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失業怎麼辦

義大利失業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9-08 07:05:22

㈠ 被稱為"歐盟最懶",義大利1/4年輕人不工作不學習,他們為什麼這么懶

在義大利一些年輕人很難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他們大概要在四五年才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所以他們對找工作失去了希望,也就根本不想去尋找,在義大利年輕的失業率是處在了一個很可怕的水平。

因此上對於義大利,他們的高等教育水平很低,也就不會覺得奇怪了。根據歐盟的統計數據,在30歲左右的人群中歐洲畢業率為30%多。而義大利卻僅有20%。受教育的程度低這個問題,尤其是在義大利的南部更嚴重。35歲以下的人,大概有29%的人高中都沒有畢業受高等教育的人這么少,自然能找到工作的人也就很有限了。

㈡ 歐洲最窮的義大利,人口卻還在負增長!文化症結是什麼

作為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義大利是第一個脫離宗教牢籠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掀起嬰兒潮的國家,義大利以其不受約束的民族性格和開放的文化特點,曾擔心「孩子太多」,但現在卻恰恰相反,它處於一種生育困境許多人評估生育率,這與經濟水平直接相關,我總是懷疑。

讓我們談談義大利和德國的鄰國。德國越富裕,就越沒有孩子;義大利越窮,就越沒有孩子。義大利的經濟衰退始於20世紀70年代,生育率下降始於70年代。1996年,義大利的總生育率低至1.2%。一般來說,只有當總生育率達到2.1時,才能勉強維持總人口,此後,義大利經濟每況愈下。它受到了次貸危機和難民危機的沖擊。義大利的生育率沒有提高。即使從2005年開始,義大利實施了一系列提高生育率的措施,人口狀況也沒有改善義大利這個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人口仍然出現負增長!

2011年以來,15-24歲男女失業率一直在30%以上,2017年男性失業率為38.88%,女性失業率為35.43%失業者帶薪產假的含義是什麼義大利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人口仍在負增長!從兒童較少的文化症結來看,經濟基礎似乎決定上層建築,但西歐人口狀況卻帶來了一個難題:是經濟最不發達的核心原因,義大利在西歐的經濟地位最低,而作為西歐經濟火車頭的德國都處於生育的兩難境地,而經濟形勢下滑的法國卻沒有生育的危險可見,經濟可能不是制約生育率的根本因素。

在我看來,文化心理和社會意識是生育率的主要敵人,過度的自由主義歸根結底會把人限制在「個人」的籠子里,把生育當成負擔,把孩子當成負擔。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無論經濟形勢好壞,都難逃生育的魔咒。

㈢ 義大利人失業政府有補貼嗎

這里是中國

㈣ 在義大利什麼情況能領取失業金

需繳費一年以上,領取至少是三個月,還要根據所上的時間及基數來核定每月領取多少費用,從領失業保險金開始,如養老保險恢復繳費,則失業保險停發。

㈤ 歐洲最大的旅遊城市,為何如今卻有20萬人面臨失業

這座城市是義大利美麗的地方那不勒斯

歐洲很多國家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近些年來開始一蹶不振,我們比較熟悉的包括義大利、西班牙這樣非常發達的國家,近些年來經濟都不好,很多城市的人們大面積失業,這其中就包括非常著名的旅遊城市,義大利的那不勒斯,這座城市在國內非常出名,因為這里有一支足球隊,很多著名球星在這里效力過。

那不勒斯是很多中國城市的前車之鑒

很多 中國城市非常重視旅遊業,為了大力發展旅遊業開始不重視工業和商業發展了,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應該兩條腿甚至四條腿走路,而不是顧此失彼。

㈥ 義大利疫情重挫,勞動市場就業,帶來了哪些後果

會導致該國經濟發展水平下降,同時也會造成新生兒的出生率降低,這是最直接的影響。從而也會導致義大利經濟發展水平處於一個滯後的狀態。總而言之,義大利疫情重挫會導致很多勞動力失業,從而影響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勞動力就業率下降,那麼也就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家庭沒有收入。也由於沒有收入,沒有了資金來源,所以越來越多的家庭他們根本不敢去生孩子。因為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去養活。這也就導致了出生率降低。也開始處於一個下降的狀態。因為大多數人都會考慮一個後果,經濟水平下降,收入下降,那麼如果在為家裡添加人口的話,那麼就會帶來巨大的壓力。

義大利的疫情嚴重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容樂觀的。對經濟產生影響,對社會以及其它各個方面都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竭盡全力。爭取早日擺脫疫情的苦惱。恢復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㈦ 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瑞士失業救濟金標准

不同國家如何計算失業(上)

2008-10-10

失業是最重要的經濟變數之一。它不僅反映經濟好壞,也是反映社會貧富。如何正確衡量失業是政府統計工作者一項相當重要的任務。公眾普遍關心失業人數、失業率和不同時期失業水平的變化狀況。有關研究和分析人員也經常對國與國之間,特別是對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間的失業狀況進行比較研究。因此,如何正確界定和計算失業至關重要。本文重點介紹歐洲、北美洲、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失業定義和失業統計情況。

一、計算失業的方法

誰是失業人員?這是一個在許多國家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由於對失業概念理解不同,對失業人員的定義也不同,不同定義得出的數據差異很大。由於失業的定義和統計方法不同,在不同國家間比較失業水平就沒有什麼意義。此外,計算失業率時分母中所使用勞動力概念的范圍和定義也各不相同。一些國家使用的分母通常只包括非軍人勞動力,而一些國家則使用總勞動力概念,包括軍隊服役的人員。

計算失業的方法多種多樣。大致有兩種基本的方法:一是抽樣調查方法(survey based)。通過訪談,向有代表性的樣本人詢問一系列問題,包括是否有工作,如果沒有,是否可以工作並採取了何種措施尋找工作。抽樣調查數據不僅包括符合國際勞工組織定義的失業,還包括就業和自營就業(self-employed),以及大量詳細的勞動力數據。二是以政府機構登記為基礎的行政登記為基礎的行政登記方法(administrative counts),主要是為政府管理服務。在英國和加拿大,登記人員既包括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員,也包括那些在政府職業中心(government jobcentrent)或就業辦公室(employment offices)登記求職的人員。登記數字是政府管理制度的反映,它不適用於所有目的。如,不能用登記數字來計算那些想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員數量,也不能用它來衡量社會貧困狀況,等等。

總體上看,兩種計算失業的方法各有利弊。抽樣調查數據和行政登記數據之間的差別可能非常大,差別的規模取決於特定國家所處經濟周期的階段。在經濟周期的低迷期,面臨失業的工人增多。由於周圍的工作機會較少,勞動者個人會相信他們能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很小,從而停止積極求職。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定義,這些人員是經濟不活動人員,不是失業人員。但在行政登記制度中,他們仍可以進行登記,從而被計算為失業人員。

英國的情況可以說明不同時期的兩種方法間的變化關系。1986年,申請登記失業人數實際大大高於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定義統計的失業人數。1987年兩者差距縮小。1988年至1990年,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定義計算的失業人數又大於申請登記失業人數。兩種方法計算的數字分分合合,到1991年春季又倒了過來。兩者關系之所以如此變化,一個原因是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另一個原因是英國開始使用積極因素求職的標准,使登記失業的定義與國際勞工組織的指導線更加接近。英國行政登記統計與勞動力抽樣調查兩者關系在不同時間的變化,反映了申請登記人員資格條件的變化,反映了行政登記機構加強申請登記人員與勞動力市場間聯系的措施。

1990年,12個歐共體成員國中有8個成員國的抽樣調查失業人數少於登記失業人數。但是,除英國之外,還有2個國家的抽樣調查數據大大高於登記失業人數。荷蘭採用了通過回答抽樣調查問題匯總失業人員數量的新方法,結果是登記數字大量減少。在希臘,只有極少數失業人員進行登記。就歐共同總體而言,登記失業人數比抽樣調查失業人數多20%。義大利和葡萄牙的差別最大,分別為79%和38%。表4是1990年各歐共體國家勞動力抽樣調查數據與相應的行政登記數據的對比。

登記失業率和抽樣調查失業率之間存在差異,特雖是歐共體總體上行政登記數大於抽樣調查數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許多國家不要求登記失業人員在就業機構(或就業中心)經常確認其失業狀況。在兩個登記日之間,通常登記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但在下一個登記確認日期前,他們仍然被計算為登記失業人數。二是工人會變得消極而停止積極求職。盡管他們仍然會被登記為失業人員,但當他們回答抽樣調查問題時,他們會表示不再積極求職,因而在抽樣調查時,被列為經濟不活動人員,而不是失業人員。這種情況在經濟周期低迷時期尤其典型。三是一些人每周只工作很少的幾個小時,但仍被允許進行失業登記。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定義,他們屬於就業人員。此外,還有一些人即使違反國家規定工作仍然被登記為失業人員。

盡管登記失業人數趨向於超過調查失業人數,但他們並不互為子集。根據抽樣調查失業定義,許多人屬於失業,但並不包括在登記失業人數中,反之亦然,也許是由於國家的某些規定,使得這些人不能進行失業登記,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定義(假設他們符合必要的標准),他們屬於失業人員。可能會有一大批人員在一種計算方法下是失業人員。而在另一種計算方法下不屬於失業人員。如表5所示,丹麥兩個失業定義下的失業總數非常接近。但是,根據抽樣調查方法,有29%的登記失業人員是就業人員或經濟不活動人員。與此同時,相同比例的調查失業人員沒有作為登記失業人員或登記為工作時間很短的人員。

不同國家如何計算失業(下)

2008-10-10

四、不同國家的失業統計

為確定不同國家失業統計在范圍和定義上的准確區別,由於信息搜集方法不同,各國的情況大致可分三種:第一種情況是以法國為代表,對行政登記和抽樣調查兩類數據進行協調。第二種情況是以義大利代表,登記失業和抽樣調查失業兩類數據存在很大差距。第三種情況是以荷蘭為代表,試圖將兩種統計方法合而為一。

象大多數歐共體國家一樣,法國有兩種計算失業的方法:年度勞動抽樣調查和國家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月度登記。後者的數字大於前者,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兩個數據間的差距擴大。1991年,法國統計和經濟研究所開展的一項調查表明,1990年1月,721000名登記失業人員(約占登記總數的27.5%)不符合國際勞工組織的失業標准。其中294000人(11.2%)因種種原因沒有求職,如沒有求職積極性、提前退休等。與1982年2.1%、1986年2.7%相比,該比例非常高。還有29400名登記人員看上去有工作,其中一半從事臨時工作,一半從事非全日制工作。在法國,在一定限度內,邊從事非全日制工作邊登記為失業人員是合法的。其他約為133000(占登記人員的5.1%)人由於健康或從事家庭事務等原因而無法工作。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標准,這批登記失業人員不屬於失業人員,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標准屬於失業但沒有進行登記的還有約324000人。鑒於此,1991年夏天法國統計和經濟研究所決定採用國際勞工組織計算失業的新方法。這種方法與經合組織計算標准失業率的方法類似,即,以勞動力抽樣調查失業人數為基數,用每月登記失業人數的變化趨勢來調整更新抽樣調查失業人數。1992年3月,法國統計和經濟研究所將勞動力抽樣調查由一年一度改為每季一次。

義大利傳統上使用兩種失業計算方法,即,勞動部對登記求職的人員每月進行統計,以及每季度進行一次勞動力抽樣調查。

義大利月度登記統計中所存在的問題比較典型,大凡使用行政登記數據計失業時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此外,還包括許多在最後一次確認登記前已經找到工作的人員。義大利就業服務機構是辦理登記手續的機構,數量很少(例如在羅馬只有一個),因此經常超負荷工作,這樣即使登記人員初次登記後就找到工作,他們仍會在幾個月內被記錄為失業人員。而且,不是所有登記人員都在積極求職,統計數據因而就可能包括大量的根據國際定義是經濟不活動的人員。

還有一個因素是,義大利登記失業人員也包括從Cassa Integrazione Guadagn(CIG) 領錢的人員。這是一筆補償金,專門用於對那些工作時間短,或受經濟危機和結構調整影響的企業員工進行補償。其主要目的是,在企業進行自我調整期間,通過向沒有工作的雇員提供臨時經費,幫助企業渡過危機而避免大規模裁員。實際工作中,在CIG登記的企業員工不能老重復登記,他們最終將進入失業人員行列。所以,已經在CIG登記一段時間的人員被作為登記求職的失業人員。

由於義大利的行政登記數字存在著這些困難,在進行失業水平和失業率比較時,使用勞動力提樣調查統計數據就更合適些。但這不能否認義大利行政登記數據的重要價值。正如上面指出的,與抽樣調查數據相比,行政登記數據可以更好地反映出義大利勞動力市場的運行狀況。當然,在與其他國家比較時,行政登記數據就存在著很多問題。

就國際比較而言,即使抽樣調查數據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到現在為止,義大利勞動力抽樣調查將那些聲明在調查前6個月中沒有有工資的就業、但在任何時候積極求職的人員均計算為失業人員。如果求職方法是到就業服務機構登記求職,或有些人已經參加了公共部門的考試,正在等待結果,則這段時期可延長到2年。1992年10月起,勞動力抽樣調查進行了調整,只將那些在調查前1月內採取積極步驟求職的人員計算為失業人員,這就逐步接近了通用國際定義的解釋。

荷蘭官方的失業定義為,年齡在16-64周歲、沒有工作、在就業機構登記正在尋找每周20小時以上的工作、如果提供工作崗位在2周內可以上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各類調查指出,有很多在失業機構登記並被計算為失業的人員,實際上沒有滿足上述標准。至少30%的登記失業人員有一些工作,通常只是臨時性的,但就業機構對他們的狀況不能及時了解;至少有10%的人員沒有滿足尋找工作並可以工作的標准,少數人被列為正在尋找每周20小時以上的工作,但其實他們在尋找作時間更短的工作。相反,那些登記尋找20小時以下工作的人員其實在尋找20小時以上的工作。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根據荷蘭的定義,荷蘭真實的失業水平是行政登記失業水平的一半。

為解決這個問題,荷蘭中央勞動統計局在勞動力抽樣調查中引入了一個微配程序。對既接受抽樣調查問卷調查,又在就業機構登記的人員,將他們的登記記錄與勞動力抽樣調查的問卷檔案進行對比,建立該人員的數據文件。通過回答勞動力抽樣調查問卷,就能反映出那些進行登記了提樣調查樣本人的真實情況。

盡管在失業統計的國際比較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但為了解決這些困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各國均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加拿大、美國、日本、澳洲和一些歐洲國家已經每月開展勞動力抽樣調查,所用失業定義與國際勞動工組織的指導線基本接近。季度勞動力抽樣調查也在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實行好幾年了。九十年代初英國和法國也陸續開展了勞動力抽樣調查。對於失業數據的用戶來講,經合組織定期了版的標准失業率以及歐共體統計署的協調失業率都是很有用的,當然,由於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分析時仍需十分注意。兩個機構不僅統計規則不同,而且在定義和方法上也有微小但顯著的差異。一般而言,當進行失業水平和失業率的國際比較時,抽樣調查數據比行政登記數據更好,盡管抽樣調查還存在一些問題。行政登記失業統計數據盡管不適宜於國際比較,便仍能提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它不僅能及時、經常地提供失業統計信息,較好地反映國家勞動力市場的特徵,而且也能提供很小區域范圍內的失業數據。兩種計算方法同時使用,可以相得益彰。

㈧ 義大利社會保障資料(好有追加)

一、社會保障制度概要

義大利社會保障制度主要由「社會保險」、「保健醫療」「社會性援助」三部分組成。所謂「社會保險」是對遭受某種事故的國民補足其所喪失的收入,年金制度、工傷制度,家居補貼制度,失業補貼制度等都屬於此;「保健醫療」是指「國民保健服務制度」,「社會性援助」是為預防或消除其它社會保障制度覆蓋不到窮困狀態,例如,高齡、殘疾,物質上的貧困等,公共扶助、殘疾人福利、兒童福利、高齡者福利等都屬於「社會性援助」。

1、年金制度

義大利的年金制度按其適用對象不同而分類,即有以公務員、企業經營者、新聞界、演藝界、醫務界等特殊職業為適用對象的相應年金制度和基金,也有以廣大普通僱用勞動者為對象的年金制度,這項年金制度在眾多的年金制度中覆蓋面最大,其執行機構為「全國社會保險公社(INPS)」。

以廣大僱用勞動者為適用對象的「INPS」的一般義務制度的主要內容為(1)具有40年的受保者資格,即繳納40年養老保險費者可得到全額年金,金額為退休前工資的80%;(2)95年前該年金給付的起始年齡男子為60歲,女子為55歲,但准備在2000年前,逐步將男性受保者的給付起始年齡提高到65歲,女性提高到60歲;並將最低投保期限由15年提高到20年;(3)該年金制度設立了年金最低保障額規定,95年,其最低保障年額為8,143,850里拉;另外,95年INPS年金制度進行了大幅度改革,對96年1月開始的新入保者不採取以前以收入報酬為基礎計算年金額的舊方式,而以整個職業生涯中繳納的保險費為基礎計算年金額的新方式,並規定,對入保18年以上者仍以舊方式計算年金額,不滿18年的以新舊混合方式。

2、醫療保險

通過78年的醫療改革,義大利政府廢除了以前市場保險型的醫療體制,開始實施「國民保健服務制度」;即取消了以前互助共濟式的醫療保險組織,按地區劃片設置「地區保健單位(VSL)」,由它向所轄地區居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具體做法是:

(1)居民首先選擇與VSL締結了契約的個人醫生,登記備案;

(2)生病時先接受個人醫生的治療;

(3)入院治療須有個人醫生的介紹;

(4)醫療費的一部分由患者承擔,其餘由VSL經營的醫院或合同醫院支付。

3、家屬補貼

義大利的家庭補貼制度起步於1935年,1988年政府對它進行 了全面改革。現行的家屬補貼制度主要是對人口多收入低的家庭進行補助,但對孀居、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收入限制較松,補助金額根據家庭收入和人數而定,金額大約在2-44萬里拉,該項制度由INPS(全國社會保險公社)運營,補貼通過僱主發給當事者。

4、經費來源

「國民健康服務」制度運作所需資金來源:(1)政府按一定基礎每年從稅收中撥出一部分給各州、再由各州分配給各VSL;(2)徵收保險費,1994年其保險費率為10.6%,其中勞方負擔1%,資方負擔9.6%。

原則上,年金等社會保險制度依靠勞資雙方上繳的保險費來運作,保險費的負擔資方比勞方重,例如:94年義大利年金的保險費率為27.27%,其中勞方負擔8.34%,國民保健服務的保險費率為10.6%,而勞方只負擔其1%。

二、高齡者福利政策

由於70年代中期將制定高齡者對策的許可權轉讓給了地方,所以義大利沒有全國統一的高齡者福利計劃及立法,就像該國的社會,經濟南北存在著一定差別一樣,在高齡者福利政策方面各州也不盡相同,但總的說,義大利社會對老人照顧較好,主要表現在為老人家庭提供做飯,打掃房屋等家務服務;設置專供老人使用的休養設施,社交設施及老人大學,促進老人參與社會活動,但是這方面的很多工作都是一些非贏利團體如工會,教會等自發作的,和政府關系不大。

三、兒童、家庭政策

義大利從1971年開始實施育嬰休假制度。產前二個月產後3個月是強制生育休息期;在嬰兒未滿一歲期間母親還享有6個月的自由生育休假期,婦女在強制生育休息期間可從INPS得到80%的工資,在自由生育休假期可得到30%的工資。

另外,對失去保護的兒童,各地政府皆制定了相應對策,或把他們委託給親屬,或為他們尋找收養家庭,或設置兒童福利設施收容,為了解決國民家庭出現的問題,家庭咨詢在義大利已制度化。

四、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的問題

像日本等西方先進國家一樣,義大利人口結構日趨高齡化,特別是近幾年出生率急驟下降,據專家分析,在21世紀,義大利可能成為世界第一的超高齡化社會。

伴隨著高齡化的進程,義大利社會環境費用不斷增加,然而,為參加歐元統一,又必須控制通貨膨脹,削減財政開支。因而控制社會保障費用就成了政府的一大政治課題;從92年開始,意政府就對給付支出明顯增大的年金制度進行不斷的改革。

另外,在醫療領域,雖然公營醫療機構可把醫療費水平控制在低位,但因VSL的效率不高及醫療水平差,在現實運作中難以滿足國民生活,所以92-94年意政府著重實施了以提高VSL運作效率及加強地方許可權為主要內容的醫療改革。

㈨ 義大利申領低保條件

一、城市低保申領條件
1、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
2、領取失業救濟金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3、在職人員和下崗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基本生活費後以及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後,其家庭收入仍低於保障標準的居民。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特殊優待的,其撫恤金、定補款不計入家庭收入。
二、農村低保申領條件
1、持有本縣農業居民戶口。
2、居住在農村村組,家庭承包土地的農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年純收入和實際生活水平低於當地農村低保標准(具體詢問當地民政部門)。

㈩ 37歲失業了超級痛苦,怎麼辦呢

雞湯就不灌了,道理也不說了,相信每個活到這個年紀的人都懂。

失業了,生活壓力的誰都大,房貸、孩子教育、養育父母;

職場殘酷,誰都不是天生就左右逢源、能言善辯;

世事無常,誰也不知道運氣和意外哪個先到。

我們之所以痛苦、焦慮,是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 。如同暗夜裡,航行在茫茫大海中,不知道何去何從。

然而,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懂得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也能盡量調整和規避自己的短處,這才能真正讓自己立於不敗的境地。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失業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沒有哪個國家向中國疫情 瀏覽:430
印度空調怎麼清洗視頻 瀏覽:913
英國宮房價需要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417
中國憑什麼尊重美國 瀏覽:341
印尼中型公司注冊資本多少錢 瀏覽:505
旅遊去迪拜和義大利哪裡好玩 瀏覽:626
印度普通大米口感如何 瀏覽:722
伊朗簽訂條約意味什麼 瀏覽:88
印尼插頭轉換器怎麼用 瀏覽:960
伊朗人用什麼手機好 瀏覽:430
英國銀行存款多少 瀏覽:287
中國物流大公司有哪些公司 瀏覽:786
越南美女要多少人民幣彩禮 瀏覽:230
駱家輝老家在中國哪裡 瀏覽:812
伊朗賣出的石油多少錢一升 瀏覽:883
西安至越南火車票多少錢 瀏覽:717
去越南買什麼紀念品 瀏覽:246
到越南旅遊可買什麼 瀏覽:588
越南紫檀和印度有什麼區別 瀏覽:400
小米11u在越南多少錢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