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後期義大利為什麼要退出同盟國成員加入協約國成員義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是不是
因為發現同盟國要敗了所以火線起義了,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都是這么乾的,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都是戰勝國
㈡ 義大利是歐盟國家嗎
義大利是歐盟成員國。
歐盟的加入條件只要求成員國的政治體制是自由民主的,對每個國家的具體體制沒有約束,可以維持自己的傳統。
其中有7個國家是君主立憲制,塞普勒斯是總統制;有3個國家為半總統制,即總統和總理分享行政權;其他成員國都是議會制,總統或君主都只是虛位元首,由議會選舉的總理掌握行政權。
地方政府的形式也不相同。德國和比利時是聯邦制,波蘭和馬爾他是中央集權,英國和西班牙是地方自治,法國則有海外領地。
有的海外領地在歐盟范圍內,如奧蘭(芬)、瓜德羅普、馬提尼克、馬約特、法屬蓋亞那、留尼汪(法)、直布羅陀(英)、加那利群島、休達與梅利利亞(西)、亞速群島與馬德拉(葡);但有的則在歐盟范圍外,如法羅群島(丹)。
退出和暫停成員資格
歐盟條約第7條提出暫停成員資格的規定,如果某個成員經常違反歐盟在歐盟條約第2條規定的基本原則如自由、民主、人權等,經過除當事國以外的簡單多數投票通過,即可暫停其成員資格;但決定其是否違反基本原則,則需全體一致投票通過。
里斯本條約首先制定成員可以通過談判程序自行退出歐盟的條款,退出程序載於歐盟條約第50條中「任何成員國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退出聯盟」。
㈢ 義大利為何降歐盟旗幟,升起中俄兩國國旗是因為感謝嗎
對的,就是因為感謝,感謝在他們的親兄弟歐盟對他們的求援信息目若無睹的時候,中國毅然決然地伸出援手,為他們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將他們從一片茫然的狀態中改變,變得井井有條起來。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官方組織的行為,而是很多民眾自發的行為。和咱們中國人不同,很多老外有在自己家院子裡面掛國旗的習慣,趕上特殊的節日,會掛特殊的節日,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喜悅和添加幾分慶祝的氛圍。
雖然對於中國對義大利的援助,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心懷感激,甚至還有人攻擊這次援助,但又怎麼樣呢?我們做事情從來都不是為了利益而做的,而是聽從心的指引,我們覺得可以做那就做了,至於別人是怎麼看的,一點都不重要。
而且對於中國的援助莫若無睹甚至惡意攻擊的人的感激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那些人甚至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又怎麼能影響到中國的崛起呢。
所以堅持做自己的事情,無視他們的存在就好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㈣ 歐盟有哪些國家,英國為什麼要退出歐盟
歐洲聯盟(德語:Europäische Union,法語:Union européenne),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7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3種。
歐洲聯盟成員國名單
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塞普勒斯、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義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爾他、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
英國為什麼要退出歐盟
歐盟預算里,英國繳納的比例約為1/8,按額度計算為德法後第3位。但德法利用歐元區內的有利地位,通過歐元區內的差異化利率政策,在製造業,服務業上都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反之,英國因為依然處於歐元區外,並未得到與付出相稱的好處。
此外,統一的歐元和歐盟實際是歐洲兩千年來,追求天下一統的理想的產物,但由於歷史上的文化沖突,宗教沖突,民族矛盾,以及各種皇室聯姻和內斗的影響,整個歐盟的隱憂重重。舉例來說,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問題,實際上作為決策者的德法就忽視了歷史上被奧斯曼帝國長期統治的巴爾干諸國的切身感受。這樣的盲目擴張將直接導致歐盟內部的裂痕。
作為長期游離於歐洲大陸之外的海洋殖民帝國,英國對歐陸的統一或一家獨大或鐵板一塊的聯盟一直保持有強烈的警惕。退出歐盟,除了近短期的經濟壓力得到緩解,並為未來提升英國的金融和經濟競爭力做准備外,還由於退出歐盟後,將會由德法英三強均衡變為德法兩強,這樣的聯盟的持續性從長期來看是不穩定也不持久的,而對於英國來說,由此可能衍生的結果將大大減輕來自歐陸的壓力,並有利於英國的遠期利益。
㈤ 二戰時期義大利為何提前退出和德國的結盟呢
多年的戰爭使義大利經濟瀕臨崩潰。國家預算赤字高達870億里拉,收入僅占支出的36%,全國各地糧食匱乏,黑市猖獗,人民深陷困境,軍隊也處於「崩潰狀態」,士兵嚴重短缺,士氣低落,斯大林格勒慘敗後,希特勒以東線局勢緊張為由拒絕向墨索里尼提供新的援助,並迫使墨索里尼繼續徵兵作為炮灰。
然而,義大利看似「投機」的想法立即被盟國拒絕。9月3日,絕望的巴多格里奧政府終於簽署了英美停戰協議的條款,該協議於9月8日通過電台宣布。長期處於戒備狀態的德國軍隊迅速解除了義大利軍隊的武裝,佔領了羅馬。義大利國王和巴多格里奧政府成員乘潛艇逃往盟軍佔領區。
㈥ 歐盟富裕眾人皆知,為何越來越多的國家卻在談退出歐盟
因為他們覺得歐盟沒有繼續發展的動力了。
但是,法國,德國和德國的發展非常緩慢,總體實力正在減弱。因此,不可能促進其他國家的發展,也沒有發展動力。因此,對於許多國家來說,它在歐盟已經無利可圖。即使是像希臘這樣的國家,也仍然在與其他歐盟國家競爭,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不願意主宰這種怨恨,或者他們已經發展了它。歐盟現在正在逐步整合簽證,人員甚至政策。但是對於許多國家來說,這越來越違背了他們的獨立思想。但是,歐盟主要領導人仍在繼續加強這種融合,使歐盟在許多問題上與成員國發生沖突。因此,許多國家都在考慮逐步退出。
㈦ 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為什麼後來又退出了同盟國
一戰中,義大利一開始時採取觀望態度,看形勢對協約國有利後,德國被英法俄夾擊,前途不妙時,決定參加協約國。
㈧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學習啦【熱點】 編輯:mee 發布時間:2016-10-10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義大利脫歐原因是什麼?- 全球最大經濟體——歐盟的崩潰正在一天天地逼近,而觸發它的將是:義大利退歐。下面小編整理的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的相關資料。一起看看吧。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距離英國舉行「脫歐」公投還剩幾周,歐洲一家調查機構近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調查涉及的8個歐盟大國中,接近半數的被調查者表示願意效仿英國舉行「脫歐」公投,表示可能投票支持本國脫離歐盟的比例則達到三分之一。
「脫歐」大火已燒到歐洲大陸8國
·歐洲8國,45%受訪者想投票
今年3月25日至4月8日,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對來自比利時、法國、德國、匈牙利、義大利、波蘭、西班牙和瑞典的6000多人進行了調查。
結果發現,如果有機會投票,45%的受訪者希望能像英國那樣,就是否留在歐盟親自進行公投,而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獲得這樣的機會,將選擇脫離歐盟。
·義大利人和法國人更傾向於「脫歐」
民調顯示,在義大利和法國,傾向於脫歐的人比例較高,分別佔48%和41%。相比之下,在波蘭和西班牙主張脫歐的意見佔少數,分別為22%和26%。「義大利人尤其希望通過公投來決定是否需要繼續成為歐盟一員。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民調機構Ipsos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義大利和法國,傾向於脫歐的人比例較高。(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支持脫歐究竟因為啥?
歐洲各國疑歐情緒為何上升?歐元危機和難民危機成主因。
「我們處於一個疑歐情緒有所上升的時期,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歐元危機及難民危機。」義大利前總理恩里科·萊塔(EnricoLetta)表示,目前,難民危機還沒有結束,如果不解決難民危機問題,疑歐情緒還會有所上升。歐盟需要降低失業率、促進增長、解決難民危機,這樣才能夠展示出自身的成功。
·歐盟民眾沒有享受到期待的福利
「由於歐盟近年在債務危機、難民危機等問題的處置上表現不佳,民眾的信任感下降,一體化的光環褪去,」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歐洲國際關系室主任趙晨說,「民眾在經濟方面沒有享受到期待的福利,在國際地位等方面也失去了原先的榮耀,因此對『團結』的認同感下降。」
·極端民族主義正抬頭,反對移民和歐洲一體化
「極端民族主義正在歐洲抬頭,對整個歐洲大陸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歐洲委員會秘書長亞格蘭日前發出這樣的警告。有分析認為,極端民族主義勢力正在進入歐洲主流政治舞台,對歐洲政治圖景和歐洲一體化進程將產生重要影響。
歐洲當下的民族極端主義勢力盡管組織形態、政治主張、極端程度各異,但都打著為民意代言的旗號,將國家利益置於歐盟共同利益之上,反對移民,反對歐洲一體化。
·歐盟多國右翼黨派獲更大政治力量
德國反歐元、反移民的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已進入8個州的議會;義大利「五星運動」已成為該國第二大政治力量,並表示希望退出歐元區;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更是反歐元的先鋒。
義大利:要歐洲還是要生存?
華爾街見聞網15日發布了一篇名為《對於義大利:現在是要歐洲還是要生存》的文章,其中寫道:經濟危機以來,義大利GDP下滑了9%,工業生產總值減少了25%。
·義大利經濟難有起色,要怪「歐盟條約的限制與干擾」?
受歐盟條約的限制和干預,義大利無法以正常的主權來採取有力的對策走出困境。義大利正淪為世界上經濟表現最糟糕的地區。義大利可能將不得不面對離開歐盟,或是繼續掙扎於困境的殘酷選擇。
文章表示,義大利每年都在努力降低公共債務在GDP中的佔比,然而通縮拖累名義GDP增速放緩,債務反而逐年上升。「核心通脹率處在極低的水平,政府幾乎沒有什麼辦法來對抗經濟衰退了。」歐洲改革中心副主任SimonTilford對英國每日電訊報表示。
·歐盟財政條約把義大利「逼」很緊
歐元貶值,廉價石油和歐洲央行的量化寬松政策的三重施壓下,2015年義大利債務佔GDP比重已經上升到132.7%。IMF預計的2016年義大利GDP增長僅為1%。
意政府日前更是表示:如果義大利不能成功減少公共開支,償還債務,政府將上調增值稅至26%(目前為22%)。此消息一出,立時在義大利國內激起千層浪。
Tilford認為,義大利需要根本上的改革來走出困境,但這會帶來短期的經濟緊縮,需要大量的投資來對抗這種沖擊。然而歐盟的財政條約卻與此相悖。歐盟希望義大利能實現財政盈餘,來保證未來20年債務比重逐漸下降。
·歐盟的法規對義大利銀行業更是雪上加霜
義大利最大的銀行,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的不良貸款已經達到了3600億歐元,占義大利銀行資產負債表的19%。這幾乎是G20國家中最高的。而歐央行還在不斷督促銀行投入更多的資金。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也曾提到,因市場擔憂銀行可能需要更多資金來承擔3600億歐元的壞賬,義大利銀行板塊年內跌幅已經接近40%。過低的資金比率和歐盟的「自救(l-in)方案迫使銀行進行資本重組,恐慌情緒在義大利儲戶中彌漫開來。
·義大利與歐元區的恩怨由來已久?
義大利與歐元區的恩怨由來已久。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歐元誕生之前,義大利仍能以貶值的方式提高競爭力,彼時義大利曾與德國錄得巨額貿易順差。
然而歐元形成以後,義大利不再具有貶值本國貨幣的機會,而德國壓低工資水平為自己獲得了優勢。在與德國的較量中,義大利在15年間單位勞動力成本競爭力下降了30%。2000年來,義大利的生產力已經驚人地下降了5.9%。
2008年以來,義大利工業產出下滑35%至1980年代水平,工業投資亦減少了59%。
《對於義大利:現在是要歐洲還是要生存》一文最後寫道:為避免災難性的去工業化,離開歐盟,或許是義大利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歐盟該警醒了?
·歐洲的未來系於更加深入的一體化
歐洲的未來系於更加深入的一體化,除此之外歐洲沒有更好的發展道路。作為一個整體,歐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和能被所有成員國接受的明確願景,只有如此,歐盟一體化進程才能持續和發展下去。
對歐盟所有成員國來說,無論是西歐核心國家,還是中東歐新成員國,一個高度一體化且高效率的歐盟,既可以促進各成員國的經濟穩定發展,增強各自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和影響力,也是維護歐洲集體安全的唯一可靠保障。
·歐盟求變勢在必行
趙晨主任表示,歐盟眼下「亟需在原有制度上作出改良,盡快實現經濟復甦,解決目前面臨的幾大問題,重新贏得民眾信任」。
時局變遷,痛定思痛,歐盟求變勢在必行。正如比利時前首相伏思達所言,歐洲已經無法處理其面臨的巨大危機,只有更為緊密地站在一起,並對整個歐洲進行改革,才能解決問題。
㈨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義大利是歐盟國家嗎
當然,還是創始會員國。
截止2016年6月24日歐盟共有28個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為創始成員國,於1951年結盟。
義大利憲法改革公投 風險堪比英國脫歐?
為了推動立法進程的改革,義大利將舉行全民公投。義大利總理倫齊周一(9月26日)宣布憲法改革全民公投時間確定為今年的12月4日。
花旗銀行7月表示,義大利公投將是繼英國脫歐公投之後,「歐洲政壇最大的風險點」。
盡管目前歐盟和義大利的關系緊張,但歐盟私下還是希望公投能夠通過,這對整個歐盟的信心提振大有幫助。
面對義大利搖搖欲墜的銀行系統、疲弱的經濟和高企的失業率,倫齊賭上政治前途的公投將會是英國脫歐公投之後,歐洲面臨的又一大挑戰。
義大利總理倫齊在一次電視采訪中也承認義大利將面臨的風險。
其指出,「我們目前的處境是,五星運動黨將有當權的可能,義大利人民需要認識到投反對票所要面臨的後果,我們已經從英國那裡學到教訓了」。
憲法改革議案由倫齊和他所在的中間偏左政黨民主黨於2014年4月提出,由於議案未能得到法案立即生效所需的三分之二議會投票通過,根據義大利憲法,需要舉行公投決定議案是否成為立法。
如果公投通過改革法案,義大利政界形勢會更穩定,倫齊將得以通過立法提高國內經濟競爭力。
如果公投否決改革法案,倫齊政府將下台,義大利將重現前總理貝盧斯科尼被迫下台留下的政治亂局。
最近幾周倫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即使公投結果不如人意,明年也不會提前舉行大選。這意味倫齊政府即使失去公投也可能會採取措施維持執政地位。
但是反對政府的力量將得到強化,可能威脅到債券市場和已經脆弱的銀行系統。
一旦缺乏改革動力,反歐盟力量肆虐的義大利將可能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甚至可能導致義大利退出歐盟。
如果這些發生,將威脅歐盟穩定,甚至可能造成歐盟解體。
這將比英國退歐帶來的風險更大,因為義大利對歐盟和歐元區的重要性比英國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