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琴曲義大利波爾卡的背景及分析
《義大利波爾卡》是拉赫瑪尼諾夫在1906年所作。當時他和家人在義大利度假時,碰到了一位正在演唱那不勒斯歌曲的街頭藝人,正是這首那不勒斯歌曲給了拉赫瑪尼諾夫靈感,創作出了這首義大利波爾卡。
《義大利波爾卡》的旋律明朗,調性轉換明顯。起初帶一點憂傷與詼諧,隨著音樂越來越快而走向歡快活潑。
(1)義大利鋼琴曲有哪些擴展閱讀
《義大利波爾卡》是拉赫瑪尼諾夫在1906年所作。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1873年4月1日生於俄羅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紀世界的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拉赫瑪尼諾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他的創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響,有深厚的民族音樂基礎,旋律豐富,擅長史詩式壯闊的音樂風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畫練習曲,歌劇《阿萊科》、《利米尼的法蘭契斯卡》和第二交響曲、管弦樂「死島」、鍾等。
㈡ 世界著名鋼琴曲
巴洛克:帕海貝爾《D大調卡農》巴赫《十二音平均律曲集》《卡農》《哥德堡變奏曲》古典主義:
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A大調第十一鋼琴奏鳴曲》《第二十一鋼琴奏鳴曲》《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第二十三鋼琴協奏曲》《第二十六鋼琴協奏曲》古典主義至浪漫主義:
貝多芬《致愛麗絲》 鋼琴奏鳴曲《月光》《暴風雨》《悲愴》《熱情》 舒伯特 《第二即興曲》《A大調五重奏「鱒魚」》
門德爾松《春之歌》《第一鋼琴協奏曲》浪漫主義:
李斯特 19首《匈牙利狂想曲》4首鋼琴協奏曲《b小調鋼琴奏鳴曲》《旅行歲月》 《獻辭》《愛之夢》
肖邦 19首《夜曲》《革命練習曲》《d小調前奏曲》《b小調諧謔曲》《降E大調波蘭舞曲》《A大調「軍隊」波蘭舞曲》《C大調馬祖卡舞曲》《F大調馬祖卡舞曲》《降b小調奏鳴曲》《第一敘事曲》《波蘭主題幻想曲》《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二鋼琴協奏曲》
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鋼琴套曲《四季》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三鋼琴協奏曲》《升c小調前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民族樂派:
格里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
印象主義:
德彪西《月光》《阿拉伯風格曲》《亞麻色頭發的少女》
拉威爾《大圓舞曲》《泉》《鏡子》中國的:崔世光《山泉》
㈢ 求義大利著名的古典鋼琴曲
我不知道你的具體要求。
「歷史悠久」是有多悠久?現在古典音樂的主體部分大概都是1650年以後的,之前的相對來說很少。
「著名」具體要多有名?據我了解義大利古典音樂以歌劇為主,交響樂、協奏曲之類的相對少一些,你如果要協奏曲,維瓦爾第是很有名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估計大家都聽過。
但是你要鋼琴曲,義大利的鋼琴曲我想來想去就是斯卡拉蒂(1685-1757)最出名,斯卡拉蒂的鋼琴曲對音樂史的影響挺大的,主要是對「奏鳴曲」這種體裁的貢獻。但是名氣方面,「非常出名」只限於古典音樂樂迷,其他的人誰知道斯卡拉蒂啊……不像肖邦、貝多芬、李斯特之類的,不懂古典音樂的人都知道。另外斯卡拉蒂也沒寫過什麼非常大眾化大家耳熟能詳的旋律。另外還有一些主要寫歌劇的作曲家順帶會寫一點鋼琴曲,比如多尼采蒂,那就更不出名了。
所以我不太清楚你到底有什麼要求,另外你要這些音樂的目的是做什麼?是做背景配樂還是自己演奏還是純粹欣賞?如果背景配樂不一定要鋼琴曲啊,可以用交響樂之類的很多其他音樂。自己演奏的話去請教老師最好,我是業余愛好者無法指導你的專業問題。如果欣賞,非要聽義大利的鋼琴曲,倒是可以多聽聽斯卡拉蒂的作品。不過我這里斯卡拉蒂的作品也不多,就一張MP3格式的專輯,你想要也可以追問我(留個郵箱不要留完整地址,長串數字用漢字代替),我發給你。
㈣ 請推薦一些義大利的鋼琴曲
歐式的水晶燈一般是吊鏈形的吧,帶有古鋼色或是金黃色那種,像皇宮的那種感覺,中式的比較簡單,一般是黑色,彩色,白銀比較多.我介意你去吊燈網看看,我前段時間在那裡買了一個,挺不錯!
㈤ 推薦一些優美的鋼琴曲
《雨的印記》、《卡農》、《請不要愛我》、《藍色的愛》、《星空》、《安妮的仙境》、《森林狂想曲》、《少女的祈禱》、《神秘園之歌》、《水邊的阿迪麗娜》、《one summer's day》、《天空之城》、《菊次郎的夏天》、《克羅埃西亞狂想曲》、《the truth that you leave》、《遠方的寂靜》等等。
(5)義大利鋼琴曲有哪些擴展閱讀:
鋼琴(義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義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發明了鋼琴。
鋼琴音域范圍從A0(27.5Hz)至 C8(4186Hz),幾乎囊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是除了管風琴以外音域最廣的樂器。鋼琴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演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裡麵包著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鋼琴需定時的護理,來保證它的音色不變。
鋼琴又分為早期鋼琴、現代鋼琴和自動化鋼琴。早期鋼琴有希爾伯曼、維也納式擊弦機和英式擊弦;現代鋼琴從外形上主要分成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
著名鋼琴家有貝多芬、莫扎特、舒曼、大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肖邦、海頓、舒伯特、馬赫、李斯特、勃拉姆斯、比才、馬克西姆、門德爾松、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布里頓、車爾尼、德彪西、狄蓋特、福斯特、格什文、格里格、西貝柳斯、柯達伊、
卡爾·奧爾夫、羅西尼、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威爾第、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普契尼、維瓦爾第、韋伯、斯美塔那、聖桑、馬勒、穆索爾期基、巴赫、理查德克萊德曼、郎朗、李雲迪等。
㈥ 世界著名的鋼琴曲有哪些
莫扎特(1756~1791) 奧地利作曲家。出身於宮廷樂師家庭,從小就顯露出很高的音樂才能,被譽為「神童」。他的創作領域非常廣闊,包容了當時各種體裁形式。有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弦樂四重奏等。小夜曲是莫扎特最喜愛的形式之一。在其13首小夜曲里,以《G大調弦樂小夜曲》最受歡迎。
肖邦(1810~1849) 波蘭鋼琴家,作曲家。他的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因而在國外度過餘生。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的鋼琴作品,以抒發自己的思鄉情和亡國恨。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富有波蘭民族音樂的特色。
柏遼茲(1803~1869) 法國作曲家。他對作曲技術理論——樂隊配器有獨到的研究,著有《配器法》一書,至今仍為專業配器創作指南。其代表作品有:《幻想交響曲》,《羅馬狂歡節序曲》,《浮士德的懲罰》等。
海頓(1732~1809) 奧地利作曲家。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形式,並在樂隊形式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近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海頓的音樂充滿了樂觀,開朗的氣質,其中較為人們熟悉的有《驚愕交響曲》,《告別交響曲》等。
巴赫(1685~1750) 德國作曲家,古典主義前葉巴羅克時期音樂家。創作了大量的管風琴曲,鋼琴曲,管弦樂曲等音樂作品。其作品體裁廣泛多樣,對歐洲各國的音樂,尤其是復調音樂有深遠影響。他的代表作品有:《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平均律鋼琴曲集》,《布蘭登堡協奏曲》等。
舒曼(1810~1856) 德國作曲家。14歲已擅長演奏鋼琴,18歲入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20歲後轉為學習鋼琴,作曲。曾在萊比錫音樂學院任教,並創辦主編《新音樂雜志》,著有《論音樂與音樂家》。創作有鋼琴曲,聲樂曲,交響曲和協奏曲等,作品富有浪漫主義激情。代表作品有:鋼琴曲《童年情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四交響曲》,歌曲集《詩人之戀》等。
貝多芬(1770~1827) 德國作曲家。他的創作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其作品反映了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表現了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繼承和發展了海頓,莫扎特的傳統,集古典主義音樂之大成,開浪漫主義音樂之先河,對後世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著名作品有《田園交響曲》,《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威爾第(1813~1901) 義大利作曲家。做有歌劇29部。代表作有《弄臣》`《茶花女》`《阿依達》`《奧賽羅》`《游吟詩人》等,至今仍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比捷 (1838~1875) 法國作曲家。10歲進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歲獲羅馬大獎。作有管弦樂組曲《阿萊城姑娘》等。歌劇《卡門》是其主要代表作。該劇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劇目之一。
舒伯特(1797~1828) 奧地利作曲家。他31歲夭折,卻創作了近千件作品。其中,歌劇500多首,此外還有交響曲,歌劇,合唱曲等。《魔王》,《野玫瑰》,《b小調第八(未完成)交響曲》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李斯特(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交響詩體裁的首創者。他創作了大量的鋼琴獨奏曲,練習曲等。其中,19首《匈牙利狂想曲》是其代表作。
門德爾松(1809~1847) 德國作曲家。幼年學習鋼琴,10歲發表音樂作品。其作品結構工緻,曲調明朗優美。他的多方面音樂活動,對德國音樂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他的作品很多,其中《仲夏夜之夢》,《小提琴協奏曲》等至今享有盛譽。
鮑羅丁(1833~1887) 俄國作曲家,化學家。年輕時獲醫學博士學位,任醫科大學教授。他自幼喜愛音樂,後從事音樂創作。代表作有:歌劇《伊戈爾王》,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等。
瓦格納(1813~1883) 德國作曲家,指揮家。創作了11部歌劇和其他大量音樂作品。他畢生致力於歌劇革新,提倡歌劇的3種因素(音樂,戲劇,舞台場景)融為一體,認為神話題材更適於歌劇創作和藝術想像。
普契尼(1858~1924) 義大利作曲家。畢業於米蘭音樂學院,他以歌劇作曲聞名於世。代表作有《蝴蝶夫人》, 《托斯卡》,《藝術家的生涯》等10餘部歌劇。他創作的歌劇旋律動聽,和聲與配器十分講究,頗有獨到之處。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俄國作曲家,是俄羅斯交響音樂較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1812年序曲》,《悲愴交響曲》,《義大利隨想曲》,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舞劇《天鵝湖》等。其作品富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國作曲家。作品具有浪漫主義風格和古典主義創作手法。既有宏大的氣勢,又有筆法工細的描繪。他的作品不僅數量大,而且種類繁多。常採用匈牙利的吉普賽音樂與德國民歌為素材。其代表作品有:《匈牙利舞曲》,《e小調第一交響曲》,《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