,戰爭意志和戰鬥力非常差,而投降被義大利人認為光榮投降,客觀上坑德國在所難免。
㈣ 二戰時義大利作為軸心真的很坑德國嗎
二戰時義大利作為軸心真的很坑德國。
義大利共和國,簡稱義大利,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義大利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義大利共擁有55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和中國並列為全球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義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氣候:
義大利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根據義大利各地不同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全國分為以下三個氣候區:南部半島和島嶼區、馬丹平原區和阿爾卑斯山區。這三個區的氣候各有不同的特點。
㈤ 說一說二戰期間義大利是怎麼坑害德國的
義大利作為一個負責賣萌的國家,裝備可以但是戰鬥力弱,還經常投降,德國就要負責給它擦屁股。
在1939年,義大利攻擊法國,所派遣的32個師被法國的6個師打得落花流水,只得向德國求救,德國出手打贏了法國,正因為義大利多次需要德國的救援,從而也導致了德國進攻蘇聯的日期推遲了一個多月,又恰逢那年的蘇聯提前一個月下雪,種種原因導致德國最終的失敗。
㈥ 為什麼德國要找日本和義大利這兩個傻盟友
要理性的看待問題
日本雖然可恨,但是不傻,並且軍事實力很強。之所以要去偷襲珍珠港,是因為美國艦隊對他構成了威脅,也是想把美國的支援部隊給消滅了。
之所以投降也是因為他沒有核武器。
義大利,希特勒的納粹就是從義大利學的,並且幫助德國強大起來,工人的失業率什麼的都提高了。
勝敗乃兵家常事,勿以成敗論英雄。
㈦ 二戰中,到底是德國坑日本,還是日本坑德國
二者可以說都是有的。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中德正處於蜜月期,當時德國對中國進行了一定數量的軍售,蔣介石拿這些武器裝備了他的嫡系部隊,後稱德械師,這些部隊在抗戰初期給日本侵略者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德國進攻蘇聯初期處處得手,眼看德國似乎即將取得勝利,日本人為了自己的顏面決定放棄進攻蘇聯,不吃德國人的殘羹剩飯,轉而南下進攻馬來亞和太平洋地區,這是個災難性的決定,一方面這使得蘇聯得以將駐守在東部邊境的部隊調往蘇德戰場,大大加重了德軍的壓力,間接導致了莫斯科戰役德軍的慘敗,另一方面,這促使美國對日宣戰,而德國是日本的盟國,因而希特勒也不得不對美國宣戰,使得國際力量對比逐漸倒向了反法西斯國家,為二戰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㈧ 二戰時,日本和義大利拖累了德國.事實是這樣嗎
不是。。1.種族戰爭。2.關鍵戰義幾次錯誤的干擾現場指揮官。3.在西線的空軍損失,並戰略性錯誤。4.東西線同戰,並沒能完全瓦解西線有生戰力,可採取登陸戰能力前,向蘇聯開戰。5,部分高級指揮官過度自負,沒有及時作出正確的戰略改變。6.中國的頑強抵抗,使得日本無暇夾擊蘇聯。7,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的介入,使得回守北歐的德軍失去了戰略部署的意義。8.豬一樣的隊友,義大利人。 以下參考別軍友
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五周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的和本人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㈨ 義大利的存在就是為了坑德國,甭管是二戰還是歐洲杯
總體上來說,義大利在二戰期間對於德國是個不折不扣的包袱!從戰略上講,墨索里尼的大局觀遠不如希特勒,而其對擴充領土的野心則一點不比希特勒差。即便能夠和平獲得的東西也要耀武揚威幹上一仗以顯示羅馬帝國之威嚴(舉例:1940年6月17日,新組成的法國貝當政府要求停戰,希特勒邀請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對法行動方略。在二人舉行會晤時,希特勒同意墨索里尼提出的把尼斯、科西嘉、突尼西亞、吉布地和法國南部劃歸義大利的要求。但是墨索里尼覺得這樣得來的勝利有失自己的尊嚴。於是在停戰協定簽訂前,突然向法軍駐守的阿爾卑斯山地區發動閃電戰。結果意軍遭到法軍的迎頭痛擊,損失慘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傷,626人失蹤。齊亞諾曾經說:「墨索里尼並不是想要這要那。他想要的是戰爭,通過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兩倍他也不會要」。墨索里尼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話:「軍事成功遠比完全通過和平途徑去獲取領土更加吸引人」)。於是從1935年入侵衣索比亞到1941年入侵希臘,其軍隊羸弱的戰鬥力在面對弱小的對手時往往損失慘重。尤其是在得知德軍佔領羅馬尼亞後,貿然出兵希臘,結果希臘在英國皇家空軍的支援下接連擊潰義大利軍隊。為迅速穩定南部戰線,德軍不得不推遲巴巴羅薩計劃二個月而先出兵佔領巴爾干半島,以致於有了莫斯科城下遭遇那個慘淡的冬季!中期在俄國戰場和非洲戰場上個別戰役(頓河防禦、阿拉曼攻防戰)的表現上來說,義大利還算得上是一個稱職的隊友,但是一旦陷入包圍或者戰場形勢不利,則最先投降的就是義大利軍隊。後期因為國內政局不穩,義大利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開小差時有發生。德軍還必須分兵監視這些不穩定的義大利人。在義大利投降後,德軍又抽調21個師組成C集團軍群防守被稱為希特勒的軟肋的亞平寧半島。從戰爭潛力上來說,整個二戰期間,美國產煤37.6億噸,德國產煤34.5億噸,日本產煤46億噸,義大利產煤8千萬噸;美國產油14.6億噸,德國產油4.6億噸,日本產油2億噸,義大利產油6百萬噸;美國產剛2880萬噸,德國產鋼2265萬噸,日本產鋼647萬噸,義大利產鋼237萬噸。以致於德國在開戰後每個月還要倒貼義大利十萬噸石油,直到失去普洛耶什蒂油田為止。從軍事准備上來說,義大利國防大臣吹噓可以動員1000萬人,但因武器裝備不足,到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參戰時,其陸軍總數僅為45萬人,編為74個二二制陸軍師,而參戰那天,74個二二制陸軍師中,只有19個師人員滿編,武器裝備齊全。海軍倒是擁有各類艦艇257艘。其中3.5萬噸級戰列艦4艘,萬噸級巡洋艦7艘,輕型巡洋艦15艘,驅逐艦59艘,快艇67艘。這支海軍足夠和英國的地中海艦隊抗衡,並且在保障北非補給線方面也立過不少戰功,可惜因為缺油,以及在塔蘭托被英國人端了老窩,中後期就只能充當固定炮台了。至於空軍,1939年12月官方數據擁有戰機2300架。但義大利空軍參謀長普里科洛稱:847架因過於陳舊將要被拆卸,約500架因技術性能落後還存放在機庫里。綜上所述,我們其實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在二戰開戰前夜,義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鼓動下覺得自己找回了昔日羅馬帝國的榮光,事實上根本沒有做好打一場世界大戰的准備,其軍事實力至多隻能支撐一場為期幾個月的局部戰爭而已。所以在二戰期間,義大利軍隊除了個別閃光點以外,基本都是碌碌無為的魚腩部隊。用一句丘吉爾的話做總結「幸虧義大利人是德國人的盟友,而不是我們的」!
㈩ 二戰時,日本和義大利拖累了德國。怎麼是這樣
本來這兩個國家就經不起持久戰,本來想速戰速決的。由於反法西斯陣營頑強反抗,導致戰爭越大越久。德國本身比較耐拖,但是加上兩個豬一樣的隊友就加重了負擔了,所以漸漸的也抗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