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著有醫德十二撿的西方近代醫學家是
醫生胡弗蘭德。
18--19世紀,西方最具代表性的醫德文獻是德國柏林大學教授、醫生胡弗蘭德所著的《醫德十二箴》。這份文獻對醫治病人過程提出了治病救人的的觀點。
拓展:
德國名醫胡弗蘭德(C.W.Hufeland,1762-1836)著,主要內容是:(1)立志於醫,仁愛救人:醫生活著不是為的自己而是為了別人,這是職業的性質所決定的。不要追求名譽和個人利益,而要用忘我的工作來救活別人,救死扶傷,治病救人,不應懷有別的個人目的。(2)同情病人,全力救治:在病人面前.該考慮的僅僅是他的病情,而不是病人的地位和錢財;即使病入膏肓無葯救治時,你還應該維持他的生命,為解除當時的痛苦來盡你的義務。如果放棄就意味著不人道。當你不能救他時,也應該去安慰他,要爭取延長他的生命,哪怕是很短的時間;同時應盡可能地減少病人的醫療費用。(3)精勤不倦提高醫術:思想里不要有偏見醫療中切勿眼光狹隘地去考慮問題,切不可口若懸河、故弄玄虛,一次慎重仔細的檢查與查房比頻繁而又粗疏的檢查好的多。(4)尊重同道,謙和謹慎:尊重和愛護你的同行,每個醫生在醫療上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和方法,不宜去作輕率的判斷。要尊重比你年長的和愛護比你年輕的醫生,要發揚他們的長處。
『貳』 國外歷史上著名醫學家有哪些
希波克拉底(希臘文Ἱπποκράτης 英文Hippocrates of Cos II 或者 Hippokrates of Kos,約前460——前377)被西方尊為「醫學之父」的古希臘著名醫生,歐洲醫學奠基人,古希臘醫師,西方醫學奠基人。提出「體液(humours)學說」,他的醫學觀點對以後西方醫學的發展有巨大影響。卒於公元前377年,享年八十三歲。
蓋倫(Galen, 全名Claudius Galenus of Pergamum, 129~199)是古羅馬時期最著名最有影響的醫學大師,他被認為是僅次於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第二個醫學權威。蓋倫是最著名的醫生和解剖學家。他一生專心致力於醫療實踐解剖研究,寫作和各類學術活動。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達·芬奇在生理解剖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人體各部分的構造。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 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並認為了血液是不斷循環的。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的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
安德烈·維薩里 (Andreas Vesaliua,1514年12月31日-?) 是著名的醫生和解剖學家,近代人體解剖學的創始人,維薩里與哥白尼齊名,是科學革命的兩大代表人物之一。
塞爾維特(Michael Servetus,1511~1553)西班牙醫生,文藝復興時代的自然科學家,肺循環的發現者。
詹納(Jenner,Edward;1749~1823)英國鄉村醫師,以接種疫苗法來預防天花病的發明和普及者。
J.L.奧恩布魯格(1722~1809),奧地利醫生,發明了叩診。
菲爾肖(Rudolf (Ludwig carl) Virchow ,1821~1902)德國醫學家、政治家、人類學家;細胞病理學的奠基人,現代醫學科學在發展初期的主要代言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猶太人,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被壓抑的慾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學三論》、《夢的釋義》、《圖騰與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等。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公元1822-1895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類型、習性、營養、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並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循此前進,在戰勝狂犬病、雞霍亂、炭疽病、蠶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從而創立了經典免疫學。
拉埃內克(Lannec, Rn-Thophile-Hyacinthe ,1781~1826)法國醫師。法國科學院院士。他首先在臨床上應用間接聽診法,起先他用耳直接聽診,後來發明了最早的聽診器,並不斷改進,用以幫助診斷肺部各種疾病。他重視臨床表現與病理改變的關系的研究,對肺結核、肺膿腫、肺氣腫、肺壞疽、支氣管擴張等的病理變化、臨床症狀及診斷有深入的研究。創用羅音、水泡音、支氣管羊音等術語,並闡明其產生的機理及在診斷中的意義。拉埃內克擅長於胸科疾患的診斷,並發現結核病不限於肺部,全身各器官均可能患結核病。代表作為《間接聽診法》。
J.利斯特(Lister,Joseph,1827~1912)英國外科醫生。他認為傷口中的腐爛和分解過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進行復雜骨折手術獲得成功,他還用石炭酸消毒手術室、手術台、手術部位和傷口。並用復雜的包紮法包紮傷口。防腐法大大地減少了創傷化膿和手術後的死亡率。但還是沒有完全解決傷口的感染問題。1886年E.貝格曼(1836~1907)採用熱壓消毒器進行消毒,外科才真正進入了無菌手術的時代。
M.J.佩滕科弗(Pettenkofer,Max Josef ,1818~1901),德國衛生學家。主要從事環境醫學和傳染病學研究,揭示了多種自然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他使衛生學成為一門精確科學.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她創立護士學校,傳播其護理學思想,提高護理地位,使護理學成為一門科學。她因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率護士進行戰地救護而聞名,被譽為「提燈女神」。1908年3月16日,她在88歲高齡時被授予倫敦城自由獎。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女護士,開創了護理事業。「5.12"國際護士節是全世界護士的共同節日,就是為了紀念這位近代護理的創始人而設立的,這一天就是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生日。
『叄』 為什麼說義大利的生理學大師斯帕蘭扎尼是最優秀科學家的代表
進一步推動生理學發展的醫學家,還有義大利的生理學大師斯帕蘭扎尼(L。Spallanzani,1726~1799)。他學習過法律,做過邏輯學、玄學和博物學教授。在循環生理學上,斯帕蘭扎研究過動物從胚胎到成年心臟和血管的功能,注意到血液的流速、心臟收縮所產生的動脈擴張以及肺血液循環等問題,首次指出心臟收縮排空心內的血液,心搏給予血液的沖擊力維持著血液循環,血液通過動脈達到毛細血管;在消化生理學上,他用嘔吐和吞咽囊,並由肛門排出的方法進行自體實驗,認識到咀嚼和胃內研磨是加速食物消化的必須過程,指出胃壁的攪拌有助於食物研磨,而且對食物的整個消化過程也起輔助作用。他還探知胃液呈酸性,是胃分泌的產物,並具有凝乳作用;在呼吸生理方面,他指出了因缺少空氣而造成的動物死亡並不像以前所認為的那樣,是由血液循環停止而發生,而是由於缺氧導致神經系統障礙;斯帕蘭扎尼還修正了桑克托瑞斯關於出汗現象的解釋,通過大量實驗證明身體出汗類似於肺呼吸,在特殊情況下皮膚呼吸能代替一定程度的肺呼吸。 他的重要著作有《對尼達姆和布豐的發生論之顯微鏡的試探觀察》、《動物再生的復制手術之入門》、《由脈管的全身分布來觀察循環現象》。他研究了蛙和蟾蜍的受精作用,否定了當時的「一切由卵產生」理論。他的實驗方法是:當雄性生殖器用塗蠟的亞麻布覆蓋時,即使交配後卵也不會受精;他收集了囊內的液體,把它與卵放在一起而使之接觸時,卵就受精了。他把雄犬的精子注射到雌犬的子宮內而獲得了哺乳動物人工授精的成功。這些實驗不僅成為發生論的基礎,而且成為反對歷時數世紀之久為大家所接受並視為定論的生物自生學說的有力論證。作為不倦的研究家,淵博的思想家,豐富閱歷的旅行家和聲名顯赫的演說家,斯帕蘭扎尼是本世紀最優秀科學家的代表人物。
『肆』 醫學發展史的近代醫學
近代的醫學西方近代醫學是指文藝復興以後逐漸興起的醫學,一般包括16世紀、17世紀、18世紀和19世紀的歐洲醫學。 封建社會後期,手工業和商業發展,手工工廠出現,生產力的增長也促進對新市場的尋找。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7年達·伽馬發現好望角,1519~1522年麥哲倫環繞世界一周。許多葯物(如鴉片、樟腦、松香),由東方傳入歐洲,美洲發現後,歐洲也有了金雞納、愈創木、可可果。
由於資本主義的興起,首先在義大利形成了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特點是敢於向教會思想挑戰,反對宗教迷信的束縛。他們的口號是:「我是人,人的一切我應該了解」,以此來反對神學的統治。他們一方面傳播新文化,一方面竭力鑽研和模仿古代希臘的文化,因此此時期稱為「文藝復興」。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體運行論》,是科學史上文藝復興的開始。
①醫學革命。文藝復興運動中,懷疑教條、反對權威之風興起。於是,醫界也產生了一場以帕拉切爾蘇斯(1493~1541)為代表的醫學革命。
中世紀的醫學校中,主要講阿維森納的《醫典》,以及加倫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教師照本宣科,一切墨守成規,毫無生氣。文藝復興的狂潮,很快就波及醫學領域。帕拉切爾蘇斯指出人體的生命過程是化學過程。他在巴塞爾大學任教時主張用流行的德語寫書和講演,使醫學易為大眾所接受,這是一件偉大的改革。他重視實踐,反對煩瑣的經院哲學,反對中世紀頑固的傳統和權威觀念,他說:「沒有科學和經驗,誰也不能成為醫生。我的著作不是引證古代權威的著作,而是靠最大的教師──經驗寫成的」。他勇敢地向墨守成規和盲目崇拜進行斗爭,公開焚毀了加倫和阿維森納的著作。
②人體解剖學的建立。古代的人認為身體是靈魂寄居之處,在封建社會,各民族無例外地禁止解剖屍體。因此,人體解剖學得不到發展,這個時代的醫書如加倫所著的解剖學中,解剖圖幾乎全是根據動物內臟繪成的。反之,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把人作為注意的中心,在醫學領域內人們首先重視的就是研究人體的構造。
首先革新解剖學的是義大利的達·芬奇,他認為作為現實主義的畫家,有明了解剖的必要,尤其需要了解骨骼與肌肉,於是從事人體解剖。不過,他所繪制的700多幅解剖圖,傳至今日還有150餘幅。畫得大都准確、優美。他首先對加倫的解剖學發生疑問。他曾往氣管吹入空氣,但無論如何用力,也不見心臟膨脹起來,於是得出結論:加倫所謂肺與心相通的學說是錯誤的。他還檢查過心臟的構造與形態,他所畫的心臟圖較以往有關圖畫正確得多。此外,他還發現了主動脈根部瓣膜的活動及其性質,證明瓣膜的作用在於阻止血液迴流。他所提到的心血管方面的問題,不久就引起了醫學家們的注意。
根據直接的觀察來寫作人體解剖學教科書這一工作由A.維薩里完成。維薩里先肄業於盧萬大學,後轉入巴黎大學。當時,這兩所大學講解剖時,仍是教授高坐椅上講課,助手和匠人在台下操作,而且一年內最多隻允許進行3或4次解剖。維薩里不滿足這種狀況,曾夜間到野外去盜竊屍體來進行解剖。當時義大利的帕多瓦大學有歐洲最好的解剖教室。於是他到那裡任教。1543年,他將工作中積累起來的材料整理成書,公開發表。這本書就是《人體構造論》。此書指出加倫的錯誤達 200多處,如 5葉肝、兩塊下頜骨等。並指出加倫解剖學的依據是動物如猴等。維薩里雖然也受到當時保守派的指責,但他的學生們發展了解剖學。
③A.帕雷提高了外科的地位。中世紀,由於手術操作污穢而受到輕視,一般的外科手術都由理發師進行。法國的帕雷是理發師-外科醫生。曾任軍醫,在戰傷處理中,用軟膏代替沸油處理火器傷,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他還用結扎法取代燒灼法進行止血,做過異位胎兒倒轉術,創制過假手假足。他不懂拉丁文,又不信仰天主教。他的作品用本國文字法文寫成。
④傳染病的新見解。14~16世紀,傳染病非常流行,奪去無數人的生命。這時G.弗拉卡斯托羅(約1478~1553)提出有關傳染病的新見解。他認為傳染病是由一種能繁殖的「粒子」造成的。他還指出了3條傳染途徑。
總之,16世紀歐洲醫學擺脫了古代權威的束縛,開始獨立發展,其主要成就是人體解剖學的建立。這既表明一門古老的學科在新的水平上復活,又標志著醫學新征途的開始。 16世紀,尼德蘭發生革命,產生了獨立的資產階級國家荷蘭;17世紀,英國推翻了專制王權,建立資產階級的議會制度。新興資產階級為了發展工商業支持科學技術,提倡寬容,這些都有進步作用。哲學上培根提出經驗主義,提倡觀察實驗,主張一切知識來自經驗,並提倡歸納法;他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激勵了後人的探索熱情。笛卡爾是唯理論的代表,他重視人的思維能力,同時,又把機械論觀點運用於對生理問題的研究,對後世的生命科學影響很大。這時期還出現了一些科學社團,它促進了交流,推動了科學進步。在17世紀,英國科學處於領先地位。
①生理學的進步。17世紀,量度觀念已很普及。最先在醫界使用量度手段的是聖托里奧(1561~1636)。他製作了體溫計和脈搏計。還製造了一個像小屋似的大秤,可在其中生活、睡眠、運動、進食;在排泄前後,他都秤量自己的體重,如此不厭其煩地進行了30餘年。他發現體重在不排泄時也在減輕,認為其原因是「不易覺察的出汗」。這可以說是最早的新陳代謝研究。
實驗、量度的應用,使生命科學開始步入科學軌道。其標志是血液循環的發現。
W.S.哈維(1578~1657)也畢業於帕多瓦大學,在他以前,帕多瓦大學的解剖學家們曾相繼發現並解釋了心臟血循的環節。1553年,西班牙學者M.塞爾維特(1511~1553)確認血液自右心室流入左心室,不是經過中隔上的孔,而是經過肺臟作「漫長而奇妙的迂迴」。
哈維最先在科學研究中,應用活體解剖的實驗方法,直接觀察動物機體的活動。同時,他還精密地算出自左心室流入總動脈,和自右心室流入肺動脈的血量。他分析認為血液絕不可能來自飲食,也不可能留在身體組織內,他斷定自左心室噴入動脈的血,必然是自靜脈回歸右心室的血。這樣就發現了血液循環。哈維於1628年發表了著作《心臟運動論》。
②顯微鏡的應用。隨著實驗的興起,出現了許多科學儀器,顯微鏡就是17世紀初出現的。顯微鏡把人們帶到一個新的認識水平。在這以後,科學家利用顯微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
義大利M.馬爾皮吉(1628~1694)觀察動物組織,發現了毛細血管,還觀察過脾臟、腎臟等組織的微細結構。荷蘭業余科學家 A.van萊文胡克(1632~1723)也作過許多顯微鏡觀察,最先看到精子、血細胞。他在觀察蝌蚪的尾巴時發現血細胞從毛細血管中流過的情形。他和馬爾皮基的觀察填補了哈維在血液循環學說中留下來的空白,說明血液怎樣由動脈進入靜脈的。但是,17世紀的顯微鏡觀察很不深入,真正的人體組織學是19世紀才發展起來。
③醫學的三個學派。17世紀時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有了進步,醫學家不滿意過去的醫學學說,出現了一些新的學說,這主要有三種派別。其一是物理學派,前述的醫學機械論者、哲學家和數學家笛卡爾對醫學的見解就是代表。1662年出版的他的生理學遺著,主張一切疼痛、恐怖等都是機械的反應;他認為人有靈魂,而靈魂存在於松果體中。
化學派則以化學原理解釋生理和病理現象,荷蘭人F.西爾維烏斯(1614~1672)可為其代表。他曾致力於鹽類的研究。他認為身體的三要素就是水銀、鹽和硫磺;「酵素」在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上有重要的作用。他是加倫學說的信奉者。他認為疾病的發生是酸性和鹼性的平衡失調所致,所以其治療方法也是以平衡兩者的關系為主。這個學派是當時醫學上有勢力的一派,他們在唾液、胰液和膽汁方面的研究對生理學有一定的貢獻。他們認為血液是中樞,一切病理過程都由血液產生。對所有疾病都用化學原理解釋和治療。
另一位英國的化學派代表,牛津大學的 T.威利斯(1621~1675),注重臨床觀察。在西方他第一個知道糖尿病的尿是甜的(1670),所以糖尿病也曾稱威利斯氏病。他記述過現在所稱的重症肌無力(1671),還描述並命名過產褥熱和大腦基底動脈環。
還有一派叫做活力派,認為生命現象不能受物理或化學的支配,生命現象是由生命特有的生命力來維持的,這種生命力亦即活力 (anima)。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是G.E.斯塔爾(1660~1734),他認為疾病的原因在於生命力的減少,而其消失就是死亡。此派到18世紀更為盛行。
這三個學派雖然開始於17世紀,但其影響很大,直到20世紀各種學派中還能找到它們的蹤跡。
④臨床醫學和T.西德納姆(1624~1689)。內科學直到17世紀一直沒有什麼進展。醫術與中世紀相仿,四體液論依然是疾病理論的基礎。由於當時醫生多研究解剖學和生理學,似乎忘記了醫生的責任,所以17世紀的臨床醫學家T.西德納姆指出:「與醫生最有直接關系的既非解剖學之實習,也非生理學之實驗。乃是被疾病所苦之患者。故醫生的任務首先要正確探明痛苦之本質,也就是應多觀察同樣病患者的情況,然後再研究解剖、生理等知識,以導出疾病之解釋和療法」。同時,他非常擁護希波克拉底關於「自然治癒力」的思想。這既說明了當時臨床學還很落後,也表明他對人體抗病能力的重視。 在18世紀歐洲各國已進入了資本主義確立時期。18世紀,美國獨立,法國發生革命,資產階級在西歐多數國家取得政權,並且向外擴張勢力,發展世界貿易。在商品需要的刺激下,首先在英國的棉紡織業發生了技術大革新,織布機和紡織機都發明了,1784年J.瓦特製成改良蒸汽機,它不但應用於紡織工業,也應用於各種工礦業。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這便是所謂產業革命。手工工人變成機器工人,工業無產階級首先在英國形成。同時資本主義生產力也就大為發展。
①病理解剖學的建立。到18世紀,醫學家已經解剖了無數屍體,對人體的正常構造已有了清晰的認識,在這基礎上,他們就有可能認識到若干異常的構造。義大利病理解剖學家G.B.莫爾加尼(1682~1771)於1761年發表《論疾病的位置和原因》一書,描述了疾病影響下器官的變化,並且據此對疾病原因作了科學的推測。他把疾病看作是局部損傷,而且認為每一種疾病都有它在某個器官內的相應病變部位。在他以後醫師才開始用「病灶」解釋症狀。這種思想對以後的整個醫學領域影響甚大。
②叩診的發明。18世紀後半期,奧地利醫生J.L.奧恩布魯格(1722~1809)發明了叩診。他的父親是酒店老闆,常用手指敲擊大酒桶根據聲音猜測桶里的酒量。後來,奧恩布魯格把這個方法用在人的胸腔,以尋找「病灶」。經過大量經驗觀察,包括屍體解剖追蹤,他創立應用至今的叩診法。但叩診法的推廣應用,還是19世紀的事。
③臨床教學的開始。在17世紀以前,歐洲並無有組織的臨床教育,學生到醫校學習,只要讀書,經過考試及格就可領到畢業證書。17世紀中葉荷蘭的萊頓大學開始實行臨床教學並取消宗教派別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國學生。到18世紀,臨床醫學教學興盛起來,萊頓大學在醫院中設立了教學病床,H.布爾哈維(1668~1738)成了當時世界有名的臨床醫學家。布爾哈維充分利用病床教學,他在進行病理解剖之前,盡量給學生提供臨床的癥候以及這些與病理變化關系的資料,這是以後臨床病理討論會(C.P.C.)的先驅。
④預防醫學的成就。E.詹納(1749~1823)發明牛痘接種法,這是18世紀預防醫學的一件大事。16世紀,中國已用人痘接種來預防天花。18世紀初,這種方法經土耳其傳到英國,詹納在實踐中發現牛痘接種比人痘接種更安全。他的這個改進增加了接種的安全性,為人類最終消滅天花作出貢獻。18世紀末,工業革命興起。農民大量湧入城市。資本家只管賺錢,不關心工人生活。工人住在骯臟、潮濕的貧民窟,勞累一天而不得溫飽,因而疾病很多。這類問題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加上啟蒙運動中傳播的博愛思想對一些人產生影響,於是公共衛生和社會醫學方面的問題逐漸被提出來。德國人J.P.弗蘭克(1745~1821)寫成《醫務監督的完整體系》,其中就談到公共衛生和社會醫學的很多問題。同時,還有人呼籲改善監獄衛生、解放精神病人(不能以殘酷的方式如戴腳鐐、手銬之類對待精神病人)。這類活動主要是個人活動,直到19世紀,政府才逐漸重視這些問題。 19世紀各主要歐洲國家繼英、法之後,先後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英國在19世紀完成了18世紀中葉開始的產業革命,之後,法、德、俄、美等國也相繼完成產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進行,摧毀了封建勢力,促進了社會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革,使生產力大大提高。這對自然科學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19世紀,自然科學和技術進步很大。物理學方面,有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提出,光學的進步,顯微鏡的進一步改良如復式接物鏡(1823)、無色鏡片(1830)、油浸裝置(1886)等。由於電學的進步,電熱器、電氣治療到後半葉相繼出現。化學方面,有原子論、元素周期率的提出,和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出現。德國人F.維勒(1880~1882)於1828年合成尿素,打破了有機物與無機物之間的界限。生物學方面,有細胞學說、進化論和遺傳定律的提出。19世紀歐洲醫學的主要進展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細胞病理學。19世紀初細胞學說提出,到19世紀中葉德國病理學家R.菲爾肖倡導細胞病理學,將疾病研究深入到細胞層次。他學說的基本原理包括:細胞來自細胞;機體是細胞的總和;疾病可用細胞病理來說明。
②細菌學的建立。19世紀中葉,由於發酵工業的需要,由於物理學、化學的進步和顯微鏡的改進,細菌學誕生了。法國人L.巴斯德(1822~1895)開始研究發酵的作用,後研究微生物,證明發酵及傳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國人R.科赫(1843~1910)發現霍亂弧菌、結核桿菌及炭疽桿菌等,並改進了培養細菌的方法和細菌染色方法,還提出科赫三定律。他們的工作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19世紀後30年,是細菌學時代,大多數主要致病菌在此時期內先後發現。
巴斯德還研究了雞的霍亂、牛羊炭疽病及狂犬病等,並用減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首先進行疫苗的研究,從而創立了經典免疫學。以後,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國人И.И.梅契尼科夫(1845~1916)系統闡述了吞噬現象及某些傳染病的免疫現象;1880年發表微生物間的對抗和它們的變異的論述;20世紀初,又發現乳酸菌與病原菌在人腸中相互拮抗,並用乳酸菌制劑來治療某些腸病。他對早期免疫學作出很大貢獻。
③葯理學。19世紀初期,一些植物葯的有效成分先後被提取出來。例如,1806年由阿片提出嗎啡;1819年由金雞納皮提出奎寧等。
至19世紀中葉,尿素、氯仿等已合成。1859年水楊酸鹽類解熱鎮痛葯合成成功,到19世紀末精製成阿斯匹林。其後各種葯物的合成精製不斷得到發展。以後,人們開始研究葯物的性能和作用。以臨床醫學和生理學為基礎,以動物實驗為手段,產生了實驗葯理學。
④實驗生理學。到19世紀,人們應用物理、化學的理論和實驗方法研究機體,從而逐漸興起實驗生理學。
法國的F.馬讓迪(1783~1855),德國人J.P.彌勒(1801~1858)和法國人C.貝爾納(1813~1878)先後用動物實驗對神經和消化等系統進行了大量生理研究。他們的工作奠定了現代生理學研究的科學基礎。
⑤診斷學的進步。由於病理解剖學和細胞病理學的影響,當時的臨床醫學中特別注意對內臟器官病理變化的研究和診斷,想盡各種方法尋找「病灶」,使診斷方法不斷充實,診斷手段和輔助診斷工具不斷增多。到19世紀末檢查工作又或多或少地從直接觀察病人轉變為研究化驗室的檢驗結果。
18世紀中葉,奧恩布魯格就已發明並改進了叩診法,然而叩診法受到當時的守舊醫生的輕視和嘲笑,未得到應用。直到19世紀初,法國醫生J.N.科爾維薩 (1755~1821)經20年研究後對叩診加以推廣,才促進了叩診法在臨床上的應用。
發明聽診的是R.-T.-H.拉埃內克(1781~1826),他是法國病理學家、臨床家。他從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得到對於心肺可以聽診的啟示。起先他用耳直接聽診,後來製成聽診器,先用紙制,後用木製。他檢查了許多病人,研究了用聽診器發現的各種最微小的現象。進行了許多屍體解剖,把解剖結果與臨床現象相對照,從而改進了聽診法。1819年,他發表論文《間接聽診法》,並根據這種新的檢查方法診斷肺和心臟的疾病。
許多臨床診斷輔助手段如血壓測量、體溫測量、體腔鏡檢查都是在19世紀開始應用的。利用新的照明裝置和光學器具,一系列光學器械相繼發明和使用。較早的有德國人H.赫爾姆霍茨(1821~1894)的檢眼鏡,繼之喉鏡、膀胱鏡、食管鏡、胃鏡、支氣管鏡等先後發明,這豐富了臨床內科診斷手段,並使其後體腔內進行治療成為可能。
由於化學的發展,臨床醫學利用化學分析檢驗方法以檢查血液的內容物,大大改進了診斷法。顯微鏡學的不斷進步,促使形態診斷學在臨床逐步取得重要地位,它研究機體體液和固體部分的組織結構和有形成分,並研究正常和異常排泄物的結構成分。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由於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成就,醫生的診斷方法更為豐富。
⑥外科學的進步。19世紀之前,外科非常落後。疼痛、感染、出血等主要基本問題未得解決,這限制了手術的數量和范圍。19世紀中葉,解剖學的發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無菌法的應用,對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期外科學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首先是麻醉法的發明。19世紀中葉一氧化二氮、乙醚、氯仿相繼被用作全身麻醉葯,外科手術能夠在無痛情況下施行,這是外科學的一大進步,是外科手術學得以發展的前提。19世紀末又發明了局部麻醉的方法,克服了全麻手續繁雜、副作用多的不足。
創傷手術後的化膿並發症是最麻煩的事,在L.巴斯德發現病原微生物以前,維也納的產科醫生塞梅爾魏斯(1818~1865)於1847年證明產褥熱的真正原因是手和產科器械帶進了感染因素,主張用石灰水洗手。根據巴斯德的發現,英國外科醫生J.利斯特(1827~1912)認為,傷口中的腐爛和分解過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進行復雜骨折手術獲得成功,他還用石炭酸消毒手術室、手術台、手術部位和傷口。並用復雜的包紮法包紮傷口。防腐法大大地減少了創傷化膿和手術後的死亡率。但還是沒有完全解決傷口的感染問題。1886年E.貝格曼(1836~1907)採用熱壓消毒器進行消毒,外科才真正進入了無菌手術的時代。
止血方面也有些初步進步,如止血鉗、止血帶以及血管結扎的方法的應用等。
以上幾方面的重要成就,為外科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從此外科學開始迅速發展。19世紀末期,體腔外科普遍發達,這樣許多臨床專業(如婦科、泌尿科、眼科等)中除進行內科處置外,外科方法也獲得重要地位。
⑦預防醫學。18世紀時預防醫學有某些改進,但大多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實施范圍也很有限。到19世紀,預防醫學和保障健康的醫學對策已逐漸成為立法和行政的問題。英國於1848年設立衛生總務部,規定一些預防疾病的法令。之後不久英國發生霍亂大流行,死亡約6萬人。統計資料顯示疾病的傳染媒介是飲用水,於是採取了適當的預防方法,而逐漸遏止了疫情。
使衛生學成為一門精確科學的人應說是德國的M.J.佩滕科弗(1818~1901),他將物理和化學的研究方法應用到衛生學方面,研究了空氣、水、土壤對人體的影響;測定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對呼吸的意義,並發明了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住宅的通氣和暖氣設備,1882年發表《衛生學指南》一書。繼他之後,研究職業病的勞動衛生學、研究食品工業的營養和食品衛生學相繼產生。自19世紀下半葉開始,有些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開始注意學校衛生。19世紀末葉和20世紀初,出現社會衛生學,它的目的是研究人民的健康情況,患病和死亡的原因以及與它們斗爭的方法。
⑧護理學。護理工作歷史悠久,但從事護理的人長期地位低下,19世紀之前工作條件一直十分惡劣,人員素質差,待遇低。英國的F.南丁格爾(1820~1910)曾在德國學習護理知識,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率護士進行戰地救護,收效顯著。1860年她創立護士學校,傳播其護理學思想,提高護理地位,使護理學成為一門科學。
『伍』 西方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醫生有哪些
一、希波克拉底(古希臘文:Ἱπποκράτης,前460年——前370年)為古希臘伯里克利時代的醫師,被西方尊為「醫學之父」,西方醫學奠基人。
提出「體液學說」,他的醫學觀點對以後西方醫學的發展有巨大影響。《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希波克拉底警誡人類的古希臘職業道德的聖典,他向醫學界發出的行業道德倡議書,是從醫人員入學第一課要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全社會所有職業人員言行自律的要求。
二、克勞迪亞斯-蓋倫(Claudius Galenus , 129~199),也被稱為「帕加瑪的蓋倫」(Claudius Galenus of Pergamum,帕加瑪位於土耳其),是古羅馬時期最著名最有影響的醫學大師,他被認為是僅次於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第二個醫學權威。
蓋倫是最著名的醫生、動物解剖學家和哲學家。他一生專心致力於醫療實踐解剖研究,寫作和各類學術活動,撰寫了超過500部醫書,並根據古希臘體液說提出了人格類型的概念,主要作品有《氣質》《本能》《關於自然科學的三篇論文》。
(5)義大利近代醫學家有哪些擴展閱讀
其他對醫學做出貢獻的西方名人
一、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英國細菌學家,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
亞歷山大·弗萊明於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黴素。
二、安東 列文虎克(1632-1723)荷蘭科學家,發現了接種技術,即一種用注射來預防疾病的方法。
三、弗洛伊德-- 奧地利醫生弗洛伊德 (1856-1939)專心致志研究人的思想活動過程。他聆聽病人敘述他們的夢和想法來治療精神病人,這種治療方法叫做精神分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希波克拉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勞迪亞斯-蓋倫
『陸』 義大利醫生雷迪,法國學者巴斯德,美國科學家斯坦利口米勒的有關生物學的成就
美國學者米勒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設計了一個實驗裝置,將甲烷、氨、氫、水蒸氣等氣體泵入一個密閉的裝置內,通過火花放電,合成了氨基酸,證明了從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是有可能的這一結論.
巴斯德是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巴斯德通過實驗證明微生物只能來自微生物,而不能憑空產生.他做的一個最令人信服、然而卻是十分簡單的實驗就是「鵝頸瓶實驗」,還發現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
1668年義大利宮廷醫生佛羅倫薩實驗科學院成員F.雷迪用實驗證明腐肉生蛆是蠅類產卵的結果,首先對自然發生說提出異議。
美國科學家斯坦利1953年在華盛頓大學與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分離了神經生長因子(NGF)。隨後發現表皮生長因子。1959年到范德堡大學醫學院繼續研究生長因子在癌症發病中的作用及設計開發抗癌葯物。
『柒』 近代時期外國的著名醫葯學家,
降服天花惡魔的探索者——琴納
著名生理學家——厄蘭格
輻射遺傳學的奠基人——繆勒
羅馬的著名醫學家塞魯沙(Celsus)和希臘的醫學大師蓋倫(Gallen)都是外科方面的專家!
『捌』 文藝復興時期醫學界取得了哪些進步
文藝復興帶動了近代醫學的發展,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又富有改革意識的傑出人物。化學家帕拉賽爾蘇斯醫生是向醫學陳規發起挑戰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主張著臨床教學與化學品對疾病的治癒作用。著名藝術家達·芬奇帶動了人體解剖學的創立,雖說是為了追求藝術,還是對醫學的發展起了重要性作用。來自醫學世家的維薩里編出了劃時代巨作《人體結構》,代表著人體解剖學這門學科的真正建立,近代醫學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文藝復興時期的醫學發展是伴隨著人文主義者傳播新文化而開始,在經歷了中世紀一千多年醫學的黑暗時期後,它的發展備受矚目。同時,文藝復興時期的醫學發展也是近代醫學發展的開端。文藝復興運動掀起的重現古代文明的運動中,古希臘時期的以希波克拉底為代表的醫學遺產在被遺忘一千多年後再次復興,也真正帶動了近代醫學的發展。同時,人文主義者倡導的開拓創新、反對傳統陳規舊習的思想也影響到了醫學界,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創新知識的醫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帕拉賽爾蘇斯醫生。
在教學上,他習慣於在病人床邊講授知識,而不是在課堂上講那些無用之談,跟我們今日的臨床教學相似。他還嘲笑那些經院哲學的學生,嘲諷他們說:「終生在爐邊坐擁書城,而乘在一直愚蠢的船上。」說他是狂妄自大吧,他也有那個本錢;說他是愚昧無知吧,他又是一位大學教授。但說他富有新思想就絕對沒有錯誤,他敢於向墨守成規、盲目崇拜的惡習挑戰,公開焚毀當時受人崇拜的蓋倫和阿維森納的著作。
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成就便是建立了人體解剖學,而在文藝復興之前的古羅馬時期,由於教會對人體解剖的反對,所有關於人體的解剖圖都是根據動物解剖圖繪制而成的,錯誤百出的理論卻被視為千真萬確的經典,不知有多少病人死於醫生對於人體結構的錯誤認識。隨著新思想的復興,人們對於人體結構的研究越來越重視。
『玖』 誰知道國外著名的醫學專家有哪些
義大利名醫薩爾瓦多·雷納爾多。幾年前在佛羅倫薩讀書的時候我因為種種原因產生過房顫的現象,接受他的治療一周後就有明顯好轉,一個療程治療過後到現在我都沒有再復發過了。薩爾瓦多教授在義大利是非常著名的運動醫學和再生醫學專家。希望對你有幫助!